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經部>歷史演義>

名著三國演義的讀後感(精選14篇)

歷史演義 閱讀(3.19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名著三國演義的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名著三國演義的讀後感(精選14篇)

名著三國演義的讀後感 篇1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沒錯我就要說的正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它講述的是東漢末年到晉朝同一期間發生地載事。在《三國演義》中有太多的創奇任務,有愛民如子的'劉備,又狡猾奸詐的曹操,有稱霸江東的孫權,有天下無敵的呂布,有義學當天的關羽,有智勇雙全的姜維,有鞠躬盡瘁的諸葛亮,雖有這些任務但今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中的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說關羽,這是我讀三國演義中的我留下最深刻印象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蜀,通宵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曾水演七君,華工道義釋曹操,他忠於僱主,降敵之時,曾道一但聽聞僱主下落。便不知千里萬里投,這一事件可以體現關羽的忠與義,在《三國演義》中變現關羽的事情也很簡單,“丹鳳眼”臥蠶局,面如中蘇,並與青龍偃月刀,做起赤兔馬,曾刮骨,幾乎變得天下無敵,可惜到最後因輸於自身,而敗於麥城,死於非命,最後給人留下無數驚歎。

說了關羽,再說說諸葛亮。諸葛亮熟癡,天文地理,他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曾借東風,草船借鑑。智鬥華工道。空城計,七裏燈,錦繡殺魏延,這裏都是非常人都擁有的,身長九尺,面如豌豆,頭戴絲巾,身披他的戰袍,留下深刻的印象。總體來說,度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十人也給我深刻的感受,他很值得我們學習。

名著三國演義的讀後感 篇2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爲《三國志通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100年的歷史風雲。全書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鬥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

《三國演義》裏有很多很多的英雄人物,有深謀遠慮的`孫權,有心胸廣闊的劉備,也有忠厚老實的魯肅,還有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赤膽忠心的趙雲,義薄雲天的關羽等等都是一些大人物。其中我最敬佩和最喜歡的是諸葛亮和趙雲。關於他們的故事,我讀得最多了。也很清楚,諸葛亮的“空城計”“草船借箭”趙雲的“單騎救主”,現在我閉着眼睛都能講出來。

《三國演義》講的是軍事策略,講的是如何統治自己的國家,一個國家,最需要的就是忠臣,一個臣民,就算有多大的本事,只要他不忠,也不會有利於自己的國家。就像人們所說的“一次不忠,百次不用”一個能爲自己主公、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人,就算不一定會給國家帶來繁榮強盛。但也不會對自己國家不利。

讀了這本名著,我得到了很大的啓示,受到了很大的啓迪。我要學習諸葛亮的“機智冷靜”學習劉備的“謙虛”學習魯肅的“忠厚”,在以後的學習中,我一定會做得更好!

名著三國演義的讀後感 篇3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書中有許多的英雄,這麼多英雄中,我最敬佩的人那 非諸葛亮莫屬了。

諸葛亮它是劉備三顧茅廬請來的,所以,他是劉備的軍師。因爲他的計謀,,劉備一次又一次的取得勝利。

這本書中的許多關於諸葛亮故事我都比較熟,如:草船借箭,三氣周瑜,空城計......因爲這些故事,我懷着好奇心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

讀完後,我認爲諸葛亮果然名不虛傳,三國時和他作對的人,打仗得小心翼翼,否則,一不小心就中了他地計。剛把他請來時,連劉備也心存疑慮,第一次作戰勝利後,劉備就封他爲軍師,所有人全部聽命與他。可以說,沒有諸葛亮的劉備,就像沒了眼睛的龍一樣。

媽媽常說諸葛亮這個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善於用三十六計。每次看見諸葛亮,無論是在書上,電視上或是在任何地方看到諸葛亮,他總是以一手拿着羽毛扇,一手拿着書籍出現。諸葛亮爲什麼那麼聰明?爲什麼“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他讀了很多書,而且讀懂,讀透了,所以他才那麼聰明。還有三十六計這本書,我們中國商人還在用,只有讀懂,讀透,會用的商人,那麼他的.商業在中國一定頂呱呱!

三國演義這本書讓我知道:在三國時期,只有聰明,有計謀的人,才能生活下去。

名著三國演義的讀後感 篇4

今天,又翻開了《三國演義》,我已經忘記這是第幾次了。而每次我卻都會有着不同的感想。

一讀《三國演義》,我所沉浸於拼搏的戰場上,一個又一個的將領衝鋒陷陣,在沙場上應用的拼殺,爲了保衛自己的國家,拋頭顱灑熱血,不惜放棄自己的生命來捍衛國家的尊嚴,保護百姓的平安。

讓我惋惜的是一名將領,名爲呂布,他的武功出神入化,連劉關張聯手也只是剛剛可以應付,而他的心胸確實如此的狹小,受到世人的辱罵,最終因爲自己的愚笨丟失了自己的生命。

二《三國演義》,我所體會到的是領導者與指揮將領的智謀,雖然他們並沒有在沙場上攻破敵陣,但是他們卻用智謀決定了戰鬥的勝負。火燒赤壁,一個衆人皆知的.戰役。在這場戰役中,一代奸雄曹操擺在了諸葛亮與周瑜的智慧之下,是曹操賠了夫人又折兵,徹底了輸掉了赤壁之戰。諸葛亮與周瑜天衣無縫的配合讓我們看到了智慧的偉大。

第三次翻開《三國演義》時,我所關注的是劉關張三個人之間的兄弟之情。《桃園三結義》,一個故事的開始,劉關張三人本想戰場的開始。“不求同年同學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這句話不停的在我的心中迴盪着,一遍又一百年的重複,不是親人,勝似親人,三人的兄弟之情猶如一顆種子一般,埋藏在三人的心中,並不斷的生長,僅僅的將他們連在了一起。這種兄弟之間的情誼是多麼的令人崇敬,令人感嘆啊!······我合上了書,閉上眼睛沉思着。激情的戰場呈現在眼前,兄弟的情誼融化在心裏,長者的名言謹記在嘴邊,三國曆史壯觀的一幕,書籍,我一生的朋友、

名著三國演義的讀後感 篇5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給我們留下了衆多耳熟能詳的國學經典,可我卻是一個不愛看書的孩子。我的爸爸媽媽總是讓我看書,而我不喜歡看書。

一天晚上,我寫完作業,時間還早,就早早地躺在牀上了,慢慢地,無聊起來了,只好極不情願地隨手拿起一本《三國演義》來看。“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書中不僅有血肉橫飛,猛將如雲的戰場,還有出謀劃策、運籌帷幄的“戰場”;不僅有像呂布、趙雲這樣的猛將,還有有像諸葛亮、周瑜這樣的不用刀槍卻勝過刀槍的謀士。而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關雲長刮骨療毒”。講的是關羽右臂中毒箭,毒已深入骨髓,華佗爲其刮骨療毒,圍觀者皆掩面失色,但關雲長飲酒食肉,談笑弈棋,全無痛苦之色。想想我們現在的生活,打針都覺得疼,更談不上刮骨了。我想只要我們像關雲長那樣勇敢面對一切困苦,沒有我們不能戰勝的。

漸漸地,我喜歡上了這本書,每天晚上做完作業就抱着它看。可這本書是文言文,當有疑問或困惑時,便會向媽媽求助,她總是會十分耐心地跟我解釋,與我討論,我也就養成了不懂就問的'好習慣。在三國這個亂世中,其實每一個人都是我們的老師,曹操告訴我們要胸懷大志,劉備告訴我們想成功就一定要有執着的信念,諸葛亮告訴我們只有時刻謹慎、細心才能成就大事。從《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我體會到了做人的真理,足夠享用一生。

《三國演義》就像一杯茶,淡雅而幽香,只有我們去細細品味,才能體會之精髓;《三國演義》就像一盞燈,明亮而溫暖,伴隨我長大的步伐;《三國演義》就是我人生路上的一位朋友,在我摔到的時候,把我扶起來,使我重拾信心。

名著三國演義的讀後感 篇6

從天下大亂到羣雄割據,從三國鼎立到重歸統一。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這是一段撲朔迷離的歷史。這就是讓我愛不釋手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有一個個娓娓動聽的故事,如:熱血沸騰的桃園三結義、禮賢下士的三顧茅廬、以弱勝強的火燒赤壁和英雄惜英雄的煮酒論英雄……還有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忠心耿耿的關羽、粗中帶細的張飛和驍勇善戰的曹操等等。

我最喜歡的是趙雲。在長阪坡一戰中,趙雲單槍匹馬,抵擋曹操的十萬大軍,不顧生死、血染戰袍,終於救出了自己的少主——阿斗。

讀到這裏,我知道了趙雲有一種遇到困難不退縮的精神。而我自己呢?想到這兒,我又陷入了沉思之中。

在上一次,老師讓我們回家獨立做幾道奧數題。我心不在焉的坐在書桌前,望着題目開始思考。想了一會兒便開始算起來。前兩道題還不是太深奧的.題目,我心想:那後面的題目是不是也不那麼難呢?誰知,出乎我的意料。後面的題目是一個比一個難。我想了好一會兒,竟然驗算出了幾個不同的答案。我很懊惱,便把書本合了起來,不再去看。

讀了這篇故事,我知道了做一件事不能一碰到困難便退了回去。要堅持下去,才能成功。

啊!《三國演義》不僅給我們介紹了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故事,還在字裏行間蘊藏了許許多多做人的道理,讓我知道了做人要講信用、做事要有始有終……真是一本好書啊!

名著三國演義的讀後感 篇7

中國四大古典名著想必大家都讀過吧!在這四本書中,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給我的印象是最深刻的,它記載了中國古代三國時期的一段歷史文化。

《三國演義》中主要記述了漢建寧四月開始,皇宮出現的種種不祥之兆,各種禍端接踵而來,一直天下大亂。之後出現劉備、關羽、曹操等人的戰爭。

《三國演義》塑造了許多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如忠勇雙全的關羽、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尊重人才的劉備、老奸巨猾的曹操······其中,我最佩服關羽。因爲他武藝高強,曾過五關,斬六將,溫酒斬華雄······我不僅佩服他的武藝高強,更敬佩他對朋友的忠肝義膽。他和劉備、張飛桃園三結義一直被後世傳頌。當他投降曹營時,雖受盡禮遇,但仍心向着劉備。他刮骨療毒的故事更是讓我佩服的五體投地。一次他被毒箭射傷左臂,每到陰雨天氣,臂骨疼痛,醫生說要刮骨去毒纔可病癒,關羽即伸臂給醫生,開始刮骨,血流盈,而關羽卻一面飲食酒肉,一面與馬良下棋,神態自然,似乎沒有疼痛的感覺,他這才叫英雄氣概呢!

《三國演義》也描述了許多戰爭的場面,而戰爭無非就是百姓遭殃,戰爭參與的人員大都是來自百姓,戰爭中死傷得最多的就是百姓,戰爭導致了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總之,戰爭的最終受害者就是百姓。只有遠離了戰爭,百姓才能安居樂業,世界才能夠變得更加美好、和諧。

希望世界永遠和平,不要讓悲劇重演!

名著三國演義的讀後感 篇8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這本書講述了東漢末年到西晉統一之間發生的一些故事。

《三國演義》是羅貫中創作的。它是一部歷史,同時它也是一本小說。一部蘊含深刻的小說,在這部小說裏,生動的寫下了許多的小故事,如:桃園結義,火燒赤壁,七擒孟獲等一些生動的故事。這些故事被分爲好幾個大戰分別是:赤壁之戰,官渡之戰,夷陵之戰等一些大戰。

這些大戰是怎麼發生的?像赤壁之戰,這場戰爭的起因是因爲劉備在長阪坡的兵敗,曹操想吞併東吳,諸葛亮的舌戰羣儒以及用激將法來使周瑜抗曹,龐統巧施連環計,火燒連舟,最後是孫劉聯軍對抗曹操,而曹操也被打的敗走華容道,關羽本來是可以殺了曹操,但是關羽卻放了曹操讓他過了華容道。想這個場面可以看出《三國演義》裏的關羽還是挺善良的',不像一些奸詐的人那樣子的壞。像,《三國演義》裏有許多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像聰明機智的諸葛亮,忠義的關羽,勇敢的張飛,奸詐的曹操等一些人物。其中曹操的“寧可教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表現了他的阻險毒辣,還有關羽的喝酒斬華雄表現了他的英勇。讀完這好看的《三國演義》我的腦子裏全是三國裏的畫面。

《三國演義》是一部深刻的作品,我是多麼的喜歡《三國演義》這本書啊!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的經典啊!

名著三國演義的讀後感 篇9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它是羅貫中編寫而得,這本書深動形象的描繪了三國鼎立的時期》。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趙雲和關羽了,三國的好漢數不勝數:有千里走單騎的趙雲,有刮骨療毒的'關羽。賣豬肉的張飛,皇室後代的劉備,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其中趙雲關羽是我最喜歡的人物。他們在五虎將中也算是厲害的了,關羽趙雲最大的就是忠義了,這一點是我最佩服的一點,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趙雲爲了阿斗千里走單騎。關羽爲了保護劉備的夫人過五關斬六將啊,可張飛還要和他搏鬥,關羽爲了表示衷心斬了曹操一員大將蔡瑁!趙雲他千里走單騎,爲了救阿斗,他不惜以命相拼,在曹操的數萬大軍下一人破了十萬大軍,就連曹操也佩服的五體投地,趙雲參軍時是把都不到,這麼一個少年有一身那麼好的功夫,可謂世間少有啊!人們都說諸葛亮明智,但我不覺得,我一分爲二看諸葛後,才覺得逐個並不是那門聰明,如果在赤壁之戰中讓關羽守第一關,那麼曹操就不會活那麼久了,蜀國也就不會那麼早滅亡了,這樣蜀國就可以一統江山了!我恨狡猾的曹操,他居然挾天子已令諸侯,這件事體現了它小人的一面,,他有眼不識泰山,司馬懿那麼機智他不中用,最後被司馬懿推翻了!曹操野心勃勃,每一次戰爭他都想滅了別國,可大部分都失敗了!但是他身臨險境還笑得出來,真令我佩服啊!“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纔是三國真正的寫照啊!

名著三國演義的讀後感 篇10

假期裏,我讀了一本名著《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主要講了漢朝末期,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舉動引起了各路諸侯之間的一場戰爭,直到公元220年,曹操病逝,他的兒子曹丕逼迫漢獻帝退位,自己稱帝,改國號魏,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歷史上稱爲蜀漢,229年,孫權在建業稱帝,建立吳國,從此,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直到280年,司馬炎平定天下,把三國統一成西晉。

在《三國演義》中,我印象最深的'兩位人物是曹操和呂布。

曹操是漢朝的丞相,他打過不少勝仗,算得上是個大英雄,尤其是官渡之戰,他用二十萬兵馬打敗袁紹七十萬兵馬,成爲歷史上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在官渡之戰中,曹操釜底抽薪,首先把袁紹的糧草庫—烏巢給燒了個精光,飢腸轆轆的袁軍人心惶惶,無心再戰,這時候,曹軍突然襲擊,把袁軍打得落花流水,死傷不計其數。但從另一方面看,曹操也很不任仁義,他爲了逃命,曾在親友呂伯奢家借宿,因爲疑心別人害他,誤殺了呂伯奢的家人八條性命,逃跑的路上遇到了買酒回來的呂伯奢,因爲害怕呂伯奢將來報仇又親手殺了呂伯奢。

呂布面貌英俊,武藝高強,三英戰呂布中,劉關張三位英雄同時上陣也戰不過呂布,可想而知,他也是個大英雄。呂布小時候家境貧寒,流浪街頭,曾被人收養,但他後來爲了得到一匹赤兔馬,竟然親手把他乾爹殺了,後來,呂布又認董卓爲義父,但又爲了一個女人把董卓也給殺了。

曹操和呂布都有英雄的一面,但他們的一些不仁不義的行爲給他們的英雄美譽抹了黑。做人應該像關羽那樣忠實、誠信、厚道,不然,即使他再英雄,也不會受到別人的尊敬。

我喜歡《三國演義》,它讓我又知道了很多故事和知識。

名著三國演義的讀後感 篇11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這一長篇鉅著的作者是羅貫中,他從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從桃園結義開始,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鬥爭爲主要內容,講述了東漢末年至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的戰爭故事。

1.過五關,斬六將,關羽打聽到劉備的消息後,決定去河北尋找劉備,他帶上嫂嫂,殺死了東嶺關的孔秀、洛陽的韓福、泥水關的卞喜、滎陽的王植以及曹操的大將蔡陽。

上面這一則故事寫出了關羽重情重義,不論曹操對他有多好可以,也不忘記劉備的恩情,決心找劉備。是啊,我們在日常生活也要重情重義,畢竟重情義可以交到朋友,朋友是非常重要的,畢竟衆人拾柴火焰高,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

2.黃蓋巧使苦肉計。曹操打到江東後,連吃敗仗,便想出讓蔡氏兄弟當間諜,結果,黃蓋使用苦肉計,讓曹操83萬大軍,全軍覆沒。

上面這一則故事,主要寫了黃蓋不顧個人的安危,爲了擊退曹操,捨棄自己的`身體,來打退曹操,這個故事讓我想到課本《天鵝的故事》,其中天鵝也是不顧自己的安危,爲了破冰讓自己和其他天鵝吃上食物-魚兒,讓自己的身體受傷了,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也要向他們學習,做事一定要爲他人着想,不能只想自己,否則你的路會越走越窄的。

上面這兩則故事是我在三國裏最喜歡的,通過閱讀《三國演義》,我相信只要經過我們後天的努力,任何事情都可以找到解決的辦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地走好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最後通過不斷的努力和追求,你的人生永遠會被一片爛燦的陽光所照亮。

名著三國演義的讀後感 篇12

在4月份開展的學校讀書節活動中,老師要求我們班同學最好去看看四大名著的原著,我先看了《三國演義》的原著,接下來就讓我來講一講吧!

《三國演義》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三國時期蜀、魏、吳三國的故事,它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羅貫中。我認爲最精彩的是第三十八回——《三顧草廬》。這篇文章寫了劉備去拜訪諸葛亮,但連去兩次都沒遇到。劉備想再去一次。劉關張三人便騎馬前往隆中,離草廬還有半里之外時,劉備便下馬開始步行了,到諸葛亮家中時,童子告訴他諸葛亮還在睡覺,劉備便讓童子不必告訴他,還讓關、張兩人在門外等候,自己進去久立在階下,半晌,諸葛亮仍然未醒,張飛大怒,還揚言要把草廬燒了,又一個時辰,諸葛亮才醒,又半晌,才梳妝完出來迎接。

其中,我最欣賞劉備,我被劉備他那不厭其煩的毅力所打動,說明劉備有博大的胸懷,是一個尊重他人,並且非常有耐心的人。他善於團結他人,充分發揮大家的長處,努力提高自己,會關照集體的'人。相比之下,張飛就缺少了耐心,還有點兒行爲粗魯了。再聯繫自己想一想,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應該虛心向劉備學習。學習他有志氣、有追求、有思想、堅持不懈的精神,有這樣的精神做事才能成功。我們更應該追逐諸葛亮的步伐,發奮讀書。

不管我們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上;不管前面的道路多麼崎嶇,不管我們多麼困難,只要我們有毅力、有目標,只要真心誠意地去對待每一件事,成功就不會離我們很遠!

名著三國演義的讀後感 篇13

諸葛亮這名字真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之所以流傳廣泛,就我總結,有以下幾點:

其一,諸葛亮忠心之度,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有過之而無不及也。諸葛亮本生在隆中,後經徐庶介紹,效忠於劉備,從“火燒新野”到“六出祁山”,無不是諸葛亮出謀劃策。如果說,在蜀漢的鼎盛時期,諸葛亮是爲了榮華富貴的話,那在“大意失荊州”和“火燒連營”“白帝城劉備駕崩”後足以見其忠心了。那時,諸葛亮完全可以奪阿斗之皇位,自封爲王,但是因爲劉備的囑託,他卻要支持輔助阿斗,“六出祁山”,成就霸業。爲了漢室的大業,爲了天下的老百姓,諸葛亮付出了太大,太多的'精力,53歲就死於軍中,真是“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

再者,諸葛亮乃是千年一遇的奇才,什麼事都能有所預見,未出毛廬能預見三分天下之格局……他雖無張飛之猛,關羽之勇,可憑他那治國的才能和用兵如神的計謀比起來卻毫不遜色。比如七擒七縱孟獲,諸葛亮不是一昧的屠殺生靈,而是運用智慧,攻心爲上。此類事情,如空城計,用鎮靜自如、彈琴飲酒的姿態,“趕”走了百萬雄師。氣死周俞嚇走活仲達……令我不得不佩服他。

其三,可惜的是,因爲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而諸葛亮失的偏偏是最重要的軍事基地──街亭。這是用人不當,忘記了先帝的再三叮囑:“馬稷言過其實,不可重用”。這就證明,人難免有錯誤。

在那時,諸葛亮能具有這樣的才智,忠心,真是不可多得的奇才。可惜,未能成大業啊!

名著三國演義的讀後感 篇14

看完三國演義,才感覺到中國文學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作者的寫作能力,羅貫中把所有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如:關羽的義、張飛的直、諸葛亮的`忠及曹操的奸等……讓讀者都與故事的劇情融合爲一體,隨着故事劇情的高潮而起伏,《三國演義》因爲屬於章回小說,故事具有連續性,讓人有一直想看下去的心理,而且不會覺得枯燥乏味,故事編排得宜,緊張刺激,使人有一種深陷其中,好像自己也處在東漢末年,羣雄割據的亂世之中,《三國演義》不僅是在當時有一種象徵的功用,也是令一種體制的創新,更是研究明清小說的典範之一,所以,《三國演義》真是一本值得在再看的好書,每閱讀一次,就感覺多了一次不同的體驗,文學素養也提升了許多。

《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羣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

黃巾之亂是從桃園三結義開始,講了黃巾起義之後,東漢政府的反擊,出現了劉備,曹操等英雄,而東漢政權也快滅亡了。

董卓之亂是講董卓入京前後的故事,從何進與十常侍對戰到少帝逃出京城,結果被董卓救駕。董卓入京後收買了猛將呂布,又廢少帝,立獻帝,大權獨攬,實施暴政,逼得羣雄聯軍伐董卓,雖然後來聯軍失敗了,但是董卓最後也被呂布所殺。

羣雄割據是講董卓死後,中原諸侯羣龍無首,爲了擴大自己的地盤互相廝殺,最主要分爲三個戰區,即北方的袁紹與公孫瓚,江東地區孫策的崛起,中原地區曹操,劉備,呂布,袁術之間的戰爭。

再後來的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我就不一一細說了,最主要的我想談談自己對三國演義的一些認識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