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風俗習慣作文集錦15篇

作文 閱讀(1.52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風俗習慣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風俗習慣作文集錦15篇

風俗習慣作文1

每個人的家鄉都會有獨特的風俗習慣,我也不例外。我的家就在水秀山青的寶清,這裏的風俗習慣可是非常有趣的呢!讓我帶你去感受一下吧。

冬天到來之時,東北的農家菜就可以大顯身手了——殺豬菜。提到殺豬菜,必不可少的`是酸菜,它是由白菜醃製而成,這又是東北的一大特色。殺豬菜的製作過程也是很複雜的,酸菜切得越細越好,而且還需要血腸,血腸也是東北人的口福。殺豬菜可謂是東北特色的融合啊。經過一番辛苦製作,—大盤美味殺豬菜就大功告成了。在這裏,不管哪家做了殺豬菜,大家都會去幫忙,然後大家坐在一起,笑談之間,酒足飯飽。

深冬時節,遍地白茫茫一片,河面上結了很厚的冰,足足有一米深。這時是最適合滑雪和冰釣的時候了,冰釣就是在冰上釣魚,首先要把冰鑽開,鑽冰需要專業的工具,鑽好以後還要把帳篷支在冰洞處,再把小爐子放在冰洞旁,以防冰洞被凍住,而且需要足夠的耐心纔可能有收穫,但冰釣不是爲了釣魚,而是等待時跟朋友說說話,增進友情,重在享受。滑雪則是一種刺激又略顯危險的運動,滑雪時摔跤是不可避免的,—不注意就有可能人仰馬翻了。

我家鄉的風俗習慣十分有趣,而且可以增進感情,並不是爲了得到什麼,而是重在參與和享受。你是不是也想到我的家鄉來感受一下這裏的風土人情呢?

風俗習慣作文2

千百年來,我國一直保持着過春節的傳統。只是,在歲月的流逝中,有的春節習俗已經鮮爲人知,春節的年味漸漸淡了,有些大城市甚至連春節的.感覺都不太有了,這是爲什麼呢?人們的生活條件好了。

在古時候,年夜飯一直都被人們看做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餐,也是全年最豐盛的一餐,現在,年夜飯燒十六個菜不算少了吧,可是平時如果有客人,出去吃,一點菜也就可能點這麼多,一年吃個幾次,年夜飯就不那麼令人激動了,反而覺得很平常似的。過年聚一聚也是春節的一個習俗,可是在我看來,這再平常不過了。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家都在新安江,每個星期只要有空,我們就會和叔叔姑姑、舅舅他們到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家聚一聚,聊聊天,吃頓飯再回家。到了過年,還是這些人,聊的話題也很平常,自然感覺不到稀奇了。

許多習俗的用意、形式變了。長輩給晚輩發壓歲錢,原來是爲了壓祟驅邪,現在則主要是爲了表達長輩對晚輩的親情和愛意;燃放煙花爆竹,原來是用來嚇跑鬼怪的,現在則是供人觀賞與製造熱鬧氣氛;年夜飯,以前一般都在家裏吃,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家會爲了圖方便和氣派而選擇去酒店吃;還有拜年,以前一般都是帶上禮品、登門拜訪的,現在,這種費時、費力,但帶着濃濃年味的拜年方式逐漸被寄賀卡、發E——mail、打電話這些拜年方式所替代……

過年的習俗就這樣在傳統與現代的結合中傳承着、變化着。

風俗習慣作文3

上次去東部華僑城遊玩時,在纜車上無意發現民俗村寧靜又神祕的一角。於是對民俗村錦繡中華髮生了很大的興趣。決定深入民俗村看個夠——題記

一週的國慶黃金週加班時間終於熬過去了,今天的假日就安排在民俗村過了。民俗村就如樹梢上熟透的果實,讓我經不住直吞口水,於是一提到中國民俗村,我立即精神百倍。

上午,涼風習習,太陽半露着臉,如害羞的姑娘。民俗村門口大廣場上彩旗飄飄,富有特色的名族樂曲此起彼伏,中間一個LED大屏幕上反覆播放着少數民族載歌 載舞的歡樂畫面,路邊的大招牌主力宣傳民族狂歡節。廣場中間花壇上的花牌內,是紅色黃色玫瑰花組成的歡度國慶1949-20xx就是狂歡節的主題吧,對面 的壽星雕塑就如特殊的迎賓小姐,引導許多慕名而來的遊客收緊腳步,購票入村。

遠望民俗村,就像山谷裏的一個仙女,翩翩起舞,俊俏又美麗。

沿着一條石雕彩龍分開的.石梯小去,一個三角形的廣場上假山水池、噴泉、商鋪、停車場錯落有致,上方張燈結綵,大榕樹上燈籠高高掛,假山,水池,噴泉,美麗 極了,小火車,電瓶車掛兩行紅花,別緻極了。榕樹底下停着一輛新款驢車,所謂的新款也就是多一個喇叭而已,趕車的車伕都是回族牧民裝束。一見到遊客到了, 便吆喝一聲唱起了回族民歌,還不時帶點彆扭的動作,大概是拉客的原因吧。後面的百藝廣場上,歡快的名族小調徐徐傳來,紅白兩色爲主的臨時舞臺上,8個身材 苗條的瑤族姑娘在盡情跳舞,長長的袖子,長長的繩子,甩出去,收回來,一個圈一條線的,美麗極了。下面的觀衆更是熱情高漲,拍手的,拍照的,瞪大眼睛大叫 的,形態各異。整個廣場如一鍋沸騰的水,就是入口出口處的保安,也似乎忘了站崗。聽工作人員介紹,這個狂歡節的主題就是“生態河池,絲路新疆”,白天都是 廣西河池瑤族、壯族民族表演節目,而晚上則是新疆唯族演出小品,歌舞節目。緊挨着百藝廣場的一條路上,一排淡黃色木屋上,招徐徠客的酒旗飄飄,上面寫着非 常引誘人的名字“麗江小吃、新疆烤肉、山西拌麪……”這就是民族特色小吃一條街,看一羣紅色妝扮的服務員忙進忙出,手腳麻利,一邊工作還一邊哼着小調,好 不快活。

不知是這些服務員的小調唱的好,還是秋季的陽光太嫵媚,太嬌柔,逗得小吃一條街後面小山谷裏的孔雀,騷動不安,啼鳴聲此起彼伏,一陣一 陣,一聲一聲,聲聲入耳。雖然“嘟嘟啾啾……”聲音難聽,卻也有未見其影,先聞其音之勢。想必,那一隻只五顏六色的孔雀,是哪一隻在低音,又是哪一隻在開 屏?聽到了這支孔雀獨奏的曲子,便也讓我加快腳步往前去看個究竟。

風俗習慣作文4

白族,是我國西南邊疆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文化的少數民族,主要分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麗江、碧江、保山、桑植縣等地也均有分佈。

火把節,於每年夏曆六月十五舉行,是白族的傳統節日。節日當天,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祭祖。通過拜火把、點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動,預祝五穀豐登。節日前夕,全村同豎一根約一二十米的大火把。用松樹做杆,上捆麥稈,松枝,頂一面旗。旗杆用竹竿聯三個紙篾紮成的升斗,意爲連升三級。

大理白族地區的日常飲食,隨當地物產不同而有所差異。白族人民喜歡吃酸、冷、辣等口味。平壩地區的百姓以稻米、小麥爲主食,住在山區的則以玉米、養子爲主食。()平常食用的蔬菜有白菜、青菜、蘿蔔、茄子、瓜類、豆類及辣椒等。在白族飲食習俗中,“白皮”“海水煮海魚”“下關砂鍋魚”“燉梅”“雕梅”“鉺塊”“乳扇”等較具名族特色。白族人民還喜歡喝燒茶。

白族的.服飾,各地略有不同。大理等中心地區男子頭纏白色或藍色的包頭,身着白色對襟衣和黑領褂,下穿白色長褲,肩掛繡着美麗圖案的掛包。大理一帶婦女多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絲絨領褂,下着藍色寬褲,腰繫綴有繡花飄帶的短圍腰,足穿繡花的“百節鞋”,臂環扭絲銀鐲,指帶戒指。白族,雖然人數不夠漢族的多,衣服不夠漢族的漂亮,節日不夠漢族的多;但是,白族的人民都過得很開心,過得舒舒服服。

風俗習慣作文5

我的老家在廣東肇慶,那裏的過年是非常隆重和有氣氛的,只是現在不可以放鞭炮了,現在的人也不包角仔和裹蒸糉了,這些東西滿街都有得賣,這個真是完全沒有了過年的氣氛。

首先,快過年了,還離春節一個月呢,家家就開始了辦年貨,全家人都買新衣服,買糖果、桔仔、水仙頭等,還有買好麪粉、花生、綠豆等。最好玩的就是家家都包角仔和包裹蒸糉(這個是肇慶特產),提前預約人手,一般都有十幾個人一起包。就講我吧,一個月都排滿了期,白天和晚上都約好了去哪家哪家包,我也好樂意去,因爲有得吃嘛,自己親手包的,做個記號,一會就可以找回自己的作品吃,因爲一班人在包,屋主就會一邊在油窩裏炸,哈~~。試食嘛。裹蒸糉就要放在自己用磚頭在路邊搞起一個大竈,用一個或二個大窩或大水缸煮裹蒸糉,要煮12個小時才行,不能斷火,好多人都要守到天亮呢。在以後的日子裏每隔一星期就要回煮一次,不然就會發莓。

街上的.行人多起來了,熱鬧起來了,特別是陰曆二、五、八是墟日,那種景象真是讓人開心,街上的彩燈、彩花、燈籠、紅旗全都掛出來,小孩子開始叫爸媽買好鞭炮煙花等着過年,有些小孩子已等不及,晚上出來放鞭炮煙花啦……

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吃團年飯,吃完飯後就把長鞭炮掛起來,一到零點,家家戶戶都準時放長鞭炮,代表開始過年,那時候的夜晚真的象打仗一樣,”闢辟啪啪”聲,感覺整個城市都震耳欲聾。過年日子是不準掃地和不準說不吉利的話,大人也不準罵小孩子,這個要到開了年才行,開年每家都不同,日子可以在年八年級、四、六都行。放完長鞭炮家家戶戶都出去走大運,就是圍着城裏走一圈子,不準走回頭路,呵呵…。。那時候的人多得不得了,鞭炮煙花滿街都是,還有一些人就拿鞭炮煙花你扔我,我扔你,全都笑哈哈的,好開心。走完大運就回家或者跟朋友去玩,小孩子更是放鞭炮煙花一直到天亮,大多數人都不會睡覺的大年七年級早上,家裏就要煮粉絲和湯圓吃,吃完就去街上玩,到公園玩,八年級以後都是到親戚朋友家拜年,小孩子看到大人就要利是,那邊收到利是那邊就跑去買鞭炮煙花玩。

在過年一個月裏,每天都有鞭炮聲,開心的景象到處可見,天天都還在過年一樣,讓我想起都回味無窮,那時的好玩和開心,現在已感受不到了,今年北京已開始限期開放放鞭炮煙花了,不知什麼時候全中國都可以放呢?我想爲了挽回往日的中國過年氣氛,可以放鞭炮煙花的日子不長啦

風俗習慣指個人或集體的傳統風尚、禮節、習性。是特定社會文化區域內歷代人們共同遵守的行爲模式或規範。風俗由於一種歷史形成的,它對社會成員有一種非常強烈的行爲制約作用。風俗是社會道德與法律的基礎和相輔部分。主要包括民族風俗、節日習俗、傳統禮儀等等。

風俗習慣作文6

春節是中國最重大的節日,也是最隆重的節日。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戶戶忙着貼春聯,剃頭髮,做年夜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有些習俗還很怪,無奈之下,我去問正在貼春聯的媽媽。

我看見媽媽將“福”倒過來貼,“福”倒着貼是一種習俗,“福”倒說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問道:“過年是怎麼來的?”媽媽說:“相傳,古代有一種叫做”年“的怪獸,非常兇猛。每到除夕,”年“就會吞食生畜,傷人性命。因此,人們只好逃往深山。

一天,村裏來了一位老人,他在這兒住了一晚。”年“來了,老人讓村民點燃爆竹,”年“嚇得狼狽逃竄。原來,”年“怕紅色、光、炸響。從此,每年除夕家家戶戶貼春聯、放爆竹。這一天就成了中國傳統節日——春節。”

我們全家準備吃團圓飯。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全家團聚圍在桌邊,桌上有鴨、蝦……餐桌上必有的兩樣東西一樣是魚,一樣是火鍋。火鍋熱氣騰騰的,說明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喻意“年年有餘”,最後一道是甜品,代表家人甜甜蜜蜜。吃完了年夜飯,我們就來到前門放鞭炮。

開始放鞭炮,“砰——砰——”,一個個五顏六色的鞭炮飛上了天空,“噼哩啪啦”好響的聲音,多麼美:有的像仙女撒下的花瓣,有的像綻開的花朵,還有的'像正在翩翩起舞的蝴蝶……這時,天空就成了百花園。“爆竹聲中一歲除”,就這樣,除夕過去了,新年又來到了。

中華民族的節日多姿多彩,而春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

風俗習慣作文7

春節快到了,春節有許多習俗:吃年夜飯、看春晚、放鞭炮等,其中我最喜歡的習俗就是吃完年夜飯放鞭炮了。

你們知道爲什麼要放鞭炮嗎?讓我來告訴你吧!

以前有一隻叫年的獸常常到村子裏來吃人,年每次都在大年七年級來吃人,人們十分怕它,有一天,一位白鬍子老人對村民們說年很怕紅色和聲音,村民知道對付年的辦法了,又到了大年七年級,人們在門上貼“福”字,開始放鞭炮,年看到了紅色的福字,聽到了劈里啪啦的鞭炮聲,害怕得馬上跑回了深山,再也沒出來吃過人了。

每到吃完年夜飯時,我和小夥伴們便來到樓下開始放鞭炮,我們每個人拿着一個鞭炮,我小心翼翼地點燃了鞭炮,生怕燒了我自己的手,點好了鞭炮我馬上把手收了回來。

只聽見“嘭”的一聲一顆好似流星的東西飛上了天,“嘭”的一聲開出了一個個圖案有花形的`,有心形的,還有許多不知道的形狀,我入了迷的看着天空,大家也都跟我一樣入神的看着,那聲音好像地動山搖,像千軍萬馬在奔跑似的。頓時天空變得五彩繽紛、炫麗多彩。

這就是春節放鞭炮的由來,我喜歡春節放鞭炮的傳統習俗,因爲放鞭炮既熱鬧又喜慶。

風俗習慣作文8

56個人民族,56朵花,每個民族都具有不同的民居,不同的飲食,不同的服飾……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滿族裏的所有鞋子,上面都繡着花朵,當一縷縷微絲的風吹過去,那美麗的花,在搖曳的擺動着。在他們的民族裏看了都是很平常的事,但在我看來,那可是嘖嘖讚歎啊! 滿族的婦女的服飾原爲寬鬆肥大型,鑲嵌着不同的花紋大花邊。在布料上,貴人和新婦女先用硃紅、大紅的顏色,中年的婦女 喜歡藕荷色,青年少女喜歡粉色、綠色、月白色,長輩一般用深紫色,婆婦惟蘭灰素色。旗袍布料多爲綢緞,比較貧窮、農家婦女多用棉麻布料。

滿族男人騎馬時穿白褂子,這樣不僅顯出他們的帥氣,而且還……

滿族男子的帽子,夏天的時候戴着涼帽,戴着不僅涼爽,冬天的.時候,戴着又厚又舒服帽子,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滿族人是非常注重禮節。平時滿族人互相見面時都要行請安禮,如果遇到長輩的時候,要先行禮請安才能說話,以表示尊敬。

滿族人最隆重的禮節是抱見禮,也就是抱腰接面禮。掛族也是滿族的一種盛行的一種風俗,旗也叫門箋,窗箋。在春節的時候每家都要在門楣上,窗戶上掛旗,有的還貼上對聯,增加了節日的喜氣的氣氛。

滿族我國 少數民族之一,它是—朵鮮豔的花,它有其它民族沒有的不同風俗,不同的特色!

風俗習慣作文9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藏族就是其中之一。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區及青海海北、海南、黃南、果洛、玉樹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東地區。

藏族服飾無論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飾。特點是長袖、寬腰、大襟。婦女冬穿長袖長袍,夏着無袖長袍,內穿各種顏色與花紋的襯衣,腰前系一塊彩色花紋的.圍裙。藏袍是藏族的主要服裝款式。藏袍較長,一般都比身高還長,穿時要把下部上提,下襬離腳面有三、四十公分高、紮上腰帶。藏袍可分牧區皮袍、色袖袍、農區爲氆氌袍,式樣可分長袖皮袍,工布寬肩無袖、無袖女長袍和加珞花領氆氌袍,男女穿的襯衫有大襟和對襟兩種,男襯衫高領女式多翻領,女衫的袖子要比其他衣袖長40公分左右。跳舞時放下袖子,袖子在空中翩翩起舞,姿態優雅。

藏族有着各種各樣的禮儀。獻哈達是藏族待客規格最高的一種禮儀,表示對客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敬意。哈達是藏語,即紗巾或綢巾。它以白色爲主,亦有淺藍色或淡黃色的,一般長約1。5米至2米,寬約20釐米。最好的是藍、黃、白、綠、紅五彩哈達。五彩哈達用於最高最隆重的儀式如佛事等。

這就是藏族,一個少數民族。

風俗習慣作文10

飲茶:酒和茶是漢族主要的兩大飲料。中國是茶葉的故鄉,中國也是世界上發明釀造技術最早的國家之一。酒文化和茶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數千年來,構成漢族飲食習俗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世界上也發生了廣泛影響。

漢族人飲茶,據說始於神農時代,少說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現在,中國漢族同胞還有民以茶代禮的風俗。漢族對茶的配製是多種多樣的:有太湖的薰豆茶、蘇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鹽茶、成都的蓋碗茶、臺灣的凍頂茶、杭州的龍井茶、福建的烏龍茶等等。

漢族以糧食作物爲主食,以各種動物食品、蔬菜作爲副食的基本飲食結構。這與西方諸民族和中國藏、蒙等民族的飲食結構形成了鮮明的差別。此外,在長期的民族發展中形成了一日三餐的`飲食慣制。一日三餐中主食、菜餚、飲料的搭配方式,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又因不同的地理氣候環境、經濟發展水平、生產生活條件等原因,形成一系列的具體特點。

中國是茶的故鄉,製茶、飲茶已有幾千年歷史,名品薈萃,主要品種有綠茶、紅茶、烏龍茶、花茶、白茶、黃茶。中國茶藝在世界享有盛譽,在唐代就傳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漢族人飲茶,注重一個「品」字。凡來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禮儀是必不可少的。當有客來訪,可爭求意見,選用最合來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時,對茶葉適當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飲茶時,要注意客人杯、壺中的茶水殘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開水,隨喝隨添,使茶水濃度基本保持前後一致,水溫適宜。在飲茶時也可適當佐以茶食、糖果、菜餚等,達到調節口味和點心之功效。

茶文化在漢族的生活中,非常重要。 武王伐紂,茶葉已作爲貢品。原始公社後期,茶葉成爲貨物交換的物品。戰國,茶葉已有一定規模。先秦《詩經》總集有茶的記載。 又如在漢朝 ,茶葉成爲佛教“坐禪”的專用滋補品。魏晉南北朝,已有飲茶之風 。隋朝,全民普遍飲茶。 唐朝,茶業昌盛,茶葉成爲“人家不可一日 無”,出現茶館、茶宴、茶會,提倡客來敬茶。宋朝、流行鬥茶,貢茶和賜茶等等。

漢族人飲茶,據說始於神農時代,少說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現在,中國漢族同胞還有民以茶代禮的風俗。漢族對茶的配製是多種多樣的:有太湖的薰豆茶、蘇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鹽茶、成都的蓋碗茶、臺灣的凍頂茶、杭州的龍井茶、福建的烏龍茶等等。

漢族以糧食作物爲主食,以各種動物食品、蔬菜作爲副食的基本飲食結構。這與西方諸民族和中國藏、蒙等民族的飲食結構形成了鮮明的差別。此外,在長期的民族發展中形成了一日三餐的飲食慣制。一日三餐中主食、菜餚、飲料的搭配方式,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又因不同的地理氣候環境、經濟發展水平、生產生活條件等原因,形成一系列的具體特點。

風俗習慣作文11

天空微明,便聽得一聲聲鞭炮炸裂聲,似無理取鬧的小孩兒在哭嚎,這時起,春節便拉開了序幕,不比別處熱鬧,顯得分外嚴肅、鄭重。

在萬物昏睡之時,這個村甦醒了,大媽大伯趕緊去集市買鞭炮,香,花捧等祭祖物品。爺爺換上乾淨的衣物,拿着木鼓與鼓棒,二媽穿梭於廚房之中,準備迎接中午的客人,習慣賴牀的弟弟妹妹也打扮的漂漂亮亮,嘰嘰喳喳聊着天,三間平房,頓時充滿了人氣兒和柔光,忙碌而充實。

這祭祖在老家是一等一的大事,伴着雞鳴,越過草垛。我們纔來到太爺爺的墳前。墳前散落着鞭炮的痕跡,放着幾束花捧,在這片枯草地上顯得格外顯眼。親戚們圍坐一團,看墳前一箱一箱的鞭炮噼裏啪啦的響着。巨大的聲響直穿耳膜,令耳朵嗡嗡發痛。鞭炮聲停,就是正式祭祖的時候。爺爺敲着木鼓,親戚們依次跪地磕頭。包括我在內的孩子通常不喜歡這樣的習俗。我們僅知道跪拜的人姓“徐”被硬拉着拜完後,便逃也似的跑開,在田野上撒歡兒的跑。而最重視的是老一輩的爺爺奶奶,每一次跪拜眼中都洋溢着認真與崇敬。他們對祖先的保佑深信不疑。

祭祖之後就是見一見住在附近的親人,我最害怕這樣的時刻。親戚總是熱情款待,邊吃邊聊,而我卻也接不上話,又不好乾坐着,渾渾噩噩的不知回答了什麼,在這個時刻最想聽到的就是“不早了,我們要回去吃飯了。”

真到了飯點,那纔是有熱鬧的感覺,爺爺家門口有個大院子,一到過年便擺滿幾十張大圓桌,桌桌坐滿了人,這樣隆重的.吃飯方式通常是老人賀壽,閨女出嫁時才辦的,我們這個大家族在春節時刻也能整整齊齊地歡聚一堂。

這時候的菜都是用大鍋炒的,比我的臉還要大上好幾圈兒。這菜同福氣一般,大家分“福”吃。小的時候我特別喜歡在廚房打下手。二媽要炒菜,我就和奶奶守在爐邊一起烤火取暖,一邊聽老奶奶講過去的故事,現在想想那應該是寒冬中最暖的時刻。這個村,富了之後再回來時,這間小小的廚房便被設施齊全的集成竈代替了,那之後,老奶奶就不進廚房,只坐在門前發呆了。

每一張桌上都有大大小小十幾道菜,平日裏怎麼也吃不完的菜,不下一會兒就被吃了個精光。除了小孩子,大人們都喝上了酒,爺爺也會給自己倒上一杯。男人聊事業,女人聊家常。孩子們則用啤酒杯裝滿飲料,學着大人的樣子喝酒聊天。

下午時,一天中最清閒的時刻,看電視或玩遊戲或是滿堂的瘋跑。沒人會在今天的玩鬧中捱罵。

隨着太陽的落下,村中安靜下來,沒睡的人們仍然嘰喳的聊着天,寒風在夜晚肆虐,人們再次醒來時又是一片寂靜,春節,帶來了團圓,留下了一家人的幸福。

風俗習慣作文12

滿族進入遼、沈以前,具有精於騎射的特長。7歲左右的兒童即以木製弓箭練習射鵠,女子執鞭不亞於男子。滿族的服飾,男子剃去周圍頭髮,束辮和垂於腦後,穿馬蹄袖袍褂,兩側開叉,腰中束帶,便於騎射。女子在頭頂盤髻,佩戴耳環,穿寬大的直統旗袍,足着高底花鞋。入關以後,滿、漢服裝逐漸趨於一致。曾有一個時期各地婦女穿旗袍甚爲流行。滿族的住房,過去一般院內有一影壁,立有供神用的“索羅杆”。住房一般有兩間正房,門向南開,外屋有竈,裏屋北、西、南3面有炕。滿族重視禮節。過去,平時見長輩行“打千”禮,男子曲右膝,右手沿膝下垂;婦女雙手扶膝下蹲。平輩親友相見,不分男女行抱腰接面大禮。滿族以西爲上,室內西炕不得隨便坐人和堆放雜物。最主要的禁忌是不打狗、殺狗,不吃狗肉,不用狗皮製品;忌諱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據說主是因爲狗在滿族先人的`長期漁獵生活中起到了幫手作用,人們不忍食其肉、用其皮,於是形成這個習俗。

清代以來的300多年間,滿、漢長期雜居共處,滿族已在語言、服飾、習俗等方面與漢族無差異;居於關外各地的滿族人民,只是在滿族聚居的偏僻鄉村中,仍有一部分滿族居民使用滿語,保持滿族的一些習俗。同時,從漢族習俗(包括漢語詞彙)中也可找出一些滿族習俗的成份。滿族是一個既善於學習又善於創造的民族,爲發揚祖國文化作出了貢獻。白族的風俗習慣作文好習慣作文我改掉了一個壞習慣作文

風俗習慣作文13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國家的民風民俗,在我出生的國家——中國,最具有民風民俗特點的傳統節日,就是春節。

我的家鄉是安徽省的一個小小的縣城——渦陽,“老子故里,道德之鄉”。春節是其中時間最長,也是最熱鬧的節日。除夕到了,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雞鴨魚肉酒香味,男女老少全都穿上新衣服,大門前貼上紅紅的對聯,全是祝福新年的句子。一天三頓在開膳之前都要放鞭炮。因爲這是一年中最後的'一天,除了很小的寶寶或小孩子,沒有人在睡覺,都要守歲。

正月七年級至正月初五家家都要走親串門,小孩到親戚朋友家拜年要壓歲錢,男人們要去親戚家拜年,女人自然在家中燒火做飯,迎接親戚們來家中拜年。還有一些廟會會有一些商家賣一些新年特有玩具,例如:炮、煙花、摔炮等。

元宵到了,家家張燈結綵,整個城市就像一家子一樣,紅紅火火、熱熱鬧鬧地過着元宵,有的放着孔明燈,向天上飛,滿天處處是燈火,美麗極了!

這就是我們中國特有的節日“春節”。大家一定要保護好我們的傳統節日習俗,一定要傳承下去。

風俗習慣作文14

東郊迎春

立春日迎春,是中華先民於立春日進行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從天子到庶民都要參加的一項活動。在周代,立春時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祈求豐收。回來之後,要賞賜羣臣,佈德和令以施惠兆民。這種活動必然影響到庶民,使之成爲後來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動。古時的迎春活動,開始時在東郊,因爲迎春活動中祭拜的句芒神是東方之神。後來,迎春活動的地點就不止是在東郊了,宮廷內、府衙門前等地都有迎春的活動,活動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在宋代,“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稱賀”(宋吳自牧《夢粱錄》),這種立春的賀節,也是一種迎春活動。在清代,還有所謂“拜春”的習俗:“立春日爲春朝,士庶交相慶賀,謂之‘拜春’。粉爲丸,祀神供先,其儀亞於歲朝,埒於冬至”(清顧祿《清嘉錄》“拜春”)。這種“拜春”的活動,與元旦的“拜年”相似,也是迎春活動的一種。迎春儀式,又稱行春。

春帖子

又稱春帖、春端帖、春端帖子。這是一種在“立春”日剪帖在宮中門帳上的書有詩句的帖子。詩體近於宮詞,多爲絕句,文字工麗,內容大都是歌功頌德的`,或者寓規諫之意。“立春”日貼春帖、作春帖詞,在宋代很盛行。

春牛

立春日勸農春耕的象徵性的牛。泥捏紙粘而成,也叫“土牛”。立春日天子率羣臣東郊迎春,鞭春牛以示勸農耕,士民都出城圍觀。

咬春

立春日吃春餅稱爲“咬春”。民間在立春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鮮蔬菜,既爲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唐《四時寶鏡》記載:“立春,食蘆、春餅、生菜,號‘菜盤’。”可見唐代人已經開始試春盤、吃春餅了。所謂春餅,又叫荷葉餅,其實是一種燙麪薄餅--用兩小塊水面,中間抹油,擀成薄餅,烙熟後可揭成兩張。春餅是用來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炒菜。昔日,吃春餅時講究到盒子鋪去叫“蘇盤”(又稱盒子菜)。盒子鋪就是醬肉鋪,店家派人送菜到家。盒子裏分格碼放薰大肚、松仁小肚、爐肉(一種掛爐烤豬肉)、清醬肉、薰肘子、醬肘子、醬口條、燻雞、醬鴨等,吃時需改刀切成細絲,另配幾種家常炒菜(通常爲肉絲炒韭芽、肉絲炒菠菜、醋烹綠豆芽、素炒粉絲,攤雞蛋等,若有剛上市的“野雞脖韭菜”炒瘦肉絲,再配以攤雞蛋,更是鮮香爽口),一起捲進春餅裏吃。

風俗習慣作文15

“噼噼啪啪,噼噼啪啪……”日夜盼望的新年終於伴着陣陣的鞭炮聲向我們走來。今天是農曆正月八年級,我與姐姐起了個大早,準備與爸爸媽媽到外婆家拜年。

一路上,家家戶戶都張燈結綵,好不熱鬧。到了外婆家,“蹦,啪。蹦,啪。蹦,啪……”更是熱鬧非凡。一向怕打炮煙,又非常想打炮煙的`我終於鼓起勇氣拿了一根,可我還是不敢打,我叫外婆試一遍,姐姐也打了一根,最後我終於也打了一根。“哇,好痛快啊!”我先將右手把打火機打起來,左手拿起炮煙,小心翼翼地往火上點,“點着了,點着了。”我高興地叫起來,同時,我馬上將炮煙扔了出去。可我沒用力,炮煙掉到了我的腳跟前,我嚇得拼命逃,連打火機都扔到了河裏去了。幸好我跑得快,跑得遠,扔出去時火花馬上就滅了,接着清煙飄了出來,然後一下子就“啪”的一聲炸開,聲音震耳欲聾。我雖然心裏不怕,可還是一哆嗦。

通過了這次嘗試,我的膽子大了許多,現在我總算敢打炮煙了。這個春節我的收穫真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