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勵志>勵志故事>

青春奮鬥勵志故事_爲青春奮鬥故事

勵志故事 閱讀(2.02W)

青春正是我們爲目標奮鬥的最好時光,讓我們在青春的道路上,朝着目標努力奮鬥。以下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青春奮鬥勵志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青春奮鬥勵志故事_爲青春奮鬥故事

青春奮鬥勵志故事1:奮鬥的青春

人們常常沉迷於形形色色的網絡遊戲,往返於空虛迷茫的空洞之中。但是,是蒼鷹就應搏擊長空,笑傲蒼穹;是汪洋就應抨斥礁石,啓明晨曦。青春的旋律,高低迭起,抑揚頓挫,有時候你會被刺得遍體鱗傷。無知,暴躁,迷茫會如巫婆一樣和你死纏爛打,但是你一定要目標明確。不管是學習上的積極進取,還是工作上的精益求精,抑或是步入社會的實踐之初,都要高瞻遠矚,學會縱觀全局,擺正心態,調整戰略政策,達到你的期望值。絕不要認爲你會在坦途上收穫你所要的“莊稼”,因爲各種挑戰,困難和挫折會撲面而來,千萬不要藏着捏着,你要學會勇敢面對。

魯迅先生說:“偉大的成績和辛酸的勞動是成正比例的,有一份勞動就有一份收穫;日積月累,從小到多,奇蹟就可以創造出來。”年輕的我們應該有百折不饒的堅韌性格,只要堅持不懈,幼小的竹筍終能頂翻壓在頭頂的石頭。我們要有勇氣同夢想握手,夢想是生命的靈魂,是心靈的燈塔,是成功的嚮導。一位哲人說過,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是一直活在走向夢想的道路上,哪怕腳下的臺階是金子做成的,也不應該有半點停留。海明威在《老人與海》中告誡我們,“人並不是爲失敗而生,一個人可以被消滅,但不能被打敗。”奮鬥就是希望,命運全在搏擊。我們要使自己更快地成長起來,而不是永遠地依靠父母的血汗與社會的給予來生存,成熟地挺直腰桿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凡事都要盡心盡力,並堅信現在的付出就是將來的收穫。

要理想不要幻想,要激情不要矯情。勵志與成長不會是一張空頭支票。但它取決於你將以怎樣的姿態來使你變得強大,變得與衆不同,更加富有內涵。你投入一種熱情,一種跳躍,一種澎湃,一種吶喊,一種拼搏,一種毅力,一種堅韌的態度在其中,你將慢慢沉浸在這種勵志與成長的吸引之中,因爲那裏面有意志,有信念,有希望。勵志是靠一種精神造就的,人就活這麼一次,理應活得飛揚跋扈。

青春,志氣騰飛的時節,懷揣夢想與激情,努力拼搏地黃金時段,我們就應該奮鬥。我們應該學習保爾的“鋼鐵精神”,一種無堅不摧的力量,能夠駕馭你的生命,能夠成就你的輝煌。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你可以用奮鬥來儲蓄知識,儲蓄友情;你可以用奮鬥創寫不可能的故事。但是實踐出真知,勵志與成長更要靠實踐。青春,勵志往其中注入鮮活的血液,使其變得輕舞飛揚。當你有一天站在某個高度,回首往事時,這些勵志與成長的不能淡忘的故事都沉淤爲一份凝重,美麗,雋永的珍寶,永不消逝,永遠珍惜。

青春奮鬥勵志故事2:我的青春我做主

看過《奮鬥》的觀衆幾乎沒有不喜歡米萊的——一根筋地爲愛執著。米萊的扮演者王珞丹,所到之處,被熱情的影迷呼之爲“米萊”。

今年25歲的王珞丹,有着蒙古人的熱情、率真、坦誡。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後,因爲長相併不出衆,她一度是一棵無人知道的小草。然而,儘管生活靠母親“救濟”,她卻異常各色、挑剔。不喜歡的劇本、角色,一律拒拍。

有一天,導演趙寶剛電話聯繫到王珞丹,說:“《奮鬥》劇組,想請你來演露露。”賦閒雀家四個多月的王珞丹一聽,立馬說:“對不起。我不喜歡這個角色,不演。”趙寶剛說:“那好吧,希望下次有機會合作。”趙寶剛被業界稱爲“造星機器”,哪個無名小演員,不追着趕着想和他合作?籍籍無名的王珞丹居然就推了。

好友文章、朱雨辰、佟大偉得知後,不約而同地給了她一句評價:“你丫腦袋長包了!”就在她有些動搖,後悔時,《奮鬥》副導演的電話到了,說趙導同意她出演米萊。

原來呀,趙導預想的米萊,父親是個儒雅知性的成功商人,米萊應該是白白胖胖的富態女孩兒。而王珞丹的外形,完全不像。巧的是,趙寶剛一直沒有找到寶姐姐似的女孩子。就在他有些失落的時候,忽然覺得王珞丹很有意思,居然敢跟他“耍大牌”,拒演。我倒要看看小姑娘到底有幾斤幾兩。於是,決定改讓王珞丹扮演米萊。而且,爲了配合王珞丹的形象,特意將米榮儒雅知性的父親,改成做建材生意的土大款。命運,往往就是這樣,你屈服了,得到的是你不想要的,你堅持的,卻是你期待的結果。

《奮鬥》播映後,王珞丹贏得了很多的影迷,且由此片約不斷。但多數導演把她定位在“米萊”的位置上。所以,王珞丹一一回絕。宅在家裏,一宅又是四個月。直到有一天,拿到了《我的青春我做主》的故事梗概。期間,她手頭有四個劇本的片約,一番比較後,她相中了《我的青春我做主》裏的女一號“青楚”。不料,趙寶剛卻讓她演女二號錢小樣。王珞丹又猶豫上了。婉拒說:“我喜歡青楚……小樣這角色太鬧了,我怕觀衆接受不了。”趙導說:“劇本往下寫,錢小樣就沒這麼瘋了。你考慮考慮。”幾天後,王珞丹拿到詳細的劇本,喜歡上了錢小樣,天天追着趙寶剛打電話:“導演,導演,什麼時候開機啊?我閒着呢,我有檔期……”

可是,熟讀劇本後,王珞丹發現,錢小樣和米萊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說話直來直去,毫無心機,執著地愛一個人……怎樣纔不讓自,已重複米萊呢?思來想去,王珞丹漸漸找着感覺:每個人外表下的那顆心是不同的。米萊大學畢業,是一時尚達人,有錢有房,開大奔,說話的底氣和別人都不一樣。與米萊相比,錢小樣中專畢業,家裏沒錢,沒見過世面。就是一“土包子”;好比“陳煥生進城”,可以適當注入一些喜劇色彩;對待感情,米萊被動,小樣主動……

找到了差距,王珞丹爲自己設計了錢小樣的服裝,以及憨憨、傻傻的一顰一笑,還有微微弓腰、擺臂走路的可笑姿勢。“就像一個大活寶,經常是我在那裏演着,趙導在鏡頭後瘋狂笑場,害我常常ng。”結果,電視一播出,她徹徹底底火了。影迷不再叫她“米萊”,而是王珞丹。這讓她很是驕傲和得意,畢竟更多的人喜歡的是她自己,而不再以一個角色去欣賞、支持她。

如今,王珞丹的片喲多如雪花。但是,她在認真地翻閱劇本後,又一次一一拒絕了。她說:“有的劇本很爛。我自己都沒法看下去,觀衆也不會愛看。有的,在重複米萊、錢小樣。我不想重複自己。”又是四個月沒戲拍了,但她一點兒也不着急,她要像錢小,樣一樣,堅守自己的執著,一如既往地往前衝。她的目標,是當一位演遍各種角色的“千面女郎”,絕不爲名利而妥協。

青春奮鬥勵志故事3:明天更精彩

對於北方來說,十月的美讓人心醉。只早晚稍覺寒意,一天中竟有大好的陽光來享受的。離家不遠有一絕妙的去處,萬木成林中藏有一公園,園中曲徑通幽,小橋流水,蒹葭依依,鮮花爭妍,可謂是鬧中取靜,置身其中,如入桃源,固我美其名曰“桃源”罷。

“十一”長假這幾日,爲着避假期出遊的人潮,我窩居在家,“偷得浮生半日閒”的情趣,於我,莫過於去“桃源”了。不需要人陪,這種幽靜的去處,只我一人最好。沐着下午的暖陽,信步即到。穿過如蓋的樹林,踏上曲徑的羊腸小路,此時,我的心情格外的愜意。剛纔還在耳邊聒噪的汽笛聲,還在視線裏穿梭的車流,頓時消失了,就此論來,桃源真不失爲天然的福地。原來生活在繁雜喧譁的都市,耳目早已經被城市的燈紅柳綠充斥,能夠有一個如此雅靜的去處,所以桃源好比是塗指抹粉的女子中的素女,桃源是安靜的,也是願意傾聽我述說的。

近聽得水聲潺潺,走幾步眼前豁然開朗,園依山勢而建,中間有一潭碧水,水中有蒹葭依依,金黃燦燦的葉以及綠的杆在陽光的照射下美得眩目。我想起《詩經》中的“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少時不懂,只覺是極美又朦朧的句子。年長了,如今讀來,聯繫自己,此情此景,怎能不生出萬千惆悵呢?徜徉在此,回想起工作中的挫折,以及社會生活中剪不斷理還亂的人情世故,感嘆自己半世蹉咜,一事無成!

我只呆呆地駐立,迎着秋風,隨着蒹葭輕輕的舞動,心旌飄蕩。記得春時,它們還全是綠衣衫衫的,哪想到今日再見面時,已經變了顏色,金黃的顏色,輕盈的舞姿,一大遍一大遍的,撞花了眼。我像見着了舊友似的,親熱幾分,驚喜又幾分,多日來陰霾的心情也一掃而光。

雖是深秋,周遭的參天大樹還都是綠的,只偶有幾片金黃的葉子在綠海中沸騰似的,陽光的照射下閃着光,枝脈畢現,真有說不出的驚豔啊!我躺在石凳上,仰望天空,天空藍得心醉,像被清水濯洗過一般,乾淨澄明。白雲呢,變幻莫測,有時是俯身的山羊,有時是一隻奔跑的牛……瞧着瞧着,我竟癡了,悄悄閉上眼,只覺眼皮倦倦的,什麼時候睡去的,竟然不知。

夢中,我彷彿是十幾歲的模樣,媽媽煮的香噴噴的豬油味的掛麪,我和姐姐圍在餐桌上,吃得肚飽;晚上我和姐姐躺在牀上聽單田芳講評書,白眉大俠和三俠五義好不令人牽腸掛肚;媽媽每次下班後從兜裏變戲法一樣掏出幾根雪糕,那是我和姐姐最期待的事情;媽媽每天清早替我梳頭,送我上學,有一次我生病了她揹着我跑了好幾里路去醫院。“媽媽,你慢些啊”!我說着,突然我的身高又變大了,我遇見了他,他穿着西服,正往前走,我急急地喊着他:別丟下我呀!可是他回過頭看了我一眼,眼睛裏只有淡然,不認識我似的,兀自又迴轉身,徑直走了。我急得真叫,直哭,哭出聲來,我醒了。眼睛裏潮溼的。

低頭看時,我的身上什麼時候落了幾片樹葉,竟然不知。拿在手心裏,多半還是綠的樹葉,幾抹淡淡的黃像是點綴似的,我不明白爲什麼樹葉還未全黃,過早凋零呢?也許每片樹葉是有它的命運的,從它脫離樹的枝杆開始,它已經是有歸宿,那就是大地的懷抱。我的那場肝腸寸斷的愛情,莫非也如這未凋而落的樹葉吧?如果一段愛情註定要過早離殤,那麼與其苦苦糾纏,不如放下,將彼此美好的回憶當作愛的信箋,繼續下一步旅程,未爲不可!

該放下時就必須斷然放下,切不可抽刀斷水水更流!這一段時間來,頹廢失落皆出於情。人常說情是一把雙刃劍,不深入其中怎知甘苦?收拾起殘破的心,重新找回那個快樂自信的自己,這纔是我以後生活的目標。

擦乾眼底的淚痕,從石凳上起身,想到遠在千里之遙的雙親,他們培育我長大,希望我有所作爲,可是我竟然爲兒女情長的感情牽拌,差點就一蹶不振,我真是羞愧。孤獨時,唯有親情是永遠滋潤心田的,那是寒冬中的暖陽,更是乾枯心靈的甘露。母親已年邁,女兒離家在外,無力照顧,只有努力,才能慰劑母親啊!

秋風起,近黃昏。從小橋上走過,看旁邊的假山,雖出自人工斧痕,倒也精巧可人,山上也葳然,有草有葉,還有山洞,小屋,打柴人正在趕路,一幅怡然自樂的景象。我微笑,再看岸邊一簇族鮮花依然開得盛,紅的居多,粉的藍的夾雜其間,甚是熱鬧。幾米遠處有三五個遊人,有依着橋欄照相的,有自拍的,有和孩子在草坪上玩耍的,間或聽到幾聲清脆的笑聲,打破了桃源的平靜,使得靜的桃源也在微風中泛起漣漪。

從來時鋪就的碎石路返回,出了如蔭的樹林,桃源又隱在瞭如蓋的樹蔭裏,西方,夕陽正好,紅彤彤的暖暖地,刻在我的心裏,終是一輪圓。

生活,總要向前,因爲落日也是明天的期盼!生活總要向前,因爲明天更精彩!

青春奮鬥勵志故事4:心存夢想

通向成功的漫漫路途上,幾度艱辛,幾多傷痛。這些挫折縱使帶來了痛苦與悲傷,卻也歷練了我們的心志,並且告訴我們:留一點夢想給自己,將會獲得成功。

當音樂巨人貝多芬面對耳聾的打擊時,不是向厄運低頭,而是直面這一殘酷的事實,已超出常人的堅強意志坦然面對,頑強抗爭,堅持心中的夢想,創作了《英雄》《命運》等大量的音樂作品。把音樂變成了表現心靈情感和堅守信念的語言,使音樂變成了思想的載體,心靈的歸宿,夢想的征程。在人生的不幸中,他頑強的扼住了“命運的喉嚨”。逐步完成了他的偉大音樂夢。

史鐵生雙腿癱瘓,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沉重的打擊。但他不棄不餒,依然用自己的大腦和雙手去表達對生活的無限熱愛。他的一篇篇引人共鳴、奮激熱血的文章流露出他對生命無盡的感激和麪對身體缺憾的頑強意志都深深地感動着你、我、他。他曾經說過一句話:“我的夢想便是寫好每一篇文章,我知道我可以做到。”

自古英雄多磨難。正是他們指引我在遇到挫折時要留夢想給自己併爲之奮鬥。

文學大師冰心說:“成功的花,人們只驚慕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牙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當多次考試的成績與我的預期相差懸殊時,我總是失望、懈氣,躲在黑暗中悄悄哭泣,可又有什麼用呢?是那些與挫折有夢想支撐的人讓我懂得了:唯有夢想才能產生動力,唯有夢想才能戰勝挫折。淚水中,我毅然選擇了承載夢想的翅膀,踏上追夢的征程。

通向成功的漫漫路途中,幾度艱辛,幾多傷痛,卻阻擋不了我奮然前進追逐夢想的步伐。因爲我相信,心存夢想,駛向成功的帆兒將漸行漸近!

青春奮鬥勵志故事5:李大釗青春奮鬥勵志故事

李大釗,字守常,河北樂亭人,生於1889年10月29日。1920xx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1920xx年畢業後東渡日本,入東京早稻田大學政治本科學習,1920xx年回國。1920xx年開始任職於北大,先後擔任圖書部主任、歷史系教授、評議員、校長室祕書等職位。另一方面李大釗積極進行革命活動,遭到北洋軍閥的仇視,並最終被捕,英勇就義,時年38歲。

少年束髮受書

李大釗少年讀書的時代,正是中國已經完全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時代,也是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鬥爭,一浪高一浪地向前推進的時代。當時的中國,瀕臨着被帝國主義瓜分的危機,國家存亡、民族存亡的問題,擺到了每個人的面前。幼年時,他就聽到了鴉片戰爭等痛心的歷史故事。五歲時,發生了中日甲午戰爭。十一歲那年,爆發了義和團運動,不久,八國聯軍侵至樂亭附近,佔據了昌黎、灤州等地。帝國主義的蠻橫侵略,和中國人民的英勇反抗,在李大釗幼小的心靈裏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雖然,祖父想讓他成爲一個光耀門楣的讀書人,他卻沿着一個愛國者和革命者的道路前進了。他決心發憤讀書,尋求救國救民的良策,來挽救祖國於危亡之中。“釗自束髮受書,即矢志努力於民族解放之事業。”李大釗如是說,他熱烈搜尋當時宣傳新思想的書刊,貪婪地讀着康有爲、梁啓超等人的著作,幾乎手不釋卷。

李大釗少年時代積累了淵博的學識追求真理,煥發着“矢志努力於民族解放事業”的愛國思想,這就爲他一生壯麗的革命事業種下了根苗。

高築神州風雨樓

1920xx年,清政府北洋水師“復師之陳跡,渺不可睹”,李大釗懷着尋求救國救民真理的理想來到日本早稻田大學。在早稻田大學,他結識了仰慕已久的章士釗,二人時常共同探討,並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1920xx年1月,日本政府向中國政府提出了旨在從中國攫取巨大利益的“二十一條”要求。李大釗參加中國留日學生總會,並被推舉撰寫《警告全國父老書》。李大釗回述甲午戰爭後20xx年間痛史,提出:中國“待亡”已很久了!所以沒有馬上亡國,原因在於列強在侵華過程中形成的“均勢”,此均勢“牽一髮,則全身俱動”。所以,歐戰爆發,“正如銅山東崩,洛鍾西應,而呱呱墜地之中華民國,遂無安枕之日”。不僅如此,他對日本政府的陰謀詭計洞若觀火,他認爲,“二十一條”是日本吞併中國之由來,是每一箇中國人鐫骨銘心、永誌不忘的奇恥大辱。

創造青春中華

1920xx年5月,年僅27歲的李大釗在結束了兩年多的留學生活後,從日本回到祖國,李大釗向國人第一次闡述了他的理想主張--創造青春之中華。這是他當時的理想,也是他對國人,首先是對青年的號召。他認爲,當時中國的出路就是要擺脫舊傳統、舊觀念的束縛,建立一個青春的國家。

1920xx年,李大釗進入北京大學擔任圖書館主任,進入北大的李大釗,很快就置身於新文化運動的中心,成爲新文化運動的主將。但標誌着他正式投身到這個陣營的,還是他發表在《新青年》上的第一篇文章--《青春》。

李大釗在《青春》中指出,中華這個民族在人類歷史上巍然屹立了幾千年,創造了罕有的人類文明,這是歷史事實,是不容否認的。但是,到了今天,它“衰老”了,“僵化”了,被以前的文明所束縛,背上了包袱。他號召青年勇往奮進,與舊傳統割裂,去創造理想的中華。在此基礎上,李大釗進一步認爲地球也有無盡的青春,人類也有無盡的青春,並且引出民族有無盡的青春,國家有無盡的青春,青年有無盡的青春。也就是說,李大釗所說的“青春”實際上就是生命活力!

他認爲,青年一方面應當不斷擺脫已成的各種觀念的束縛影響,每天都保持無拘無束的青春活力;另一方面應當放棄對金錢、權力的追求,擺脫機械生活的負擔。

爲何這麼說呢?李大釗覺得,追求金錢權力不僅是爲今天享受,更是爲明天的享受,所以放棄這些追求就不僅是爲了保持今日的青春,而且也是爲了保持明日的青春。他認爲,放棄了對金錢和權力的追求,便可以完完全全地保持個人人格的獨立,才能以這種獨立的人格,與進化的宇宙競進。人只有這樣,才能不爲物的奴隸;沒有物慾,也才能避免爲逐物而造成的對自己身心人格的傷害。人若能做到這樣,便會大水漫天不怕淹,大旱融化金石、燒焦土地不怕熱,居住佈滿灰塵的小屋,吃糠咽菜亦可以成爲堯舜。青春活力不會受到外界千變萬化的影響而減弱;人的聰明才智也就不會被歷史上陳腐思想觀念所塞蔽。

李大釗說,這就是通往青春之道,青年應沿着這條道路,本其理性,加以努力,進前而勿顧後,背黑暗而向光明,爲世界進文明,爲人類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並在自己創造的與自己的生命生活有着不同層次關係的環境中享受無盡的青春快樂。

真正的老師

1920xx年11月,李大釗受聘北京大學。從1920xx年1月開始主持圖書館工作。他在北大日刊上贈設《新書》欄目,用來定期公佈引進的新書。李大釗認爲,過去中國介紹馬克思的著作非常零碎,最重要的也只是當做一種知識粗略地介紹,介紹的人對這個學問沒有什麼研究,也並不表示他贊同這個學說。他總是對身邊的學生說:“要站在接受和擁護馬克思主義的立場上,系統地介紹馬克思主義;要在中國宣傳和實現馬克思主義。”他於是親自組織學生翻譯介紹馬克思著作,組成了第一個研究翻譯馬克思著作的小組。在北大的一間宿舍裏,李大釗和學生們夜以繼日地研究,按照外語的語音,他們把這間“工作室”命名爲“亢慕義齋”,今天的意思就是“馬克思主義小屋”,從這個集體中成長起了中國第一批共產主義者。

南陳北李,攜手建黨

隨着“五四”運動的勝利,很多青年在李大釗的影響下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毛澤東和周恩來也受過李大釗革命思想的影響,毛澤東曾經說過,他是在李大釗的幫助和影響下才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周恩來還組織了“覺悟社”,號召青年深入到工農羣衆中去開展活動。與此同時,李大釗開始籌劃建立一個以馬克思主義爲指導思想的工人階級政黨,爲中國共產黨的建立開始了不懈的努力。

1920xx年,李大釗化裝成商人護送陳獨秀從北京到天津,在南下的路上,兩人就“計劃組織中國共產黨”進行了探討。隨後,李大釗在北京大學組織成立了中國第一個馬克思學說研究會,並會見共產國際代表維經斯基,準備建黨事宜。經李大釗的介紹和推薦,共產國際代表才得以瞭解中國革命的情況並去上海會見了陳獨秀。這年初冬,在北京大學紅樓李大釗的辦公室,以李大釗爲核心和領袖的北京共產主義小組成立。以後,李大釗又和陳獨秀多次通信,明確提出以“共產黨”爲名。在李大釗的關心下,相繼建立了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和北方各地黨團組織。李大釗與陳獨秀有“南陳北李”之稱,他爲中國共產黨的創立作出了重要貢獻。

1920xx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後,李大釗代表中央指導北方的工作,他積極促進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先後發動了開灤大罷工,京漢鐵路大罷工等著名鬥爭。次年,受黨的委託,與避居上海的孫中山商談“振興國民黨以振興中國之問題”,說明中共關於實行國共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主張。以後,他又同孫中山多次會見,兩人“暢談不倦,幾乎忘食”。據宋慶齡回憶說:“孫中山特別欽佩和尊敬李大釗,我們總是歡迎他到我們家來。”可以說,李大釗作爲共產黨的主要代表,爲國共第一次合作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戰鬥“總司令”

1920xx年3月,日本帝國主義侵犯天津大沽口,國民黨被迫還擊,擊中了日本軍艦。日本政府不但不對侵略行爲認罪,還公然要求中國賠禮道歉、賠償損失。腐敗的段祺瑞軍閥政府竟然全部接受了日本政府的無理要求。

在李大釗的領導下,北京5000名羣衆在天安門召開了抗議大會。會後,李大釗親自舉着一面紅旗,走在隊伍中間,到鐵獅子衚衕軍閥政府門前示威。遊行隊伍來到軍閥政府門口,段祺瑞反動政府開槍掃射示威羣衆。北京女子師範大學學生劉和珍、史家衚衕國小學生周正銘等46人慘遭殺害。面對反動政府的血腥鎮壓,李大釗爲了使革命羣衆減少損失,不顧個人安危,冒着槍林彈雨,指揮示威羣衆疏散。當他看到幾個受了重傷的青年倒在地上時,便一個個地把他們攙扶起來,組織力量把他們揹走。直到絕大部分羣衆脫離險境,李大釗才隨着羣衆朝衚衕東李大釗口走去。兵警見到他,用槍口對着他的胸膛,厲聲喝道:“你是幹什麼的?”“我是做買賣的。”李大釗從容不迫地回答。當時李大釗穿着長袍馬褂,微胖的臉龐留着八字鬍,並戴着一副眼鏡,很像個商人的樣子。兵警信以爲真,便用力搡了一下他的肩膀說:“做買賣到這兒來,找死呀!還不快走!”李大釗機智地躲過了敵人的檢查。當天夜裏,李大釗召集了北京黨組織的緊急會議,研究部署了新的戰鬥計劃。

何懼白色恐怖

1920xx年4月6日,李大釗被軍閥張作霖逮捕了,關在京師警察廳拘留所裏。敵人對他軟硬兼施,妄圖逼他供出黨的機密。李大釗堅貞不屈,不僅沒有透露一點黨的機密,他的“供詞”卻成了一篇宣傳馬克思主義必勝的宣言書。敵人對他施用了種種酷刑,並用竹籤扎他的十指,劇烈的疼痛折磨着他,手指骨都碎裂了。酷刑折磨得他死去活來,敵人卻沒有得到一點東西,只得把他押回牢房。

在拘留所裏,李大釗不放過一切鬥爭機會,他領導被捕的難友進行獄中鬥爭;他向監獄的看守進行革命宣傳。一個看守同情革命,李大釗爭取了他,讓他幫助傳送消息。一天傍晚,這個看守悄悄地塞給李大釗一封信。他打開一看,是黨組織寫來的。信裏說,北方鐵路工人知道他被捕後受了毒刑,義憤填膺,強烈要求組織一支武裝,化裝潛入北京,打進京師警察廳看守所,營救他和同志們出獄。黨組織來信徵求他的意見。李大釗感到無限欣慰,因爲工人同他心連着心。但他毅然拿起筆,藉着從鐵窗透進來的暗淡光線,寫了回信。信中寫道:“這種行動固然是工人同志的革命精神和對黨對我的愛戴,但今天完全沒有可能實現這種計劃,拘留所處於重重武裝戒備之中。我個人爲革命爲黨而犧牲是光榮的,這已經是黨的損失了。我不能再要同志們來作冒險的事業,而耗費革命力量。”當黨組織把李大釗的意見轉告給鐵路工人的時候,工人們都爲自己領袖的高尚品德而感動得落淚。

4月28日,敵人用絞刑殺害李大釗等20位革命同志。李大釗同志視死如歸,大義凜然,從容不迫,緩步登上刑臺。當劊子手把絞繩套在他脖子上的時候,他面對十九位即將遇難的同志,發表了最後一次簡短的演說:“我們宣傳的馬克思主義,已經培養了許多革命同志,如同紅花的種子撒遍全國各地。這種子需要用鮮血澆灌,他們會開出豔麗的花。我深信:共產主義必將得到光榮的勝利,將來的環球,必定是赤旗的世界!”

青春奮鬥勵志故事6:愛迪生珍惜時間

愛迪生一生只上過三個月的國小,他的學問是靠母親的教導和自修得來的。他的成功,應該歸功於母親自小對他的諒解與耐心的教導,才使原來被人認爲是低能兒的愛迪生,長大後成爲舉世聞名的發明大王。

愛迪生從小就對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歡親自去試驗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爲止。長大以後,他就根據自己這方面的興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發明的工作。他在新澤西州建立了一個實驗室,一生共發明了電燈、電報機、留聲機、電影機、磁力析礦機、壓碎機等等總計兩千餘種東西。愛迪生的強烈研究精神,使他對改進人類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浪費,最大的浪費莫過於浪費時間了。愛迪生常對助手說。人生太短暫了,要多想辦法,用極少的時間辦更多的事情。

一天,愛迪生在實驗室裏工作,他遞給助手一個沒上燈口的空玻璃燈泡,說:你量量燈泡的容量。他又低頭工作了。

過了好半天,他問:容量多少?他沒聽見回答,轉頭看見助手拿着軟尺在測量燈泡的周長、斜度,並拿了測得的數字伏在桌上計算。他說:時間,時間,怎麼費那麼多的時間呢?愛迪生走過來,拿起那個空燈泡,向裏面斟滿了水,交給助手,說:裏面的水倒在量杯裏,馬上告訴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讀出了數字。

愛迪生說:這是多麼容易的測量方法啊,它又準確,又節省時間,你怎麼想不到呢?還去算,那豈不是白白地浪費時間嗎?

助手的臉紅了。

愛迪生喃喃地說:人生太短暫了,太短暫了,要節省時間,多做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