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名人簡介>中國軍事名人>

陳伯鈞簡介

中國軍事名人 閱讀(1.54W)

陳伯鈞

中文名稱: 陳伯鈞

又  名: 陳國懋

生 卒 年: 1910年11月26日

生平簡介

陳伯鈞(1910—1974)

陳伯鈞,原名陳國懋,字少達。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陳伯鈞,1910年11月26日生於四川省達縣河市鄉的一個小康人家。1916年高小畢業後,投入萬縣省立第四師範學校。在師範學習期間,先後參加了學校反對國家主義派的鬥爭和“五四”運動,後被反動當局開除。時逢黃埔軍校到重慶招生,陳伯鈞便報考黃埔軍校。

1927年1月,陳伯鈞編入黃埔軍校第六期第一大隊第二隊。同年5月17日,編入中央獨立師,參與迎擊叛軍夏鬥寅部的戰鬥。1927年5月在咸寧前線加入中國共產黨。

接著,陳伯鈞隨中央獨立師回師武漢後,遇第二方面軍總指揮張發奎招兵買馬,重回廣東,編入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教導團。是年8月,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獨立團團部副官、獨立團新兵訓練處主任。同年9月10日參加湘贛邊秋收起義,擔任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三團第三營第六連第一排排長。9月11日隨三團攻打瀏陽白沙鎮,首戰告捷。9月19日,跟隨毛澤東進軍文家市,參加“三灣改編”。改編後,陳伯鈞擔任第三營第八連一排排長,一度代理連長。後奉毛澤東之命,隨軍上井岡山,參加改造袁文才部。同年底陳伯鈞任工農革命軍教導隊副隊長兼黨支部書記,並參加了攻打遂川、西門的戰鬥。

1928年4月,陳伯鈞調到第一團第一營第一連工作。隨毛澤東爲迎接朱德率領的南昌起義部隊,率部和湘南暴動的農軍到酃縣參加掩護戰。4月下旬,朱毛兩軍在井岡山勝利會師後,統一編成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後稱紅四軍。陳伯鈞任紅四軍一營一連連長。在此期間,陳伯鈞率一連參加了黃坳 、五斗江、七溪嶺、永新縣城等戰鬥。在永新北鄉阻敵戰中,陳伯鈞英勇戰鬥,身負重傷,後被送回井岡山治療。

1929年1月,紅四軍向贛南出擊,陳伯鈞留在井岡山養傷,並協助紅五軍工作,1月下旬被國民黨軍搜出,帶上腳鐐手銬,押往吉安監獄,關了5個多月,後被黨組織周密安排,營救出獄。爾後,由贛西特委分配到北路行委擔任軍事工作。

1930年1月,陳伯鈞任紅六軍第一縱隊參謀長。隨後,率部在毛澤東、朱德指揮下取水南,攻施家邊,全殲唐雲山旅。在施家邊戰鬥中,陳伯鈞再次負傷。同年7月紅二十軍成立,陳伯鈞任參謀長。吉安戰役中又一次負傷。毛澤東讓他暫時兼任紅軍學校三分校學生總隊政委。11月,陳伯鈞被任命爲紅三軍主力第七師師長,隨即率師投入反“圍剿”鬥爭。參與指揮龍岡戰鬥,俘國民黨軍師長張輝瓚及官兵9000餘人。接著,又指揮第七師追擊國民黨軍譚道源師,進行了東韶之戰。 

1931年4月,陳伯鈞率部參加第二次反"圍剿"的東固戰役,俘國民黨軍師長公秉藩(後逃跑)及其全師官兵。同年6月21日,蔣介石發動第三次“圍剿”,陳伯鈞率部參加蓮塘、良村、黃陂戰鬥。三戰三捷後,陳伯鈞又率部與兄弟部隊一道,在老營盤全殲“"圍剿”軍的一旅。隨後在方石嶺殲滅韓德勤師和蔣鼎文師一部。

1932年3月,陳伯鈞率部參加漳州之戰。7月初,升任紅十五軍軍長。隨即率部直取南雄,在水口與兄弟部隊一道將粵軍擊潰。接著,在宜黃全殲國民黨軍高樹勳師。10月,在寧都召開的蘇區中央局擴大會議上,毛澤東被免去紅一方面軍總政委職務,陳伯鈞因支持毛澤東的主張也被免去十五軍軍長的職務,調到瑞金紅軍學校學習。

1933年1月8日,陳伯鈞繼任紅五軍團參謀長。到職後,便投入了第四次反“圍剿”戰役。指揮了攻克南豐、黃陂等戰鬥。同年8月獲二等紅星獎章。10月,紅五軍團第十三軍改爲第十三師。陳伯鈞調任十三師師長。

第五次反“圍剿”後,陳伯鈞指揮十三師先後進行了三都、德勝關、邱家隘、將軍殿、爛泥坑、楊家渡、張坊、大除、新橋、新田等30餘次戰鬥,與“圍剿”軍浴血戰鬥。

1934年10月18日,陳伯鈞率紅十三師從興國曲利出發,參加長征。10月底指揮部隊負責掩護中央縱隊行動,11月1日衝破國民黨軍封鎖線,擊潰沿途圍追之敵,於12月初到達貴州的洪州。

1934年12月18日,陳伯鈞調軍團部接替劉伯承任參謀長。1935年1月,陳伯鈞因腿傷在遵義打口治療。手術3天后,隨隊行軍到達桐梓。3月,陳伯鈞抱病協助軍團長率部掩護軍委縱隊四渡赤水,搶渡烏江、金沙江,多次打退敵人的追擊。同年7月21日,陳伯鈞調任紅四方面軍第九軍參謀長。後與張國燾的分裂活動進行堅決鬥爭,離開九軍,後被分到紅軍大學當主任教員。

1936年1月,中共中央公佈了俄界會議關於張國燾錯誤的決定。後張國燾被迫北上。陳伯鈞帶病到第四軍任參謀長。隨即進行部隊整訓和開展少數民族工作。同年7月4日調任紅二方面第六軍團軍團長。陳伯鈞到職後便率部北進與紅一方面軍共創西北抗日根據地。11月2日,紅二方面軍司令部召開會議,決定由陳伯鈞協助劉伯承主辦隨營學校,訓練幹部。會後,陳伯鈞等抽調大批幹部組建了高級班、上級班和中級班3個學校。11月26日3校編成紅軍大學第二校。不久,陳伯鈞率隨校師生,赴曲子協同獨立師阻擊敵人。

1937年1月,陳伯鈞奉命回到紅六軍團,貫徹前總關於整頓司令部、嚴肅軍風紀、克服部隊遊擊習氣的指示。在此期間,陳伯鈞出席了紅二方面軍黨代表大會,與王震主持召開紅六軍團黨代表大會,出席了在延安召開的蘇區黨代表大會。

“七七”蘆溝橋事變後,紅六軍團編爲三五九旅,陳伯鈞任旅長。9月3日部隊主力開赴抗日前線。陳伯鈞率七一八團暫留陝中,駐防洛川。同年10月,入中央黨校學習4個月。

1938年6月,陳伯鈞調任抗日軍政大學總校訓練部部長。同年12月中旬,中央軍委決定建立抗大第一、第二分校。陳伯鈞被任命爲抗大二分校校長。1939年3月中央抗大二分校正式開學。9月29日,陳伯鈞指揮分校和兄弟部隊成功地阻擊了日僞軍的偷襲。爾後,率領幹部、學員挺進敵後的河北陳莊、神南地區,在參與指揮反日僞軍"掃蕩"的同時,堅持辦學。

1940年5月1日,陳伯鈞被選爲中共“七大”代表。13日赴延安,後因“七大”推遲召開,被留總政治部。在此期間,陳伯鈞撰寫了《八路軍簡史》。同年10月11日陳伯鈞到八路軍軍政學院工作。次年11月7日任軍事學院副教育長。

1942年2月,由毛澤東親自批准,陳伯鈞到中共中央黨校學習。同年5月,黨校學習尚未結束,陳伯鈞奉命任陝甘寧邊區保安司令部副司令。

1943年1月,陳伯鈞離延安赴甘肅慶陽三八五旅任副旅長,協助王維舟(旅長)主持工作。1945年4月至6月參加了中共七大。

1945年8月14日,日本投降後,陳伯鈞奉命調延安任聯防軍副參謀長。

1945年9月下旬,陳伯鈞奉命率800名幹部赴東北工作。11月下旬到達承德時,奉令將800名幹部留在冀熱遼軍區。隨後參加了遵化和保衛熱河戰役。

1946年1月19日,葉劍英電示陳伯鈞到北平軍調處工作。不久,陳伯鈞被委派擔任軍調處熱河執行小組中共代表。同年6月,國民黨發動全面內戰後,陳伯鈞奉命到東北前線。8月任東北軍政大學教育長。

1947年5月,陳伯鈞調任合江軍區司令員。同年8月,中共中央東北局爲了統一軍隊高級幹部的作戰指導思想,創辦了上幹大隊,陳伯鈞調任東北野戰軍上幹大隊大隊長。

1948年5月,陳伯鈞調到東北野戰軍前方指揮所工作。隨後指揮所改爲第一兵團司令部,陳伯鈞任副司令員。同年9月,回到長春前線,他根據中央軍委發佈的遼瀋戰役作戰方針,與東北野戰軍領導人一起,確定了東北戰場的作戰部署。參加指揮了遼瀋戰役。隨後向關內進軍,參加指揮了平津戰役。接著,率部進軍北平城下,傅作義接受和平改編。陳伯鈞等負責改編了20萬國民黨守軍。1949年2月3日,陳伯鈞作爲勝利者之一站在正陽門城樓上,目睹人民解放軍北平入城儀式。

1949年初,陳伯鈞奉命到天津主持警備工作。不久,奉命南下豫鄂,策應渡江戰役。3月,陳伯鈞率部南下至開封、許昌,並沿平漢路及其以東地區奔襲信陽、黃園、孝感、黃安等地,鉗制白崇禧部,掩護劉鄧大軍安全渡江。

4月,東北野戰軍第一兵團改稱十二兵團,陳伯鈞任第一副司令員兼四十五軍軍長。5月16日,陳伯鈞隨兵團指揮機關從雞公山出發到漢口。6月11日赴鄂城四十五軍兼職。7月7日率部出擊,一路經鐵山、保安到金牛,過湘贛邊境直插江西修水、銅鼓,進佔萍鄉,截斷南(昌)、萍(鄉)路之敵,配合兄弟部隊殲滅了江西國民黨軍。9月下旬率四十五軍向廣西進軍,一路作戰殲敵,進行了解放戰爭史上有名的“衡寶戰役”。後,又進軍廣西進行了廣西戰役。廣西戰役結束後,陳伯鈞進駐貴縣,負責在桂中及桂東南剿匪。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陳伯鈞調任湖南軍區副司令員。1952年2月陳伯鈞受命到達長沙,指揮部隊清剿湘西國民黨殘餘武裝和土匪。剿匪任務完成後,協助劉伯承組建軍事學院。同年12月調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訓練部副部長。1953年任副教育長兼軍事學術研究部部長、教育長,1955年任副院長。同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56年11月代理軍事學院院長。

1957年10月,陳伯鈞調任北京高等軍事學院副院長,1962年9月,葉劍英辭去院長職務後,中央軍委任命陳伯鈞爲院長。

陳伯鈞還擔任過中央軍委訓練小組成員,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在“文化大革命”中,陳伯鈞遭到林彪點名誣陷。1974年2月6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終年64歲。

陳伯鈞簡介
陳伯鈞簡介 第2張

陳伯鈞簡介 第3張
陳伯鈞簡介 第4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