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關於眼光的作文

作文 閱讀(2.2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可分爲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眼光的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眼光的作文

關於眼光的作文1

“爲什麼我的眼中常含淚水?因爲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失落,失望,哪有方向

這是一片嘆息之地。

眼光隨你,一同隕落在洪都拉斯。這是神祕的中美洲,一種叫“青鳥”的旅遊巴士是連接印地安文化與現代文明的使者,它象徵着好運與幸福。但不知爲何,你去的是“青鳥不到的地方”,那兒是瑪雅的廢墟,是窮苦的匯聚地。古老的石柱、石牆彷彿都有靈魂,神祕安靜佈滿青苔的雨林裏,一時鬼影憧憧。

洪國的愁與苦在你心中產生了共鳴——三毛,你終是忘不掉天堂的荷西,在異國之夜,你落淚了。看罷《萬水千山走遍》,眼光與你匯聚,淚水與你共流。

愛上了這本書,這片土地,它讓我懂得,眼光中要有親情。

情長,飄黃,回憶時光

這是一片愧疚之地。

眼光隨你,一起飄落在阿富汗。曾經,天上飛揚的是五彩的風箏,地上奔流的是不斷的友誼,哈桑曾一邊追着風箏,一邊對你說:“爲你,千千萬萬遍。”可一切都已經變了,戰爭摧毀了一切,你拋棄了哈桑,逃往美國。多年後,恐懼與愧疚終佔據了你,你飛回阿富汗,尋找哈桑,心中是那句話:“爲你,千千萬萬遍。”

哈桑已逝,你——阿米爾,帶着哈桑的兒子坐在公園的長椅上,夕陽的最後一縷光灑入你眼。你眼中折射出的希望通過《追風箏的人》一書盛開在了我的心中。

戀上了這本書,這片土地,它讓我明白,眼光中應存友誼。

清晨,日暮,尋求歸宿

這是一片無愧之地。

眼光隨你,一齊陷落在北京地壇。你搖着輪椅,駛向地壇。老天在你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你的雙腿,地壇彷彿爲你準備好了一切,讓一個失魂落魄的人“更容易看到時間,並看見自己的身影。”其實,地壇也是落魄的,四百多年,琉璃剝蝕,硃紅淡褪,老樹已幽蒼,野草卻坦蕩。你曾一度不知去向何方,曾一度想放棄生命,可你終在地壇中沉澱,提起筆,望向遠方。

你——史鐵生,明白了“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你決定在朝陽下,無愧的,好好兒活。地壇的風吹過你的眼眶,在《我與地壇》一書中留下了生與死的痕跡,生命之光在眼中熠熠閃爍。

迷上了這本書,這片土地,它讓我明白,眼光中需含堅強

一書,自是一世界,我的眼光在這世界中來回穿梭,捕捉精彩、感動,留下愛戀、癡情。

關於眼光的作文2

我承認,我是自卑的。成績平平,相貌平平,家境一般,我就是那種被丟在人堆裏都找不到的人。老師會經常忘了我的名字,有時更會指着我喊出別人的名字。在他的印象中或許從未就得有這麼個人,更別說能叫出我的名字了。

因爲平凡,我時常被同學們忽視。他們可以理所應當地忽略我的存在而不去考慮我是否會生氣。時間長了,我也就習慣了,因爲我知道所有的抱怨只是徒勞,只有努力學習,讓自己變得優秀,才能讓別人可以注意到我。

進入高三以來,我還是那樣不惹人注目。我拼命學,拼命學,如果可以,我願把一天24小時都用在學習上。也許是老天看到了我的努力,在一次考試中我躍劇全班第三。老師看看我,又低下頭看看成績,他也許沒想到,站在他眼前這個他連名字都叫不出的女生,可以有如此大的進步。我看到了他眼底裏的驚訝,轉瞬間便成了讚許,眼裏微微流出了笑意,這是我從未見到過的。他耐心地給我分析各科中還有哪些不足,哪些科目還需多花精力……這在以前,我是想都不敢想的。

似乎全班的前三名學生永遠是老師和同學關注的焦點。自從那次考試後,便有了許多同學主動與我親近。她們會拿自己不會做的題問我,我也會把自己會的都講給她們聽,甚至,還有人會叫我“師傅”!對這樣的稱呼我是萬萬不敢接受的,自己還做得很差,怎能讓別人叫我“師傅”呢!我告訴過她讓她別叫我師傅,可她還是照喊不誤,我讓她改過,她笑着說:“改不了,習慣了。”雖然表面佯裝生氣,但心裏還是歡喜的。

自此,我再也沒被身邊的同學忽視過,我用我的努力換來了她們的肯定,融入了她們的“小團體”。在她們的眼裏,我不再是以前的.醜小鴨了,而是一隻羽翼漸漸豐滿的天鵝了。而老師也可以準確無誤地叫出我的名字,雖然有時還會想一會兒。

有時候,付出努力是值得的,就如我,曾經可以被理所當然忽視的女孩兒,現在變成了一個受老師重視,同學喜歡的人,而這一切,全都得益於我拼盡全力考出高分的那次考試,我才獲得了老師、同學看待我不一樣的眼光。

關於眼光的作文3

那天,我和父母一起回老家玩。我們去到三姨家,那時已是下午,需要在那兒討頓飯吃。

我們剛進入三姨家,門外就飄起了毛毛細雨。這山間田頭已是相當安靜,而此刻,那安靜的氣氛就更加濃郁了。呼吸着鄉村新鮮純潔的空氣,內心顯得非常平靜。

我們坐在客廳裏擺龍門陣,大家都很高興。突然聽聞一聲吼罵:“你這個爛狗,你又咬雞,老子一槍打死你!”這一聲吼罵打破了所有的寧靜。我們尋聲望去,原來是我姨爹的二弟在罵狗。我三姨聽見了,連忙衝出去,我三姨也跟着吼:“老子打死你,你還要咬雞,他二爹拿槍來把它打死算了。”我姨爹的二弟問:“真的?”我三姨十分肯定的點點頭說:“它都咬死那麼多雞了,而且它又不會看家,看到生人也不會叫,打死了還省事。”於是我姨爹的`二弟果真就拿槍去了。

他拿來槍一直在那鼓搗,我們依然坐在一起擺龍門陣。突然一聲巨響,心跳一下子加速,耳膜受到大力衝擊覺得不舒服。

我們連忙衝出去看,只見狗的頭上有血往外流,但卻看不清被打在哪兒,只見狗虛弱的站着,似乎還在用哀怨的眼光看着我們,而此時的我們並沒有一個人有要救它的意思,都僅僅是用可憐的眼光看着它。

然後,三姨打電話叫人來殺狗肉吃,因爲我們是絕對不會親自去“解剖”它的屍體的。接到電話的人一聽是吃狗肉都興沖沖的帶着殺狗刀來了。他們來時狗卻還沒死,還在掙扎,他們又是一槍,於是死掉了,再也沒有了掙扎的力氣和機會。然後他們用鐵鏈將狗吊起來,迅速的將狗解剖、洗淨,手腳很麻利。

最後,三姨把狗肉燉好,大家圍坐在一起,吃得甚歡。鍋裏的狗肉還在沸騰,狗肉香味飄逸在這鄉間裏,打破了鄉間純淨的空氣,你仔細聞還可以聞到一絲血腥味。

狗,因爲失去了它的看家本領,損害了主人的利益,於是招來了殺生之禍。狗,爲人服務了一生,勞苦了一生,但在最後失去了它的利用價值,就迎來了它最後的一點價值:用它的血肉讓人解讒。

現在的人用現實的眼光去看待一切,如果對他沒有了利用價值或損害了他的利益則會去毀滅它。這條狗亦是個例子,唯利的眼光使得人與人,人與動物之間維繫的關係變成了僅利益,純利益關係,絕無感情,何況,感情脆弱不堪,小小的利益就將它打破了,打敗了。

我多麼希望,人與人、人與動物、人與自然能友好相處,彼此之間維繫的關係絕非利益而是愛。

關於眼光的作文4

我曾與一雙麻木的眼睛對視,它來自於一個年幼的女孩。與其年齡極不相稱的,還有那一身髒污不堪的衣着。她無所顧忌的穿行在車水馬龍的大街,適時地拽住路人的衣角或包帶,利用她弱勢的社會地位和人們偶爾的不忍,展開她過早的乞討生涯。

我恰巧是路過的一個。彼時舟車勞頓,初至異地的不安與飢餓包裹着我,通知完媽媽後,我就站在車站前焦灼地等待着。

喧囂,噪音,揚起的塵土,魚龍混雜的人羣…置身其中實在令人不適。我打量四周,難得一張空置的木椅就在不遠處,我拖起箱子,打起精神走去。

“姐姐,姐姐,行行好吧……”箱子怎麼也拖不動了,我煩躁地轉身,一個女孩正拽着箱杆,用乞討者慣常的口吻不斷的`向我乞求着——我真不忍心稱她爲乞討者,如果不是那黯淡無光的眼睛,以及事態而老練的說辭。那年齡該有的清澈明亮,天真活潑悉數消遁,取而代之的只有令人費解的、討厭的卑微和固執。

不想也不願理會,我撥開她的手要繼續走,可她又及其本能地拽着我聲聲地念着。

“你把手拿開,我沒有錢。”我不耐煩地呵斥她。她擡頭看我,依舊是那樣做姿態的眼光——我該怎樣?聽你講講心酸的成長史?痛斥你背後酷吏般的指使者?——那麼,給你一個擁抱,一件新衣,或是一元錢,對你真的能有什麼幫助麼?被這樣虛空的理所當然的眼光注視着緊盯着,彷彿要將人帶入無盡的深淵,那一端,是你所認識的美好生活,殘忍冷冰的另一面。一個那樣小的孩子,真叫人不寒而慄。我知道她的眼中缺少了什麼,但我說不出來,我無計可施只好施捨。

媽媽叫着我的的名字,見我受牽絆,只好過來“圍救”。女孩見到她立馬放開我,轉而乞求於她。媽媽很兇,嚴厲地訓責她,她的眼光中依舊沒有一絲不安與退縮。媽媽乾脆推開她,拍拍衣襬,着急地拉住我,問我有沒有怎麼了,還喋喋不休地問着關心着我。

從我的方向看去,那個女孩站起來,她擡頭看着我們——我恍然愣了愣——她的眼光剎那間變了,似乎充盈着羨慕、渴望、委屈還有難過,我甚至隱約覺得這個小丫頭哭了。一陣風吹動樹葉,陽光透過枝椏,她擡起手,用手背擋了擋陽光。

或者,還有那不甘被發現的,泛着淚滴的眼光。

關於眼光的作文5

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在放大或縮小的瞳孔中,我看到了這樣的眼光。驚慌纏繞着純粹好奇的眼光,溫暖流轉着清澈明媚的眼光,沉靜交疊着思慮淡漠的眼光,那是每個人帶有成長印跡的眼光。

我還看到他們的眼光,那些讓我們在成長中受到震動的眼光。不同的眼光,是不同追求的體現。

他是朝聖者。匍匐,直身向前,身體貼合大地,手中拿着轉經筒,嘴裏念着頌經,額頭輕碰用以畫一個記號,擡起頭,向遠方眺望,眼光透着對自己朝聖之路的堅定。再起身,行至記號處,再次匍匐。次日的起點,是前日磕的最後一處,如此周而復始,一步步接近聖地。無論路途多艱難,他始終凝視着遠方,執著地向前。

堅定的眼光,是對信念的仰望。

他是航海家。因爲嚮往神祕的東方,哥倫布踏上了航海之路。他站在甲板上,看着太陽一次又一次的從海平線升起又落下,時間一天天流逝。船向西一直航行着,似乎永無盡頭,面朝着蔚藍的大海,在一片未知的區域內,他並沒有害怕,只是堅信他所相信的地圓說,只是堅信他的眼光能發現到東方的新航線。航行的日子確實乏味,眼前除了藍色還是藍色,並且大海並不如它看上去那般平靜,歷經了多次肆虐的風浪之後,終於到達了彼岸。當他踏上這個大陸的第一步,也成爲了人類歷史上的重要一步,他不僅發現了一條新航線,還發現了一個新的大陸。

發現的眼光,是對科學的堅持和勇敢的冒險。

他是民族魂。魯迅本是學醫之人,在一部電影中看到這樣一幕:衆多的“體格強壯,神情麻木”的中國人,在淡然地圍觀被當作俄國偵探處死的同胞。深感精神上的麻木比身體上的虛弱更加可怕,他的眼光看到長遠的未來,國人如果一直冷漠麻木,就真的會如日本人所說將要亡國,毅然選擇了棄醫從文。他拿起筆當做武器,寫下的文字辛辣諷刺,像匕首一般刺向國民麻木的靈魂,發出一聲聲吶喊,一次次振聾發聵,讓人們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長遠的眼光,是對人生矢志不渝的'追求。

我們的成長,需要有堅定的眼光,穿越崇山峻嶺,尋找心靈的追求;需要有發現的眼光,冒着狂風暴雨,探索理論的實踐;需要有長遠的眼光,頂着世俗的偏見,追隨心中的執念。

我們應讓你我的眼界中煥發更加絢麗的光彩,書寫我們斑斕的成長之路。

關於眼光的作文6

孔子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善者固然須從之,但此時“擇”卻更顯重要,“擇”怎樣的善者,怎樣“擇”善者,全憑個人獨特的眼光。眼光不同,自然心態不同,選擇不同,人生境遇也有大相徑庭了。由此可見,獨特的眼光儼然已成爲了一種“千金難求”的人生態度和生活智慧。

獨特的眼光造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人生抉擇。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淡泊明志,超然物外,寄情山水才得以閒適自在;王勃雖然懷才不遇,英年早逝,但卻因擇以”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的人生追求流芳千古;還有他——“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李白,豪邁奔放,放蕩不羈,他擇的卻是灑脫自在,詩酒琴書的山水生活。人各有志,或是碌碌而爲,或是遺臭萬年,亦或是名流千古,全憑其對待人生抉擇的眼光。正因爲他們各自獨特的眼光,明白自己的追求,才得以造就他們問心無愧的人生。

獨特的眼光造就"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結連理枝"的千古佳話。梁山伯與祝英臺雙雙攜手,化繭成蝶,鳴奏出一首動人心絃的`千古佳話;焦仲卿與劉蘭芝用忠貞的愛情和寧死不屈的反抗譜寫出“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的千古絕唱,蕩氣迴腸,聞者無不落淚;還有他們——羅密歐與朱麗葉!簡愛與切斯特,西楚霸王與虞姬······他們都在用他們自身的故事向世人證明他們的獨特眼光——她們選對了人,嫁對了郎,於是爲我們演繹出了一幕幕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千古佳話。

獨特的眼光造就“敢爲人先,堅持不懈”的人生智慧。偉大的物理學家哥白尼衝破被束縛的思想,否定當時絕對化了的“地心說”,結果被冠上惑民的罪名,被處以極刑,但他提出的“日心說”給乾涸已久的物理學界帶來的久違的甘露;瓦特改良蒸汽機推動了工業革命乃至全世界的科學發現;愛迪生不怕失敗,堅持不懈,贏得了“發明大王”的美譽。正是因爲他們對未知事物具有獨特的眼光才讓他們爲人類社會的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所以獨特的眼光造就了燦爛的人類智慧。

獨特的眼光能演繹不同的人生;獨特的眼光能譜寫出堅貞不渝的愛情;獨特的眼光更能造就璀璨的人類智慧,獨特的眼光是一種人生態度,是一種生活智慧,是我們當代人必不可少的處世良方。

關於眼光的作文7

眼睛是世界與自我溝通的媒介,我們用什麼樣的眼光看世界,就決定了我們將用什麼態度,什麼行爲來對待世界。

恬適淡泊的眼光,是對悠然自得生活的嚮往。陶淵明用這樣的眼光注視着美妙的自然。他的眼中裝不下案件尺牘一類東西,於是他迴歸了平靜的田園生活,也由此獲得內心的安寧。梭羅用這樣的眼光欣賞瓦爾登湖畔的景色,他捨棄了喧囂的工業文明,自己在湖畔築屋,在森林中漫步,靜思。恬適淡泊的眼光令他過上自由的生活,也爲我們留下《瓦爾登湖》的不朽名篇。

豪邁自信的.眼光,是對美好前景的憧憬。二十多歲的杜甫登上泰山,以青春的血氣吟出:“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的詩句,李白也曾“仰天大笑出門去”,驕傲地宣稱“我輩豈是蓬蒿人”。這是隻屬於青年的眼光。詩聖與詩仙用這樣的眼光環顧四海,希望大展才華。儘管日後的遭遇令他們一個沉重地書寫人世悲歡,一個在名山大川中寄託情懷,但他們年少時的豪情仍成爲無數中國青年前進的激勵。

沉痛無奈的眼光,是對壯志難酬,國破家亡的悲感。我們可以想象,岳飛用這樣的眼光回望北方淪陷的江山,感嘆“知音少,絃斷有誰聽”,文天祥用這樣的眼光看着蒼茫的零丁洋,“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嘆零丁”,孔尚任追憶故國,悲嘆“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無論武將或文人,亡國之恨,尤其是與自己命運浮沉關係密切的亡國之恨,是最切膚的痛苦。

歡喜愉悅的眼光,是遇到賞心樂事時心情的自然流露。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後,重慶居民到大街上徹夜狂歡,杜甫得知薊北收復後,一改沉鬱的風格,寫出“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的句子。喜悅的眼光最富有感染力,喜悅的眼光更是人們對未來燃起信心,願樂觀面對生活的表現。

瀟灑出世的眼光,是對世俗功名利祿的不屑。蘇軾被貶黃州後,以“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灑脫超越了貶官帶來的不快,韓愈悠遊山水,感到“人生如此自可樂,何必侷促爲人羈”。瀟灑出世的眼光,折射着他們笑對人生的態度。

當我們眼光狹小,我們便爲微不足道的事煩惱,當我們眼光宏大,才注意到那麼多應該被注意卻遭到忽略的事物。我們看世界的眼光,決定着我們要走到什麼樣的人生路上去。

關於眼光的作文8

“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從不同的角度,會看到不同的結果。每一個事物都擁有多種性質,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有不一樣的眼光,換一個角度,也許你會發現更美好的……

唐代詩人劉禹錫曾有過“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的獨特見解,正是這一掃悲秋的獨到眼光,讓他成就了人生的理想。縱觀歷史,又有幾人能夠做到他一般的闊達。

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今天,物質資料早已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精神文明與文化素養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作文每逢假日人們都會跟着旅行團到處訪問名勝古蹟,文化遺址,看似是一種高層次的生活態度,但背後卻帶來了不少問題。一些旅客缺少環保意識,結果導致的是環境的破壞,資源的浪費。節假日出行,也會帶來諸多交通問題。有些人有着不一樣的眼光,假日他們會選擇在家休息,參加社區的'活動,做一些體育鍛煉,這樣既節省了金錢,也同時滿足了精神需求,何樂而不爲。生活中,我們需要不一樣的眼光。

應式教育成爲了倍受關注的焦點。十二年寒窗,爲的只是大學聯考,“一張試卷定終身”,引發了不少爭議,然而這麼多年來並沒有做出什麼改變。在這樣的背景下,受苦最多的是學生、老師和家長。爲了達成目標,盡其所能地學習。然而過分注重知識,卻忽視了實踐能力的培養。導致一些學子在走向社會時無所適從。爲什麼不能多給一些時間,爲什麼不能多給幾次機會,一張試卷,決定一個人的命運,看似不合乎情理。可是在中國這樣的社會環境下,又能否找到更合適的選拔人才的方法呢?凡事有利就有弊,不如換一種眼光,既然不能改變環境,那就去適應環境。這種教育模式雖然有一定的弊端,但卻培養了我們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也是一種收穫。面對教育問題,我們需要不一樣的眼光。

人際關係在日常生活中至關重要。但身爲高三學生的我們,應當慎重處理,到了這最後階段,我們可謂惜時如金,似乎學習佔據了我們的全部時間,我們忽視了朋友們,平時再沒有時間一起談笑,一起去享受週末時光了。既然這樣,那爲什麼不換個角度想一想,以彼此鼓勵的方式,共同前進,相約大學聯考,成就夢想!那樣友情不會被沖淡,反而會更加深厚。處理人際關係,我們需要不一樣的眼光。

生活、學習與我們息息相關,而對挫折與困難,我們要學會挑戰與克服,同時我們更需要不一樣的眼光,它會助我們更順利地前進,讓前方多一些美麗,少一些陰霾!

關於眼光的作文9

高三的我們,再過幾個月,便要離開父母,展翅飛翔。現在的一切,都讓人不捨,最讓我留戀的,不是母親可口的飯菜,也不是那凌亂而溫暖的小窩,而是父親敏銳而複雜的眼光。

川流不息的大街上,我坐在自行車的後座上,快樂地晃着小腳,享受着童年的樂趣。

“啊”隨着我一聲尖叫,一股鑽心的疼痛涌上心來。

“怎麼回事?”騎車的父親也感到一絲不對,一個急剎車,停下來,掉頭問我。

“沒……沒什麼。”幼小的我因爲害怕不敢承認發生了什麼。

父親敏銳的眼光掃了掃我的臉,明顯感到不對勁,又一次開口:“怎麼回事?”我結結巴巴地說:“腳,腳被車夾了一下……”

“啊!”父親微微一震,眼光中透着一分震驚,二分歉意,三分憐愛。

晚上九點,我意猶未盡地回到家。發現父親沒有像往常一樣在書房看書,而是板着個臉坐在客廳。一旁的母親臉上彷彿也打了一層霜。

“難道……難道被發現了,不可能啊!”

母親打破了沉寂,“下午去哪了?”

我強作鎮定:“上課去了啊……”

父親沒說話,敏銳而犀利的眼光如探照燈般在我的臉上來回“掃描”。我不敢直視父親的目光,如熱鍋上的螞蟻,內心忐忑不安。

“再給你一次機會,下午去哪裏了?”

“去上課的啊。”心虛的我,打算作最後一次狡辯。

“你還撒謊!”父親突然暴跳起來,“下午我和你媽去接你,可哪有什麼人影啊,分明下午就沒上課。”

“啊。”謊話被揭穿的我,臉上火辣辣的。微微擡頭,瞟了一眼父親,那眼光中流露着一分暴怒,二分嘆惜,三分傷心。

望着前方人山人海的陣勢,臉上平靜的`我,內心卻泛起一絲漣漪。父親站在我的身後,靜靜地陪着我,久久無語。

看了看錶,還有三十分鐘,似乎是要上戰場一般,我握緊手中的文具向前邁去。

父親在後面輕輕地拍了拍我:“小大學聯考,就是沒拿到4A也沒什麼的,別太緊張,平常心對待。”

我輕輕“嗯”了一聲,卻不敢回頭看父親那有些衰老的身影,漸漸斑白的頭髮。

可我卻分明感受到父親的眼光中透着一分信心,二分欣慰,三分期待。

再過幾個月,或許我們便會離開父母的關注。而對於我,父親那敏銳而複雜的眼光或許是我一輩子都難以割捨的線,雖然細,卻深深地埋入心底,一邊連着我,一邊連着父親,連着溫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