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勵志>勵志故事>

遭受挫折而成功的事例3篇

勵志故事 閱讀(1.51W)

挫折是一塊石頭,對於弱者來說它是拌腳石,讓你停步不前。而對於強者來說它是墊腳石,使你站得更高。以下是本站小編分享的遭受挫折而成功的事例,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遭受挫折而成功的事例3篇

遭受挫折而成功的事例篇1

20xx年,甄子丹出演賀歲大片《葉問》。一天傍晚,拍攝結束,大家相約一起吃飯。

正當大家喝得高興時,武術指導洪金寶發現一旁的甄子丹情緒有些反常,心中不禁犯起嘀咕。他主動招呼甄子丹:“老弟,咱倆也劃劃拳吧!”

“好啊!”盛情難卻,甄子丹微笑着伸出右手。細心的洪金寶發現,甄子丹的動作很彆扭,便關切地問:“老弟,你的右臂怎麼了?”

見洪金寶追問,甄子丹不再隱瞞,嘆了口氣說:“前幾天,我的右臂骨折了,到現在還沒痊癒,不能過分用力。”“哦,原來是這樣……”洪金寶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此時,大家划着拳喝着酒,談笑風生,酒桌上的氣氛步入佳境。洪金寶突然站起身來,對大家拱了拱手說:“抱歉,我有點事要先走一步,朋友們吃好喝好啊!”大家都很不解,搞不懂他爲什麼會如此掃興,看到他一副着急的樣子,又不便強加挽留。

洪金寶走後,其他人繼續喝酒。深夜返回時,大家發現,洪金寶住處的燈居然還亮着。

第二天,洪金寶早早來到拍攝現場,第一件事就是找到甄子丹,把一張武術指導圖交到他手中。接過圖,甄子丹一下子驚呆了:本應是右手出力的動作,都換成了左手。要知道,武術的動作是連貫性的,牽一髮而動全身,這樣一改,幾百個招式都得打亂重來。望着面前兩眼佈滿血絲的洪金寶,想到他昨晚匆匆退場、深夜窗口不滅的燈光,甄子丹恍然大悟。爲了避免自己的右臂遭受二次傷害,洪金寶連夜爲自己量身定做了一張武術指導圖啊!

生活中,誰都會遭遇不幸或挫折,朋友的出現總能給你力量。真正的朋友是放下自己所需,默默幫你解決好一切的人。洪金寶便是甄子丹真正的朋友。難怪,後來在新片發佈會上,甄子丹無比動容地說,自己拍攝《葉問》最大的收穫並非片酬,而是得到了比片酬更珍貴的東西——讓他心生暖意的朋友的關愛之心。這顆心是洪金寶給他的,他將傳遞給更多朋友。

遭受挫折而成功的事例篇2

談起朱民擔任IMF副總裁的理由時,拉加德說:“IMF需要改變高層管理人員的背景,除了那些常青藤和歐美名校畢業的博士外,更需要像朱民先生這種歷經了生活磨難又瞭解發展中世界的博士參與。”

朱民在同事和朋友眼裏,是個談吐幽默、風度翩翩的紳士,但外人卻很少知道,他的生活曾充滿艱辛,這也成了他不斷進取的一筆精神財富。

1968年,16歲的朱民國中畢業後,被分配到一家糖廠當工人。開始,他以爲在車間上班,沒想到讓他去扛大糖包。當脊樑上第一次放上200斤重的糖包時,他頓時懵了,嘟囔道:“我這麼小,就讓扛這麼重,能不能放個分量輕的?”話音剛落,就聽旁邊的人說:“嫌重?坐辦公室倒輕省,你有那個能耐嗎?”此話深深刺痛了他,不由分說猛一使勁,就將200斤的糖包扛起來,趔趔趄趄向庫房走去。當放下麻包的一瞬間,他已累得喘不過氣來,但看着還有小山般的麻包在那裏等着,又打起精神重新上陣。好不容易熬到下班,可廠裏又組織政治學習,回到家往往過了吃飯時間。

雖然很苦很累,他卻苦中作樂,匆匆洗過澡,吃完飯,又拉起了小提琴。母親心疼地勸他早點休息,他卻說:“即使不拉小提琴,明天照樣扛麻包,這樣還能解心煩。”父親一句話不說,只在一旁嘆氣。

朱民並未因苦難而放棄文化課,他將每天都做了詳細計劃,一旦空閒下來就複習功課。他堅信,絕不會扛一輩子麻包,只要咬牙往前走,這個世界總會給自己留有一席之地。

這一天終於來到。1977年大學聯考恢復,已經25歲的朱民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復旦大學,畢業後又留在母校經濟系任教。爲進一步充實知識,他決定走出國門,在經過嚴格考試篩選後,於1985年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錄取。

剛進入普林斯頓大學,朱民發現自己英語很難過關,有時上課連教授的演講都聽不明白,這讓他很着急。

與生俱來的不服輸性格,促使他只有一個念頭:迎頭趕上才最重要。於是,他採取了措施:每次上課前,都提前15分鐘進課堂,爲的是能坐在第一排,這樣聽課和提問時就能“近水樓臺先得月”;第二是錄音。在美國大學,老師講課絕不允許學生錄音,因爲對於老師來說,講課也是知識產品,如不經老師許可而擅自錄音,就會被視爲侵權而受到指控。朱民就在每次上課前去找主講老師,請求道:“實在對不起,我的英語不太好,可我又十分喜歡您的課,請求能格外開恩讓我錄音,便於我課後複習。我相信,您一定會答應一個要求上進的學生的要求。”他的誠懇,打動了每一位老師,都破例允許他在課堂上錄音,這在普林斯頓大學確實很少見。

由於他勤奮好學,不到半年英語就過了關,並能熟練地用英語發表演講,老師和同學都對這個來自中國的小夥子刮目相看。

他在普林斯頓大學獲取碩士學位3年後,又獲取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並於1990年至1991年在該校任政策研究所副研究員。

雖然後來一切都顯得很順利,但朱民從來不迴避那段艱辛的歷史。在被提名出任IMF副總裁後,他感慨道:“誠實永遠是做人的第一原則,每個人都不能否認或者修飾任何客觀事實。而挫折只是生活中必須過的一道坎,誰也逃避不掉。只有勇於面對客觀,承認困難,才能戰勝困難,最終到達理想的彼岸。”

遭受挫折而成功的事例篇3

宋代大文學家范仲淹自幼失去了父親。母親爲了使自己和兒子得以生存下去,只得改嫁到了長山的朱家。

等到范仲淹長到十幾歲時,才知道這個父親並非是自己的親生父親。小仲淹覺得自己堂堂七尺男兒,改了別人的姓是一種屈辱,說什麼也要恢復自己原來的“範”姓,因此他跟養生之間產生了矛盾,從家出來,住進了山醴泉寺的僧房裏,他一直晝夜苦讀,堅持不懈。

寺廟裏的日子是十分清苦的,而年僅十幾歲的范仲淹正是長身體的時期,飯量特別大,每次吃飯時,他端起碗來,僅幾口就扒得精光,還沒到下一頓就已經餓得頭暈眼花,所以看書時無法集中精力。怎麼辦呢?思來想去,他想出了個辦法,每天早晨煮好一鍋稀粥,等到放冷了凝結成粥塊之後,他就用刀在上面劃個十字,切成四塊,早晚飯各吃兩塊。而下飯的菜呢,更加簡單,僅切一點兒鹹菜末兒就行了。

范仲淹在醴泉寺住的這段時期裏,讀了很多書,懂得了許多道理,長了不少知道。爲了開闊眼界,增長自己的學問,三年過後,他不遠千里來到當時的“南都”應天府(就是現在的河南商丘),進了當時很有名氣的南都學舍,拜著名學者威同文爲師。起初,他仍然像在醴泉寺時一樣,每天早晚還能有稀粥可吃,可是後來連稀粥也供不上了。每當太陽落山時,他才胡亂吃點兒東西,算是一天的飯。可是他從來沒有爲吃飯這些問題分心,而是在學習上更加勤奮刻苦了。他爲自己制訂了嚴密的學習計劃,每天不完成計劃決不睡覺。到了嚴寒的冬夜裏,每當學習感到疲倦時,他就用冷水來洗臉,提提精神。學習環境雖然這樣艱苦,可是范仲淹卻從沒有叫過一聲苦。

范仲淹就是憑着這樣一股堅定的信念,十必年如一日,每日勤學苦練,後來終於取得了成就,成爲北宋中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