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經部>國學小說>

《紅樓夢》讀後感通用15篇

國學小說 閱讀(2.91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紅樓夢》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紅樓夢》讀後感通用15篇

《紅樓夢》讀後感1

合上那本厚厚的《紅樓夢》,眼前彷彿又是那片淒涼。我真的被這細膩的文字,曲折的情愫感染了,說到情,就不得不說到爲情所生的她——— 林黛玉。

林黛玉似乎鍾愛花,其實,她就像是一朵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永遠是那麼清高脫俗。想來,黛玉並不是小心眼的,總是疑神疑鬼,其實她的自尊心在提醒她,她無比寂寞,刻薄與多疑是在體現她對在賈府地位的擔憂,所以才以至於,別人的一種口氣也會讓她徹夜難眠。

她的敏感總是讓自己痛苦,葬花時,那淒涼的景象,她把淚水塗抹在了殘餘的花瓣上。黛玉是爲愛而生嗎?我認爲不是的,黛玉更體現了一種寬厚純真的性格,表面上與人謙遜,只不過是過分擔憂罷了。

黛玉之所以深入人心,不是美在外表,而是美在內心。她是那麼柔弱,不僅僅是身體上的柔弱,更有內心,如一泓清泉,清澈脫俗,與世無爭。她憂鬱在寄人籬下的痛苦裏,內心的波瀾,使得她詠出“花謝花飛花滿天”的絕句,她的智慧無人堪比,詩,體現出了她的悲憤,她的'堅毅,她的自命不凡。林黛玉留給人們的,是柔弱的一面,但她的內心,其實是堅毅的。

林黛玉,多美的名字,曹雪芹正是賦予了她美的象徵,而最後的最後,曾經的“賈不賈,白玉爲堂金作馬;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東海缺少白玉牀,龍王來請金陵王;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不是都同樣由盛轉衰嗎?黛玉在其中,不正是以一個主基調出現的嗎?最終黛玉淚盡而死,她的堅毅只是化作淚滴了嗎?

通過《紅樓夢》一書,曹雪芹爲世人展示了清王朝滅亡的徵兆,那些骯髒的、可怕的貪婪、愚蠢,是無可挽救的!而在現在的社會中,80、90後再一次印證了曹先生的“預言”,奢侈之心不可有,否則到了最後,又怎奈何如黛玉一般?

《紅樓夢》讀後感2

春去春又來,花開花落。

我輕輕的合上《紅樓夢》,倚在窗邊,緘默不語,讓自己回到那個風情萬種的故事中去。

淨土從你的指尖緩緩流過,掩蓋着凋零了的花。曾幾時,花兒們自以爲有亙古不變的璀璨,可如今卻是低落的埋葬。曾幾時,你花容月貌,香氣襲人,然而你最後卻徘徊在香玉消損的邊緣。

那時,我明白了花的無奈,你的寂寞,我一時無語,自是低下頭去。

“臉若銀盆,眼似水杏,脣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連王熙鳳都沒有見過如此標緻的人。而你對寶玉則是一見如故。當晚你爲引起寶玉擲玉的事還傷心落淚。

“儂今葬花人笑癡,它年葬儂知是誰?”每當花落之時,你都會小心翼翼地將花瓣收集起來,埋進土裏,還免不掉傷心地哭一場。如今,花鋤猶在,可它的主人再也不能使用它了……

在水邊,你吟出了“花落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的詩句;在水邊,你發出了“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的疑問;在水邊,你發出了“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的感慨;你是憂鬱的,在三生石前你得以甘露滋潤,爲報灌溉之恩下世爲人,“我把這一生的眼淚都給了他,這也償還得過他了。”你從此註定爲了“無故尋怒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的花花公子流盡了眼淚。

你嚐遍了寄人籬下的滋味,賈府中的人勾心鬥角,寶玉送你的手帕上該有多少在賈府流下的眼淚啊!

紫鵑等人哭的.死去活來,而你卻奄奄一息了。

你短暫的幾十個春秋,留下了一段感人肺腑的千古奇緣,一段令人感嘆、欣惋的悽美故事,一段聞名遐邇的愛戀,一個千秋萬代的遺憾……

《紅樓夢》讀後感3

《紅樓夢》的價值,可是在中國的小說中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點在於如實描寫,並無諱飾,和從前的小說敘好人完全是好,壞人全是壞大不相同,所以其所敘有人物,都是真的人物。總之自有《紅樓夢》出來以後,傳統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

毛澤東說:“除了地大物博,人口衆多,歷史悠久,以及在文學上有部《紅樓夢》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

吳昌說:“紅樓—世界,世界—紅樓”

王蒙說過:“他似乎已經把漢語漢字文學的可能性用盡了,把我們的文化寫完了。”

紅樓夢是經典的結經;人生的經驗;社會的經驗;感情的經驗;政治的經驗;藝術的經驗。

紅樓夢這部著作,曹雪芹用細膩的文筆,勾勒出癡情的賈寶玉,才華橫溢,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巧舌如簧,阿諛奉迎的玉熙鳳……人物的形象在紙上躍動,在心中閃爍,在腦海裏漂浮沉浸,栩栩如生,淋漓盡致,它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三人的感情糾葛爲主線,以四代家族的興衰爲背景,揭露了當時的封閉王國。

人生短暫,在故事時節中,黛玉的死去,寶玉的出家,都是我們所意想不到的,寶玉迷糊去了薛寶釵更是我們始料未及的`,這些人對待生活的態度都是不同的,對於這些無可遇知的變故,我們是持逆持受,還是樂觀積極,就是因爲林黛玉的持逆持受,才導致了最後的結果,而賈寶玉對林黛玉的死採取出家的方式,也許在當時,這就是最樂觀的解決方式了吧。

人生就是在大海中航行的一頁扁舟哪怕只是海中的一個浪水風浪便能把它覆滅,人們就相當於扁舟上的船手,當危險風浪來臨時,船手是能夠幸運的生存下去還是被大浪吞噬,就要看你是用怎樣的態度對待這些突如其來的災難,笑着活下去?恐慌失措的消失在蔚藍的大海中?這一切我們無從知道。

生活百態,太多突如其來的困難讓我們無從下手,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時,你是冷靜沉着自信的走在陽光道,還是恐慌不安無措的走上那條陰森可怕的獨木橋

《紅樓夢》讀後感4

莎士比亞說過:“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爲其中一種既普遍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方法,一直沿用至今。作爲一名社區工作者,我們需要加強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三八婦女節前夕,康山街道總工會組織廣大女職工開展“書香三八”讀書會活動,我們懷着求知的心態,參加了此次活動。

我翻開了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被裏面華美細膩的文字吸引住了。曹雪芹筆下的《紅樓夢》,刻畫了300多位人物,從封建高層到社會底層,無不包含涉及,顯得栩栩如生,真實形象,讓人覺得活靈活現,喜愛不已。比如王熙鳳,她的.外貌美麗、華貴、俊俏,她的言行伶牙俐齒、機敏善變。她在工作上表現突出,精明能幹,有着八面玲瓏之威,是一位有勇有謀的管家奶奶。

通過閱讀《紅樓夢》,我不禁反思,我們應該如何做事。我覺得,在工作中,應該牢記以下三點:1、工作中無小事,積極的工作態度才能做好事情。2、心中常存責任感,忠誠於自己的職業。一個人責任感的強弱決定了他對待工作態度,而這又決定了他工作成績的好壞。3、注重團隊合作,善於利用各種資源。我們在開展社區工作的時候,應該和街道、物業、共建單位、社會組織等各個層面都做好對接,衆人拾柴火焰高,整合多方資源,才能事半功倍。比如要組織一個文體活動,應該注重細節,瞭解居民的需求,組織居民喜聞樂見的活動。一旦活動開始,要全身心投入,和大家共同努力。活動結束了,要寫好報道,做好總結,並保存資料。

工作是一個不斷總結經驗,不斷提升的過程。而讀書可以淨化我們的心靈,從而提高自身修養。通過這次讀書活動,我學到了很多,領悟了很多,這對我今後工作上的成長有着重要的幫助。

《紅樓夢》讀後感5

“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題記

大觀園裏斑駁的樹影,寂靜的幽亭猶在,卻覓不到曾經的緋影衣香,一顰一語,漫天落英的飄散,訴說了誰的憂傷。花開,一個美麗的開始;盛,一個繁榮的象徵;謝,一個個生命的離開;葬,一段感情的消逝,更是一個家族一個王朝的隕落。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綃香斷有誰憐?”夢裏花落的多少日夜,是誰感嘆又是誰無奈。花會再開亦會再敗,誰也扭轉不了這世間的生死輪迴,我憂傷,等依安慰。依不在,誰能懂我心扉。多麼美的青春,多麼美的人世,卻沒有你的陪伴,我惶恐,我徘徊,我等待,說不完的`故事,訴不完的情絲,斷,給悲傷一個完美的終結。

“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未被溫。”桃花散去千秋夢,也換不回曾經一點情。酒不醉人人自醉,心不顫抖人自顫,瀟湘館的聲聲夙怨,怡紅院的陣陣嘆息,淹沒了一個世界的溫情。青燈照壁,淚眼朦朧,任雨敲打着窗,我沉沉入睡,聽不見耳旁你的呼喚,你的嘆息,我就這樣離開,不,我沒有離開,我從未離開。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淚已隔絕了我們的世界,我在這頭葬花,那一邊是誰的歡聲笑語浸入耳邊,鮮血揉滿手帕,我已無力再去掙扎,花瓣翩翩飛滿天,我給她自由,給她尋找幸福的權利。滿頭的悲愁,剪不斷,理還亂。焚詩、葬花,爲你而牽掛,那漫天的桃花又是怎樣的孤獨。花落於天思寄土,人落於情不妄人。我將離去,你挽留不了,我亦留不住腳步,就由時光帶走一切,從此不見、不見……

美夢終究成爲一場空,韶華落盡,黛玉離開,寶玉出家,金簪葬雪,人淚葬花,空留寶釵獨守空房,昔日遺腹已長成人,今日誰與相告,一切已非舊時風景。家族墮落,更變朝代,人已逝,夢已空。“願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夢裏幾度回紅樓,訴不完離殤,剪不完憂愁,還是年少,只能懂所謂的落魄憂愁,也許只有人到中年,纔會有“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感受吧!

《紅樓夢》讀後感6

造物何當作主張,任人稟受福修長。畫薔亦自非容易,解得臣忠子也良。賈母的命令賈政不敢不聽,溺愛是害人的。小孩子還是要打的,長記性,有的道理說不明白,就得打。

寶玉的一番“歪理”辜負了寶釵的勸導。寶黛都是追隨自己內心的人,他們的地位讓他們可以做到不爲外界而改變自己,多麼羨慕的生活。鳳姐這個時候怎麼糊塗了呢,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啊。鳳姐說他們不知足,想得到自己有多貪嗎?大約鳳姐會想:他們哪裏能和我相提並論?

鳳姐猜對王夫人的'心思了嗎?好幾家都收了禮,給誰也不合適。鳳姐應該是猜到了王夫人的選擇,他們愛送我就收,反正最後送禮的人只能是啞巴吃黃連,沒法分辨爭論什麼。鳳姐一句“夫人定了的事,我也沒法”就完了。

王夫人是不大管事,但是這並不影響她的權威,不時的過問,你必須得答上來。對鳳姐來說還是輕鬆應答的。王夫人非正式地把襲人提升到姨娘的地位了,鳳姐也早已認定襲人會成爲寶玉的妾。

己卯(庚辰、戚序、蒙府)夾批:忽加“我的寶玉”四字,愈令人墮淚,加“我的”二字者,是顯襲人是“彼的”。然彼的何如此好,我的何如此不好?又氣又恨,寶玉罪有萬重矣。

“你們那裏知道襲人那孩子的好處?比我的寶玉強十倍!”王夫人是真心疼襲人,比寶玉省心、安心十萬八千里。是有人打小報告給王夫人,抱怨幾句,這才問了許多。鳳姐豈是好惹的。蒙府側批:問情問景,隨便拈來,便是佳文佳語。夏日的慵懶光陰,是讓人懷戀的時間。寶釵和襲人關係是很好的。

《紅樓夢》讀後感7

紅樓夢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偉大作品,從本書反映的思想傾向看,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義思想,他對現實社會包括宮廷及官場的黑暗,封建貴族階級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舉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級制度以及與此相適應的社會統治思想都進行了深刻的批判,並且提出了朦朧的帶有初步民主主義性質的.思想和主張。

紅樓夢塑造了衆多的人物形象,成爲不朽的藝術典型,在中國文學史和世界文學史上永放奇光異彩。

紅樓夢的情節結構在以往傳統小說的基礎上,也有了新的重大突破。它以改變了以往如西遊記等一類長篇小說情節和人物單線發展的特點,創造了一個宏大完整而又自然的藝術結構,使衆多人物活動於同一空間和時間,並且情節的推移也具有整體性,表現出作者卓越的藝術才思。&紅樓夢的語言藝術成就,更代表了我國古典小說語言藝術的高峯。作者往往只需用三言兩語就可以勾畫出一個活生生的具有鮮明個性特徵的形象;作者筆下每一個典型形象的語言都具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從而使讀者僅僅憑藉這些語言就可以判別人物。

作者的敘述語言也具有高度的藝術表現力,包括小說裏的詩詞曲賦,不僅能與小說的敘事融爲一體,而且這些詩詞的創作也能爲塑造典型性格服務,做到了“詩如其人”——切合小說中人物的身份口氣。

由於以上各方面的卓越成就,因而使紅樓夢無論是在思想內容上或是藝術技巧上都具有自己嶄新的面貌,具有永久的藝術魅力,使它足以屹立於世界文學之林而毫不遜色。

《紅樓夢》讀後感8

沒有讀過《紅樓夢》的時候,對“紅學”的說法是有些懷疑的。那時候我沒有辦法想象,一本書可以成爲一門學問。直到自己也品讀過、學習過,才知道其中的深意。

《紅樓夢》當中詠柳絮的詞便是如此。古人寫狀物的古詩詞,並不是單純爲了描述應該物件,而是爲了託物言志,達到寓情於景、寄情於物的效果,因而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來寫,便可以有多種多樣的立意,寄託不盡相同的感想和寓意。大觀園中的幾次詩會都體現了這一點。

薛寶釵筆下的柳絮是堅強、積極、主動的,儘管柳絮沒有根,但它“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不僅如此,柳絮不甘於被命運擺佈,它要積極藉助於外界的力量,做到“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詞語之間的豪情壯志讓人拍案叫絕,一改女子詩詞中的哀豔。這種與衆不同的寓意,也是寶釵性格的體現。

林黛玉筆下的'柳絮是悲涼的,如同那些漂泊無依的女子,和她一樣沒有自己的家園。柳絮沒有自主性,因而它“漂泊亦如人命薄”,那有如棉桃一般的白色又勾起了黛玉的愁緒:“韶華竟白頭”,年紀輕輕的她,卻是身體虛弱,自知命不久矣,所以纔會發出這樣的感慨吧。柳絮嫁與東風,她的生命在風中消散。

作者能夠將滿腔熱血與多愁善感拿捏得如此準確精到,且一人同時作出多首不同題材的詩詞,這一方面就已經令人驚歎。而“柳絮”這個意象在全書中也有着明確的寓意,它指向着榮國府、寧國府當中美麗女子無依無靠的命運,覆巢之下無完卵的悲劇。這一意象與全書的主旨立意相契合。

如柳絮一般的人生,終究是無奈的悲涼。

《紅樓夢》讀後感9

早逝既是林黛玉的不幸,又是林黛玉之幸也!不是我殘忍,喜歡看別人的杯具,且聽我細細述來。

如果黛玉還活着,以她瘦弱的身子骨,你能想像她看着寶玉與寶釵過着幸福的生活,在她面前炫耀時悲痛的模樣嗎?再者,她能理解賈府被抄的打擊嗎?我想,非也。

在寶玉拜堂成親的那一刻,高鄂將高傲孤僻的'黛玉寫得那麼微不足道,她沒有笑着離開,而是指天哭地地走了,如果是那樣的話,她還是我們所認識的黛玉嗎?不是。我覺得曹雪芹本意非此。

寶玉是個紈絝子弟,他給不了黛玉幸福。他連自我都保護不了,我們還指望他來保護黛玉嗎?整天跟在一羣女孩的後面,對她們溫柔體貼。你怎樣明白他哪一天看上了哪一個女孩,便拋棄了我們黛玉,嫌棄我們黛玉。就如紫娟說的那樣:“你的花言巧語我們已經聽膩了,就只會摳死人。”他與寶釵結婚後,在寶釵懷有身孕之時,棄她而去,做了和尚,讓寶釵獨守空房。他對寶釵如此,那麼,他對黛玉也能夠如此。再者,如果有一天,賈府重整旗鼓,你能想象黛玉洗碗下廚做湯的情景嗎?到了數年之後,寶玉突然發現黛玉老了,臉上的皺紋多了許多,再看看,身邊的襲人就宛如當年的趙姨娘,他怎得又不想起那個珠圓玉潤的寶姐姐呢?

現實世界本來就不應是非黑即白,也許歷來許多人悲嘆黛玉之身世,可誰又能確定黛玉不是世間的幸運兒呢,畢竟愛過、痛過、哭過、笑過便是人生,既然嚐遍人生之酸甜苦辣,亦沒有白走世間一趟。她的生命在故事最華麗之處結束,如曇花一現,留下世人的無限唏噓,也是一幸事呀。

所以,早逝既是林黛玉的不幸,又是林黛玉的萬幸啊。

《紅樓夢》讀後感10

中國有四大名著《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和《紅樓夢》,部部皆是精彩絕倫,而作爲一個女孩子,前三部對我而言沒有多大興趣,它們涉及到了軍事、政治、神話,所以最吸引我的則非《紅樓夢》莫屬了。

《紅樓夢》帶着憂傷、淒涼的氣氛,讓人常常想落淚,而裏面的詩詞之多又讓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麼多的人在研究《紅樓夢》。

故事講的`是一個家族的興衰,一個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爲賈寶玉,他應當說來是一個柔中稍稍帶剛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爲環境所致,他們家上上下下幾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又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應了一句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他們的家族是因爲他們家中一女子進宮當了皇帝的寵妃而盛起,於是他們天天吟詩作樂,而其中又有兩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寶釵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賈寶玉偏偏就是喜歡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騙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林黛玉聞訊氣死,而當賈寶玉揭開喜帕發現並非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絕,出家當了和尚。

古時女子爭着要進宮,因爲那樣能夠使家族富貴,可皇帝有上千嬪妃,得寵一時,沒多久又要冷清了,又何苦進宮呢皇帝飲酒作樂,衣食無憂,而老百姓則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生活之苦讓人難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義“造反”了,禍害之緣還是在於皇帝身上啊。這一出出的杯具讓人心寒而又憤怒,讓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時的苛捐雜稅,它們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邊上推,真讓人深惡痛疾。

《紅樓夢》讀後感11

快兩個月的時間裏,我讀了一本讓人記憶猶深的紅樓夢,他是清代著名文學家——曹雪芹的代表作品。

這個本書主要講的是:在清朝康熙年間有一個賈府,裏面有一個賈寶玉、薛寶釵和林黛玉,他們三個人發生的故事。

讀了紅樓夢後,我對賈寶玉這個人物極其不喜歡,主要原因有兩點:其一,他明明是個大男人,骨子裏卻像女人一樣柔弱,遇上一點兒悲痛事,就立刻哭了起來,有時候還哭得厲害,眼淚如破堤的洪水一樣"嘩嘩譁"地往下流;其二,賈寶玉不喜歡讀仕途經濟的書,說這些事情俗氣,那他整天和女人混在一齊,想的、做的、寫的.都是女孩的事,難道這就不俗了嗎?我認爲,男兒志在四方,應當出去打天下,不應當老呆在家裏吃吃玩玩,和女孩子在一齊取樂,這有失男性的尊嚴。

可是話又說回來,根據任何事物都要一分爲二的原則,我覺得賈寶玉還是有不少優點的。首先他爲人處事十分和善,他作爲皇親國戚又是賈府最得寵的少爺,他沒有架子,經常和丫頭和下人混在一齊,同情他們,即使他們做錯了事情,也只是輕描淡寫地說幾句,從不會責罵他們,這說明他有人與人之前平等的思想觀念。其次,賈定玉是一個性情中人,當紫鵑開玩笑告訴他林黛玉明年要回老家去時,他立刻就發呆生病了,這說明賈寶玉同情很專一。

可是,我還是想說說這個林黛玉,她可愛哭了,跟賈寶玉一樣,每次都因爲一點小事就哭鼻子,真是愛哭鬼。可是他也有好處,他琴棋書畫樣樣樣樣都精通。卻在賈寶玉成親的夜晚,淒涼地死去。

紅樓夢一書讓我時而高興時而憂傷,時而憤怒時而感慨萬千,也讓我想了很多,或許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紅樓夢》讀後感12

最近,爸爸介紹了一本書給我。它就是聞名古今中外的《紅樓夢》。它的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

在這本書中,由多情瀟灑的寶玉,嬌嫩多病的黛玉,塑造了一個發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動人愛情悲劇。作者曹雪芹通過《紅樓夢》,揭示了當時封建社會的黑暗,也表達了他的不滿與憤怒。故事講述的.是:從小體弱多病的林黛玉,來到了賈府,漸漸與公子賈寶玉相戀,本來這是一段美好的姻緣,但卻又因鳳姐從中使用掉包計,使得賈寶玉娶了帶有黃金鎖的薛寶釵,讓林黛玉吐血身亡,賈寶玉從此心灰意冷,看破紅塵的故事。

我認爲《紅樓夢》這本名著很感人。看了它,我懂得了不少道理,也時常投入不已。我覺得,當時的賈府很奢侈,賈府的賈母有權有勢,說話也很有分量,賈府上下全都得聽她的。但她特別疼愛賈寶玉,把他當作掌上明珠。雖然賈母非常疼愛賈寶玉,但我並不是十分喜歡他。我覺得賈寶玉有點“玩世不恭”的意味。輕佻,頑劣,屢教不改,這些詞都可以用在他的身上。但是,最後他也在離開黛玉的巨大悲痛中醒悟了過來,一改自己平日任性妄爲的作風。我很喜歡賈寶玉的表妹林黛玉。她雖然愛哭,但很有才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她和賈寶玉經常一起玩耍,兩人是青梅竹馬,十分要好。我覺得,自己也是一個樣樣精通的小女孩,愛好很廣泛,讀書、唱歌,跳舞、辦小報我也有些愛哭,有時家人說說我的不是,呵!我的“金豆豆”就滾了一地。不過,這些應該改正,作爲現代的孩子,我覺得我們要堅強些,不要像林黛玉那樣動不動就暗自垂淚。

我看了《紅樓夢》以後,非常佩服曹雪芹。他能把作品裏面的人物寫得那麼栩栩如生,個個好像就站在我面前,同我說話似的,說明他的寫作功底十分深厚。我要向他學習寫作的方法,把寫文章的基本功打紮實,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紅樓夢》讀後感13

第一次讀《紅樓夢》時,我還是個小孩子。故事裏的林黛玉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不是因爲喜歡她,相反的,我從內心十分討厭這位整天哭哭啼啼,做事刻薄,說話尖銳的“小心眼”。我覺得這樣的人不值得賈寶玉對她癡戀一生。

等我長大點了,我又重新拿起《紅樓夢》。這時,我才慢慢明白黛玉的詩,黛玉的夢,黛玉的淚。重新讀描寫她與寶玉的第一次見面時的場景時,心裏生出好些感觸:初見時黛玉在心裏說的一名“何等眼熟到如此”,寶玉脫口而出的“這個妹妹我曾見過”。這一問一答註定了這癡情的千古絕唱。

再讀,再品。黛玉多愁的淚也有了源頭。從小寄人籬下的她,小心翼翼,害怕別人對她的嘲笑。她沒有勇氣如史湘雲,醉臥芍藥叢中的青石凳上,卻總是“嚴嚴實實裹着一牀紅綾子被”;她沒有心氣如薛寶釵,寫出“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雲”。她只願“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

黛玉的離去,讓我一直難以釋懷。黛玉深愛着寶玉,他們有着“在天願爲比翼鳥,在地願結連理枝”的願望,希望白頭偕老。卻又無奈上天讓黛玉在心上人與另一個女人的良辰吉時,一面是洞房花燭,一面是生死離別。黛玉是苦的,有那麼多的有情人終成眷屬,在愛的人的注視下離去。她卻只能焚稿斷情魂歸離恨天。黛玉輸了,敗了,而勝者是那與她心上人結下金玉良緣的薛寶釵。可是,黛玉又在哪裏輸了呢,她的才情誰能比擬?她的`一顰一笑何人能及?只能怪她生存的社會太黑,黑得如墨。黛玉的淚也只能反射它的黑。

黛玉也是幸運的。世界與封建的黑暗沒有玷污這位“珠仙子”,她一直高傲純淨,她可以繼續做自己,繼續純潔清高,就如她的詩“質來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濁陷渠溝”!

合上書,閉上眼,一個消瘦蒼白的女子慢慢在黑暗中消逝,癡癡地唱着“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這本書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紅樓夢》讀後感14

開篇不談紅樓夢,讀盡詩書是枉然。私以爲紅樓夢是古典作品中格局最大也最小的一本,曹公着眼於一個家族來描繪他的故事,卻又在這個家族中彰顯了太多太多他的理念與智慧。

紅樓夢是值得一而再,再而三的翻讀的書,我猶記得第一次讀到紅樓夢中的詩詞時的驚豔。曹公到底是何等人物啊,他塑造了“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的林黛玉,也塑造了“一從陶令平章後,千古高風說到今”的瀟湘妃子;他打磨了“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的薛寶釵,也打磨了“淡極始知花更豔,愁多焉得玉無痕”的蘅蕪君……甚至還有蕉下客探春、枕霞舊友史湘雲一衆出彩的人物。他筆下的女兒花們個個與衆不同,朵朵奪人眼目。是啊,人人都說,文章可見人品,曹公讓我們知道,他筆下的人物,每個都是有血有肉同樣也是細膩複雜的,我們說林黛玉多愁善感,但她同樣也是以自己才情爲傲的瀟湘妃子;我們說薛寶釵是圓滑世故的,但她同樣也有她的野心勃勃。紅樓夢中的人物,都不是片面的`,就如生活中的人物一般需要長久相處纔可琢磨出來。我想,我們就是這樣沉迷於紅樓夢的吧。

紅樓一夢,究竟是誰的夢呢?是曹雪芹的夢嗎,他把他曾經的短暫擁有過的極其奢華的生活復刻在這本他的心血之作中。是賈寶玉的夢嗎,這位神瑛侍者入世感受人間的悲歡離合,到底太虛幻境一遊爲夢,還是人世一遭爲夢呢?是我們的夢嗎,我們通過紅樓得以窺見與現在截然不同的數百年前這個大家族的興衰榮辱甚至當時社會的文化。

林黛玉說,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是啊,天盡頭,何處紅樓夢。

《紅樓夢》讀後感15

今天,我讀完了《紅樓夢》,感觸頗深。它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諷刺了我國古代封建惡勢力獨霸一方的醜態與它最終將會走向滅亡的必然命運。

《紅樓夢》裏面的任務各有個的特點 。給我印象深刻的有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等。賈寶玉這個人由於從小被祖母與母親溺愛而造成每日與女孩兒們玩樂,不顧學業,而且多愁善感的性格特點,但也是因爲這樣,他的父親賈政纔會不喜歡他,寶玉也很懼怕他的父親。雖然大觀園裏的人盡是心靈骯髒,不過也有真情在,賈寶玉與林黛玉真心相愛,最終卻套不過封建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命運。林黛玉也是多愁善感、經常落淚,都說她心眼小,可是隻有她才擁有賈寶玉這個知己。薛寶釵在大觀園裏可算是最有心機的一個了。她爲人處事很能幹,矇住了很多單純人的眼睛,她人緣極好,卻得不到寶玉對她的真愛,她極力討好沒一個人連賈母也不在話下。王熙鳳是最潑辣的一個了,不僅辦事幹練,而且心直口快,常噎得人說不上話來,她處處不吃虧,人們稱她“鳳辣子”,卻逃不過早逝的'命運。大觀園裏的人物我喜歡的要數探春了,他心機不如寶釵,文學功底不如黛玉,可是她爲人爽朗,而且冷眼看一切,或許她有一點孤高自詡,可是能在混濁的世界裏冷眼看一切的又有幾個呢?但她的命運同樣也是遠嫁,離開家鄉,離開父母。賈母可算是仁慈的了,她疼愛孫子孫女們,甚至連與自己毫無血緣關係的小孩子也疼愛,可是她的話何嘗不暗藏玄機呢!黛玉剛進榮國府時,賈母讓她做上座,她不肯,賈母說了句“你是客,本應如此。”暗示了她從來沒有把黛玉當成是自家人,雖然表面上和誰都很親切,可是她不過是假慈悲罷了。

讀了《紅樓夢》這本書,讓我見識了人間的美與醜、善與惡,讓我懂得人們之間並不只有美好的事物,也有骯髒與醜陋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