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物理說課稿範文合集5篇

說課稿 閱讀(6.19K)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物理說課稿5篇,歡迎大家分享。

物理說課稿範文合集5篇

物理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磁鐵的磁性》是科教版《科學》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磁鐵》第一課時的內容,本課指導學生認識磁鐵最基本的性質————磁性。爲下一步學習磁鐵的兩極和指南針等內容打下良好的基礎。本課教學內容分爲3部分。

第一部分:我知道的磁鐵。

這部分是本節課的導入部分,目的是調動學生回憶曾經玩過和見到過的磁鐵,已獲得對磁鐵的初步認知。一方面,交流我們曾在什麼地方看到過磁鐵,知道磁鐵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另一方面,交流我們認識的磁鐵的形狀以及磁鐵的名稱。激發學生表述自己的經歷和體驗的願望。從而激發起他們進一步研究磁鐵的興趣。

第二部分:磁鐵能吸引哪些物體。

這部分首先是讓學生通過猜想和實驗感知磁鐵能吸引哪些物體,然後通過對比、討論的方法找出被磁鐵吸住的物體和不能被磁鐵吸住的物體是什麼材料做的。由此再進一步認識能被磁鐵吸引的物體是鐵做成的,初步建立起“磁性”的概念。

第三部分:磁鐵各部分的磁性強弱都一樣嗎。

磁鐵各部分的磁性強弱都一樣嗎?這部分是以一個問題的形式提出來的,怎樣來研究這個問題?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和書上提供的兩個範例,相信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能設計出實驗方法來。比如用磁鐵的各個部位去吸引一堆回形針,觀察磁鐵的各個不同部位吸引的回形針的數量是不是一樣多;還可以分別用同一塊磁鐵的不同部位去靠近同一根大頭針,觀察磁鐵的各個部位能把大頭針吸引過來的距離是不是一樣,以檢驗磁鐵哪部分磁性強。如果學生都想不到呢?教師可把它作爲一個問題提出,然後讓學生用實驗來驗證。通過這一教學活動,一方面可以檢測學生對於“磁鐵兩極磁性最強”是不是真正認識、理解了,另一方面,也進一步驗證了磁鐵各部分的磁性強弱是否一樣。

在探究了磁鐵各部分磁性強弱後,教材通過文字告訴學生“磁性最強的地方叫磁鐵的磁極,磁鐵有兩個磁極。”這時,學生們可能會不斷提出新的問題。例如:“每種磁鐵都有兩個磁極嗎?”等等,藉助這些問題,就會延伸出學生課內或課外的探究活動。

二、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根據教材的編排意圖,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遵循課標精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探索,讓學生知道磁鐵有磁性、初步建立“磁性”的概念。

2、指導學生探索,知道磁性最強的地方是磁鐵的磁極,磁鐵有兩個磁極,建立“磁極”的概念並認識磁鐵各部分磁性的強弱、

能力目標:

1、能根據現象進行猜想、推測、並能通過實驗驗證從而發現規律,親歷一個完整的.探索過程、

2、能不斷的提出一些問題,自己設計研究方案去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揚聲器一個,防盜報警門模型一個。

觀察演示:條形磁鐵、蹄形磁鐵、環型磁鐵等形狀不同的磁鐵、

分組實驗:磁鐵、塑料勺、鐵湯勺(食堂有)、鐵勺、鐵鑰匙、銅鑰匙、回形針、大頭針、鐵釘、牙籤、橡皮塞、塑料尺、紙片、棉籤等、

三、教學策略、方法及過程:

本課教學的指導思想是力圖體現以活動組織教學,通過營造有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經歷一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建立假設、設計實驗驗證、得出結論並解決問題的過程去認識磁鐵的磁性。本課分六個環節來展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魔術表演,導入新課

教師表演《喇叭變話筒》

課堂開始,我先出示一個喇叭,問:你們知道這是什麼東西嗎?學生一定會說是喇叭,我說是話筒。學生感到驚訝,同時產生認識上的衝突,明明是喇叭怎麼會是話筒呢,接下來我就對着喇叭說話,音箱裏傳出響亮的聲音。學生驚呆了,都想知道是怎麼回事,我藉此機會向學生道明其原因。其實喇叭和話筒的原理都是一樣的,即可當喇叭用也可當話筒用,因爲喇叭和話筒上都有一個很重要的東西,你們猜是什麼?老師指着底部的磁鐵,學生恍然大悟說是吸鐵石。吸鐵石還有一個科學名叫……學生齊答:磁鐵。老師板書:磁鐵(引出課題)

強化課題:磁鐵俗稱吸鐵石,不過在課堂中我們要注意科學語言,我們應該把它叫……學生齊答:磁鐵。

(這一環節的設計通過生活中常見的喇叭爲道具,把喇叭當話筒用,讓學生在物體識別上產生衝突,進而吸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興趣從而產生探究慾望,讓其自主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爲新課做好鋪墊。

(二)、交流我們知道的磁鐵、

師:在日常生活中,你們知道哪些物品上有磁鐵嗎?

預計學生可能說:磁性黑板、冰箱門、鉛筆盒。

你們看到的磁鐵都有什麼形狀呢?誰來說?

預計學生可能說:有圓形、長方形、正方形、環形。

我出示常見的磁鐵問:你們能給這些磁鐵取名字嗎?讓學生說……

爲了便於我們的實驗研究,科學上根據磁鐵的形狀特點統一取名爲:條形磁鐵、蹄形磁鐵、環形磁鐵和方形磁鐵等。

板書:條形磁鐵、蹄形磁鐵、環形磁鐵

(本環節的設計注重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交流自己所見過的磁鐵,讓學生根據磁鐵的形狀爲磁鐵起名稱,大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的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三)、學生猜想並驗證磁鐵能吸引哪些物體、

(1)、玩磁鐵:

這個部分內容我是通過玩磁鐵這一開放性的活動展開的,以激發學生興趣的問話方式:你們玩過磁鐵嗎?玩過的請舉手,學生興趣一下子調動起來,接着問:想不想再玩磁鐵呢?投影出示活動要求:1、看哪一組同學的玩法最多,發現的密祕最多。2、老師在你們桌上放了許多物體,你們猜一猜,磁鐵能吸引哪些物體?然後做實驗驗證你們的猜想,並在表格中能被吸住物體名稱後劃“√”不能吸住物體名稱後劃“×”5分鐘後宣佈活動結束,指名學生彙報玩磁鐵中所發現的新問題和實驗結果。

(2)、瞭解磁性:

老師分別在黑板上貼出“能被吸住”和“不能吸住”兩張卡片。根據前面學生的彙報情況,指名一個小組上來把老師事先準備好的各種物體名稱的紙片分類貼在黑板上。問:這些能被磁鐵吸住的物體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呢?學生預計會說:都有鐵的成份或者說都是鐵做的。師:說得很好,這說明磁鐵它有一個什麼性質呢?預計學生會說:“能吸鐵”。師:出示一張卡片,上寫有“能吸鐵”。學以至用:老師今天來得匆忙,沒有帶雙面膠,同學們幫老師想個辦法,不用雙面膠,怎樣把這張小卡片貼在黑板上?生:上來用磁鐵貼上。藉此機會問:你是怎麼想到的呢?預計學生會說:因爲黑板是鐵的,磁鐵能吸鐵所以把紙片吸在黑板上了。師:那麼我們把磁鐵能吸鐵的這個性質叫磁性。(板書:磁性。)

(這一環節學生玩磁鐵的活動力圖讓學生玩出新花樣,發現更多現象,產生更多質疑,同時又賦予一定的任務,有了任務就有了目標。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材料和實驗要求,通過猜想、驗證的過程去感知並認識磁鐵的磁性。當中設計了一個上黑板貼卡片的活動,讓整個課堂動起來,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最後設計了一個問題,老師沒帶雙面膠如何把卡片貼黑板上,學生馬上會想到用磁鐵,並讓學生上黑板來完成貼卡過程。這一設計是爲了考察學生對“磁性”的理解程度和應用。形成一個完整的“磁性”概念,這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又充分的體現新課程的精神,爲下一步研究磁極奠定基礎。)

物理說課稿 篇2

各科成績的提高是同學們提高總體學習成績的重要途徑,大家一定要在平時的練習中不斷積累,小編爲大家整理了高二物理說課稿之《交變電流的產生和變化規律》,希望同學們牢牢掌握,不斷取得進步!

一、 教學理念

留美博士黃全愈在他著的《素質教育在美國》一書中指出:"創造性就象種子一樣,它需要一定的環境:包括土壤、氣候、科學的灌溉、施肥、培養才能發芽、生根、開花、結果。"可見,創造性只能培養,不能教。我們作爲一位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去創設適合培養學生創造性的環境,充分利用課堂主渠道,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積極主動地運用探究模式,優化課堂教學。

新時期物理教育面臨的時代背景可以這樣概括:建構主義風行全球,素質教育傳遍神州,研究性學習方興未艾、網絡教學日漸盛行、洋思模式備受親睞。

教學工作的主要職責是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有序構建。

 二、 教學分析

1、 教材分析交變電流的.產生和變化規律是本章的重點,又是電磁感應、楞次定律、導體在磁場中切割磁感線運動、右手定則等知識的進一步具體應用,跟生產和生活實際有密切的聯繫,是學生綜合應用電磁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提高能力的物理情景。

本節內容相對於直流電而言,最大特點就是"變",對於變化的物理量學生往往會感到困難,特別是第一次接觸這麼多的新名詞,如:交變電流、正弦式電流、中性面、瞬時值、峯值等,如何讓學生清楚地理解這些概念,掌握交流電的變化規律,是處理好這節課的關鍵。

2、 學生分析

學生的認知結構示意圖 公式、圖像 交變電流的波形

正 弦 交 流 電 的 變 化 規 律

交變電流的產生

矩 形 線圈 在 磁 場 中 勻 速 轉 動

直流電 歐姆定律 電磁感應知識 楞次定律

三、 教學目標

1、通過回顧電磁學知識,觀察直流電發光和發電機的模型,說出什麼是交變電流和產生交變電流的原因。

2、給定條件,結合實物模型,應用電磁感應的知識分析交變電流的產生,探索交變電流變化的規律。

3、學會用公式和圖象來表示交變電流。

4、培養觀察實驗能力和分析、歸納、推理等思維能力。

5、瞭解兩種交流發電機的構造和優缺點。

教學重點:

1交變電流的變化規律

2交變電流的圖象及表達式

3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交變電流的變化規律

四、 教學策略

1、利用實驗,提出問題,激發探究慾望。在課堂的開始,用學生的設計實驗,提出課題,透過現象,用已有的知識提出新概念,點出課題。

2、利用電腦模擬,配合實物模型,降低研究的難度和臺階。

3、充分利用媒體技術,將直觀的現象展示給學生,提高興趣。

4、倡導協作,分小組討論,並加以舊知識的提示,降低難度。

5合理的運用數學知識突破物理難點和目標。

6、設計開放性問題,激活思維,運用所學的知識解釋實驗現象,拓展知識,提高應用能力。

五、 教學效果

1、從整體上講,本節課所設計的流程基本上完成,由於上課推遲了幾分鐘,實際上課時間只有43分鐘,如果是45分鐘,不會很匆忙。

2、從學生的角度講,本節課設計的起點很高,在概念本身難度很高的情形下,學生還是運用前面所學的知識推導出了相應的一些公式,彌補了課本上的表述,"理論研究表明".

3、下午的時間,學生很困,思維不是很活躍,有部分學生沒有在探究過程中讓頭腦處於"激發態"

4、在課堂語言表述上,擔心學生的基礎,提示過多,語言有重複。

以上就是爲大家整理的高二物理說課稿之《交變電流的產生和變化規律》,希望同學們閱讀後會對自己有所幫助,祝大家閱讀愉快。

物理說課稿 篇3

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熱機》,第一部分是說教材:

一、說教材

《熱機》編排在九年級物理第十六章第四節,在此之前,已經學習了內能以及內能可以和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轉化 ,這爲本節的學習做好了鋪墊。熱機是通過做功的方式改變內能的一個重要實例,因此本節內容是內能一節的應用與深化。通過本節學習,讓學生知道常見熱機的種 類、工作原理和工作過程中能量轉化的情況,教材這樣安排充分的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的新課程理念

二、說學情

九年級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並且可以分析一些簡單直觀的現象,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做好引導和點撥,本節內容中的汽油機工作過程利用動畫展示,這樣比較直觀形象,既彌補了學生空間想象的不足又激發了學習的慾望和興趣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瞭解四衝程汽油機的基本工作原理

2.從能量轉化的角度認識燃料的熱值

3.通過能量的轉化和轉移認識熱機效率

過程與方法:1.通過演示實驗使學生了解可以利用內能來做功

2.利用圖片、動畫講解四衝程汽油機的基本構造和工作原理

3.通過學生討論瞭解燃料的熱值和熱機效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實驗、圖片、動畫,培養學生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2.通過閱讀科學世界“現代汽車”擴展學生的知識面

四、說重難點

教學重點:汽油機工作原理以及能量的轉化過程,燃料的熱值

教學難點:熱機中的能量轉化及損失,瞭解熱機效率

五、說教法

採用講授法、討論法、歸納法相結合的啓發式教學方法,通過實驗、圖片、動畫 調動學生積極性,通過師生一起討論得出結論,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 的教學原則

六、說學法

1.通過觀察現象,學生相互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和觀點

2.通過觀察動畫,會用語言描述汽油機工作過程

3. 在老師的引導下,嘗試對討論結果進行歸納

七、課時安排:一課時

八、說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通過視頻演示內能做功實驗,視頻結束讓學生描述實驗現象並分析歸納能量轉化 情況,從而引出熱機概念,師生共同列舉生活中常見的熱機種類,內燃機是生活 中常見的熱機,因此本節課主要介紹內燃機

二、進行新課

(一)教師介紹內燃機的種類:講明是根據氣缸內燃料的不同將其分爲汽油機和 柴油機。本節重點講汽油機的有關內容,柴油機與它大同小異

1.介紹汽油機的構造和一個衝程的概念,目的是使學生在觀察動畫時能更清楚的'瞭解吸氣、壓縮、做功、排氣四個衝程中各部分構造的運動情況

2.多次動畫演示四衝程汽油機的工作過程,提醒學生注意觀察進氣門、排氣門的開關情況、活塞上下運動情況,演示結束後教師引導啓發、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描述一個工作循環的過程,並分析歸納出熱機的工作原理

3.討論以下問題: 1).汽車在開動前,是如何使內燃機起動的?

2).在四個衝程中,哪些衝程發生了能量轉化?

3).哪個衝程使汽車獲得了動力?

結合這三個相關問題強調汽油機工作過程中的能量轉化情況,瞭解汽油機的實際應用,以此強化學以致用的觀點

(二)介紹燃料的熱值:

1.燃料的燃燒是一種化學反應,燃燒過程中,燃料的化學能轉化爲內能。

學生結合生活實例分析得出: 相同質量的不同燃料燃燒放出的熱量是不同的, 從而引入熱值

1).概念:單位質量的某種燃料完全燃燒所放出的熱量。符號:q

2).根據概念學生歸納:熱值定義式及導出式:q= Q放/m, Q放=mq

33).單位:J/kg, (J/m)

4).通過讓學生解釋:小資料中一些燃料的熱值的物理意義,以此來強化熱值的

概念既可以用質量來衡量,也可以用體積來衡量

如: 木炭: 3.4×107J/kg

物理意義:1千克木炭完全燃燒時放出的熱量是3.4×107J

煤氣: 3.9×107J/m3

物理意義:1立方米煤氣完全燃燒時放出的熱量是3.9×107J

2.熱機效率

1)通過學生討論:燒水時,煤氣燃燒放出的熱量能全部被水吸收嗎?這個問題,引出如何提高燃料利用率,並以鍋爐爲例說明提高燃料利用率的方法

2)利用能流圖讓學生了解燃料燃燒產生能量的去向,並根據箭頭的粗細比較各 部分能量的多少,目的是讓學生明確兩點知識:

①通過對能流圖的分析得出熱機效率的定義:

②燃料燃燒產生能量只有一小部分用來做有用功,大部分被廢氣帶走,因此設法利用熱機廢氣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如熱電站;

三、課堂小結

以師生問答的形式小結,教師提問,學生回憶並回答

四、課堂練習:主要以填空和計算題爲主,達到鞏固本節課主要內容的目的

五、佈置作業:做課程練習的本節內容

六、板書:

第四節 熱機

1. 熱機定義:

2. 汽油機的構造和工作原理

3. 燃料的熱值和熱機效率

物理說課稿 篇4

(一)光源出示迷人夜景圖。

(激發學生對光感興趣)觀察

(對光的現象有感性的認識)

我們要看清五彩繽紛的世界,必須有光射入我們的眼睛,那麼,光是從哪裏發出來的呢?

(提出問題,引起懸念)思考、討論

(帶着問題,參與討論)

除了太陽、電燈之外,日常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物體能夠發光?

(讓學生收集相關的資料,可以是圖片、文字、實物,主要是由於學生參與實際活動,提高學習興趣。)討論、交流

(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可以

加強與同學之間的交流)

反饋練習1:

下列物體不屬於光源的是:

A、月亮。B、螢火蟲。

C、水母。D、霓虹燈。鞏固練習(此題練習中,有的.是生活中常見的;有的是農村可見的;有的是城市可見的;也有不常見的,讓各層次學生增長知識)

(二)光的傳播手裏拿着一個激光手電,它可以發光,是一個光源。(展示光源實物,在此用的是激光手電,而不用一般手電筒,是因爲激光手電光線比較集中)

有一個問題:從光源發出的光是沿着怎樣的路徑傳播出去的?觀察、思考

(隨着問題的提出,學生的討論式學習隨之開始)

請同學們根據學過的知識討論並提出自己的猜想。猜想

(讓學生聯繫日常生活實際和國小自然課本學過的知識,進行大膽猜想)

(二)光的傳播讓學生討論回答。(光是沿直線傳播的)討論、回答

到底猜想是否正確呢?

(鼓勵學生用桌子上這些簡單的器材去大膽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

進行實驗

(有了感性認識外,還要讓學生自己親自動手做實驗。)

物理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分析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選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冊第二章直線運動第六節,本節內容是運動學部分的重點內容之一,它是在“位移”、“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等概念的基礎之上對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的總結,又是以後學習動力學知識的基礎,所以具有承上啓下的重要作用。

二、說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思維活躍,有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剛剛學習過位移、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等概念,對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含義有一定的瞭解;已經有了採用觀察、歸納、討論、公式、圖象等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礎;學生對物理新內容的學習有相當的興趣和積極性。但探究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等方面的發展不夠均衡。

三、說教學目標設計

教學目標的設計克服以往“重知能、輕情感”的缺點,注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目標,所有目標都較爲具體,這樣做是爲了使目標具有可操作性,也利於將教學目標轉化爲學生的學習目標,體現以學生學習爲主的思想。

四、 說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的策略

本節教學重點是探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建立速度和位移公式。突出策略:通過具體的實例引導學生分析、思考、探究使學生對兩個公式的建立過程有深刻的認識;通過例題訓練使學生知道如何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中。

本節教學難點是平均速度公式,突破策略:運用具體實例,使學生對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平均速度有較多的感性認識,Flash課件輔助,使學生理解可以由v-t圖象導出位移公式,再回頭印證前面的感性認識是正確的。

五、 說設計的特色或亮點

教學設計以學生髮展爲本,強調讓學生先認識再探究進而掌握運動的規律;勤動手、善用腦進行再創造,使能力獲得全面培養。

教學設計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製作Flash課件,動畫展示v-t圖象推導位移過程中2等分時面積差異大,4等分較小、8等分更小、16等分比8等分更小、推到無窮時沒分別,幫助學生理解這種無限分割,逐漸逼近的方法,突破學生思維障礙。學案的設計體現以學生學習爲主的思想,探究規律部分有提示,給學生以引導作用;課堂練習部分選用了與課本例題相似的題目,在題目之前有特別提醒,提醒學生解答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課後練習選用課本上的例題,題目之後有提示,提醒學生完成後與課本例題對比,尋找不足,規範解答,充分利用課本例題的示範作用。最後的閱讀題利用課本閱讀材料上一個小小的印刷錯誤設疑,引導學生再次閱讀課文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示中用到一些語氣詞,目的是爲了給學生營造一種輕鬆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板書體現這節課的重點內容及方法,層次分明,對學生歸納總結起到示範作用。

六、 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分爲以下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實例引入讓學生觀看“神六”起飛、汽車剎車體會什麼樣的運動可以看成是勻變速直線運動,豐富感性認識。第二環節由汽車加速實例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尋找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兩種推導方法,讓學生體會數學方法在物理中的重要作用。第三環節用同樣的實例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尋找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公式,這裏方法一因爲平均速度是難點,所以教師要用具體實例引導學生分析得出平均速度的公式,再根據平均速度的定義和剛剛所學的速度公式就可以推導出位移公式。對於方法二用v-t圖象推位移公式,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給出關鍵詞組提示學生,在學生通過閱讀了解的基礎生,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動畫展示變化過程,幫助學生理解“無限分割逐漸逼近”的思想,理解可以用v-t圖象上圖線下方圍成的面積計算位移的數值,由學生自己計算,得出位移公式及平均速度公式。再次體會數學方法在物理中的重要作用。第四環節由學生自己歸納本節課所學到的知識與方法,教師點評。第五環節課堂練習本環節給出兩個例題(例題2爲備用題)先由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再點評,提醒學生解答這類題必須先畫運動過程草圖;標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再選擇公式求解;解答過程的書寫格式必須規範;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