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家鄉的風俗作文(熱門)

作文 閱讀(3.07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爲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鄉的風俗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鄉的風俗作文(熱門)

家鄉的風俗作文1

“溫州迎燈三月三,湗村擡豬十五六”農曆二月十六是湗村一年一度的搶“排殿豬”的日子,天似乎作美,一掃了前幾天的陰霾,突然變得晴空萬里,湛藍的天空飄着幾朵潔白的雲兒,似乎也想要來當個拉拉隊呢!

今天中午11點15分左右,學校寬闊的大操場,去變得分外熱鬧起來。從四面八方前來觀看搶殿豬的大人和外地專程趕來的遊客,記者,攝影愛好者們陸陸續續集中在這兒。同學們一吃完飯就直奔操場上,就連好學生也不會例外,哪裏還顧得上什麼作業,早就拋在腦後了,一心只想觀看着精彩無比的比賽呢!大大小小的觀衆們擠滿在操場上,大家摩肩接踵,熱鬧非凡,真是特別給力啊!論最吸引人的,莫過於那幾頭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殿豬”了,恐怕大姑娘出嫁時,也沒法與之’媲美”啊。比賽還未開始呢,幾個低年級的小朋友,便圍着這幾隻漂亮的大花豬繞來繞去,心裏肯定在想:打扮這麼漂亮的豬兒,肯定是上輩子做豬時修來的福分吧!11點半,比賽正式開始,排殿豬的人各就各位,主家舉着一對紅蠟燭,在隊伍的前面引路。

這次的活動,共有18組參與,其中有15個村民小組和3個老人組(人老心不老哦!)比賽分爲每三組一次,進過層層選拔,纔會選出最後獲勝的一組。一聲槍響之後,人聲鼎沸,人羣攢動,有的觀衆爲自己中意的小組吶喊加油;有的觀衆去耐不住性子,就跟在旁邊或者身後一起跑,爲的.是能更快的獲得更多的小細節,一睹爲快,看的更清楚一寫。只見每組四位力大如牛的參賽選手,齊心協力地扛着“有福氣”的小豬,向前衝去每個人都想跑的最快,但不可亂了腳步,之間某組的隊員或許是一時心急,亂了步伐,一個不小心,摔在了塑膠跑道上,但更可悲的是,肩上那“重如泰山”的殿豬已是壓在了他的身上。那叫一個‘慘不忍睹“,有些膽小的同學不忍心看,便捂上了雙眼;有的大人則發出善意的微笑,鼓勵他們趕緊站起來,繼續比賽。摔倒得人很快調整了一下,又站了起來,重整旗鼓,抱着’比賽第一,重在參與”的心態,又衝刺向了終點……

最後的結果,我並沒有在意,只是默默覺得,這不一樣的民風民俗,帶個大家的並不只是傳統文化的繼承,還有那一份難得的快樂。

家鄉的風俗作文2

有一幅畫需要八十一天才能畫完,不多不少,正好八十一天。這是什麼畫呢?

沒錯,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冬至“數九”圖。“數九”,相傳古代,尤其是北方地區的中國勞動人民,禦寒保暖條件較後代簡陋缺乏,寒冬也被視爲威脅與懲罰而對天寒地凍生恐懼感,直接影響人民情緒,甚至會覺得冬季莫名漫長。當時中國人民爲捱過漫長冬季,遂發明以“數九”方法消遣,以打發時間緩解寒冬威脅下出現的心理危機。

又是一年冬至,我和父母走在街上,打量着一旁的各色小攤,我們在一家售賣着九九消寒圖的店鋪前停下了腳步。這九九消寒圖有兩種:一種是雙鉤描紅書法,有“春前庭柏風送香盈室”和“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的字樣;還有一種是一枝有九朵梅花,每朵有九個花瓣的梅花。最終,我們選了那幅九朵梅花的'。

回到家,我們把那幅九九消寒圖掛在了牆上,並且拿出一杆毛筆,蘸着曙紅的顏料輕輕畫在了一個花瓣上。畫完後,我問爸爸:“數九這個習俗有什麼寓意嗎,爲什麼要這樣呢?”

爸爸笑着回答說:“中國傳統文化中,九爲極數,乃最大、最多、最長久的概念。九個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過’之數。古代中國人民認爲過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已經到來。我個人認爲這是個很有趣的節日,而且特別有紀念意義在。只是小時候我們都是自己畫的九九消寒圖,有意思多了,不像現在,都是買的。”爸爸面露惋惜之色。我也跟着嘆氣。

突然,我想到家裏有毛筆,有墨汁,有顏料,不正好可以自己製作嗎?我們立刻開始行動起來。

因爲之前學過國畫,所以畫起梅花來十分順手,先蘸上濃墨,調和適量的淡水,在試筆紙上劃了兩下,見到色彩適宜,才放心地畫起來。線條有疏有密,有的留白,有的濃墨重彩,當最後一瓣花瓣的那一勾完成後,我望向爸爸,他正在一筆一劃地寫着“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的字樣,他把宣紙覆在打印好的樣子上,用墨筆勾出他們的輪廓,讓我感覺就像印刷的一樣。

我們總共畫了三幅九九消寒圖,家裏三個人一人一幅,在這樣寒冷的日子,每人每天一筆,或欣賞,或調侃,既其樂融融,又書寫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希望。

家鄉的風俗作文3

家鄉的風俗——吃七樣羹

在正月初七,我的家鄉潮汕,有個特別的風俗——吃七樣羹。

今年正月初七那天……“媽咪,今天晚上吃什麼啊?有沒有人來咱家啊?”臨近傍晚我就開始叫嚷。“吃七樣羹啊,每年的今天都要吃的啊!”媽媽站在竈前,低頭忙着自己的。“嗯?是嗎?那七樣羹是由什麼組成的?來歷是什麼呢?”我好奇了,眼巴巴地望着媽咪。“這個啊,是由大菜、厚合、芹菜、蒜、春菜、韭菜、芹蘭七樣菜組成的。來歷嘛,相傳,宋朝有一個官人,因被奸臣陷害,被貶江南,在正月初七這天,他去到了一個偏僻荒野,那時他餓得頭暈眼花,隨手摘了七樣菜,煮了吃掉,後來他復職高升,回憶起這天,便讓家人每年正月初七吃這七樣菜,也就是七樣羹。還有一首相關歌謠呢,七樣羹越吃越年輕,吃蒜纔有錢可藏,老人吃了變年輕,小孩吃了面紅青……”媽咪洗着菜,笑着說:“哦,那什麼時候可以吃?”“一會兒。”

坐在椅子上,看着時鐘,心裏早被神奇的食物所吸引。與此同時,我也在小聲地唱着歌謠……啊,什麼時候可以見見它的真面目啊……這時間過得好慢,彷彿過了一個世紀……我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再睜眼,是被那若有若無的香氣“叫”醒的,我望着叫喚的肚子,飛奔去餐廳,一眼就鎖定了桌上那盤七樣羹,我迫不及待地坐下,眼前的七樣羹美如畫,七樣菜周圍的淡青色湯汁在燈光下閃爍着光芒,如同一塊打磨好的美玉,各型各色的菜如同穿着青裙子的曼妙女孩,那勾人的`香氣包裹着我,像是要帶我去瑤池仙境……

“嗚——”肚子在叫着,我有些不忍破壞這道菜,但最終還是夾起一塊,送入嘴裏,一下子,清甜的味道在我口中綻開,這鮮甜的口感刺激着我的舌頭,我忍不住再吃一塊……

吃飽之後,我擡頭,看見父母對着我笑,“吃得很快啊,喜歡吧?”我纔好像發現了什麼,不好意思了。

七樣羹越吃越年輕,吃蒜纔有錢可藏,老人吃了變年輕,小孩吃了面紅青……我摸着圓圓的肚子,哼着歌謠。

家鄉的風俗作文4

大年三十,一大清早,大人都起牀開始忙活了。

洗漱後,顧不上吃早飯,外婆外公舅舅便開始準備下午的祭拜用品,其中豬頭、雞、"金元寶"是最馬虎不得,也是最費時間的。

看,外公外婆一起將臘月醃製好的碩大豬頭,放入鐵鍋中煮。媽媽說,這豬頭是外公專門從安徽買來的,是過年祭祖最重要的,柴竈裏要花半天時間才能煮熟。

在等的時候,晚輩們也陸續起牀吃早飯。年紀稍大的糖糖姐姐和我,開始分工幫忙貼窗花、春聯等事情,一邊爭論着"這樣貼好看""不這樣好看""這樣""這樣"……一片歡笑。

年紀小的三個妹妹不能幫忙,便可以看——殺雞!這雞非常不尋常,是用來祭祖的,必須是大公雞才行!"殺雞開——始——了——"只見外公左手提着菜刀,右手擒着大公雞,氣勢洶洶地走到雞的面前刀口對着雞的脖子一抹,只見一縷雞血滴到一個盤子裏,幾十秒後,將雞扔到開水桶裏。小朋友邊燙着雞,邊使出全身力氣拔毛。拔完後,外公把雞放燒豬頭的'湯裏燒3至5分鐘左右,也可以不燒,再將雞血澆上去。

豬頭還沒起鍋。舅舅將錫箔紙放八仙桌上,折成一個個"金元寶",其實看上去像船,再將每3個"金元寶"塞入一個更大的、黃色燒紙(是上墳用的一種專用紙)折成的超大"金元寶"中。按需要祭拜的祖宗個數,舅舅做相應個數的超大"金元寶"。

雞殺好了,"金元寶"摺好了,豬頭也起鍋了。外婆將焟燭、香、豬頭、雞和超大"金元寶"放入籃子中,所有的祭拜的東西都準備好了。

大家吃個午飯,便可以去祭拜了,但是嬰兒和兒童只能待在家中。聽舅舅說,祭拜時,要先把祖先的墳前、周圍打掃乾淨,把豬頭、雞擺好,焟燭點燃,再點香,每人需持三支香,將東南西北每個方向都拜一遍,然後將香給插上。最後將"金元寶"燒了,就大功告成,可以回家嘍。

這,就是我的家鄉風俗。

家鄉的風俗作文5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這句話不假,我們家鄉的許多習俗就和別的地方不一樣,現在,我就來介紹家鄉的葬禮吧!

葬禮就是家裏的親人去世了都要做的事,我們家鄉的葬禮是非常複雜的,不像大城市只要人一去世就送到了火葬場去了。我們這裏有人死了,要先給去世的人穿上壽衣,把遺體放在棺材裏,放在靈堂的中央,前面擺上逝者的畫像,供人們弔唁。家中有老人去世了,遠方的兒女不管遠近,就算在天涯海角,也要在這時候趕回來見親人的最後一面。

親人去世後,家裏就要鑼鼓班子來,鑼鼓敲起來,悲哀的嗩吶吹起來,周圍的.鄉親鄰里,遠處的親戚只要得到消息,都會趕來吊念,幫助安排喪事活動。逝者的晚輩都頭戴身披長長的孝布,在棺材前的一個火盆裏跪着燒紙錢,他們心情悲傷哭泣着,叫着那位去世的親人的名字。到了傍晚七點多,鼓鑼聲就不會停了,會一直響到天亮,還有人悲傷地唱着歌謠,這被我們這的人稱爲鬧夜,就是有兩個唱夜歌的人,一人提着鑼,一個人挎着鼓,圍着逝者的靈柩慢慢地轉圈,踏着緩慢的節奏,用悲傷的聲調現場自編的夜歌,內容大多是歷史故事,更多述說逝者生前的功德,讓現場的聽衆都心情都很沉痛。深夜一二點時,就會開棺見親人最後一面,這是最悲傷的時候,所有的人都要去逝者告別,有的親人甚至會爬在棺材上大哭,因爲這是永別。

到了第二天,我們這裏就會把棺材擡上山入土爲安,時間有早有晚,上山和下葬的時間,必須按照道士事先算好的吉時才行,不像縣城天還沒亮就把人送上了山,這應該就是“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俗”吧!

送葬時,有一列長長的隊伍,前面有親戚晚輩舉着花圈,後面就是擡棺材的和鑼鼓班子。一聲嗩吶打破了寂靜,鑼鼓響起來,震耳的鞭炮聲不絕於耳,後面還有撒紙錢的跟着。棺材擡上了山,那裏有早已挖好的井,在道士的指揮下就把逝者安葬在這裏了。

埋墳的第一天傍晚時,逝者的親人要到墳上去“燒包”,就是拿着一條用稻草編成的一個大辮子一樣的東西,去給亡者燒掉,前三天每天晚燒一個,傳說是爲亡者死後怕冷就晚上一晚上燒一個,給亡者作伴,到了第三天就要建墳了,墳建好之後,這喪事纔算完畢。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葬禮,你說是不是很有意思?

家鄉的風俗作文6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不知不覺中,我迎來了20xx年的春節。在春節中我家有許多的風俗:看春晚、拜年、穿紅衣服等,但最有意思的還是吃餃子。

春節那天,我三四點鐘就起了,我的心情非常激動,終於要吃餃子了。我家鄉的餃子,特別好吃,從鍋裏乘出再端上來,老遠就能聞見餃子的飄香,並且,有幾個裏面還包着1角或5角的硬幣。這可有意思了。我們家有七個人只能三四個人得到硬幣,如果好的話一人能得兩三個。我又緊張又激動。在給長輩們拜完年後,我迅速的跑到餐桌開始吃餃子。只見一個個又大又胖的餃子都躺在盤子裏,上好的韭菜和雞蛋被潔白無暇的餃子皮包在了裏面,還發出陣陣的飄香。突然,我瞅見一個餃子裏面似乎有個銀色的東西,我立刻把它夾了過來,一咬,是軟的,我迅速地把它吃掉,又夾了一個,又是沒有。

這時,爺爺高興地把一枚硬幣吐了出來,說:“我吃到了一個,你們要加油了。”我非常緊張,現在只剩下兩個了,我加快速度起來,恨不能一口吞掉一個。

隨着時間的流逝,爸爸也獲得了一枚硬幣。大家看到他得到之後,更加悶頭吃了,所有人一句話也不說,都在狂吃餃子。我也非常害怕我得不到那個最後的硬幣。

當我已經不抱任何希望的時候,我隨便的夾起了一個餃子,我想都沒想就咬了下去,一個硬硬的.東西突然硌了我一下,我高興的大叫一聲:“我吃到那個最後的硬幣了。” 我非常高興,其他沒有得到硬幣的人用羨慕的眼神看着我,而我全身上下似乎都散發着光芒,把剩下的餃子都吃了。

我非常喜歡春節吃餃子這個風俗,他給我帶來了許多快樂。後來,我還聽爺爺說:“春節吃餃子是中國的傳統,每家每戶在春節那天都是要吃的。”我點了點頭,不管怎樣,家鄉的餃子永遠是我愛吃的。

家鄉的風俗作文7

我的老家在農村,所以也有很多講究。特別是春節,我們一定要放鞭炮,拜年,包餃子……這些習俗一個也不能少,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放鞭炮。

每次過年,爸爸總要去村裏的小賣部買一點鞭炮。等鞭炮買回來,我們就開始盼着天黑。

有一年春節,爸爸還是和之前一樣,去了小賣部。登巴巴回來,手裏卻多了個“金字塔”。“這是什麼啊?”好奇的表弟衝向前,把“金字塔”捧在手裏看了又看。“放了就知道了。”我點了根樹枝,一手捂着耳朵,一手拿樹枝點火,身子向後仰着,打算一點上火就跑。由於不知道這“金字塔”是什麼東西。表弟表妹都躲遠遠的。爸爸在一旁微笑着,期待一會的.精彩瞬間。

“點着了!點着了!”表弟見引火繩點燃了,大喊大叫。我聽了連忙跑開了、只見無數火花從“金字塔”裏竄了出來,構成了一個“火花噴泉”。這“火花噴泉”正如我們內心一樣,十分燦爛,十分歡快。“火花噴泉”足足持續了兩分鐘,放完了弟弟讚歎不已:“太酷了!不僅放出來很漂亮,持續的時間還長。”我也想起了一句詩“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這時,妹妹說“爲什麼要在春節放鞭炮啊!”弟弟聽了,也一臉疑問。我故意清了清嗓子,向老人給孩子們講故事一樣,給他們講故事:“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噬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有一年,一個老人來到一個人家裏,幫助人們嚇跑“年”。他讓老婦人在家裏剁餡做餃子。到了晚上,“年”看到這家點了很亮的燈,又有剁餡的聲音和門上的紅紙,有些害怕。這時,那個老人走了出來,他穿着紅衣服,並點了鞭炮,把“年”嚇跑了。於是,貼對聯、放鞭炮的習俗留了下來,包括給壓歲錢又要裝到紅包裏。”

表妹表弟聽了恍然大悟,爸爸在一旁說:“春節每一個習俗都有傳說和故事,一會我挨個給你們講。”

春節有很多習俗,過春節不能光玩,也要了解每個習俗的由來。

家鄉的風俗作文8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民族都有各自獨特的風俗,每個民族的各種節日也都頗有趣味。下面,我就帶着大家一起領略一下我的家鄉——雲南,傣族的潑水節吧!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是爲了紀念傣歷的新年。它一般在清明節前後舉辦,通常持續三到七天,其間會舉辦各種有趣的活動。

潑水節,顧名思義,潑水,自然是這一節日衆多活動中最隆重的一環。清晨,廣場上,人們穿上節日的盛裝,各自拿着採集的`鮮花和樹葉,沾了些水,就開始互潑。你潑我,我潑你,一朵朵晶瑩的水花在空中綻開,這朵朵水花,象徵着吉祥、幸福與健康,“水花放,傣家旺。

潑溼一身,幸福終生”,一羣羣男女青年,用銅鉢盛着水,涌出大街小巷,嬉戲追逐,不管認識的,不認識的,當地人,抑或遊客,逢人便潑,從頭到腳,全身溼透,人們非但不生氣,反而樂呵呵的,欣然接受彼此的祝福。大家翩翩起舞,一邊唱歌一邊互相潑水,到處都是水的洗禮,到處都是水的祝福,到處都是水的歡歌!鑼鼓之聲響徹雲霄,祝福的水花到處飛濺,一朵朵水花,一串串笑聲,潑水節,成了歡樂的海洋!走在被幸福之水盪滌過的大街上,讓人心曠神怡,神清氣爽。

到了晚上,人們把一盞盞自制的孔明燈放飛上天。只見天幕上羣星閃耀,光彩奪目,孔明燈一閃一閃地飛向遠方,把漆黑的夜空點綴得特別美麗。在皎潔的月光下,孔明燈帶着家鄉人民的美好祝願,和那一顆顆善良樸實的心,漸漸地飄向遠方,而人們卻久久不肯離去……

整個潑水節期間,除了潑水和放飛孔明燈這兩大活動之外,還有賽龍舟、浴佛、孔雀舞等許多頗具特色的民族節目,舉族上下一片歡騰!

泱泱中華,孕育了雲南傣族,更是孕育了家鄉人民那純潔樸實的心。潑水節,就是傣族人民感恩天地潤澤,勤勞換來幸福的象徵啊!我喜愛我的家鄉,喜愛家鄉的民俗文化,更愛家鄉人民善良而樸實的心!

家鄉的風俗作文9

我是新寧波人,我的老家在湖北仙桃,今年雖然沒有回老家,但家鄉有趣的年俗令我記憶猶新,歷歷在目。你想知道嗎?聽我給你道來。

首先我給你介紹最熱鬧的年俗,那就是“蚌殼精舞”了。蚌殼精舞,也叫沔陽蚌鼓精,是我們沔陽的獨創作品,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是流行於江漢平原仙桃等地的一種特殊的、獨有的民間舞蹈。蚌殼精舞由一男一女表演。女的打扮得十分漂亮,躲在用竹篾紮成的蚌殼內。蚌殼用彩紙(或綵綢)糊成。男的肩背魚簍,手拿魚網,一心想得到躲在蚌殼內的.女人。男女雙方在歡快的鑼鼓聲中,變換着舞姿,進行着精彩的表演。觀衆們會時不時地拍手叫好,併爲男方加油鼓勁,祝願他快點得到蚌殼裏的女人看錶演時,整條街巷就成了歡樂的海洋。

“打埃塵”是老家又一項繁忙而有趣的年俗。農曆臘月廿四日,我們仙桃人把這天稱爲過小年。這一天家家戶戶動手拭去屋頂的塵穢,俗稱'打埃塵',男人們開始剃頭洗澡以自己使面目一新。打埃塵後便開始天天外出購買過年應用之物,從雞鴨豬羊,茶酒油醬之類的基本食料,以及炒貨、水果之類的消閒食物,香燭元寶,爆竹雜用物等等。晚上用茶果敬竈神,在竈前擺有糖果,把全家人名寫在竈疏上焚燒,說這是送竈神上天,領回全家來年的糧食呢!祭完大人們把糖果分給小孩,我們小孩總是可以得到許多鄰居送來的糖果呢!這項年俗也深受我們這些小朋友的喜愛。

“出行”是我們老家最隆重的過年習俗呢。正月七年級,俗稱大年,早上起牀第一件事就是“出行”,就是點燭焚香,祈求新年好運連連,全家新衣新帽新鞋子出門,燃放鞭炮,有的還燃燒用蘆葦札成的柴煙,稱爲“燒發寶財”,以取財發人旺之意。出行後,即返回屋內,互相恭賀拜年,大人還給小孩發壓歲錢,又稱壓腰錢。這些禮節完畢後,全家團坐早餐,一般是先在桌上擺糖果點心,然後擺出9個滷菜碟子和一碗餈粑,還有湯圓和麪條。早餐後,孩子到伯父、叔父家拜年,成人則到左鄰右舍去拜年。

我們老家仙桃的年俗還有很多很多呢,真希望家鄉的年俗能夠大放光彩,讓更多人知道。

家鄉的風俗作文10

說到春節,大家都知道,但因每個地方的習俗不同,過的春節也有所不一樣。我的家鄉在渦陽縣,下面,就讓我給你們介紹介紹那洋溢着濃濃年味的春節習俗吧!

春節對於當地老百姓來說是最重要的`日子,節前數日甚至十幾日內,家家戶戶均忙於辦年貨。農曆正月七年級,老百姓起得都很早,據說女人一年四季做飯做家務,很辛苦,所以今天晚起一會兒享享福,這日的早餐就交給男人了。在太陽出來之前,這一天不能倒水,當日不打掃,忌動剪刀,剪刀已於除夕紮起來了。家人起牀一般不相互催叫,這意味着一年都着急忙慌!

全家起來後洗漱完,換新衣,拜天地尊長。早餐不吃肉,說是老天爺不吃葷,主要吃扁食,半圓形,韭菜粉絲餡,鍋內於除夕夜兌好水,篦子上放饅頭,說是不宜空鍋。下扁食時,要放鞭炮,這是春節期間準備的最大的一炮。

扁食煮熟,先盛兩碗置放中堂或竈臺敬神靈祖宗。早飯後,鄉鄰互相走動問好,給長輩拜年,行磕頭禮,要壓歲錢。但除至親及小孩外,大人只禮節性地表示“拜年”,即挽起讓座。家家準備香菸(過去爲旱菸)、花生、瓜子、玉米花、飴糖等食物招待,拜年以午前爲限,集鎮有踩高蹺、玩旱船、說書唱戲者,鄉間僅下馬兒聊天、玩牌,七年級走千里,給乾孃拜年;有“七十一”祝壽者,午餐豐盛,閤家圍桌飲酒,其樂融融。八年級起開始走親串友,直至初十前後,一般規矩八年級走姥姥家,九年級去姑姑家,初四去岳丈家,初五忌走親戚,每回拜年要隔一日,否則要被稱爲“拜跟腳子年”。

拜年禮物隨着經濟條件的好轉而不斷變化,過去僅拿饅頭、綠豆丸子、麻花,加兩包或四包困子(點心),但禮品一般不全部收下,留每樣少許,隨各家習慣。如今以點心、飲料、水果、酒等禮品爲主,縣城有不少人在年前送禮物,年後不再送,而是相互請客吃飯。

九年級早晨也吃頓素扁食,諺語稱“九年級吃頓扁,不吭也不喘。”初五、初十、十五吃餃子,葷素隨意,但有下餃子時放鞭炮的習慣。

這就是我們家鄉春節的風俗民情,每家每戶都是紅紅火火地過年,都是開開心心地迎接新年黎明的到來!

家鄉的風俗作文1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詩出自杜牧的《清明》,在雨紛紛的日子裏,中國的清明節悄然而至。

提起清明節你們都一定會覺得啊,這個節日就是用來上墳的用來祭祖的。其實不然,清明節的習俗可多了,有吃青團、踏青和放風箏……其中我每年歡快“執行”的只有踏青和吃青團。

每年三月中旬你會發現各大店鋪裏面都賣青團有鹹的又甜的裏面有的包的肉鬆,有的是包的是豆沙,而我喜歡吃的是鹹的也就是肉鬆餡的。青團的外皮,也就是那層綠的,是由新鮮的艾葉攪拌成而成。吃起來,口感清香可口,而且營養價值很高,每年春天我最期待的就是吃青團了,當我從小店裏面買了一個青團回家打開吃第一口,嗯,口糯糯的;第二口就吃到裏面面的餡。青團的外皮和裏面的餡融在一起讓人吃了覺得還想再吃。

每年清明節祭祖通常不是我參加的,而是家裏的老人和爸爸媽媽去參加,而我所期待的`是在春天的時候去踏青去郊遊。

當然,清明節多人都去不了,因爲沒有假期,所以只能隨便一個週末的時候出上海去過上海周邊的山村裏面。隨便找一座山再找上幾個好朋友一起登這座山。登山的時候,能看到在大自然最純粹的美景,也能體會到到郊外的空氣,更能鍛鍊身心,感覺人生在這個時候就得到了昇華。雖然登山的過程很難,但是一旦到了山頂,看着下面的小房子,看到了下面的風景下面的風景。我就覺得一切都是值得。滿眼青翠,整個冬天的蕭條都散去了。

大人們通過祭祖的方式來獲得安慰,而我在清明節踏青的過程中,回想以前很多沒有想通了事情的登山的過程中,好像也是對過往的一種緬懷,一種紀念。通過這種方式來放鬆自己的心情放鬆自己,沒有了其他想象。只有我和自然。

“清明時節雨紛紛”,又到了清明節到來的日子,春天即將展開序幕,在這一幕裏,我們和過去的自己告別了。

家鄉的風俗作文12

俗話說得好:“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春節到,家家戶戶真熱鬧!一年之中,過春節應該是大家最喜慶的日子吧。

按照我們廣東的規矩,春節從掃塵開始了。掃塵顧名思義就是將家裏打掃的乾乾淨淨,煥然一新!掃塵的傳統風俗,由來已久。民謠說:“二十四,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南方稱“掃屋”,北方叫“掃房”。在年節前掃塵,是中國人民一直有的傳統習慣。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用青竹葉與柚子葉綁在杆上清掃屋頂天花、牆壁上的塵垢蛛網,謂之掃去“窮運”、“晦氣”,來年清吉。

對聯窗花,也是春節必不可少的吉祥物。大人們拿着嶄新的對聯,踩上凳子,將對聯整整齊齊的貼在家門口。貼福字可還真有講究,要把福字倒過來貼,寓意着福氣到家。

孩子們準備過年,第一件事情就是買新衣服。衣服、褲子、鞋子、襪子,樣樣俱全,煥然一新。即使沒有鞋子和襪子孩子們也總會擁有一件新衣裳。第二件事就是買各式各樣的零食飲料,薯片、餅乾、利是糖等等各種零食。恐怕第三件事是買玩具或用品,特別是未成年的孩子們。

春節眨眼就到了。年三十晚,大人們準備年夜飯,廣東人必備的白切雞,清蒸魚,各種美味佳餚大飽口福。一口接一口,吃個不停,一勺接一勺,美味不會停。恐怕是吃完這頓飯就要胖個三四斤啊!在我們老家有一個很特別的習俗。就是在吃完年夜飯後我們要用柚子皮熬的水來洗澡,從頭淋到腳,寓意着將來年的厄運都統統洗掉。煮好的柚子水倒倒一個大盆中,放進浴室,香甜的柚子皮散發着迷人的`味道,使人忍不住喝上一口。洗完澡換上新衣服新鞋子,拿上揹包和同學們,朋友們,親戚們在樓下玩耍。

大年七年級,和弟弟妹妹哥哥姐姐,一起玩耍和同學朋友玩個夠。吃好玩好睡好,真是又舒服又輕鬆啊!不過一年之中,也就只有這幾天可以無憂無慮的玩耍啦!趕緊看這幾天好好嗨皮嗨皮一下吧。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形形色色的特色風俗才形成了五彩斑斕的中國。

家鄉的風俗作文13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春節來了,人們都要去走親訪友。在潮州,人們去拜訪親戚朋友的方式與外地的截然不同。

大年七年級晚,我們全家要去拜訪爺爺奶奶,拿着年貨,還有拜年時必不可少的桔子,袋子上會寫着紅紅的鮮豔的“潮州柑”三個字。到了爺爺奶奶家,還沒坐下,爺爺奶奶就像變魔術似的各掏出一個大“利是”遞給我。正當我要接過去時,爸爸趕緊說:“爸媽,這是給你們二老的紅包,祝你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說完,趕緊塞到我爺爺奶奶的口袋裏。而爺爺奶奶就下意識地爬上樓,過一會兒再下來,紅包比之前要更鼓脹了。我一臉迷惑:怎麼不是直接把紅包給我就好,爲啥還要再拿更多錢給我呢?

剛坐下去,爸爸就開始泡茶,茶衝完畢端起來有些燙手,卻並沒有放棄端茶的意思。只見爸爸媽媽先端起茶敬爺爺和奶奶,爺爺和奶奶說有心了、並再說上幾句吉祥話。我卻在一旁愣愣地看着,突然爸爸媽媽轉過身來,我匆忙舉起茶杯,一臉茫然地學着爸爸和媽媽的動作,彎下腰,並面帶笑容地看着對方,敬完後,還得說上幾句新年祝福話,才能一飲而盡。這時,我生怕做不好,如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懸着的心纔鬆下來,想:嚇死我了,還好我反應快,不然,等一會不知怎麼收場,還不知道會不會因爲做不好被捱罵。

臨走前,我們把桔子放在爺爺奶奶家,他們也趕緊把準備好的.“潮州柑”遞給我們。爺爺奶奶笑吟吟地說:“我們的桔子是祝你們新年大賺,萬事如意!”“我的桔子是祝您們身體健康,幸福常伴!”爸爸道。我們彼此說着祝福的話,卻誰也不肯走,好像“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非要把全部祝福的話說完不可。我一臉詫異道:“這麼多的祝福話,要說到什麼時候啊。”

這就是我們潮州的風俗,拜年時要拿當地的“潮州柑”拜訪長輩、朋友,還相互送“利是”,還有喝茶。是不是很有趣呢?

家鄉的風俗作文14

春節期間喝“元寶茶”是我家鄉的風俗。

每年的除夕夜,我都會回外公家過年。四世同堂的除夕夜熱鬧非凡,吃年夜飯、賀歲拿紅包、一起看春晚,當然還有一項最重要的事——陪外公煮“元寶茶”。

關於“元寶茶”,小時候我還鬧過笑話。有一次,我對着煮茶的鍋子裏,用勺子撈了半天,也沒見着一隻“元寶”。外公笑話我是“小財迷”,邊刮我的鼻子,邊告訴我:“傻小囡,‘元寶茶’不是真正的元寶煮的,你看,這個兩頭尖尖的像不像元寶,其實它是用金桔加枸杞和冰糖煮出來的。”待我再長大點,有次參觀民俗博物館,才知道原來“元寶茶”最早源於江南,開始是向皇帝進的貢茶,後來民間也逐漸興起,寓意新年‘元寶進門,發財致富’。

煮元寶茶不難,關鍵在掌握火候。外公會先將金桔的一面劃個十字,然後放入水中大火燒煮約十分鐘,再撒入冰糖和枸杞用小火慢慢熬。待金桔的清香逐步散開來,茶湯變得有點粘稠,呈現鮮亮的橙黃色,外公就雙手合十,喃喃自語,有時是“祝老祖宗福如東海,無病無災”,有時又是“保佑我們一家平平安安,福氣滿滿”……

除夕夜的第一盞“元寶茶”,一定是外公親手奉上給我們家的“老祖宗”的.。這時候的外公就像個小孩子,恭恭敬敬地雙手端好茶盞,遞給已經笑得合不攏嘴的老阿太。阿太接過“元寶茶”,舀上茶盞裏的兩隻“元寶”,開開心心地宣佈:“年年送寶入我家,雙福臨門保平安!”然後,我們按照輩分、年齡,每人捧上一杯茶“雲寶茶”,咕咚咕咚喝下去,就也把新年的健康福氣帶到了身上。

現在我已長大,自然而言地也就接過了家裏煮“元寶茶”的任務,並創造性地進行改進,比如,除了金桔外,有時還用雪梨或紅棗,冰糖也用得少了,補血少糖,滋陰補肺。每當有親朋好友來家裏時,我也有模有樣地學外公的樣子,煮上一杯杯“元寶茶”,將我對長輩、親友們的祝福和感恩,都融化在其中。

家鄉的風俗作文15

今天是農曆大年初五,早上媽媽告訴我,民間有個習俗,在初五這天要接財神,捏“小人嘴”。聽了這話,我一愣,這莫不是要捏我這個“小人”的嘴吧?於是感嘆這習俗也太坑我們小朋友了吧!媽媽聽罷大笑,告訴我人們會用包餃子寓意捏“小人嘴”。原來如此,本來我就特別想包餃子,現在藉着這個習俗湊湊熱鬧豈不快哉!於是,媽媽爽快地答應了我的要求,但是有個條件,我得一起捏,這正合我意,成交!

原來包餃子前的序曲是那麼冗長。首先,我們和好了一盆面。在醒面的同時,我們把豬肉和牛肉分別絞成肉泥,把胡蘿蔔、大蔥、酸菜分別切碎。然後將肉泥分別和各種蔬菜攪拌均勻,放好調料,三盆香噴噴的大蔥豬肉餡、胡蘿蔔牛肉餡、酸菜豬肉餡就出爐了!聞到香味,我已經涎水流了三尺,想立馬把它們包進麪皮裏,再扔進鍋裏、放進嘴裏,吞下肚裏。可是看着那一盆圓圓的麪糰,我止住了口水,叮囑自己回到現實,“革命尚未成功”,我還得幹活兒。

媽媽把面搓成長條,切出劑子,就準備開始擀皮兒了。都說擀餃子皮不容易,可我看着一個個面劑子在媽媽的擀麪杖下幾秒鐘就變成了圓圓的薄薄的麪皮,我覺得並不難呀,於是自告奮勇要求擀皮。擀了十分鐘,我終於擀了四張皮,可是一看,三角形一張,梯形一張,長方形一張,“瓜子臉”一張,再看看媽媽之前擀的白白胖胖的大圓皮兒,我恨不得把我的揉成一團假裝什麼也沒發生過。

媽媽說,有些事情看似簡單做時難,得仔細觀察,小心模仿,勤奮練習。於是,我緊緊盯着她的一舉一動,先把面劑子壓扁壓圓,然後左手大拇指握着麪皮中心,右手用擀麪杖沿麪皮邊滾壓,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擀麪杖滾壓的'同時,左手剩下的四個指頭要以大拇指爲中心迅速旋轉麪皮,使它均勻受壓,才能擀成圓形。仔細觀察一番後,我開始摸索着按照媽媽的動作慢慢擀起來了,終於擀出了一張“橢圓形”,我想,我再把相對短的兩邊再擀擀,不就是圓了嗎?“功夫不負有心人”,就這樣,我的第一張圓圓的餃子皮作品成功面世啦!

不一會兒,我們包了好幾盤餃子,一個個白白胖胖的餃子,真像被捏扁的“小人嘴兒”,人們的想象力還真是豐富呀!就這樣,初五的晚上,我享受了一大盆“小人嘴”,自己捏的就別提有多好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