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家鄉的風俗作文15篇(集合)

作文 閱讀(1.9W)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家鄉的風俗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家鄉的風俗作文15篇(集合)

家鄉的風俗作文1

我們金華人有一種很特別的習俗,那就是金華鬥牛。

金華鬥牛,曾與金華火腿齊名,至今已有千年歷史,清末民初尤其盛行。金華鬥牛是牛與牛鬥,不同於西班牙的人與牛鬥,被譽爲“東方文明鬥牛”。鬥牛當日,參鬥之牛裝以勇士之飾,由其主人護送進入鬥牛場,此時鞭炮齊鳴,觀者歡呼雀躍。

我就看過幾場:牛主把牛牽到賽場上。此時,兩牛怒目而視,各自刨腿,四肢併力,奮力鬥爭,觀衆則吶喊助威,呼聲響徹雲霄。敗者血肉模糊、倉皇而逃;勝者則奮蹄而追,緊隨其後,鬥牛即將結束。所謂“勝者爲王,敗者爲寇”,在這裏有相當大的體現。敗退之牛將被主人貶成耕牛甚至宰殺;而勝者則身價加倍,威風一時。

金華鬥牛不僅僅是現代的'玩法,古代也有。我查閱了資料:相傳在三國時期,吳國的孫權與魯肅微服出巡東陽郡(今金華市)。孫權爲培養當地百姓的勇武精神,便在東陽郡大興鬥牛之風。自此,婺城區雅畈鎮銅山白鶴廟開創鬥牛節,銅山也成了金華鬥牛的創始地。可是現在並沒有了以前的威風:金華鬥牛瀕臨絕跡。新中國成立後,金華鬥牛習俗一直被廢止。1992年,金華開始重建鬥牛場,恢復鬥牛節,欲使這一古老民間娛樂活動重振聲威。可好景不長,金華鬥牛剛剛重新有了起色,鬥牛戶卻因爲鬥牛經驗少、飼養費用不能次次提供而紛紛宰牛賣牛。

我們要好好珍惜文化遺產,不讓他們受破壞。讓金華鬥牛重新站在現實的舞臺上,不再被人們遺棄。

家鄉的風俗作文2

八月十五中秋節,這是誰都知道的。中秋節賞月和響月餅更是我國的傳統習俗。

今天正是八月十五日,也就是中秋節。爲了以表孝心,我準備爲父母買月餅。我還只是一個十歲的學生,我沒有很多錢,但偶爾也會有零花錢,因我的父母都是要在這裏打工的,再加上我又有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所以我的家裏並不富裕,所以我的零花錢也不多。我以前攢了一些錢,本來打算攢幾十塊給我遠在故鄉的妹妹買一套衣服寄回去的,但想到爸爸、媽媽平日裏的辛苦,我就花了一部分錢去買了一盒果味月餅。

當我把月餅送到父親面前的時候,父親笑得都合不攏嘴了。隨後,父親對我和母親說:“生活再窮迫,在中秋佳節,也應該意思意思,不說去酒店吃大魚大肉,也不說買幾千幾萬的東西,這幾塊十塊的月餅總歸還是要吃的,”“對呀!雖然我們一家五口的生活不富裕,可還不至於吃月餅也沒有錢。我的二妹和小弟現在還小,以後長大了,要上學的.時候還不知道要去哪兒籌錢,”突然,媽媽說了一句:“快吃吧!蒼蠅都要來了。”父親說:“這小小的月餅的含義大不相同,我們千萬要注意,可別掉啊!哪怕是一小塊也不行。”

我看到他們吃的時候不禁涌出了幾行眼淚,這是幸福的淚水。我深深地體會到了爸爸媽媽對這些月餅的看重。因爲這月餅代表了我的孝心,所以她們很看重。我要做一個孝順的孩子,這樣會得到最美麗、最珍貴的東西——真情!反之,則會得到世上最醜惡的東西——個人利益。擁有了真情,親情,就代表擁有了財富,但擁有了金錢卻不代表擁有一切,希望同學們記住:人世間的真情纔是最珍貴的,;因爲真情是用金錢買不到的,還有,你們千萬不被金錢所迷惑,錢不是萬能的。

我因爲擁有了真情而驕傲,不爲擁有了錢而高興。

家鄉的風俗作文3

我的家鄉風俗很多,如清明節吃雞蛋,七月七吃小餅,八月十五吃月餅,元旦吃餃子,春節吃餃子、喝糖水……在這衆多的家鄉風俗中,我最喜歡的是春節。

“春節”,家鄉人又叫過年。在這一天還未來臨之前的十幾天裏,家裏的大人們就停下手中的活,開始準備過年用的年貨。大人們出去趕集,買雞、鴨、魚、肉,有的大人留在家裏給孩子們做過年要穿的新衣服,老人們就準備過年用的吉祥品。這些吉祥品全部是用麪食做的,如龍、鳳凰、八角饅頭、年糕等。再過幾天,這些活都做得差不多了,就開始忙活着收拾房間,做一次徹底性的大掃除,要把家裏打掃得乾乾淨淨,每次家裏的玻璃窗總是歸我。這時候,我總是興致很高,我會使出我的巧妙方法,把玻璃擦得乾乾淨淨,明亮的玻璃照得我心裏亮堂堂的。

終於迎來春節了。大年三十的晚上,一眼瞧出去,每家每戶門口都掛上了大紅燈籠,貼上了對聯。伴隨着“噼啪”的'鞭炮聲,飯菜就端上了桌子,全家人圍在一起吃團圓飯,看中央電視臺的春節文藝聯歡會。興的還是七年級早晨,清晨大約三四點鐘時,外面的鞭炮聲就“震耳欲聾”了。大人們忙着下餃子、放鞭炮,我們小孩子從裏到外換上了新衣服。吃飯時要先給老人們拜年,拜完了年,老人就送給小孩子壓歲錢。早晨的餃子中包着錢、栗子、糖、棗之類的東西,每次我都拼命吃,期望能吃到糖和栗子,因爲它象徵着來年能甜甜美美的,能激勵我努力學習。

紅紅火火的春節一過,人們就要以嶄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我喜歡春節,春節是晚霞,是歲末的最後一道風景;春節是朝霞,預示着紅紅火火的一年又要開始了。

家鄉的風俗作文4

我的家鄉有着奇特的風俗。

在春節走親戚的話,就是要拿着大饃,它形似倒扣的鐵鍋,色白而已。底盤若海碗粗。兩個大饃,論重量,差不多有一斤了。另外,拿大饃的習慣,不知從哪個年月起,演變成了凡是親戚家有長輩,不管是叫姨叫姑叫舅還是叫啥,過年走親戚,都必須拿大饃,而且必須成雙。

從我媽媽那個年代到現在,在我看來,大饃是一種禮節,是一種威儀——不僅僅是恭敬,絕對是百姓人家的一種威儀。

姥姥隨我家生活,再加上我爸媽衆多的侄甥,所以,打我記事起,我家收的大饃在親戚中就最多。大饃中隱藏了好多祕密,這祕密是姥姥發現的'。每在親戚走了之後,姥姥看着裝滿幾個大瓦盆的大饃,總是一副很滿足的模樣。不過,姥姥會將大饃分開存放,她指着一對大饃說,這是誰誰家拿的,他家最窮,外層是白麪,裏面一準兒是紅薯塊兒,爲了夠重量,還故意不蒸熟,要先吃,免得發酸;又指着另一家的大饃說,這一家窮得不很,外面是白麪,裏面是高粱面或者玉米麪;最後,老人家會指着僅有的幾個大饃,說:“這是城裏親戚拿的,都是純好面的,留到最後吃......”

在平常的時候,我的家鄉經常會在一個指定地方請專業的人來表演唱戲,或者是有人在結婚,寶寶滿月的時候也會請歌舞臺來爲我們表演。

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奇特而又神祕。

家鄉的風俗作文5

“離家三裏遠,別是一鄉風。”我國幅員遼闊,民族衆多,每個地方都有着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

中國老話都說,民以食爲天。我們可以透過當地的特色美食,知微見著,更好地瞭解當地文化風俗的獨到之處。有一道獨特的美食,是每一個老文昌人味蕾上不可磨滅的記憶。

無論是宴會的酒席上,還是一家人的.團圓飯內;無論是過年佳節,還是親朋好友登門拜訪,文昌人家的案桌上都一定會有文昌雞的身影。尤其是在我們文昌人“做公”的時候,絕對不能少了雞肉。每到“做公”這一天,我常常瞧見家裏的大人們,早早起來將處理乾淨的雞放入沸水中熬煮。然後,在雞嘴巴上夾着一撮紅紙,再將其和豬肉、茄子等其他一些祭品一起擺放到供桌上,進行祭祖儀式。

經過烹調的雞肉香味四溢,再配上自制醬料,簡直好吃的沒話說。雞肉的做法多種多樣,翻炒後的雞肉外酥裏嫩,清蒸後的雞肉美味可口。雞肉製成的菜品也是五花八門,如可樂雞、三杯雞、椰子雞等等。無論是哪種做法,無論是哪種菜品,都別具一番風味,使人垂涎欲滴,難怪文昌雞被列爲海南“四大名菜”之首。

文昌雞不僅味道鮮美,更有着美好的寓意。“雞”通“吉”和“祭”字,過年吃雞,就是爲了圖個大吉大利。雞翅,寓意展翅高飛,飛黃騰達;雞爪,寓意新年抓財;雞骨頭,寓意出人頭地。哦,對了,新年過節,可別忘了喝雞湯,它寓意着清泰平安。雞肉,不僅讓人大飽口福,給人們帶來美好的祝福。漸漸的,人們藉助過年佳節吃雞的方式,將這種獨特的風俗和傳統文化流傳了下來。

如果你有機會來文昌,一定要嘗一嘗我們文昌鮮美可口的雞肉,品一品文昌的獨特風俗。

家鄉的風俗作文6

我的家鄉在一個山鄉小鎮,那裏雖無都市的繁華,卻有着自我獨特的韻味,尤其是家鄉的大秧歌,更是村中的一道亮麗風景。

提起大秧歌,那可是家喻戶曉。家鄉的男女老少,哪一個不能扭上一段呢!每當過年過節的時候,大街上響起咚咚的鑼鼓聲和優美的嗩吶聲,這聲音像一種號令,聽到的人們陸陸續續的來到街上。他們有的`手中拿着扇子,有的拿着手絹,有的一家老少全都出動。頓時大街上變得熱鬧非凡。

看,大秧歌扭起了。雖然隊伍多是中老年人,可他們腳步輕盈,姿態優美,動作極爲協調。尤其手中的扇子和手絹,舞弄得出神入化,盡情的揮灑着內心的喜悅和幸福。一些青年和孩子,心裏也些發癢,不時地加入隊伍。一條條彩色的“長龍”也在不斷加長。隊伍的四周圍滿了觀衆,他們一邊欣賞,一邊嘮着家常,自在悠閒。吹嗩吶的不時地變換曲調,秧歌的隊形和動作也隨着變化,讓人久看不疲,這樣喧囂的場景一向會持續到夜深才結束。

家鄉的大秧歌,不僅僅是人們每年的精神大餐,也是節日慶典不可缺少的項目。每當這個時候,秧歌手們便身着彩裝,那種孩子們喜歡的“大頭娃娃、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等”粉墨登場,爲節目增添無限的喜慶。我們這些小孩子在人羣中躥動着,追逐着,嬉戲着,心裏別提多開心喲!

啊,家鄉的大秧歌,你已經成了人們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你就像陳年的美酒,醇香甘美,醉着家鄉人的心。

家鄉的風俗作文7

春節是個很熱鬧的節日,各個地區過春節的方式也是有所不同,五花八門。而我外婆家的過節方式也是十分新奇。

除夕那天,天剛亮我就被雞給吵醒了,睜眼卻發現,外公外婆早已起牀,給門貼上了春聯。我穿好衣服看了看鐘,才早上五點,此時貼好門聯的外婆點燃了一束香火和火把。我很是好奇,就問了問旁邊的媽媽:“媽,外婆這是幹嘛?”“這是這裏的習俗,除夕這天早上每家每戶都要派家裏一個人點燃一束香和火把,拎一個水桶到山上的泉水邊,把帶來的香火先插上,然後往泉水裏丟幾枚硬幣給水神,接着用水桶將“新水”挑回家……”媽媽像講故事一樣,和我講着我也像聽故事一樣專心地聽着。

不一會兒,外婆回來了,還拎了一桶水,這時舅媽拿來一個碗,媽媽也給我拿了一個,讓我喝一碗,之後家裏的人也都喝了,喝完之後又各自忙各自的了,睡覺的睡覺,燒飯的.燒飯。

大年七年級根據外婆家的習俗,早上吃水圓,當天均吃素食。八年級也是最熱鬧的一天,用香紙敬財神,參加各種文體活動,唱山歌,穿着當地的服飾跳舞,還會在空地上舉行活動。全村人民擠在那塊地上,看着空地上的人們精彩的表演,那一天全村上下家家燈火通明。

正月十三至十五期間,人們在谷坪大開歌堂,日裏唱“歡冬久”夜裏唱“歡古。”正月十五夜裏到別人家菜園摘幾片菜葉回來,青草也要抓一把,稱爲“偷青”……

等正月十五過後,年的味道開始疏散。工人們開始返工了,孩子們各自回校上學。老人們,又開始了新一年的期盼……

這就是我家鄉的習俗也是我覺得家鄉最獨特的習俗。

家鄉的風俗作文8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我的家鄉就用隆重的儀式迎接着這個端午節的到來。家鄉的風俗有不少,不過在家鄉的這些風俗之中,家鄉的端午節是最爲隆重,也是最受人們歡迎的。

端午節,清晨河面上的水霧還在盪漾着,不過隨着人羣的集中,這些水霧悄然的散去。等到一陣陣的鼓聲響起,家鄉的那一條河流上已經停放了不少的龍舟,河兩岸也都擠滿了前來觀看划龍舟比賽的人羣。

在鼓聲中,換龍舟比賽的所有準備全都齊全,所有的划龍舟的選手也都上了船。等到時辰一到,三聲鼓聲響起,隨後一聲尖銳的槍聲響起,河道里所有的龍舟一時間全都爭先恐後的向前追逐起來。家鄉熱鬧的端午節,隨着划龍舟比賽開始漸漸進入到高潮階段。

在整個划龍舟比賽的過程中,在場的所有人都顯得無比的激動,口號聲,歡呼聲,驚叫聲在同一時間響起。讓整個場面都熱鬧至極,所有人的臉上都充滿着興奮與激動,大家都在等待着划龍舟比賽結束,然後看到今年划龍舟比賽的冠軍。

每一年家鄉的端午節都會爲划龍舟比賽的冠軍送給上一份大禮,這份大禮可是不少人都想爭奪的。

隨着划龍舟比賽結束,人們等來了冠軍,接着河兩邊的人羣也就都一一散去。你們可不要以爲我家鄉的端午節就此結束了,當然還沒有的,在家鄉的晚上,街道兩旁都亮着彩燈,不少的`商鋪上擺着大大小小的糉子,整個街道上都熱鬧極了。晚上的人們也都從家裏出來,都置身在這條熱鬧又繁華的街道,在這一天結束的最後時刻感受着端午的精彩。

今年的端午節又過去了,我的心裏立即期待起了明年的端午節。

家鄉的風俗作文9

到了寒假,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想起了春節。

春節前幾天,家裏的老人就會把辛辛苦苦養了的豬、雞、鴨給殺了,雞和鴨會拿去祭祖。大人們還會去買一些糯米,把糯米洗乾淨後,把豬血拿去鍋裏熱。家的鍋跟我們現在用的鍋不一樣。它的直徑大約有1。3米,要燒柴才能用。把豬血燒到杏色,撈出。然後把糯米煮熟後,加入豬血,燒到凝固。撈出放在蒸籠裏等它涼了,我們稱它爲“米血”。

大年三十,大家把米血拿出來蒸熟,把殺好的豬肉拿出來,再殺幾隻雞、鴨。晚上大家把它們煮熟,至於好不好吃就看大人們的手藝了,大人們還煮了年糕、麪條、雞湯等等。有些還會去市裏買一些小菜,一家人圍着大圓桌吃着年夜飯,談着喜事,碰杯說祝福語。

大家吃完年夜飯,就在一起看春晚,不一會兒又到門口去放煙花。

七年級,早上到處都是鞭炮味,還在睡夢中的我,被一陣陣鞭炮聲被迫叫醒了,以最快的速度洗漱完,飛一般地跑下樓,吃完早餐,和爸爸一起去拜年,而媽媽要留在家裏接待客人。

初七、八要“進香”。開着車,來到別的`村的寺廟裏燒香,那香長1米,直徑5釐米,不一會兒有人來表演舞獅,大家看得可高興了。當快要結束的時候,大家就敲着鑼鼓繞着寺廟轉幾圈,便回家去了。

家鄉的習俗可真多呀!我們應該好好保護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家鄉的風俗作文10

俗話說得好:“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傳統節日,大江南北,各具特色。我的家鄉在南京,說起風俗,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我家鄉的元宵節

過南京的元宵節,我們有賞花燈、猜燈謎、做元宵、吃元宵的習慣。今年元宵節,我就去飯店吃了元宵。

傍晚,我隨爸爸媽媽來到了老門東門口的的一家名爲“東園”的餐廳。在店內點完所有的菜後,服務員竟爲我們仨每人準備了一碗湯圓,我好不高興,已經不能平靜了,我雙手猛地端起碗,狠狠地吸了一口那碗中元宵中新鮮而又芳香的氣味,我那股子了近哦,真不知該如何形容!我又用勺子舀起一個湯圓,那一小小塊糯米糰的味道,漸漸地在我的嘴中散開,這糯米,不想其他糯米那麼的甜膩,味道也沒有那麼濃厚,只有一股清新而似乎是樸實的味道,這纔是糯米真正的味道!在這其中還夾雜着一些銀耳湯,帶着一絲絲的甜勁,這配上糯米的味道,真是絕配!我隨即又把一整個湯圓都吃進嘴中,這種感覺好幸福!湯圓中的`芝麻如同流沙般流進我的嘴巴,這芝麻糊好似一把我的味蕾完全激活了。隨後我一股勁兒把剩下的兩個湯圓一齊吃到嘴裏去,頓時,我肚中好似迎來了熱流,升起了太陽,燃起了熊熊烈火,我的肚子充滿了活力。

吃完飯後,我們非常滿意的走了,我甚至到了睡覺的時候還活躍着甜膩的味道。

元宵節是我們的傳統節日,也是我很喜歡的一個節日,我們要把它的風俗好好傳承下去,即使不做,也要記得。

家鄉的風俗作文11

過年,不僅有五花八門的活動,更有平時吃不到的美味。我最喜歡的,莫過於好吃的醬油肉了。在溫州,過年時家家戶戶都會在陽臺曬醬油肉,那場面想起來就讓人流口水呢!

冬至的前幾天,我們去外婆家做醬油肉。可是醬油肉怎麼做呢?怎麼做纔好吃呢,外婆說,醬油肉一定要在冬至前後這幾天曬,因爲西風比較乾燥,醃製醬油肉更容易曬乾,不易壞。

外婆開始示範起來:先把五花肉去皮,切成大約5釐米左右厚度的長條,然後放入一些叫做“二鍋頭”的白酒和醬油醃半天,最後放入花椒,蒜,薑片....外婆說,醬油肉好不好吃,取決於醬油好不好,是否有醃入味。然後問我:“萌萌,你要試試嗎?”我當然願意。洗好手後,外婆指導我不停的攪拌,揉捏,給五花肉按摩,這樣能讓肉更快的入味。大約過了十分鐘,肉的顏色明顯變深了。接下來大概要曬3—5天,我們就能吃到美味的醬油肉啦!

冬至來臨,“醬油肉來啦———”媽媽把熱氣騰騰的醬油肉端出來了。我好奇的看着醬油肉:肉已經完全染上醬油的紅褐色了,裏面的醬油似乎被蒸出來了,在碗底還不安分的吹出一股股熱氣。聞了一口,醬油的微甜和肉特別的鮮香融合到一起,形成一股特別的.味道。輕咬一口,開始微微的鮮甜味充斥在嘴間,轉眼間肉的鮮味就迫不及待的鑽進喉嚨……因爲曬乾了,肉質很有嚼勁,鮮味也很好的鎖在裏面,讓人回味無窮......

吃着美味的醬油肉,我們聽着媽媽講起醬油肉的寓意:“你們看醬油肉的顏色是不是紅褐色?因此過年吃醬油肉也寓意着新的一年紅紅火火。”原來如此呀!

我們的家鄉風俗很多,想了解嗎?來我的家鄉——溫州看看吧!

家鄉的風俗作文12

誰沒有自己的家鄉?誰不愛自己的家鄉呢?每個人的家鄉雖然不一樣,但對家鄉的熱愛卻是相同的,我當然也不例外。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家鄉的一些風俗吧!

每年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包糉子。糉子主要的材料是糯米和竹葉。甜的要加入豆沙、花生和紅棗,鹹的要加香菇、肉絲和鹽巴等。首先用兩片竹葉捲成錐形,然後放入米和餡,用筷子插幾下,使米和包餡更結實,再封口。口要封成三角形的,最後,用草繩把它梱緊。蒸好的糉子香氣撲鼻,可好吃了!端午節時,每家每戶都會在門口掛上菖蒲、艾草,可以驅趕蚊蟲,保護我們的身體健康,還可以驅邪。划龍舟是端午節纔有的比賽。幾條龍舟一字排開,哨聲一響,幾條龍舟就像離弦的箭一樣向終點衝去,先劃到終點,並奪到旗子的隊伍就獲勝了。那是多麼精彩的比賽呀!

除了端午節以外,我家鄉的`春節也很讓人喜愛。每到春節前,人們會絡繹不絕地到人山人海的市場辦年貨。每個人的籃子都裝得滿滿的,有開心果、泡泡糖、花生、瓜子、糖等食品,有鴨、鵝、魚、豬肉等,有煙、酒、巧克力等禮物。在家裏,大家忙個不停,手拿掃把,腳踩椅子,爬高爬低,把屋子裏裏外外、上上下下打掃得乾乾淨淨。新年新景象,大家都爲新的一年有個好開始而忙碌着、快樂着。不用說我們小朋友是多麼喜歡春節的到來了。

我愛家鄉的風俗,更愛家鄉的親人!

家鄉的風俗作文13

香噴噴的糉子熟了,黃澄澄的雄黃酒釀好了,賽龍舟的船也準備好了,端午節也就隨着風而來了。

彩繪的龍舟,整齊的着裝,如潮的人羣,那熱烈的場面實在令人悠然神往。今年榮幸地來到新會司前大範親眼目睹一次久違的賽龍舟。

比賽在人們的翹首以待中最終開始了。青年橈手們意氣風發,頭上腰上各束一塊紅布,在朝陽的光線下熠熠生輝。鼓聲響起,龍舟便如一支離弦的箭,在塘江上來去如飛。一時間,吶喊聲、鑼鼓聲、劈劈啪啪的鞭炮聲交匯在一處,在江面上迴盪,震耳欲聾。

端午節又怎能少了糉子呢?我們新會司前的糉子是所有糉子之中體積最大、用料最豐富、做法最講究的。鹹糉內餡有鹹肉、蛋黃、燒雞、燒鴨、叉燒、栗子、香菇等;甜餡有蓮蓉、綠豆沙、紅豆沙、慄蓉、棗泥等;更有廣東鹼水棕、竹葉糉等。

然而這一天還得戴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並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一樣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佩香囊,雖是一種民俗,但也是一種預防瘟疫的.方法。在夏季傳染病開始擡頭的時候,古人爲了確保孩子們的健康,用中藥製成香袋拴在孩子們的衣襟和肩衣上。

我十分喜歡端午節,因爲其中包含着豐富的歷史文化。

家鄉的風俗作文14

清明,象徵着春天的開始。清明節這天,人們踏青、掃墓,吃清明節特有的美食——清明粿。

製作清明粿,看似簡單,實則工序複雜。青是做清明粿的關鍵。在外婆家河對岸的路旁,有許多青,這種不起眼的野菜,就是給清明粿染色的關鍵。到清明節的前幾天,外婆就會採摘一大桶青回來,剪下嫩的部分,研磨成粉。外婆告訴我:這種草長相普通,很難發現,但只要上面沒有白色細絨毛,就一定是假的。

磨成粉之後,把青粉與糯米粉、米粉、水和在一起,這一步,也需要細緻的手法。青粉是一小團一小團的,需要用手把青捏碎捏細,不然吃起來就有疙瘩。揉好的麪糰搓成長條,切成小塊,在裏面包由筍、雪菜、肉、豆腐乾炒成的餡。粿上的花邊很獨特,要包成類似鎖形的形狀,這種包制手法,外婆和媽媽總是很熟練,而我學了好多次都還沒學會。一個個精緻的清明粿排排擺放在桌上整張桌子都擺滿了。每每到這個時候,孩子們就迫不及待地吵着要吃了。大人們就在蒸籠上放上一小段一小段的糉葉,一段糉葉上面放一個清明粿,這樣吃的時候不粘手。

待那清明粿蒸好時,一揭鍋蓋,滿廚房都飄着青的'清香。鍋裏躺着的,是一個個晶瑩透亮的墨綠色的清明粿,而孩子們早已垂涎欲滴,一人一個搶去吃了。一口下去,滿滿的餡料,還有油流出來。粿的味道美味可口,讓人吃了還想吃。

做好的清明粿冷凍在冰箱,可以保存半年以上,但通常一桌的清明粿,在六月底就吃完了。

清明粿,一道舌尖上的傳統美食。是我記憶深處的美味。

家鄉的風俗作文15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新年裏,我的家鄉——河南,也有不一樣的習俗。

在我的家鄉準備過年時,家家到幾裏地外買年貨,要準備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臘月二十八就開始大掃除了,家家都忙的不亦樂乎,將垃圾灰塵掃走後,就把買的吃的擺上桌,讓客人和家人吃在這一天已經漸漸會有客人來做客了無論是隔一面牆的鄰家親戚,無論是百里相隔的朋友,都會趕來做客。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大,到處是海鮮與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兒。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這一夜在廣場上會演潮劇,會有很多人前往觀看。不僅如此,在廣場上還有許多小孩子大人騎自行車賽跑像是開運動會似的,此時此刻,大部分店鋪已經關門,因爲都去看戲了。

正月七年級與除夕截然不同,這一天大人們都在家中看看電視什麼的,只有小孩兒偶爾去找朋友一起玩。

元宵來臨,有一個高潮到了許多的人都蜂擁而至,三五成羣到自己家親戚家拜年,小孩子都應接不暇,嘴裏不停地說着新年快樂等吉言,然後不停收着紅包,臉上洋溢着開心的笑容。

一眨眼新年就要過去了,在正月17,過去家鄉的新年也就算過去了,學生們該去上學,去上學,大人們又去照常工作了。雖然新年過去了,但小孩兒還會放放鞭炮,還有零零散散的客人前來做客,大家都不捨得新年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