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有關國小六年級語文說課稿9篇

說課稿 閱讀(4.18K)

作爲一名老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說課稿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六年級語文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關國小六年級語文說課稿9篇

國小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依據課標說教材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大家好!您是否還記得《狼來了》的故事呢?作爲對說謊者的懲罰,孩子的羊最後入了狼口。那,您可曾讀過《天使的吻痕》這個故事嗎?那個臉上有一塊巨大而醜陋的胎記的年輕人沒有因外表的缺陷而產生心理障礙,相反,他的幽默、他的積極向上的性格、他不凡的演講才能,使和他打過交道的每一個人,都會不由自主的喜歡上他。這樣的結果,與他父親那句美麗的謊言有關。當孩子問父親爲什麼我的臉上有這樣一個標記時,父親是這樣對兒子說的:兒子,你出生前,我向上帝禱告,請他賜給我與衆不同的孩子,於是上帝給了你特殊的才能,還讓天使給你一個吻。你臉上的標記是天使吻過的痕跡......老師們,我們從這兩個故事中感受到了什麼呢?

其實,剛纔這個片斷就是我在教學《別餓壞了那匹馬》一課時的導入設計。《別餓壞了那匹馬》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十一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文章的作者許申高是一位仍居鄉下的失地農民,一位自由撰稿人。他用農民特有的質樸、作家特有的細膩爲我們展現了這樣一個滿是真情與溫情的故事——酷愛讀書的“我”在失去看書的機會時,擺書攤的殘疾青年謊稱家中有馬,買下“我”的馬草,讓“我”得以繼續看書。殘疾青年不計一己得失、想方設法讓“我”讀書的良苦用心尤爲令人動容。全文主線清楚,圍繞“別餓壞了那匹馬”這個善意的謊言被揭穿的過程,展現了普通百姓的美好心靈。文章雖是略讀課文,但文中那些充滿人性光輝的人物形象、感人至深的細節刻畫、層層推進的敘事手法、樸實且深刻的思想內涵,無一不能成爲孩子們學習的典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國小語文教學的目標是要讓孩子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並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誠然,本文是個好“例子”。

二、以學定教說目標

六年級的孩子已經具備較強的思維能力,對課文內容的感知比較容易到位,而且大部分孩子對事物的看法很有見地。但是,也正是在這樣的階段,他們開始浮躁。不願多親近課本,不願輕易表達自己的想法。我們得想方設法讓他們走到課文中去又走出課文中來,讓他們有所感並有所言。因此,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爲:

1、通過查字典等方法掌握生字:瞥見、尷尬、囁嚅、枯蔫

2、通過抓關鍵詞、關鍵句對文章進行體會。讀出自己的感悟。

3、進一步領會課文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神態等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作方法。

4、感受和學習殘疾青年助人爲樂的高尚品質。

而“進一步領會課文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神態等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作方法。”和“感受和學習殘疾青年助人爲樂的高尚品質。”又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的共同所在。

三、整合資源說流程

身爲發展與創新課題組的一員,我也一直在思索這樣的問題:如何更好地藉助課堂教學環節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創新能力、思想道德、情感、意志、良好習慣與個性品質等綜合素養都得到健康的發展?我在我的教學中繼續着大膽的嘗試,在處理略讀課文的教學時,在引導學生進行充分“自問——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抓住關鍵句子引導學生去感知、感悟、感動。並將這種感知、感悟與感動帶向生活!那麼現在,請隨我走進我的教學流程

(一)導入置疑

故事導入的過程已經告訴各位了,在孩子們自由說出自己的感受後,我將拎出“說謊”這一中心詞,以“今天所學的課文也與說謊有關!這又將是一個怎樣的謊言呢?”切入課題——別餓壞了那匹馬。繼而,讓孩子們圍繞“說謊”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老師相機羅列關鍵問題,如下:

a誰對誰說謊?

b爲什麼說謊?

C說的什麼謊?

同時,及時對善問的學生給予肯定。

這一導課,用兩個故事引出謊言的兩種極端情形,故意給學生造成認知衝突,建立一個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認知背景,使學生在學習課文時引起強烈的情感共鳴,也爲本單元的語言交際活動儲備了材料。而讓學生圍繞“說謊“提問,是爲了引導學生預測課文內容,產生明確的閱讀期待,提高閱讀效果。

(二)初讀釋疑

這一環節,我安排了三個步驟:

第一步:初讀課文識生詞

第二步:默讀課文答問題

第三步:綜合答案說內容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體驗和感悟,注重語文教學的“人文性”,但是並不意味着不要“工具性”,並不意味着不要概括能力;而概括能力

恰恰應該在長課文的教學中予以關注。我教孩子們通過“提問—答問—綜合”對文章主要內容進行概括這一做法,則給了學生一個非常明確的方向。

(三)揭祕感悟

這一環節,我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仔細讀課文,看看誰能在騙局揭穿之前就已經發現這是一場騙局,劃出相應的句子。答案不難發現,請看:

他先是一愣,繼之眼睛一亮……

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道……

“別別別……”他急了,“碧雲!碧雲!”他用雙手拼命搖着輪椅,想阻住我的去路,“你放下!等碧雲來提!”

這三處描寫,蘊含了作者創作的大智慧。其一,它爲後面騙局被揭穿的情節埋下了伏筆。其二,它們融匯了本課對主人公進行刻畫的三種方法,是挖掘人物形象的突破口、是體會寫作手法的好例子。爲此,我精心設計了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判斷這幾個句子所使用的刻畫人物的方法,並回到課文中去歸納出表現人物神態、動作及語言的詞句,再選擇其中幾個詞,如掙扎、瘦削等進行說話練習!並藉機告訴學生:多角度地對人物進行刻畫,人物的形象才能更加豐滿。

第二步,趁熱打鐵,讓學生根據人物的這些神、言、行,揣測人物的內心所想,完成小練筆,彼時彼刻,他都在想些什麼呢?

他先是一愣,繼之眼睛一亮……。他可能在想。

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道……。他也許在想。

“別別別……”他急了,“碧雲!碧雲!”他用雙手拼命搖着輪椅,想阻住我的去路,“你放下!等碧雲來提!”他或許在想。

在反饋的過程中,我將引導學生去發現:在對第三人稱人物進行刻畫時,因爲很難細膩的表現出人物的心理變化,通常不直接描寫人物的心理,而是通過外在的表現,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和神態來寫。在寫作中,也要注意這樣的規則。

第三步,待反饋後,再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理解,用“謊言的背後是什麼?”進行說話練習,繼而評價文中的人物,說出自己從文中獲得的啓示!

在此,不妨把我班孩子的一些啓示拿出來與各位交流一下:

幫助別人時,請別忘了維護別人的自尊!

給予,可以有很多種方式!

着意的謊言可以很美麗!

放棄自己的一點利益,去成全一個美好的願望!

還有孩子說道:謊言總有被揭穿的時候——這可是與文章主調不符的答案,不過,孩子已經能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了,你,怎麼忍心否決呢?!

這一揭祕感悟環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一方面引導學生抓住語言文字本身,從主人公的外部表現去發現謊言之“謊”,另一方面啓發學生通過想象揣摩主人公的內心活動,去挖掘謊言之“美”。在整個過程中,我充分地尊重學生的認知體驗,適時地滲透類似課文的寫法指導,讓學生既受到了心靈的滋養,又提高了寫作能力。

(四)愛心接力

在我們引導學生去分析課文、積累詞句、感悟真情時,我們更應該做的,是引導學生、引導語文,走向生活的大課堂,並服務於這大課堂中的生活!

此刻,請隨我將目光,移向我班這個,這學期以來一直空着的座位。座位上本該有一個聰明漂亮的十一歲女孩。可如今,可怕的腦膜炎吞噬了她的健康,並連她的光明也一併奪去,死神,正急不可耐地等待着她!那麼一天,她在電話裏告訴我,她好想老師,好想同學們,好想回到學校,可……此刻,我惟有請我正幸福地坐在教室裏的孩子們,通過錄音,給予這個與死神進行着最後的抗爭的女孩兒最真摯的鼓勵與關愛!

是的,當我們用真心去關愛他人的時候,當我們爲了他人的幸福與希望適度地扯一些小謊的時候,謊言即變爲了理解、尊重、寬容、鼓勵,具有了神奇的力量!願這種力量能讓我們可憐的孩子真的好起來,也願這種力量能鼓舞着每一個孩子,繼續葆有這樣的善良與博愛!還願我們的語文課堂,除了理性的分析與引導外,還能更多一些感性的感染與薰陶!

國小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教材編排意圖及學情分析

《回家》是西師版國小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最後一篇課文。本單元安排的四篇課文,旨在讓學生領略到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懷,感受到美好的感情。

《回家》是一篇略讀課文,它記述了一個叫海子的人,少年時代無論怎樣也要回家,但中年當上警察後卻因公務繁忙很少回家,最後在處理一起案件時光榮犧牲的事。文章採用了蒙太奇式的手法,以樸實的筆風將一幕幕感人的場景如同放電影般清晰地展現在我們眼前,使得主人公海子愛崗敬業、愛國愛家、“爲大家而舍小家”的高尚品質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六年級的孩子,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理解、感悟文本的能力,在閱讀此類敘事性作品時能把握住事件的梗概,但對於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還有一定難度。他們剛進入青春期,情感豐富,對於作品中的人物命運感同身受。

二、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教材和學情分析,從新課標的三個維度出發,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 理解課文內容,從海子回家到不回家以及犧牲的過程中,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字裏行間所飽含的人物的情感,和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3、 通過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從小樹立正確人生觀和高尚的理想。

4、 關注語言文字,體會文章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理解海子回家和不回家的原因,體會其中蘊涵的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海子犧牲後海子爹孃說的那兩句含義深刻的話。

教法學法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與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閱讀要抵達心靈,其主要途徑是憑藉語言文字,感悟文本的意義,並在感悟中生成情感。由於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這節課,我主要採用了自讀感悟——圈點勾畫——彙報交流——情感朗讀——拓展延伸的思路進行教學。通過讓學生自主探究、圈劃詞句、批註體會、賞析品讀的方法來落實重點。體會海子愛家以及海子爹孃內心複雜的感情,感悟海子愛家更愛國的高尚品質。

教學過程及方法

我以“找準切口,品讀詞句,凸顯真情”爲指導思想,把教學過程設計爲五大板塊:

一、激情導入,渲染氛圍

1、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讓學生在熟悉的旋律中感受家庭的溫暖和濃濃的親情。

2、情感渲染:家是什麼?家是人生的驛站,家是生活的樂園,家是避風的港灣,家就是離你心靈最近的地方,是你心頭縈繞的那分永遠的牽掛。

(意圖:葉聖陶先生說:“入境始於情”。只有激起學生親近文本的慾望,才能爲本節課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把不容易讀準、不理解的詞語作上記號。

2、引導學生運用結合上下文、聯繫生活實際和查找工具書的方法理解詞語意思。

3、全班交流自學情況,重點糾正“拎”、“凜”、“親戚”、“嗚咽”的讀音和“風雨無阻”、“天寒地凍”的意思。

(意圖:《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語文課程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而掃清字詞障礙是學習文本的基礎。這樣做培養了學生自學能力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思考:這篇課文圍繞回家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意圖:葉老說:“大凡讀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緊的事。”我引導學生從整體入手,理清文章的脈絡,既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又爲後面的深入研讀作鋪墊。)

三、自主學文,感悟品質

在這個環節,我主要把課文分成“少年時代的海子回家難”和“中年時代的海子回家更難”這兩個部分進行教學。

(一) 理解少年時代的海子回家難,體會他對家的熱愛

1、學生自主讀文,勾畫出直接描述海子回家難的句子,然後引導學生抓住以下三個重點句通過討論、交流和反覆練習有感情的朗讀來感悟少年時代的`海子對家的熱愛,不論多難都要回家。

⑴ 海子氣喘吁吁地說:“爹,娘,你們別不高興,我沒坐車,我是跑着回來的。”

⑵ 那一次,海子回家時,天寒地凍。娘老遠就看見海子赤着雙腳,一雙鞋套在手上,裹一身寒氣跑回來了。

⑶ 海子看着爹孃,怯怯地說:“我沒有穿鞋,我是光着腳跑回來的。”

2、引導學生找出描寫爹孃語言、神態、動作的句子,圈出重點詞語,並批註自己的體會。

3、交流彙報,感受爹孃內心的無奈、愧疚和對兒子的心疼。

(意圖:高段的閱讀教學除了書聲琅琅之外,還應有潛心會文、靜心閱讀的時間。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探究學習,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4、相機進行語基訓練:

(1)結合本單元的《積累與運用》的練習,理解省略號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把它作爲一個亮點。

(2)設計選用關聯詞:“無論……都……”、“即使……也……”來描述少年時的海子回家的難和對家的渴求,對家的熱愛,讓濃濃的親情來打動學生的心。

(意圖: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在學生對課文已經有了深入感悟的基礎上來進行語基訓練,不但可以受到情感上的薰陶,而且培養了語文實踐能力。)

(二) 理解中年時代的海子回家更難,感悟他愛崗敬業,爲大家舍小家的品質。

1、出示學法“自讀感悟——圈點勾畫——彙報交流——情感朗讀”,讓學生根據這一方法自主學習18——26自然段,找出海子回家很少的原因。

2、探究交流,引導學生抓住以下兩個重點句,採用個別讀、齊讀的方式,感悟海子對家有很深的眷戀。

⑴ “倒是海子的媳婦常常領着女兒,拎一堆花花綠綠的營養品回來,說是海子讓帶回來的。”

⑵海子犧牲時的臨終遺言“我想回家,看我娘……我三個月沒回……”

(意圖:閱讀教學應重視讓學生與文本對話,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3、學生交流自己身邊或者瞭解到的警察的事蹟,體會他愛崗敬業、愛國愛家、爲大家舍小家的高尚品質。

四、突破難點,情感昇華

1、以“海子是那麼眷念他的家,他最終回家了嗎?”這個問題爲切入點,讓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自主探究,理解娘所說的話的含義,即:海子雖然犧牲了,但他崇高的品質卻永遠留在了親人和祖國、人民的心中。從而突破難點。

2、創設多種情境,反覆引導學生讀課文最後一句話——“海子回家了,再也不走了……”。

(意圖:《新課標》在5——6年級階段性目標中提到,要求學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從中獲得對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在反覆的引讀中,學生的情感再次得到昇華,激發起他們對海子的敬佩之情,在培養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崇高的理想這一目標上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使課堂在高潮中結束)

五、關注表達,學習寫法

1、關注作者在文章中採用的對比寫法表達人物的高尚品質。

2、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和文中的標點符號,表達人物內心豐富的情感。

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教學內容的濃縮,是課文的精髓。因此,我設計了以下的板書,幫助學生理清教學內容的思路,將教學內容結構化,清晰地瞭解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回家難

少年時代 中年時代

(愛家) (更愛國)

總結設計

回顧整篇文章的設計理念,我圍繞教學目標,設計時,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略讀課文的特點,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既注重了語文知識的訓練,又注重了情感的薰陶。這樣做,不正是把握語文課程標準,堅持“三維一體”的觀點嗎?

國小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船長》是蘇教版國小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的一篇小說。課文敘述了哈爾威船主在“諾曼底”號客輪遭到“瑪麗”號大汽船劇烈撞擊時,冷靜自若,指揮60名海員平安脫險,本身卻屹立在船主的崗亭上隨着客輪一起沉入深淵的故事,讚美了哈爾位船主忠於職守、捨己救人的崇高精力。小說按“遇險—自救—殉職”的思緒睜開故事背叛,“遇險”是因由,“殉職”是了局,着力形貌的是船主哈爾威船主怎樣冷靜自若地指揮人們乘救生艇脫險自救,體現了船主崇高的“忘我”精力。本文最大的寫作特點便是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來體現哈爾威船主的忠於職守、捨己救人的巨大精力。

二、說教學目標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有關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課文通過人物語言和行動描寫來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4、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哈爾威船長忠於職守、捨己救人的精神。這一點既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三、說教法和學法

本文是本冊第二單元中第二篇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忠於職守、大愛無疆”。學生在前一課學習的基礎上,又是高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有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我採用的主要教法是“自主感悟,合作探究”,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並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以讀促悟,理解感悟哈爾威船長的偉大精神和人性美。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四、說教學過程(教學方法與手段)

第一課時

(一)、初讀指導,掃清朗讀障礙。

(二)、理清文脈,按提綱“遇險----自救----殉職”給全文分段。第一段是1、2自然段;第二段是3----28自然段;第三段是29----30段。

第二課時

下面重點談談第二課時的教學流程:

(一)、複習導入,整體感知

問題: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都知道了什麼?

設計理念與思路:讓學生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把握。第一課時,學生們通過學習,已經瞭解了課文的基本內容,能夠理解文章的脈絡,對哈爾威船長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爲了讓他們溫故而知新,爲學習本節課做好鋪墊,所以,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根據學生地回答板書:遇險----自救----殉職

(二)、明確任務,學有方向。

根據教學目標我制定了本節課的任務,課件出示學習任務:“諾曼底號客輪是在怎樣情況下被撞的?碰撞後的情況怎樣?哈爾威船長一共下達來幾次命令?從哪些地方能體會出哈爾威船長的忠於職守,履行做人之道?讀一讀課文,畫一畫句子,做一做批註。”

設計理念與思路:讓學生學有目的,學有方向。

(三)、品詞析句,體會精神

1、學生根據上面的學習任務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

設計理念與思路:《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教學中應積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遵循這一教學理念,研讀文本就是課堂教學的本質任務了,學生在明確了本節課的任務之後,讓學生再去讀一讀課文,畫出有關語句,寫一寫自己的體會或感悟,在朗讀與靜思中深刻感悟,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2、在學生充分學習之後,進行反饋交流。重點與學生討論以下段落語句:

(1)、研讀第一段,感受“危急”

指名說說諾曼底號客輪是在怎樣情況下被撞的?碰撞後的情況怎樣?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千鈞一髮。

指導朗讀本段——開始時語調平緩、輕快,後來要用急促、緊張的語調讀出情況的萬分危急、千鈞一髮。

(2)、研讀第二段“救援”部分,感受船長“捨己救人”

交流:哈爾威船長在組織自救的過程中,一共下達來幾次命令?

學習第一道命令:

課件出示第3小節:哈爾威船長站在指揮台上,大聲吼道“大家安靜,注意聽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婦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員斷後,必須把60人全都救出去!”

說說從這道命令中你讀懂了什麼?(這一句中的“吼”字,能體會出船長在大難臨頭時的沉着、鎮定、臨危不懼。“婦女先走,60人全救出去”可以體會出船長的人道主義精神及捨己救人的形象,使學生進一步豐滿船長捨己救人的精神)

而後,我又設計了一個問題:“哈爾威船長的這種精神是通過什麼描寫來體現的呢

(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從而滲透了本文的寫作特點。)

課件出示第4小節:實際上船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給忘了。

問題:他真的忘記自己了嗎?(也許他真的忘了自己,也許他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無論他忘記自己沒有,現在他的心中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把60人全部救出去。)

指導朗讀3、4節——讀出船長臨危不亂、忘我的精神。

學習第二道命令:

課件出示:“哪個男人敢走在女人的前面,你就開槍打死他!”

問題:爲什麼要下達開槍的命令?這個問題不急着讓學生回答,先問學生這道命令是在什麼情況下下達的?課件出示第5自然段,從這幾句話中你體會到什麼?(人們急於逃命,秩序難以維持,場面非常混亂。)照這樣亂下去,意味着什麼?(小艇會翻,諾曼底號上的'人們將全軍覆沒。)所以哈爾威下達來這樣一道命令:哪個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開槍打死他?

討論:同學們想象一下,大副會開槍嗎?學生可能會有兩種觀點:一是認爲不會,因爲船長的職責是救人,他在下第一道命令的時候說“必須把60人全都救出去”。二是認爲會開槍,因爲當時場面非常混亂,爲了控制局面,爲了殺一儆百,保證讓更多的人逃生。”

問:此時,哈爾威船長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通過上面的分析,哈爾威船長指揮有方,鎮定自若,忠於職守的高大形象彷彿就出現在同學的面前。

再問:“哈爾威船長的高大形象是通過什麼來體現的呢?”“語言描寫。”再次滲透了本文的寫作特點。

課件出示22小節:“大家沉默了,沒有一個人違抗他的意志,人們感到有個偉大的靈魂出現在他們上空。”

這一句,要學生體會在當時的情況下,船長是最高的權威,具有組織自救的權利和義務;人們同時被哈爾威船長尊重婦女、愛護兒童的人性美和先人後己、捨己爲人的品德所感動,大家從心底對他油然而生崇敬之情,他成了上空出現的偉大靈魂,所以沒有一個人再違抗他的命令,全部聽從他的指揮,自救工作有序開展。

指導朗讀第二段中重點段落,再次體會船長鎮定自若、捨己救人的高大形象。

(3)、研讀第三段,昇華人物“靈魂”

課件出示:29小節“船長哈爾威屹立在艦橋上,一個手勢也沒做,一句話也沒說,隨着輪船一起沉入來深淵。人們透過陰森可怖的薄霧,凝視着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了大海。”

指導朗讀:學生通過朗讀,很容易能體會出哈爾威船長捨己救人的光輝形象,然後再通過朗讀,讀出對哈爾威船長的敬佩、崇敬之情。

設計理念與思路: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力求做到以疑促讀,以讀促思,讀中感悟,讓學生在與文本對話中學習。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導”的作用不容忽視,教師用極具感染力的語言引導,有感情的朗讀指導,來爲學生理解課文、感悟哈爾威船長偉大精神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四)、讀寫結合,昇華感情。

1、課文學到這,哈爾威船長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用一兩個詞形容他。(讓學生到黑板上板書)

2、哈爾威船長以身殉職了(板書:以身殉職),他忠於職守,捨己救人的偉大形象已經深深的留在我們的心裏。此時,同學們一定有很多話要對船長說,拿出紙和筆,寫下你想說的話。

設計理念與思路:讓學生藉助紙筆,拉近時空的距離,與哈爾威進行交流或對自己今後提出希望,力圖使哈爾威船長的形象能深入學生的心靈。

(五)、總結全文。

老師以豪情的朗誦來竣事本節課。

計劃理念與思緒:此時學生已經與哈爾威船主舉行了交換,情緒得到了昇華,在老師豪情的朗誦中讓學生情緒到達最岑嶺。

國小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神奇的絲瓜》是六年級拓展型課程教材語文綜合學習“一草一木也有情”中的課文,主要寫了作者一家隨意種下的絲瓜竟日益茁壯盡顯神奇令作者驚歎不已,表達作者季羨林泰然、悠然、坦然、怡然的處世態度。

絲瓜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植物,是學生所熟悉的,而作者在這普通中突顯了它的神奇,巧妙地將絲瓜生長的軌跡和作者波瀾起伏的主觀感想,感情躍動,融爲一體,似乎讓人覺得絲瓜真的有思想甚至有行動的。其實普通的'絲瓜之所以這麼神奇都是因爲作者善於觀察生活,善於體悟人生的結果,這也正是我們大部分學生所缺失。現在大多數學生缺乏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缺乏一顆善於感動的心,其實生活中不缺乏感動不缺少美。

因此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爲:

1.通過朗讀、圈劃,瞭解絲瓜的神奇。

2.體會絲瓜神奇之內在,學習明暗線交融的寫法。

3.懂得一草一木也有情,明白觀察生活、感悟生活的重要。

將本節課的突破口定爲探究絲瓜的神奇,以此來統領對文本的解讀,達到有效的互動。

課上主要通過朗讀來促進學生對的理解,訓練學生圈劃、分析,整體感知能力,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先後安排3次朗讀,第一次散讀,意在讓學生走進文本,瞭解內容,第2次角色讀意在讓學生感受作者將絲瓜生長的軌跡和作者波瀾起伏的主觀感想融爲一體的巧妙。第3次讀意在對文本的深入體會,懂得一草一木也有情,明白觀察生活、感悟生活的重要。

同時作者季羨林是學生不熟悉的作家,通過對作者的視頻介紹讓學生更直觀地瞭解一位鴻儒,一方面意在讓學生有一個拓展,另一方面也是幫助學生對文本的深入體會。

爲了引導學生學會積澱學會反思也爲了課外更好的延伸因此課上設計了“收穫園”,課後設計了二選一小練筆和推薦閱讀的環節。

國小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夾竹桃》是著名學者季羨林老先生的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描繪了萬紫千紅、五彩繽紛的花季裏,夾竹桃的可貴韌性和花影迷離的動人情景,表達了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全文在第二教時中,我確立這樣的教學目標:

1、重點品讀3、4、5自然段,在自讀自悟中,感受夾竹桃花的花期之長“韌性可貴”的特點,感受夾竹桃所引起的作者的幻想,感悟作者爲什麼愛夾竹桃。

2、學習寫作方法,進行小練筆。教學過程如下:

一、採用變序,提挈中心

由問題“夾竹桃爲什麼是作者最值得留戀和最值得回憶的花?”引導學生瀏覽全文,找出中心句——第6自然段:“這樣的韌性,又能這樣引起我許多的幻想,我愛上了夾竹桃”,從中提挈出關鍵詞、靈魂詞——“韌性幻想”,板書。

二、圍繞中心,直奔重點段。

▲學習第4自然段(兼帶學習第3自然段)

第4自然段主要寫夾竹桃的韌性,是文章的重點。我抓住中心詞“韌性”切入教學。

先讓學生理解“韌性”的內涵——堅韌、頑強不屈。再讓學生默讀課文,找找夾竹桃的韌性體現在哪裏,畫出相關句子,讀一讀,說說自己的體會。品讀三個重點句:

(1)“夾竹桃卻在那裏悄悄地一聲不響,一朵花敗了,又開出一朵,一嘟嚕花黃了,又長出一嘟嚕。”

(2)在和煦的春風裏,在盛夏的暴雨裏,在深秋的清冷裏,看不出有什麼特別茂盛的時候,也看不出有什麼特別衰敗的時候,無日不迎風吐豔。

(3)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無不奉陪。

找出自己所找的句子讀給大家聽、說說自己的體會是第一步,認識後兩句的句式特點——雙重否定句,讚美的語氣更強烈,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朗讀是第二步,與第3自然段對比朗讀是第三步。由“這一點韌性,同院子裏那些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常可貴嗎?”這一句問——院子裏的那些花指哪些花?那些花是怎樣的?哪個自然段描寫了?引至第三自然段。先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明白這部分同第四自然段寫夾竹桃一樣也是按從春到秋的季節變換的順序寫的。然後讓學生藉助屏幕內容提示,進行對比朗讀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夾竹桃獨有的可貴韌性以及默默無聞、謙虛寧和等品性,明白作者寫第三自然段是爲了起對比襯托的作用,用其它的花來反襯夾竹桃的韌性。最後回到迴歸到“韌性可貴”這一中心上來。在學生讀懂了“物”的特點後,我讓學生讀懂物背後的“人”,讓學生明白寫自己喜歡的.物,可以言自己的志,抒自己的情。

▲學習第5自然段

第5自然段寫夾竹桃引起作者的許多奇妙的幻想,也是課文的重點段。我引導學生思考兩大問題:(1)月光下的夾竹桃有哪些特點?讓學生從花香和花影兩個方面說說自己的感悟,引領學生體會“襲”字的妙,啓發學生調集自己的生活經驗來理解“葉影參差,花影迷離”,想象其景其境,在頭腦中豐盈意象。

(2)月光下的夾竹桃引起了作者哪些幻想?提挈關鍵詞“地圖”、“荇藻”、“墨竹”,讓學生喜歡哪一種幻想就讀哪一種幻想。師配以音樂,讓學生自己讀、四人小組讀、集體交流讀,以多種多樣的朗讀方式充分地誦讀,邊讀邊想象,使學生進入美的意境,讀出美的韻味,充分體會作者的那份陶醉、那份忘我、那份愉悅、那份浮想聯翩,從中受到感染,獲得情趣。

四、練習寫話,習得方法

作者寫夾竹桃,由看到的景抒發自己的情,由真實的描寫,寫到虛幻的想象,虛實結合,情景交融。讓學生髮揮想象,續寫月光下的夾竹桃帶給自己的幻想。

五、總結全文、深化中心

學完了主要段落,再歸攏到文章的中心上,讓學生說說作者爲什麼愛夾竹桃,愛夾竹桃的什麼,使中心問題得以解答,使文章的中心進一步強調、突現,使教學始終緊扣中心,完整統一。讓學生再讀第6自然段,領會這段在全文中的作用,即總結4、5自然段,總結全文,與第一自然段相呼應。

國小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這是《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基本理念之一。本文的設計質疑釋疑,創設情境,通過朗讀引導,鼓勵學生在自讀感悟、情感體驗中,領悟課文內容表達的思想感情。

說教材

《大瀑布的葬禮》是人教版六年制第九冊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述了塞特凱達斯大瀑布發生變化前後的不同景象,以及這一舉世聞名的大瀑布是怎樣被葬送的原因。說明分配保護環境、保護生態平衡已是人類自下而上所面臨的大事。

本課語言優美,感情充實,是進行環境教育和語言訓練的好教材。開頭作者先寫菲格雷特總統爲大瀑布主持葬禮;接着寫了大瀑布發生變化前後的不同景象及其發生變化的原因;最後,又回到課文開頭的場景,寫菲格雷特總統在葬禮中號召人們保護生態平衡,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5個生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從塞特凱達斯瀑布由於生態環境的破壞逐漸枯竭,體會環境破壞給大自然帶來的嚴重危害。

2、聯繫上下文想象出即將枯竭的塞特凱達斯瀑布的樣子及遊人看到這一情形後的場面。

說教學法

根據新課程標準與新課改教學理念,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採用以下的.教學法。

1、質疑探究法。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因此可以讓學生圍繞着課題進行質疑。“爲什麼要舉行葬禮?”“爲什麼由總統舉行葬禮?”“怎樣舉行的葬禮?”這樣不僅引出課文所要學習的目標,而且讓學生主動探究,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2、情境演示法

在教學時,教師利用媒體創設兩個截然不同的情境,即塞特凱達斯瀑布昔日與如今的狀況。利用直觀動感的畫面,背景音樂的渲染,讓學生感受塞特凱達斯瀑布的雄偉壯觀,幾年後到逐漸枯竭,掀起學生強烈的情感波瀾,而且也很巧妙地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切入所學內容打下很好的感情基調。

3、 比較教學法:

引導學生抓住課文重點詞語和關鍵句子,如“雄偉壯觀”“咆哮而下”“生命垂危”“奄奄一息”等詞句,通過展開想象,比較塞特凱達斯瀑布的過去、現在的不同情形,體會到環境破壞給大自然帶來的嚴重危害。

4 、朗讀感悟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抓住課文的精彩片段,如“昔日的雄偉壯觀”,“如今的奄奄一息”等部分,指導學生朗讀。在朗讀過程中,抓住一些關鍵詞句來感悟,從而使學生產生對教學內容的獨特感受,展開想象,並有機會滲透說話訓練,擊活學生的思維,使孩子們從內心強烈發出要保護環境,愛護地球的呼喊。

說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大家請看大屏幕,這條瀑布就是聞名於世的塞特達斯大瀑布,它曾經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它曾經氣勢磅礴、雄偉壯觀,它曾經是巴西人民的驕傲。然而今天巴西的總統卻爲這條大瀑布舉行了一場特殊的葬禮。(板書課題)齊讀課題,看到課題,你最感興趣的問題是什麼?(學生可能提出:爲什麼要舉行葬禮?爲什麼由總統舉行葬禮?怎樣舉行的葬禮?等問題,教師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梳理,提取有價值的問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帶着問題自由讀課文。

2.對於你們提出了那麼多有價值的問題,你打算怎樣解決?(①抓住重點詞句②聯繫上下文③與同學討論交流等)

3.小組合作學習

(教師作適當的引導、點撥)

三、直奔重點,體會情感。

1.彙報昔日大瀑布的狀況和人們的態度。

(1)瀑布雄偉壯觀。它是世界是流量最大的瀑布,河水“咆哮而下”、“滔滔不絕”、“一泄千里”突出其流量大。另外,水流湍急,汛期“飛流直下”,水形如“朵朵蓮花”,水霧“飄飄灑灑”,水聲“震耳欲聾”。

(2)指導有感情的朗讀(讀出瀑布的雄偉、氣勢)

(3)看大瀑布流淌的情景課件,面對這雄偉壯觀的大瀑布,你最想說什麼?(①讚美一番②引用李白的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過渡:這樣雄偉壯觀的大瀑布不僅讓遊人陶醉不已,流連忘返。而如今,大瀑布又是什麼樣子的哪?

2.彙報現在大瀑布的狀況和人們的心情。

(1)指名說,作者把瀑布形容“生命垂危的老人”、“形容枯槁”、“奄奄一息”。體會句子表達的生動、準確。

(2)指導感情朗讀(播放大瀑布發生變化後的課件)(讀出“奄奄一息”感覺)

(3)看到此情此景與前面的流連忘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此時此刻你的感受是什麼?(難過,惋惜,遺憾,)

(4)假如瀑布會說話,此時它會對人們說些什麼?

3.瞭解大瀑布被葬送的原因。

(1)交流

(2)設計環保廣告語

四、激發想象,表達情感。

1.讓我們穿越時空隧道,回到總統爲塞特凱達斯大瀑布舉行葬禮的那一天,如果你當時在場,你會飽含覺悟地說些什麼?

2.自由讀課文,想想應怎麼寫悼詞。(把想說的話寫下來)

3.扮演菲格雷特總統,到臺前演講。

4.記者招待會。

5.小結:

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一直沒有停止過,會對我們造成威脅到來的生態災難中人類將首當其中,讓我們一起維護生態平衡,保護我們的地球吧!

國小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我說課的題目是《燈光》。我說課的內容可分爲這樣五個環節:說教材→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

一、說教材

《燈光》是人教版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十二冊第一組的一篇課文。本組課文大多以革命故事爲題材,學習這些文章,可使學生受到革命傳統教育和美好情感的薰陶。《燈光》是一篇回憶性文章。主體部分通過回憶,歌頌了革命先烈爲理想而獻身的革命精神,說明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課文內容通俗易懂,飽含深情,是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熱愛生活教育的優秀教材。

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做得到有的放矢,收到理想的效果。接下來我說一下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二、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現在的學生生活在和平年代,享受着來自父母親人和祖國大家庭等各個方面的關愛,戰爭、犧牲,這些對他們來說已顯得比較陌生。基於學生的這種情況,依據教材特點,我爲本課擬定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是: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出對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3、理解先烈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和爲此作出的貢獻,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回報祖國

(這一點也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能正確的運用一套合理的教學方法,是實現這些目標的關鍵,接下來我說一下教法及學法:

三、說教法及學法

1、教法

依據本課目標要求,從學生實際出發,我採用“朗讀法”、“討論法”、“點撥法”進行教學。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採用不同的點撥方法,使學生能圍繞中心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相互交流、相互啓發、相互合作,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培養健康的情感。

2、學法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給學生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依據教材特點及本班的學情,我引導學生採用“朗讀法”、“情感體驗法”、“討論法”、“批註法”進行學習,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良好的閱讀習慣。

我認爲鑽研教材,研究教法和學法是搞好教學的前提,而合理的安排教學過程則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一環,接下來我說一下教學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我把本課的教學過程分爲這樣六個板塊:

導入新課→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再讀課文,深入探究→拓展訓練,瞻仰英雄→結束語→作業設計

我認爲這樣安排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及認知規律,便於學生理解和接受本課學習的內容。

(一)導入新課

本課我是這樣導入的:

先出示課件,展示這樣幾個關於燈光的圖片讓學生欣賞,之後與學生談話:這幾個圖片美嗎?你認爲燈光在我們生活中都有哪些作用?學生討論後總結:是啊,燈光不僅可以爲我們驅走黑暗,帶來光明,它還點綴着我們的生活,是我們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朋友。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爲我們講述的就是一個關於燈光的故事,那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讓我們一起走進當代作家王願堅的《燈光》。

魏書生老師曾說:“好的導語像磁石,能把人們分散的思維一下子聚攏起來。”本課的導語直觀、形象,吸引力強,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的興趣正濃時,我馬上引導學生進入課堂學習的第二板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這個板塊中,我讓學生帶着兩個任務初讀課文:

1、讀準字音,劃出讀不準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語,查閱工具書,並檢查學生對下面幾個詞語的理解:

胸牆

憧憬

千鈞一髮

【設題目的】

這個任務,旨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落實字音、詞意的教學。

2、想一想,本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設題目的】

這個問題,可鍛練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整體把握能力,便於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這也符合《新課標》對語文教學“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的要求。

(三)再讀課文,深入探究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這個板塊中,我以學生自讀自悟爲主,教師點撥爲輔,引導學生解決這樣幾個問題:

1.快速默讀課文,看看文中哪些段落是寫現

在的事,哪些是回憶往事?並說說是什麼引發了作者對往事的回憶?

【設題目的】

這個問題,可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並聯系全文內容,理解“多好啊”一句在文中的意義和作用。

2.戰鬥開始之前郝副營長在幹什麼?劃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當學生完成這個任務以後,我又引導學生品讀“他注視着那幅圖,默默地沉思着”和“他把頭靠在胸牆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對未來的憧憬裏”兩句話,想象下一刻郝副營長在想些什麼?

【設題目的】

設計這個問題的目的是引導學生通過解讀文本,深入人物內心,想過想象,體會郝副營長對光明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憧憬,讓學生明白,正是因爲如此,郝副營長才會爲了革命的勝利,而毫不猶豫地現出自己寶貴的生命。並相機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文章9、10兩個自然段,體會革命先烈爲理想而獻身的精神,從而激發學生敬仰先烈的情感。

3.“這位年輕的戰士,不顧自己的性命,爲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他自己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電燈。”讓學生在文中找出這句話仔細閱讀,想一想這句話告訴了我們什麼?讀過之後你有何感想?

【設題目的】

閱讀教學不能停留在理解內容的層面上,而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設計本題旨在引導學生通過理解句子的意思,明白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由郝副營長及無數個像他那樣的先烈用生命換來的,我們應該學會珍惜,懂得報答。

4.假如你是郝副營長所帶領的突擊隊中的一員,在他要燒書爲部隊指路時,你會對他說什麼?請聯繫全文內容,展開想象寫一段與郝副營長的對話。

【設題目的】

本題首先爲學生創設了一個情境,讓學生融入文本,可以面對面地與先烈交流,加深學生對烈士形象的'認識,同時,也鍛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可收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四)拓展訓練、瞻仰英雄

在這個板塊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

像郝副營長這樣的革命烈士,你還知道多少,請選出自己最熟悉的一個爲大家講一講關於他的故事。

【設題目的】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本題通過學生講故事的形式,以點帶面,可使烈士的形象更加高大,更加鮮明,從而再次激發學生敬仰先烈的情感。

(五)結束語:

本課的結束語是這樣的:

同學們,今天,我們坐在這明亮的教室裏學習,光線暗了,又有那電燈爲我們送來光明,這樣的生活,不正是郝副營長以及無數個像他一樣的烈士所憧憬的嗎?學完本文,我真想對他們說:“你們看,你們的鮮血沒有白流,請你們放心,我們一定會珍惜這些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好好工作,我們定會讓祖國因我們的存在而更加強大!

我相信,這感情四溢的結束語一定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愛烈士、愛祖國的強烈情感,我更相信,此時此刻,學生一定有話想說,且不吐不快,於是,我相機佈置了這樣一個作業:

(六)作業設計

同學們學習了本文,老師相信,你一定收穫不小,也一定會有許多話要對我們的革命烈士說,那就請大家以筆代口,把它寫出來吧!

請以“郝副營長,我想對您說”爲題,寫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

學生完成這個作業,本課的各種教學任務,也就真正徹底地得以實現了。

五、說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我是這樣設計的:

本課的板書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又用對聯的形式讚揚了烈士高貴的革命精神,直觀、形象,便於學生理解和接受

【自我評價】

以上就是我對《燈光》這篇課文的教學預設,在教學過程中,以朗讀爲主,讓學生在閱讀中自品自悟,然後小組交流,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原則。當然,其中也存在有不足之處,懇請各位老師能夠提出寶貴意見。

國小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8

一、 音樂導入,揭示課題。

在這個環節,首先會爲同學們播放鋼琴曲《月光曲》,讓學生感受這是一首什麼樣子的曲子,並引導學生說出文章的課題《月光曲》。

說出文章題目後,會對學生說,看到題目後,你們會有什麼樣的想法與問題呢?

然後問學生文章的作者是誰,讓學生自己介紹作者,教師對不足的地方進行補充,指導學生掌握重要的地方。

播放月光曲是讓學生得到美的陶冶、美的享受,誘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並引入《月光曲》的意境中。

二、 初讀課文,引導學生自學文章的字詞,指導學生讀準詞語。

因爲上一環節、提出看到題目後有什麼感想的基礎,因此在這個環節首先會讓學生帶着這個問題通讀課文,然後教學生讀字,學會本節課的生字,並會組詞。學會生字後,我會找學生起來讀課文,在讀完課文後,指出剛纔學生讀錯或不準的字和字詞,引導學生讀準這些字詞,並理解個別字詞。

字詞教學是閱讀的常規訓練,在課堂上安排部分的.時間練讀,便於教師進行個別指導,同時減輕了學生的課後作業負擔。

三、 再次通讀文章,理解文章大意。

在學生掌握字詞後,通讀文章,並讓學生小組討論研究文章的大意。

通過上面對貝多芬的介紹,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對文章大意的瞭解,初步感受貝多芬對貧苦勞動人民同情的思想感情。

四、分角色朗讀文章,讓學生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體會《月光曲》的情境。

讓學生再次帶着看到題目後的問題繼續讀課文,然後通過貝多芬爲什麼要給盲姑娘彈一曲爲引子,進入文章,通過反覆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按照故事發展的順序進行分析課文,朗讀課文體會課文,並着重分析《月光曲》的三幅畫面,來體會貝多芬的心情,並指導學生學習作者運用了什麼寫作手法,在這個學習中,我主要採取讓學生自問自答的方式來完成。

在讀課文時,我會伴着音樂,讓學生陶醉於音樂中,感悟音樂的意境,使學生潛意識進入情境,感受貝多芬對貧苦勞動人民同情,體會《月光曲》的在幅畫面,感悟其畫面的美景,並充分兼顧學生實際,幫助學生順利地理清文章脈絡。

五、 配樂、分角色朗讀第九自然段,達到會背誦的目的。

通過多次朗讀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感,達到熟讀百遍,其意自現,體會文章的思想,培養思維的嚴密性,分角色朗讀爲下一步的背誦理清思路,在細讀中悟境,於悟境上背誦,既能完成教學目標之一,又突破難點,讓學生提問題、回答問題,培養學生質疑難的習慣和解決問題能力。

文章多處運用“讀”來貫穿全文,是以讀爲本,駕馭文本,立足文本,超越文本。

六、 根據目標,設計作業。

1、熟讀課文,背誦第九自然段。

2、,對肖邦《夜曲》的描寫。

要求:1)運用“實寫”與“聯想”的寫作方法;

2) 用一段簡短的文字來寫。

板書設計是爲教師的教學設計服務,板書設計的合理有利於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思路和層次,感悟畫面。

板書設計:

26 月光曲

茵 蠟 陌 盲

鍵 粼 霎 錄

三幅畫面:月亮升起——輕幽、舒緩

月亮升高——漸速、有力

月亮照耀——高昂、激盪

國小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五組的第三篇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屬於議論文。課文的題目“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也是課文的主要觀點。課文用三個具體確鑿的事例論述了只要善於觀察,不斷髮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捨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科學家發現的一般規律——“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從中感受、領悟到見微知著,獨立思考,鍥而不捨,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二是學習課文用具體典型的事例說明觀點的寫作方法,瞭解議論文的形式。

二、說教學理念:

這是一篇議論文,但是議論文課堂也不能偏離語文教學,不能偏離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所以教學這課時,除了讓學生了解作者的寫作思路:提出觀點——論證觀點——總結觀點,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多讀多悟,並且掌握作者的寫作方法。培養學生質疑問難、追根求源地解決問題的科學精神,激發創新意識。

三、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會寫“澡、械”等5個生字,正確讀記“誕生、洗澡、漩渦、花圃、逆時針、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鍥而不捨”等詞語。

②、能聯繫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能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

③、理解三個關於科學發現的故事,能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

2、情感與態度目標:

通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教育學生懂得“只要善於觀察,不斷髮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捨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的道理”。

3、過程與方法目標:

本文所蘊含的道理比較抽象,教學時組織學生研究三個具體事例,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追根求源地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科學精神,激發創新意識。

四、說教學重難點:

1、能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

2、學習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

五、說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與本文相關的圖片或資料,以及課件。

2、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查閱相關資料。

六、說教法與學法:

1、形式多樣,自讀感知。

教學時,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給學生充分的自讀自悟的時間,讓學生有時間圈畫、思考、批註、交流、彙報、朗讀、表達等等,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2、誦讀領悟,重點研討。

文中的三個具體事例,是爲具體說明作者的觀點,即“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服務的。對這三個事例,引導學生抓住“敏銳地注意到”“敏感地意識到”“百思不得其解”以及“反覆的研究和實驗”“許多實驗”“反覆的觀察實驗”等詞句來學習。引導他們發現三個事例在內容、寫法上的相同點。通過讀、議、思、想,讓學生領悟到“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深刻含義,瞭解議論文的特點:用具體確鑿的事例說明道理。

3、迴歸整體,能力遷移。

通過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讓學生進一步感悟“見微知著、獨立思考、鍥而不捨、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讓學生從全文角度發現課文的寫作思路:提出觀點—論證觀點—總結觀點。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列舉出和本文類似的事例,使學生感受到這些成功的事例都是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問題,追根求源,最後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與此同時,訓練學生結合課文進行仿寫,學以致用。

七、說過程:

(一)導入課題,理解真理。

1、出示幾句與科學有關的格言

在歷史上,任何科學上的重大發明創造,都是由於發明者充分發揮了這種獨創精神。——華羅庚

科學是老老實實的學問,來不得半點虛假,需要付出艱鉅的勞動。——郭沫若

科學始終是不公道的。如果它不提出十個問題,也就永遠不能解決一個問題。——蕭伯納

2、生讀,談談從這些格言中分別得到了什麼啓發。

(文章的開始就說“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這句話就是一個真理,什麼是真理,這個詞很抽象,學生難以理解。所以課的開始可以引領學生讀、悟一些格言,讓學生理解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正確認識,進而切入課題,告訴學生,課題就是一個真理。)

(二)自主預習,初讀感知。

1、自由練習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

2、再讀課文,劃出不理解的詞語,通過查字、詞典,聯繫上下文或小組討論等方法解決。

3、指名朗讀課文,檢查是否讀得正確、通順,重點指導較難讀的句子。

4、整體感知課文,理清課文的順序。

①作者通過這篇文章要說明一個什麼觀點?

②作者用哪些事例來說明自己的觀點?

③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在初步感知的過程中,讓學生自讀自悟,通過圈畫、批註、朗讀、交流等等來感知課文內容,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三)品讀感悟,研討文法。

1、明確觀點。

快速瀏覽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圍繞哪句話來寫的?(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2、研讀事例。

對於這樣一個道理,一個觀點,作者用了哪些事例來證明它的?請大家瀏覽課文,試試用自己的話簡要地說一說。

第一個事例寫的是謝皮羅教授發現水的漩渦的旋轉方向和地球的自轉有關。

第二個事例寫的是英國的化學家波義耳偶爾發現紫羅蘭濺到鹽酸會變紅色,最後發明了石蕊試紙。

第三個事例寫的是奧地利醫生從兒子做夢時眼珠轉動這個現象推斷出凡睡者眼球轉動時都表示在做夢。

(1)、學習第一個事例。

學生邊讀課文第三自然段邊思考:

①具體事例中的人物是誰?

②發現的現象是什麼?

③由此發現的真理是什麼?

④從問號到真理的過程是怎樣的?

在讀書交流的同時填寫表格:

人物

發現現象

不斷髮問(?)

過程

找到真理(!)

謝皮羅教授

洗澡水的漩渦朝逆時針方向旋轉

洗澡水的.漩渦爲什麼總朝逆時針方向旋轉?

反覆的實驗和研究

漩渦的方向與

地球的自轉有關

(2)、學習第二、三個事例。

①總結學習第一個事例的具體學習步驟。

②按步驟自主學習第二、三個事例。

③全班交流學習體會,在交流時注意以讀爲主,讀悟結合,共同填寫上面的表格。

3、瞭解寫法。

這三個事例在內容和寫法上有什麼相同之處?可以獨立思考,可以同桌小聲討論。

三個故事中提到的科學家發現和發明的過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發現問題,不斷地追問;再進行反覆的實驗和研究;最後解決了問題,得出了結論。

(從具體事例中具體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和學習課文的寫法,是這一課的教學重點。對於“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這樣一個觀點作者用了三個事例來證明它,教學中重點研討:1、事例中的問號是什麼?由此發現的真理是什麼?從問號到真理的過程是怎樣的?2、三個事例在內容、寫法上有什麼相同點?引導學生抓住具體的語句來交流,讓學生從具體事例中獲得認識,理解作者的觀點。這一環節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從而讀懂課文內容,感悟文本,提高教學效果,形成開放課堂。)

(四)感悟昇華,拓展延伸

1、句子研讀。

小組交流對自己有啓發的句子。教師相機指導,進一步體會見微知著,獨立思考,鍥而不捨,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

①最後把“?”拉直成了“!”,找到了真理。

(這裏的“?”“!”各指的是什麼?)

②只要你見微知著,善於發問並不斷探索,那麼,當你解答了若干個問號之後,就能發現真理。

(“見微知著”是什麼意思?這句話和課文開頭有什麼聯繫?)

2、列舉從生活中的細小現象中找出真理的事例。

魯班根據荷葉發明了傘。

牛頓在樹下,被蘋果砸了頭,後來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根據鳥的飛行發明了飛機。

3、仿照課文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比如“功夫不負有心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思維呈現開放狀態,不同的見解,不同的思路,可以廣泛的交流。結合含義深刻的句子,進一步體會見微知著,獨立思考,鍥而不捨,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迴歸整體,從全文角度發現課文的寫作思路。讓學生舉出類似的事例,進一步理解問號與真理的關係。組織學生進行隨堂練筆,仿照本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達到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