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關於四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集錦十篇

說課稿 閱讀(2.56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四年級語文說課稿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四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集錦十篇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貓》一文是人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四組的一篇精讀課文。《貓》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寫的一篇散文。本文主要通過對貓的古怪性格和滿月小貓特點的描寫,流露出對貓的喜愛之情。課文以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爲主線,貫穿了貓的古怪性格及滿月小貓的可愛形象,栩栩如生。

2、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教學目標三個緯度的有機整合,以此爲依據,結合本組教材的教學要求、本課課文內容和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和能力目標:①學會本課13個生字,正確讀寫“性格、任憑、貪玩、盡職、屏息凝視、稿紙、梅花、跌倒、變化多端、開闢、枝折花落”等詞語。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③瞭解大花貓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時候的可愛,學習作者是如何把貓的特點寫具體,並表達出自己對貓的喜愛之情的。

過程和方法目標:以“自讀,感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架設文本與學生間的交流平臺,使閱讀教學成爲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熱愛小動物的感情和觀察小動物的興趣。

3、教學重、難點

通過語言文字的學習,瞭解大花貓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時候的`可愛,和學習作者真實、具體的表達方法。

4、教學方法:導讀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合作學習法,以讀代講法等。

5、學習方法

(1)“讀書、思考、感悟”的學習方法貫穿始終。(2)採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方法。

6、教學課時:二課時

二、說教學理念

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文作者表達了深厚的思想感情,因此,讓學生反覆誦讀,讀中悟情,讀中表情,同時抓住重點詞句的理解,圖文結合創設情境的方法等方法,引導學生應用“讀—悟—說—議—讀—寫”的學習方法。

三、說教學程序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課前談話:同學們,你們誰養過貓,能給大家說一說嗎?(最好能講一下發生在你們之間的有趣的小故事。)

2、你們聽說過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嗎?他可喜歡貓了,並且經過長期觀察寫出了一篇文章,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板書課題:15、貓)

設計意圖:談論自己的寵物——貓必定是學生們最感興趣的話題之一,以此導入,學習的興趣已被激發起來,相信學生對課文的學習充滿了期待。

(二)整體感知,讀中感悟

1、讓學生根據讀書要求讀通課文,然後說說“老舍爺爺筆下的貓是怎樣的?”(要求說出文中的依據。)

(教師隨機板書:老實、貪玩、盡職、勇猛……)

2、引導思考:看着這些表示性格的詞,你有沒有疑問?

3、作者討厭貓的古怪性格嗎?爲什麼?(板書:可愛)

設計意圖:尊重學生的意願,喚起學生的自主意識,讓他們說自己想說的,提自己想提的問題,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重點研讀。

(三)細品精讀,撞擊情感。(教學程序隨機而變)

1、自讀感悟:課文是怎樣具體描寫貓的可愛呢?讓學生仔細品讀課文,把寫貓可愛的句子劃下來,然後挑一處你認爲寫得最生動,最喜歡讀的語句講給大家聽。先自己準備,再四人小組交流。

2、學生再讀課文,交流感受。(如果有同學談到課文中的貓是隻貪玩的貓。)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對教材的整體把握

《去年的樹》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用書第7冊童話單元的課文。文章講述了這樣一個哀婉動人的故事:鳥兒和樹是好朋友,鳥兒天天唱歌給樹聽,冬天即將來臨,鳥兒將要飛回南方時,鄭重承諾明年還要回來唱歌給樹聽。可是第二年春天,當鳥兒飛回來時,它的朋友樹卻不見了。鳥兒在樹根、大門和小姑娘的指引下,四處尋訪,歷盡千辛萬苦,最後找到的卻是由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燈火。朋友不在了,友情還在,諾言還在,於是,它心裏充滿了憂傷和惆悵,面對着由朋友的生命點燃的煤油燈,唱起了去年的歌。

這篇童話主要通過對話展開故事情節,推動故事發展。童話略去了鳥兒在尋找朋友過程中以及面對燈火時的心理描寫,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讀過之後,我們會爲小鳥與大樹之間的純真友誼而感動,會讚賞鳥兒信守諾言的品質,會產生節約資源、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願望。

根據這篇課文的思想內容和寫作特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品味重點詞句,會入情入境地演讀課文。

2、學會多元交流,多向對話。

3、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出自己在讀過童話後受到的啓發。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體會童話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童話的特點。

教學難點:讀、悟課文的角色對話,體會童話角色的心理。

二、本課的設計理念

如何達成這些學習目標呢?在教學設計中我主要貫徹了以下幾方面的理念

1.轉變學習方式,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爲主動地探究學習。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發展的主體,是“教學之本”。在這節課中,我安排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說說自己的發現、疑問和收穫,以學生的自主閱讀爲主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自讀自悟,學生能讀懂的,我就不講。讓學生感受自主學習,是切實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基礎。二是合作學習,我不但安排了學生的自主學習,還讓學生相互合作學習,這是實現有效學習重要方式。通過在自學、自悟基礎上的合作學習,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啓發,共同探究,使學生在學習中不但有所得,而且有所悟,有利於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

2.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

教師的主導作用絕對不應該因爲提倡學生的自主學習而削弱。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教師要儘可能多地尊重學生,儘可能多地要求學生。”一方面教師要實行教學民主,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權,使學生有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夥伴的權利;一方面教師要儘可能多地要求學生,對學生的學習給予有力的指導、引導、輔導、誘導,使學生的學習成爲有效的學習、高效的學習。我力圖爲學生提供交互式的學習平臺,創設一個民主、寬鬆、和諧、愉悅的氛圍,做到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時時、人人有提問、發表、交流、展示的機會。同時精心組織學生自讀、彙報、質疑、交流,在交流中加強引導、調控,在揮動中把學習引向深入。

3.力求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的內涵十分豐富。它以語文知識爲基礎,語文能力,包括識字、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能力爲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文積累或者說文化底蘊、審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質、學習方法和習慣的融合。這節課中,我不僅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和朗讀能力,還注重了讀書方法、學習方法的培養以及情感體驗。體現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三、本課的教法與學法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對話的過程。”所以我採用了自讀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等方式。重點是促進師生、自我、生本三種對話方式的生成。這節課我重點研讀的對話是放在小鳥去南方前和大樹的一段對話。採用自由讀和演讀的方式,使學生在對話中感悟小鳥和大樹的友情。剩下的三組對話都採取自主學習的方式。在小組練習的基礎上指名讀,讓學生體會小鳥焦急的心情。把課文最後3個自然段作爲學生重點感悟的段落。採用的方法是學生質疑,在感知的基礎上能夠入課文,與小鳥的情感一致。

採用自由讀,找朋友讀,表演讀等多種方法,真正做到以讀激情。讓學生聯繫自己與好朋友之間的友誼,表演課文中那隻小鳥,以此來體驗小鳥的心情,實現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

四、本課的'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分析,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步驟:1、媒體激趣,導入新課。2、提出要求,自讀感悟。3、演讀課文,傾心對話。4、引導想象,補充對話。5、拓展延伸,多向對話。6、迴歸課題、昇華理解的教學思路。

我重點說一下突破教學重點、難點的過程。

(三)演讀課文、傾心對話

1、指導學習第一組對話

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找出對話,重點指導朗讀第一組對話,引導學生通過結合生活中自己與好朋友的相處,抓住“我明年一定會回來的”體會,自由找朋友練讀、指名讀、男女生讀,小鳥與大樹的深厚感情。

2、自主學習三組對話。

出示小鳥問的三句話:

(1)“站在這兒的那棵樹,到什麼地方去了呢?”

(2)“門先生,我的好朋友──樹在哪兒,您知道嗎?

(3)“小姑娘,請告訴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兒嗎?”

自由練讀,指名讀,感受小鳥一次比一次焦急的心理。

3、角色體驗,感知課文。

學生讀着讀着就被小鳥的真情感動了,請剛纔在練習表演時演小鳥的同學上來。你們就是那隻小鳥了。你們在教室裏邊飛邊詢問着你的好朋友大樹,想讓誰做你的配角跟你對話,你就可以在誰的跟前停下來。學生就找小夥伴練讀並在此基礎上激發學生情感。“小鳥,你找到朋友大樹了嗎?找不到朋友,小鳥都快急瘋了。讓我們再一起讀這三句話。”然後教師採訪“小鳥”:可憐的小鳥,找不到朋友大樹,你心裏怎麼想?你在心裏呼喚大樹是嗎?怎麼呼喚的?

通過讓學生換位體驗,把學生帶入課文,文我一體,文中有我,我中有文,做換位體驗,這是一種零距離的接觸。

(四)引導想象、補充對話

當學生這種焦急的心情還沒有回落的時候,我就引導學生進行最後三個自然段的學習。出示畫面:村子裏,煤油燈旁,兩個好朋友相聚了。聽老師配畫面讀課文後,學生質疑。引導學生抓住2個“看”字想象小鳥想對大樹說什麼?小鳥深情地注視着油燈的火苗,然後爲火苗唱起了去年的那支歌。那是什麼歌,你能知道嗎?在學生深入瞭解小鳥心理後,將友情、誠信這個主題滲透到課堂中。

(五)拓展練習,多向對話。

這時,讓孩子們從文本中走出來再一次換位思考:想對誰說就對誰說。包括小鳥、大樹、伐木人、小女孩,也可以是作者。引導說出多元、個性化的語言,如環保問題,奉獻話題等。這樣的設計,既爲學生創設了口語交際的機會,又培養了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實現了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結合。

板書設計

小鳥樹好朋友

樹根

小鳥大門找朋友

女孩

小鳥燈火唱歌

友誼、誠信、環保

板書設計是課本靜態的呈現,這樣的設計既增強了直觀性,有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一目瞭然,又增加了自主性,有助於學生對對話學習的自主選擇,還揭示了本課的主旨。

 五、說課小結:

學生是一個活生生的主體,更重要的是教學“資源”的重要構成和生成者,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夥伴,是組織者,引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生成新的教學資源,共同享受的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營造和諧的師生對話環境,把激勵的語言,讚賞的眼神以及有形的獎勵奉獻給他們,激發他們內在的生命和潛能,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做到尊重自主,讓學生樂學;倡導體驗,讓學生愛學;落實讀書,使學生真學;鼓勵質疑,使學生會學。努力使課堂煥發生命活力與潛力,成爲師生課堂生活的“詩意棲居地”。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新課程標準指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讓學生主動學習,在課堂上,發揮自身的內在的靈性,打造活力課堂。

說教材:

《林中樂隊》這篇課文描寫了了森林裏各種動物發出的聲音,猶如一支樂隊奏出的樂曲,嘈雜而美妙,和諧而喧鬧。作者聆聽森林裏動物的聲音,用熱情的筆墨在和我們講述他的朋友故事。春天,森林裏所有動物發出的聲音,如同一個綜合型樂團,什麼歌手都有,什麼樂器也有,美妙極了。課文沒有華麗的辭藻,但字裏行間滲透了作者長期貼近大自然細心觀察、潛心研究積累起來的成果。課文條理性強,圍繞中心句“森林裏所有的動物都在唱歌奏樂:各有各的曲子,各有各的樂器;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具體介紹了森林裏各種聲音的演唱者以及演奏者和樂器。從中我們體會到作者酷愛森林,酷愛動物,酷愛大自然的情懷。

說學情:

學生對本課的動物名稱和發出的象聲詞有的比較生疏(有13個要認識的字,9個帶拼音的字)以及由這些字組成的詞語在理解和運用時有難度,同時對森林裏各種動物的叫聲有一些熟悉,有一些不熟悉。尤其對動物各有各的曲子,各有各的樂器;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這一中心句與課文如何介紹的的學生一看就知道,但要體會作者怎樣在聆聽中辨別聲音的特點對於學生不易察覺。

說教法:

爲了課堂活起來,要結合本單元的有關的音樂方面的認識,結合學生已有的音樂課學習,平時聆聽生活和大自然中的聲音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本身潛能,交流各種聲音的美妙。課前預學;創設情境化難爲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容造寬鬆民主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讀中體悟課文的主要內容、中心思想、寫作方法;設計讓學生在合作探究的問題領悟作者的熱愛森林以及動物和大自然的情感。

說學法:

課前預學:自學生字詞,達到正確流利讀課文。引導學生在自學過程中你的發現。課上交流彙報學會的和疑難問題,全班研討教師點撥。整個教學過程把要學習的知識點分散到不同的教學環節中,解除學生學習中的困惑,適合學生學習成長,正如“跳一跳,摘桃子。”

說教學要求:

1、 自學生字新詞。

2、 體會作者聆聽林中樂隊演奏時的心情。

3、 學習作者用哪些具體內容來說明中心句的寫法。

說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聆聽林中樂隊演奏時的心情;學習作者用哪些具體內容來說明中心句的寫法。

說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師:同學們,自然界裏的聲音是很美妙的。你聽見那些聲音,能模仿一下聲音嗎?

學生交流(小鳥啾啾 蜜蜂嗡嗡 青蛙呱呱 ···)

2、師:同學們知道得不少,樹林裏除了這些小動物以外,有位小朋友他了解的更多。他發現樹林裏的小動物都叫起來,就是樂隊。今天我們來學習《林中的樂隊》

(設計意圖:利用學生對熟悉的小動物瞭解,評價激勵學生思考林中的小動物還有許多是他們不知道的,讓學生好奇地走進文本探究學習。)

二、初讀課文

1、檢查學生課前自讀課文情況。

(1) 五位同學輪讀課文

要求同學們認真聽,如果發現讀得不妥的地方,大家幫助這幾位同學。讀得正確的流利的同學交流自己預學的方法。

(2)出示多音字

一小覺 奏樂 難爲情 愛好 結實 小爪子

師根據學生讀的情況和評價,採用表揚和批評結合進行小結。

2、檢查學生自學新詞的情況。

師:同學們對課文的新詞有什麼發現?說說給大家聽一聽,讓我們一起分享你的發現。

學生交流(帶口部字多)

唱 叫 吹 聽 喧 嘷

囀啼 咳嗽 呻吟 吱吱 嗡嗡 呱呱 哼哼 咩咩

吱吱嘎嘎 咕嚕咕嚕 嘎吱嘎吱 撲嚕撲嚕

師:大家看看想想這些帶口子旁的字詞有什麼分別?

生交流(動詞的 聲音的詞 )

師:對,聲音的詞把它叫做擬聲詞,模仿聲音的詞。文中什麼叫聲像咳嗽?能把這些聲音與小動物搭配起來嗎?

生交流時要求每個學生只有說其中一個的機會。讓大家都來參與啊。

師:同學們一定還知道其他的擬聲詞吧!

生交流(嘰嘰喳喳 啾啾 嘭嘭,咚咚,噼噼啪啪,叮咚咚 啦啦 嘩嘩 汪汪 咚咚 呀呀 呼呼 嗖嗖 潺潺 噓噓 鴨鴨 嘎嘎 鈴鈴 滴滴 答答 颼颼 淅淅 瑟瑟 瀝瀝 哼哼

師小結:擬聲詞在我們的生活中還真不少。它把不同的小動物展現在我們的面前。我們會用其中的喜歡一個的詞說句子嗎?

生交流(迎新辭舊的日子能聽到噼噼啪啪的鞭炮聲。

海底世界能聽到小鳥在啾啾地唱歌聲。

學校鼓號隊在咚咚咚咚地敲鼓······)

(設計意圖 針對本課要學習的生字詞多,讓學生自己發現生字的特點,掌握規律學習,同時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和情感體驗來學習,既簡便又快。)

三、質疑問難

師:1、同學們課文中有沒有不認識或不理解的字詞呢?

學生小聲讀課文後,同桌交流,然後在班上交流。

2、能正確流利的讀課文嗎?

個別學生讀課文

學生評價

教師小結讀課文不僅做到正確流利,還要讀得有有感情。(設計意圖:讓全體學生都知道自己學得可透徹,鞏固複習有提高閱讀課文的能力。)

四、作業

1 讀課文達到正確流利。

2、抄寫積累運用中的本課的詞語。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 說教材

(一)《但願人長久》是蘇教版語文課本第一單元中的第2課。課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紹了北宋大文學家蘇軾詞中的名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創作經過。課文以故事的形式展現了詞意,講述了宋朝大文學家蘇軾在中秋節的夜晚,仰望皓月,思念弟弟,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名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故事將這首詞表達的情感描述得非常清晰,它反映了蘇軾對弟弟的無比思念之情,寄託了祝願人們和和美美,相親相愛的美好情感。蘇軾的《但願人長久》這首詞,極富人情味,雖沒有直接描寫月色,卻使人感覺到它的皎潔,它的高貴、和它的清寒。尤其是他借月抒懷,用豐富的想象力,把複雜心理活動——心緒不寧、埋怨、寬慰的內心世界,轉化爲人間美好生活的祝願。最後一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基調是歡樂的,高昂的,充滿對未來的幸福憧憬。反映了他的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廣闊胸襟。

(二)根據語文新課標的要求,我確立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10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四、五、六自然段。

3 .能借助課文中的故事內容,通過聯想和想象讀懂詩詞的意思,瞭解蘇軾創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經過,感受蘇軾思念親人的'情感。

4.通過學習,體會中國人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思想感情,瞭解中秋這個傳統節日所蘊含的深意。

通過四年的集中識字,四年級的學生雖然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詞彙量,但是,在四年級對學生進行字詞教學還是很重要的。特別是一些形近、音近字,更需要教師幫助學生區分。在學生自學生字詞的基礎上,我也在課文教學時幫助學生理解一些有難度的詞,如嬋娟,人長久等。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蘇軾的一首流傳千古的詞句,要想幫助學生理解詞的意思,就必須讓學生理解課文,所以我把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作爲教學目標之一,課文第四、五、六自然段是重點段落,能幫助學生更好理解詞,所以要求會背。

這篇課文中的故事將這首詞表達的情感描述得非常清晰,當然也需要學生通過聯想和想象才能讀懂詩詞的意思,瞭解蘇軾創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經過。

中秋節都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有自己的淵源和獨特的風俗習慣。讓學生了解這個節日,體會中國人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思想感情,也是十分重要的。

(三)根據教學目標我確立了以下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藉助課文中的故事內容,通過聯想和想象讀懂詩詞的意思,瞭解蘇軾創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經過,感受蘇軾思念親人的情感。

2. 背誦第四、五、六自然段。

教學難點:

1.結合創作背景體會詞作豐富深刻的意蘊,體會作者對兄弟蘇轍的思念之情,2.理解“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二、說教法

(一)語文學科是人文性工具行的統一,在語文教學中,要着力培養學生對祖國文化的認同感。蘇軾的這首詩,借月抒懷,用豐富的想象力,把人複雜心理活動——衝突、哀怨、惆悵、矛盾的內心世界,轉化爲人間美好生活的祝願。語言精練,意蘊深遠。在課堂中,我和學生一起讀讀、背背,感受着他的獨特魅力,課後,讓大家課蒐集一些描寫月亮的詩詞,延伸至堂內外,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

(二)教學時,要以學生自主探究爲主,把朗讀訓練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在這堂課中,學生圍繞一個填空,抓住“思念”一詞自主地進行學習,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學生藉助各種方法理解了詩的意思後,老師又給予了歸納總結,爲學生日後的自主學習打下了基礎。我引導學生採用聯繫寫作背景理解重點詞、句。例如:“思念”、“埋怨”、“寬慰”等,並輔之以有感情的朗讀,可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

三、說學法

故事將這首詞表達的情感描述得非常清晰,因此,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自己來自學,通過聯繫上下文朗讀、理解,來思考一下當時蘇軾的心理活動。讓學生們反覆地朗讀了文本,並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古詩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學會把書本上的語言內化爲自己的語言,在課堂上充分利用文本和現有資源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要求學生從課文出發,採用邊看、邊問、邊想、邊讀、邊說的方法學習。課文以故事的形式展現了詞意,所以我在引導學生感悟文章的同時,讓學生抓住詞人的感情變化,“心緒不寧”“埋怨”“寬慰”,領略古典詞的意蘊,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四、說教學過程

(一)啓發談話,揭示課題

1、讓生齊背李白的《靜夜思》。這是一首表現作者思念家鄉的詩,從而過度到節日裏思念親人。再大家回憶每年的中秋節是怎麼過的,激起學生興趣,引出課文——《但願人長久》。

2.學生齊讀課題。

3.出示讀書要求

(二)學習生字詞(課件)

做官、品嚐、觀賞、心緒不寧、眼睜睜、悲歡離合、隱現、圓缺、雖然、寬慰

形影不離、屈指、但願、十全十美

蘇轍、埋怨

1.請同學們看大屏幕,誰能把這些字詞準確讀出來?(指名讀)

2.這些放大的字,你記住了嗎?你是用什麼方法記住的?(舉手答)

3.有哪些詞是你不理解的,誰能幫幫他?(生生互動,師指點)

4.再齊讀一遍。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說說對蘇軾的瞭解。

2.我展示一些關於他的資料,讓大家一起看大屏幕。(課件)

3.過渡:文學家蘇軾有一年被貶職,派往密州做官,長年漂泊他鄉不能與親人團聚,望着一輪皎潔的明月,他大筆一揮,作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詞。(課件)

(師範讀) (四)深讀課文,讀中感悟品讀2—3小節1.指名讀課文2、3自然段,想一想:此時,蘇軾的心情怎樣呢?(心緒不寧)師板書。

2.他爲什麼心緒不寧呢?(思念弟弟)3.蘇軾因思念弟弟而心緒不寧,課文中哪兩個詞語寫出了蘇軾和弟弟的感情深厚。(手足情深、形影不離)(出示課件)

4.蘇軾如此思念弟弟除了和弟弟的感情深厚外,還有什麼原因?(很少再有見面的機會,分別的時間太長了,有七個年頭了)

5.和如此情深的弟弟分別了七年之久,在中秋團圓之夜,也不能與弟弟相見,讀讀這句話,讓老師感受到蘇軾對弟弟的思念之情。(指名讀,齊讀)

品讀第4小節

過渡:(演示課件:課文插圖)

1.瞧,月亮漸漸西沉,擡頭望月,月光如水,它還透過窗子把銀光灑到牀前,這是多麼美的夜晚呀!可是在月色這麼美麗的中秋節晚上,蘇軾躺在牀上,怎麼也睡不着,他在想什麼呢?(學生自由回答,展開想象,師點評)

2.(出示課件)指導朗讀。

3.是啊,對着皎潔的月亮,蘇軾想的太多太多,他身在異鄉,與親人朋友已分別多年,卻見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裏是多麼不好受呀,所以他纔有所埋怨。(突出埋怨,並解釋)

4.過渡:那蘇軾是否就這麼一直埋怨了呢?請同學們默讀第5、6小節,找找答案。

品讀5、6小節

1.(出示課件)寬慰是什麼意思?(豁達開朗,積極樂觀)(板書:寬慰)蘇軾爲什麼會寬慰了呢?他到底想到了什麼?(自由回答)

2.(出示句子)(自由朗讀)

交流討論:

⑴用自己的話再來說說第一句的意思

(重點理解“悲”“歡”“離”“合”,“隱”“現”“圓”“缺”的意思)

⑵“哪裏會十全十美呢!”你是怎麼理解的?

⑶他還想到了什麼呢?指名讀第二句

3.是啊。人有痛苦悲哀,也有幸福快樂,豈能盡如人願,就像月亮也不可能一直是圓的,這正如他之後所寫的一首詞:——(課件出示)(指名讀)

⑴這裏蘇軾僅用“悲歡離合”四個字概括了人世間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請同學們再來讀讀感受感受。(指名讀)

⑵問:你們想了解這五行詞的意思嗎?課文已經告訴我們了,自己找找吧,看哪位聰明的同學最先找到,用波浪線劃出來。

(出示課件)

⑶你能聯繫上文說說你的理解,體會嗎?

4.是啊,事實既是如此,與其一味埋怨,讓自己心裏不舒服,還不如將思念放在心裏,真心的祈福,這也就是所謂:——(引讀)“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5.讓我們再次欣賞這首詞,感受其中的美妙意境吧。(齊讀)

(五)拓展延伸

1.出示完整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師範讀,學生誦讀,配樂朗讀。

2.說一說:(出示課件)

①.你覺得蘇軾是一個怎樣的人?(熱愛生活 、積極樂觀、豁達大度、熱愛人生)

②.蘇軾埋怨月亮是因爲它在( 別人分離 )的時候變得這麼( 圓、這麼亮 );但他想到世上本來就是( 有悲也有歡、有離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牙兒( 有隱也有現、有圓也有缺 )一樣,他祝願( 美好的感情 )長留人們心間,這樣雖然( 遠隔千里),也能共同擁有( 這一輪明月 )!

(六)課後作業(出示課件)

1、背誦課文4—6自然段。

2、月亮一直是美好、團圓的象徵,也是人們相思的寄託。蒐集一些描寫月亮的詩詞,準備舉行一次朗誦會。

(七)總結全文

自古多情傷離別,無數詩人墨客都表達這種情緒。蘇軾也寫了自己的離愁別緒,但最終得以解脫,不愧爲大詩人、大文學家。讓我們將這膾炙人口的詩句藏在我們的記憶中,齊讀課文。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教材簡析

本課講述的是:作者深夜驅車回來,不小心碰碎了停靠在路邊的小紅車上的反光鏡;作者在無人的情況下留下了有姓名和電話的紙條;事後,車主打電話向作者表示感謝,感謝作者留下了比金錢還重要的——誠實和信任;車主的這句話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腦海裏。作者通過這件事向學生提示了這樣一個道理:誠實和信任無價。

文選取生活中平常的小事,以“誠實和信任”貫穿全文,全文語言樸實、以小見大、平中見奇,人物“誠實、信任”的美好品質躍然紙上,感人至深。故“人與人之間還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你給我留下了誠實和信任,這比金錢更重要”是全文的中心,點睛之筆。

本文是以時間和事情發展順序相結合記敘的,結構類型屬於縱橫結合結構,文章脈絡如下:

一天深夜(深夜驅車→不小心碰壞反光鏡→留紙條)→事隔三天(電話感謝→印在腦海裏)

本課的類型屬於閱讀課文,根據現行的小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和四年級學生年齡特點,要藉助學生在以前學習閱讀課文中所學的把握關鍵、推測前因、想象情境等學習方法學好本課,且進一步地領會和運用這些方法,爲今後學生會學習閱讀課文、提前預習、課外閱讀打下基礎,掃除障礙。

二、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本課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學會本課生字和用這些字組成的新詞,理解“能見度”、“環顧”、“歉意”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受到“誠實、信任”的傳統美德教育。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打電話”部分,培養學生在特定情況下的語感能力。

4、學會抓住閱讀重點的方法,培養讀寫能力、創造能力和小組合作研究性自主學習能力。

全篇課文教學活動預計三課時完成。第一課時我以檢查預習情況來解決生字詞、大體瞭解課文內容和正確朗讀這三項學生學習本課的障礙;以小組合作研究性自主學習、讀寫說結合、TT指導體制的方式完成1—3小節的教學,在“第一時間”第一次讓學生感受到作者優秀的“誠實和信任”品 質,爲第二課時作好鋪墊。

本次說課的內容爲第二課時,基本重點和難點是:

1、指導學生學會抓住重點閱讀的方法,培養讀寫能力、創造能力和小組合作研究性自主學習能力。

2、理解車主的話:人與人之間還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你給我留下了誠實和信任,這比金錢更重要。

3、感情朗讀“打電話”部分。

在我們實際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傳統美德的事蹟,特別是在現在高揚公民道德的大潮流中,更有許多實例。在教學中以列舉實例、以讀代講、推測前因、續寫下文、想象情境、填補空隙等方法,以加深學生對本文中心的理解。這樣既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又突出語言文字的訓練,使文道結合達到最完美的境界。

三、教學過程(含教學手段和學法指導)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是古人讀寫實踐的經驗結晶。讀是語感訓練的主要形式,在語文教學中尋找讀寫之間的內在聯繫,並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有目的、有計劃地把指導學生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起來,讀中探寫,寫中求讀,聽、說、讀、寫擰爲一體,能有效地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培養學生讀寫能力。所以,在本課我採用的基本方式是“讀寫結合”,根據現代教學理念,我把這一課時分爲四個教學環節:

即:引導→自學→反饋→整體昇華

1、從整體朗讀“打電話”部分入手,讓學生整體感知重點,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推測想象填補空缺。培養學生讀說寫能力和創新能力。

本課的課題是“誠實和信任”,這是本次教學活動的關鍵之處。在教學時,我緊扣“誠實和信任”,引導學生自己感知發現課文的重點(即課文的點睛之筆)。我首先以“那天作者留下了字條,會發生什麼新情況呢?”設下懸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很積極、自覺地去朗讀“打電話”部分。並提出朗讀建議(投影儀打出):“請找出這段話中,你認爲最精彩的部分。”使學生在自主朗讀過程中直奔主題——第10小節。接着,我又設計“假如你是車主,你怎麼來說這句話?”讓學生分小組合作研究性自主學習,並提出學習建議(投影儀打出):

①分角色朗讀討論完成填空:

“不,人與人之間還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你給我留下了誠實和信任,這比金錢更重要。我再一次謝謝你!”________,說完他擱下了電話。

②完成後,各小組推選一名學生,先充分說明填空的理由再有感情地朗讀。

傳統的教學方法僅侷限於讓學生找出重點詞語,而我認爲:學生通過自主合作的讀→研→寫→說→評,更能準確地把握這一小節的語感基調,進而以“誠實、信任”的情感來朗讀這一小節。

然後,我設計:“假如你是作者,在車主擱下電話後,心情怎樣、心裏怎麼想的?”讓學生依據全文推測想象情境,激發靈感,迸發出創新的火花。通過小組和全班的討論交流,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加深對“誠實和信任”以及車主說的這句話的理解。

最後,授之以漁,小組學法。我引導學生自己提出(機動):

自讀→自寫→討論(品評自己和別人的作品:讀自己的作品,說自己的`理由,聽別人的見解,汲取好的意見和建議)→自改。

2、放手自主學習,培養小組合作研究性自主學習的能力

本篇課文語言平實,脈絡清楚,貼近生活。在教學活動中,我先讓學生自讀3—9小節。並提出學習建議:能找出3—9小節中可以讓我們填補的空隙嗎?通過這一環節,讓學生學會閱讀。

接着,我順着學生找出的“填補空隙”,建議學生依據學習第10小節的體會,自學第3—9小節,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研究性自主學習。教師巡迴指導、觀察、調控各小組自學的進度。這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不僅達到活躍課堂的目的,還進一步突出語言文字的訓練,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以及學生更深一步對“誠實和信任”切身體驗,從而更好地解決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3、信息反饋,加強讀寫能力培養的內化。

在充分自學3—9小節的基礎上,我讓各小組推選三名學生分角色朗讀各自“打電話”部分的學習成果,其它小組學生和老師一起品評、提出合理的建議,學生再次進行自省修改,使之進一步鞏固、強化、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

4、多樣化設計課後練習,適應多元化的學生學習水平和認知結構,讓“誠實和信任”的美德在孩子的情感世界中得到昇華。我設計了“課後練習超市”(投影儀打出),留給學生課後任選一題思考:

①這件事過後,你認爲作者有沒有偶然再次與小紅車主人相遇的可能?如果有,你有興趣寫一寫他們相遇的情況嗎?

②這篇課文除了作者給小紅車主人留下了“誠實和信任”,小紅車主人有沒有給作者留下什麼?如果你認爲有,請寫下來,建議:理由要充分。

③請你從自己的學習生活中搜集真實的“誠實和信任”的事例,選擇其中一件事情的過程寫下來。

④作者撞碎小紅車的反光鏡後,如果不留紙條,會發生什麼情況?

⑤生活中也有不誠實的表現,你遇到過嗎?也可以寫出來?

⑥學後感受。

“課後練習超市”不僅僅是爲了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激發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的訓練和教育,讓“誠實、信任”的美德在學生的情感世界中得到昇華。

5、頒發雛鷹獎章,給學生以激勵,激發學習興趣。

這節課結束前,全班推選出這節課學習過程中“閱讀雛鷹獎章”的獲得者(含學生個人和小組),獎章由中隊長頒發,進一步激發學生閱讀寫作的興趣,調動學生內在驅動力。

四、闡述本課的“教學手段”

本課屬於敘事性文章,內容貼近生活。國小四年級學生仍以形象思維的方式爲主。根據這一特點,我除了在上述教學過程中所講的教學手段外,在學本課之前,公佈了學習本課過程中開展“爭雛鷹獎章”的活動,給學生以激勵,對學生的學習以中肯的評價;在教第1—2小節時,將作者驅車行駛碰壞小紅車反光鏡的過程製成模擬圖像軟件進行教學,讓學生更易於把握課文內容;進行“電話感謝”部分教學時,採用電話實物演習,創設出模擬情境,使教學活動更貼近真實生活等。運用這些直觀教具,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老師寓教於樂,學生學在樂中,學有所求,樂有所悟。

五、闡述本課時的“學法指導”

閱讀教學的任務不但是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注重教會學生學習,培養其自學能力。“教是爲了不教”,因此,語文教學要注意學法指導,在教學方法,重點讓學生學會自主性學習、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品評性學習。全教學過程一切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爲教學活動的中心,以學生學習過程的知情意發展趨勢爲導向,加以疏導。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主動,學生成爲學習活動的主人,進一步熟練掌握閱讀的方法,生動活潑地去獲取知識。

六、板書設計(機動)

誠實和信任

學習體會:自讀→自寫→討論(品評自己和別人的作品,讀自己的作品,說自己的理由,聽別人的見解,汲取好的意見和建議)→自改。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大家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湘教版國小語文第八冊的第三單元第11課《寒夜的燈光》,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感悟文中那濃濃的愛意 ,和作者進行情感上的交流,學會感受來自別人的愛,教育學生做個有愛心的人。

《寒夜的燈光》是一篇講讀課文。講述了加拿大西部一個荒涼的小鎮上,在一個暴風雪即將來臨的夜晚,“我”冒着生命危險出診,由於道路不熟悉,病人的家屬通過電話請沿途的農家開燈爲“我”引路。“我”擔心晚上還有人求診,於是壯膽返回,卻沒想到沿途農家的燈依然亮着,“我”渾身充滿溫暖和力量。文中緊扣寒夜裏的“燈光”塑造了農民們的守信、友善以及一個盡職盡責的醫生。課文字裏行間流露出寒夜出診的“我”無比的不安和恐懼,節約的農家人適時地亮起一盞盞普通的燈,給我帶來了溫暖和力量,使我不再感到孤獨。如 “ 那麼複雜的鄉村夜路,我怎能認得回去的路呢?”“沿途農家的燈都依然開着,我的汽車每駛過一家,燈光隨後就熄滅,在前面的燈光還在等待着我 …”

我根據新課程理念、學生學情以及課文內容,擬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是: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理解“荒野、漆黑一片、恐懼、多餘、依然、熄滅、

哀鳴”等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背誦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

情感目標是:

體會節省的農家開燈爲“我”照明,感悟他們的守信和友善,教育學生做個有愛心的人。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心情的變化,感受農家人對“我”的的友善;。教學難點是理解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的含義。爲了更好的突破教學重點與難點,實現教學目標,我採用了情境教學法,朗讀感悟法,歸納法等,讓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抓住文中重點語句,與作者的內心變化產生共鳴。具體的教學過程如下:

一、創設情境來導入新課,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我讓每個學生閉上眼睛,想象在寒風呼呼的漆黑的冬夜,一個人獨自走在鄉間的小路上,突然一盞盞燈就在你眼前亮起,然後讓學生談談自己的心情會發生怎樣的變化。,這樣可以讓學生更直觀的感受寒夜的恐懼和寒夜燈光帶來的溫暖,以喚醒學生已有的的情感。隨後我便這樣導入新課,在這樣寒夜裏會發生什麼故事,大家想知道嗎?隨後板書課題《寒夜的燈光》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敘述順序,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在此同時指導理解生字詞,掃清障礙。

在這個環節我設計了兩個學習任務,一是讓學生充分的'時間自學課文,圈出生字、生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理解詞義;;二是讓學生在獨立閱讀的基礎上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接着檢查學生自學效果,在檢查學生自學成果時,我先讓學生朗讀課文,再認讀生字、生詞卡片,接着交流對詞語的理解以及課文的主要內容,我相機捕捉學生創造性的見解,順勢引導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這樣既掃清生字詞給學生閱讀課文時帶來的阻礙,又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

三、品讀課文,讓學生帶着問題自讀自悟,讀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在這個環節我分兩個步驟完成:

(一)是指名學生讀課文第1、2自然段,再讓學生討論從哪些方面可以感知當時情況的特殊,我從中適當引導,讓學生抓住“寒冷的夜晚 ”“ 嬰兒發高燒”“ 農民求診”等詞句來感受當時的情況。接着提問“我”還會出診嗎?這樣有利於引導教學縱深進行。

(二)是指名學生讀課文第3~8自然段,讓學生圍繞課文內容自由質疑,我再歸納成3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在出診和回家地過程中,“我”的情緒發生怎樣的變化? 第二個問題是“我”的情緒爲什麼會有那麼大的變化? 第三個問題是該怎樣理解課文中這樣一句話“但是,我絕不感到孤獨,那種感覺就像在黑暗中見燈塔一樣,我渾身充滿溫暖和力量。”

我讓學生圍繞這三個問題,自己從課文中找出描寫“我”情緒變化的重點詞句,再引導他們抓住壯着膽子——憂慮——不感到孤獨,渾身充滿溫暖和力量等詞句來挖掘“我”情緒變化大的原因,讓他們從中深深 體會到農家人的守信和友善。爲了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農民的的友善,我用投影出示課文中的三段話:第一段是今夜卻如那位農民說的,沿途農家全都把燈開亮了。一路的燈光指引着我,使我順利到了那個求醫的人家。第二段是那麼複雜的鄉村夜路,我怎認得回去的路呢?我發覺恐懼和憂慮是多餘的。第三段是沿途農家的燈都依然開着,那通明閃亮的燈光彷彿在朝我致意,人們用他們的燈光送我前行。接着讓學生反覆地朗讀這些句子,再引導學生抓住“依然”這個詞,然後讓學生說說從中 感悟到了什麼。

接下來我讓全班同學齊讀課文最後一句話。再討論:我爲什麼不再孤獨?我爲什麼在寒夜裏感到“溫暖”和“力量?這樣讓學生完全的融入到文本中,與文本的中心碰撞,和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背誦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讓學生更全面更系統的理解課文。爲了豐富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我出示文中的兩個句子:第一句是平時,一入夜荒野總是漆黑一片,因爲那時農家用燈是很節約的。第二句是那麼複雜的鄉村夜路,我怎能認得回去的路呢?讓學生在不改變句子意思的前提下,嘗試着給句子換種說法。

四、拓展延伸,促進學生情感昇華

這個環節我引導學生聯繫課文內容和生活實際,讓他們自由暢談寒夜的燈光給了“我”怎樣的力量?課後再讓學生把這個故事講給人聽。這樣把課內與課外相結合,不僅豐富學生語文基本素養,同時也使學生體會到愛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實際生活中做個有愛心的人。

五、課堂小結

我讓學生把自己學完這篇課文的收穫小結一下,通過這一環節來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同時也使文本知識在學生的心中得到內化。

以上是我對《寒夜的燈光》這篇課文在教學上的理解和想法,請各位老師多多指教,謝謝大家!

通明閃亮的燈光彷彿在朝我致意,人們用他們的燈光送我前行。接着讓學生反覆地朗讀這些句子,再引導學生抓住“依然”這個詞,然後讓學生說說從中 感悟到了什麼。

接下來我讓全班同學齊讀課文最後一句話。再討論:我爲什麼不再孤獨?我爲什麼在寒夜裏感到“溫暖”和“力量?這樣讓學生完全的融入到文本中,與文本的中心碰撞,和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背誦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讓學生更全面更系統的理解課文。爲了豐富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我出示文中的兩個句子:第一句是平時,一入夜荒野總是漆黑一片,因爲那時農家用燈是很節約的。第二句是那麼複雜的鄉村夜路,我怎能認得回去的路呢?讓學生在不改變句子意思的前提下,嘗試着給句子換種說法。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一、教材特點及主要內容: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它展示了20世紀的一些科學成就。20世紀是科學技術空前輝煌的世紀,文章的作者僅用短短的幾百字就清楚地介紹了20世紀一百年間的科學技術發展歷程,展示了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和燦爛前景,喚起熱愛科學,學習科學和探索科學的濃厚興趣。

二、選此課文的意圖:

一是學習文章的說明方法,提高閱讀能力。二是瞭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培養熱愛科學的情感。

三、本課教學的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新詞,達到正確讀寫;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語言簡潔、條理清楚的表達特點,能聯繫生活實際,談出自己的閱讀感受;

3、瞭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激發熱愛科學的情感以及學習科學、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四、本課的教學重點:

瞭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詞語和句子。

五、教法學法:

將教學方法確定爲用朗分析、主題討論、合理暢想等方法理解課文內容,激發關注科技的情感;

教學時間:2課時;

六、教學設計過程說明:

第一課時:

1、教學可從解題入手,藉助工具書理解“呼風喚雨”和“世紀”的意思;

2、讓學生初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其間穿插生字的認讀,力求使學生從整體上了解課文內容,理解課文的思路。初讀課文後,可以讓學生就文中不理解的詞句互相質疑、解疑,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第二課時:我主要彩霞以學生的讀、說等實踐活動爲主,引導學生默讀,抓住課文的中心句: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圍繞這句話在讀中理解爲什麼說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抓住體現呼風喚雨的句子進行教學,突出文章的重點段3、4自然段,引導學生圍繞20世紀前後,人們的生活變化進行展開討論。並結合已有的知識儲備談一談農耕社會是臬的社會,神話中的“千里眼”,“順風耳”和“騰雲駕霧”是什麼樣的本領,猜想一下古時後的人們還有哪些美好的願望、幻想。然後結合自己課前蒐集的資料,說說近一百年中人們有哪些美好的願望和幻想變成了現實。

課文的最後一句話讓學生齊讀之後,自由暢想、交流,激起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和學習科學、探索科學的興趣。

最後分析全文圍繞哪能句寫的達到迴應全文。

1、體現了閱讀教學從整體到部分,再從部分回到整體的教學思路。

2、既體現了以學定教,又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瞭解初步的文章的寫法融入到課文當中。舉事例,作比較圍繞哪一句話寫的,滲透從讀中學寫,體現讀寫結合。

板書設計:反映教材內容,簡明扼要,啓發性強。

至於教學設計成功與否,還有待於在實踐中檢驗,最後懇請各位領導、老師能夠指出教學中的不足,讓我早日進步,儘快地走進更加美好的教學境界。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白鵝》是編排在人教新課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1課。這篇課文,作者重點表現的是白鵝高傲的特點。文章從剛把這隻鵝抱回家時的姿態描寫中,留下了最初的“高傲”的印象。繼而以“鵝的高傲”爲線索,從它的叫聲,步態和吃相中,細緻地刻畫了鵝高傲的特點。作者運用對比、擬人、的方法來突出鵝的特點。用反語來表達對鵝的喜愛之情。

二、說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特點的分析、解讀,基於學生學習水平的估計,基於編者意圖的領會,我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a類目標:在知識與能力方面:認讀8字,會正確書寫12字,聯繫上下文理解“厲聲呵斥、厲聲叫器,引吭大叫、侷促不安、步調從容、大模大樣、三眼一板、一絲不苟、倘若、從容不迫、窺伺、不勝其煩”等詞語,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等朗讀課文;

b類目標:在過程與方法方面:瞭解白鵝的特點,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寫具體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和幽默風趣。

c類目標: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

對於以上的教學目標,我認爲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作者是怎樣把白鵝高傲的特點寫出來的。教學難點:從看似貶義的詞語中體會他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三、說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節課我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時,我儘量啓發學生、跟學生談話,鼓勵學生大膽做一做和利用課件等方法來突破本課的重點、難點,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

四、說教學流程;

爲了更好、更有效地落實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力求簡簡單單、紮紮實實地上好語文課,真實展開我的我的教學流程。我的教學流程有以下五大板塊。

第一板塊: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談話引入:同學們,上課前我們先來猜個謎語,課件出示謎語,(學生很快會猜出是鵝)一說起鵝,你們會想到什麼?由學生比較熟悉的話題引入,學生可能會說,想起鵝的樣子。也可能會說想起《詠鵝》這首詩,如果有學生提到這首詩,那就大家一起背一背。

2板書課題:《鵝》,引出新課,“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豐子愷先生寫的《白鵝》,在他筆下,這隻白鵝什麼樣子呢?好,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豐子愷先生吧。”由課題又引出對豐子愷先生的介紹。

第二板塊檢查預習情況,整體感知課文。

1這一環節佈置學生自由讀書,在讀書前,提出讀書要求,養成讓學生帶着問題學習的習慣。反饋中我設計了字、詞、句的檢查(課件出示),由易到難,逐步上升。重視對學生字、詞、句的掌握,同時檢查學生自學預習情況,並培養學生認真聽的習慣。

2.交流:白鵝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在初讀過後,應該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感知與把握。我就在課上讓學生說說這隻高傲的白鵝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或者是從文章中的哪些語句描寫中可以看出來呢?讓學生說說自己初讀的感知。這不僅是我們的感受,更是豐子愷老先生初見這隻大白鵝時的第一印象。

第三板塊:圍繞主問題,品味語言。

自由朗讀課文,看看課文裏是怎樣具體描寫的?認真讀了課文的學生,就可以找出文中的重點句“好一個高傲的動物!”。當然,如果學生沒有說出“高傲”,可以引導學生找一找文中豐子愷對這隻白鵝的印象。)

把這句話出示在屏幕上,並提問,什麼叫“高傲”?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會說,“高傲”是傲氣的意思,是看不起別人、不把別人放在眼裏的意思……

爲什麼作者初次見到白鵝,就有這樣的印象呢?指讀第1自然段,從文中找到答案。學生可以抓住“伸長了脖頸”“左顧右盼”,說明白鵝初次到我家,東瞧西看,一點兒也不拘束。通過對重點的理解來體會白鵝高傲的特點。

課文在很多地方都用了明貶實褒的寫法,課文一開始這個“高傲”就是這樣一種用法,可以在這時把這個語言特點告訴給學生。作者竟把它喜歡的動物稱“高傲的動物”,把“高傲”這個貶義詞褒用,語言多有特色呀!

作者初見這隻白鵝,就認爲它是一隻高傲的動物,那麼文中圍繞這個特點還進行了怎樣的描寫呢?由這個問題引出2-5自然段,學生們小聲讀2-5自然段,這幾個自然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請把它找出來並畫在書上。通過對“更”字的理解,說明白鵝的高傲在叫聲、步態、吃相這三方面表現得更加突出,而且還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承接了上文“好一個高傲的動物”,也引出了下文,讀起來非常自然。

這時,我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哪些句子表現出了白鵝的高傲呢?給大家讀一讀你找到的句子。學生在體會這部分內容時,主要通過想象與對比感受白鵝的“高傲”,如“叫聲”這部分,讓學生想象,凡有生客進來,鵝必然厲聲叫囂,它可能在喊:。甚至籬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它可能在叫:。通過想象,賦予鵝人的語言與思想,進一步感受它的特點。

在“叫聲”和“步態”這兩部分中,還有一個寫法,就是運用對比的方法,把鵝與狗、鴨進行了對比,從而突出它的厲害與傲慢,讓學生在讀中感受,可以通過有語氣地朗讀,來表現出白鵝的特點。

第5自然段“吃相”圍繞第一句話展開即可,通過對詞句的朗讀,以及結合課文內容想象畫面,來感受白鵝可笑的樣子,非常有特點的一面,它不僅很高傲,而且還顯得很死板,不知變通。

第6、7自然段,寫得非常生動有趣,同時很直接地表現出作者的喜愛之情,學生可以通過文字感受到。讓學生讀一讀,然後找出自己覺得最有意思的語句和大家交流,在交流過程中,體會白鵝吃飯時的特點,即必須有人在旁邊侍候,因爲它雖然知道狗會常常來偷吃它的飯,但它還是不知變通地總是吃一口飯就走開去遠處喝水吃草,當飯被狗吃光,它還要責備人們對他照顧不夠。而且從這部分中,也可以再一次感受到這隻白鵝的厲害,因爲狗每次想偷吃飯時,都得先“窺伺”,不敢明目張膽地來吃,而且得趁着白鵝離開時“敏捷地跑”“努力地吃”“立刻逃”,好像在抓緊時間儘量多吃點兒,生怕一會兒白鵝回來對它不客氣似的。

第四板塊:昇華情感,進行實踐。

在這個板塊當中我主要做2件事情:第一就是讓學生積累,引導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大量去積累,理解運用,使學生明確作者的寫作特點,對於一些寫作方法可以適當運用到自己今後的習作中。第二.自己選擇摘抄描寫白鵝性格特點方面的優美的語句,仿照其寫作手法進行模擬訓練。這樣可以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積累語言,而且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更是提升其語言的品質。

第五板塊:迴應目標,總結全課。

這篇文章以活潑、詼諧、準確的語言描繪了一隻高傲的白鵝形象。運用了多種修辭表現手法,主要運用了對比,擬人,反語等。而反語的應用,更顯得這隻鵝雖然固執迂腐,卻率真質樸,憨態可居,文中字裏行間可以感受到作者對白鵝的喜愛。

板書設計

白鵝

高傲{叫聲:嚴肅鄭重

步態:傲慢

吃相:從容不迫

喜愛

根據課文的結構及內容,我設計簡潔性概括性的板書,既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又讓人一目瞭然,這樣有利於學生理解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觀潮》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七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通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以生動的語言展示了錢塘江大潮的雄偉與壯觀。文中洋溢着作者強烈的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學情分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想上好一堂課必須瞭解學生。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富於想象,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但學生生活閱歷有限,對文中描繪的雄偉景象缺乏直觀感受,需要老師提供直觀的圖像幫助。

三、設計理念

遠程教育將課堂教學以“教”爲中心到以“學”爲中心的方向轉變,關注學生信息素養的形成,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感受遠程教育的魅力。

四、教學目標

依據大綱要求、教材特點及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我特擬定了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習抓重點詞句進行品味,培養學生積累語言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3、情感與態度:讓學生通過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使學生受到壯闊美和力量美的感染,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五、教學重難點:

我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能力,確定出本課的重難點。

重點:指導學生讀懂課文3、4自然段,體會大潮的磅礴氣勢和潮來時的壯麗景象.

難點:1、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2、理解重點詞句。

六、教學準備:

爲了上好這一堂課,我在遠程上查找了和課文有關的圖片和錄象資料,製作了多媒體課件。同時希望學生課前收集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資料

 七、教學方法:

1、教法

“教有多法,但無定法。”在本課中主要採用情景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法和朗讀法進行教學。我將遠程教育資源:圖片、影像等有機地融合到多媒體課件中,通過展示課件讓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從而感受大自然的偉大力量,爲學生提供了直觀、動態、形象的影視文件,並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課文。爲學生自瀆、自悟文章內容提供了充分的依據

2、學法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學不只是單純的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和技能,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因此,設計學法如下:

(1)讀、思、議結合。讓學生在讀中積累語言,感悟情景,入境生情,自悟自得,在讀中思考,讀中討論,讀中理解。

(2)想象品味法。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培養學生把語言文字轉化成畫面的想象力。

(3)多媒體直觀法。利用電教手段,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能更好更快地把握課文重難點,從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八、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激趣導入,引人入勝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教學也是如此,一堂課的導入十分重要。爲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用潮水聲作襯托,同時用優美的語言聲情並茂地渲染課堂氣氛,勾起學生想去觀潮的強烈慾望。

 (二)觀看畫面,啓發想象,學習第2自然段。

①我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潮來前人山人海的情景圖片。啓發學生結合實際展開想象:假如自己身在其中此刻的心情怎樣?我的意圖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通過邊看邊想,設身處地地理解人們期盼潮水早點來的焦急心情。

②課堂教學不僅在於老師的導,還在於學生的學。對於第二自然段的內容我將讓學生自由朗讀,然後提出問題:江潮還沒有來,作者看到了什麼?學生通過讀書,能夠自己解決問題。

(三)讀中感悟,理解課文3、4自然段。

潮來時這部分是課文的重點,我運用情境教學法,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品味、悟情,學生採用看、讀、思、背等學習方式進行學習。同時我利用遠教資源,適時地將聲音、圖像、視頻、及文字等信息巧妙恰當地呈現,製成課件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補充學生學習的知識背景,使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能使學生保持高昂的學習情緒。

a、首先運用多媒體學生展示潮來時的情景: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學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中。同時,我巧設疑問,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這裏採用情景教學法將視覺手段與聽覺手段緊密結合起來,有助於培養學生觀察力、想象力、思維能力。

b、如此壯觀的景象,作者又是如何進行描繪的呢?我因勢利導、自然過渡,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內容。

1、《國小語文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我準備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來朗讀課文,比如:自由讀,合作讀,指名讀,讀自己喜歡的詞語、語句等,讓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感悟,讀中自得。然後用課件出示自學提示(1)作者觀潮的順序是怎樣的?(2)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點來描寫?我讓學生組建學習小組,共同探討、合作解決問題,存在困難的地方,我適當點撥,利用板書巧妙引導學生抓住潮水聲音變化的詞語。如:悶雷滾動—響聲越來越大—山崩地裂,潮水形態變化的詞語,如:一條白線——拉長、變粗——白色城牆——白色戰馬來理解大潮的雄偉氣勢。

2、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在教學中。我將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質疑,在本課中學生也許會提出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潮水爲什麼會拉長呢?我組織學生結合自己收集的資料在小組內交流,然後我用課件出示錢塘江的地理位置圖,及時點撥。這樣,學生的疑問就能得到解決。

3、爲了使學生提高品味詞句的能力,又再一次爲大潮的雄壯所折服,我將引導學生背誦3.4自然段,讓學生把生動形象的語言描寫內化爲自己的真切感受,受到大自然美的薰陶。

4、迴歸整體,理解全文

在理解了前面兩個重點段落以後,我讓學生回過頭來,整體瀏覽全文,感受觀潮的整個過程,從而整體把握全文。

 (四)總結延伸,感情昇華

錢塘江大潮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不愧爲天下奇觀。我們的祖國還有象錢塘江這樣美麗的地方,於是我利用網絡所提供的圖片資料向學生展示祖國大好河山的圖片,並啓發學生:我們的祖國美麗嗎?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熱愛祖國的情感,(當小導遊,向同學們介紹潮來時的壯觀景象、向大家介紹你在課前所收集的資料、朗誦寫觀潮的詩歌等)爲了進一步昇華主題,有意識地把這種感情昇華到對大自然,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九、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種直觀的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的縮影,反映課堂教學的全部過程。板書設計根據學生認知規律和年齡特點用簡筆畫的形式,形象直觀,使學生一目瞭然,能根據板書理解潮來時雄偉壯觀的景象,從而突破本課的重點。

 十、說課小結

總之,遠程教育資源深入課堂,爲師生提供了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讓語文教學由封閉到開放,由以“書”爲本到以“人”爲本,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在《觀潮》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情境教學法,適時將遠程教育資源運用到了課堂教學中,發揮了課堂教學“三爲主”的調控作用,圍繞重點,教師注重導方法、導技能,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時又滲透了思想教育,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0

一、與文本對話,我喜憂參半

《烏塔》是九年義務教育國小語文第七冊第七組“成長的故事”專題中的的一篇略讀課文。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來寫。先寫初逢烏塔,是在羅馬的旅館裏,主要寫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後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裝,準備按計劃繼續遊覽;接着寫晚上回到旅館後“我”和烏塔的談話,主要寫了烏塔的這次旅遊的行程之長、安排之周、準備之久,以及獨立生活的意識;最後寫烏塔和“我”道別,繼續她未完的旅程。

捧讀課文,我着實喜歡上了這個獨自一人遊歐洲的德國小姑娘烏塔。她獨立生活的能力、她的自立意識,讓我這個成人由衷地欣賞與佩服。反思我們的孩子們,大部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長此以往,未來的世界,我們的孩子憑什麼與外國的孩子競爭呢?這確實令人擔憂。

在與文本對話之後,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讀6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

3、能對文中的人和事進行評價,增強獨立生活、自強自立的意識。

根據新課程標準以及教材在單元中的位置,我覺得教學重點、難點是;

(1)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2)引導學生從課文的敘述和描寫中瞭解人物特點,並在閱讀後與同學交流自己的見解。

二、教學設計思路:在閱讀中感悟,在交流中昇華

葉聖陶先生提出的“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是補充;略讀指導卻需要提綱挈領,期其自得”的思想,略讀教學要求與精讀要求不同。爲確立學生主體地位,教學中靈活運用自學法和討論法,通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的學生自主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語言表述能力,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給了學生,使他們不僅學懂了這篇課文,還使他們知道今後在學習這類文章時,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質,從中發展了學生的智力,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古羅馬教育家普羅塔克說過,學生不是一個個需要填滿的罐子,而是一顆顆需要點燃的火種。我把這篇課文作爲一個引子,給學生提供一個交流的平臺,燃起他們的討論熱情,進而內化爲他們的行爲準則。我期待每一個孩子在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都能有所發展。

三、教學設計

(一)激情導入,學法遷移。

1、出示世界地圖,請學生指出歐洲,再出示歐洲版圖找到德國。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一位來自歐洲德國的小姑娘,她的名字叫——烏塔(板書課題)

2、出示連接語,指名讀。師生共同總結26課《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的學習方法。

①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②邊讀邊批,寫下體會。

③抓住重點,理解課文。

④結合實際,暢談收穫。

我們就用上節課學到的方法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2、師生共同交流總結: 小姐姐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的事。

總結時老師引導,烏塔14歲,我們十一、二歲,她可以說是我們的小姐姐了。這樣,可以拉近學生和烏塔之間的距離,進入情境,同時便於學生將自己與烏塔進行比較。

(三)深入學習,領悟課文

1、 烏塔獨自一人有歐洲好不好呢?這問題看似普通,其實引發了學生的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閱讀課文的見解,更重要的是,它引起了學生的辯論,爲下面的教學進行目標定位。

2學生自由質疑,教師相機歸納,認爲烏塔這樣做非常好的請舉手,認爲不好的到黑板上寫明理由。理由有以下幾條:孤獨、不能好好照顧自己、不安全等。

3、組織學生舉行一次小小的辯論賽。引導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選擇一、兩個問題先讀書後交流。

(在這裏,教師要給予充分的時間,更要作爲反方參與到同學們的辯論中去,成爲其中的一員。教師也要有獨特的見解,這是對學生最好的`支持。)

3、各組彙報,辯論開始。

⑴自理能力強,能照顧好自己。如:說話間,它已經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褲、白球鞋,從櫃子裏取出一大瓶礦泉水裝進揹包。

⑵生活經驗豐富。如:她告訴我“羅馬很熱,街上小攤賣的冰激淋和水都很貴,你要到超級市場去賣。”

⑶熱情、活潑,很容易交到朋友。如:她一見我,立即坐起來打招呼,問我玩得怎樣,又問我從哪裏來……她一聽,高興得大叫……馬上拿糖給我吃

⑷生存能力強。如:烏塔說她在家裏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每個週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裏陪兒童玩。

⑸有責任感。如:然後給家裏撥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給家裏的每一個人買禮物。

⑹做事有條理,有計劃。如:她拿出一摞書給我看,全是歐洲各國的旅遊指南,每個國家都是厚厚的一冊,介紹得十分詳細……爲這次旅行他準備了整整3年,讀了很多有關這些國家的書籍。……

4、播放歐洲風情介紹,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烏塔說:“中國的孩子缺少很多樂趣吧?”我說:“中國有電視,有兒童圖書,有遊樂園,孩子們很快樂。”但她還是堅持:“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我從電視上經常看見意大利,但只有親自來到這裏,她的美麗才深深感動了我。”“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這句話你是怎樣理解的?

5、大家覺得烏塔是個怎樣的孩子,你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看屏幕,出示烏塔的圖片,你們想對烏塔說些什麼?

讓學生在討論中瞭解烏塔的自立精神;有主見而不盲動;膽大心細,會待人接物……從而懂得一個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經驗,生活能力,只有通過實踐才能鍛煉出來。

這一設計我認爲有三個功能:1、檢測的功能;2、情感釋放的功能。應該說此刻學生情感已積澱到一定程度,需要一種機會釋放表達;3、訓練語感的功能。

(四)拓展延伸

1、把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聽聽他們的意見。

2、課後小調查《從烏塔看中外國小生的不同》

通過上網查找資料分析中外國小生在計算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自理能力、家庭責任感等方面的不同,並簡單分析造成這種不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