當前位置:國文齋>勵志>勵志故事>

1000到2000字的勵志故事

勵志故事 閱讀(1.09W)

拼搏的路上總需要一些勵志的能量作爲鼓勵,每一個努力拼搏的人都能夠創造出一個屬於自己的奇蹟。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1000到20xx字的勵志故事,供大家參閱!

1000到2000字的勵志故事

1000到20xx字的勵志故事:朋友淘汰律

人這一生,朋友的種類很多,有青梅竹馬的朋友;有患難與共的朋友;有生死之交的朋友;有情趣相投的朋友;有感恩戴德的朋友;有知音俞鐘的朋友;也有酒肉共享的朋友。由於時間、思想、狀態的緣故,朋友的期限也就發生了變化,派生出了稍縱即逝的“朋友”,永恆不變的朋友。朋友的陣營出現了更新和淘汰的現象,“朋友”淘汰朋友的規律不外乎下面幾種。

以權淘汰律:有些升職的人,以沉默、乾咳或威望讓舊友注意到應有的距離,最終放棄保持友情的奢望。蘇東坡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地位變了,眼界、口味自然也與以前不同。有的人怕舊友放肆,攪擾聲望,要慢慢與他們疏離。

以錢淘汰律:錢多出一二百元或一二千元,並不能淘汰朋友,反要向他們顯擺。而錢多出幾十萬之後,會醒悟自己處在危險境地,擔憂朋友們向自己借錢。突然有錢的人常感到自己像羊,朋友是狼;自己像插着蠟燭的蛋糕,朋友是飢腸轆轆的饑民。在他們下手之前,不如早點甩掉。錢使人覺得,周圍都是炯炯的眼睛,不得不防。

以年齡淘汰律:一個人不大容易和童年的朋友保持交往。那個年代的幼稚和這些夥伴疊印在一塊兒,繼續來往,彷彿是種倒退。而一個人年長之後,又受到年輕人的拒絕。人們常常認爲,時代之手在劃分朋友的行列。

那麼,友誼到底藏在哪裏呢?能夠稱爲“友誼”的交往,必然時間已久。它像亞麻布襯衣一樣,越洗越舊,穿在身上越舒服。友誼多半建立於心靈的某種相通之處,如同你以某種頻率發出聲波,惟有對方能夠接收,海內知音,悠然心會。錢、權或年齡,都不能妨礙友誼的壯大。這樣的朋友很少,但有一兩個已經足夠。

真正的朋友,在朋友“淘汰律”之外。

1000到20xx字的勵志故事:別有用心的深層

父親去世後,11歲的彼得·林奇不得不在上學之餘去打工,以貼補家裏的開銷。他在高爾夫球場謀得了一份撿球的差事。其他球童看到林奇長得瘦弱,都有意欺負他,讓他專爲那些球技差的球手服務,但林奇總是毫無怨言地接受,大汗淋漓地滿場奔跑去拾球。

兩年過去了,林奇成了球場資歷最老的球童。讓人意外的是,他總是把爲優秀球手服務的機會留給其他球童,自己依舊專門爲技藝差的球手撿球。一天,老闆佈雷忍不住問他:“爲何你總喜歡撿臭球,難道是想在這裏多跑步可以鍛鍊身體嗎?”林奇搖了搖頭。佈雷不解:“那你就不怕吃苦、吃虧嗎?”林奇笑了:“球技差的人打高爾夫球大多是爲了消遣,他們在打球之外必有過人之處。我替他們服務,不就可以藉機向他們學習更多打球之外的東西嗎?”佈雷似有所悟。

不久,球場新來了一位名叫喬治的球手,林奇自告奮勇地爲他服務。喬治的球打得又重又偏,林奇每次總是急速奔跑着去撿球,然後氣喘吁吁地回到原地。喬治被林奇勤奮而執著的勁頭感動,經常把他帶在身邊。從那以後,林奇時常從喬治和朋友們的交談中聽到有關股票的知識,並深深迷戀上了投資。大學畢業後,林奇便開始嘗試投資股票,直至成爲華爾街最優秀的投資經理人。

可見,千萬不要被眼前的禍福所矇蔽,要善於從吃虧中看到潛在的好處和收穫。

1000到20xx字的勵志故事:愛以類聚

這就是所謂絕配的祕密。

幾年前,我和女友莉茲共進晚餐時,我的盤子裏有一大堆土豆泥。當莉茲注意到我吃完了盤裏的土豆泥,她立刻又替我添上一大勺,問都不問我是否還需要。她以前也這樣做過,這次,我覺得我該說點什麼:

“能不能先問我一聲再決定要不要給我添菜呢?”

“哦。對不起。”

我們的戀情很短暫,大約半年後,她和另一個人,史蒂夫,我的一位室友,在一起了。顯然,有幾個禮拜,他都是從窗戶裏爬出去,偷偷溜到莉茲家裏去,直到他後來發現,我其實並不介意把接力棒傳給他,他纔開始從大門出去找莉茲。不久,他們邀請我共進晚餐,我發現了一個令人震驚的現象。由於命運的安排吧,我們還是吃的土豆泥。史蒂夫是個20歲出頭、食慾旺盛的傢伙。他剛吃光自己的土豆泥,莉茲立馬又爲他添上一份。史蒂夫也不加思索地埋着頭,愉快地把新添的那些也給吃完了。

愛或許並沒有那麼浪漫,它和個人無關,只是尋找同類而已。莉茲的愛一部分是通過給對方盛土豆泥來表達的,雖然有些魯莽。她需要的是一個不管她盛了多少土豆泥都能全數接受的人。所以,史蒂夫是她的理想情人。

我開始反思我和凱蒂的前一段戀情。凱蒂表達愛的方式就是爲我製作精美的卡片。每張卡片既是藝術的傑作,又充滿驚喜。分手幾年以後,我又碰到了她。她在一個工藝品商店裏買了一大堆做卡片的小玩意,很顯然她是在爲新男友吉姆準備禮物。

我再次意識到,愛只是尋找同類而已。凱蒂只是需要有個人作爲她發揮創造力的藉口,而現在,吉姆是這些小卡片的幸運得主。

如果你還在尋找完美的伴侶,繼續做你自己,總會有適合你的另一半來到你面前。心理學家約翰·格雷有書名曰《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但我認爲,其實應該是,男人來自火星和金星,女人也是,所以愛便是尋找同類的一個過程。

大約20xx年前,我40歲出頭時才得出這些結論。所以,44歲時,雖然我仍是一個尋找伴侶的單身漢,但我不再尋找浪漫或者什麼化學反應。我把目標降低到,找到一個可以容忍我待在身邊的人。我們倆或許是,我知道“比華利鄉下人”的主題曲的所有單詞,而她能表演“蓋裏甘的島”;又或者是,我很少用牙線,而她已經沒牙了;我還保留兒時的“機靈鬼”彈簧玩具,而她還喜歡吹泡泡。總之,這些都會是我們結婚最完美的理由。

電影《屋頂上的小提琴手》裏有這樣一個橋段恰到好處地總結了我的狀態。村裏的媒婆燕特對她的朋友阿福朗說:“阿福朗,我爲你兒子找了一個絕配,一個非常好的女孩。”

“是誰?”阿福朗問。

“羅切爾,鞋匠的女兒。”

“羅切爾?可她什麼也看不清,幾乎是個瞎子。”

“說實話,阿福朗,你兒子有什麼好看的?她的視力和你兒子的外表,那真是絕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