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家鄉的風俗作文合集15篇

作文 閱讀(2.56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爲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鄉的風俗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鄉的風俗作文合集15篇

家鄉的風俗作文1

北風呼呼地吹,樹枝上零星的黃葉掙扎着。五時左右,天早已黑沉。“一夜冬至夜偏長”,冬至是一年中黑夜最長的一日——意味着寒冬即將結束,陽春即將到來。

冬至吃大頭菜炒年糕是我們寧波特有的風俗。媽媽拿着鍋鏟慢悠悠地一下一下翻來覆去的炒着,我穿梭於廚房和客廳,總想着早點吃到這美味。

“媽媽,你快點,什麼時候才……”我眼巴巴地盯着鍋。

“急什麼,等你爸爸來了剛好能吃。”

“那我能不能先嚐下?”

“不行,還沒好。”媽媽無情地拒絕了我。

我眼珠咕嚕一轉,計上心來,忙不迭地說:“那約定,吃的時候,我吃年糕,你們吃大頭菜,行不行?”我最愛吃裹着醬汁的年糕了。

“行,行,行,都隨你。”嘿嘿,估計老媽煩我了,啥都應。

“噹噹噹當”,停止了翻炒聲,我一樂,美味要出爐了。急匆匆跑進廚房,可惜,美味還悶在鍋裏,媽媽說悶一會入味了更好吃。哎,真香,好想吃。只聞其香不見其物,鍋中的一切那麼誘人,從鍋蓋擠出來的白煙似無數的小手,向我招手:白嫩的年糕被紅褐色的醬汁緊緊包裹,棕色的大頭菜根,墨綠的菜葉,噗噗的冒着水泡熬煮着,年糕軟糯有勁,鹹香中帶絲甜,爆漿多汁,芳香四溢……白煙輕輕地碰着我的小臉蛋,鑽進了我的嘴裏。

“媽,媽,快掀開鍋蓋給我瞅瞅,還不能吃,過過眼癮也好。”媽媽無奈地笑我“急性子”,出現在眼前的是一鍋色澤均勻,飄着香氣,冒着熱氣的美味:鍋裏的大頭菜年糕,不由得佩服老媽的刀工,方塊形的菜頭,橢圓形的年糕厚薄適宜,再加上醬汁着色,真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獨食年糕的計劃徹底失敗了,但我還是吃的`心滿意足。有嚼勁兒的年糕,入口即化的大頭菜,兩種食材真是太搭,太美味了。全家人都對這道傳統名菜讚不絕口。我懶洋洋地靠在椅背上,“嗝——”舒舒服服打了個大飽嗝。桌上的魚肉蝦誰也奈何不了了。

“冬至陽生春又來”熱乎乎的大頭菜炒年糕拉開了春的帷幕,“行過冬至後,凍閉萬物零”,期待美麗春天的到來!

家鄉的風俗作文2

說到家鄉的風俗,臘八節時醃臘八蒜可謂是青島的一大風俗了。

“吃肉不吃蒜,香味少一半”。古人們發現大蒜經過一段時間醋的浸泡後,能產生更美味的味道。所以每當到了臘月初八的時候,家家戶戶開始熬臘八粥、醃臘八蒜。臘八蒜不但製作方法簡單,而且十分美味,又有殺菌的作用,十分健康。臘月初八醃上大蒜,等到大年三十兒就可以品嚐美味啦。在吃餃子時,我們的家鄉人都習慣就着一顆顆酸脆可口的臘八蒜,美味翻倍呢。醃上的臘八蒜,可以存放一年呢!我通過查資料所知:臘八蒜還代表着清算一年我們的得與失呢。

記得就在去年臘八節的時候,老師帶領我們全班同學製作臘八蒜。我們小組分工合作,先準備好大蒜、醋和冰糖,聽說白酒是大蒜快速變綠的祕方,這樣東西可不能少。我們先給大蒜一顆一顆脫下外衣,露出白胖的身體,再把大蒜放到瓶子裏,往瓶子中倒滿醋(沒過大蒜),然後放上白酒、冰糖,密封好。大傢伙忙得熱火朝天,有的同學挽起袖子,一副大幹一場的架勢,有的同學小心翼翼地剝蒜皮,生怕弄疼了大蒜,還有的同學邊唱邊幹,教室裏充滿了歡聲笑語。我們把密封好的大蒜放到櫥裏,貼上小組標籤。萬事俱備,只等蒜香。

臘八蒜醃上了,我的心事也來了,每天早上我都要打開櫥看一看大蒜變綠了沒有。一天又一天,我們組的大蒜始終沒有變綠,我想:是哪一步出問題了嗎?沒辦法,我也只能乾着急。終於有一天,有一顆小小的大蒜變成了晶瑩的綠色,我開心極了,捧着瓶子左看右看接着,像發現了什麼寶貝似的。漸漸的,越來越多的`大蒜變綠了,我覺得這樣的大蒜一定很好吃。到了大年三十晚上,邀請爸爸媽媽來品嚐我自己製作的臘八蒜,香味濃郁,又脆又甜,大家都讚不絕口。

醃臘八蒜是我家鄉的風俗,和大年夜的餃子是絕配,邀請你來我的家鄉過年,品嚐不一樣的臘八蒜。

家鄉的風俗作文3

年末將至,跟着老爸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今年將這在這裏過一個不同尋常的春節。

我沒來幾天,清掃老屋,整理房間,擺弄桌椅都一一到位了,但顯得有些沒意思。這裏沒有了城市的喧譁,散落在山間的農戶顯得格外的安靜,剛開始還找不到過年的氣氛。

“鼕鼕嚓,鼕鼕嚓……”我隱隱約約聽到了一陣敲鑼打鼓的聲音。我循着聲音找去,在如牛背的山脊上,十幾號人着裝各異,吹的吹,打的打,但更讓我感覺到特別的是走在隊伍最前面的`三個人——一個似船伕的老大爺,拿着一把木槳,頭扎花巾,不時在做着划船狀;中間的一個人手提蓮花船置身其中,身穿花襖,濃妝,怪嚇人的,隨着前面的划槳人“隨波盪漾”;最後一個人就更“搞笑”了,黑襖、頭卡、白臉,手持蒲傘,最讓人有趣的是耳朵間的那朵獨鮮花,嘴角那顆大黑痣,關鍵的是隨着“鼕鼕嚓”扭起了秧歌,再加上後面跟着一羣又敲又打的老鄉,好不熱鬧啊!我一邊看着一邊跟着大部隊走着,穿過小橋,走進東村,來到了家家戶戶的門口,鑼鼓聲、鞭炮聲,小孩子們嬉笑聲,不時升上一陣陣青煙,空氣中瀰漫着濃濃的火藥味。一天下來,我也不知道我跑了多少個村,也不知道來回看了多少遍,就是覺得看不過癮。回來的路上還不時哼哼“彩蓮船哪,喲喲,兩頭尖哪,呀嗬嗨,妹坐中間,呀兒喲,帥哥牽哪,划着。喲喲,呀嗬嗨”。

回到家裏,爸爸媽媽告訴我這個叫“採蓮船”,是我們湖北傳統的民俗舞蹈。傳說中觀音娘娘坐船籌款修橋鋪路,後人爲了紀念觀音娘娘的善舉,就通過採蓮船表演來表示讚頌,在春節期間,撐起採蓮船爲每家每戶拜年、送上祝福。

後來的幾天裏,我天天坐在山脊邊等着採蓮船來,和他們一起給村民們送祝福。你別不信,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裏,我也做了一回划槳人,學着划船的樣子,還知道那個槳是紙糊的呢。

家鄉的風俗作文4

“過新年,穿新衣,吃餃子,放鞭炮……”,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每個小朋友都喜歡熱熱鬧鬧過大年吧,每家每戶過新年時都有很多習俗吧,我們家過年也有很多有趣的習俗,你想知道嗎?讓我來說給你們聽聽吧。

貼春聯

我奶奶家原來在鄉下,貼春聯可不像城裏人家只貼在一個門上,那可是個大工程。年三十中午前,家裏的男人們都要發動起來,把所有的院門、房門、倉庫門都貼上,連雞舍和牛棚都不放過。貼好春聯後,還要在大院的門口放一根桃樹枝,表示全家人都到齊了,外人就不能來串門啦。

守歲

大年三十晚上,我可最高興了。吃完年夜飯,我就和哥哥放鞭炮,到村口看扭秧歌,然後就和全家人看電視,等着迎接新年的到來。終於,聽到了鐘聲響起,鞭炮齊鳴,我就趕緊去給長輩拜年收紅包啦。當然,除夕的餃子也是我盼望的.,因爲我們家的餃子裏面有錢呢,爲了吃到餃子裏的硬幣,每次我都要把肚子吃的圓鼓鼓的,生怕吃不到錢啊。

拜年

年七年級早上,我還睡的迷迷糊糊的,就陸續有人到家裏來拜年了,我只好起牀穿好新衣服,趕緊也和大人們去別人家裏拜年,拜年要規規矩矩的問好,不能亂跑亂跳的。在城市裏,人們都已經電話拜年,短信拜年了,可是在鄉下,還保留了到家裏拜年的習俗。

圖吉利

從小到大,我也過了好多個新年了,關於過年的吉祥話我也知道一些了。比如,吃餃子的時候,餃子如果破了不能說“破”,得說“掙”了;還比如,年夜飯要吃桃子罐頭和杏罐頭,寓意逃離災難,幸福永遠;還有諸如年三十一整晚都不能關燈啊,七年級不能掃塵啊等等,都是很多人家過年的習俗。

哦,對了,現在我奶奶家已經搬到了嶄新的大樓上,比原來的平房條件好多了,但是過年的習俗幾乎都沒變,一樣沒變的還有我們這個大家庭其樂融融的溫情,一想到一家人圍着爺爺奶奶高興地說啊笑啊,我就迫不及待地要過年了,新年快來吧!

家鄉的風俗作文5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每一個地方都有獨特的傳統風俗,我們四川資陽也有許多的傳統風俗。

在中秋節這天,xx的風俗就是打粑、吃麻餅、蜜餅、放孔明燈、放河燈等,隨着時間的推移,應該只有着放孔明燈、放河燈這幾個風俗得以流行。

中秋節到了,家家屋裏都存着幾箱月餅,我們家也不例外。我一邊吃着月餅,一邊問着媽媽問題,“媽媽,中秋節放河燈、孔明燈是紀念誰的啊?端牛節吃糉子是紀念屈原的,那中秋節呢?”我疑惑的說着。媽媽笑了笑,說道:“你聽過嫦娥奔月嗎?”我點了點頭,“那嫦娥是吃了一顆仙丹才奔上了月,所以在中秋節這天放河燈、孔明燈是紀念嫦娥的。”“哦,原來是這樣的啊!”我這才恍然大悟。

中秋節的月亮是一年裏最圓的圓月,但只賞月,這不太孤獨了嗎?其實,中秋書晚上是會放河燈與孔明燈的。月亮高高懸掛在天邊,月光灑在了人們身上,可沱江河並不是安靜的'。泡江河人山人海,一羣人圍着河岸邊放河燈、孔明燈。

所說的河燈就是像一個盤子的荷葉上託着粉紅色的荷花,荷花中央有着一塊小蠟燭。我拿着打火機點燃了中間的蠟燭,把河燈放進了河裏,沱江河面上全是河燈十分壯觀,而這些河燈也寄託着人們對親人的思念與祝福,在河中盪漾。

孔明燈是紅色的大紙用幾根木棍支撐在一起,下面託着一塊白色蠟燭。這孔明燈就是來紀念孔明先生的。也象徵着祝福,紀念。我拿着筆在孔明燈上寫下了我的祝福與心願,讓孔明燈帶着我的祝福與心願飄向天邊。我把蠟燭點燃了,雙手託着孔明燈下的木棍,將孔明燈往上拋了一下,孔明燈也歪歪斜斜飄了上去。孔明燈飄在了高空中,黑色的夜空中,一盞盞孔明燈像螢火蟲一般,我怎麼找也沒有找到自己的孔明燈。孔明燈飄得越來越高,就像一顆星星在天邊。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這首詩既表達了對親人的思念,也表達了對朋友的思念,雖然不能在這一天和親人相見,但孔明燈,河燈已經替我們送到了祝福。

家鄉的風俗作文6

春節那一天,家家戶戶都定是會做一大桌子好菜的。對於我來說,安徽的美食是我記憶中最爲深刻的家鄉風俗。

在這衆多美食之中,最符合我口味的當是白白胖胖的米粑了。它的做法我略知一二,也和奶奶實踐過幾回。第一步不消說,用水與麪粉充分糅合成鼓鼓囊囊的大面糰子,那外形跟吃撐了的`“年畫娃娃”有得一比。第二步便是捏皮了。跟“隔壁”那餃子不同,米粑的皮像是放大了幾十倍,並且要靠人工一步一步小心翼翼捏製而成。往年我都是手扒一小塊麪糰,拇指輕輕按住中間部分,另一隻手拉、扯、捏、扭,直到變皮在手下“規規矩矩”地圓起來。我最享受也最喜的當是第三步了。

第三步是奶奶的“專場”。她熟練地將蔥、蒜整齊地切成小段,肉沫和着豆角、蒜泥、小蔥糊糊塗塗地被奶奶的鍋鏟輕盈地翻炒着,小火炒後的香味總使我陶醉其中。豆角的酸溜溜、肉末的鹹香、以及綠油油的小蔥,“奶奶牌內餡”的味道,老家人都是讚不絕口。第四步的步驟與包餃子大相徑庭,因此想必各位都是通曉的。值得一提的是米粑周圈包起來的花紋,這個得講究。先是捲一捲,再是旋一旋,最後包一包,仿照的是孔雀尾巴上的紋路。

全部步驟完畢,上鍋一蒸,便可以狼吞虎嚥了。米粑的外皮雖軟糯綿密,但畢竟無味。因此各家會備上一碟自制辣醬,辛爽入味,辣醬各不相同,像我家,便會有一種舌頭髮麻的感覺,卻不是太過於辣。

春節是一年最熱鬧的時節,鞭炮聲聲聲入耳,酒肉味絲絲入心,大紅“福”字映入眼簾,美好的一年總在這樣的團圓中開啓,總在米粑鮮美的味道中開啓......

家鄉的風俗作文7

盼着盼着,終於盼到了春節。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的春節都有特色。

按照廣東的老規矩,在除夕前是要大掃除一次的,把灰塵都掃乾淨。然後還要去逛花街。花街裏一盆盆鮮花爭芳鬥豔,一盆盆金桔碩果累累。金桔象徵着大吉大利,所以通常人們都會在屋外擺放一盆大桔樹,屋內擺放一棵結着金光閃閃果實的小金桔樹,以求來年大吉大利。

盼着盼着,除夕終於來臨了,人人都穿上了喜慶活潑的新衣。屋裏擺上了糖果餅乾,屋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大人們忙得不亦樂乎,又是忙着準備飯菜又需要裝點屋子,忙得不可開交。孩子們也忙着,又是吃餅乾,又是吃糖果。吃完中午飯大人們又忙了起來,爲的是晚上的那頓年夜飯,有的人在酒樓也早早訂好了酒席。天一黑,人們就陸陸續續的去酒樓,酒樓裏可謂是人山人海,還沒走進去就已經被喧鬧聲包圍了。好不容易年夜飯做好了,開飯了。餐桌上有雞寓意“有計”;有魚,寓意“年年有餘”;有生菜寓意“生財”,還有很多……

一家人坐在一起有說有笑。一轉眼八點了,電視機裏的春晚就要開始了,家人們團團圍坐在電視機旁,津津有味的看了起來。十一點了,還不能睡,因爲要守歲“五、四、三、二、一”,隨着新年鐘聲響起,新年來臨了!“嘭嘭嘭”屋外,有人放上了美麗的煙花,我也沒心思去看,回到房間倒頭就睡。

大年七年級的光景與除夕截然不同,這天人們不再忙碌,都在休息。街道里時不時傳來舞龍舞獅的鑼鼓聲,人們見面都會說新年好。從八年級開始人們就會去好友親戚家拜年,一進門小孩子就會說恭喜發財隨之紅包也會到來。孩子收到紅包後,不管大小多少都是笑盈盈的。當父母口不停地和主人聊家常時,孩子們也口不停地吃東西。在八年級至十五的那段日子,父母的手機都“叮叮叮”地響個不停,都是親朋好友發來的新年祝福。待到十五那天,元宵節,大家還要吃元宵,春節纔算結束。

春節來地快,又離開地快。細細回味,我還意猶未盡,彷彿又聽到了那一聲聲新年好。

家鄉的風俗作文8

我的家鄉在北京,北京的風俗,說起來挺多的,北京人好吃,自然要來講講老北京的傳統年菜。

過節就要吃年菜,過去老北京講究“四四見底”,其實就是年夜飯的四涼,四熱,四肉,四湯,這四四見底是討個四平八穩,吉祥寓意。咱們要說的就是四涼中的“芥末墩兒”。

說起“芥末墩兒”,如果不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可能還真不好念。但是我相信,如果你能吃上一口,立刻就能讓你感覺到刺鼻辣舌的感覺,頓時兒化音脫口而出。

“芥末墩兒”是年菜裏不可或缺的。甭管是南方還是北方,過年就只有一個規矩:七年級到初五不炒菜做飯,所以過年之前就要把菜都準備好,需要吃的`時候放鍋裏熥熥就行。吃葷的會不會太膩了?肯定需要清口,那當然就是涼菜之首“芥末墩兒”了,涼菜就是清口的,怎麼做呢?其實也不難。

首先,白菜卷必須是白菜心,大白菜葉子都不要,再說裏面的菜心要切出一個個菜墩子,必須是整個的,所以要十分小心,還得插個牙籤,就是防止菜散了。要在鍋裏焯一下,並且焯的時間不能長,焯沒生味了就成,加點鹽和白糖,擠上芥末。芥末不是光上面有,裏面兒也有,而且必須是黃芥末,放到缸裏密封好,兩三天後就可以拿出來吃了。我的老祖每年都會給全家人做。每次看到一缸子的芥末墩兒,口水自然而然的就涌了出來。夾起一片白菜,芥末味撲鼻而來。雖然我吃的次數不算多,但一吃,就十分難忘,又酸又辣又脆,吃進嘴裏那股芥末勁從鼻子竄到眼睛,眼淚嘩嘩的流個不停,可是老祖卻笑得合不攏嘴。雖然這不是什麼大宴,但是這卻是老祖希望家人年年四平八穩,吉祥如意的一種願望吧!想想這些年有些菜失傳,但芥末墩兒就沒有,可見它該多有特色!難怪老舍家的一道遠近聞名的菜就是這個“芥末墩兒”。

北京人過年都有吃年夜飯的風俗,雖然飲食不算大風俗,但這些飲食帶來的不僅是舌尖上的美味,而是寄託並承載着一家人團聚在一起時的那種幸福。

家鄉的風俗作文9

“離家三裏遠,別是一鄉風。”我國幅員遼闊,民族衆多,每個地方都有着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

中國老話都說,民以食爲天。我們可以透過當地的特色美食,知微見著,更好地瞭解當地文化風俗的獨到之處。有一道獨特的美食,是每一個老文昌人味蕾上不可磨滅的記憶。

無論是宴會的酒席上,還是一家人的團圓飯內;無論是過年佳節,還是親朋好友登門拜訪,文昌人家的案桌上都一定會有文昌雞的身影。尤其是在我們文昌人“做公”的時候,絕對不能少了雞肉。每到“做公”這一天,我常常瞧見家裏的'大人們,早早起來將處理乾淨的雞放入沸水中熬煮。然後,在雞嘴巴上夾着一撮紅紙,再將其和豬肉、茄子等其他一些祭品一起擺放到供桌上,進行祭祖儀式。

經過烹調的雞肉香味四溢,再配上自制醬料,簡直好吃的沒話說。雞肉的做法多種多樣,翻炒後的雞肉外酥裏嫩,清蒸後的雞肉美味可口。雞肉製成的菜品也是五花八門,如可樂雞、三杯雞、椰子雞等等。無論是哪種做法,無論是哪種菜品,都別具一番風味,使人垂涎欲滴,難怪文昌雞被列爲海南“四大名菜”之首。

文昌雞不僅味道鮮美,更有着美好的寓意。“雞”通“吉”和“祭”字,過年吃雞,就是爲了圖個大吉大利。雞翅,寓意展翅高飛,飛黃騰達;雞爪,寓意新年抓財;雞骨頭,寓意出人頭地。哦,對了,新年過節,可別忘了喝雞湯,它寓意着清泰平安。雞肉,不僅讓人大飽口福,給人們帶來美好的祝福。漸漸的,人們藉助過年佳節吃雞的方式,將這種獨特的風俗和傳統文化流傳了下來。

如果你有機會來文昌,一定要嘗一嘗我們文昌鮮美可口的雞肉,品一品文昌的獨特風俗。

家鄉的風俗作文10

快要過年時,家家戶戶都忙得熱火朝天,買菜、燒飯、貼春聯、掛燈籠……空氣中都瀰漫着濃濃的年味兒。

我的家鄉有個風俗,一過年,每家每戶都要炸魚丸,弄得滿屋子魚香。這不,我媽正在廚房炸魚丸呢!

剛進廚房,就見媽媽手握一把鋥亮的菜刀,正在給一條大草魚剔骨。剔完過後,就開始備餡料了。媽媽把嫩滑滑的魚肉倒入一口大盆,然後再往盆裏摻點豬肉、豆腐和紅薯澱粉,媽媽說這樣魚丸更有嚼勁,味道更別具風味。接着把大盆放在一旁,來準備調料。把大蒜和生薑榨成汁,倒入大盆。然後陸續加入鹽,醬油,生抽,老抽等來調味。

備好餡料、調料,接下來要攪拌了。攪拌要有儀式感,媽媽帶上白手套,拿出攪拌機,裝上,一合,關緊,按下按鈕,不一會兒就就好了。

到了最最最重要的步驟了——炸魚丸!只見媽媽手裏握着一團肉,輕輕一捏,拳眼裏便冒出了一個粉嘟嘟,圓滾滾的小肉球,再把勺子沾下水,一挖,一個可愛的小魚丸就做成啦!把它小心翼翼地放進已經熱好的.油鍋裏,不一會兒,便“吱吱吱”響了。媽媽的手法很嫺熟,吃塊兒餅乾的功夫,油鍋裏就已經裝滿了小魚丸兒了。

媽媽拿出一個鐵漏勺不停地翻動着魚丸,不一會兒,那一個個小魚丸就爭先恐後地浮上油麪,好奇地看看外面的世界。

“出鍋啦!出鍋啦!”我開心地叫着。你瞧它們,油光發亮,金燦燦的,活像一個個小金球,咬上一口,外面的殼脆脆的,裏面的肉嫩嫩的,香氣撲鼻,美味極了。

媽媽炸了一鍋又一鍋,足足裝滿了兩大竹籃呢!香氣從油鍋裏溢出來,滿屋子油香,饞得我口水都流下來了。

這魚丸可以燒湯,也可以燙火鍋吃,咋吃都美味!過年了,請你到我家吃香噴噴的小魚丸!

家鄉的風俗作文11

年畫是中國古代的年文化,可見非常古老,其中的文化也是很深奧的。

年畫起源於南宋時期,最早的年畫畫的是四位美人,分別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綠珠。後來到了明朝中葉後,出現了門神畫,家家把門神貼在門外,有着辟邪和迎福的寓意。

門神畫畫的是兩個身披金甲,手持利劍的將軍:元帥秦瓊與大將軍尉遲恭二人。

相傳,唐朝唐太宗在完成帝業時殺人無數,經常做噩夢,後來大臣們建議他讓秦瓊和尉遲恭守在門前,但也奇妙,唐太宗不再做噩夢了,時間一久,唐太宗就覺得兩人這樣夜夜值守,實在是太辛苦,就命畫師把兩人的畫像貼在門上。到了民間,人們也照着唐太宗一樣做,來求得平安。

年畫也有產地,其中“四大年畫產地”分別爲:山東濰坊楊家埠、四鄉的.綿竹、天津的楊柳青、蘇州的桃花塢。

在其間,不同時代的年畫有不同的名稱,宋朝的叫“紙畫”,明朝的叫“畫貼”,清代的叫“畫片”。到了後來,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寫到“掃舍之後,便貼年畫,稚之戲耳。”說明了年畫的名稱。

在民間最流行的年畫還是《老鼠娶妻》,其中描繪了老鼠模仿人類娶妻時的熱鬧場面。還有《福娃抱鯉魚》年畫,其中的福娃皮膚白嫩,體格肥胖,來寓意着福氣臨門、年年有餘。

製作年畫時,人們都要經過起稿、刻印、印刷、套色等工程,每一道都是匠出人心,製作一幅年畫甚至要花費八年的時間。

年畫,是我國民間用來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審美傳播、信仰傳承。每一幅都是極其悠久的,我們應該傳承它,讓它永遠在新年時爲我們增添喜慶。

家鄉的風俗作文12

家鄉的中秋節雖然比不上春節的熱鬧,比不上元宵節的絢麗多彩,比不上端午節有紀念意義,但是我卻喜歡我們家鄉的中秋節,因爲它有着自己獨一無二的特點。

每年中秋節晚上,我們全家人都會歡聚在一起賞月、聊天。記得去年中秋節我非常的高興,吃完了晚飯,就拉着家人跑到陽臺去看月亮,那晚的月亮可真圓啊,就像一輪金黃、明亮的大圓盤,從東方冉冉升起。把皎潔的月光毫不吝嗇的灑向了大地,它看上去離我們是那麼的近,彷彿伸手就能夠得到。我們欣賞着這美麗的月亮,媽媽給我們端來了的月餅,金黃金黃的,就像天上的月亮,我的目光一刻也不敢離開天空,生怕一會兒的功夫,明亮的月亮就會溜走了。我們每個人都拿了個月餅,放進嘴裏,輕輕一咬,香甜可口,竟然如此好吃,我們每個人吃的津津有味,讚歎不已。

過了一會,聽見外面響起了一陣陣鞭炮聲,可能是有人在放炮祝賀節日吧!我吃着月餅,突然擡起頭來,好奇的對爸爸問:“爸爸,你能告訴我中秋節是怎麼來的嗎?”爸爸笑了,親切的對我說:“當然可以了。相傳在元朝的`時候,爲了反抗元朝廷的暴政,朱元璋帶着我們漢族人奮起抵抗,大家相約在八月十五這天起義,可是又怕讓朝廷知道了,就把消息寫在紙條上,放進餅裏,以送餅的名義,偷偷把消息傳遞出去。最後起義終於成功,爲了紀念,以後每年的八月十五,人們都會吃月餅,這樣,就出現了中秋節。現在也演變成了人們一家人團圓的節日,每年的今天,在外面忙碌的人,無論身在何處,離家多遠,都會千里迢迢趕回家中,跟家人團聚,感受家的溫暖和溫馨。”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中秋節,我愛我們家鄉的中秋節,也愛我的家鄉。

家鄉的風俗作文13

春節是熱鬧的、幸福的,可元宵節更是令人期待的。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湯圓、掛花燈。

終於到元宵節了,我最期待的`是元宵節的夜晚。晚上,我看爸爸在做湯圓,就問:“我們爲什麼要做湯圓?”爸爸回答:“元宵節晚上,家家戶戶都要做湯圓,湯圓,也叫元宵。”我又問:“爲什麼要吃元宵呢?”爸爸接着說:“在宋代,民間就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接着,爸爸又說:“元宵以白糖、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棗泥爲餡,將餡兒團成形後在糯米粉中滾成,湯圓則是先以糯米粉做成皮兒,再包餡而成。它們的做法成分風味各異,但是都代表着團團圓圓、和和美美,因此在元宵節一定要和家人一起吃元宵或湯圓。”

不知什麼時候,湯圓已經做好了,我們吃了湯圓就去掛花燈,這時,弟弟問:“爲什麼要掛花燈呢?”這個問題我也百思不得其解。

掛完燈以後,我去上網查詢,這才知道,原來掛花燈還有一個傳說。傳說是這樣的:古時有一獵人射死了一隻神鵝,玉帝聽後大怒,要爲神鵝報仇,要於正月十五焚人間,一位善良的仙女偷下凡間向人們報告這一消息。人們就決定在正月十五家家掛紅燈,放煙火,待天兵下凡時,火光一片。以爲火早就燒起來了,便不再下界,直接向玉帝交差,人間才得免一難。此後,每至此日,家家便會掛花燈,還真是有趣啊!

紅紅火火的元宵節過去,中國人的新年也就過完了,多麼難忘的元宵之夜啊,我要永遠記下這美好的夜晚。

家鄉的風俗作文14

我的家鄉是有號稱千湖之省的湖北荊州,在歷史上它是一個非常有名的地方。小說《三國演義》中的劉備借荊州、大意失荊州、單刀赴會這些事件都是在此地發生。荊州地處江南,人傑地靈、物產豐富,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家鄉的風俗習慣也有很多,其中令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抓週”這個風俗了。

“抓週”又叫“試兒”,這種風俗已在民間流傳許久,它是用來卜測小孩兒將來志趣、前程和職業的`儀式。同時,長輩們對小孩的前途寄以厚望,也借週歲之際祝願一番。

在孩子週歲那天,家裏人總會邀請親朋好友們到家裏來做客。大人們通常會圍坐在牀邊,在小孩子面前擺上各種小玩意,有毛筆、算盤、剪子、書本和錢幣等等,然後讓孩子在衆多物品中挑選最喜歡的那一個。小孩子坐在牀中央,好奇地看着周圍的大人和自己面前擺放的這些東西,思考一番後便慢慢地爬過去,伸出自己那胖乎乎的小手在這些物品中撥來撥去,隨後拿起自己最中意的那一個在手中擺弄着,這時候大人們就會高興得笑出聲。如果孩子挑中的物品正好是家長心裏期望的話,他的父母就會非常高興和得意。如果孩子抓到的是書本或者毛筆之類的東西,大人們就會不禁讚歎道,這個孩子將來長大不得了,一定是個愛讀書有學問的人。但是若孩子拿了玩具或者糖果的話,家長不免就會露出失望的表情。

抓週這個風俗從古至今已經延續了幾千年的歷史,它寄託着長輩們對孩子美好的期望,希望他們能如自己所願,身體健康,長命百歲,長大後能爲家裏帶來財富和榮譽。同時通過抓週這個活動,也可以把平時很難見面的親朋好友都邀請到一起共濟一堂,借爲孩子慶祝週歲的形式相聚在一起,這也不失親戚朋友之間聯絡感情,話話家常的一種好方。

家鄉的風俗作文15

我的家鄉在祖國的南部,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湖南,而我生活的城市,特產是臭豆腐。大家猜到了嗎?對,就是湖南的省會——長沙。

長沙在我心目中是個大城市,大城市非常美麗,美麗就注重完美,所以,農曆正月二十六就有一個“洗浴日”。顧名思義,這一天所有的人和物,都要去水裏走一趟,也就是代表着所有能過水的,比如:牀、被子、桌子、衣服、貓和人都要洗得乾乾淨淨。

我是個地地道道、土生土長的長沙伢子,所以,每逢過年,無論那天星期幾,無論那天天氣如何,我們一家人都要輪流洗一個乾乾淨淨、舒舒服服的過年澡。媽媽說,我們要把身上的晦氣,還有平常我的“速洗”留下來的污垢都要徹徹底底地清洗掉,以用來迎接新的一年。媽媽也會在這一天,把我們換下來的衣褲、用過的毛巾等全部都洗完,所以,媽媽們通常都會在今天忙到很晚!

今年對於我比較特別,過完年又是鼠年了,我就是屬鼠的,媽媽把提前爲我準備好的大紅色的內褲和襪子在洗澡後讓我穿上,媽媽說,這也是我們中國的.一個風俗,本命年身上穿戴正紅的物件,能辟邪。其實,每次洗完澡換上乾淨的衣服,都會讓我有一種清爽的感覺,今年除了清爽,似乎多了一點莊重。

雖然我的爸爸媽媽都是擁有很潮新思想的人,但是他們都還堅持保留了一些傳統的習慣,比如除夕夜守歲,這一晚,爸爸不再坐到電腦前,媽媽也不再端着IPAD,會一起坐到電視機前,不再看點播節目,而是一起圍坐火爐、打開電視直播,收看《春節聯歡晚會》。我們跟着春晚現場的觀衆一起,或哈哈大笑,或潸然淚下,或怒氣衝衝,或掌聲如雷。我會認爲這是一年裏幸福感爆棚的時刻。我想,這時候大家都會掏出手機,拍下一張全家福,把它保存起來,永遠不會被刪掉。

這就是長沙,我的家鄉——有特色風俗,且所有家庭都幸福美滿的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