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熱門】幼兒園說課稿模板十篇

說課稿 閱讀(5.25K)

作爲一名老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說課稿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幼兒園說課稿模板十篇

幼兒園說課稿 篇1

各位評委老師:

早上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大班綜合活動《製作月餅》。

一、說教材

《綱要》中明確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我們都知道,中華民族的節日有許多,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在這個節日裏,我們和家人圍坐在一起賞月、吃月餅。月餅是幼兒熟悉並喜愛的一種點心,因此,我設計了大班綜合活動《製作月餅》此活動讓幼兒通過對月餅製作方法的學習,加深對月餅的種類、特徵的理解,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對幼兒進行熱愛家鄉的教育。

二、說目標

根據綱要的要求和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我制定本次活動目標如下:

(1)讓幼兒進一步瞭解中秋節,感受中秋節的歡樂氣氛。

(2)掌握做月餅的整個過程,練習團、壓、捏、刻、印的技能。

三、活動的重點、難點

本活動在注重健康、社會的同時突出了藝術領域的發展,所以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月餅的整個製作過程。活動難點爲掌握團、壓、捏、刻、印的技能。

四、活動準備

爲了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於生活情境、遊戲之中,特做如下活動準備:

1。環境創設:在活動室準備8張方形桌子,便於操作、評價。

2。物質準備:不同造型的月餅實物、麪糰、餡泥、月餅模型;

3、《爺爺爲我打月餅》歌曲磁帶、中秋節錄像、製作月餅的錄像帶。

五、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因此,本次活動採用的教法有:

1、操作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引起興趣後操作,主要是將面揉好,用手團、壓,然後選擇一種餡泥,一手託皮,一手沿皮的邊緣包上、捏緊,練習團、壓、捏的技能。第二次是將包好的麪糰放入模型,摁一下,然後磕出來,練習刻、印的技能。

2、演示法:我通過講解談話,把實物或教具展示給孩子看,讓他們有直接的感受。本次活動中的演示法是通過觀看製作月餅的錄像帶,讓幼兒對月餅的製作有了全新的認識,在這一過程中,適時地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並感受生活和藝術中的美。

3、情境教學法: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幼兒間互相幫助,教師對幼兒的賞識激勵,使幼兒對此活動有了健康和諧的理解和體驗。活動中的《月餅展覽會》讓幼兒在欣賞自己作品的同時體驗成功的喜悅。

4、互動法:讓每個人都互動起來,有師幼互動、幼兒之間的互動、幼兒與材料的互動,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六、說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幼兒能主動積極的參與探究活動,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據教材內容和幼兒年齡特點,我在學法指導時緊緊圍繞活動目標,創造適宜的條件讓幼兒在認知能力、動手能力上得到了提高。主要運用方法有:

1、觀察法:通過對月餅實物及製作月餅錄像帶的觀察,提高了幼兒對事物的分析能力、想象思維的發展。

2、操作法:讓幼兒親自參與到製作月餅的過程中,通過製作不同造型的月餅,鍛鍊幼兒手部動作的靈活性,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3、遊戲法:大班幼兒處於遊戲的高峯時期,好動是他們這一年齡段的'突出特點。因此,在製作活動中我設計了"麪糰變變變""魔箱按一按"等遊戲,讓枯燥的製作過程變得趣味無窮。

4、小組合作法:在活動過程中,讓每個幼兒都發揮其獨特的才華,鼓勵他們互相幫助、互相啓迪、互相促進,發揮其羣體力量,增強他們的交往能力,達到共同提高,使幼兒在表現、交流中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七、說活動過程

(一)課件欣賞,激發興趣興趣是一切活動的動力。活動開始時,播放中秋節錄像帶,讓幼兒通過觀看熱鬧的中秋節進一步瞭解中秋節,並讓幼兒說一說中秋節都做些什麼,從而引出活動主題——月餅。

(二)觀察、討論首先出示讓幼兒觀察討論月餅的特徵及品嚐月餅,然後示範月餅的製作方法,然後通過製作月餅來吸引他們,讓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各種感官、多種方式去探索,充分調動起幼兒對動手操作製作月餅的興趣。

(三)共同探索,及時評價啓發幼兒通過觀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幼兒之間進行討論,議一議月餅的製作方法,初步嘗試月餅的製作方法,在製作過程中,幼兒通過遊戲活動"麪糰變變變"在教室的引導下幼兒運用團、壓、捏的技能製作出月餅,在通過遊戲"魔箱按一按"練習刻、印的技能,在反覆嘗試中積極思考、自我修正,製作出各種不同形狀、不同花紋的月餅。

(四)製作完成後,採用小組形式開展了幼兒自評、互評活動。首先是幼兒展示並評價自己的作品,說出自己製作月餅的意圖及方法,然後讓其他幼兒參與到評價中,找出其作品的優點、缺點,教師同時給予隨機評價。此環節較好地完成了對幼兒情感、語言能力、動作等方面的隨機評價和階段評價,讓幼兒充分體驗到了創造新事物的樂趣。

幼兒園說課稿 篇2

一、說指導思想

本課以體育《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爲依據,積極貫徹“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導思想,強調“以人爲本”的教學理念。以幼兒的發展爲目的,注重幼兒自主性、合作性學習,運用情境教學法,通過遊戲等教學形式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從而發展幼兒的快速奔跑和跨越障礙的能力,弘揚幼兒愛國主義精神,培養幼兒相互合作、吃苦耐勞、果敢頑強的優良品質。

二、說教材分析與設計思路

障礙跑是在快速跑中運用合理的方式、方法越過若干個障礙的運動項目,指用跑、跨、爬、鑽等方法通過各種障礙物,水平(三)教材安排了障礙跑內容。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本課就是一個很好的嘗試,教師由課前與幼兒一起圍坐在草地上交流“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71週年”的有關內容,從而直接過渡到課的主題上來,拋棄了傳統那種按部就班、一成不變的課的導入方法,使幼兒產生好奇、製造懸念,幼兒的注意力變得集中,爲課的繼續奠定了基礎。一方面幼兒扮演紅軍的'角色,在“長征”的情境中,能獲得練習的興趣,產生內驅力。另一方面練習過程中體驗前進的困難,更能激勵幼兒團結合作、勇於克服困難的優良品質,從而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

三、說教與學的調控(教學方法)

教法: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幼兒的實際,同時遵循“以教師爲主導,幼兒爲主體”的現代教學原則,採用情境教學法、啓發引導、討論、比較發現法等進行教學,以激發和保持幼兒的學習興趣,使幼兒自覺、積極地學習。

學法:本課在學法上主要採用嘗試、對比和小組合作學習法。首先讓幼兒在嘗試練習中拓展、延伸,然後再進行對比、討論、再練習,最後通過“個人練習”和“小組協作”相結合的學習方法,促使課的目標達成,從而提高幼兒的參與意識,由“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

四、說根據以上學習目標確定了三個教學環節:

1、激發興趣階段:主要目的是鼓勵幼兒在愉快的環境中喜歡體育課,通過韻律活動(準備操和蛙跳)達到動作和行爲的協調統一與熱身的目的。

2、保持興趣階段:主要目的是學習並掌握障礙跑的基本技術和方法,提高全身的運動協調能力。圍繞着目標選擇了練習.演習.比賽三個階段

3、興趣延伸階段:通過音伴放鬆活動,使幼兒身心的到恢復與放鬆;課後小結,師生暢所欲言、共做主人、科學評價、體驗成功。

在教與學的方法上主要採用了以下形式:

①教師講解各環節的學習目標與要求。

②幼兒分成若干合作小組,按學習內容的要求在小組內互幫互學。

③教師巡視指導。

④各小組進行效果展示。

⑤發現不足,根據具體情況及時糾正。

⑥幼兒改進練習。

⑦實踐與應用。

五、說教學策略

本節課的主要策略就是

1、轉變學習方式,形成一種互幫互學,自主探究的學習氛圍。

2、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幼兒參入練習的積極性。

3、提供有利於合作交往的空間。

4、幫助幼兒制定能夠達成的目標。

5、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創設民主、和諧、自由、安全的教學氛圍。

幼兒園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一)內容選擇的依據

中華民族具有豐富的民族文化傳統,孩子是傳承民族文化的橋樑,在幼兒階段開展民族文化教育,接受民間文化薰陶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日常生活中幼兒經常接觸有關十二生肖的話題,也看過有關十二生肖的影視片,特別是十二生肖中的許多動物都是幼兒熟悉的,喜歡的,《綱要》中也要求我們:一個活動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他們感興趣的事物與問題,又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與視野。選擇十二生肖這個課題,對幼兒來說是非常有趣的,也具有可接受性。

(二)設計思路

根據社會教育的目標要求,十二生肖社會活動的內容,不僅要讓幼兒知道十二生肖的名稱與形象,同時還要了解十二生肖的順序與輪迴問題。我的活動思路爲:熟悉動物;感知順序;理解含義;瞭解輪迴規律;遊戲鞏固認知。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綱要》精神與設計思路,努力體現以幼兒爲本的現代化教育理念。結合本班幼兒實際情況,我確定以下活動目標:

1、熟悉十二生肖中十二種動物的名稱及其排列順序。

2、瞭解十二生肖的輪迴,對不同生肖的年齡進行簡單的判斷。

3、培養幼兒對民族文化的學習興趣與熱愛情感。

(二)活動重點、難點

以兒童的發展爲出發點與歸宿是《綱要》的基本點,對大班幼兒學生來說,本次活動的重點是掌握十二生肖中十二種動物的名稱及其排列順序;由於十二生肖的輪迴具有抽象性,幼兒理解水平有限,所以理解十二生肖的輪迴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三、說教法

十二生肖社會活動內容對大班幼兒來說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爲了有效的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以下幾個教學策略。

1、通過故事、課件與遊戲手段。

我通過講述十二生肖來歷的故事,再結合課件充分利用學生的聽覺與視覺調動幼兒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明確十二生肖的動物名稱與排列順序;遊戲活動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聚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爲一體的特點。本次活動的中,我就引導幼兒用遊戲的形式記住十二生肖的順序,感受十二生肖的輪迴,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活動氛圍中掌握重點。

2、藉助鐘錶。

由於學生已有了如何看鐘表的知識基礎,知道鐘錶上的12個數字,知道12個數字的輪迴是怎麼回事。運用知識的遷移原理,將幼兒對鐘錶的知識遷移到讓學生感受與理解十二生肖的輪迴上,符合教育規律,同時鐘錶的週期具有直觀性,這樣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降低了學生理解的難度,有利於學生理解十二生肖的輪迴,是突破知識難點的有效手段。

3、雙主體互動模式。

師幼互動、幼幼互動是本次活動的最大特點,一方面,幼兒是問題的學習者與探索者,幼兒帶着對十二生肖動物的好奇參與學習,探索問題,大膽表述自己的認識,另一方面,教師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引導着、組織者、促進者,教師通過各種手段激發幼兒學習探索的積極性,引導幼兒積極探索,最終實現教學目標。

四、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爲主體,幼兒將在說說、看看、想想、聽聽、演演、唱唱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

五、活動準備

(一)物質準備:

1、教具的準備:十二生肖動物課件、根據本班學生屬性準備屬相飾物若干。十二生肖的故事、十二生肖圖片一套、十二生肖的兒歌。

2、知識經驗準備:通過佈置家庭作業使幼兒事先知道自己的屬相,知道父母的屬相,父母的年齡,瞭解十二生肖中部分動物。認識鐘錶。

六、說教學過程:

根據大班幼兒學習經驗與年齡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與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提問導入,激發興趣。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力,有了興趣幼兒會集中注意力,並樂此不疲。爲了激發幼兒活動積極性,教師運用激勵機制,將事先準備好的屬相小禮物獎給回答問題的學生。

在這個環節,老師對小朋友說:“小朋友們,我這裏有很多禮物,現在我要獎勵給回答問題積極,答題又好的小朋友,你們看好不好”。根據學生屬相在回答完問題後獎一個屬相飾物。問題如:

1、你知道自己的屬相嗎?屬啥的?

2、你知道父母的屬相嗎?你媽媽多大了?

3、你知道都有哪些屬相?

本環節老師通過提問導入,獎勵機制,激活幼兒原有知識,目的是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讓幼兒回憶對屬相的認識,爲全面學習十二生肖有關問題做準備。此時學生的主體精神得以充分展示,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二、基本部分:

過渡:剛纔小朋友回答的問題很好,可是人的屬相不僅有我們以上所說的幾種,實際上人的屬相有12種,它們都是什麼動物呢?好,今天我把它們請來了,大家認真看,它們都是什麼動物,它們有什麼特點。

第一個環節:播放十二生肖視頻課件,在動作、形象、聲音等方面突出每個動物的特徵,強化幼兒的認知。

本活動環節,教師將事先準備好的十二屬相動物做成視頻圖片,依次給學生播放。這個環節老師採用問題導學法、直觀視頻教學法。在學生觀看視頻之前提出問題,幼兒帶着問題觀看,同時通過形象生動視頻,使觀看具有目的性、直觀性;幼兒處在看看、想想、模仿的學習過程中,這個環節有利於加強幼兒的認知與記憶,實現本次活動的第一個目標。

第二個環節:通過猜猜看活動、進一步認識十二生肖中動物的變形圖案。

在觀看視頻之後,學生對十二生肖動物,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十二生肖的變形圖案很多,爲進一步增強認知,教師通過圖片匹配、讓幼兒猜動物名稱,進一步深化幼兒的認知。

本環節採用雙主體互動模式,通過師幼互動,幼幼互動,教師、幼兒在師幼互動、生生互動中,形成合作學習的機制。本環節有利於完成本次活動的第一個目標。

第三個環節:講故事,在鐘錶圖案上貼圖片,讓幼兒認識十二生肖的順序。

過渡:十二生肖中老鼠排在第一位,小朋友們你知道爲什麼嗎?這裏有一個傳說故事。

教師結合課件,繪聲繪色講關於十二生肖動物通過比賽來排序的'傳說故事,在講故事的同時依序將對應的動物圖片貼到事先準備好的大鐘表上。從1——12。分別爲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愛聽故事是多數幼兒的特點,也是最能吸引幼兒的教學手段之一。本環節利用故事與課件相匹配的教學手段,充分利用了幼兒的聽覺與視覺,幼兒在聽聽、看看的學習過程中明確了十二生肖的順序。本環節設計有利於本次活動的第一個目標達成。

第四個環節:結合鐘錶圖,聯繫幼兒的屬相,用問題引導幼兒瞭解生肖與年齡的關係以及十二生肖的輪迴。

過渡:小朋友們,在我們這個神奇的鐘表中,各種動物依序排列,一個數字代表一年,一年一個屬相。下面老師問幾個問題,誰第一個回答,誰就先得到老鼠的頭飾。

教師設置具有層次性的問題,將難點分解,隨着學生的回答,依次發出十二生肖頭飾。

老師的問題如下:

1、今年是牛年,今年出生的孩子屬啥的?

2、今年是牛年,明年是什麼年?

3、明明小朋友屬馬的,明明今年幾歲?

4、12年後是什麼年?

在本環節中,老師採用難點分解法,通過給學生提出由易到難,由具體道抽象的問題,將十二生肖與年齡的關係以及十二生肖的輪迴活動難點,一一化解,學生則運用想想,說說的學習方法,從而突破難點,達成本次活動的第二個目標。本環節教學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抽象思維能力。

第四個環節:通過遊戲、唱歌,鞏固加深學習成果,烘托課堂氣氛,達到本次活動的高潮。

三、結束部分。通過關於十二生肖動物兒歌與童謠的聯唱,激發幼兒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讓幼兒在意猶未盡中結束本次活動。

幼兒園說課稿 篇4

一、設計意圖現在的小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家長包辦比較多,小孩子獨立動手的機會相對不多。

同時小班幼兒年齡小,認知水平有限,社會經驗缺乏。因此當幼兒遇到各種各樣困難時,他們不知如何去解決,有的甚至用哭來表示。在我們班我經常會發現,有的小朋友在吃點心時會遇到剝不開食品包裝的情況,他們不知道如何去解決。針對此現象,我設計了《狗寶寶的生日》這一活動。通過情景表演,創設問題;討論分析,解決問題;自己動手,初步體驗;遊戲比賽,體驗昇華四個環節,讓幼兒在寬鬆的遊戲氛圍中,激發孩子們獨立動手解決困難的慾望,在不斷地嘗試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使孩子們感受到自己是最棒的。

二、活動目標社會學習是一個潛移默化的特點,尤其是社會態度和社會情感的學習。

教師要有意識的創設環境影響,去感染幼兒,激發幼兒,從中獲得情感上的體驗。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以及認知水平,我指定一下2個目標:

1、知道遇到困難不能哭,要學着自己想辦法解決。(認知目標)

2、學習自己動手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的快樂。(情感目標)

三、重點與難點重點:

遇到困難不能哭,要學着自己想辦法解決。難點:學習自己動手解決問題。重點解決:通過情景表演和圖示的方法,讓孩子們更加直觀的瞭解到,遇到困難不能哭,要學着自己想辦法解決。難點突破:教師有意識的提供由易到難的操作,以及鼓勵的語言,激發孩子戰勝困難的信心,讓幼兒通過自身不斷地嘗試,體驗成功的.快樂。

四、活動準備爲了更好的達成以上目標我做出了以下準備。

1、幼兒準備:每人一個橘子、每人一份含有各種包裝的糖果、碟子人手一份。

2、教師準備:生日歌音樂、圖示卡、狗寶寶頭飾一個、情景表演的小朋友。

五、活動流程

1、情景表演,創設問題

2、討論分析,解決問題

3、自己動手,初步體驗

4、遊戲比賽,體驗昇華

(一)情景表演,創設問題以小狗過生日爲情境,創設小狗遇到剝不開幫幫糖這一情節衝突。讓幼兒進行思考鋪下伏筆

(二)討論分析,解決問題通過提問、交流、圖示等方式,讓幼兒初步瞭解到,遇到困難不能哭,要學着自己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並讓幼兒嘗試着去幫助小狗,在解決問題中,不僅使小狗認識到而且使孩子們也認識到,遇到困難要學着自己動腦筋想辦法。

(三)自己動手,初步體驗綱要中指出要爲每個幼兒提供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的機會,曾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所以我提供幼兒熟悉的桔子作爲操作對象,通過幼兒獨立剝桔子,讓幼兒體驗自己很棒。教師並給予獨立完成剝橘子的孩子以鼓勵。爲下面有難度的操作活動,提供一定的幫助。

(四)遊戲比賽,體驗昇華以比賽的形式進行,更具挑戰性,更加能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提供有一定難度的巧克力,看誰先吃到。讓幼兒在既可以玩又可以吃的寬鬆氛圍中,不知不覺中學習剝巧克力,從而進一步體驗自己動手克服困難後的成功與快樂。接着以組爲單位,提供難度更大的不同包裝的糖,讓幼兒進行剝糖比賽,使活動推向高潮。

幼兒園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隨着幼兒身心的發展,中班幼兒對周圍環境充滿着好奇,他們總是不停的看、聽、摸、動,見到新奇的東西,總會伸手去摸、去拿,他們會積極運用感官去探索,去了解感興趣的事物。在戶外踢球的時候,常常聽見幾個孩子討論到各自小腳的本領,如“我踢的球很遠”“我的腳本領大,會騎自行車”“你看,我還會用腳尖走路呢”等等,孩子們對腳的興趣十分濃厚。由此,我從孩子的興趣出發,根據該年齡段幼兒的活潑好奇、喜歡積極動用感官探索周圍世界的特點,設想通過《有趣的腳》這一活動,讓孩子們對腳有個較全面的瞭解。另一方面這一選材注意了情趣性、遊戲性和幽默感,避免簡單的說教和操作,進一步增加幼兒瞭解周圍事物的特點,也給幼兒留有充分想象的空間。

二、目標分析:

爲鼓勵幼兒探索,滿足其好奇心我確定了第一個目標“在活動中探索腳的祕密,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在平時的活動中,我發現我班的孩子特別膽小,缺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的勇氣,所以我把“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作爲第二個目標。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在活動中探索腳的祕密,從而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

2、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三、準備分析:

1、腳印的引出,爲幼兒探索腳的祕密做了鋪墊,引出了孩子們比腳印、探索腳的祕密的願望,使幼兒學習更主動、更積極。

2、四條小路的創設,爲幼兒探索腳的祕密起到了一個重要的作用,可以讓幼兒通過親身的的體驗去感覺腳的祕密。

3、水彩筆、報紙、剪刀的提供,爲幼兒打開了又一尋求知識的通道。“小畫家”的稱謂讓幼兒有一種成功感和自豪感,促使幼兒在操作過程中大膽的與同伴交流,發展他們手指肌肉的鍛鍊和同伴之間的合作精神。

4、錄音機的使用爲幼兒的自主學習打開了一扇窗戶。孩子們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做着腳的運動,既爲好動孩子的興趣持久性提供了機會,也爲一些內向的幼兒提供了適合他們學習的途徑,讓他們在幽靜的環境中,靜靜的得到知識的薰陶。

活動準備:

1、腳印2、四條小路(墊子、積木搭的、塑料小路、木棍路)

3、彩筆、舊報紙、剪刀(供幼兒印腳印用的)4、錄音機、磁帶

四、流程分析:

1、活動一開始,我讓孩子們自由的玩腳印,讓他們在玩的過程中,自主的發現自己的腳和腳印有什麼不一樣,爲下一環節“探索腳的祕密”做了一個前期的準備工作。在“一起動動小腳”這個小活動中,孩子們可以邊聽着音樂,邊跟着我的指令做一些相應的動作,看似是做做動作,其實是在鞏固一些腳的部位及名稱,既爲好動孩子的興趣持久性提供了機會,也爲一些內向的'幼兒提供了適合他們學習的途徑,讓他們在幽靜的環境中,靜靜的得到知識的薰陶。

2、爲了讓孩子們在輕鬆、自由的環境中學習,我在這個環節中通過所創設小路,讓幼兒去探索,探索小腳走在不同路面上的不一樣的感覺,並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自己和別人不一樣的感覺,發展了孩子交往能力及自主學習的能力。討論小腳的用處和保護小腳,是爲能力較弱的孩子所設計的一個環節,這也是此教學活動中的一優勢。

3、“印腳印”是這個活動的延伸部分。在這個活動中,利用聽課老師的資源,讓孩子們和客人老師之間互動起來。

活動過程:

(一)、玩腳印、比腳印,探索腳的祕密

1、幼兒玩腳印。2、幼兒比腳印。

師:把你們的小腳跟腳印比一比,你會發現什麼小祕密呢?

3、交流討論:你發現了什麼?你的小腳怎麼樣了(腳長大了,腳趾長了,寬了……)4、腳趾操(鞏固對腳的認識)

(二)、遊戲(走小路):提供四條路

1、孩子們來找一找有哪四條路?

2、請你們光着腳到四條小路上去走一走,感覺怎麼樣?(幼兒自由走小路)

3、交流:你走了哪條路,感覺怎樣?(幼兒自由講述)

4、師小結幼兒講述內容。

5、再次嘗試,體驗走小路。師:我們的小腳感覺出走在不同路面上的不一樣的感覺,小腳還有什麼本領呢?

6、討論小腳的用處:(走、跑、跳、踢)幼兒每說出一種,全體幼兒學做。

7、討論保護小腳:小腳有那麼多本領,我們平時怎樣保護小腳呢?(穿鞋、穿襪子、洗腳、剪腳指甲……)

(三)、延伸活動:印腳印

五、活動反思

(一)、活動目標的達成分析

1、這是一次主題背景下的活動,《有趣的腳》的活動目標是來源於主題目標,在幼兒已有一些相關的經驗的基礎上,確立在活動中探索腳的祕密,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和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這兩個目標是比較適宜的,由此給本次活動目標的達成作了較好的鋪墊。

2、活動中的材料與環境的投放,爲本次活動目標的達成創設了一定的條件。如孩子在玩一玩小腳印的過程中,孩子們瞭解到了自己的腳比腳印大和寬。在嘗試走各種不同材料、質地與路面的小路中,孩子們通過自己直觀的探索,體驗到了腳在不同材料、不同質地與不同路面上的不同感覺,由此也就自然的完成了第一個目標。同時我又爲孩子創設了較多體驗後的交流時間,給了孩子們充分的講述機會,另外我倡導的那種平等、自主、寬鬆的學習氛圍,讓孩子們毫不拘泥的大膽講述了自己的發現,從而就很自然、流暢的實現了第二個目標。同時在孩子們的探索過程中,擴展了已有目標的涵義,如孩子們不僅在活動中達到了老師預設的目標,而且在交流過程中,也達到了個別經驗上升爲集體經驗的目標,使孩子們的探索興趣得到了激發,探索的主動性得到了提高,探索的求知慾望也越來越強烈。

(二)、幼兒參與活動的程度分析

1、我班幼兒已經有了較強的求知慾和探索欲,在探索過程中也比較有自己的主見,且想象較豐富,在這樣一種狀態下,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是非常高的。在印腳印時,陸宇衡不僅印出了腳的大致輪廓,還有模有樣地畫出了尖尖的腳趾。剪腳印的過程中,謝意她印的腳印像彎刀,吳彬卻說他印的腳印像月亮,他們兩人的個別交流,引來了其他孩子的不同意見,看到這種情景,我既沒有給予肯定,又沒有給予否定,因爲我覺得這就是孩子們最真實的想法,可能也會爲我發現孩子的興趣點,而生成新的學習內容。

2、在走小路的過程中,孩子們都積極地去體驗了各種小路的不同感受,洪揚舜帆等幾個活躍的孩子走完了軟軟的草地、又去嘗試走那硬塑的積木路和鵝卵石路,在交流發現時,孩子們爭先恐後地大膽說出了自己的發現,此時同伴的發現,又引發了幾個膽小、動作慢的孩子產生了繼續探索地興趣,自主地又去體驗了,所以雖然給交流帶來了麻煩,但卻充分說明了大多數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程度是積極而主動的。

(三)、不足與改進思路

1、孩子在玩腳印的環節中,我爲孩子提供的小腳印,原意是想讓孩子在與小腳印的比較中,發現自己的腳已經長大了,長寬了,腳背也長厚了的結果。但由於我提供的這些小腳印是我隨意製作的,缺少一種腳印與孩子之間的可比性,所以孩子在探索中,只發現自己的腳比腳印大和寬。實踐的操作,讓我意識到了前期準備上的不足,由此也想到了改進的策略,就是以後應該準備與孩子小時候有關聯的腳印,比如剛入小班時,讓孩子把腳印留下來,寫上名字,做好以後活動資料的收集工作。

2、在走小路這個環節中,我本意是想讓孩子通過走各種小路來引發孩子愛護腳的興趣,但由於我當時有一種過程意識,在設計活動時沒有周全的考慮問題,所以沒有提醒孩子去充分體驗,致使在如何保護腳的這樣一個話題中,孩子們將剛纔聞到的香和臭這一經驗聯繫了起來,當時我想拉回孩子的思維方向,但覺得已無力迴天了,就只好順着孩子們的話題草草結束了。因此,我覺得以後應該讓孩子充分體驗各種感覺,讓孩子們從光着腳、穿着襪子到穿着鞋子走小路的各種感覺都去嘗試一下,積累較多的生活經驗,那麼孩子可能會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也會運用多種材料去嘗試的探索方式,這是一個培養幼兒學會學習的最好教育策略。

3、最後一個環節,讓孩子畫自己現在的腳印時,由於我提供的是報紙,材質較軟、易皺,孩子構線時較難控制報紙的平整性,畫好的腳印與孩子腳的大小差距較大,因此,我的改進思路是畫紙的提供可以選用鉛畫紙等一些材質較厚的、平整性較好的紙張。

幼兒園說課稿 篇6

一、說活動教材

守恆包括數的守恆、長度守恆、液量守恆、物質的量(固體量)守恆、面積守恆、質量守恆、容積守恆等。

大班幼兒認知活動的具體形象性和行爲的有意性明顯發展,能依靠表象進行思維,認知活動的概括性使幼兒對事物的理解增強,但仍顯表面化、膚淺化。

因此本次活動選擇的內容是網絡圖數守恆中的一個內容6以內數的守恆,旨在讓幼兒在遊戲中愉快地學習數的守恆,通過自身的操作,初步感知物體位置發生變化,總數不變的數現象。讓幼兒在看一看、說一說、玩一玩、擺一擺中理解數的守恆,使幼兒對數的守恆有初步的概念。數的守恆是指物體數目不因物體外部特徵和排列形式等的改變而改變,物體的數目與物體的大小、顏色、形狀及排列疏密沒有關係(評價標準:知道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要以物體的數目來判斷)。

二、說活動目標

新《綱要》中提到,要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幼兒園的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而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爲探索的對象。

數學教育的總目標是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使他們願意並喜歡進行數學活動。培養幼兒具有正確使用操作材料的技能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大班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能注意和發現周圍環境中物體數量間的差異、物體的形狀、以及它們的空間的位置等。

根據認知領域的目標,幼兒園新《綱要》的理念,以及我班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我從知識、能力、養成教育三方面出發,制定丁本次活動的目標:

(1)初步建立數量守恆概念。。

(2)培養幼兒認真觀察的好習慣。。

三、說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運用遊戲的教學方法引領孩子學習,初步建立數量守恆概念。

活動難點:我把目標二作爲本次活動的難點。

對於突破重難點採用的方法是:運用遊戲的方法,引導孩子積極參與,主動探索,尋求答案。

四、說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爲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因此,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爲此,我準備了豐富的活動材料,如下:材料準備:四個碗、四個勺;五個福娃、版圖佈置;課件;塑料雪花片、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半圓形若干。

五、說活動程序

整個活動我主要是從四個環節展開的。

第一個環節:初步感知(通過視覺參與,體驗數的守恆)數的守恆

在這個環節我主要採用的教法是:遊戲法、、直觀教學法;幼兒採用的學法是:觀察法、比較法。(奧運會馬上就要在北京舉行了,老師正在練習魔術表演,出示四個碗、四個勺),通過變一變讓幼兒直觀地得出結論:無論四個碗和勺他們的位置怎麼變,他們的數目不變,都是四個。接着爲了讓幼兒更加形象的感知數的守恆,我又出示了五個福娃,首先在數量上增加了難度(爲迎接奧運會的到來,福娃寶寶們也進入了緊張的排練階段)通過操作師生共同得出結論:五個福蛙無論他們的位置怎麼變,他們的數目不變。

第二個環節:嘗試探索(通過觸覺參與,體驗數的守恆)數的守恆

在這個環節我主要採用的教法是:引導法;幼兒採用的學法是:動手操作法、比較法、交流法。(看到小朋友們表現這麼好,福蛙寶寶們非常高興,他們還給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份禮物……請小朋友用你們的小禮物來玩一玩、擺一擺,每變一次後,都要動腦筋想一想你的幾個小禮物的什麼變了,什麼沒有變)。

第三個環節:進一步感知數的守恆

在這個環節我主要採用的教法是:電化教學法、遊戲法;幼兒採用的學法是:觀察法、激勵

法。看到小朋友們這麼聰明,福蛙寶寶也想來考考小朋友們(課件),“它們一樣多麼?”

第四個環節:延伸活動《找朋友》

在這個環節我主要採用的教法是:遊戲法。幼兒採用的學法是:觀察法。

爲了給中國奧運加油喝彩,我們每天都要開展戶外體育遊戲,今天我們的跳繩怎麼玩呢?教師介紹遊戲規則,幼兒找和自己的繩子結數相同的小朋友來做朋友。在愉快的音樂《找朋友》聲中,結束了本次活動。

六、說活動小結

本次活動從幼兒身邊感興趣的現象人手,形象地將數的守恆展現在幼兒的面前,便於幼兒掌握,活動中注重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將大家的知識經驗加以交流和反饋,達到教學的目標。

整個教學以爲20xx中國奧運加油喝彩爲主線,把各環節串聯在一起,各環節層層遞進,體現了數學教學的完整性和主題性,便於幼兒掌握學習的內容。

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讓幼兒自主探索,讓幼兒在愉快的操作中感知數的守恆,讓枯燥的數學活動變得更有意思。

但活動中也有遺憾的地方,比如說教師的站位把握得不好,以至於個別時候有個別孩子看不清楚,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現象。還有個別環節教師的總結還不是很到位,應該讓孩子更加一目瞭然。課件還可以更加靈活的運用,真正做到一物多用等。

有什麼不到位的地方,還請大家多多指導批評。

幼兒園說課稿 篇7

一、 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愛是一個永恆不變的話題,是世間最美好的事物之一。我們要訴說愛、感受愛、表達愛。《抱抱》這本書就是這樣通過各種動物間不同的抱抱來表達愛的繪本。其實在衆多的繪本中,很容易發現這本《抱抱》,它的封面是猩猩媽媽緊緊地抱着自己的孩子小猩猩,閉着眼睛,很陶醉,而小猩猩卻睜着眼睛,悄悄地看着外面。這本書畫面主體很突出,主要人物形象大,線條清晰,很引人注目。繪本開本也很大,適合集體閱讀。翻開書看後發現,此書幾近無字書,書中只有“抱抱”、“媽媽”以及“寶寶”大大的字樣。故事主要情節是小猩猩看見許多媽媽在和自己的寶寶抱抱時想自己的媽媽了,大家幫助它找到了媽媽。但是怎樣很好地把無字繪本介紹給孩子,喚起孩子的閱讀慾望以及讀懂它?此繪本中又蘊含着怎樣的教育信息和教育價值?這些是設計這節課重點考慮到的問題。於是根據中班孩子的心理和年齡的發展特點,及《綱要》中對幼兒園語言教育提出的要求。着力組織適合中班孩子的語言教學活動,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從孩子的`實際生活中去發現教育教學的資源,鼓勵、引導、支持孩子積極參與活動,把教育內容有機地蘊含在活動過程中,通過作用於孩子的活動來激發孩子主動學習。讓孩子從中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並鼓勵孩子用清晰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受,發展語言表達能力。結合這些設計了本次語言活動《抱抱》。

(二)活動目標:

根據中班幼兒語言發展的實際水平、年齡特點、興趣需要,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爲:

1.觀察畫面中動物的動作和表情,初步感受並用語言較清楚地表達它們抱抱時的內心感受。

2.藉助音樂、動作、討論等手段,進一步理解作品中抱抱的不同含義:親情、感謝、友誼等。

3.體驗和同伴共同閱讀,體驗閱讀繪本的快樂。

(三)活動重難點:

根據孩子的認知特點,活動中,我將“觀察畫面中動作和表情”作爲重點,“理解作品中抱抱的不同含義”作爲難點。

(四)活動準備:

我從下面兩部分做充分準備

1.前期幼兒經驗準備:

(1)《表情遊戲》:讓幼兒在參與遊戲中初步感受做各種表情時五官的變化。爲幼兒學習利用觀察畫面中動物的動作和表情的方法,感受並表達動物們抱抱時的內心情感做準備。

(2)《抱抱舞》:讓幼兒在舞蹈中感受與朋友抱抱帶來的快樂。

2.物質準備:

PPT、音樂《愛我你就抱抱我》、繪本《抱抱》、墊子、教棒

二、說教法:

活動中,我運用以下教學法完成本次活動目標:

(一) 遊戲法:

運用律動幫助幼兒在擁抱中放鬆心情,感受抱抱時的內心情感。

(二) 觀察法:

通過觀察重點畫面的方法,爲幼兒能用語言較清楚的表達動物們抱抱時的內心感受做準備。

(三)引導談話法:

通過提問談話活動,引導孩子認真傾聽,大膽回答問題。

(四)行爲體驗法:

行爲體驗式法教學不僅對孩子的感性認識有幫助,而且在發展孩子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有着獨特的作用。活動中,我將通過幫小猩猩呼喚媽媽的方式讓幼兒的心靈去感受、體驗小猩猩想媽媽的心理。

幼兒園說課稿 篇8

一、活動背景

“撓癢癢”是《幼兒園建構式課程》小班“落葉飄飄”主題中的一個歌唱活動,其旋律優美、內容簡單,很適合小班幼兒進行學唱和遊戲。我們都知道撓癢癢是一種生活現象,許多幼兒也都有和父母長輩玩過撓癢癢的切身體驗,那種又怕又喜歡的感受非常美妙;而歌曲“撓癢癢”則從幼兒的視角出發,把落葉飄飄的自然現象想象成是毛毛蟲給大樹撓癢癢的結果,活動內容富有情趣,爲幼兒所熟悉和喜愛。在活動設計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將幼兒的生活體驗和歌曲內容進行有機結合,創設輕鬆愉悅地教學環境和心理環境,運用形象生動的肢體動作和遊戲情節,調動起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

二、過程實錄

(一)活動目標:

1.初步學唱歌曲,體驗撓癢癢的快樂情緒。

2.樂意用手部動作表現歌曲內容,嘗試情景表演。

(二)活動準備:

配班老師彈琴,毛毛蟲胸飾一個,歌曲課件,歌曲錄音。

(三)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體驗撓癢癢的快樂

(1)(大樹畫面)師:這是誰呀?大樹爺爺年紀大了,整天一個人站在那裏很孤單:“哎!我一點都不開心,誰來陪我玩呀?!”“大樹爺爺,我來陪你玩……!”咦!是誰來了呢?(一條毛毛蟲)它們在一起會玩什麼遊戲呢?讓我們來看一看。

(2)欣賞故事課件

欣賞後提問:毛毛蟲爬呀爬到大樹爺爺身上幹什麼呀?(給大樹爺爺撓癢癢)

大樹爺爺癢不癢?你怎麼知道的?學一學大樹爺爺大聲地笑起來?

(3)我也想玩撓癢癢的遊戲,你們會撓癢癢嗎?撓哪些地方會癢癢?(師幼之間,幼幼之間互相撓癢癢)

(評析:以故事導入,生動形象。由毛毛蟲撓癢癢,給大樹爺爺帶來快樂,喚起幼兒情感共鳴,引申到我們也來撓癢癢。通過師生之間,同伴之間互相撓癢癢,在一種輕鬆愉悅地氛圍中調動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熱情。)

2.學唱歌曲,樂意用手部動作表現歌曲內容

(1)師:撓癢癢真開心,這裏還有一首撓癢癢的歌曲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欣賞課件歌曲一次)

(2)提問:歌曲好聽嗎?(根據幼兒的學習興趣,教師提出相應要求:跟着音樂拍拍手,點點頭,再次欣賞歌曲)

(評析:多媒體課件的運用,給幼兒帶來了視聽的雙重體驗,配上拍拍手,點點頭等身體動作,幼兒對歌曲的內容和旋律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和理解。)

(3)教師手指表演及範唱歌曲

師:剛纔我們聽到的歌曲名字叫“撓癢癢”,唱得是誰給誰撓癢癢?(毛毛蟲給大樹爺爺撓癢癢)瞧!毛毛蟲唱着歌爬出來啦!(用手部動作表現毛毛蟲和大樹爺爺,即一根手指彎彎曲曲表現毛毛蟲爬出來,另一隻手張開五指表現大樹形象)

教師範唱第一、二樂句後提問:毛毛蟲爬呀爬到大樹爺爺的哪裏停下來了?(樹腳下)

語言提示:毛毛蟲要從樹腳下往上爬,去給大樹爺爺撓癢癢嘍!(範唱第三、四樂句)大樹爺爺笑得樹枝都抖起來,樹葉都抖落下來了,撓癢癢撓得真舒服呀!

師:我們的小手也來變條毛毛蟲,一邊唱歌一邊給大樹爺爺撓癢癢,好嗎?

(評析:手指遊戲是小班幼兒非常喜歡的一項遊戲形式,教師範唱和示範性的手指遊戲,將幼兒帶入一個遊戲的情境中,激發起幼兒進一步活動的興趣和願望。)

(4) 引導幼兒帶着愉快的情緒邊唱邊動作

師:一條毛毛蟲唱着歌爬出來了。“大樹爺爺,我來啦!”,(邊唱邊表演手指遊戲)師:一條毛毛蟲又來了一條是幾條?兩條毛毛蟲撓癢癢一定更開心。

(三條,四條……,分別用不同數量的手指表現毛毛蟲爬行和撓癢癢動作)

(評析:手指遊戲的運用,增進了幼兒學唱歌曲的趣味性和主動參與性。幼兒在一條、兩條等多條毛毛蟲出來撓癢癢的手指遊戲情境中,不知不覺地反覆表演和學唱歌曲,體驗到了歌唱活動的輕鬆和快樂。)

3.嘗試表演,體驗情境遊戲的快樂

(1)教師扮演毛毛蟲,請一幼兒扮演大樹,其他幼兒唱歌。

邊唱邊表演:第一、第二樂句毛毛蟲爬出來停在樹腳下;第三、第四樂句毛毛蟲撓大樹癢癢,幼兒發出哈哈大笑或做出怕癢的樣子。

(2)師:誰願意來做大樹?做大樹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要站在地上一動也不能動。(請部分幼兒做大樹,部分幼兒扮演毛毛蟲,聽歌曲錄音表演遊戲)

(3)全體幼兒一起參加遊戲。

(評析:從教師與個別幼兒的遊戲,到部分幼兒的參與,再到集體的共同遊戲,爲小班幼兒搭建了一個積極模仿、學習的平臺。其次,幼兒自主選擇角色進行遊戲,更主動更愉快。)

三、教學反思

活動生動有趣,層次清晰。教師在遵循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的基礎上對活動進行設計和組織,創設輕鬆愉悅地心理環境和遊戲情境,提高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首先,教師的語言生動形象,具有親和力和感染力,在活動的整個過程中,爲幼兒創設了一個寬鬆的心理環境,幼兒情緒愉悅,積極參與。其次,遊戲情境的創設,包括手指遊戲和情境表演遊戲。尤其是手指遊戲的'創新運用,調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幼兒在玩中學,手指動一動,唱一唱,體驗到歌唱活動的輕鬆和愉悅。

藝術活動的價值在於幼兒情感的體驗和創造性的表達。而幼兒的學習有個慢慢內化的過程,因此在第一次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必操之過急,應該給孩子留一些內化的時間,情緒到了幼兒自然就唱地更好了。

四、活動評價

1.內容的適宜性

新《綱要》指出音樂相當於興奮的語言,它對年幼兒童具有愉悅的功能。通過音樂活動的開展,可以幫助孩子提高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提高對音樂活動的興趣。歌曲“撓癢癢” 旋律優美、內容簡單而富有情趣,貼近幼兒的生活體驗,非常適合在小班幼兒中組織開展。

2.過程的趣味性

幼兒的生活即遊戲,幼兒的學習即遊戲。而小班幼兒又具有活潑好動、好模仿、情緒性強、自制力差、認知以具體形象爲主等年齡特點。因此,在活動組織過程中教師善於創設有趣的遊戲情境,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如:師生之間互相撓癢癢體現一個“趣”字,手指遊戲學唱歌曲體現一個“趣”字,情景表演遊戲同樣體現一個“趣”字。

3.學習的主動性

主動學習,自主學習纔是有效地學習。活動過程中無論是寬鬆的心理環境還是有趣的遊戲情境的創設,都較好地調動起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興趣和願望。與此同時,在活動的最後一個遊戲環節中,幼兒通過向老師學,向同伴學,再到自主選擇角色進行表演遊戲,則體現了一種自主學習的過程和方式。主動學習和自主學習促進幼兒有效地發展。

幼兒園說課稿 篇9

元宵節》我安排在大班春季學期的社會活動,幼兒剛過完元宵節,對元宵節會有一些印象。活動通過視頻,猜燈謎、做湯圓、唱兒歌等活動真切自然地表現出元宵節濃厚的節日氣氛。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情感。我針對幼兒所處的環境——教室、走廊、各個活動區域、主題牆,進行了佈置和裝飾。讓幼兒真正的融入到了活動中。符合了幼兒的現實需要。

活動的重點是:瞭解元宵節的來歷和風俗習慣,積極參與活動動手做湯圓,唱兒歌,感受元宵節快樂。

活動的難點是:發展幼兒的情感認知,大班幼兒對社會的認識還處於一種蒙朧狀態,讓他們真正的瞭解節日是有難度的。

我國的《綱要》明確指出;要以兒童的發展爲出發點和歸宿,因此我在教學目標的確定,和教學過程的設計上,我努力體現了以兒童發展爲本的現代教育理論。綜合利用各種資源,共同爲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我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確立了情感認知等方面的目標。知道元宵節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之一;嘗試通過多種途徑進一步瞭解元宵節的來歷和風俗習慣;感知元宵節是全家團圓的日子,感受節日快樂的氛圍。

活動準備:

1、“元宵節的來歷”視頻 這是爲了能更好的瞭解元宵節的來歷傳說和習俗,知道元宵節人們都做些什麼。

2、準備幾個簡單的有關的謎語,猜謎語能讓幼兒加深對元宵節的瞭解

3 、彩泥每個幼兒一份,讓幼兒自己動手做湯圓,能感受到元宵節做湯圓的樂趣。

4 、<賣湯圓>兒歌 ,體現的是元宵節的歡樂感,元宵節吃湯圓是團團圓圓的意思。

說課情

大班幼兒年齡在6歲左右,他們對角色的扮演的興趣比對物的興趣濃厚,大班的孩子會對周圍世界有着積極的求知探索態度 ,責任感的萌芽期,他們對我國傳統節日特別感興趣,對我國的傳統節日有了初步的瞭解。但是, 還不能確切的瞭解。因此,我在本活動中能夠讓幼兒更好的'瞭解和認識元宵節,體驗到元宵節的習俗和節日的快樂。

說教法

根據幼兒的認知情況,在本次活動中我運用了情境教學法、遊戲法、操作法等。

(1)情境教學法:我用的是視頻教學,讓幼兒觀看視頻,融入到情境中,讓幼兒彷彿正在過元宵節的環境中,視頻形象生動的表現出了元宵節的風俗習慣,幼兒也能感受到了節日的喜慶。

(2)遊戲法:遊戲是幼兒進行活動的重要方式之一,幼兒對猜謎語很感興趣,在猜謎語中,能讓幼兒大膽的想象,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

(3)操作法:幼兒喜歡動手操作,特別是在做湯圓的環節中深受幼兒喜愛,讓她們自己動手不僅能增強他們對活動的興趣,還能讓他們瞭解到在元宵節中做湯圓、吃湯圓的樂趣。

說學法

整個活動讓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做做、唱唱的歡樂氣氛中,瞭解了元宵節的風俗習慣。幼兒在學習本活動中運用了遊戲練習法、實驗操作法等。

(1)、遊戲練習法:幼兒在遊戲猜謎語中,能大膽的以自己的經驗和想象說出正確的謎底。

(2)、實驗操作法:幼兒在瞭解元宵節的習俗中,動手自己做湯圓,在做湯圓和在唱兒歌中的賣湯圓時能讓幼兒融入活動中,感受節日的快樂。

說教學活動程序

結合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了三個環節:

(1)、播發視頻,引出課題,激發幼兒的興趣。

開始部分我和幼兒說,今天啊,有幾個小朋友來和我們一起過節,小朋友們認真看動畫片裏有什麼,她們過的是什麼節,認真觀看一會老師來提問,看誰最聰明都看懂了。小朋友們很有興趣的觀看動畫。向幼兒介紹元宵節的由來和風俗習慣。

(2)猜燈謎。

在結合動畫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猜燈謎,出示幾個和元宵節有關的謎語

“白白胖胖,圓圓溜溜.甜甜五臟,裝中間.吃在嘴裏,又軟又黏 ”(讓幼兒懂得開動腦筋想出謎底)

“什麼花天上開?天上開了花,人人笑哈哈。”(大家來猜猜—煙花)

在這一環節中通過提問、遊戲讓幼兒在討論,結合自己所知,大膽說出謎底,這環節是學習的重點,幼兒根據動畫片的內容和自己所知道的說出與元宵節有關的事物,激發了幼兒對元宵節的的認識,和感受過元宵節的快樂和理解元宵節象徵着團團圓圓的意思。

(3)做湯圓

在這個環節是根據元宵節的習俗而設計的,它使活動變得有趣,還可以讓幼兒自己動手操做,感受到做湯圓的樂趣,達到了活動目標。

(4)唱兒歌—賣湯圓

在幼兒學會唱兒歌的同時,可以表演兒歌中的情結,邊唱邊做出動作,能讓幼兒瞭解到元宵節有湯圓,賣湯圓、吃湯圓的習俗。隨着活動結束。

幼兒園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1、教材的選擇:

具體形象思維是幼兒思維的典型方式。小班幼兒年齡特點表現情感外露、不穩定,帶有很大的情緒性。他們更加喜歡直接用耳朵去聽,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觸摸。他們學習、活動的特點是隻關心活動的過程,不關心活動的結果。小班的教學活動應注意遊戲化、情景化。《綱要》中對教材的選擇有這樣的一段話:教材的內容應源於幼兒現實生活,符合幼兒的興趣與需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與視野。而應彩雲老師也曾說過:“真正的教育是生活與生活的摩擦,教育要回歸生活。”鑑於以上種種原由及小班幼兒年齡特點我選擇了《好聽的聲音》這一題材作爲本次活動內容。

2、目標定位:

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以幼兒快樂情緒的激發、傾聽感受、操作體驗爲主要目的,在活動中滲透多種知識經驗與能力的培養,讓幼兒在活動中體驗快樂,在活動中獲得發展。本次活動目標定爲:

(1)體驗探索聲音的樂趣,樂於表達自己的經驗和感受。

(2)能辨別生活中不同的聲音。

(3)在爲樂曲伴奏中,感受聲音的輕響。

重點:探索用各種辦法讓物體發出聲音。

難點:感受用力大小不同,發出的聲音輕響不同;裝的多少也影響瓶子發的聲響(太少聲音小,裝滿沒聲音,感受事物的相對性)根據以上三條目標定向作如下活動準備:

(1)寶寶生活中聲音的PPT。

(2)錄音帶:大鼓和小鼓音樂

(3)每人一隻塑料小瓶,小盆4個,黃豆若干,三瓶軟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個(圖片)。

二、說教法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該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活動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在本活動中,教師不僅僅要用生動的語言,神祕的動作來感染幼兒以外,還要積極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於是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操作法:它是幼兒進行科學探索的基本方法,就是幼兒根據教師準備的物品進行操作,探索。本次活動在引起興趣後,採取了操作,讓幼兒在動一動,裝一裝,聽一聽中獲得感知,探索用各種辦法讓瓶子發出聲音。

2、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創造性、娛樂性、教育性。在品嚐遊戲的環節中,讓幼兒嘗一嘗,咬一咬,區別糖果的軟硬,來猜測軟硬糖果分別能發出大鼓還是小鼓的聲音。

3、提問法:設計提問,引導幼兒聽聲音,回答問題。在一問一答的過程中,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4、演示法:通過多媒體,把生活中的聲音放給幼兒聽,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認識,多媒體的運用,引導幼兒去聽去猜去模仿,使幼兒主動探究,積極思考,使幼兒的理解和認識更加深刻。達到科學素質的提高和審美情趣的統一。

多種教學方法的整合,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三、說學法

以幼兒爲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索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加升華了情感,在本活動中,幼兒採用的學法有:

1、多方位的參與:新〈綱要〉科學領域的目標中明確的.指出,“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我在活動中,引導幼兒敲敲,打打,拍拍,聽聽,猜猜等多種方式的參與,對探索用不同辦法讓物體發出聲音產生興趣。

2、師幼合作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會明顯的提高。我採用自編的小兒歌“你的小瓶子,有聲音嗎?有有有”有節奏地引導幼兒感受音樂。給幼兒提供了表現的機會,讓幼兒在積極對答教師的活動中,讓手中的瓶子發出有節奏的聲音。

3、遊戲法:讓幼兒嘗一嘗,咬一咬,區別糖果的軟硬不同。在吃吃玩玩中感受到硬糖果會發出大鼓的聲音,軟糖果會發出小鼓的聲音。

採取的以上種種教學方法,極大的體現“以幼兒爲本“的教育理念。

四、說教學過程

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教學活動,活動步驟爲:

激發興趣——動手探索——聽音伴奏——品嚐區分——延伸活動(1)、激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活動一開始,利用多媒體播放生活中的聲音,讓幼兒用耳朵聽一聽、猜一猜,激發着孩子辨聽來自幼兒生活中的各種聲音。

(2)、動手探索根據小班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在第二環節,我爲幼兒安排了動手探索,提供了塑料小瓶,小盆,黃豆若干供幼兒動手操作。在這個活動環節中,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自由寬鬆的活動氣氛中,引導幼兒敲敲,打打,拍拍,聽聽,搖搖,用各種辦法讓物體發出的不同的聲音。

(3)、聽音伴奏在自由探索過後,我就採取播放音樂,,引導幼兒跟着音樂搖瓶子:用兒歌“你的小瓶子,有聲音嗎?有有有”有節奏地引導幼兒感受音樂。出示大鼓和小鼓圖片,引導幼兒用瓶子搖出大鼓和小鼓的聲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發出的聲音輕響不同;裝的多少也影響瓶子發的聲響(太少聲音小,裝滿沒聲音,感受事物的相對性)

(4)、品嚐區分小班幼兒注意時間短,興趣穩定性差,新異、強烈以及活動的刺激很容易引起他們的注意。我就請幼兒嘗一嘗,咬一咬,再次吸引幼兒注意,激發活動的興趣。區別糖果的軟硬不同,知道裝硬糖果的瓶子搖起來會發出大鼓的聲音,裝軟糖果的會發出小鼓的聲音。

(5)、延伸活動出示裝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與軟糖發出的聲音,誰更像大鼓、誰像小鼓?請幼兒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附:小班科學活動:好聽的聲音(一)、生活中的聲音聽聲音:(以寶寶早晨的生活背景)笑聲——雞鳴——盥洗——汽車——問候(老師好)。引導幼兒說出笑聲、動物的叫聲、聽水聲進行猜想、說出馬路上的汽車聲等。

(二)、讓小瓶發出聲音,爲大鼓小鼓伴奏

1、讓空瓶子發出聲音寶寶來到幼兒園,老師要和寶寶一起玩啦。這裏有一個瓶子,你能讓它發出聲音嗎?(幼兒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種辦法讓它發出聲音)。

2、用瓶子裝豆讓它發出聲音這裏有許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塊能發出聲音嗎?

3、(放錄音)引導幼兒跟着音樂搖瓶子:用兒歌“你的小瓶子,有聲音嗎?有有有”有節奏地引導幼兒感受音樂。

4、出示大鼓和小鼓圖片,引導幼兒用瓶子搖出大鼓和小鼓的聲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發出的聲音輕響不同;裝的多少也影響瓶子發的聲響(太少聲音小,裝滿沒聲音,感受事物的相對性)

(三)、幼兒通過嘗一嘗,咬一咬,區別糖果的軟硬不同,知道裝硬糖果的瓶子搖起來會發出大鼓的聲音,裝軟糖果的會發出小鼓的聲音。

(四)、爲“大鼓小鼓”唱歌,邊搖瓶子配樂曲邊唱歌。

五、活動延伸

出示裝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與軟糖發出的聲音,誰更像大鼓、誰像小鼓?請幼兒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歷年的薰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