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國小數學說課稿集錦15篇

說課稿 閱讀(2.52W)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數學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國小數學說課稿集錦15篇

國小數學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本課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教材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中的內容。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認識前後、左右與上下,這些內容都是空間圖形的啓蒙知識,也是學生在生活中辨認方向的基礎知識。爲了讓學生直觀地認識物體間的相對位置關係,教材藉助森林運動會這一有趣的情境,讓學生學習用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與順序,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在對實際情境的觀察中,認識物體前後的相對位置與順序,初步培養空間觀念。

能力目標:能用語言表達實際情境中物體間的前後關係。

情感目標: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探索精神,樹立學數學、用數學、愛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認識物體的前後位置與順序,並能用語言描述。

教學難點:體驗前後的相對性。

三、說教法,說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一年級的國小生更是用形象來思維的。在本節課中,我主要採用了情境教學法和引導探究法,運用多媒體介入,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直觀形象地看到森林運動會這一場景,彷彿身臨其境,便於學生充分地感知物體的前後位置關係。

同時,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因而,我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讓他們採取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在觀察、描述、想象、合作交流中體驗前後的含義,從而獲得成功的體驗和探索的樂趣。

四、教學流程

學習一個活動,最好的辦法就是做體驗,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因而我在本節課中力求讓學生在情境中活動,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探究,在探究中互動,在互動中發展。具體設計了這樣幾個教學環節:

(一)故事引入,激發興趣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三)鬆弛有度,課中休息 (四)拓展遷移,內化昇華

(五)回顧總結,反思評價

(一)故事引入,激發興趣

注意是知識的門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爲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是這樣導入的:

1、同學們,你們聽過《龜兔賽跑》的故事嗎?結果是

2、對!小兔子驕傲自滿,結果輸給了小烏龜。今天,一年一度的森林運動會有要召開了,它們倆又要去參加比賽。看,它們正忙着往運動場趕呢!你們覺得他們倆誰會先到?爲什麼?

3、大家說得很有道理,可是小烏龜心裏可不服氣。看,它想出了什麼辦法?結果呢?

4、看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我們應該相信自己一定行。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到森林運動會上去找一找有關前後的知識。

意圖:這樣由學生熟悉的故事引入,以出乎意料的結果激活了學生認知的衝動性和思維的活躍性,既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又揭示了課題,爲新課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教學起點。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兒童的世界是一個美好的世界,也是一個想象力極其豐富的世界,充滿好奇,充滿對未來的希望。在這一環節中,我力求創設一個貼近兒童生活的、極富親和力的運動場景,以便有效地激發兒童的學習動機,激起兒童創造的慾望。我循序漸進地設計了三個教學層次:

1、百米賽跑,認識前後 2、聯繫實際,體驗相對 3、賽車道上,學會提問

1、百米賽跑,認識前後

(1)、認識兩個物體的相對位置關係

a、運動會就要開了,我們趕緊去看看,首先進行的是一百米短跑比賽。看,都有哪些運動員參加比賽?

b、比賽開始了,它們飛快地向前跑去。瞧!現在誰在最前面,誰在最後面?誰能說說其他小動物的位置?

同學們有的會說第幾,有的會說前後。根據學生的回答我適時板書:在的前面,在的後面。在這裏,我注重引導學生說完整規範的語言,及時提出質疑:比如說,同樣是小兔,爲什麼有人說在前面,有人說後面?讓學生討論,從而認識比較對象不同,前後的位置關係也不同,初次滲透前後的相對性。

(2)認識多個物體的相對位置關係

a、比賽繼續進行,它們的位置會發生變化嗎?你覺得會發生什麼變化?爲什麼?

b 、它們每個人心裏都憋足了勁,拼命往前跑。看!此時,場上的位置發生了什麼變化?

c、這時,小兔心裏可急壞了,它着急地想問問大家:我的前面有誰?後面有誰?誰來告訴它?

d、你們能不能告訴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它的前面有誰,有幾個?後面有誰,有幾個?

根據學生的回答及時板書:的前面有,的後面有。這裏我重在引導學生看清圖意,把前後的小動物說完整,從而讓學生感知多個物體的位置關係。

e、你們覺得誰將會是冠軍?爲什麼?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國小數學《前後》說課稿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爲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國小數學《前後》說課稿f、看,誰得了第一名?其他小動物呢?

意圖:這樣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的情境中,親自觀察、比較、大膽想象、合作交流。思維在情境活動中引發,在想象活動中激活,在交流活動中建構,大大豐富了學生的體驗,充分認識了物體的前後位置關係,突出了教學重點。

2、聯繫實際,體驗相對

數學活動要以學生的發展爲本,要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和現實世界作爲數學教學的重要資源。所以我特意設計了這一環節,具體是這樣引導的:

(1)、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前後的知識,請大家仔細觀察你的周圍都有什麼,誰能用前後來說一說?

(2)請大家向後轉,再仔細看看周圍都有什麼?說說你發現了什麼?

意圖:這樣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理解了方向不同,前後位置也不同,再次體會到前後的相對性,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難點。

3、賽車道上,學會提問

(1)、剛纔我們觀看了精彩的短跑比賽,下面將要進行的是卡丁車比賽。看!比賽剛剛開始,起點上已經不見了車影。它們已經到這兒了,裁判員給我們提了幾個問題,你們會嗎?

(2)你還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3)好!比賽結束了,誰願意給大家宣佈一下比賽結果呢?

意圖:我覺得問題是認知的起點,又是認知的昇華。所以在這一環節中我重在引導學生學會提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綜合運用前面所學知識的能力,並讓學生在情境中理解車號所代表的車並不一定與它的順序相一致。

(三)鬆弛有度,課中休息

一年級的學生好玩、好動,注意穩定性差,容易疲勞。因此,我安排了這一課中活動,讓學生欣賞音樂〈〈幸福拍手歌〉〉。這樣既緩解了學生緊張的思維,又便於學好以下的內容。

(四)拓展遷移,內化昇華

爲了讓學生保持較好的學習狀態,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我緊接前面的情境,設計了生動有趣的練習。

1、認路牌

(1)精彩的的體育比賽結束了,小動物呀想請大家到美麗的動物園去做客,你們願意嗎?

(2)好,讓我們先來看看去動物園的路線。現在我們從運動場出發,要到動物園去,中間經過動物超市、動物學校、動物醫院,你知道到動物園還有幾站?下一站將到哪裏嗎?

2、排隊買票

(1)、真棒!很快,我們便來到了動物園。看,小朋友們都下車了,正在有秩序地排隊買票呢。只要我們能回答他們的問題,就可以同他們一起進去,有信心嗎?

(2)、請大家幫小隊長數數一共有幾人?說說笑笑的前面有幾人,後面呢?淘氣從前面數是第幾個,從後面數呢?

意圖:這樣,利用學生生活中熟悉的認路牌和排隊爲問題情境,不僅鞏固檢測了學生的知識,又及時地滲透了德育,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五)、回顧總結,反思評價

1、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你覺得自己表現怎麼樣?

在這一環節中,我通過小企鵝的採訪,讓學生及時反思,不僅關注自己所學的知識,更關注自己的學習過程、學習習慣,促進學生進行自我教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總之,整節課中,我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設計教學活動,使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到數學是飽滿的、豐富的、充實的、更是精彩的,使兒童的數學學習充盈着智慧的挑戰,負載着豐富的情感,享受着探索的樂趣,體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而真切的應用價值。

五、說板書設計

前 後

在的前面

在的後面

的前面是

的後面是

板書是教學主要信息及邏輯關係的簡潔、濃縮的呈現,我這樣設計板書,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簡潔明瞭。

國小數學說課稿2

說 教 材

一、說教材分析及構思

本節知識,是在 “用字母表示數”的基礎上編排的。方程是表示等量關係的一種模式,學習方程最重要的方面是能夠根據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係,找出等量關係列出方程。教材編排時,創設了多方面的問題情境,使學生通過對多個實例的討論,發現了方程能刻畫現實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從而體會到方程的作用,併產生積極的學習願望。這對於學生學習方程起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設計預案時,基本遵從教材體系。

方程是等式裏的一類特殊對象,傳統教材都用屬概念加種差的方式,按“等式+含有未知數→方程”的線索教學方程的意義,考慮到方程是在刻畫生活中的等量關係時產生的,所以,在北師大教科書裏沒有從方程和等式的內涵上作太多比較,但等式是方程的生長點,爲了有利於方程概念的建立,教學時適當藉助天平加深對天平的理解是必要的。天平兩臂平衡,表示兩邊的物體質量相等;兩臂不平衡,表示兩邊物體的質量不相等。讓學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觀情境中體會等式,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教材的三幅情境圖,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認識方程。處理時,對於第三幅情境圖,是一個重點,根據學生認識的深入程度,可適當讓學生體會到等式的“值等”和“意等”,並允許學生根據不同的認識找到不同的等量關係,列出不同的方程,但主張學生根據明顯的數量關係列方程。然後在此基礎上總結抽象出方程的含義。練習強調學生在按照“數量關係--等量關係—方程”這樣一個過程,通過想一想,找一找,說一說,寫一寫等不同的形式學會用方程來表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並體會到方程的作用,爲以後運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堅實基礎。

二、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理解並掌握方程的意義,弄清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係。

2 、能力目標:正確地應用方程的意義辨別方程,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分類思想。培養學生認真觀察、思考的學習品質及抽象概括能力,在合作學習中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3 、情感目標:加強師生的情感交流,使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獲取新知;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啓蒙教育。

教學重點:建立方程的概念。

教學難點:正確區分等式與方程的含義。

以上是根據新課標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認識特徵而確定的。

說 教 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 “ 以學生髮展爲本 ” 必須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和素質提高提供更爲有利的條件。那麼教師只能通過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根據國小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及教材特點,這節課,我主要採用 “ 直觀教學法 ” 、 “ 演示操作法 ” 、 “ 觀察法 ” 等教學方法,爲學生創設一個寬鬆的數學學習環境,使得他們能夠積極自主地,充滿自信地學習數學,平等交流各自對數學的理解,並通過相互合作共同解決所面臨的問題。我設計瞭如下三個方面的教學手段:

1 、用直觀的操作和演示,讓每位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理解和歸結出結論。

2 、恰當運用現代教學手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努力促進本節課教學目標的實現。

3 、充分利用身邊的事物,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讓學生能在輕鬆、愉快而且有趣的氛圍中理解、掌握知識。

說 學 法

爲了使學生獲取 “ 方程的意義 ” 這部分的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我注重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在特定的數學活動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學習知識的自信心。讓學生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達,真正理解和掌握方程最基本的知識,培養學生探索、發現和創新能力。

說 教 學 過 程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主渠道,根據教學要求爲實施教學計劃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我將教學過程分爲以下四部分。

一、藉助生活經驗,感悟等量關係

1.從蹺蹺板感受平衡

師:大家都玩過蹺蹺板吧?這兒有一個簡易的蹺蹺板(展示圖)現在老師坐在左邊, A同學坐在右邊,會出現什麼情況?沈老師坐在左邊,請籃球名星姚明坐到右邊,會出現什麼情況?接下來,我還坐在左邊,讓啊啊老師坐右邊,結果蹺蹺板平衡了,說明了什麼?如果用一個數學符號來表示這種情況,你用哪個?

設計意圖是從學生熟悉的遊戲引入,既讓學生深刻體會到了“平衡”,又能較好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從天平感受等量關係

師:這是我們在科學課裏用到的`天平,(展示一天平圖) 我在右邊放了一個300克的砝碼,請你們在右邊放你喜歡的東西,要讓天平平衡,你會放什麼東西?(學生自由說,師引導學生體會到只要放上的東西的質量是300克都行)展示天平圖(左右一樣重):看看這幅圖,誰能說一說這兩種東西的質量關係。 設計意圖是,學生自由放東西的過程中能較自主的體會到等式的“值等”

二、探究學習,發現方程。

(一)具體情景中感受方程

1.展示天平圖四(一平衡天平,左放一小砝碼和一草莓,右放一大砝碼):這裏面有相等關係嗎?誰來把這個相等關係說出來?(根據學生回答多媒體出示)接下來我告訴你這兩個砝碼的質量,現在只有草莓的質量是未知的了,我們選一個字母來表示。左邊的質量可以怎麼表示?(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右邊的質量呢?(出示)這兩個質量?(相等)(板書x+20=30),我們就得出了這樣一個表示兩邊相等的數學算式,可以簡單的叫它等式。學生藉助天平分析數量關係,從而找到一個等量關係,在根據這個等量關係得出一個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2.出示88頁的月餅圖:(另處的內容不出現)

你從圖中獲得了什麼數學信息?(4塊月餅的的質量一共是380克)

你所說的“是”在這裏是什麼意思?(相等、等於)

那這裏有沒有一個象前面那樣的相等關係?(有)

老師可不明白了,這裏可只有月餅這一種東西,誰和誰等啊?學生回答,出示:4塊月餅的質量=380克

等號的左邊是什麼?右邊的380克表示什麼?(出示4塊月餅的質量),哦,原來兩邊表示的是同一個意思!非常聰明的4、2班。如果用字母y表示一個月餅的質量,各位高手,你能寫出一個等式來嗎?(板書)

如果我說5個月餅的質量是475克,你還能寫嗎? 厲害厲害。藉助月餅圖讓學生體會到等量關係其實是值的相等和意義的相等。

3.出示88頁水壺圖的左半幅:

夏天來了,天熱了,各位高手也要多喝水了。看看,東西挺多的,有水壺,有杯子,有熱水瓶,它們都是用來做什麼的?它們的盛水量之間還有這樣的關係。你發現這裏面的相等關係了嗎?(同桌互相說)把你找到的相等關係在紙上寫出來。如果每個熱水瓶能裝z毫升的水,你能根據你找到的相等關係寫出等式來嗎?試一試,在紙上寫一寫。(師巡視)誰來說一說你找到的相等量關係是什麼,你寫的等式又是什麼。指出z在數學裏爲了和2相區分,一般要在中間加一點。這道題的相等關係很多,把你認爲最好找的找出就可以了。(估計學生中的情況有: 2z +200=20xx; 2z=20xx-200; 20xx-2z=200)讓學生找最直接的等量關係,寫最直接的方程,不提倡學生掌握多種方程,但要求每個學生清楚自己是依據哪一個等量關係列的方程。作好幾種特殊情況的處理:如形如x=……類型。)藉助這一較複雜的情景圖,讓學生體會到如尋找相等關係,如何用含有未知數的等式來表示生活中的相等關係。

4.出示圖片,(一大杯水和一小杯水,小杯水質量已知,總量已知)請仔細觀察這幅圖,然後按要求獨立完成。誰來把你的等式說給大家聽一聽。你是怎麼想的?放手讓學生經歷分析數量關係——尋找等量關係——建立方程的過程。

(二)總結抽象,認識方程

請同學們觀察我們列的幾個算式,它們有什麼共同點?(都有一個未知數(板),都是等式)像上面這些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板)。

方程,在我們國家有悠久的歷史,請看短片。既然方程在我們國家有這麼悠久的歷史,那老師要考考大家,看你是不是真的認識它了。展示。今天,我們又認識了一個數學朋友——方程(板課)接下來,老師要考考大家,看你們是不是真的認識方程了。設計意圖是,認識方程,並瞭解方程的歷史,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進行思想教育。

(三)及時練習,辨析方程

1.認方程(出示),辨析方程,並說理由,較深入認識方程的特點。

2.寫方程。(看來大家和方程還真的很熟了,你能寫出一個方程嗎?寫在紙上,誰來說一說。大家都說得很好。)變式訓練,多角度強化對方程的認識。

三、解決問題,運用方程。

在我們生活學習中,會遇到很多的數量,用我們今天學的方程(板課)可以很輕鬆的表示它們之間的相等關係。

1、看圖列方程:

展示(1)題,這個方程怎麼寫,在紙上寫出來。x+20表示什麼?50+20又表示什麼?兩邊相等,不錯。

展示(2)題:這道題的等量關係是怎樣的?怎麼列方程?很能幹,列方程就是先找等量關係,再寫方程。

展示(3)(4)題,學生獨立思考,做題。完成的可下位與同學交流。指名說結果。

2.根據題意列方程。樹上原來有x只小鳥,飛走了6只,又飛來了8只,樹上現在一共有23只小鳥。設計意圖是讓學生運用方程,體會方程。

3.根據方程編數學情景。X+5=12,x÷8=6(大家都有能夠根據數學情景寫方程了,反過來,你能根據我的方程編數學情景嗎?同桌相互說來聽聽。現在我請一位勇士來說一說。)逆向訓練,有助於學生開闊數學視野。

四、 總結:今天這節課我們學了什麼內容,你覺得方程在數學裏、在生活裏有什麼用?老師覺得今天大家很能幹,其中,有46個孩子表現超級棒,有X個孩子還如果再認真一點,全班50個孩子就都超級厲害了。請大家根據我們班今天的表現情況寫一個方程。準備好了,跟老師一起說:x加……爲我們自己的精彩鼓掌。這樣,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總結,學生易於接受。

五、 個性作業。(課件:A組:書90頁第(5)(6)題,B組:哥哥有180枚郵票,弟弟有60枚,哥哥借弟弟的郵冊看了後,弟弟發現兩人的郵票一樣多了。你認爲發生了什麼事情?你能寫出一個方程嗎?你能想辦法驗證你寫的方程是否正確嗎?)分層對待,培養學生的正確價值觀,同時又激發學生繼續學習的慾望。

說 板 書 設 計

板書: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x+20=30

4y=380

5y=475

2z+200=20xx

x+200=450

這種設計既體現了新知識的形成過程,又滲透了探究新知的思考方法,突出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國小數學說課稿3

一、 說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節教學內容是來自人教版第幾冊第幾單元的教學內容,是國小數學課程的重要內容之一。一方面,它是在學習了什麼知識的基礎上,對什麼知識的進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它又爲今後我們學習什麼知識奠定知識基礎,因此,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起到了承前啓後的作用。

2. 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學生的認識規律和教學內容,我制定了以下三維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理解,掌握,運用什麼??

能力目標:經歷,體驗,探索什麼知識,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什麼學習,培養學生認真勤奮、積極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質疑的學習習慣。

3. 教學重難點:

依據學生的已有的經驗,爲了使自己的教學行爲有的放矢,特制定了以下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二、 說教法:

新課標指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本着“以人爲本”的教學理念,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制定了以下教法:

1. 情境教學法:讓學生置身在情境中學習,引入生動情境,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

引發數學思考,鼓勵學生創造性思維。

2. 直觀演示法:直觀是手段,抽象纔是目的。運用直觀的手段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問題,達

到化難爲易的效果。

3. 課件輔助教學: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的有效整合,可以實現原有教學手段無法達到的教學

效果。

4. 數學思想滲透法:數學思想是數學的靈魂,掌握數學思想方法讓學生學會學數學。

三、 說學法:

新課標指出,學生的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的,活潑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據此設計以下學法:

1. 動手實踐法:解放學生的雙手,讓學生直接體驗、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並發現其中蘊涵

的數學思想。

2. 合作交流法: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發揮集體的智慧。

3. 自主探索法:自主學習讓學習到的`知識內化成自己的東西,這是我們應該追求的目標。

此處,在教學中給學生一定的自學空間,給學生提出問題的機會,給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都是本節課學生的學習方法。

四、 說教學過程:

新課標指出,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和共同發展的過程。本着這個教學理念,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新課。

【設計意圖】讓學生置身在這樣的情境中,非常巧妙地調動學生注意力,很自然的過渡中今天研究的課題,既簡單又實效。

(二)引導探究,自主發現。或思想引領,探索新知。

【設計意圖】時刻圍繞數學思想展開教學,環環相扣,既讓學生獲得了知識與技能,更是讓學生感悟到數學思想方法的魅力。

(三)隨堂訓練,學以致用。

【設計意圖】跟蹤課堂,反饋效果,達到鞏固新知的目的,也進一步滲透了數學思想方法,既鞏固又拓展,一舉兩得。另外讓學生板演,一方面是爲了暴露問題,另一方面是爲了能在錯誤中思辨和改進,讓學生引以爲戒。

(四)課堂總結,回扣目標。或反思收穫,拓展延伸。

【設計意圖】回顧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思想方法,讓學生對知識的產生與發展有一個清晰的線索,有利於學生自主建構知識體系。

五、 說板書設計:

必要的板書設計有利於學生的思維與教學過程同步,有助於學生把握教學內容的脈絡。

國小數學說課稿4

各位老師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

一、說教材(教材分析):

1. 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在全書和章節中的作用是:《 》是 版數學教材第 冊第章第節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基礎,這爲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着鋪墊作用。本節內容是在中,佔據 的地位。以及爲其他學科和今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2. 教育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及心理特徵,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2)能力目標:通過教學初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讀圖分析,收集處理信息,團結協作,語言表達能力以及通過師生雙邊活動,初步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加強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的教學引導學生從現實的生活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或另分成三個層次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3. 重點、難點以及確定依據: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 ;難點是

下面,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課設定的目標,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二、說教法(教學策略)

1. 教學手段:

在教學過程中擬計劃進行如下操作。基於本節課的 特點,着重採用 的教學方法。

2. 教學方法及其理論依據:堅持“以學生爲主體,教師主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採用學生參與度高的學導式討論教學法。在學生看書,討論的基礎上,在老師啓發引導下,運用問題解決式教法,師生交談法,圖像信號法,問答式,課堂討論法。在採用問答法時,特別注重不同難度的問題,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面向全體,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機會,培養其自信心,激發其學習熱情。有效的開發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智能,力求使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同時通過課堂練習和課後作業,啓發學生從書本知識回到社會實踐。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數學知識,學習基礎性的知識和技能,在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明確學習目標,老師應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主體的內驅力。

3. 說學法(學情分析)

(1)學生特點分析: 年級的學生認知處於發展階段是,抓住學生特點,積極採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能激發學生興趣,有效地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生理上表少年好動,注意力易分散

(2)知識障礙上:知識掌握上,學生原有的知識 ,許多學生出現知識遺忘,所以應全面系統的去講述;學生學習本節課的知識障礙,知識學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學中老師應予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

(3)動機和興趣上:明確的學習目的,老師應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

最後我來具體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4. 說教學流程:

(1)由引入:把教學內容轉化爲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成爲“猜想”繼而緊張的沉思,期待尋找理由和證明過程。在實際情況下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同化和索引出當肖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知識,不但易於保持,而且易於遷移到陌生的問題情境中。

(2)由實例得出本課新的知識點

(3)講解例題。在講例題時,不僅在於怎樣解,更在於爲什麼這樣解,而及時對解題方法和規律進行概括,有利於學生的思維能力。

(4)能力訓練。課後練習使學生能鞏固並自覺運用所學知識與解題思想方法。

(5)總結結論,強化認識。知識性的內容小結,可把課堂教學傳授的知識儘快化爲學生的素質,數學思想方法的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學思想方法在解題中的地位和應用,並且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目標。

(6)變式延伸,進行重構,重視課本例題,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例題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累積,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7)板書

(8)佈置作業。

針對學生素質的差異進行分層訓練,既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使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

教學程序:

課堂結構:複習提問,導入講授課,課堂練習,鞏固新課,佈置作業等五部分

國小數學說課稿5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人教版國小數學第四冊“銳角和鈍角”P38—P40。

2、教材分析:

《銳角和鈍角》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圖形與變換》的內容。教材的開篇就呈現了3種不同的角,通過讓學生利用三角板的直角去比較,抽象出銳角和鈍角的概念,從而學會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並通過設計找角、造角、畫角等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去讓學生深刻理解直角、銳角和鈍角的特徵,爲以後進一步學習角的度量奠下基礎。

二、說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我準備從知識、技能和情感三個方面來說一說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生活中的實例,能在直角的基礎上辨認銳角和鈍角,能用自己的語言準確地描述銳角和鈍角的特徵。

2、能力目標:經歷找角、分角、造角、畫角、欣賞角和擺角等活動過程,培養觀察能力和空間思維能力;同時學會與他人合作和交流,學會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3、情感目標:通過師生評價、交流體會的活動,建立自信心,獲得學習成功的喜悅;同時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能正確使用三角板的直角辨認銳角和鈍角。

教學難點:能清晰區分直角、銳角和鈍角的特徵。

三、說教法和學法

教法與學法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教法和學法是相輔相成的、互相聯繫的。教師的教應當適應學生的學,而學生的學又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本節課當中,我準備引導學生採用自主探索、動手操作、猜想驗證、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創設一個輕鬆、開放的學習氛圍,以“小精靈聰聰”爲引向,以“找角、分角、造角、畫角、欣賞角、擺角”爲主線展開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勇於嘗試,限度地讓學生參與到找一找、分一分、造一造、畫一畫、賞一賞和擺一擺的學習活動中去,使學生在不斷的思考和探索中獲得新知識,讓學生在不斷的評價和交流中,求得共同發展、共同進步,同時體驗學習的成功喜悅。

總之教師的“教”將要做到:創設情景、激發興趣、鼓勵探索、引導發現;學生的“學”才能做到:勇於嘗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發展。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激趣:小精靈聰聰給大家帶來了一位老朋友———角。

2、指名學生說說角的組成。

3、聰聰帶着大家去找角。

(一開始創設情境:引入小精靈聰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既有利於學生對舊知識的回顧,又有利於學生儘快進入學習狀態。)

(二)動手實踐,自主探索。

1、感知角。

(1)學生指角,教師用鼠標點擊有角的地方,抽象出角的形狀。

(2)提問學生:在找出的角中,有沒有我們學過的角?請說出它的名字。

(3)追問學生:用什麼方法能證明2號角和4號角是直角?

(4)教師強調:比角的方法。

(多處體現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小組內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讓各個層次面上的學生各有所長。讓學生通過學生指角的活動,重現角的形狀,感知角的特徵,從而複習比角的方法,爲下面的分角作好準備。)

2、認識銳角和鈍角。

(1)學生在小組內對這6個角進行分類。

(2)小組彙報分類的兩種分法。

(3)教師呈現分角的方法。並邊用三角板的直角驗證,邊導出銳角和鈍角的概念。(隨機板書)

(4)教師小結:辨角的技巧。

(師生通過猜想驗證、合作交流的分角活動,共同探究了銳角和鈍角的特徵,導出了銳角和鈍角的概念,體驗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學習平臺。)

3、體會銳角和鈍角。

(1)教師造角,學生說出角的名字。

(2)教師說出角的名字,學生造角。

(3)小組內造角。

(4)師生合作“給角畫個像”。

(5)教師強調:畫角的要求。

(通過師生互相造角的.動手活動中,感受直角、銳角和鈍角的內在關係。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同時生生的評價、師生的評價,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關注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更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4、聰聰的評價。

聰聰帶着學生到活動樂園去玩一玩。

(以小精靈聰聰對同學們的評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自然過渡到下一個環節:進入活動樂園玩。)

(三)拓展延伸,鞏固深化。

1、活動一:找角。

2、活動二:欣賞角。

3、活動三:擺角。

(以活動的形式穿插“找角、欣賞角和擺角”的練習,避免學生的疲勞感,讓學生感受到身邊處處有數學,更能享受到學習的喜悅和成功。同時通過具有針對性的、層次性的練習,讓學生檢查學習的效果,以便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反饋信息。)

(四)承上啓下,評價總結。

1、交流體驗,歡送聰聰。

2、教師總結。

3、佈置作業。

課後找找家裏的角,並說上名字,看誰找得又準又多!

國小數學說課稿6

一、教材分析

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國小數學第五冊P100~P102《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平面圖形的周長。

二、教學目標

這是一堂概念與計算相結合的課。針對這一特點和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生活實際,本課時的知識、能力、情感目標分別爲:

1、 結合具體圖形,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並能指出具體圖形的周長。

2、 結合具情境,通過觀察、度量及比較、歸納能活動,探索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

3、 能運用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感知圖形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教學重難點

周長的概念以及周長的計算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這個知識的掌握與否直接影響到今後學習的各種圖形的周長計算,因此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能用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等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四、教具學具準備

1、 多媒體課件。2、 樹葉圖片。

五、教學過程

1、探索對比,引入概念。

在生活中,學生更多的遇到的是具體圖形,而特殊的長方形和正方形會出現得比較少,所以在第一個層次我採取了從一般到特殊的教學模式。以常見的樹葉爲例抽象出周長的概念。首先創設一個具體情境:爲了迎接五城會的到來,小瓢蟲星星積極開始了體育鍛煉,每天都會到青葉操場上跑步。用多媒體演示小瓢蟲星星在青葉操場上兩次不同的跑步路線,一次沿着青葉的邊沿從樹根出發最後跑到終點剛好跑完一週,另一次還是沿着樹葉的邊沿從樹根出發但是最後沒有跑回樹根,離一週還差一點。在此同時教師揭示周長的概念:剛纔星星第一次跑的是樹葉一週的長度,也就是樹葉的周長,我們把一個圖形一週的長度叫做這個圖形的周長。通過兩次不同爬行過程的比較,學生的腦中形成了周長完整的表象。在這一教學層次中不是把周長的概念教給學生,而是讓學生在具體的觀察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比較,合作交流,爲學生對周長的認識提供感性材料,最後再水到渠成的揭示周長的概念。

2、動手操作,落實概念。

在學生的具體觀察,比較後,教師揭示了周長的概念,學生對周長有初步認識之後,出示多種具體圖形,讓學生動手自己在手中的卡片上描一描這些圖形的周長,從而使學生對知識進行類化使學生體會到概念是對具有共同特徵的許多具體內容的概括。國小生思維正處於形象思維爲主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思維過程對具體形象存在着依賴性。在學生直觀認識了周長了之後,通過描一描周長這一操作活動,拓寬學生對周長的感性認識,建立豐富的表象,進一步認識了周長的意義。

3、因勢利導,探索發現。

在學生對周長有感性的認識之後,讓學生理性的`思考,分小組討論要求出這些圖形的周長怎麼辦?討論估計有三種情況:①用繩子量套在圖形上,在把繩子拉直用直尺量繩子的長度②把圖形簡下來在直尺上滾動③量出各條邊,再把各條邊相加。我們可以發現各種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用繩子量不方便,存在誤差;滾動剪下來的小實物可以,大實物、畫在黑板上或是固定的圖形就不行;最好的方法是先量出組成該圖形各條邊的長度,把各條邊相加得出該圖形的周長。但是量幾條邊呢?通過觀察發現有的圖形沒有必要把所有的邊都量出來,相同長度的邊只需要量一次就夠了。

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計算,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有以下幾種做法:

長方形的周長:①4+2+4+2=12(釐米) ②4×2+2×2=12(釐米) ③(4+2)×2=12(釐米)

正方形的周長:①3+3+3+3=12(釐米) ②3×4=12(釐米)

在學生展示出不同算法之後,進行討論,讓學生歸納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計算方法。

國小數學說課稿7

一、說課資料

義務教育人教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第12~14頁《平均分》

二、教材簡析

除法是本冊教學的重點資料,它的含義又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的,所以平均分這部分知識就充分顯示出它的基礎性和重要性。教材安排了兩教時,主要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經過實踐操作明確平均分的含義。

包括以下幾層資料:(1)例1經過主題圖創設情境,由“每份分得同樣多”引出平均分的含義。

(2)經過例2、例3,讓學生經歷平均分的過程,進一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例2是已知總數和份數的等份除,例3是已知總數和每份數的包含除。本課時的教學資料是例1、例2。經過平均分的學習,爲學生學習除法積累豐富的感性知識,從而順利地理解除法含義。

根據新課標要求和以上教學資料的特點,本課要達成的教學目標如下:

1、讓學生經過實踐操作明確“平均分”的含義,構成平均分的表象。初步瞭解平均分的多鍾方法。

2、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本事。

3、在實踐探究中培養學生的平等意識、體驗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成就感。

除法的含義是建立在平均分含義的`基礎上,所以我覺得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出“平均分”的含義,構成表象。而兩年級學生的思維完整性還不夠,所以本課的教學難點讓學生初步瞭解平均分的多種方法,爲除法的認識和計算作準備。而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關鍵是讓學生始終在生活情境中學習探究,並經過動手操作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從而構成清晰的表象。

三、教學設想

爲達成教學目標,設計本課時我意圖體現如下教法:

1、採用主題式教學,以具體生動的生活情境爲依託,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探究的進取性;

2、經過多次的動手操作,引導學生多種感官參與,經歷數學的建模過程。

3、以小組合作爲主要學習形式,每個活動面向全體,同時在開放性練習的設計上又注重個性的張揚。

同時又設計了與教法相適應的學法,即:

1、讓學生始終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2、經過小組合作,給每個學生創造充分的動手實踐機會,在各種形式與資料的分一分活動中體驗平均分的特點和方法。

3、練習的設計注重學生問題解決本事的培養,基礎的問題解決在新授後同步完成;綜合的實踐應用放在課尾,以開放生動的形式加以呈現。

鑑於以上教學法的設想,我在備課時對教材資料做了自我適當的處理,並試圖用以下一個教學流程來展示我的教學:

1、經過分配獎品的實際問題的提出和解決,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自主選擇分配方法上感受平均分和不平均分各自的作用,同時初步理解“每份分得同樣多”的含義。

2、經過小組合作平均分配禮物,在經歷平均分的過程中,進一步明確平均分的含義,會用簡潔而完整的話敘述平均分的結果。

3、經過確定練習,鞏固平均分的特點,引導學生按要求平均分,並能把不平均分變成平均分。

4、再次小組合作,引導學生用不一樣的方法平均分,並在彙報交流時,進行分法的優化,滲透除法的計算。

5、開放創新的綜合練習:“我是小小設計師”,經過學生感興趣的“爲演出服選擇鈕釦式樣和數量”,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平均分知識靈活創新地解決實際問題,併爲下節課包含除作準備;同時,能在最終的結果中發現“被除數不變,除數越小(大),商就越大(小)”的除法規律,並注重學生審美意識和統籌安排本事的培養。

四、教學實施

備課時的教學理念、教學意圖必須經過課堂教學實踐,經過學生動態表現的綜合分析纔有其真正的價值和意義。

在開展對本課教學時我分以下幾個步驟努力實施我的備課精神: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談話創設情境:小朋友,我們莊市國小的活動可豐富啦,在剛剛結束的語文知識競賽當中,XX班的XX、XX、XX分別取得了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學校準備了6本精美的筆記本獎勵給這三個小朋友,你覺得怎樣分比較好呢?(學生自由發言)

(2)這三個小朋友十分聰明,在數學測驗當中她們又獲得了並列第一名,還是6本筆記本作爲獎品,這次你會怎樣分?

(3)比較這兩種不一樣的分法,你發現什麼?到小組裏說一說吧。

(4)小結:是呀,像第二次每個小朋友分得同樣多,這樣的分法叫做什麼?(平均分)

(5)第二次你們爲什麼平均分呢?(因爲他們名次相同)

第一次是平均分嗎?爲什麼這樣分?

(6)師:是的,在生活中有時需要平均分,有時卻不需要平均分。

此刻這三個小朋友想把6要筆記本送給結對的兩個小夥伴,怎樣分比較好?

(每個小朋友都分3本)

(7)這種分法叫什麼?那麼我們能夠這麼說:把6本筆記本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3本。

誰能這樣說一說?自我說一遍吧。

(8)6本本子平均分給幾個小朋友?(2個)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我們也能夠看作平均分成2份,每個小朋友分到幾本?(3本)能夠說每份都是3本。說明每份分得怎樣樣?(同樣多)

像這樣,每份分得同樣多就叫做平均分。

(二)實踐操作,體驗平均分的過程

1、創設情境

新學期,XX國小的愛心小火苗行動開始了!每個小組也把準備好的獎品送給你

們組結對的小朋友吧。看看你們組的學習用品是什麼?共有幾件?要求平均分給幾個結對的小朋友?

2、小組合作,分一分,說一說,並把結果填在紙上

彙報;媒體任意出示下頭幾句話:

把4個鉛筆盒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個。

把12塊橡皮平均分給6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個。

把8把尺子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把。

把10本本子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本。

3、同步練習,鞏固平均分的特點

寒假裏,XXX家來了幾個結對的小朋友,他拿出了好多好吃的招待他們。想一想,是平均分嗎?爲什麼?

(1)10個香蕉:4、6

(2)12個麪包:3、3、3、3

(3)8盒年奶:3、3、2

(4)把八塊巧克力平均分給四個小朋友,誰分的對呢?(書上16面第二題。用手勢表示)

師:第三種第份分得的同樣多,爲什麼不對呢?

(要求是平均分給四個小朋友,它是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每份數和份數搞錯了。)

那你覺得在平均分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呢?

(要看清分的份數,再看看每份是不是同樣多)

(三)進一步經歷平均分的過程,探究多種方法

1、師:我們學校也準備了一些圖書要送給手拉手兄弟班級呢。15本書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幾本?你們會怎樣分?小組合作分一分吧。

2、彙報結果(學生可能有不一樣的方法,但聰明的學生就會在平均分的時候,用上乘法口訣來幫忙,爲學習除法作了準備)

3、每人動手分一分

低年級的小朋友製作了許多賀卡,一共有九張,平均分給三個手拉手班級,每個班分到幾張,選你喜歡的方式按要求分一分,並說一說分的結果。

你是怎樣分的?爲什麼這麼分?

4、想一想,說出分的結果

大隊部還準備了12個書包,平均分給期望國小4個班,每班分到()個

(四)全課總結

(五)再次體驗,拓展思維

1、創設情境,提出活動要求

六一節的時候,我們要和結對的小朋友同臺表演呢。學校設計了一些演出服(出現5種式樣的衣服,)少了些什麼?一齊來當一回小小設計師,小組合作爲這些漂亮的衣服配上鈕釦吧。

先聽清楚教師的要求:每組都有12粒鈕釦,平均釘在一種式樣的衣服上,每次要分完哦,你們想平均釘在幾件衣服上,試一試擺一擺,並把結果填在練習紙上。

2、學生彙報,媒體出示結果

12釘在(1)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釘(12)粒。

12釘在(2)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釘(6)粒。

12釘在(3)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釘(4)粒。

12釘在(4)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釘(3)粒。

12釘在(6)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釘(2)粒。

12釘在(12)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釘(1)粒。

問:仔細觀察結果記錄,你們發現了什麼?

你們明白爲什麼釘的件數越多,平均每件的鈕釦數就越少呢?(總數不變)

小朋友們真了不起,想出了這麼多種方案,選出你們覺得最適合這件衣服漂亮的配法,將鈕釦粘在真正的樣品上。完成的小組,就一來將你們的作品展示給大家吧!

國小數學說課稿8

一、說課內容:

北師大版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混合運算的第二節《買鮮花》。

二、教材分析:

教材創設了“買鮮花”的情境,通過“一枝康乃馨比一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這個問題列出含有除法和減法的混合算式,並通過具體的情境,使學生體會到在既有除法又有減法的算式中,應先算除法,再算減法。

三、學情分析:

學生已熟練地掌握了表內乘除法,也能熟練地加減,但學生的理解能力及知識底蘊有不同,理解能力也不一樣,因此,應針對個別學生採用多種形式的練習來提高學生對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的理解。

四、教學目標:

1、通過“花店買花”的問題情境,發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先乘除後加減的運算順序,體會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繫。

3、引導學生掌握脫式計算的書寫要求,能正確地進行除加、除減兩步式題的計算。

4、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

五、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能正確地計算有關除加、除減的兩步題。

2、難點: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除加、除減的運算順序。

六、教具準備:

掛圖

七、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通過“婦女節”快到了,這一情境,提高學生買花的興趣,爲新課做鋪墊。

(二)、探究新知:

通過買花情境,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並獨立解決問題,結合問題情境,理解掌握在計算有除法又有加法算式、有除法又有減法時,我們要先算除法後算加減法。

(三)、鞏固練習:

在鞏固練習中,我將各類習題由難到易融於智力闖關中,大大提高了學生做題興趣,激發了學生數學思維和語言的發展,讓枯燥的數學變得有趣。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四)、反思小結:

對本課知識進行總結。

國小數學說課稿9

一、設計理念

“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這是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對數學教學活動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 基於以上理念,我們必須改革課堂教學中教師始終“ 講” 、學生被動“ 聽” 的局面,充分相信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爲此,我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提出了“ 引導探索學習,促進主動發展” 的教學改革思路,並且構建了探索性學習的課堂教學的縱向結構,即“ 設疑激情——— 引導探索——— 應用提高——— 交流評價” 的基本教學模式。

二、設計思路

(一)關於教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四冊第93—99頁的直線和線段的認識。在本學段中,學生將瞭解一些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基本特徵,進一步學習圖形變換和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發展空間觀念。而直線和線段是幾何初步知識中的起始概念,也是進一步學習平面圖形的基礎。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指出,在這一學段的教學中,應注重使學生探索現實世界中有關空間與圖形的問題;應注重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及變換;應注重通過觀察物體、認識方向、製作模型、設計圖案等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二)關於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的設計理念和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直線和線段,知道它們的特徵,初步學會畫直線和線段。

2、使學生學會量線段和畫指定長度的線段。

3、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這一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直線和線段,會量線段和畫指定長度的線段。

教學難點是理解直線的特徵。

(三)關於教學流程

爲體現本課的設計理念,我自主構建了探索性學習的課堂教學的基本教學模式,即“設疑激情———引導探索———應用提高———交流評價”。

1、設疑激情:生活化、活動化的問題情境容易引發學生的興趣和問題意識,使學生產生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的積極心態。在導課中出示學生生活的校園環境的一角的簡筆畫,組織學生給簡筆畫中的線條歸類,引出課題“直線”。

2、引導探索:當學生產生探索慾望和興趣之後,教師所要考慮的應是如何提供適當的條件,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思考、交流去探索知識,從中體會數學思想和方法,並且強調學生建立空間感、符號感、數學感及鑑別結構和規律的能力。教師只是引導、參與學習,留給學生學習數學的生動場景。在新課教學中,我組織學生通過觀察、思考、交流,理解直線和線段的特徵及兩者的異同,並通過自主操作、交流,掌握畫直線和線段、量線段的方法。

3、應用提高:學習數學知識不是目的,重要的是運用這些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踐問題,從中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獲得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知道遇到問題試着運用數學方法去探索問題和解決的途徑,以逐步形成獨立探索的習慣和大膽探索的精神。在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找找生活中的線段,分辨出某一物體由哪些線段組成等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問題。

4、交流評價: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性學習,獲得了新知識、新經驗,無論是認知,還是情感,都全方位地得到發展,再通過交流評價引導學生愉快地交流活動中的感受和經驗,交換意見與看法,一方面可將每一個成功的經驗收穫轉化成爲大家共同的財富,成爲影響其他同學的關鍵因素,另一方面學生在評價過程中,要不時對照目標要求,形成自我反饋機制。在小組交流中認識自我,也學會評價他人的學習。如教學最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各小組交流一下你有什麼收穫、感想,你的表現如何,並且把你的收穫和感想告訴大家。

三、教學過程(相關圖形參見課件)

(一)設疑激情(利用生活情境,引出數學問題)

1、多媒體出示描繪校園一角的畫面,有假山、流水,還有太陽、小鳥、教學樓以及小樹、各種花。

2、引導學生欣賞圖畫,感受校園美景,激發熱愛學校的情感。然後去掉顏色,成爲一幅線描畫。

3、引導學生通過仔細觀察,發現這幅畫是由什麼構成的?這些線有什麼區別?你能給它們分分類嗎?(小組討論完成)

4、彙報:以一株花爲例,請學生給線分類。多媒體顯示花變大,各線條間稍分開。指名分類,隨着學生的指點,線跳入相應的框中,框下分別注有直的線、曲的線。

5、引出課題:像這樣筆直的線,是直線(板書),今天的課我們就來研究這種直的線。

(二)引導探索

1、 認識直線:

(1) 認識直線的特徵:

課件出示媽媽織毛衣的場景的照片,突出散落在地上的繞來繞去的毛線。問:它是什麼形狀?老師把它這樣(用手把線拉直)(變直了),這種線你能給它取個名稱嗎?(板書:直線)。這是一條直線,它有什麼特徵?教師把毛線一點一點拉長問:”還可以拉長嗎”(可以)現在老師一個人不能把它拉長,誰來幫老師拉一拉?請兩位同學上來拉。教師問:”還可以拉長嗎?如果它不斷地拉長,請你想象一下,它可以拉到哪兒?”從中引出直線的一個特徵:無限延長 (板書:無限延長),那它有盡頭嗎?引出直線的另一個特徵:沒有端點(板書:沒有端點)

國小數學說課稿10

一、說教材。

這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第四冊"1000以內數的認識",根據教學大綱和新課程標準要求,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掌握數數的方法,會數1000以內的數,體驗數的產生和作用;知道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十個一百是一千,認識計數單位:"百""千" 初步體會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

2、過程與方法:在具體情景中感受大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感和估計意識;經歷觀察、猜想、操作及與同伴合作交流等數學活動過程,使學生初步學會有條理地思考和解決問題。

3、情感與態度:進一步體驗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繫;在活動中體驗學習的成功與快樂,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並能正確評價自己和他人。其中正確數1000以內的數,體會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既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

二、說教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據此,本節課主要採用活動教學法。

1、將教學內容活動化,讓學生在做中學。

首先是猜一猜鳥巢體育館人數的活動;接下來是小組合作數小棒的活動,給學生一大盒小棒,在猜測的'基礎上,將"到底有多少根小棒"這一問題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在數小棒的操作活動中自己去體驗、感悟,從而發現數數的方法,體會十進關係。然後是議一議的活動,讓學生交流:關於數數,你有什麼新的發現?最後是練一練的活動,包括接一接、數一數、說一說、估一估、填一填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完成了新知的應用與拓展。

2、採用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交往互動中學。

本節課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小組合作數小棒,共同決策,集體解決問題,學生在小組中可以自由學習、充分交往,小組中的每個同學都有操作、發言的機會。

3、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低年級兒童的特點,本節課創設了奧運福娃帶來的挑戰,讓他們在挑戰中學得輕鬆愉快又積極主動。

三、說學法。

從學法來說,本節課主要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法。首先是小組合作數小棒的活動,我先讓小組成員獨立思考,然後組內討論交流,達成共識,最後小組成員一齊動手操作。然後是小組議一議的活動,老師先引導學生:關於數數,你有什麼新發現?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討論交流,各抒己見,共同促進。組與組之間也有交流。學生合作過程中,教師不作過多的啓發、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是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

四、教學程序設計。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主要由以下幾個活動組成:

活動一:猜一猜

課件出示鳥巢體育館圖片,引導學生:猜猜看,這兒可坐多少人?意在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大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感、估計意識和能力。並由此導入課題:1000以內數的認識。

活動二:數一數

活動前,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了挑戰情境:小朋友,福娃帶來了一些題目,小朋友每答對一道題,就可以得到一個福娃,全部完成,將得到一組福娃!你們敢接受挑戰嗎?接下來學生滿懷信心地進入數小棒的活動。

(1)數老師手中的小棒:一根一根地數,明確"10個一是十";

(2)數一小捆的小棒:十根十根地數,明確"10個十是一百"; 複習已有舊知

(3)小組合作數更多的小棒。

晶晶帶來挑戰:怎樣數更大的數?

數之前,先讓學生猜一猜:每盤大約多少根?

學生自由猜測後,老師問:怎樣能準確地知道小棒的根數?學生將自發地要求數。老師把小棒和橡皮筋分給各組,請小組合作數一數,並提出數的要求:

(一)數的速度要快;

(二)數的數量要準;

(三)數出的小棒要捆紮好,讓別人很快就能看明白。

出示要求後,不是馬上讓他們數,而讓他們先獨立思考:該怎樣數?再組內討論:我們組怎樣數?統一意見,達成共識。然後組內一起動手數小棒。

數完後,分小組彙報:你們組有多少根?怎樣數的?每組派代表上臺展示。這時,將會出現各種不同的數法:可能有10根一小捆,10小捆紮成一大捆的;也可能有20根一小捆的,或50根捆的,兩小捆捆成一捆的等等。

在此基礎上,老師引導學生比較:這麼多的數法中,你最喜歡哪種,說說你的理由。並說一說裏面有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這樣從感知入手,注意了數和形的結合學生很自然地得出:10個一百是一千。 這部分是重點知識。

學生在緊張有趣的數小棒活動中,經歷概念形成的過程,經歷將具體問題"數學化"的過程,將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整個活動中,教師不作過多的啓發、引導,但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活動三:指千在計數器上的位置。

這樣,在已有體驗的基礎上,讓他們自己總結歸納出相鄰數位間的十進制關係,讓生指具體位置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再讓生用手寫一下如何寫一千。

活動四、感受"一千":

看一看,摸一摸,感受100頁紙的厚度,()並用手勢演示一下;根據100頁紙的厚度估計200頁,400頁紙的厚度,同桌、小組同學進行驗證;估計1000頁紙的厚度,師出示1000頁紙,比一比誰估計的準確;

接着對學生進行節約用紙教育。

活動五、出示卡片199,它後面的數字是誰?師詳細講解,爲何是200,接着問生209後面是?

你能接着數嗎?

89-- 189-- 379-- 699-- 509-- 999--

接近整十、整百拐彎處數的數法是學生數數中的難點,這一活動是爲突破難點而設計的。

活動六、1、(1)填一填。

10個1是 10裏面有 個1

10個10是 100裏面有 個10

10個百是 1000裏面有 個100

(2)、 數一數。

從198數到206

從985數到1000

這裏,讓學生找同伴互數,再個別展示,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

2、 填一填: ----、---、800、--、--

這是一個開放性練習,學生可以一個一個地數,也可以十個十個或百個百個地數……可以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數,也可以反過來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數,只要學生說得有道理,都給予充分肯定,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策略多樣的意識。)

3、 出示圖片:讓學生感受1000以內數的應用。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感悟數學的價值,並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的習慣。

最後進入總結的環節:通過大家的齊心協力,我們順利完成挑戰,同學也得到福娃(課件出示福娃圖片)恭喜你們!以此激勵學生努力學習,不斷進步。

國小數學說課稿11

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下面我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理念、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準備、說教學流程、說板書設計幾個方面對本課的教學進行一下闡述:

一、說教材

()是義務教育標準實驗教材國小數學()年級冊第()頁至第頁的內容。這部分教學內容在《數學課程標準》中屬於“(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領域的知識。經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認識了,學會了,本課將進一步學習,教材注意創設情景,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適時的提出,並引導學生探究和發現,同時啓發學生。學好這部分知識有助於學生理解,掌握,也是今後進一步學習知識的基礎。

根據這一部分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結合教材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⒈知識與技能目標:讓學生聯繫實際和利用生活經驗,通過觀察、操作、對比等學習活動,認識,理解,掌握,探究和發現,並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⒉過程與方法目標:在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動手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使學生在自主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學習成功帶來的快樂,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實現自主發展。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教學難點是。

二、說學情

年級的學生生動活潑、富有好勝心理,並且大部分學生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在課堂上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因此,在這節課中我設計了多種活動,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使學生輕鬆學到知識。

三、說教學理念

課堂教學首先是情感成長的過程,然後纔是知識成長的過程。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主動構建、動態形成的過程,教師要激活學生的原有經驗,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經歷、體驗和運用中真正感悟新知。

數學學習過程理應成爲學生享受教師服務的過程。

基於以上教學理念,我在教學中遵循“引導探究學習,促進主動發展”的新教改思路。力求體現教學中的主動學習原則、最佳動機原則、階段性漸進原則和直觀性原則。

四、說教法

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訓練爲主線的指導思想。我在教學中採用以情景教學法、觀察發現法爲主,以多媒體演示法爲輔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我注意創設情景,設計啓發性思考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並適時運用電教媒體化靜爲動,讓學生更直觀地學到知識,從而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慾望,使學生始終處於主動探究問題的積極狀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五、說學法

⒈根據自主性和差異性原則,讓學生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使學生掌握知識。達到人人學數學的目的。

⒉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給學生充足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爲學生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易於學生積極主動獲得新知並體會學習的樂趣。

六、說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根據教材內容自制的多媒體課件以及等教具。學生以小組爲單位準備等學具。

七、說教學流程

爲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達到已定的教學目標,我安排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即:

創設情景,提出問題——嘗試探究,解決問題——多層訓練,深化知識——質疑總結,反思評價。

每個環節的具體教學設計如下:

第一環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首先,我播放根據教材內容自制多媒體動畫,引出課本主題圖。接着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提出與有關的數學問題。教師指出本課要重點研究的幾個問題是:。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精彩的開頭,不僅能使學生很快由抵制狀態進入興奮狀態,還能使學生把知識的學習當成自我需要,使教學任務順利完成。在這個環節中,我從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引入,更接近學生生活,更能讓學生接受,從而激發學生深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快速的'進入學習高潮]

第二環節:嘗試探究,解決問題。

本環節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活動。

活動一:

活動二:

活動三:

…………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是:《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根據這一教學理念,在本環節中,我前後組織學生進行了幾次自主探究活動,讓學生在保持高度學習熱情和探究慾望的活動過程中,始終以愉悅的心情,親身經歷和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分析思維能力,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參與意識;讓學生在體驗成功的同時也掌握和體會數學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實現自主體驗,獲得自主發展。]

第三環節:多層訓練,深化知識。

本環節我依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設計有針對性、層次分明的練習題組(基本題、變式題、拓展題、開放題)。讓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鞏固新知,訓練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創造性,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練習題組設計如下: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是: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的認知結構更加完善。同時強化本課的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第四環節:質疑總結,反思評價。

這一環節,我利用課件展示以下幾個問題:

⑴今天你學會了什麼?

⑵你有什麼收穫?

⑶你有什麼感想?

⑷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麼?

⑸你還有什麼疑惑?

⑹你感覺自己今天表現如何?你感覺你組內的其他同學表現如何?

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每位學生充分發言,交流學習所得。在評價方面:先讓學生自評,接着讓學生互評,最後教師表揚全班學生,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榮譽感,使他們更加熱愛數學。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是:通過交流學習所得,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信心,培養學生敢於質疑、勇於創新的精神。]

八、說板書設計

科學的板書設計往往對學生全面理解學習內容,提高學習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課的板書設計包括:。這樣的板書設計既條理清楚、簡單明瞭、一目瞭然;同時又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幫助作用。

以上是我對這部分知識的分析與教學設計。由於時間短促,有很多不當之處,希望各位評委老師多加批評指正,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國小數學說課稿12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教學內容及相應的練習。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並掌握“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幾”的數學問題的計算方法。

2.正確計算“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幾”的數學問題。

3.經歷學具操作與討論的過程,獲得解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幾”的數學問題的思維方法,並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4.體驗與同伴交流獲得成功的喜悅,初步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設計思路

本節課的“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幾”是在“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的算理和解答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內容。基於對教材的理解,考慮到國小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做以下安排:

1.遷移類推,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繫。

數學知識是密切聯繫的,新知識往往是舊知識的延伸和拓展,在“談話引入發現問題”時,充分發揮示意圖的作用,以喚起學生對舊知識的回憶,有助於學生系統地掌握知識,爲講授新課做好準備。

2.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每個學生儘可能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在課堂上突出直觀教學和實際操作,設置學生操作、討論、試說、試算等活動,引導學生自己揭示算理,將知識轉化爲能力,有利於學生良好認知結構的形成和學習能力的提高,並從中體會與同伴合作獲得成功的愉悅。

3.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想像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想像力是創造的.靈魂。”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將多媒體引進課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了他們的想像力。例如,第4道練習題,教師只給出已知條件,讓學生探求結果的可能性。一題多問,讓學生從各種設想出發進行探究,不拘於一種形式,不限於一種途徑,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流程

一、談話引入,發現問題。

1.創設情境。

師:小朋友們,這個學期我們開展了作業評比得紅花的活動,大家一定都得到了許多紅花吧!有3個小朋友也得到了很多紅花,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好嗎?

電腦顯示紅花榜:

(學生們都很有興趣,注意觀察紅花榜。)

【設計“作業評比”情境圖,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並讓學生初步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引導觀察,發現問題。

師:看了這幅圖,你想到了什麼?學生觀察,自由發言:

小雪多,小磊少。

小雪有12朵,小磊有8朵,小華有9朵……

師:你根據這幅圖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學生獨立思考,提出問題:

小雪和小磊一共有多少朵?

小雪比小磊多幾朵?

小雪比小華多幾朵?

小磊比小雪少幾朵?

……

二、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1.自主探索,嘗試解決。

師:同學們真聰明,提了這麼多的問題,那麼你會解答嗎?你想說哪個就說哪個。

(學生根據自己的喜歡與難易情況來選擇答題。教師隨着學生的回答,板書算式並訂正。)

生A:12+8=20(朵)

生B:12-8=4(朵)

師:爲什麼用減法?

生:因爲求小雪比小磊多幾朵。

生C:12-9=3(朵)

生D:12-8=4(朵)

師:同學們,根據D的口答,你想對他提出些什麼問題?

(學生思考後可能提出:

你爲什麼用減法?

我同意他的方法。

生D可能回答:因爲求小磊比小雪少幾朵,所以用減法……)

【通過問題提出與解答,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獲得成功的喜悅。】

2.合作學習,突破難點。

師:咦,老師從這些題裏發現兩個問題。

教師指着板書B和D,問:爲什麼“小雪比小磊多幾朵”與“小磊比小雪少幾朵”的算式,都是“12-8=4(朵)”?“小磊比小雪少幾朵”用“12-8=4(朵)”來解答,是對還是錯呢?你們願意幫助老師來解答這兩個問題嗎?可以四人小組來討論一下,還可以藉助學具,通過擺紅花來想一想。

教師巡視,給個別組適當提示。

學生分組進行討論,並結合學具邊擺邊商量,推選一名代表在班內發言:

生A:“12-8=4(朵)”這個答案是對的。

生B:因爲“小雪比小磊多幾朵”與“小磊比小雪少幾朵”意思一樣,所以算法也一樣,都用“12-8=4(朵)”。

……

師:同學們真聰明,下面還有一些問題等着我們去解決,有沒有信心?

三、鞏固反饋。

1.教科書第73頁“做一做”。

電腦示圖:

師:有兩個小朋友,小紅和小明,他們很喜歡看書,平時買了很多本連環畫,我想我們同學也很喜歡看連環畫,誰願意來讀一讀小紅說的話?小明的話誰來讀?你們會解答小明提出的問題嗎?

學生讀題後,獨立思考,集體訂正。

【基本練習加以鞏固新知。】

2.教科書第74頁,練習十二第1題。

師:有兩個小朋友在比賽跳跳繩,我們一起去看看他們各跳了多少下?電腦示圖:

師:電腦博士給我們出了兩道題。

(1)小清比小芳多跳了多少下?

(2)小芳比小清少跳了多少下?

師:你會解答嗎?做在練習本上。

學生讀題後,獨立練習,集體訂正。

【對比練習,加深“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與“另一個數比這個數少幾”的關係。】

3.選擇題(教科書第74頁第3題)。

電腦示圖:

師:你能根據算式選擇正確的問題嗎?(加大難度)

算式:44-40=4(盆)

(學生獨立思考後,選擇答案,並集體訂正。)

問題:一共有多少盆?

月季比菊花少多少盆?

菊花比月季多多少盆?

還剩多少盆?

4.教科書第75頁第5題。

電腦顯示:

李平家養的家禽

師: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學生獨立思考,自由發言:

鴨比鵝多幾隻?

鵝比鴨少幾隻?

雞比鴨多幾隻?

鵝比雞少幾隻?

……

學生根據問題列算式:

30-20=10(只)

30-20=10(只)

45-30=15(只)

45-20=25(只)

……

【有利於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探索精神。】

國小數學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角的畫法》是學生直觀認識銳角、直角和鈍角和角的分類以及掌握了角的度量的基礎上教學的,這節課的內容按給定的角的度數畫角並能靈活的運用三角板中的角來拼出新的角。學習這些內容,對於進一步學習空間與圖形的知識以及發展空間觀念,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會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數畫角,並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角的有關知識。

2.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3、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習,使學生經歷畫角和練習的全過程,進一步鞏固角的有關知識。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使許感受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繫,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

三、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會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數畫角

教學難點:用三角板拼角以及靈活的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四、說學情。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了很多大小不同的角,但對角的畫法的知識接觸很少。國小四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能力雖然有一定的發展,但依然以形象具體思維爲主,學生的分析、綜合、歸納、概括的能力較弱,有待進一步提高。因此,在這節課中,我用最直觀的教學和總結的三步法讓學生感悟畫角的方法,同時結合三角板讓學生通過活動來拼出特殊的角。既讓學生學會了畫角,又鍛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五、說教法學法。

1、教法

本節課最突出的教法就是利用180°量角器直觀動態的演示畫角的步驟和方法。另外還運用了各種教具讓學生來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學法

學法是學生再生知識的法寶。在整節課的探索活動中,我設計了自主學習、同桌合作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在具體活動中培養學生觀察、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歸納概括的能力。

六、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

1、說出下面的角各是哪一種角。

2、我們已經認識角,會用量角器量角,會進行角的分類,怎樣畫角呢?今天我們來學習畫角。

板書課題:畫角

二、探究新知

1、教學角的畫法

問:量角的工具是什麼?

說明要畫一個指定度數的角,也要用量角器來畫。

出示例題:畫一個65°的角

(1)請同學自學角的畫法,書P42

(2)試一試

讓學生拿出量角器、鉛筆、練習本,按書上的步驟一步一步地畫一畫。

(3)說一說

請學生說說你是怎麼畫的?學生一邊說,教師在黑板上示範,最後教師講解說明。

2、做一做(P42、2)

分別畫出45°、105°的角

讓一名較好的學生板演,其餘學生在練習本上畫。教師巡視,注意畫的步驟。

3、(1)介紹三角板中的角,並讓學生活動,看能組成那些角,

(2)讓同學根據三角板中的角,畫一些特殊的角。

三、鞏固練習

1、P43、2選擇合適的方法畫出下列各角,並說說它們分別是哪一種角。

10° 45° 60° 90° 105° 120°

2、P44、6用一副三角尺,分別畫出15°、75°、150° 165°的角。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說一說。

國小數學說課稿14

尊敬的各位考官你們好,我是今日的X號考生,今日我說課的題目是《小數乘整數》。

現代教育理論說,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與引導者,而數學教學更要適應學生和個性發展需要,所以從這一角度出發,我將從教材、學情、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開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準確理解教材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小數乘整數》是蘇教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小數乘整數》的資料,本節課是國小數學的數的計算的方向。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小數的加法和整數的乘法,同時本節課的學習對之後學生學習小數乘小數的計算能夠起很好的鋪墊作用。

二、說學情

合理的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現代教學理念的觀點要求教師須充分了解學生情景。對於國小五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已經有了必須的知識儲備,能夠在教師指導下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繫,同時仍有注意力不易集中的性格特點。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採取靈活的教學方式。

三、說教學目標

在對教材和學情的合理認識下,我確定瞭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掌握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會用列豎式計算解決小數乘整數的應用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探索過程,提高運算本事。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增強數感。

四、說教學重難點

在教學目標確立下,根據授課資料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列豎式計算小數乘整數的方法。因爲豎式計算中比較難理解的是算理,所以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小數乘整數豎式計算中的算理。

五、說教法和學法

陶行知說過: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輸知識,而是將開發文化寶庫的鑰匙,盡我們明白的交給學生。基於此,爲了突破重點、解決難點,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我結合本節課的資料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徵,採用了講解法、練習法和小組討論等教學方法。

六、說教學過程

下頭我將重點談談我對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新課導入

首先在導入環節,我會大屏幕展示出售西瓜的示意圖,並提問:夏天一千克西瓜元,買3千克西瓜共花多少元錢

由情景問題引出本節課課題《小數乘整數》。

利用生活中購買西瓜的情景問題導入,能夠讓學生感受數學來源於生活的事實,並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將學生的思緒從課間活動中牽引到課堂學習中,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設計很好的貼合了國小生的.性格與認知特點。

(二)新知探索

接下來在教學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環節,我主要設計3個教學活動。

在第一個教學活動中,由學生列出橫式,我會讓學生自我嘗試解決這個問題,經過回顧之前學習的小數加法,學生不難想到利用小數的加法,將3個經過列加法豎式的方式算出結果爲。

那裏我會進一步問學生們:還有其它的解題方法嗎

那裏會有學生將元換算成8角,繼而算出花了28角,也就是元錢。

之後我會向學生提示,對於小數乘整數還能夠經過列豎式計算。那裏讓學生回顧整數乘整數的豎式計算,並向學生們講解乘3的列豎式計算方法,經過講解學生們能夠理解本節課的難點:3乘8個十分之一就是24個十分之一。

這一過程學生能夠初步認知小數乘整數的列豎式計算方法。利用由元到角的換算抽象出乘3的豎式計算能夠用3乘8個十分之一,再按照整數乘法的豎式計算方法計算更有利於學生理解。

爲了進一步得出豎式計算小數乘整數的算法我會設計第二個教學活動,向學生提問:冬天西瓜漲價,一千克元,買3千克共花多少元錢讓學生自我嘗試列豎式計算。

那裏我會想學生們提示:在計算乘3時能夠用3乘8個十分之一,在計算要用3乘什麼

學生不難模仿乘3的豎式自我寫出乘3的豎式。在這我會向學生強調乘數能夠表示235個百分之一。

接下來是我的第三個教學活動,也是這節課的重點。向學生們提問:用計算器計算課本試一試的三個題,思考它們的乘數和積有什麼關係你發現了什麼並與同桌交流。

學生不難能夠發現第一個乘數的小數位數和積的小數位數相同。順勢我和學生們一齊總結得出小數乘整數的列豎式計算方法:小數乘整數先按照整數乘法算出積,再點小數點,乘數有幾位小數,積就有幾位小數,小數點要對齊。

經過計算器計算得出結果,比較積與因數的小數位數,更容易讓學生思考並和同桌交流總結出小數乘整數的豎式計算方法。這樣設計能夠鍛鍊學生的觀察與總結歸納的本事。

到那裏新知探索的3個活動就結束了。學生在對小數乘整數的算法的認識基礎上很容易類比得出後面小數乘小數的豎式計算方法。

(三)課堂練習

對於鞏固提高這一環節。公衆號:小明開講啦

這樣的練習能夠加深學生對小數乘整數列豎式計算的算法的印象。

(四)小結作業

在課程的最終我會提問:今日有什麼收穫

讓學生們回顧:小數乘整數的算法是什麼在計算過程中要注意什麼

爲了更好鞏固本節課所學習的知識我會佈置作業:

自我課後出幾個小數乘整數的算式,列豎式算一算。

七、說板書設計

爲了更好的體現我這節課的重點,遵循直觀的原則,我這樣設計我的板書:

(略)

國小數學說課稿15

一、說教材

《乘法估算》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50頁的教學內容,這是在三年級上冊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估算的基礎上來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方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是通過把兩位數看成整十數來計算的。教材把乘法估算編排在口算整十乘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的後面,這樣的安排既能夠使學生提高口算能力,又能夠使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和掌握乘法估算方法。 估算是《標準》中要加強的計算教學內容。估算在實際生活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是學生應當掌握的一種重要的計算技能,估算活動對於開拓學生的思維也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教材把估算方法的應用設置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還列舉了多種估算方法,切實體現了“提倡算法多樣化”的教學改革理念。

二、說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我準備從知識、技能和情感三個方面說一說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在積極參與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進行乘法的估算,並且能夠說明估算的思路。

2、能運用乘法估算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體問題。

3、給學生創設主動探索估算知識的空間,培養估算意識提高估算能力。

4、學生體會到估算的必要,增強學生學好估算的信心。 教學重點:使學生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方法。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乘法估算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具體問題。 (過渡語:如何把教材的內容以生動活潑、清楚明瞭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學習,是重中之重。這涉及到教師怎麼教,學生怎麼學。教法和學法相輔相成,不可分割。)

三、說教法和學法

教法:

《課標》中指出,第一學段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爲主,因此應當選擇符合兒童心理特徵的素材。例如選擇學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選用圖文並茂、生動有趣的素材內容,相信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應該創設運用估算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情境,讓學生有機會體會估算的意義,形成和掌握估算的技能。在教學中,還要鼓勵學生探索和嘗試不同的估算方法,發展學生靈活運用不同計算策略來解決問題的能力。重要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引導學生,鼓勵學生開拓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學法:

學生在輕鬆、開放的課堂氣氛紅,積極參與到創設的問題情境中,自主探索適合自己的估算方法,開展組員間的合作學習和交流,實現智慧的碰撞,體驗成功的喜悅,使學生能夠在思考和探究中學習到估算的不同方法,讓學生能夠在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和合作學習、互相交流中共同進步。 教師的“教”將要做到:創設情景、激發興趣、鼓勵探索、引導發現;學生的“學”才能做到:勇於嘗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發展。

四、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當學習材料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相聯繫時,學生對學習纔會產生興趣。因此,本節課在探索新知識之前,創設了去超級市場購物的情境。 同學們,下午我們將會舉行一個聯歡會,我們還要買很多很多水果,讓我們一起去超市購物吧! 今天特價:柚子每個3元。假如要買21個,大約要花多少元錢? 這是學生以往學過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方法,是把兩位數看成整十數來進行估算的。這個環節不僅使學生對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知識點進行了複習,也爲新知識做了很好的鋪墊,還讓學生熱情地投入到教師所創設的情境中,積極參與問題的解決,從而順理成章地過渡到新知識的探索。假如有350名同學參加聯歡會,這個小禮堂能坐得下嗎? 在實際生活當中,像這樣的問題我們也不需要它的實際數據,可以運用估算的方法算出它的大概數據就行了。 現在就讓我們估一估350名同學能不能坐得下? 這樣使學生感受到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估算的必要性。

(二)、探索新知 葉聖陶先生說過:“當教師就像幫助小孩走路一樣,扶他一把要隨時準備放,能放手就放手。”因此,我在教學中只在關鍵處啓發、點撥,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 學生已有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經驗會把兩位數看成整十數進行估算,我估計學生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不成問題,我運用知識遷移這個教學方法,放手讓學生去探索,在積極主動參與中領悟到乘法估算的方法。

1、獨立思考,想一想你會怎樣估算?

2、然後小組交流自己的估算策略。 鄭毓信教授曾經這麼說過:“沒有經過個體深思而匆忙展開的討論如無源之水,表達的見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備深度,更談不上個性和創見。”我們的課堂需要靜思默想,表面的熱鬧只會掩蓋學生的思維,學生有自己想纔會有交流的慾望。因此,合作交流必須建立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

3、讓學生彙報估算方法,並引導說出估算思路。(一邊展示算法,一邊小結估算方法。)我估計學生會出現這樣的幾種估算方法: 把兩個因數看作與他們接近的整十數,再用口算確定他們積的範圍。 ①18×22≈400(個) 20 20 把其中一個因數看作與他們接近的`整十數,再用口算確定他們積的範圍。 ②18×22≈440(個) 20 ③18×22≈360(個) 20 當學生說出估算思路時,老師可以及時適當進行賞識性的表揚。 與此同時,教師對各種估算方法都不急於評價,而是積極引導學生採用多種算法。在劉兼教授的訪談錄中,曾經有這麼一句話:在提倡算法多樣性的同時,老師要不要提出一種最好的解法呢?所謂最好的方法,要和學生的個性結合起來,沒有適合全體學生的方法。每個學生的學習方式、思維方式都是獨特的,我們要尊重學生自己的選擇,不能以一個或一批學生的思維準則來規定全體學生必須採用的所謂最好的方法。 因此,教學中我是這樣引導學生的:你喜歡用哪一種方法?並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這樣不僅尊重了學生個性的思維方法,還培養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探究新知後,我安排有層次性的練習,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估算方法,培養估算意識,增強估算信心。

(三)、鞏固提高

1、基本練習 “

學以致用”,學習新知識後的練習是學生內化知識的主要環節,也是學生鞏固估算方法的環節。 出示“做一做”,教材第59頁。 A、看圖並獨立完成,選用自己喜歡的估算方法。 B、完成後請與同桌互相說說估算策略。 讓學生將所學的新知識及時反饋,鞏固了估算方法。

2、提高練習

如果脫離了豐富多彩的背景材料,學習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在基本練習後我把提高練習設置在情境之中,。讓學生在具體生活情景中靈活運用乘法估算,提高估算能力。(教材第61頁,7、8題) 用生動活潑的動物園圖片把學生帶進動物園,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進行估算,再在小組內進行介紹。 在這道練習中,學生可能會遇到這樣的難點:“1分鐘”與所給條件的單位名稱不一致,老師在這關鍵處應及時提醒學生。 第8題的練習比第7題更深一個層次,文字中沒有把數學信息列舉給學生,而是讓學生在圖中找數學信息。培養了學生蒐集數學信息的能力,還進一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愛玩是小孩子的天性,設置“玩”的環節是針對兒童這一特點及教學目的所考慮的。學生在遊戲競賽中表現自己,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同時估算技能得到提高。 估算搶答比賽,以組爲單位,答對一題獎一個蘋果,答錯一題倒扣一個蘋果。 通過遊戲,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寓練習於遊戲之中,學生將會帶着激情參與活動,估算能力得到再一次的提高。

3、開放練習

開放性的問題有利於學生髮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發展,給學生一個更廣闊的能力展現的空間,更能照顧到全班每一個學生。 乘法估算在實際生活中經常使用,而且呀!估算的世界也是多姿多彩的。現在就請同學們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編一道乘法估算的應用題。 這樣的設計,使學生感到“課雖盡,而意無窮。”有助於學生繼續保持學生的興趣,增強估算意識,感受到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無處不在。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四)自我評價

這節課你學得高興嗎?你有什麼收穫? 讓學生參與總結,既便於瞭解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又能使學生學會自我評價,享受成功的喜悅。

(五)佈置作業

請同學們寫一篇與乘法估算有關的數學日記。

小結

本節課創設情景,讓學生充分認識估算的意義,掌握乘法估算的多種方法,並能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喜歡了估算。在培養學生估算能力的過程中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充分獲得成功的體驗,學習興趣高漲,積極投入到探索之中,在合作交流中獲得共同發展。課堂就像廣闊的天空,每個學生能在這片天空中領略乘法估算的無窮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