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有關五年級語文說課稿範文集合九篇

說課稿 閱讀(3W)

作爲一名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說課稿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五年級語文說課稿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五年級語文說課稿範文集合九篇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滴水穿石的啓示》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九冊第22課,這是一邊介紹事理的說明文,介紹了安徽廣德太極洞內“滴水穿石”這一奇觀的由來,告訴人們只有目標專一,持之以恆,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作爲本單元的最後一篇課文,它進一步深化了“堅持才能成功”這一單元主題,同時又是這一主題的總結與昇華。本文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運用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先由“滴水穿石”這一現象入手,提出“只有目標專一、持之以恆,才能獲得成功”的觀點,並以古今中外的名人艱苦奮鬥、克服困難、成就事業的例子來證明這一觀點,讓學生從中感悟到學習必須目標專一、鍥而不捨的深刻道理。讓學生從中獲得啓示。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條理的複述課文

2、掌握抓住關鍵詞理解內容、把握思路的學習方法感悟體驗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可貴精神”。

3、瞭解本課正反說明的寫作方法

本課的教學重點:掌握抓住關鍵詞理解內容、把握文章思路的學習方法,感悟體驗“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可貴精神。

教學難點:初步掌握整理文章脈絡以及用事實說明道理的方法。

三、說教法

五年級學生的思維能力已經從形象思維轉向抽象思維過渡,對事物的認識仍需要感性材料來輔助,因此採用師生互動啓發式教學,配合學生的自主學習,本節課採用以下的教學法、輔助教學法(本節課利用多媒體,融會聲、圖、文並茂誦讀和絢麗多彩的畫面,以激起學生美的感受,在誦讀中感悟到要想成功,必須“目標專一、鍥而不捨”的深刻道理,另一方面可使複雜抽象的問題形象化、具體化。)

2、任務驅動法(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我都設計了一些問題,安排具體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帶着問題讀書,帶着任務進行課堂學習和課後學習。)

3、朗讀感悟法(朗讀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精彩語句,感悟語言美的作用,在形式多樣的朗讀中,讓學生喜愛朗讀,對朗讀產生濃厚的興趣。)

四、說學法

1、自主學習

2、合作探究

鼓勵學生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自主學習,並把選擇權交還給學生,如:自己確定學習方式,結合課本,也可以參閱課外讀物、網絡資源進行學習;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同時創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和諧互助,培養學生的主動意識和協作精神。

課分爲兩個課時完成,這裏我着重講的是第二課時

五、說教學過程:

1、認識奇觀、分析原因、找出觀點

給大家一個機會,誰願意當着老師和同學的面推銷一下自己,談談自己的理想?”以這個問題導入,然後送給學生一把打開理想大門的“鑰匙”,從而引出滴水穿石的圖片,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根據學生回答形成原因:“原來在這塊石頭的上方,有水滴接連不斷地從巖縫中滴落下來,而且總是滴在一個地方。幾百年過去了,幾千年、幾萬年過去了……水滴鍥而不捨,日雕月琢,終於滴穿了着這塊石頭,成爲今天太極洞內的一大奇觀。”

從中找出反映水滴品格的詞語:接連不斷、鍥而不捨、日雕月琢等出示滴水穿石的圖片,學生回答後提問水滴有個自然兄弟--雨水,它的力量要比水滴大的多,它能把石塊滴穿嗎?再問雨水有什麼缺點?告訴學生有時爲了更加突出事物的某一方面,可以從相反的方面進行說明,形成對比,雨水和水滴,你們更喜歡誰,用自己喜歡的語氣朗讀。在這個環節中利用多媒體,出示圖片,動畫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並提出問題,這時學生的探索慾望被充分調動起來,帶着問題讀書,調動學生的看聽想讀說的能力。

2、學習典範,尋找共性,體會精神

“水滴力量雖小,但是他目標專一、持之以恆,最終能把石頭滴穿。其實我們人類社會也有許多像小水滴一樣的人。”由此透過水滴石穿這種自然現象,聯繫到人類社會中,自然地引入到課文第三小節的學習。第三小節以並列的方式介紹了古今中外三位名人目標專一、持之以恆最終獲得成功的事例,這部分內容更適合於學生自主性學習。於是我讓學生分組合作選擇自己最想研究的人物進行學習,評價激勵學生在剛纔的學習的過程當中,也做到了目標專一、持之以恆,像這樣下去,我們還有什麼事情做不成呢!

把自己知道的有“滴水穿石精神”的故事講給大家聽聽,進行交流。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的人,在前進的道路上,不都是靠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塊塊“頑石”,最終取得成功的嗎?(要求學生理解“滴穿”、“頑石”、“滴水穿石”的精神,用自己的話說說句子的意思。)

(《語文課程標準》積極提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五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在學習完第一個例子後,讓學生自學其他兩個例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藉助媒體,利用課前收集的資料通過讀、找、交流、討論、對比等學習活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3、銘記啓示,感情昇華。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的人,在前進的道路上,都是靠着這種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精神,才攻克各種困難,最終取得成功的。所以我們要銘記“滴水穿石”給予我們的啓示: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課件出示)理解“銘記”,帶着對偉人和水滴敬佩的心情,齊讀全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語文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學習運用語文的能力,還應着眼於對學生的思想教育,通過有感情地讀背,讓學生更進一步體會滴水穿石的精神,學做水滴那樣的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4、課外延伸,學以致用。

(1)前面我們學習了三位名人的故事。現在請大家結合本文的學習,談談自已想怎樣做?聯繫實際課後寫一篇讀後感。

(2)課後蒐集有“滴水穿石”精神的名人名言、故事等和大家交流。

(這個環節充分體現了語文教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繫,突出閱讀教學與習作之間的內在聯繫。體現閱讀教學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理念。繼續培養學生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六、板書設計

爲了讓學生更清楚的瞭解本課所講的內容,我設計了以下板書

22.滴水穿石的啓示

李時珍目標專一 成就事業

愛迪生

齊白石持之以恆 實現理想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童年的發現》是前蘇聯作家費奧多羅夫寫的一篇兒童文學作品。本課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的一個發現,反映了兒童求知若渴的特點和驚人的想象力。文章以第一人稱敘事,以一個兒童的眼光去思考和探索人的起源這個科學性很強的問題。文章展示了“我”對這個問題思考與探究的過程,即從“迷惑不解”到“似懂非懂”到“獨立發現”到“得到證實”。

課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時的發現,然後具體敘述這項發現的經過,最後寫這個發現在幾年後老師講課時得到證實。

課文的重點是寫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過程。這個過程大體經歷了三個相互聯繫的階段:先是夢中飛行;由夢中飛行引出了爲什麼會在夢中飛行及老師對此所作的解釋;由老師的解釋引出了人究竟是怎麼來的疑問以及對這個疑問的大膽猜想,這個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發現。

作者語言幽默,對自己童年的發現頗引以自豪,對因童年的發現而被老師誤解有一絲的憤懣。

選編本課的目的,是通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童年時代的求知慾望、探究精神和大膽的想象,體會作者回憶童年生活時自豪和憤懣交織的情感;感受作者幽默的語言;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培養想象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教學目標 :

(1)自主學習字詞,會認會寫“胚、禍”等10個生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能正確讀寫“胚胎、禍患、滑翔、天賦、妨礙、豈止、癡迷、釐米、羞愧、幸虧、驅逐、隨心所遇、運轉自如、絞盡腦汁”等詞語。

(2)默讀課文,瞭解作者發現胚胎髮育的過程,感受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培養學生髮現、創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3)能結合具體事例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會給人帶來被驅逐和被迫害的風險”等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課文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

2.教學重點:

默讀課文,瞭解作者發現胚胎髮育的過程,感受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培養學生髮現、創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3.教學難點:

能結合具體事例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會給人帶來被驅逐和被迫害的風險”等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課文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

三、說學情:

經過近五年的學習,學生已初步形成了比較穩定的學習習慣,掌握了較多的學習方法和技巧,具備了朗讀默讀的能力。隨着年段的升高,一本薄薄的教科書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他們具有了擴大閱讀面,提高閱讀量的心理需求,因此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鑽研文本,與文本展開深層次的對話,還要爲學生提供了大量閱讀材料,課堂上大量資料的補充,對學生課外閱讀具有一定的引導作用。

四、說教法和學法:

1.說教法:

學習這篇課文,要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和討論交流,瞭解課文主要內容──“我”發現了什麼、是怎麼發現的;從中激發學生勤學好問、大膽想象、樂於探究的學習精神;體會心理活動描寫對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能真實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

2.說學法: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教給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學會自己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中發現和解決更多的問題。引導學生學會抓住重點句段理解課文的方法。

五、說教學流程:

1.交流揭題,激發興趣。

引導學生回憶交流學過的課文中描寫童年生活的片段,由片段交流引出“發現”,由片段交流引出“童年”,由對“童年”的交流引出課題完成“童年的發現”,激發了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

2. 緊扣“發現”,初讀課文。

(1)默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自學課文生字詞,可以用筆在文中圈出來,然後用合適的方法來解決生字詞。

(3)學生再讀課文,想想: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介紹童年的發現的?是按照什麼順序將材料串接起來的?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人爲什麼會在夢中飛行?人究竟是從哪裏來的?爲了弄清楚這問題,“我”經歷了一個怎樣的探究過程?結果怎樣?

3.圍繞“發現”,精讀課文。

(1)閱讀開頭,瞭解發現:“我在九歲的時候就發現了有關胚胎髮育的規律,這完全是我獨立思考的結果。”

(2)夢中飛行,引發思考。

“我”是在做夢中發現自己總在飛翔,並且發現其他同學也具有“飛行”的天賦,於是便產生了好奇,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

(3)師生對話,求解疑問。

我們一起找到老師,請他給我們解答。老師並沒有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便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麼來的。

(4)絞盡腦汁,驚人發現。

既然老師那裏給不出現成的答案,那就自己去想,自己去尋找吧。以至於親自抓來魚,仔細觀察,想從魚身上發現人應具有的某些特徵。“我”經過思考、推算,終於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5)轉述發現,小結課文

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我”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過程,體會作者執著探究的精神。

4.遭遇挫折,悟出哲理。

引導學生自讀課文,瞭解作者的祕密是怎樣被證實的,“我”當時有什麼表現,又是怎樣被老師轟出教室的。

重點引導學生交流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使學生明白這句話一語雙關,其一,它講出了科學事業發展過程中的真實情況,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過這樣的遭遇;其二,是“我”用幽默與自嘲的方式,表達了對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說,世界上的大科學家尚且如此,我爲我的發現被轟出教室又算得了什麼呢?這句話也是作者對童年發現一事的評說與紀念。感受作者幽默詼諧的語言。

六、說作業設計:

互相交流學習課文受到的啓發,深化了主題;聯繫實際說說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發現,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童年的發現》爲題寫一篇作文,介紹自己的一次發現,讀寫結合,實現了語文教學的大循環。

七、說板書設計:

運用簡潔的板書再現課文內容,讓學生通過板書能直觀地瞭解課文內容,感受人物特點。

夢中飛行,引發思考——富於幻想

童年的發現 絞盡腦汁,驚人發現——執着探索

遇到挫折,悟出道理——幽默風趣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一、教材淺釋

《城南舊事》的特點:每一章節表面上幾乎都沒有緊湊的情節,但在一個不過七、八歲的小女孩眼中看到的小世界,後面卻是一個悲慘的大世界。整篇小說作者曾未逾越這個孩子有限的觀察,她的天地幾乎侷限在五十年前北平城的城南一個四合院裏。全文從一個孩子的視角出發,語言特色鮮明。

選編《竊讀記》課文的原因是:本組教材以“我愛閱讀”爲專題進行編排,選編的課文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都緊密圍繞着閱讀。教材的安排上,目的是要引導學生把握住要內容,體會作者對書的深厚感情,在閱讀中能夠結合學習和生活實際,習得一些讀書和習作的方法,讓學生明白閱讀的重要意義,從而激起閱讀的興趣,逐步養成閱讀的習慣。

本篇文章的特點:

《竊讀記》:生動細緻地刻畫臺灣作家林海音小時候竊讀的心理和樂趣,表達對讀書的熱愛。課文以“竊讀”爲線索,以放學後急匆匆地趕到書店,到晚上依依不捨離開的時間順序和藏身於衆多顧客、借雨天讀書兩個場景的插入,細膩生動地描繪了“竊讀”的獨特感受與複雜滋味,表現了“我”對讀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望。

作者善於通過自語式的獨白描繪心境,表達自己的感情,在“竊讀”這種氛圍中,一方面享受閱讀的快樂,一方面還要時刻關注周圍的環境,非常形象生動地表現了“我”的心情變化,使人如歷其境。

此外,作者還善於用細緻入微的動作描寫來表達自己的感情。通過一系列的動作描寫,寫出了書店的顧客之多,更表現了“我”對讀書的如飢似渴。

二、明晰學情

學生與這篇文本之間存在在一定的距離感,包括時間的距離和空間的距離,學生很難理解那時作者所處的年代特點以及她所生活的環境特色。這些都是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去滲透的。這篇文章對於學生來說能讀懂她的主要內容不難,難在領悟和模仿她藉助語言文字的特殊表達方式所營造的情感及畫面效果。這是學生需要提升的部分。另外,由於學生們大多數家庭的文化素養不高,家中沒有較多的藏書,所以沒有多少課外閱讀量,語言積累和語言感受力相對就比較缺乏。所以通過這節課的共同學習,希望學生能夠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對讀書或者某一本書產生閱讀興趣。

三、教學目標

1.通過圈劃描寫心理活動、動作的語句,初步感受作者的寫作特色,揣摩出人物思想情感變化,並能試着仿寫句子。

2.通過朗讀、圈劃和討論等方法,體味竊讀的滋味。

重點:圈劃並有感情的朗讀竊讀時心理、動作描寫的語句,瞭解作者寫法上自語式的獨白等特點,從而體味竊讀的滋味。

難點:揣摩人物情感變化。

四、教法運用

1.朗讀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蘊,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帶問題細讀、散讀、默讀、讓學生感悟作者平實、自然、柔美的風格。

2.情境設置法:在本節課上,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境,使學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思想產生共鳴。

3.自主合作: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4.多元評價法: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採用學生自我評價、學生相互評價和師隨機評價等方法讓學生有主動學習的熱情和自我思考的空間,達成讀說等方面的增量。

五、學法運用

強調學生自己的感受。

教材的編排也體現了這種理念,如課文練習的設計,強調學生自己的感受。如“課文中有很多地方寫出了我如飢似渴地讀書,抄寫這樣的句子,並說說感受”,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我們關注課標,會發現多處帶有“自己”這個詞的表述,例如:拓展自己的視野、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作出自己的評價、說出自己的體驗、通過自己的思考、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蒐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等。

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心到、手到”,積極讀書,抓住文中描寫的細節重點。

2.朗讀法:指導學生各種形式的朗讀,從中體會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3.合作探究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六、過程展現及涵蓋的理念

(一)導入

教師出示《城南舊事》這本書,簡單介紹作者的生平然後老師用排比的方式,詩意的介紹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比如:在這本書中有小英子眼中:街道上留下的駱駝隊的身影,有她耳中四合院裏傳來的夥伴的嬉戲聲,也有……。同時,課件隨即播放作者書中描述的老北京的場景,包括街道,駱駝隊,四合院,書店等。

接着導入本文的學習,老師這樣描述:今天,讓我們一起跨越時空,走進其中的一篇《竊讀記》,隨小時候的林海音一起走進書店,去感受她的竊讀滋味。

導入設計的想法在於【語文學習要尊重作品本身,閱讀的過程首先是一個還原的過程,所以有必要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與作者及文中所提到的環境的距離】

(二)進入課文的賞學

賞學設計思路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知道寫了什麼?真切感受作者筆下竊讀的場景。二是讓學生了解文本是怎麼寫?也就是語言表達的特點。感受到作者竊讀的複雜的情感體驗。從這兩個方面入手提升學生的理解概括能力,同時也豐富學生的語言表達方式。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

《詹天佑》是義務教材第十冊第三單元的第二篇課文。課文記敘了清朝末年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事,反映了他嚴謹踏實的工作作風,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全文分四段,其中第二、三段是重點段,本課的表達方法是先概括介紹,後具體敘述。

本單元訓練重點是:認識過渡句與過渡段,理解它的意義;理解課文主要內容,領會課文中心思想。這是在第一單元藉助中心句進行正確領會中心思想訓練的基礎上,對中心思想的把握提出進一步的要求,爲第5單元的習作訓練確定中心、合理想象、續寫文章打下基礎。準確地把握了課文之間的聯繫點,有利於充分發揮教材的整體功能。教學時既要突出重點,又要兼顧一般。具體說來,本課着力於下面四方面的訓練:一是訓練語言。着眼於篇,抓住課文中重點語句和段落,從內容和形式等方面紮紮實實進行語言訓練,培養和提高學生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的能力。二是發展思維。如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一層層地敘述的,訓練學生思維的條理性;理解課文中設計人字形線路這一內容後,讓學生幫助詹天佑出主意,看看是否有別的辦法,以訓練思維的創造性。三是滲透德育。本篇課文思想品德教育內容鮮明,熱愛祖國的思想、嚴謹踏實的工作作風和堅韌不拔的毅力,這些都是跨世紀人才所需要的,所以在教學中着意點拔,相機滲透,實現文與道的和諧統一。四是培養能力。

根據本課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我制訂瞭如下教學目標:

1.語文基礎知識方面:會正確讀寫11個生字,理解藐視、阻撓等詞語的意思。

2.培養學生能力方面:能在認識過渡句、段的基礎上,理清段落層次,知道先概括介紹,後具體敘述的表達方法。

3.思想情感方面:感受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嚴謹的科學態度,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爲了達成以上目標,本課分三課時進行教學。

第1課時讀通課文,自學生字詞,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第2課時,細讀課文,推敲課文的詞句。

第3課時,總結課文,領會本文的寫作特點,歸納學習方法和中心思想。

下面,我着重說第2課時的教學:

教學目標

1.細讀第三、第四兩段,用推敲重點詞句和畫簡圖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

2.感受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嚴謹的科學態度,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3.擴句寫段練習。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第3段的內容。

教學難點:在理解課文內容時領會中心思想。

二、說教法、學法

教法:

1.以讀代講法。課堂教學要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變教師的講爲學生的練,而朗讀是語文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唯有多讀,才能理解,纔會運用,才能潛移默化地將範文的語言內化爲自己的語言。

2.品析詞句法。本課重在品析跟中心句關係密切的詞句,所以,教學時要引導學生緊扣詹天佑的傑出和愛國,品析文中的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爲什麼這樣寫。通過詞語的比較、句式的推敲、標點的品味、結構的解悟、情感的體會等等品賞評議,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品評之後的積累,就是消化了的吸收,避免了生吞活剝。

學法: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本課重點指導學生用推敲重點詞句、畫簡圖和朗讀體會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以學生自學爲主。努力使學生自覺地獲取知識,掌握學法,使學生在自身的語言活動中提高閱讀能力。學習過程中,注意指導學生邊讀邊想邊批註,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同時培養學生多方面、多角度、創造性地解決疑難問題的能力。

三、說教學設計

(一)複習引入。

1.幻燈出示口頭填空題,回顧本課的中心句與全篇課文內容的關係。設計最近發展區,視學生學習需要復現已知的知識及學法,爲新舊知識的迅速聯繫作準備。

2.指明學習的目標及探索的方向,讓學生從課後題着手,根據自己的學習水平爲自己的學習目標找到相應合理的定位。這樣使學生具有強烈的求知慾,這是語文課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先決條件。

(二)細讀課文,把握要點,知道課文是通過哪些具體內容來表達中心的。

第三段按照工程進展的順序講了三層內容,即勘測線路,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概括要點要準確,這是學生閱讀過程中的一大難點。因此,讓學生多讀多思,在閱讀和理解的基礎上歸納要點,提高概括能力。

第一步,指導方法,打開思路。第4自然段,這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用~~劃出。然後用幾個字概括。(板書:勘測線路)

第二步,學生練習概括第5、6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在書上用鉛筆寫一寫)教師反饋後板書: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

(三)品析詞句,體會作者是怎樣運用語言表達中心的。引導學生緊扣詹天佑的傑出和愛國,品析文中的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爲什麼要這樣寫。這部分教學我設計了三個訓練點。

第一個訓練點:

找出詹天佑在勘測線路時是怎麼想的,怎麼說的?

1.訓練目標

體會詹天佑嚴謹的工作作風、科學的態度和愛國思想。

2.訓練過程

①讀讀劃劃,詹天佑在勘測線路遇到困難時他是怎麼想、怎麼說的?

②做檢測題1:爲什麼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

③讀讀議議,下面這句話的句式有什麼特點?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築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

前一句寫詹天佑的決心,後一句寫修不好鐵路的嚴重的後果,一正一反,中間用否則轉折。在讀讀議議中,使學生體會到詹天佑受命於危難之際的勇氣和戰勝重重困難的動力,都源於他的一片精誠愛國之心。

④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3.訓練設想

學生從句式的推敲,情感的`體驗中能夠領悟到作者是怎樣用語言文字表達詹天佑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愛國思想。引導學生評價人物,從人物的心理活動、語言行動着眼,授之以漁。

第二個訓練點:

畫出居庸關隧道、八達嶺隧道和人字形線路的簡筆畫。

1.訓練目標

①理解詹天佑根據兩地不同的地質條件採取不同的開鑿方法,以縮短工期,表現出詹天佑傑出的才能和智慧。

②抓典型、抓要點的寫法,使文章精煉。

2.訓練過程

①劃出寫京張鐵路在經過居庸關、八達嶺、青龍嶺時遇到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的語句。

②畫簡圖,同桌交流。

邊讀邊想象,把語言文字變成圖畫。(這樣既達到使學生真正理解課文的目的,又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

③在居庸關和八達嶺隧道的施工中,集中反映了詹天佑的()的精神。

(1)愛國(2)負責(3)虛心(4)創造

④修築鐵路要開鑿的隧道很多,爲什麼要重點寫居庸關和八達嶺兩個隧道工程?

⑤詹天佑設計了人字形鐵路,你幫他出主意,是否還有別的辦法?

第三個訓練點:

第4段的第二句:這件事給了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

1.訓練目標

聯繫第二段、第三段,推敲體會這個句子的意思,並能有感情地朗讀。

2.訓練過程

①快速默讀第4段,思考課後第4題:課文第4段是圍繞哪一句話寫的,寫了哪幾個方面內容,這句話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②一邊讀一邊想,理解藐視和回擊兩個詞語是什麼意思?(通過)這裏可以換別的詞嗎?然後做檢測題2。

③熟讀課文第二段、第三段,劃劃,議議:帝國主義怎樣藐視中國,這件事又怎樣回擊了帝國主義?

3.訓練設想

掌握中心思想是學生語文學習中的一個難點,要突破這個難點,就必須抓住重點句、段來體會。本例設計把前後三段最能體現文章中心思想的話放在一起,讓學生通過比較、朗讀和品味,理解藐視和回擊,讓學生懂得詞語用得準確,能夠牽動全文,使文章前後呼應,渾然一體,從而準確地表達了中心思想,大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有藐視,就有回擊。修鐵路如此,今天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也是如此。所以這兩個詞語的教學不僅有助於對文章結構的理解,而且恰到好處地進行了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四)選讀,讓學生把最能體現文章中心的語句或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

(五)擴句寫段練習:先讓學生根據自己能力任選一題寫,寫後交流評議。

1.許多到中國來遊覽的外賓,看到詹天佑留下的偉大工程,都讚歎不已,有的說____,有的說____,還有的說____。

2.如果你站在詹天佑的銅像前,你想說些什麼?請你以《我認識的詹天佑》爲題寫一段話。

3.看課文插圖寫一段話。

這樣設計的根據:①讀是吸收,寫是運用,讀寫結合對於語言文字訓練來說是至關重要的。②創造是一個民族的靈魂,豐富的想象是創造的翅膀,提供思維的空間,啓發創造想象,身臨其境地談感受,能促進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說教材

《竊讀記》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新課標國小語文五年級第一組課文的第一篇課文,作者林海音。這篇課文以“竊讀”爲線索,以我放學後急匆匆地趕到書店,到晚上依依不捨離開的時間順序和藏身於衆多顧客、借雨天讀書兩個場景的插入,細膩生動地描繪了“竊讀”的獨特感受與複雜滋味,表現了“我”對讀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望。本文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一組的第一篇課文,這組課文以“我愛閱讀”爲主題,訓練重點是“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讀書的樂趣,學習一些讀書的方法”。本文在單元中起着以篇帶篇的作用。

結合單元教學目標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我將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認識並掌握本文中的生字,理解文章中的新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作者通過細緻入微的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來表達感情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

3、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體會竊讀的複雜滋味,感悟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求知的渴望,並受到感染。

教學目標涵蓋“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

爲了落實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我把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爲

引導學生抓住相關語句,體會竊讀的滋味,感受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望。

第二個板塊——說教學策略:

爲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結合教材特點和五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樂於交流的學習特點,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

我採用了“自主讀書、合作學習、自己感悟”的教學方法。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語文課堂。始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夥伴中的首席。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

在學法上,本課擬引導學生通過讀讀、劃劃、議議、想想,合作探究來讀懂課文,讓學生眼口手腦並用,自己探究感悟,充分激發學生的思維。

第三個板塊:說教學程序

一、導語激情,引入新課

一堂新授課,導入的設計至關重要,所謂“萬事開頭難”嘛。富有情趣的導入,就像在師生之間架起的溝通的橋樑。通過這座橋樑,師生的心會更接近。正如俗話所說:“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

上課伊始,我先讓學生談談課外閱讀給自己所帶來的快樂和享受,之後告訴學生“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的作者在課外閱讀時的感受與衆不同,你想知道是爲什麼嗎”這個看似很簡單很隨意的聊天,其實拉近了學生與課文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在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之後揭示課題。

二、疏通字句,整體感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指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因此在新課程的教學設計時,引入新課後對文本進行整體感知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一步:請同學們自由大聲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讀正確,並且標出自然段。

第二步:指名讀最吸引自己的那部分內容,隨機指導生字讀音及書寫,重點是“竊、腋”等幾個,理解“竊讀”等詞語。

第三步:默讀全文,引導學生交流“竊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本環節安排了“三讀”,一次有一次的要求,一次有一次的目的。在讀中幫助學生掃除文字障礙,在讀中幫助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爲後續的研讀、感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可謂一箭多雕。

三、潛心賞讀,品文悟情

抓住重點,體會是關鍵,在學生交流“‘竊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時,要引導他們結合有關語句概括出竊讀那種苦樂交織的複雜感受,並重點體會“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一句。

引導學生圍繞“從課文哪些地方看出我的快樂和恐懼”展開討論。讓學生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這尊重學生的個性,變“要我學”爲“我要學”。好的語文教學,就應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學生交流情況應抓住課文的重點句:

1)“急忙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惡狼,貪婪地讀着。”

這句話寫出了我強烈的求知慾和對讀書的渴望。同時要體會作者貪狼一詞的“貶詞褒用”的精妙。

2)“我有時還要裝着皺着眉頭,不時望着街心,好像說:‘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實,我的心裏卻高興的喊着:‘大些,再大些!”

這句話通過發愁的表情和快樂的的內心對比描寫,表現了我對讀書的喜愛。

3)“我合上書,嚥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後才依依不捨地把書放回書架,”

就嚥了一口唾沫這個動作,寫出了此時的我儘管是腿痠腳麻、飢腸轆轆,卻在兩個多鐘頭的飽讀之後有一種滿足感、充實感。這種竊讀猶如一次精神的盛宴,收穫了知識和智慧。

我們要從這些語句中瞭解作者是怎樣寫出竊讀滋味的,體會作者動作和心理描寫的細膩傳神。

最後有感情地反覆朗讀課文。要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或作者的心情,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有感情地朗讀了。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能把體會到的思想感情表達出來,同時又能加深對文章的思想感情的體會。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作者對讀書的渴望,對知識的熱愛。

四、迴歸整體,拓寬延伸

俗話說“編筐編簍,全在收口”。通過總結,可以促進學生對一堂課的教學進行梳理,儲存信息,鞏固記憶。

在學生讀懂課文後,結合生活實際,仔細揣摩 “這時,我總會想起國文老師鼓勵我們的話:‘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的深刻含義。讓學生明白並受到啓發,在黃金年齡進行閱讀,多看書,可以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這樣的結尾把學習的觸角向課外拓展延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以上就是語文網小編跟大家分享的五年級上冊語文《竊讀記》說課稿全部內容,此分享對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非常有幫助,小編祝教師朋友們工作順利!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一)學情分析

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中,我要相信學生,依賴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爲他們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鼓勵他們主動學習,自主探索,自我建構,最終實現自我發展。

(二)文本解讀

1、 文本解讀

《月光啓蒙》是蘇教版語文教材第十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語言淳樸優美、感情真摯的散文。作者孫友田深情地回憶了自己的童年時,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親唱民謠、童謠和講故事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母親啓蒙教育的感激、懷念之情。

課文中民歌民謠風格明快、流暢、含蓄、風趣,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課文插圖也非常優美,與課文相得益彰,這些將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學習興趣。

《月光啓蒙》與《愛如茉莉》、《我和祖父的園子》等組成了一單元,並構成了“親情無限”這一個共同的主題。這一單元的課文洋溢着濃濃的親情,它將潤澤着孩子們幼小的心靈。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教材的實際情況,同時考慮課標對本年段的要求,特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

A、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B、學會本課生字,聯繫上下文理解“長”、“芳香”等詞語的意思。

C、憑藉課文的語言材料,感悟作者從母親那裏受到的啓蒙教育,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感激和懷念之情。

3、教學重難點:

A、通過閱讀,感知課文語言,感知母親形象,感受作者對母親的感激和懷念之情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B、領會“月光啓蒙”的真正內涵,感悟課文內在的意蘊是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如何完成對話過程呢?我用幾個關鍵詞來解答,分別是“質疑”“研讀”“積累”和“遷移”。

1、質疑 有道是“學貴有疑”“大疑則大進,小疑則小進。”愛因斯坦也說過:“發現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一切探索都要從疑問開始。引導學生學會質疑,就爲學生揚起了思維的風帆,探索之旅由此啓航,創造就在前方。

2、研讀 閱讀教學離不開讀。除了朗讀、默讀、有感情地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引導他們入情入境,潛心會文,自主研讀,讓他們徜徉於字裏行間,與語言文字親密接觸;在潛心研讀中,感知語言的優美,感知母親對“我”疼愛;同時,在潛心研讀中收穫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獨特發現,實現個性化閱讀。

3、積累 荀子說:“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累是語文學習的法寶。課標中不止一次地提到“要豐富語言積累。”本課語言生動優美、情感豐富感人,是學生學習語言,積累語言的好材料,因此積累必不可少。

4、遷移 閱讀教學的目的絕不僅僅是爲了閱讀,其終極目標是爲了讓學生自由地、順暢地、準確地進行表達。葉聖陶先生說過:“課文不過是個例子。”課文不僅是閱讀的例子,也是習作的範例。因此,在這一課中學結束後,讓學生寫一寫自己的母親或對課文的留白處進行續寫我覺得非常有必要。

三、說教學過程:

本課我打算兩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第一課時,指導識字、寫字,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脈絡。

第二課時,引導學生自主研讀,對話文本,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我安排了“啓、承、轉、合”四個板塊。

啓:通讀全文,引發質疑

提出問題是思考的開始。課初,我引導學生通讀全文,然後引導進行質疑,這是爲了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同時,抓住核心問題,找到對話文本的切入點。這一環節中,學生自主質疑可能會產生非常多不同的問題,比如:課文寫了母親的哪些事情?母親是個怎樣的人?等等,這時教師就不僅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更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促進者和幫助者,因此,我將幫助學生對他們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梳理、比較,挑選出最有價值的問題即:母親是如何給我啓蒙的?與此同時,要向學生傳達質疑的方法,即要抓住重點段或中心句,從內容上質疑,從中心上質疑,從寫法上質疑。完成了質疑過程,也就找到了對話文本的抓手,進入下一個環節。

承:潛心研讀,對話文本

這是教學的重點。

1、潛心會文

讓學生靜下心來帶着問題默讀課文,邊讀邊圈劃有關詞句,反覆品味,走進作者描繪的情景之中,也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寫下自己的個性化解讀或感受,然後進行集體交流。

2、交流收穫

交流內容預設如下:母親是如何爲我啓蒙的?

A、品味歌謠、童謠 ——母親用歌謠、童謠等爲我啓蒙

1、母親給我唱了許多歌謠、童謠,課文中寫了多首,找出來讀一讀,可以把你最喜歡的那幾首多讀幾遍,你從中感受到什麼?

B、感悟月光、母親——母親在月光下用愛爲我啓蒙

“童年的夏夜”“籬笆小院”“柔和的月色”“灑滿”等可以感受月色下的寧靜與安詳;

“母親摟着我、唱起”等讓我們體會到那份幸福與美妙。

“母親甜甜的嗓音”“深情地吟唱”“芳香的音韻”。等詞語讓學生反覆品味,感受母親歌聲的優美,使人陶醉,也久久地留在了“我”的記憶裏,滋潤着“我”的心田。同時理解“芳香的音韻”的含義。

“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穀,卻長歌謠”“長”從“生長”引申而來,有“產生”的意思。引導學生理解是家鄉的親人擁有的聰明才智影響着我,所以,“我”從小就在心裏蘊含着對故鄉、對民間藝術的愛,而這種愛讓“我”“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得到“啓蒙”。

課文的最後一段,點出了母親是“我的啓蒙老師”等等,啓發學生思考,這部分內容在文中起到什麼作用?怎樣理解課題“月光啓蒙”?不僅要引導學生讀懂,更要把自己的體會、感受說出來。

C、藉助媒體,幫助學生理解文本

爲順利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我進行多媒體課件的製作,多媒體課件在這堂課的教學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將學生與文本建立了必要的聯繫,使得學生更容易走近文本。歌謠要給學生切身的體會,要做到還真不容易。通過音頻的播放就能非常好的解決這個問題,那種“如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的聲音流淌出來,母親的嗓音就彷彿迴盪在我們的耳邊,學生的感受才能真切,朗讀才能入情入境。除此之外,圖片的呈現也讓學生走進了那籬笆小院,而那“母親在如水的月色裏,像一尊玉石雕像”的畫面對學生來說頗爲抽象,看了圖之後,便會在腦海中留下永不磨滅的形象。

3、感情朗讀

在學生暢談對文本的理解之後,我採用多種朗讀形式,引導學生進行有感情地朗讀,作者“情動而辭發”我們“披文以入境、入情”,通過感情朗讀感知語言文字,感知人物形象;在感情朗讀中釋放自己的情感,達到情感共鳴、物我交融。

轉:精彩賞讀,豐富積累

語文教學不僅要引導學生得其意,更要得其言。通過引導學生賞讀精彩句段,體會作者寫法的精妙,進而積累語言,形成內化,教學才具有實效性。

本課語言優美,感情真摯。在反覆誦讀中可以感受語言美、形象美、意蘊美、韻律美,在賞讀的同時,指導學生有選擇的背誦,豐富其語言積累。

合:傾訴表達,讀寫結合

葉聖陶曾說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讀得多,讀得透,自然能促進寫;寫得多,寫得妙,自然能促進讀。讀與寫的互相滲透,應該成爲我們語文課堂教學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教材中不少課文因表達的需要沒有寫完整,這留給我們非常大的想象空間,在處理教材時,就可以讓學生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之上,有根據的進行補白。這節課教學中,學生在全面學習課文後,想象多年以後,面對年老的母親,我趴在她的膝前,會說些什麼呢?把最想對母親說的話寫下來。這不僅是學生情感在課堂中得到昇華並宣泄出來,也是在充分感悟課文的過程中對課文內容回顧的再理解。(視時間而定,如時間不夠,可在課外完成。)

作業佈置:(課外拓展,延伸閱讀)

語文學習僅靠書本是遠遠不夠的。有道是: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課本爲我們打開了一扇窗,讓學生透過這扇窗,看到外面更廣闊的世界。本課的閱讀是個引子,課外推薦學生閱讀孫友田的其它作品,讓學生真正走進作者的內心,豐富自己的閱讀體驗。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說教材】

本課是S版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三組“巾幗英雄”主題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述了居里夫人一生中所擁有過的三克鐳的來歷,以及在這過程中體現出的這個科學家的偉大人格。作者藉着三克鐳,將居里夫人的大公無私,獻身科學,展現在了讀者眼前。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將本課的三維目標定位於下:

三維目標:

1.知能目標:通過學習,體會課文是怎樣描寫人物,表現人物精神的。

2.方法目標:引導學生反覆讀書,抓住居里夫人的言行,領會她的人格的偉大和精神的崇高。

3.情意目標:體會居里夫人一心爲全人類作貢獻、大公無私的偉大精神。

教學重點:瞭解居里夫人三克鐳的故事。

教學難點:理解居里夫人在自傳中說的一段話,進而理解她人格的偉大和精神的崇高。

【說學情】

本課的學習對象是五年級的學生,他們對事物已經擁有了初步的看法和見解。本課內容表面上淺顯易懂,但實際上,對於文中所出現的兩類人,學生們很容易產生一邊倒現象,認可第二類,否認第一類。因此,對本課的教學,要引導學生,讓他們知道,第二類人,是極其偉大的,但也應該肯定第一類人,他們也很偉大。

【說教法】

《課標》總目標的第七條表述爲:“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的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因此,我將本課的教學過程概括爲五步:

教學過程:

透過課題知內容:

抓住內容理思路:

沿着思路悟情感:

根據情感明中心:

圍繞中心學寫法:

【說學法】

閱讀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閱”就是用眼看,就是用心想,就是心腦結合的過程,是理解、揣摩的過程。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才稱其爲“讀”。所以,“讀”並不光表現在抑揚頓挫的聲音,也有靜思默想的默讀。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既有默讀整體感知,也有齊讀集體感悟;既有文字的欣賞,又有默默的品味。通過主體的“閱”,學生才能將文本的語言“翻譯”成自己的語言,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思想,把別人的東西裝進自己的“倉庫”。

學生通過反覆朗讀課文來找答案,然後再感情朗讀,深入體會作者情感。

教學時,注意結合本單元讀寫訓練重點,“要注意作者是怎樣描寫人物、表現人物精神的”,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生活積累,使思維訓練和語言表達能力達到一個質的飛躍,體現了個性化的學習。

【說教學過程】

一、透過課題知內容:

讀一讀課題,說一說:

1.這是一篇寫什麼的課文?主要寫誰?你對她瞭解多少?

2.鐳是什麼?它有什麼作用?

3.課文講了居里夫人的什麼事?有什麼問題提出來嗎?

二、抓住內容理思路:

快速默讀課文,想一想:

1.課文是以什麼爲線索來寫的?

2.居里夫人的三克鐳是怎麼來的?

三、沿着思路悟情感:

(一)抽生分別朗讀1-4自然段,瞭解第一克鐳的故事:

說一說:

1.第一克鐳是誰發現的?

2.爲什麼十八年後居里夫人卻買不起一克鐳?

3.出示重點語句,議一議:

從句中找出一對意思相反的詞語。

從帶點的詞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居里夫人由於放棄了專利而買不起鐳,有人卻因此腰纏萬貫,課文這樣寫有什麼作用?課文第一自然段也有一處類似的對比,請用你喜歡的符號勾畫出來。

(二)默讀5-6自然段,瞭解第二、第三克鐳的故事:

小組合作學習: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

第二、第三克鐳是怎麼來的?居里夫人分別用它做什麼用途?

麥隆內夫人回美國向十個女百萬富翁募捐時碰了壁,“碰了壁”是什麼意思?課文這樣寫有什麼作用?你從中體會到什麼?

從美國公衆捐贈的兩克鐳以及居里夫人的工作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三)教師示範朗讀7-8自然段,瞭解三克鐳的意義:

小組合作學習: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

1.用橫線畫出一句反問句,並改成陳述句;用波浪線畫出一句雙重否定句,並改成陳述句。

2.居里夫人的“固執”表現在什麼地方?

3.“他們說的並非沒有道理”其道理何在?請用雙橫線標示;“我仍相信我們夫婦是對的”是針對文中哪句話說的?其理由何在?請用雙波浪線標示。

4.“這個問題”指哪個問題?兩個“他們”分別指的是誰?“我”“我們”分別指的是誰?“勇於實踐的人”和“夢想着”分別指的是誰?

5.細心品讀下面兩句話,想一想、說一說,你體會到了什麼?

“人類需要勇於實踐的人,他們能從工作中取得極大的收穫,既不忘記大衆的利益,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

“人類也需要夢想者,需要醉心於事業的大公無私的人。”

6.“這三克鐳,展示了一位科學家偉大的人格”,說一說,居里夫人具有怎樣偉大的人格?

四、根據情感明中心:

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一想:

1.課文講了關於居里夫人的什麼事?

2.你覺得居里夫人是怎樣的一個人?

3.教師小結:

課文通過鐳的發現者--居里夫人一生曾擁有過三克鐳的故事的記敘,表現了她一心爲全人類作貢獻,醉心於科學研究事業,大公無私的偉大人格。

五、圍繞中心學寫法:

1.找出課文裏哪些事情表現了居里夫人對人類貢獻巨大?

2.找出課文裏哪些事情顯示出居里夫人經濟的困頓?

3.體會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4.領會作者是怎樣來表現人物精神的?

【課堂作業】:

1.熟讀課文,仔細領會居里夫人的偉大人格。

2.完成課後作業第三題。

3.用“既/又”造句。

【板書設計】

居里夫人的三克鐳

第一克鐳:居里夫婦發現放棄專利爲人類貢獻

第二克鐳:美國公衆捐贈科學研究醉心於事業

第三克鐳:美國公衆捐贈治療癌症爲大衆造福

偉大人格:大公無私

板書設計簡單又清晰,緊扣文本,通過文章中的詞來展示人物的品質。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8

一、 說教材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第九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講讀課文,作者是美國著名作家巴德?舒爾伯格。文章主要敘述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寫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詩,母親對此的評價是“精彩極了”,父親對此的評價是“糟糕透了”,父親和母親對“我”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評價,對“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使“我”在“精彩極了”的鼓勵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長爲一名著名作家。並且“我”也明白了,父母對自己的兩個極端的斷言,其實是兩種不同的表達愛的方式。

這篇文章語言平實,既有鮮明的形象,又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感體驗十分接近。課文一些語句含義深刻,具有啓發性,給學生提供了多維的思考感悟空間。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課文,瞭解課文內容,理解巴迪的父母的不同評價對孩子所起的作用。

3、通過學習,總結生活中對愛的點滴感悟,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4、體會父母對孩子不同的愛,學會正確面對父母的評價。

教學重點:從父母對孩子各自不同的評價中體會父母對孩子的愛。

教學難點:理解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對孩子的愛。

二、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指出: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 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本課定位主題,通過閱讀、感悟來理解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飽含的愛;重視組織學生進行紮實的語文實踐活動,以讀爲本,讀中感悟,讀寫結合,力求在各項實踐活動中使學生語文能力得到整體提高。

三、說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部分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學習,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悟、體驗和理解。”基於對《語文課程標準》的理解,我構建“導——讀——悟——拓”的課堂教學模式,營造和諧的課堂情感氛圍。

四、說教學過程

一、 激情導入1、同學們,人的一生會得到很多不同的評價,它們會給我們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老師這兒有一首詩歌,請同學們一起來欣賞。(配樂朗誦)

2、那麼,作家巴迪舒爾伯格小時候得到的評價是什麼呢?(根據學生的發言,板書課題)這樣的評價給巴迪的一生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呢?讓我們一起學習第十九課。(齊讀課題)

【教學開始,用詩歌引入,通過情境教學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簡介作者1、課前請同學們收集了一些有關作家巴迪舒爾伯格的相關資料,我們來交流一下吧。(指名一兩個學生髮言即可)老師這兒有一些他的相關資料,誰來幫老師讀一讀?(出示課件,指名讀)

2、好,通過交流,你們認爲巴迪現在是個怎樣的人物?(學生自由發言)

【通過預習檢查,讓學生對文章有了一個整體感知。】

三、設置懸念,精讀課文

1、是啊,現在的巴迪已經成爲一個出色的、了不起的作家了。現在請同學們打開課本,快速瀏覽一下課文,看看課文的那一句話最能表明現在的巴迪是個出色的、了不起的作家?(指名說出,全班朗讀)

2、假如有一次巴迪的作品獲得了一項國際大獎。當巴迪接過獎盃,主持人問他,此時他最想感謝的人是誰。你們猜,巴迪會感謝誰呢?(根據學生髮言,板書)

3、如果主持人接着問,爲什麼要感謝這兩個人,巴迪要怎麼回答。你能幫助回答嗎?彆着急,要想回答好這個問題,還得把巴迪寫的《“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課文好好讀讀。

4、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5、已經有答案的同學可以和同桌或者前後桌的同學交流交流。

6、指名回答,師相機指導朗讀。

【在教學中不把重點放在死摳詞句上,而給學生留下較多的“空白”,便於學生自己去感知和領悟。對於文章的重點,則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以突出朗讀感悟和領悟表達的方法,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7、演課本劇,感受真情

【採用演課本劇的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科領域和現實生活中,經歷自主與合作的探索過程,獲得知識與技能,併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進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8、根據自己的理解,任選一題寫一寫:

①“精彩極了”是母親對我的( ),母愛像( )。

②“糟糕透了”是父親對我的( ),父愛像( )。

【讀寫結合,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加深對父母之愛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感悟真愛。

1、師導:是啊,母親的“精彩極了”是一種鼓勵的愛,父親的“糟糕透了”是一種嚴格的愛,這兩種不同的愛造就了巴迪的成功。那麼,你們在生活中也感受到這兩種不同的愛了嗎?下面,請同學們欣賞一組照片。

2、播放課件,激發學生髮言的慾望。

3、好,誰先想到了,舉手告訴老師。(學生自由發言)

【拓展延伸有利於幫助學生髮揮學習的主體能動性,學生的羣體資源將得到有效利用。】

五、作業:

以“感恩父母”爲題寫一篇200字左右的小短文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9

今天我爲大家說課的內容是《威尼斯的小艇》,下面我將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威尼斯的小艇》是魯教版國小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精講課文,它是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寫的一篇寫景散文,寫的是作者乘坐小艇在威尼斯——這座水上城市的所見所聞。本文表達上的主要特點是抓住事物特點並把人的活動同景物、風情結合起來進行描寫。

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一是使學生領略水城的風情,陶冶學生的審美情趣;二是使學生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威尼斯的小艇》介紹了威尼斯這個水城獨特的交通狀況和異國的風土人情,這對國小五年級學生來講是比較陌生的。而課文最後幾句話又描寫了威尼斯夜晚的景色,這與小艇的作用有什麼關係呢?學生很難理解。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蒐集補充課外資料,拓展文章內容以幫助學生理解感悟。(綜上所說,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認識7生字會寫10個字,背誦有關段落,積累自己喜歡的詞句。

2、通過課文學習,瞭解威尼斯獨特的風情、小艇特點以及它同威尼斯的關係,

3、領會作者抓住特點和把人的活動同事物、風情結合起來的表達方法寫作的表達方法。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了解小艇的特點和它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難點是學習作者是怎樣抓住特點並把人的活動同景物、風情結合起來描寫的。

二、說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觸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爲更好的體現新課程的基本要求,也爲了突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我決定採用“自主探究——討論交流——點撥小結”並適當輔助以媒體演示法的方法與學生共同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

三、說學法

自讀自悟法小組合作法感情朗讀法想象與聯想法直觀感受法

四、說教學流程:

我的課堂結構是:

揭示課題,檢查反饋——研讀文本,合作探究——總結提煉,學習方法——拓展延伸,學以致用

(一)揭示課題,檢查反饋

這一環節安排了兩個內容:

1、以小組爲單位交流蒐集的有關資料、圖片,瞭解威尼斯的特殊及城市的特點;

2、解決課前的預習思考題:課文圍繞着小艇寫了哪些內容?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自學概括能力,又理清了課文的基本脈絡,從而提煉出本堂課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小艇的樣子、船伕的駕駛技術、小艇的作

(二)、研讀文本,合作探究

1、在理解小艇的樣子時,啓發學生自讀自悟,圈畫表現小艇特點的字詞,試着畫一畫小艇的樣子,然後抓住三個生動的比喻句,使學生在理解比喻的精彩的同時,認識到作者多種比喻來自於多方面觀察,

2、船伕是怎樣駕駛小艇的?技術如何?用這一問題將學生引入下一段的學習。這裏,放手讓學生去自讀自悟,用“讀讀、劃劃、議議、想想”的方法自學課文。這樣就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自己去總結經驗、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3、在瞭解小艇的作用時,設計這樣的問題:小艇和威尼斯城市關係密切,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1)作者是抓住哪幾個代表性人物來寫的?說明了什麼?

(2)作者抓住了哪兩個不同的時間來寫的?說明了什麼?

這樣變繁爲簡,化難爲易,一步一步,環環緊扣,突破難點就不成問題了。

(三)、總結提煉,學習寫法

1、作者寫這些小艇是爲了什麼?(讚美城市的獨有風光)

2、作者運用了什麼樣的表達方法?

作者緊扣小艇,介紹了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人們的生活都與小艇息息相關。這樣,抓住特點把人們的活動,同景物、風情結合起來。景物與人相互聯繫,使文章充滿了生機。課文融進了作者多次觀察的體驗和感受。因而能寫得如此生動、形象、具體。這樣從內容與語言形式結合上加深理解,有助於學生對學習方法的鞏固。

(四)、拓展延伸,學以致用

用上文中的表達方法,寫一寫自己的家鄉,要寫出特點來。

五、說教學評價

教學過程中,對於學生的回答,及時給予對或錯的判斷是評價,爲了激勵學生,對那些積極發言,回答特別精彩的則多表揚,針對回答有困難或缺乏自信的孩子則要多多鼓勵,課堂評價也是一門藝術,還需要不斷地探索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