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推薦】說課稿模板集錦十篇

說課稿 閱讀(2.48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10篇,歡迎大家分享。

【推薦】說課稿模板集錦十篇

說課稿 篇1

一. 說教材

1.教材內容

《吆喝》寫的是現實中業已漸行漸遠的“生活交響曲”質樸簡單,但趣味良多。《吆喝》一文介紹了老北京城街頭商販的吆喝聲,那看似平凡、簡單,不爲人所關注,甚至厭惡的吆喝聲,對作者來說,卻大有文章,在緩緩的追憶語調中流露出的是美好的回憶和懷念之情。學習本文,要使學生體味到自身日常生活中蘊含着無窮的樂趣,感受到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進而培養學生關注社會生活。同時,在老北京城,各種吆喝聲隨處可見,五花八門,但作者介紹起來卻條理清晰,雜而不亂,學習領悟作者高超的組織材料的手法,以及品味本文的語言特色,是這篇文章的重點所在。但是,如今的中學生對於舊式的“吆喝”是陌生的,這就爲教學帶來了難度。爲此,教師可以藉助錄音、錄像等媒體來讓學生直觀感受,增加學生對“吆喝”的瞭解,教師還可以根據當地條件,設計有關活動,如讓學生走上社會,走上集市,傾聽吆喝,蒐集、調查、整理甚至可以學上一兩句當地的某種“吆喝”。引導學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風民俗,認識、感受、熱愛“吆喝”這門藝術。往昔生活片斷,人生的種種印象都彷彿都隨着這吆喝聲而鮮活起來。本文以平易又不乏生動幽默的語言介紹了舊北京街市上動人的一景,緩緩的追憶語調中流露出的是愉悅和懷想,引人體味蘊含的濃郁的生活情趣。

2.教學目標的設定

從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方面,要注意語言的感悟和積累,揣摩品味文章平易而又生動幽默的語言。理清文章思路,學習作者合理介紹說明紛繁複雜事物的方法。是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角度,應注意結合課文介紹的北京吆喝聲,引導學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風民俗獨特的魅力。理解作者寫“吆喝”時的內在情感,理解感受“世間萬物皆學問,零零總總成文章”的生活真諦。

整體把握文意,學習作者合理介紹說明紛繁複雜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獨立探究性學習的能力,通過速讀、默讀等方法把握文章脈絡是學習重點。創設意境體味文章蘊含的濃郁的生活情趣,樹立文化大觀念,做生活的有心人,是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

1. 結構、層次:從學生活動角度主要設計爲三個環節:快速閱讀——深入研讀——選點品讀。

2. 思路、理念:爲了貫徹新課程標準上提出的“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的教育理念,我十分重視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學習習慣,採取圈點勾畫法、交流討論法、讀寫結合、情景體驗的教學方法,啓發學生自主的對課文進行研讀,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的“再創造”,讓學生整體動口說動筆寫,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合作學習精神。

①引導入境儘量簡潔明快自然得體。

②明確目標爲的是減少學生學習活動中的無效思維,並有利於學習活動中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

③閱讀方法的指導,重在學生體驗,新課標認爲“學習的過程是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教師應該教學生閱讀的方法,這是重點之一,而且是下一環節的基礎,要視學生情況捨得花時間,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形式要多樣。

④提問探究,目的是引導學生了解這篇散文的寫法及風格,讓學生更多地接觸語言材料,提高其整體把握、概括提煉的能力,做到從語言品味中領悟內涵,指導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動心地學習語言。現代教育理論認爲“學生原有的知識與經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學生夥伴間的互動互生是最接近‘最近發展區’的。”因此,這環節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教師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理解,允許並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勇於提問質疑,討論爭辯。

3.手段及依據:教學手段方面,設想運用簡單課件輔助教學,做到實用、有效,不搞花樣。提供文字材料以提示重點作資料參考,圖片畫面的運用也僅爲激發聯想想像而設,堅定語文課堂“文本學習爲主,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教學立場。

《吆喝》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瞭解舊時“吆喝”的內容、種類、作用,把握文章的結構。

2.培養調查能力、收集整理能力和表演能力等。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上集市調查、收集、整理如今當地的種種“吆喝”,研究其規律、特點及價值,探討其中包含的民風民俗等。

2.行動法、討論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培養熱愛本土民俗文化的情感。

2.歸類記錄類似“吆喝”的口頭文化遺產,爲搶救文化遺產工作做一點貢獻。

【教學重難點】

1.品味京味語言,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2.分析文章結構,學習本文在材料安排及過渡方面的技巧。

3.開展語文活動,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

1.自讀課文,藉助工具書掌握“讀一讀,寫一寫”中列舉的詞語的音、形、義。

2.提前一週到所在城市的街道上去搜集本地商販的吆喝聲,並做簡單的書面描述歸類和評論。

教師

1.蒐集當地的一些吆喝聲,並進行歸類。

2.藉助錄音、錄像等媒體來讓學生直觀感受,增加學生對“吆喝”的瞭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通過一週的蒐集都蒐集到哪些本地商販的吆喝聲呢?請做簡單的描述和評論。(教師播放錄音、錄像)。吆喝聲於無心人聽來,或許頓生厭煩,而在有生活情趣的人聽來,卻是優美動人的音樂,尤其是隨着歲月的流逝,這一切都深深烙進心靈深處成爲一種美好回憶的時候。今天我們走進蕭乾的《吆喝》,從作者緩緩的追憶中體味愉悅和懷想,體味生活中蘊含的濃郁的情趣。

二.播放示範朗讀磁帶,學生聽讀,初步感知文意。

三.學生默讀課文,探討以下問題。

1.課文寫了很多吆喝聲,與同學的介紹相比,課文的內容似乎更爲豐富、複雜。那麼,作者又是如何做到條理清楚、雜而不亂的?作者是按什麼樣的順序組織起來的?

明確:吆喝聲首先是按從早到晚的順序,其次是按一年四季的順序介紹。

追問:作者寫從早到晚的吆喝聲,具體寫了哪些叫賣聲?重點又寫了什麼? 學生朗讀相關課文,找出相關的語句。

明確:作者從早寫到晚。寫早晨吆喝賣早點的:大米粥、油炸果的和賣新鮮蔬菜的、賣青菜和賣花兒的。寫白天賣日用百貨和修理各種傢俱的,這就更熱鬧了。然而重點是寫晚上。北京胡同的晚上好不熱鬧:賣夜宵的,唱話匣子的.,用淒厲動人的叫喊討飯的,真是應有盡有。這一層作者重在寫出北京胡同裏小販的叫賣聲持續時間之長,種類之多。

2.課文思路清晰,這要歸功於語段之間的銜接過渡語句,它們像路標一樣,標示作者的思路,請找出本文銜接過渡的語句並談談其作用。

①“囿於語言的隔閡,洋人只能欣賞器樂。其實,更值得一提的是聲樂部分——就是北京街頭各種商販的叫賣。”這一句很自然地將話題由北京商販運用“樂器”招徠顧客轉到口頭叫賣,扣住了文章標題“吆喝”。

②“可夜晚過的,並不都是賣吃食的。”從賣吃食的轉而談論三種夜間吆喝:唱話匣子、算卦盲人、乞丐。

③“四季叫賣的貨色自然都不同。”從“一日”轉到“一年”。

④“叫賣實際上就是一種口頭廣告。”是對吆喝的一種評論、概括。對吆喝的敘述介紹自此開始轉向對吆喝的評價品析。

3.作者圍繞北京的吆喝聲介紹了什麼?他對北京的吆喝聲懷有怎樣的感情?

明確:作者介紹了北京的吆喝聲所代表的經營品種,介紹了各種吆喝聲的具體內容,表現方式以及音韻節奏等。從中流露出作者對北京的吆喝聲懷有一種特殊的感情,那就是愉悅和懷想。

4.按課文思路分段,概括各部分內容。(見板書設計)

四.品味語言

1.試比較下列兩個句子,說說哪句的表達效果更好,爲什麼?

(甲)只要兜裏還有錢,一聽到賣烤白薯的聲音,就買一塊。一路上既可以取暖,到學校還可以拿來吃。

(乙)只要兜裏還有個制錢,一聽“烤白薯呀真熱乎”,就非買一塊不可。一路上既可以把那燙手的白薯揣在袖筒裏取暖,到學校還可以拿出來大嚼一通。

明確:(乙)對吆喝的描寫,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語)來寫的,特別是描寫吆喝的語句,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讀者從這門“戲劇性”的藝術中,聽到那些奇妙無比、特色鮮明的“聲樂藝術”,走進富有京城特色民俗風情的世界。

2.品味本文語言平易而又不乏生動幽默的特點。(學生自選例子品析)

五.探究活動

1.讓有特長的學生模仿課文中的叫賣聲,學生從中體驗吆喝的民俗內涵。

2.吆喝其實是一種廣告,隨着時代的發展,這類廣告在逐漸消失。但作爲一種文化遺產,自有其獨特的魅力,應該注意搶救。你不妨把家鄉的吆喝,或者類似吆喝的口頭文化遺產記錄下來,爲搶救和保護工作做點貢獻。

六.小結

本文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動幽默的語言,介紹了舊北京街市上動人的一道風景——吆喝,緩緩的追憶語調中流露出的是愉悅和懷想,讓人不由自主地品味到生活中蘊涵的濃郁的情趣。此外,文章在結構的安排上也頗有獨到之處。

板書設計

(1—3) 引出話題(樂器表演 聲樂表演)

(4) 介紹吆喝聲

吆喝 (5—9) 從早到晚

(10) 一年四季

(11—14) 對吆喝聲進行評價品析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用百分數解決問題》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上冊)》。它是在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幾分之幾的分數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應用題的發展。通過解答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可以加深學生對百分數的認識,提高解答百分數應用題的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在反覆挖掘教材的基礎上,依據新課標的理念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爲:

知識目標:在解答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應用題的基礎上,通過遷移類推使學生掌握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

能力目標:提高學生自己分析問題解答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學習的主人。使學生在認真觀察和積極思考中發展學生思維能力,體會到學習成功的樂趣。

依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確定的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

教學難點: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係,理解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含義。

三、說教法與學法

爲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現有的知識儲備的基礎上,本節課我主要採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嘗試教學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用以前學過的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分數應用題引入新課。通過提出問題、畫出線段圖、分析數量關係、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學好、用好數學的信心。

四、說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教師導語:“同學們,隨着人類的進步、社會的發展,生態環境日益惡化”。(出示課件一)讓學生通過畫面感受環境惡化對人類生存造成的影響。“現在,人們爲了改善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做了很多的努力,植樹造林就是其中之一(出示課件二),植樹造林對治理沙化耕地,控制水土流失,防風固沙,增加土壤蓄水能力都有積極的作用”。“瞧!在另一個植樹造林示範鄉試驗站,一位記者正在採訪植樹工人(出示課件三),教師提問:請同學們根據植樹工人的介紹提出用百分數解決的問題”。

學生可能會提:

1、原計劃造林是實際造林的百分之幾?

2、實際造林是原計劃造林的百分之幾?

3、實際造林比原計劃造林增加了百分之幾?

4、原計劃造林比實際造林少百分之幾?

讓學生先解決前兩個問題,個別彙報後集體評訂。通過這兩個問題的解決,提醒學生注意單位“1”的量。

(設計意圖:通過有關植樹造林的情境圖,瞭解植樹造林的作用和意義,引起學生對植樹造林的關心。通過前兩個問題的解決,爲舊知識向新知識遷移做好必要的準備。)

(二)、自主參與,新課探索。

1、讓學生自主解決“實際造林比原計劃造林增加了百分之幾”的問題:

(1)、分析數量關係

讓學生自己嘗試把數量關係用線段圖表示出來。然後組織學生小組合作說說你是怎樣理“實際造林比原計劃造林增加了百分之幾”的,在全班交流後,出示課件點拔,讓學生明確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增加百分之幾,就是求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增加的公頃數佔原計劃造林公頃數的`百分之幾,原計劃造林的公頃數是單位“1”。

(2)、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法

讓學生根據分析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列式計算出結果。再組織交流自己的方法。出示課件組織交流,教師適時點拔及板書。

(設計意圖:在理解題意,弄清數量關係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獨立解題,並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使學生體驗解題策略的多樣性。)

2、觀察比較,引導學生思考“原計劃造林比實際造林少百分之幾?”

學生很可能會回答“原計劃造林比實際造林少16。7%”,教師暫不作評價。啓發提問:“這個問題又是把哪兩個數量進行比較?比較時以哪個數量作爲單位1?要求“原計劃造林比實際少百分之幾”,就是求哪個數量是哪個數量的百分之幾?你打算怎樣列式解答?還能列出不同的算式嗎?

學生列式計算後討論:這個答案與此前的回答一樣嗎?爲什麼不一樣?

通過討論,幫助學生總結規律:問題中是誰和誰比?誰是單位“1”?使學生體會到,用百分數解決問題和用分數解決問題一樣要注意找準單位“1”。

(設計意圖:通過猜測、比較、計算、驗證,進一步認識百分數的意義和百分數應用題中的數量關係,提高分析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3、概括應用

教師指出:在實際生活中,人們常用“增加百分之幾”“減少百分之幾”“節約百分之幾”……來表達增加、減少的幅度。讓學生舉例說說這些話的含義。

(三)、課堂練習,鞏固新知

出示課件(做一做、學以致用)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加深理解、消化本節課的知識,並知道數學問題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課堂總結反思

同學們,學了這節課,你還有什麼疑問嗎?能談談你的收穫嗎?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歸納、整理,幫助學生更靈活、更深刻地掌握所學知識,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

(五)、板書設計:突出兩種方法的比較,簡明概括。

百分數的應用

一個鄉原計劃造林12公頃,實際造林14公頃。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增加了百分之幾?

方法一:(14—12)÷12方法二:14÷12—1

=2÷12≈1.167—1

≈0.167=0.167

=16.7%=16.7%

答: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16.7%。

謝謝指導!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

《春》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閱讀課文。本單元要點是引導學生學會寫景的方法,學會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春》是一篇詩意盎然的寫景抒情散文,作者以清新優美的語言引導人們去欣賞大地回春的動人景象,並感受春天所帶來的蓬勃生機與無限希望。課文扣住了春天的特徵,用詩的筆調,描繪了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生機勃發,草木花卉競相爭榮的景象。學習這篇課文是提高聽、說、讀、寫能力的重要途徑,是一次美的巡禮;從中既可得到語文的滋養,又可受到美的薰陶。

2、學教目標

知識目標

①掌握生字詞。

②學習用鮮明、準確、生動的語言,具體地、繪聲繪色地描繪春天的各種景色。

③學習作者對事物的細緻觀察和抓住“春天”的特點。

能力目標:

①體會本文融情於景,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②培養朗誦能力,背誦這篇文章。

③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畫面美,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觀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熱愛自然的情感。

3、學教重難點

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通過語言感悟春天的美麗。

4、學情分析

春天是學生熟悉而喜愛的季節,他們都有切身的體驗和感受。這篇文章語言口語化,平易好懂,節奏明快,形象生動,極富表現力,容易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說學教理念

重視互動合作。《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求“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因此,在學教中要重視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平等、融洽交流討論的互動合作,引導學生在互動合作中自主構建探究問題、發現解決問題途徑的閱讀方式,並逐步學得合作技能。

三、說學教方法

採取學案導學的學習方式。在分小組合作探究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獲得研讀、精讀、品讀的學習方法,品味文中傳神的語句。

1、情景法。利用多媒體營造出自然、美麗、溫馨的春天,給學生創設一個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

2、朗讀法。“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一篇好文章是讀出來的,因此,將各種方式的讀貫穿於整個課堂,讓學生在讀中學,學中悟。

3、探究討論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討論中分析、感受作者的寫作成功之法。

四、說學教流程

(一)課文導入

“讓學生說說自己心中春天的樣子,以及對春天所寄寓的感情。”以此調動學生的生活儲備。同時展示課件,配以春天的影像及音樂,給學生創設一個輕鬆、愉悅的氛圍。讓學生由景入情,進入到春的回味和想像之中。

(二)整體感知課文

第一,認真閱讀學案,利用教師提供的材料完成學案上所設計的導學問題。

第二,小組內合作,歸納出重難點和關鍵,確定個體學習目標認同整體目標,並找出疑難問題加以記錄,並在課上交流。分小組討論六幅春天的畫面,並且給出“研討提示”,但學生的研討並不限於提示,允許學生各抒已見,尊重體驗的個體差異,不求結論統一和唯一,重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體驗閱讀的過程和方法。在討論中,教師首先引導學生抓住表現景物特徵的詞語感悟春的美麗。其次,引導學生進行變句分析,使學生感悟作者是如何融情於景,做到情景交融,以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師走進學習小組,發現學生存在問題,糾正解釋。

第三,將交流中新的啓示和同組內其它同學的問題,記錄在學案上,並展示在各組黑板上,教師引導學生找出典型問題,組織學生自主學習。

第四,根據學習時產生的新的問題,本組在全面討論的基礎上,重點研究所分工的問題,爲展示交流課做準備。

第五,帶着對文章的深入理解進行朗讀,並勾畫出所喜歡的句子,說說喜歡的原因,並仿寫一個。讓學生和文章產生共鳴,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同時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作業設計

感悟朱自清先生的《春》,寫一篇短文,描繪自己家鄉的春天。這是對文章的體驗和反思,學習、欣賞、借鑑課文,做到學以致用。

說課稿 篇4

一、教學內容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25課《伯牙絕弦》。 《伯牙絕弦》是一篇文言文,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與鍾子期的真摯情誼令人感動。本文行文簡潔、流暢,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義差別不大。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藉助註釋初步瞭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積累中華優秀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三是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及本班學生的實際學情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教學重難點:

知識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瞭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能力目標:能根據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情感目標: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藝術的美好。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讓學生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背誦積累。

教學難點: 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 運用“以讀代講”法, “”情境感悟”法,和“點撥引導法”。

學法:採用“自讀自悟”, “合作學習”滲透“讀,思,議,悟”等學法。

五、說教學過程

(一) 古文引路,揭示課題。

(二) 初讀感知,體會韻味。

(三)深入探究,疏通文意

(四)拓展延伸,體會情感。

六、關於第三點的具體說明

這一步是教學的重點,爲了更好的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體現新的課程理念,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活動

1、理解課題,整體感知。

爲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的重點,樹立大的語文觀念。我以課題的理解爲教學的切入點,同時滲透理解古文的方法。

2、自讀感悟,合作探究。

學習既是每個學生的事,又是師生,生生共同的事。學生應是課堂學習的'主人。課堂教學想要真正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應該營造一個合作學習的民主氛圍。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是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基礎。在這個環節上我首先讓學生自己藉助註釋和手中的資料來試着理解課文的意思。然後在小組內彙報自己的理解,最後在班上交流感悟。

這樣的設計一方面是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時也爲爲那些不愛發言的學生提供一個可以自由表達的空間和機會。

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做有效的點撥引導,讓學生不但讀懂文字的內容,更要引導學生感悟語言文字背後的思想內涵。

3、情境再現,練習表達。

爲了讓學生感受音樂藝術的魅力,我適時的播放了兩首樂曲,並且讓學生在音樂中展開想象,仿照書上的表達方式練習說話。把聽,說,讀,寫有機的結合起來。師生再用富於感情的語言朗讀課文。這樣,以圖畫展現情景、以音樂渲染氛圍、以語言描繪情景的方法被有機的結合起來。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同時更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特點。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

說課稿 篇5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美與醜”第三課——《做一個最好的你》。下面我將從五個方面來闡述我對本課的理解與設計,它們分別是:

一、教學理念

六年級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着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競爭壓力的增大、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等方面可能會遇到或產生各種心理問題。而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及時解決,必將對學生的健康產生不良影響,通過對《做一個最好的你》一文的學習,明確自信心對自身成長的重要性。並通過合作學習、交流彙報、教師的及時點評等活動,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引導學生正確爲自己定位,做一個最好的自己。

二、教材分析

㈠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⑴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課文內容。

⑵把握文章中語言特點及修辭手法的運用。背誦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2.情感目標:

讓學生明白自信對於成長的重要性,教育學生結合自己實際,樹立自信,不斷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㈡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課文內容,明確自信心的重要性,掌握提升自信心的方法 。

教學難點:教育學生結合自己實際,樹立自信,不斷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三、教法與學法分析

教法:以讀爲主,以問爲輔,讀、思、議、辯結合。

學法: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四、教學過程

㈠激趣導入,切入主題

㈡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㈢精讀課文,探究學習

1.探究學習第一部分,明白自信很重要。

2.進行自我心理測試,產生困惑:我們怎樣才能變得自信呢?

3.探究課文第三部分,找到使自己變得自信的途徑。

4.以讀代講學習第四部分。

㈣當堂訓練,拓展提高

㈤歸納總結,昇華主題

五、教學反思

說課稿 篇6

1.教材簡析

《中彩那天》是新課標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組以“以誠待人”爲專題編寫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述了一個修理廠的技工,無意中抽中了大獎,但是抽中了大獎的彩票卻是他幫同事代買的。經過思想鬥爭,他把大獎送給了同事。作者讚揚了這種誠實、守信的品質,讓我們懂得,誠信是人的精神財富,它比物質財富更爲珍貴。

2.教學目標

根據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質,體會作者的表達方式”,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把三維目標落到實處,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通過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理解新詞。 技能目標:體會敘事條理清楚,首尾照應的表達方式,能複述課文,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懂得誠實守信是人的精神財富,它比物質財富更珍貴的道理,並能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體會。

3.教學重難點

根據新課標對本冊課文的提出的要求及學生的知識水平我把教學重點定爲通過人物的動作,神態,揣摩人物的內心活動,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理解誠實與守信的珍貴。難點是對“父親面臨的道德難題”的理解。

4.說教法

1. 以讀代講法。教學時,我採用多種朗讀形式,把讀的訓練貫徹於整個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求解,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2. 啓發誘導法。我根據課文的重點及學生勇於探索的特點設計了一些啓發性較強的問題,誘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達到突破重難點的目的。

5.說教時

這篇課文我安排了2個課時,第一課時是學習生字新詞,能通過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理解新詞。初步瞭解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給故事起因、經過、結果列提綱,然後根據提綱複述故事內容。第二課時是精讀課文,通過抓住文中人物的動作,神態,揣摩人物的內心活動,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理解誠實與守信的珍貴。難點是對“父親面臨的道德難題”的理解。

說教學程序

一、談話導入

課始,讓學生回顧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印象,再導入新課,激發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二、圖文結合,體會“我”和父親中彩後的不同表現。

我首先出示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圖畫,看看“我”和父親中彩後的不同表現,然後再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中的句子,揣摩人物心理,並指導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同時學習作者是怎樣描寫人物的寫作方法。

三、抓相關詞句,探尋“難”的原因,感悟父親品質

這個環節,我設計了“父親遇到的'難題是什麼?”“面對這個難題,父親是

怎樣處理的?”“失去汽車爲什麼反而說中彩那天父親打電話的時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時刻?”等一系列的問題,採用師生合作解疑的方法,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真正的想法,理解誠實與守信的珍貴,從而達到突破重難點的目的。

四、總結昇華, 點明中心

五、佈置作業:作業設計的小練筆對發展學生想象能力和加深課文理解有着很好的作用。

說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好,我叫任愛玲,在寶坻區城關二小,教《品德與生活》課。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春天來了》.

《春天來了》是人教版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走進大自然的第一個學習主題。本課內容是<<課程標準>>親近自然、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感受大自然的美,而編寫的。本單元總體目標是:使學生親近自然、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感受自然的美;通過各種活動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培養學生探究自然的興趣,逐步培養學生有好奇心,愛問“爲什麼”的習慣。這個單元在內容上從四個主題來對學生進行熱愛大自然的教育。今天我說的是第一主題<<春天來了>>。這個主題教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找春天的活動,發現春天的變化,感受春天的美。〈〈春天來了〉〉這個主題我計劃教學爲兩課時,今天說的是第一課時。人教社的〈〈品德生活〉〉教材圖文並茂,精選了很多卡通圖片,這些精美的卡通圖片,他們的言談舉止、面目表情非常貼近教室中的小朋友的生活,小朋友非常愛看,都願意與課本中的小朋友交朋友;文字很少,大多以小兔乖乖,或卡通小朋友提出的問題爲呈現方式,這些問題貼近兒童生活,富有啓發性,對兒童有很強的感染力。新課程從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上來看爲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留下了很大的創造空間,根據教材特點和〈〈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我覺得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創造性的開展一系列教學活動,其目的就是培養創造性的人才。〈〈春天來了〉〉這一課的主題目標是:

1.積極參加“找春天”的活動,體會親近大自然的樂趣。

2.通過觀察、感受、發現春天的主要特徵。

3.初步體會農民春耕、春種的辛勞及他們新的一年的期盼。

4.培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這一課的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難點是初步體會農民春耕春種的辛勞。

我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充分認識到,要想很好的達成教學目標,必須要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工作:

1.課前讓小朋友們蒐集一些有關反映春天的資料。

2.播放電腦動化片,反映農民春耕春種的勞動場面。

3.播放春天美麗景色的資料。

4.瞭解每一位學生的基本情況(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學習習慣等)

制訂了主體教學目標,做了充分的教學準備工作後,關鍵的問題就是要選擇合適的教法與學法來達成教學目標。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和〈〈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一年級兒童好動、愛玩的特殊性,我預設的基本教法是:啓發式、活動式、合作探究等等我選擇這些基本教法的理由是從課程性質和兒童的特性而決定的.。〈〈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品德與生活〉〉是一門綜合性、活動型課程,本課程的性質強調活動,所以我設計的基本教法是注重活動、強調活動,讓兒童充分參與教學過程,參與各種活動,在各種活動中,讓兒童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世界,用兒童的心靈感受世界,用兒童自己的方式研究世界,通過兒童的觀察、蒐集資料、討論合作、親身經歷、體驗,從中獲得感受。生活知識的獲得與思想品道德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是他們在各種活動中感悟出來的,不是由老師硬性地傳授給他們的。新課程條件下教師的地位和作用是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學生是主體,一切活動都是爲了學生的學服務。根據這些基理念,所以我預設了上述基本教法。

關於學法,新課程理念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在很多情況下,教法與學法是緊緊的交織在一起的。本節課的教學,我主要從這三個方面體現學生的學習活動。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並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的學習方法給予必要的具體指導。

根據本課內容,我以組織學生活動的形式設計了以下教學程序:

活動一:走進教科書。活動二:走出教科書,找春天。

活動三:創設情境,學生表演,介紹資料。

活動四:合作交流,春的信息。活動五:討論交流,春天的變化。活動六:畫一畫春天的景色。

活動一:走進教科書

〈〈春天來了〉〉這一課,教科書是以圖畫的形式呈現教學內容。課本中展示了一幅幅春天美麗景色的圖片。課本中的小朋友用自己的方式感受春天的美麗,用不同的語言來讚美春天,同時小兔乖乖又提出了一些有啓發性的問題。我要組織學生仔細看圖,發現教科書展示的春天之美,引導教室中的兒童與課本中的兒童進行對話與交流,生活中的小朋友與課本中的小朋友一起感受大自然帶來的樂趣,同時我還要引導兒童看看農民伯伯在春天裏勞動的場面,讓學生初步感知糧食來之不易的道理和在春天裏農民勞動的艱辛,落實教學目標第三點。

活動二:走出教科書,找春天

本科教學內容是與我們北方氣候相匹配的。教材有一定的侷限性,緊給我們提供了一個例子,春天的很多信息它並沒有設及到,教材以外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新課程倡導品德與生活教學更緊密聯繫生活實際這一基本理念,所以我設計了這一活動。帶領學生到學校周圍或校園裏看一看、找一找,看看你眼中的春天再哪裏,再學法上引導學生從多種角度去找春天,並讓學生把自己觀察到的最能表現春天特徵的現象寫下來,這個活動的設計目的是達到主題目標的第一點,體會親近大自然的樂趣。

活動三:介紹資料,學生表演

生活在城市中的兒童一般不知道農民伯伯勞動的艱辛和糧食來之不易的道理,而這美好的春天正是農民伯伯春耕、春種的大忙季節。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爲了達成教學目標3,讓學生初步體會農民伯伯春耕春種的辛勞以及他們對新一年的期望,所以我給同學們放一段農民汗流浹背春耕的勞動場景,以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初步感知糧食來之不易的道理。讓學生分組模擬表演農民插秧的姿勢,感受勞動的艱辛,讓學生交流體會,學生通過表演感悟到農民伯伯很辛勞、糧食來之不易,我們要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要愛惜勞動成果,這樣的活動較好的落實了德育教學內容,也有利於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活動四:合作交流,春的信息

課本中的資源是有限的,開發運用課外資源是新課程倡導的基本理念之一,講課前我讓學生收集、整理有關反映表現春天的資料,讓他們在小組內交流,同時我也向同學們播放介紹一些精彩的春天景象,直觀形象的畫面,符合低年級認知特點,兒童喜聞樂見,進一步落實教學目標4,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五:討論交流,春天的變化

學生在課堂上就教學重點、難點、認識不一致的問題進行交流是合作學習的具體內容之一,新課程理念特別倡導學生的合作學習。合作學習可以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責任感以及與他人的交際能力,合作協調能力,所以我採用這一教學活動形式,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我走下講臺,深入到兒童中間去組織、去傾聽、去引導、去交流,蹲下身來欣賞每一位兒童,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看法,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活動六:畫一畫,春天的景色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也是新課程倡導的基本理念之一,葉聖陶老先生早就說過:解放孩子的手,讓孩子多做一做;解放孩子的腦,讓孩子多想一想;解放孩子的嘴,讓孩子多說一說,在這些理念支撐下,我努力營造讓兒童在做中學的氛圍。教科書讓學生畫一畫春天的嫩芽,我把這個建議拓寬了,我讓學生畫一畫你所知道的最能表現春天特徵的景象畫下來,這樣教室中的兒童敞開自己的心扉,用畫筆把對春天的熱愛表達出來,告訴課本中的小朋友。這樣生活中的小朋友與課本中的小朋友一起面對生活中的幸福與快樂,一起感受大自然美好的春天給兒童帶來的無窮樂趣。

各位評委,我預設的教學思路是否科學,敬請各位指正。教學實踐使我體會到:新課程條件下教學內容是有彈性的,教學過程中常會生成動態的新的資源,常言道,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面對課堂教學中臨時生成的這些新情況、新問題我努力做到及時去捕捉這些閃光點,營造個性得以自由發展的寬鬆氛圍,爲每一個學生表現或發展自己創造機會,讓課堂煥發生命。

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蟋蟀的住宅》是國小六年制第七冊第二組課文中的一篇課文。學習本組課文,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注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課文不同的表達方法,並注意把這些方法運用到看書以及習作實踐中去。

二、說教學目標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說明性的科學小品文,並且是本組單元的第三篇課文,在學習第二篇說明文《爬山虎的腳》以後,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說明方法,所以在教學《蟋蟀的住宅》時不把學生掌握說明方法作爲教學的重點,因此在本節課中重點達到以下學習目標。知識能力目標:瞭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修建住宅的經過,同時體會抓住說明對象的特點,形象生動地說明事物的方法,訓練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驗,在讀中悟情的能力。過程和方法目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動物、熱愛自然的情感。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學生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修建住宅的經過。

難點:讓學生感悟蟋蟀不肯隨遇而安、吃苦耐勞的精神。

四、說教法、學法

長期以來一直關注教師如何教,而忽視了學生如何學,在這節課

中將關注學生的學法,用學生的“學”決定教師的“教”。從而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學生自主閱讀的基礎上受到薰陶感染,再把學生的感悟與老師、同學交流。

在此設計理念的指導下我準備採用以下教法:導讀自悟法、教具輔助法。學生主要採用以下學法:自主質疑法、合作解疑法。

五、說教學過程

如何轉換學生角色,改變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我想讓學生轉換角色,把自己當作蟋蟀,介紹自己的家和修建家的經過。因此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流程:

(一)、初讀感知,激趣導入

學生在以前已經學過口語交際介紹自己的家,學生會非常自豪,能踊躍地說。加上農村學生已經知道蟋蟀的歌聲動聽,對蟋蟀的可愛、有趣早已銘記在心。這樣二者結合起來,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實現舊知遷移,爲學生轉換角色,改變學習方式作準備,也爲學生髮展口語作準備。這樣讓學生把自己的`家和早已熟悉的蟋蟀的住宅聯繫起來,自然而然地導入課題。

(二)、細讀質疑,自主感悟

在導入課文後,我設計讓學生研讀課文,自主感悟。請學生快速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生能很快體會出文章主要內容: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修建經過。這個環節落實本期教材訓練重點:提高學生閱讀速度,達到閱讀有一定的速度,能體會文章主要內容。

(三)、精讀釋疑,合作交流

1、小組學習、組內交流

這個環節根據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把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分別學習、研究蟋蟀住宅有什麼特點和怎樣修建住宅的。每個學生要先認真讀書,體會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蟋蟀的住宅有什麼特點或怎樣修建住宅的,想想如果你就是一隻可愛蟋蟀,你會怎樣向大家介紹你的家或你修建住宅的經過;把你感興趣的句子勾畫下來反覆讀一讀,把你的理解寫在句子旁邊或本子上,如果還有不懂的句子或以在旁邊標上問號;並且估計一下,其它小組的同學有可能向你們提出什麼問題,該怎麼解答。學生在自讀自悟幾分鐘後再在小組討論交流,共同質疑,共同推測一下其他組同學會提的問題,一起解答別人提出的問題。這樣先讓學生自讀自悟,再在小組討論交流,就真正達到人人動口讀書,用心體驗,實現人人自主學習,而不讓小組合作學習成爲個別優秀學生的一言堂,從而提高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效率。達到設計理念中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2、全班交流、答記者問

學生把自己轉換成蟋蟀這個角色,彙報介紹“我的家”即蟋蟀的住宅有什麼特點時,就有可能根據自己在讀中的感悟,用朗讀勾畫批註法,邊朗讀邊結合自己的體會介紹,也有可能會根據課文內容繪製示意圖介紹。在聽完介紹後,其它小組的同學可扮演小記者向這組同學質疑,進行答小記者問。這樣促使學生自讀自悟時更認真,在本小組交流討論時更合作、更投入。在學生自主解疑仍有困難時教師適時

點撥,達到調動學生積極性,共同參與,自主質疑、自主解疑或合作解疑的效果。實現設計理念中關注學生的學法,用學生的“學”決定教師的“教”。(在此過程中適時出現課件,蟋蟀住宅的資料、圖片。) 由於通篇採用擬人手法敘述,學生在閱讀中會產生渾厚的興趣,在彙報蟋蟀住宅經過時,學生除了邊朗讀邊談體會,還很可能會自然而然轉換成蟋蟀的角色,配上動作介紹修建住宅的經過。在轉換角色的同時,學生一方面對課文自讀自悟,自主學習讀懂了課文,另一方面在情感上對蟋蟀產生認同,自然就體驗到蟋蟀不肯隨遇而安、吃苦耐勞的精神,這樣就既突破了教學難點,又實現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三維一體這一設計理念。(在這一過程中相機出示課件,蟋蟀修建住宅的經過。)

(四)、誦讀悟情,情感昇華

通過以上環節的學習交流,已經激發了學生對蟋蟀的喜愛和讚揚之情,讓學生帶着這樣的情感誦讀課文,進入拓展延伸、情感昇華這一環節。

(五)、品讀內化,學習寫法

讓學生把自己收集到的動物住宅和它們修建住宅的圖片、文字資料或關於作者的相關資料,在學習小組內交流,再把此時此刻想對蟋蟀或其它動物想說的話寫下來,鼓勵學生用我筆寫我心,暢所欲言。然後推薦代表在全班交流。這樣讓學生有準備地說一段話,實現讀、寫、說結合。

六、說板書

板書是一節課的精華。因此我的板書以蟋蟀的出名——蟋蟀住宅的特點——蟋蟀住宅的建造過程爲板書的主線索,突出蟋蟀以柔弱的工具創建子偉大的工程。整個板書簡單明瞭,課文的內容也得到了精彩的展示。

附板書設計:

蟋蟀的住宅

蟋蟀的出名:唱歌、住宅

蟋蟀的特點:柔弱的工具 偉大的工程

住宅的內外

建造的過程:不懈工作 辛勤勞動

長期整修

教學反思:我覺得說課更能體現老師的設計意圖,所以我上傳了這篇說課稿,希望不要說我範規。這篇課文是國小四年級的課文,我覺得要學好這篇課文學生要有一定的實踐基礎,應讓學生走到戶外去看看,在有一定的基礎上,再來理解這篇課文要容易的多。

說課稿 篇9

各位評委、老師:

下午好!

我要說的課題是《質數和合數》,主要從四個方面來展開敘述。

第一:說教材

質數和合數是九年義務教育國小數學第十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在教材第59~60頁;是學生學習了約數和倍數的意義,瞭解了能被2、5、3整除數的特徵之後的重要知識,它是學生學習分解質因數、求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的基礎,在本章教學中起着承前啓後的重要作用。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約數和倍數的意義,會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2、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概括和判斷能力;

3、向學生滲透對立統一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理解質數和合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正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教學準備:每生兩張學習資料和課件

第二:說教法

新課程的數學教學強調:要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數學知識、方法去分析事物,思考問題。本課我主要採用研究性學習指導法,把有意義的`思考方法和習慣思維放在教學首位,構建探索型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教育理念。

第三:說學法

教師的任務不僅要讓學生學會,更加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會學。通過觀察、比較,讓學生學會分析、綜合、整理的方法。

第四:說教法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應當建立在學生現有認知水平和已有數學知識經驗之上。本着此理念,本節課我主要設計四個教學環節

1、談話引探,導入新課。

如:我們把教室裏面的人進行分類,可以怎麼分?(男生和女生老師和學生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等)引出分類標準很關鍵;又如:我們學習過把自然數分爲奇數和偶數,它的分類標準是什麼?再次強調分類標準的重要;自然數按照能否被2整除分爲奇數和偶數,還有一種有價值的分法。出示課題:質數和合數。它的分類標準是什麼呢?(這樣直奔主題的教學,爲學生探究知識和鞏固知識留下了足夠的時間和空間。)

2、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首先讓學生利用學習資料很快找出1~12各個數的約數,鋪墊探底。然後要求找一個標準給這些數進行分類,怎樣分比較合理?(把學生的思維導向於有意義的思考。)這樣學生很快找到以約數個數的多少分爲:只有一個約數的、只有兩個約數的、有兩個以上約數的三類。教師及時板書出來,然後讓學生列舉出相應的數。這時教師明確告訴學生;像2、3、5、7、11這樣只有兩個約數的數就叫質數。讓學生通過觀察每個質數的約數特點概括出質數的意義,並且要求學生按照質數的意義自己找出一些質數,找準確了說說找質數的方法(突出教學的重點)。同樣道理,合數的意義就迎刃而解了。緊接着出示一些數,讓學生判斷哪些數是質數?哪些數是合數?判斷正確了讓同學們互相交流判斷方法,爲什麼又對又快?(從而突破教學難點。)

3、應用知識、鞏固知識

首先讓學生根據學習資料,把1~20這20個數按照奇數、偶數、質數、合數進行分類,分類完成之後互相交流這些數之間的聯繫和區別。如2既是質數又是偶數;9、15既是奇數又是合數。(既鞏固了新知識,又加強了知識之間的橫向和縱向聯繫。)然後出示闖關題,有填空、選擇、判斷,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闖關成功給予獎勵。(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4、全課總結、課外延伸。

師生共同回憶這節課所學知識之後聽一則數學信息。歌德巴赫猜想之一:任何一個大於4的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奇數(或素數)之和。並讓學生了解到這個猜想目前證明得最好的是我國數學家陳景潤,可惜離成功只差一步便離開了人世。聽完後談感想。(讓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興趣、情感價值觀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綜觀整堂課:自然流暢、環環緊扣、層層遞進、水到渠成。

說課完畢,謝謝大家!(敬禮)

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一)教材簡介:《陋室銘》是蘇教版國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的一篇文言文,這是一篇優美的抒情短文,本文通過讚揚簡陋的居室,表達了作者不慕榮利,保持高尚節操的願望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全文只有9句,81字,但以其立意鮮明,構思精巧,韻味深長而臉炙人口,流傳百世,顯示了它永久不衰的藝術魅力。(二)教學目標的確定及依據:根據《國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顯易懂文言文”,“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爲:1、知識目標:掌握文言常用實詞,翻譯並背誦全文。2、技能目標:學習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3、情感態度目標:理解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用時代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觀評價古人。

(三)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及依據:本文篇幅簡短,語言優美,音韻鏗鏘,讀起來充滿音樂美,學生也會很愛讀,因而我把多形式的朗讀及當堂背誦定爲教學重點,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另一方面又可達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我還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爲教學重點和難點,因爲這對正在形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八年級學生而言很有現實意義。

二、說學情

我班是個學習成績較好的班級,經過七年級一年的學習,對文言文的知識有一定的積累,也形成了較好的閱讀習慣。對古詩文的誦讀訓練以往也進行過,但學生掌握得不太好,因而加強朗讀訓練,形成良好的語感也就成爲必要。前一個單元剛學習完,學生對託物言志的寫法的掌握估計不會太難,但需要鞏固學習。

三、說教法學法

我的教學設計理念是:張揚師生個性,突出學生主體,重視學生感受,強調朗讀品味,滲透學法指導,實行合作探究,加強能力培養。在這理念的指導下,我採用導讀教學法和提問朗讀教學法,並指導學生用以讀會意法和自主合作探究法來學習本課。

四、說教學程序:

(一)課前三分鐘屏幕展示“教學目標”這一設計,從教的方面來說,它具有“導向作用”(《當代目標教學》張 雄)讓學生一起來掌握教學要求,有利於達到教學目的;從學的方面說,它具有“激勵作用” (《當代目標教學》張 雄)解決什麼問題,達到什麼要求,目標明確便於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

(二)故事導入並解題:上課之前我爲學生講述本文的作者——唐代詩人、哲學家劉禹錫的故事。唐順宗時,劉禹錫熱心於政治革新,得罪了不少當朝權貴,失敗後被貶到和州當刺史。按當時的規定,他應住衙門裏三間三夏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縣是個趨炎附勢的小人,他見劉禹錫被貶而來,便多方刁難他,策知縣先叫劉禹錫在城南面江而居。劉禹錫不但不埋怨,反而高興地撰寫了一聯貼於房門:“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爭思辯”,他的這一舉動氣壞了策知縣,策知縣又將他的房子由城南門調至城北門,住房由三間縮小到一間半,而這一間半位於得勝河邊,附近有一排排的楊柳。劉禹錫見到此景,又作一聯:“楊柳青青江水平,人在歷陽心在京”。策知縣氣得臉都發青了,乾脆將劉禹錫的房子調到城中一間只能容一牀一桌一椅的小屋。僅半年,連搬三次家,劉禹錫想,此人欺人太甚了,便憤然提筆寫下一篇文章,並請人刻於石上,立在門前,氣得策知縣啞口無言,這篇文章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陋室銘》。(屏幕顯示兩幅對聯)解題:陋室,簡陋的屋子。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爲一種文體。這文體一般是用韻的。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俄國大教育家烏申斯基也曾指出:“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這個故事的導入,不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而且也使學生的'情感受到了感染薰陶,爲下面理解作者的情懷創設了良好的情境,正所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

(三)初讀——感受語言美:針對“銘”這種文體的語言句法特點,我除了要求學生大聲讀,讀正確,讀流利外,還特別引導學生從用韻和講究修辭方面去充分體會本文語言的節奏美和音韻美。朗讀前的這一指導,十分必要,充分體現了教書重在“授之以漁”,學習重在掌握學習方法的教學理念。

(四)再讀——瞭解內容:在學生齊讀課文,形成完整印象後,要求學生細讀課文,也就是學生自行對照課文註釋,查閱工具書,讀懂課文。在這過程中,學生可質疑,由學生提出問題,然後儘量讓學生討論解答,達到疏通課文字詞的目的。這一設計,在於訓練學生運用工具書的能力,也有利於養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學生的自主閱讀,交流合作,也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原則,符合新的語文課程理念。在這個環節中,老師不是強硬灌輸,包辦代替,但也不是不管不問不講,而是發揮主導作用,提醒學生掌握一些重點詞句,如:“名”、“靈”、“上”、“入”、“鴻儒”、“白丁”、“絲竹”、“勞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屏幕顯示重點詞句及意思)。

(五)三讀——領悟內涵:先要求學生邊聽教師背誦課文,邊想像陋室中的畫面,體會作者感情,然後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啓發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用抑揚頓挫的語調,讀出感情,以情帶聲,以聲傳情,聲情並茂,最後在理解文章寓意的基礎上熟讀成誦。教師範讀,一方面讓學生彌補自己朗讀中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受到強烈的感染和影響,加深對文章的理解。讓學生想像畫面,重在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創新能力,愛因斯坦曾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而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朗讀,則是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也便於創設融洽的教學氛圍和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讀是思的基礎,思是讀的途徑。在這一環節中,我還設計了下列幾道思考題讓學生討論:(屏幕顯示思考題)1、在讀的過程中,你認爲哪兩個句子最能體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你會用什麼語氣來讀?(“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孔子云:何陋之有?”)2、“德馨”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結合你們想像的畫面,用文中的句子回答。(“苔痕……勞形”)3、作者居於陋室卻不失雅緻地生活,並能充滿感情地描繪陋室,可見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高潔傲岸,安貧樂道的人)4、處在今天這個充滿競爭的商品經濟的社會中,我們如何看待作者的這種生活態度?(學生討論後自由發表見解,教師引導學生擇善而從)。5、作者的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沒有直接表達出來,而是通過對陋室的情景的描繪體現出來,這是什麼寫法?(託物言志)。這個環節的實施,我主要採用提問朗讀法,就是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有關語句,學生尋找有關語句的過程,就是學生閱讀的實踐過程,也就是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過程,這是新的課程標準所提倡的。我還鼓勵學生根據學習的需要,進行討論探究,促進學生對話,讓思想在碰撞中產生,知識在交流中生成,有智者說過這樣一句話,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交換後,各自還只是一個蘋果;如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交換之後,我們則有兩個思想。這是我設計這一環節的理論基礎。

(六)學生根據本節課的學習內容自行設計板書,目的在於讓學生及時反饋學習效果,也有利於加深記憶。

(七)遷移練習(課後作業)讓學生借鑑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用一段話來表達自己的心志和情趣,儘量做到語言優美。通過此練習,將知識轉化爲能力。

通過對居室的描繪,極力形容 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