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漢語>語音文字>

兒化音規則

語音文字 閱讀(1.9W)
兒化音規則

普通話的兒化現象主要由詞尾“兒”變化而來。這種語音現象就是“兒化”。
“兒化”中詞尾“兒”本是一個獨立的音節,由於口語中處於輕讀的地位,長期與前面的音節流利地連讀而產生音節,前面音節裏的韻母或多或少地發生變化。
我們把這咱帶有捲舌色彩的韻母稱作“兒化韻”。兒化韻音變規則是:
兒化音變的基本性質是使一個音節的主要元音帶上捲舌色彩,(一是兒化韻的形容性符號,不把它作爲一個音素看待。)兒化韻產音變條件取決於韻腹元音是否便於發生捲舌動作。
1)兒化音變是從後使韻腹(主要元音)、韻尾(尾音)發生變化,對聲母和韻頭沒有影響。
2)丟掉尾—i、—n、—ng。
3)在主要元音上(主要元音是i、u時除外)加捲舌動作。這些主要元音在爽數變爲帶有捲舌色彩的央元音ar和er。
4)在主要元音後面加上。包括原形韻母5個:i、in、ing、u、un。另外,兒化時舌尖元音和後加上一個,實際讀音是用替換了原來的韻母。
5)後鼻尾音韻母兒化時,除丟掉韻尾外,往往使主要元音鼻化。
普通話39個韻母,除本身已是捲舌韻母的外,理論上都可以兒化,但口語中韻母(把後看作是的省略。認爲“甕”可以兒化比較勉強)未見兒化詞,實際只是35個韻母可以兒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