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勵志>勵志故事>

關於名人榜樣的故事_榜樣的力量名人故事

勵志故事 閱讀(1.04W)

歷代的名人榜樣留下衆多故事,至今傳之爲美談,那麼關於名人榜樣的故事都有哪些呢?趕緊跟小編一起來看看爲您整理的關於名人榜樣的故事吧。

關於名人榜樣的故事_榜樣的力量名人故事

關於名人榜樣的故事(國內篇)

王羲之自幼酷愛書法,幾十年來契而不捨地刻苦練習,終於使他的書法藝術達到了超逸絕倫的高峯,被人們譽爲 "書聖"。

王羲之13歲那年,偶然發現他父親藏有一本《說筆》的書法書,便偷來閱讀。他父親擔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傳,答應待他長大之後再傳授。沒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請求父親允許他現在閱讀,他父親很受感動,終於答應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練習書法很刻苦,甚至連吃飯、走路都不放過,真是到了無時無刻不在練習的地步。沒有紙筆,他就在身上劃寫,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劃破了。有時練習書法達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練字竟忘了吃飯,家人把飯送到書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着墨吃起來,還覺得很有味。當家人發現時,已是滿嘴墨黑了。

王羲之常臨池書寫,就池洗硯,時間長了,池水盡墨,人稱 "墨池"。現在紹興蘭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廬山歸宗寺等地都有被稱爲"墨池"的名勝。

王羲之的書法藝術和刻苦精神很受世人讚許。傳說,王羲之的婚事就是由此而定的。王羲之的叔父王導是東晉的宰相,與當朝太傅稀鑑是好朋友,稀鑑有一位如花似玉、才貌出衆的女兒。一日,稀鑑對王導說,他想在他的兒子和侄兒中爲女兒選一位滿意的女婿。王導當即表示同意,並同意由他挑選。王導回到家中將此事告訴了諸位兒侄,兒侄們久聞稀家小姐德賢貌美,都想得到她。稀家來人選婿時,諸侄兒都忙着更冠易服精心打扮。惟王襄之不問此事,仍躺在東廂房牀上專心琢磨書法藝術。稀家來人看過王導諸兒侄之後,回去向稀鑑回票說:"王家諸兒郎都不錯,只是知道是選婿有些拘謹不自然。只有東廂房那位公子躺在牀上毫不介意,只顧用手在席上比劃什麼。"郡鑑聽後,高興地說:“東牀那位公子,必定是在書法上學有成就的王羲之。此子內含不露,潛心學業,正是我意中的女婿。”於是,把女兒嫁給了王素之。王導的其他兒侄十分羨慕,稱他爲“東牀快婿”,從此 "東牀"也就成了女婿的美稱了。

草廬三顧不容辭,何況雕蟲老畫師。海上清風明月滿,杖藤扶夢訪徐熙。

這是齊白石爲贈與徐悲鴻的《月下尋歸圖》的題詩,由衷感激徐悲鴻“草廬三顧”的識拔之恩。

久慕其名

一九二九年秋,近代畫家,美術教育家徐悲鴻,出任北京藝術學院院長。他深信只有優秀的師資,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學生,爲此用心物色遴選教授,意向聘請的第一人,便是齊白石。

齊白石少年習畫,經半個世紀刻苦精勤不懈努力,終於躋身畫壇大家之列,於一九二零年定居北京,專業賣畫刻印。徐悲鴻一向十分讚賞他的人品畫技,稱他是真正的藝術大師。

兩顧草廬不果

九月初的一天,徐悲鴻來到西單跨車衚衕齊白石的寓所。問候過後,道明來意:“先生是揚名遐邇的畫壇大師,想請您來藝術學院任教。”齊白石婉言辭謝:“承蒙徐院長看重,只是老朽年逾花甲,耳欠聰,目欠明,恕難應命,但只心領了。”

“高等院校的教授中,古稀之年還不少呢,齊先生老馬識途,點撥指導,誰能及得上?正是大有用武之時。”徐悲鴻挽請說。

齊白石還是不答應:“教授責任重大,還是另請高明的爲好,以免誤人子弟。”

兩天以後,徐悲鴻再次登門拜訪,又是盛情邀請,齊白石又以年老爲由推辭。冒雨三顧金石開

求賢若渴的徐悲鴻不願就此放棄。百忙中三顧齊宅,而且是頂風冒雨而來,再次表敬愛之心,誠懇迫切相邀。齊白石感動之餘,解釋了“恕難應命”的真實原因:“年老體衰而外,是因爲老朽木工出身,並未進過學堂,登臺教授缺少經驗,恐引教師非議,又恐頑皮學生搗蛋,連課都上不成。”

“齊先生的顧慮不無道理,但似可不必。”徐悲鴻情真意切道:“教授的資格,在於真才實學,不計出身如何。有些留過洋的不也是徒有虛名?齊先生融合傳統寫意和民間繪畫的表現技巧,藝術風格獨特。不但能教學生,也可教我徐悲鴻。”

“不敢,不敢,徐院長太謙遜了。”齊白石搖手不迭。

“事實正是這樣,並非過謙。”徐悲鴻繼而保證道:“齊先生上課時,不必做長篇的理論,只要作畫示範稍加要領提示即可。開學之初,我陪着您上課,爲您護駕。以防真有個別學生不守紀律。”

齊白石發自內心的感動,終於點頭了:“那就試一試吧。”

開學那天,徐悲鴻親自乘着馬車把齊白石接到學校,向全校師生恭敬有加介紹了齊白石的高超造詣。又言出行隨,爲齊白石“護駕”。考慮到齊百石的確年事已高,徐悲鴻還給予多方照顧:入冬以後天氣寒冷,給他在講臺邊生個火爐;到了夏天,又給他裝個電扇;颳風下雨,又派車接送往來。可謂無微不至。

漢武帝初年的時候,匈奴中有人投降了漢朝。漢武帝從他們的談話中知道一點西域(今新疆和新疆以西一帶)的情況。他們說有一個月氏(音yuè-zhī)國,被匈奴打敗,向西逃去,定居在西域一帶。他們跟匈奴有仇,想要報復,就是沒有人幫助他們。

漢武帝想,月氏既然在匈奴西邊。漢朝如果能跟月氏聯合起來,切斷匈奴跟西域各國的聯繫,這不是等於切斷了匈奴的右胳膊嗎?

於是,他下了一道詔書,徵求能幹的人到月氏去聯絡。當時,誰也不知道月氏國在哪兒,也不知道有多遠。要擔負這個任務,可得有很大的勇氣。

有個年青的郎中(官名)張騫(音qiān),覺得這是一件有意義的事,首先應徵。有他一帶頭,別的人膽子也大了,有一百名勇士應了徵。有個在長安的匈奴族人叫堂邑父,也願意跟張騫一塊兒去找月氏國。

公元前138年,漢武帝就派張騫帶着一百多個人出發去找月氏。但是要到月氏,一定要經過匈奴佔領的地界。張騫他們小心地走了幾天,還是被匈奴兵發現圍住了,全都做了俘虜。

匈奴人沒有殺他們,只是派人把他們分散開來管住,只有堂邑父跟張騫住在一起,一住就是十多年。

日子久了,匈奴對他們管得不那麼嚴。張騫跟堂邑父商量了一下,瞅匈奴人不防備,騎上兩匹快馬逃了。

他們一直向西跑了幾十天,吃盡苦頭,逃出了匈奴地界,沒找到月氏,卻闖進了另一個國家叫大宛(在今中亞細亞)。

大宛和匈奴是近鄰,當地人懂得匈奴話。張騫和堂邑父都能說匈奴話,交談起來很方便。他們見了大宛王,大宛王早就聽說漢朝是個富饒強盛的大國,這回兒聽到漢朝的使者到了,很歡迎他們,並且派人護送他們到康居(約在今巴爾喀什湖和鹹海之間),再由康居到了月氏。

月氏被匈奴打敗了以後,遷到大夏(今阿富汗北部)附近建立了大月氏國,不想再跟匈奴作戰。大月氏國王聽了張騫的話,不感興趣,但是因爲張騫是個漢朝的使者,也很有禮貌地接待他。

張騫和堂邑父在大月氏住了一年多,還到大夏去了一次,看到了許多從未見到過的東西。但是他們沒能說服大月氏國共同對付匈奴,只好回來。經過匈奴地界,又被扣押了一段時間,幸好匈奴發生了內亂,才逃出來回到長安。

張騫在外面足足過了十三年纔回來。漢武帝認爲他立了大功,封他做太中大夫。

張騫向漢武帝詳細報告了西域各國的情況。他說:“我在大夏看見邛山(在今四川省,邛音qióng)出產的竹杖和蜀地(今四川成都)出產的細布。當地的人說這些東西是商人從天竺(就是現在的印度)販來的。”他認爲既然天竺可以買到蜀地的東西,一定離開蜀地不遠。

漢武帝就派張騫爲使者,帶着禮物從蜀地出發,去結交天竺。張騫把人馬分爲四隊,分頭去找天竺。四路人馬各走了兩千裏地,都沒有找到。有的被當地的部族打回來了。

往南走的一隊人馬到了昆明,也給擋住了。漢朝的使者繞過昆明,到了滇越(在今雲南東部)。滇越國王的上代原是楚國人,已經有好幾代跟中原隔絕了。他願意幫助張騫找道去天竺,可是昆明在中間擋住,沒能過去。

張騫回到長安,漢武帝認爲他雖然沒有找到天竺,但是結交了一個一直沒有聯繫過的滇越,也很滿意。

到了衛青、霍去病消滅了匈奴兵主力,匈奴逃往大沙漠北面以後,西域一帶許多國家看到匈奴失了勢,都不願意向匈奴進貢納稅。漢武帝趁這個機會再派張騫去通西域。公元前120xx年,張騫和他的幾個副手,拿着漢朝的旌節,帶着三百個勇士,每人兩匹馬,還帶着一萬多頭牛羊和黃金、錢幣、綢緞、布帛等禮物去結交西域。

張騫到了烏孫(在新疆境內),烏孫王出來迎接。張騫送了他一份厚禮,建議兩國結爲親戚,共同對付匈奴。烏孫王只知道漢朝離烏孫很遠,可不知道漢朝的兵力有多少強。他想得到漢朝的幫助,又不敢得罪匈奴,因此烏孫君臣對共同對付匈奴這件事商議了幾天,還是決定不下來。

張騫恐怕耽誤日子,打發他的副手們帶着禮物,分別去聯絡大宛、大月氏、于闐(在今新疆和田一帶,闐音tián)等國。

烏孫王還派了幾個翻譯幫助他們。

這許多副手去了好些日子還沒回來。烏孫王先送張騫回到長安,他派了幾十個人跟張騫一起到長安參觀,還帶了幾十匹高頭大馬送給漢朝。

漢武帝見了他們已經很高興了,又瞧見了烏孫王送的大馬,格外優待烏孫使者。

過了一年,張騫害病死了。張騫派到西域各國去的副手也陸續回到長安。副手們把到過的地方合起一算,總共到過三十六國。

打那以後,漢武帝每年都派使節去訪問西域各國,漢朝和西域各國建立了友好交往。西域派來的使節和商人也絡繹不絕。中國的絲和絲織品,經過西域運到西亞,再轉運到歐洲,後來人們把這條路線稱作“絲綢之路”。

漢文帝即位之後,跟匈奴貴族繼續採取和親的政策,雙方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爭。但是後來匈奴的單于聽信了漢奸的挑撥,跟漢朝絕了交。公元前158年,匈奴的軍臣單于起兵六萬,侵犯上郡(治所在今西榆林東南)和雲中(治所在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殺了不少老百姓,搶掠了不少財物。邊境的烽火臺都放起烽火來報警,遠遠近近的火光,連長安也望得見。

漢文帝連忙派三位將軍帶領三路人馬去抵抗;爲了保衛長安,另外派了三位將軍帶兵駐紮在長安附近:將軍劉禮駐紮在灞上,徐厲駐紮在棘門(今陝西咸陽市東北),周亞夫駐紮在細柳(今咸陽市西南)。

有一次,漢文帝親自到這些地方去慰勞軍隊,順便也去視察一下。

他先到灞上,劉禮和他部下將士一見皇帝駕到,都紛紛騎着馬來迎接。漢文帝的車駕闖進軍營,一點沒有受到什麼阻攔。

漢文帝慰勞了一陣走了,將士們忙不迭歡送。

接着,他又來到棘門,受到的迎送儀式也是一樣隆重。

最後,漢文帝來到細柳。周亞夫軍營的前哨一見遠遠有一彪人馬過來,立刻報告周亞夫。將士們披藍帶甲,弓上弦,刀出鞘,完全是準備戰鬥的樣子。

漢文帝的先遣隊到達了營門。守營的崗哨立刻攔住,不讓進去。

先遣的官員威嚴地吆喝了一聲,說:“皇上馬上駕到!”

營門的守將毫不慌張地回答說:“軍中只聽將軍的軍令。

將軍沒有下令,不能放你們進去。”

官員正要同守將爭執,文帝的車駕已經到了。守營的將士照樣擋住。

漢文帝只好命令侍從拿出皇帝的符節,派人給周亞夫傳話說:“我要進營來勞軍。”

周亞夫下命令打開營門,讓漢文帝的車駕進來。

護送文帝的人馬一進營門,守營的官員又鄭重地告訴他們:“軍中有規定:軍營內不許車馬奔馳。”

侍從的官員都很生氣。漢文帝卻吩咐大家放鬆繮繩,緩緩地前進。

到了中營,只見周亞夫披戴着全身盔甲,拿着兵器,威風凜凜地站在漢文帝面前,拱拱手作個揖,說:“臣盔甲在身,不能下拜,請允許按照軍禮朝見。”

漢文帝聽了,大爲震動,也扶着車前的橫木欠了欠身,向周亞夫表示答禮。接着,又派人向全軍將士傳達他的慰問。

慰問結束後,漢文帝離開細柳,在回長安的路上,漢文帝的侍從人員都憤憤不平,認爲周亞夫對皇帝太無禮了。

但是,漢文帝卻讚不絕口,說:“啊,這纔是真正的將軍啊!灞上和棘門兩個地方的軍隊,鬆鬆垮垮,就跟孩子們鬧着玩兒一樣。如果敵人來偷襲,不做俘虜纔怪呢。像周亞夫這樣治軍,敵人怎敢侵犯他啊!”

過了一個多月,前鋒漢軍開到北方,匈奴退了兵。防衛長安的三路軍隊也撤了。

漢文帝在這一次視察中,認定周亞夫是個軍事人才,就把他提升爲中尉(負責京城治安的軍事長官)。

第二年,漢文帝害了重病。臨死的時候,他把太子叫到跟前,特地囑咐說:“如果將來國家發生動亂,叫周亞夫統率軍隊,準錯不了。”

漢文帝死了後,太子劉啓即位,就是漢景帝。

公元前120xx年,匈奴派兵進犯上谷(治所在今河北懷來東南)。漢武帝派衛青、公孫敖、公孫賀、李廣四名將軍帶領人馬分頭出擊。

在四名將軍中,要數李廣年紀最大,資格最老。李廣在漢文帝時候就做了將軍;漢景帝的時候,他跟周亞夫一起平定七國之亂,立過大功;後來,漢景帝又派他去做上郡(治所在今陝西榆林東南)太守。

有一次,匈奴進了上郡,李廣帶着一百個騎兵去追趕三個匈奴射手,追了幾十裏地才追上。他射死了其中的兩個,把第三個活捉了,正準備回營,遠遠望見有幾千名匈奴騎兵趕了上來。

李廣手下的兵士突然碰到那麼多匈奴兵,不由得都慌了。李廣對他們說:“我們離開大營還有幾十裏地。如果現在往回跑,匈奴兵追上來,我們就完了。不如干脆停下來,匈奴兵以爲咱們是來引誘他們的,一定不敢來攻擊我們。”

接着,李廣下令前進,在離開匈奴陣地僅僅兩裏的地方停了下來,命令兵士一齊下馬,把馬鞍全卸下來,就地休息。

兵士們都發急了,說:“匈奴兵馬這麼多,又這麼近,要是他們打過來,怎麼辦?”

李廣說:“我們這樣做,表示不走,使敵人相信我們是誘騙他們的。”

匈奴的將領看到李廣這樣佈置,真的有點害怕。他們遠遠地觀察漢軍動靜,不敢上來。

這時候,匈奴陣地上有一個騎白馬的將軍,走出來巡視隊伍。李廣突然帶着十幾名騎兵翻身上馬,飛馳過去,一箭把他射死。然後再回到自己隊伍,下馬躺在地上休息。

匈奴兵越看越懷疑。天黑下來,他們認定漢軍一定有埋伏,怕漢軍半夜襲擊他們,就連夜全部逃回去。到了天亮,李廣一瞧,山上已沒匈奴兵,才帶着一百多名騎兵安然回到大營。

這一回,漢武帝派了四路人馬去抵抗匈奴。匈奴的軍臣單于探明瞭漢兵的情況,知道四名將軍中最難對付的是李廣,就把大部分兵力集中在雁門,沿路佈置好埋伏,命令部下活捉李廣。匈奴兵多勢盛,經過一場激烈的戰鬥,李廣的人馬被打散,李廣自己也受了傷,被匈奴兵俘虜。

匈奴兵看李廣受了重傷,把他放在用繩子絡成的吊牀裏,用兩匹馬馱着,送到單于的大營去。

李廣躺在那張吊牀上動也不動,真的像死了似的。大約走了十幾裏地,他偷偷地瞅準旁邊一個匈奴兵騎的一匹好馬,使勁一掙扎,猛地跳上馬,奪了弓箭,把那匈奴兵推下馬去,調過馬頭拼命往南飛奔。

匈奴派了幾百名騎兵追趕。李廣一面使勁夾住馬肚子,催馬快跑,一面迴轉身來,拈弓搭箭,一連射死了幾個追在前面的匈奴兵。匈奴兵眼看趕不上李廣,只好瞪着白眼讓他跑了。

李廣雖然脫了險。但是因爲他損兵折將,被判了死罪。漢朝有一條規矩,罪人可以拿錢贖罪。李廣繳了一筆錢,總算贖了罪,回家做了平民。

過了不久,匈奴又在邊境騷擾,漢武帝重新起用李廣,擔任右北平(郡名,治所在今遼寧凌源西南)太守。

多少年來,李廣一直在北方防守。因爲李廣行動快,箭法精,忽來忽去,叫人摸不準他的路子。所以匈奴人給他起一個外號叫“飛將軍”。李廣做了右北平太守,匈奴人害怕飛將軍,不敢進犯。

右北平一帶沒有匈奴兵進犯,可是常有老虎出來傷害人。李廣只要聽說哪兒有老虎,總親自去射殺。老虎碰見他,沒有不給射死的。

據說,有一次,李廣回來晚了,天色朦朧,他和隨從一面走,一面提防着老虎,忽然瞧見前面山腳下草叢裏蹲着一隻斑斕猛虎。他連忙拿起弓箭,使盡全力射了過去。憑他百發百中的箭法,自然射中了。

手下的兵士見他射中老虎,拿着刀槍跑上去捉虎。他們走近一瞧,全楞了,原來中箭的不是老虎,竟是一塊大石頭,而且這支箭陷得很深,幾個人想去拔也拔不出來。大夥兒真是又驚奇,又佩服。

李廣過去一看,自己也納悶起來,石頭怎麼能射得進去呢?他回到原來的地方,對準那塊石頭又射了幾箭,箭碰到石頭,只迸出火星兒,卻再也射不進去了。但就是憑這一箭,人們都傳說飛將軍李廣的箭能射穿石頭。

李廣的一生,大都投入了抗擊匈奴的事業。他身經大小七十幾次戰鬥,由於他英勇善戰,成爲匈奴貴族心目中可怕的勁敵。但是李廣在他一生的戰鬥中常常遭到意外的挫折。倒是兩個新提拔起來的青年將軍——衛青和霍去病,在抗擊匈奴的戰爭中立了出色的戰功。

關於名人榜樣的故事(國外篇)

愛因斯坦小時候十分貪玩。他的母親常常爲此憂心忡忡,再三告誡他應該怎樣怎樣,然而對他來講如同耳邊風。這樣,一直到16歲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親將正要去河邊釣魚的愛因斯坦攔住,並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正是這個故事改變了愛因斯坦的一生。故事是這樣的:

“昨天,”愛因斯坦父親說,“我和咱們的鄰居傑克大叔清掃南邊工廠的一個大煙囪。那煙囪只有踩着裏邊的鋼筋踏梯才能上去。你傑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後面。我們抓着扶手,一階一階地終於爬上去了。下來時,你傑克大叔依舊走在前面,我還是跟在他的後面。後來,鑽出煙囪,我發現一個奇怪的事情:你傑克大叔的後背、臉上全都被煙囪裏的菸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連一點菸灰也沒有。”愛因斯坦的父親繼續微笑着說:“我看見你傑克大叔的模樣,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樣,臉髒得像個小丑,於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裏去洗了又洗。而你傑克大叔呢,他看見我鑽出煙囪時乾乾淨淨的,就以爲他也和我一樣乾淨呢,於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樣上街了。結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還以爲你傑克大叔是個瘋子呢。”

愛因斯坦聽罷,忍不住和父親一起大笑起來。父親笑完了,鄭重地對他說,“其實,別人誰也不能做你的鏡子,只有自己纔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鏡子,白癡或許會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愛因斯坦聽了,頓時滿臉愧色。

愛因斯坦從此離開了那羣頑皮的孩子們。他時時用自己做鏡子來審視和映照自己,終於映照出生命中的熠熠光輝。

盲目地與別人相比較,以爲自己比身邊的人聰明就滿足了,或者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就沮喪了。這多麼愚蠢啊!每一個人都有其不同的人生目標和生活方式,自己纔是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最可靠的人生嚮導。

巴爾扎克小時候很愛好文學, 父親卻硬要他學習法律。他就是不服從父親的旨意, 父子之間常爲此事發生衝突。

一天, 父親再也按捺不住氣憤, 質問巴爾扎克: “我讓你學習法律, 你爲什麼要學習文學?”

“爸爸, 您知道, 我對法律是毫無興趣的。”巴爾扎克非常親切地對父親說。

“毫無興趣! ”父親暴怒地快要跳起來, “你有興趣的是什麼?是文學! 搞文學談何容易, 我看你根本不是搞文學的料! ”

“那不一定! ”巴爾扎克搖搖頭, 非常自信地說, “一個人的成功, 往往取決於他的信心和努力。”

“信心和努力?那好, 從今天起, 給你兩年的期限, 搞不成, 就得學習法律, 你敢答應嗎?”

“敢! ”巴爾扎克斬釘截鐵地回答。

從此, 巴爾扎克被父親關在房子裏, 整天埋頭寫作。這期間, 他寫了一個歷史劇, 由於自己的閱歷有限, 對劇本的特點了解不夠, 沒有成功。但巴爾扎克並沒有喪失信心, 他堅信, 只要有決心、肯努力, 一定能在文學上取得成績。

一段時間的寫作實踐, 使巴爾扎克感到自己的知識和經驗都很淺薄。於是, 他拼命閱讀世界文學名着, 廣泛地接觸社會和了解人生。他天天出入於圖書館和書店, 總是來得最早, 離開最晚。有一次, 他在圖書館裏翻閱資料, 邊看邊記, 忘記了時間的早晚。圖書館的人員下班了, 也忘記招呼巴爾扎克一聲。第二天早晨, 圖書館的人員來上班了, 發現巴爾扎克還在邊看邊記。爲了讀書, 巴爾扎克真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巴爾扎克在一部小說中需一打架鬥毆的情節, 就到街上去觀察。好容易遇到兩個青年人爭執, 他就故意從中煽風點火, 想讓兩個人打起來。誰知兩人看穿了他的“詭計”, 合起來把他轟走了。

巴爾扎克寫起文章來就閉門謝客, 甚至家裏人也不讓進他的書房。有一次他把屋門鎖了, 從窗戶跳進屋裏, 再的把窗緊閉上。來訪的人見門上落了鎖就自動回去了。

經過幾年的努力, 巴爾扎克出版了小說《朱安黨》, 贏得了法國文學界的一致讚揚。以後他又陸續完成了《人間喜劇》等97 部小說, 確立了他在法國文學史和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

公元前220xx年,羅馬將領馬塞拉斯率領大軍,乘坐戰艦來到了歷史名城敘拉古城下,馬塞拉斯以爲小小的敘拉古城會不攻自破,聽到羅馬大軍的顯赫名聲,城裏的人還不開城投降?然而,問答羅馬軍隊的是一陣陣密集可怕的鏢箭和石頭。

羅馬人的小盾牌抵擋不住數不清的大大小小的石頭,他們被打得喪魂落魄,爭相逃命。突然,從城牆上伸出了無數巨大的起重機式的機械巨手,它們分別抓住羅馬人的戰船,把船吊在半空中搖來晃去,最後甩在海邊的岩石上,或是把船重重地摔在海里。船毀人亡。馬塞拉斯僥倖沒有受傷,但驚恐萬分,完全失去了剛來時的驕傲和狂妄,變得不知所借。最後只好下令撤退,把船開到安全地帶。羅馬軍隊死傷無數,被敘拉古人打得暈頭轉向。

可是,敵人在哪裏呢?他們連影子也找不到。馬塞拉斯最後感慨萬千地對身邊的士兵說:“怎麼樣?在這位幾何學‘百手巨人’面前,我們只得放棄作戰。他拿我們的戰船當遊戲扔着玩。在一剎那間,他向我們投射了這麼多鏢、箭和石塊,他難道不比神話裏的百手巨人還厲害嗎?”馬塞拉斯說的“百手巨人”是誰呢?原來,當時所有受過教育的人都知道,在敘拉古城裏住着一位人間奇才阿基米德。年過古稀的阿基米德是一位聞名於世的大科學家。

在保衛敘拉古城時,他動用了槓桿、滑輪、曲柄、螺桿和齒輪。他不僅用人力開動那些投射鏢箭和石彈的機器,而且還利用風力和水力,利用有關平衡和重心的知識、曲線的知識和遠距離使用作用力的知識等。難怪馬塞拉斯不費勁地就找到了自己慘敗的原因。當天晚上,馬塞拉斯連夜逼近城牆。他以爲阿斯米德的機器無法發揮作用了。

不料,阿斯米德早準備好了投石機之類的短距離器械,再次逼退了羅馬軍隊的進攻。羅馬人被驚嚇得談虎色變,一看到城牆上出現木樑或繩子,就抱頭鼠竄,驚叫着跑開:“阿基米德來了。”阿基米德出生在敘拉古的貴族家庭,父親是位天文學家。在父親的影響下,阿斯米德從小熱愛學習,善於思考,喜歡辯論。長大後飄洋過海到埃及的山歷山大里亞求學。他向當時著名的科學家歐幾里德的學生柯農學習哲學、數學、天文學、物理學等知識,最後通古博今,掌握了豐富的希臘文化遺產。

回到敘拉古後,他堅持和亞歷山大里亞的學者們保持聯繫,交流科學研究成果。他繼承了歐幾里德證明定理時的嚴謹性,但他的才智和成就卻遠遠高於歐幾里德。他把數學研究和力學、機械學緊緊地聯在一起,用數學研究力學和其它實際問題。保護敘拉古戰役中的機械巨手和投石機等就是最生動的一個例子,有力地證明了“知識就是力量”的真理。在亞歷山大里亞求學期間,他經常到尼羅河畔散步,在久旱不雨的季節,他看到農人吃力地一桶一桶地把水從尼羅河提上來澆地,他便創造了一種螺旋提水器,通過螺桿的旋轉把水從河裏取上來,省了農人很大力氣。它不僅沿用到今天,而且也是當代用於水中和空中的一切螺旋推進器的原始雛形。

阿基米德在他的著作《論槓桿》(可惜失傳)中詳細地論述了槓桿的原理。有一次敘拉古國王對槓桿的威力表示懷疑,他要求阿基米德移動載滿重物和乘客的一般新三桅船。阿基米德叫工匠在船的前後左右安裝了一套設計精巧的滑車和槓桿。阿基米德叫100多人在大船前面,抓住一根繩子,他讓國王牽動一根繩子,大船居然慢慢地滑到海中。羣衆歡呼雀躍,國王也高興異常,當衆宣佈:“從現在起,我要求大家,無論阿斯米德說什麼,都要相信他!”阿基米德曾說過:給我一小塊放槓桿的支點,我就能將地球挪動。假如阿基米德有個站腳的地方,他真能挪動地球嗎?也許能。不過,據科學家計算,如果真有相應的條件,阿基米德使用的槓桿必須要有88×1021英里長才行!當然這在目前是做不到的。最引人入勝,也使阿基米德最爲人稱道的是阿基米德從智破金冠案中發現了一個科學基本原理。國王讓金匠做了一頂新的純金王冠。但他懷疑金匠在金冠中摻假了。可是,做好的王冠無論從重量上、外形上都看不出問題。國王把這個難題交給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日思夜想。

一天,他去澡堂洗澡,當他慢慢坐進澡堂時,水從盆邊溢了出來,他望着溢出來的水,突然大叫一聲:“我知道了!”竟然一絲不掛地跑回家中。原來他想出辦法了。阿基米德把金王冠放進一個裝滿水的缸中,一些水溢出來了。他取了王冠,把水裝滿,再將一塊同王冠一樣重的金子放進水裏,又有一些水溢出來。他把兩次的水加以比較,發現第一次溢出的水多於第二次。於是他斷定金冠中摻了銀了。經過一翻試驗,他算出銀子的重量。當他宣佈他的發現時,金匠目瞪口呆。這次試驗的意義遠遠大過查出金匠欺騙國王。阿基米德從中發現了一條原理:即物體在液體中減輕的重量,等於他所排出液體的重量。這條原理後人以阿基米德的名字命名。

一直到現代,人們還在利用這個原理測定船舶載重量等。傳說,阿基米德還曾利用拋物鏡面的聚光作用,把集中的陽光照射到入侵敘拉古的羅馬船上,讓它們自己燃燒起來。羅馬的許多船隻都被燒燬了,但羅馬人卻找不到失火的原因。900多年後,有位科學家按史書介紹的阿基米德的方法制造了一面凹面鏡,成功地點着了距離鏡子45米遠的木頭,而且燒化了距離鏡子42米遠的鋁。所以,許多科技史家通常都把阿基米德看成是人類利用太陽能的始祖。卻說馬塞拉斯進攻敘拉古時屢受襲擊,在無般無奈下,他帶着艦隊,遠遠離開了敘拉古附近的海面。他們採取了圍而不攻的辦法,斷絕城內和外界的聯繫。

3年以後,他們利用敘拉古城市居民的大意,終於在公元前220xx年佔領了敘拉古城。馬塞拉斯十分敬佩阿基米德的聰明智慧,下令不許傷害他,還派一名士兵去請他。此時阿基米德不知城門已破,還在凝視着木板上的幾何圖形沉思呢。當士兵的利劍指向他時,他卻用身子護住木板,大叫:“不要動我的圖形!”他要求把原理證明完再走,但激怒了那個魯莽無知的士兵,他竟用利劍刺死了75歲的老科學家。馬塞拉斯勃然大怒,他處死了那個士兵,撫慰阿基米德的親屬,爲他開了追悼會並建了陵墓。

阿基米德被後世的數學家尊稱爲“數學之神”,在人類有史以來最重要的三位數學家中,阿基米德佔首位,另兩位是牛頓和高斯。

1642年的聖誕節前夜,在英格蘭林肯郡沃爾斯索浦的一個農民家庭裏,牛頓誕生了。牛頓是一個早產兒,出生時只有3磅重。接生婆和他的雙親都擔心他能否活下來。誰也沒有料到這個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東西會成爲了一位震古爍今的科學巨人,並且活到了竟活到了85歲的高齡。

牛頓出生前三個月父親便去世了。在他兩歲時,母親改嫁。從此牛頓便由外祖母撫養。11歲時,母親的後夫去世,牛頓纔回到了母親身邊。大約從5歲開始,牛頓被送到公立學校讀書,12歲時進入中學。少年時的牛頓並不是神童,他資質平常,成績一般,但他喜歡讀書,喜歡看一些介紹各種簡單機械模型製作方法的讀物,並從中受到啓發,自己動手製作些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如風車、木鐘、摺疊式提燈等等。藥劑師的房子附近正建造風車,小牛頓把風車的機械原理摸透後,自己也製造了一架小風車。推動他的風車轉動的,不是風,而是動物。他將老鼠綁在一架有輪子的踏車上,然後在輪子的前面放上一粒玉米,剛好那地方是老鼠可望不可及的位置。老鼠想吃玉米,就不斷的跑動,於是輪子不停的轉動。他還製造了一個小水鍾。每天早晨,小水種會自動滴水到他的臉上,催他起牀。

後來,迫於生活,母親讓牛頓停學在家務農。但牛頓對務農並不感興趣,一有機會便埋首書卷。每次,母親叫他同她的傭人一道上市場,熟悉做交易的生意經時,他便懇求傭人一個人上街,自己則躲在樹叢後看書。有一次,牛頓的舅父起了疑心,就跟蹤牛頓上市鎮去,他發現他的外甥伸着腿,躺在草地上,正在聚精會神地鑽研一個數學問題。牛頓的好學精神感動了舅父,於是舅父勸服了母親讓牛頓復學。牛頓又重新回到了學校,如飢似渴地汲取着書本上的營養。他寫了一首題爲《三頂冠冕》的詩,表達了他爲實現獻身科學的理想而甘願承受痛苦的態度:

世俗的冠冕啊,我鄙視他如同腳下的塵土,

它是沉重的,而最佳也只是一場空虛;

可是現在我愉快的歡迎一頂荊棘冠冕,

儘管刺得人痛,但味道主要的是甜;

我看見光榮之冠在我的面前呈現,

它充滿着幸福,永恆無邊。

如果說 貝多芬通過不懈的奮鬥而努力接近上帝的話,那麼莫扎特就是天使在人間。

莫扎特出身於薩爾茲堡宮廷樂師家庭,很小就顯露出極高的音樂天賦,即興演奏和作曲都十分出色,六歲即創作了一首小步舞曲,並在歐洲旅行演出獲得成功,被譽爲“神童”。1773年任薩爾茲堡大主教宮廷樂師,1781年不滿主教對他的嚴厲管束而憤然辭職來到維也納,走上了艱難的自由音樂家道路。

莫扎特學起音樂來就如同別的嬰兒學說話一樣發自天然。他有一個姐姐叫瑪麗安娜(marianne)。當沃爾夫岡剛會走路時,在父親給小瑪麗安娜上音樂課的時侯,他就聽着。然後他蹣跚着走到撥絃古鋼琴那裏把教材從頭到尾彈得一點不差。到他四歲時,他不僅能彈撥絃古鋼琴,而且開始寫作小巧的小步舞曲,甚至爲樂隊寫一部協奏曲。在任何人都不知道的情況下,他得到了一把小型的小提琴並且學着拉它。有一天,當他的父親和三個朋友正在花園的涼亭裏彈奏一部絃樂四重奏時,小沃爾夫岡把那第二小提琴分部一點不錯地拉了出來!他們都大爲驚訝,他又同樣把那第一小提琴分部拉完。他是出色的鋼琴家,可視譜演奏協奏曲,能即興演奏。從六歲開始作曲:八歲時寫下第一首交響曲,十一歲寫下第一首清唱劇,十二歲寫下第一部歌劇,十四歲指揮了該歌劇的十二場演出。 他在1773年聽了海頓的絃樂四重奏後,同年首次寫出自己的六首四重奏,時年十七歲。

起初,莫扎特的父親把兩個孩子帶到德國的音樂城市慕尼黑。在那裏,他們使所有的人都高興得發狂。他們在德國和奧地利的每一個市鎮停下來,在貴族們的宮殿裏開音樂會。在一個寺院裏,孩子們在管風琴上以嫺熟的技能使那些善良的修道士們大驚失色,因爲他們過去從來也沒有試過這樣演奏這個樂器。不久他們就常被邀請到公爵和王子們的家裏演奏。後來,他們渴望已久的時刻來到了:他們接到邀請,到皇帝的宮殿裏去演出。孩子們在皇帝和皇后以及他們的整個宮廷面前演奏。小沃爾夫岡被要求作各種不同的測驗:他視奏了宮廷作曲家一首難彈的協奏曲,那作曲家爲他翻着樂譜,看着他在主題上出色的即興演奏;他用一個手指彈琴,又在蒙着一塊布的鍵盤上彈奏。最後,皇帝稱他是一個小魔術家。皇后送給每個孩子一個鑽石指環,給瑪麗安娜一件白色絲綢服裝,給沃爾夫岡一件鑲着寬金邊的淡紫色的絲綢服裝。

莫扎特全家乘坐公共馬車在德國、法國、英國和荷蘭旅行了三年。每到有公爵或王子掌管宮廷的地方,他們都停下來開音樂會。那些貴族夫人們對這個小男孩寵愛得這樣厲害,以致父親給一位朋友寫信說:他真希望她們給這孩子的金幣象她們給他的親吻一樣多。

一位英國評論家寫道:“這個孩子出於本能懂得的音樂比許多大教堂教師鑽研了一輩子所學的還多。”當莫扎特全家回到薩爾茲堡的時候,他們帶的許多有裝飾圖案的精細紡織品、披巾、綢緞、鼻菸盒、戒指和其它禮物足夠開一個鋪子,但卻沒有多少錢,他們在音樂會上掙來的錢都在旅途中花光了。他的父親意識到:假如讓這孩子在薩爾茲堡呆得太長,他很快會被世人忘記。

於是他又計劃了一次旅行演出,這次是去意大利,一個當時在音樂上非常重要的國家。那時,意大利每個城市都有歌劇院,它的歌劇作曲家和歌唱家到全世界都很吃香,往往擠佔了當地音樂家們的工作。父親認爲假如沃爾夫岡能夠在意大利贏得名譽的話,他在世上的道路就容易走了。父子二人開始了在意大利各城市的旅行演出,自始至終都是一項勝利凱旋。富有的夫人們把各種禮物傾瀉到他身上,人們委託他爲米蘭的大歌劇院寫歌劇。在拿波里,他的演奏使單純的老百姓吃驚得以爲他的鑽石戒指一定有魔術,要求把它脫下來看看。在羅馬,他們在復活節的前一週到西斯廷大教堂去聽一個聖樂作品。合唱班對樂譜戒備森嚴,從來都不准許別人把它抄下來。沃爾夫岡回到自己房間裏,僅憑記憶就把它寫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