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教學反思>

託班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閱讀(1.39W)

作爲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託班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託班教學反思

託班教學反思1

活動目標:

1、喜歡參加體育活動,能聽信號活動。

2、能雙腳跳。

活動準備:

平衡木、弓型門、蘿蔔、磁帶、小河、沙包、大灰狼、小白兔、帽子。

活動過程:

1、今天天氣特別好,兔媽媽帶你們拔羅卜,你們高興嗎?我們先跟着兔媽媽排好隊,做一下準備(放音樂),先聽音樂走隊,邊走邊說歌謠,走走走,一個跟着一個走,不說話,不回頭,走個圓圈象皮球。然後再喊口號,鍛練身體,保衛祖國,鍛練身體,迎接奧運。

2、聽音樂做小動物模仿動作。

3、現在兔媽媽要帶你門去拔蘿蔔,我們要跳過小河,走過小橋,鑽過山洞(老師先示範),然後象小兔子一樣雙腳跳到草地上拔個大蘿蔔再雙腳跳着把大蘿蔔送回家。老師觀察幼兒並邊指導邊帶幼兒一起跳。

4、老師糾正動作並指導幼兒再做一遍,拔完後出現大灰狼,兔媽媽帶小兔趕緊跺回家,大灰狼很可怕,我們要想辦法把它打跑

5、在做一便,大灰狼又來了,兔媽媽準備了許多大石頭,咱們拿石頭把大灰狼打跑,鼓勵幼兒真勇敢

6、教師組織幼兒拿沙包一物多玩。

活動反思

1、我爲幼兒制定的雙腳跳的目標幼兒基本都能完成。

2、首先幼兒的興趣性很高,自始至終幼兒都有極高的興趣性,另外,老師所配的音樂也有感染力,能提高整個活動的興趣性轟託氣氛。幼兒在歡樂的樂曲中開展體育活動即達到了鍛鍊身體的目的又真正喜歡參加體育活動。

3、在遊戲中,大多數幼兒都能完成雙腳跳的'動做,但我發現有的幼兒不太會雙腳跳。如李饒。徐博發等個別幼兒還應多關注這樣的孩子。

4、出忽老師的意料,許多幼兒看到大灰狼沒有恐懼感。他們都很勇敢。只有李靜瑩,發發喧喧有一點害怕。

託班教學反思2

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孩子對教師直接一句一句的教唱不感興趣,幼兒感到很被動,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不高。本次活動的成功之處就是我能夠藉助米老鼠手偶吸引孩子的興趣,並用肢體動作等多種教學方法自始至終的吸引幼兒學習的興趣,使幼兒能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活動中來。

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班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我們在設計教學活動的時候可以以有趣的遊戲形式或創設遊戲情境,來貫穿活動的始末,而且,老師在活動中儘量要運用豐富、誇張的體態語言,語言要淺顯、易懂,易於幼兒理解。那會,幼兒剛入園還沒幾天,許多孩子的情緒還不穩定,所以,要順利地開展好教學活動,還需要我們老師在每個活動的教法上下功夫。

記憶歌詞方面,對於孩子來說也比較難,因爲他們還不識字,注意力也不易集中,在活動中,除了要吸引孩子參與學習的興趣外。

在本次活動前,我經常領幼兒做拍手、拍肩朗誦兒歌的活動。課間休息時,我打開錄音機和幼兒一起欣賞歌曲;在組織紀律時,我以簡單的`旋律加上肢體動作調動幼兒的注意,幾天下來,幼兒對樂曲的前奏、間奏有了初步的感受。這些爲本次活動打下來基礎。

由於幼兒熟悉《我上幼兒園》的兒歌,活動中我加入了聲勢練習,提高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學唱歌曲就變得輕鬆快樂,給幼兒寬鬆的集體生活的氛圍,減輕幼兒活動的緊張程度,讓幼兒在放鬆的狀態下自然投入到音樂活動中。

託班教學反思3

一個好的教學方案的制定必不可少的一部就是反思,幼兒託班教學反思是很多幼兒園老師都要進行的,下面,我們以託班活動《好吃的水果》教學反思爲例,來了解一下託班幼兒教學反思。

在《好吃的水果》的教學活動中,幼兒的表現沒有我預想的好,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準備了三個謎語,在猜第一個時,“紅果子,麻點子,咬一口,甜絲絲,“猜一種水果的名字,一開始幼兒能有興趣的亂猜,不是水果的也猜了進去,對於這樣的`問題教師也進行了引導而在與幼兒一起分析謎面的時候,發現多是教師在講,給教師的感覺是幼兒聽不懂,而且興趣也沒一開始好了,因此教師也急於把答案說了出來。

而在猜第二個謎語時,“兄弟幾個真和氣,天天並肩在一起,少時喜歡穿綠衣,老來都穿黃衣裳。”聽完謎面後,發現幼兒不是很積極的參與其中,幼兒的表現還是不會猜謎語,但是老師還是鼓勵幼兒大膽的講述自己的答案。可是還是沒有教師預想的那樣。因此再一次的對謎面進行分析。在分析的過程中,教師爲了吸引幼兒的興趣,出示了準備好的實物,邊講邊讓幼兒觀察,發現幼兒對實物是比較感興趣的。但是教師也發現幼兒還是不會猜謎,興趣沒有故事的高。

對於這樣的現象,教師也進行了一定的反思,小班的幼兒對猜謎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因爲他們還不具有一定的知識經驗。,所以謎底應是幼兒熟悉的,謎面描述事物特徵是明顯而生動的,用的比喻應和謎底實物相似的。

再次,教給幼兒解謎技巧,即讓幼兒仔細聽謎面所描述事物的主要特徵,然後要求他們對每一句描述應引起聯想與分析,從事物特點上去猜。教師在組織幼兒進行猜謎活動之前,對於小班的幼兒教材的選擇很重要,應該是幼兒所熟悉的水果,而且要形象,這樣才能引起幼兒的興趣。

當然猜謎不是一天二天就能學會的,是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教師也將在延伸活動中,飯後散步時以及教學活動開展前和小朋友們一起玩猜謎的遊戲,相信,猜謎會讓我們的孩子們愈來愈聰明!

託班教學反思4

《蝴蝶找花》是託班的一個語言活動,故事簡短有趣。爲了讓孩子們能更好地去傾聽故事,我以三隻蝴蝶要到公園裏去找花來引題,然後通過幻燈片的放映去吸引幼兒,讓他們能安靜下來傾聽故事,並回答老師的提問,最後以遊戲的方式融入到教學活動過程中,從而進一步鞏固對紅、黃、藍三色的`認識。這種動靜結合的教學活方式最容易讓託班的孩子喜歡。

本次活動我以遊戲貫穿始終。2——3歲幼兒的注意和記憶是短暫的、不隨意的,我在活動中。把落腳點放在關注幼兒的情感上,通過幾個層層遞進的環節,嘗試把美的情感貫穿於活動的始終,讓幼兒在一種愉快、寬鬆的氛圍中,幫助小蝴蝶找朋友,獲得快樂的情感體驗。豐富有趣的情景,激發了孩子的學習動機,有利於幫助孩子積累各種基本經驗。喜歡重複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特點,在看幻燈時,孩子們會反覆地學說:紅花、黃花,並與電腦裏的花、蝴蝶積極互動。充分融入到情景中。

託班教學反思5

開學已有一段時間了,我認爲孩子的適應性和交往能力還是比較強的,大部分幼兒都能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但個別的孩子還是情緒不穩定,例如一天午餐時小雨小朋友突然哭起來。面對桌上的飯菜,一口也不吃。我走過去,蹲下來親切的問他們:“你爲什麼哭呀?幼兒園的飯菜可好吃了,你看小朋友們吃的多香啊。可他們根本聽不進,哭的更厲害了。我有問:“你是不是什麼地方不舒服了?告訴老師,我會幫助你的。”她還是哭。我無計可施,決定走開,讓他們自己安靜一下。想不到,我剛一走開,班裏的孩子們就在紛紛安慰他們。

XX說:“你是不是想媽媽了,媽媽很快就會來的。XXX說:“我們吃好飯,睡好覺,媽媽就來接了。”

在大家的勸慰下,他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真的很快就不哭了,也和大家吃了起來。

反思:在幼兒園,類似這樣突如其來的問題時常出現,也往往弄的教師手足無措。通過這個案例,我認爲自己總是從成人的.角度思考和分析問題,用成人的方式試圖解決兒童世界的問題。忽視了幼兒作爲特殊獨立個體的思考方式和情感模式,沒有真正的做到“以兒童爲本”。在解決問題時,往往忽視幼兒間情感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忽視了幼兒間關愛、互助對幼兒情緒情感發展的價值,忽視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今後的教育中,我要注意利用幼兒間這種兒童領域的感情教育資源,充分相信幼兒,把孩子的事交給孩子,更多的爲幼兒創設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幼兒比我們想象的要能幹的多,他們之間特有的交流方式就是人類交往的雛形,也是最爲純真、豐富、美麗的交往,我們既應正視它、尊重它,更要運用它、發展它。

託班教學反思6

這節課我進行了四次試教,通過這四次磨刀,我對教材特別是對綜合實踐課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四次試教主要是圍繞着兩個大問題和三個小問題進行的。

一、 要不要嚴格教本模式進行

課本展示的是通知 15 人最少要幾分鐘的情境,經過磨課和試教,我發現其目的在於讓學生先進行分組打,體會不空閒,再進行同時打。如果把數據改成小一點的 7 人,那麼分組打顯然是出不來的,人數不夠。 那麼到底要不要進行分組打呢?分組打的用意又是什麼呢?琢磨的一下之後,我覺得主要有二:一個是從實際出發,分組打符合學生平時學習生活經驗,組員交給組長,組長交給老師;()另一個是分組打的時候課本有個問題,問學生是不是分的組越多就打的越快,其實不然,這樣就讓學生體會了,不是一起打的人越多就越省時間,分的組多了,空下來的組長也就多了,如果這堂課能讓學生對這個進行思考,那麼他所獲得的肯定更多。

但最後我還是放棄了這一過程,分組打的確能讓學生體驗更多麼,但對於我這個新教師來說有點太開放了,到最後會駕馭不了。所以我最後還是決定一步紮紮實實地走。這在我後附的教學設計中可以看到。

二、 最後規律是否作爲重點

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說,第幾分鐘就是幾個 2 相乘這個規律是比較簡單的,但是我又研讀了教參的解說,發現其實最後這個 2 的 n 次並不是這節課的重點,也沒有要求在課的最後提出來。然後我又翻看了課堂作業本,還參考了歷年的試卷,發現練習中出現的讓學生找規律並不需要 n 次這麼大,但是會在數據上,變化規律上做一定的變化,由此我斷定,這節課重點中的重點是讓學生掌握這個規律是怎麼來的,而不是這個規律是什麼。最後我把規律刪掉了。

三、 應用時間比例不夠

通過前輩們的聽課,發現自己應用的時間還不夠多,我反思了一下基本上是在找規律的時候出現反覆的情況,於是我又對找規律這一塊的語言進行了簡化,又增加了師生現場“打電話”的`情節。

四、 提問的明確性和語速控制

問題拋出去學生的回答不是自己想要的,所以我繼續反思自己課堂上的提問,務必做到指向明確。同時控制好語速,讓學生都有時間消化我的問題。

四次試教下來,總體感覺是前面一定要慢,因爲前面說透了弄懂了,後面的應用就能非常順暢。一定要再讓學生親身體驗打電話方法,親手畫一畫,才能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這種打法的優勢。還有自己的課堂時間的把握還不是很明確,課堂語言的組織還不夠體現“數學味”理智不足,感性有餘。八年級英語教學反思高中物理教學反思國小教學反思

託班教學反思7

託班幼兒意志較薄弱,如果活動過程不能激發他們的興趣,並使他們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很難說服和強制他們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動中去。因此,我採用遊戲化的方法創設教學情境,貫穿活動的整個過程,活動一開始,我便出示指自己“姥姥”,讓小朋友與姥姥打招呼、問好的過程中,激發了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熱情,一下子拉近了孩子與老師的距離,教師一句親切的呼喚:“姥姥家,看大戲,你也去,我也去,我們大家一起去看戲!”把幼兒帶入了寬鬆和諧的氛圍中去,幼兒很快進入角色,隨音樂旋律,輕鬆的成爲主人,在開火車去姥姥家的途中,自然豐富了歌詞“姥姥家,看大戲,你也去,我也去,我們大家一起去!”讓幼兒達到了自我享受的境界。

故事是幼兒最愛的一種文學形式。通過故事教學,能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幫助幼兒發展語言的方法。對於託班的幼兒來說,是以教師講述故事爲重要部分。

對於託班的幼兒來說,教師在講述故事時,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適當,咬字清楚是爲了讓幼兒字字聽的清楚,節奏要比平時談話稍慢,使他們一邊聽一邊想;講述故事時,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勢都要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而有所變化,這樣對託班的的.語言表達起輔助的作用。

作爲教師,對故事教學中往往不是隻講一遍的而要講多遍,都要注意方式的變換,才能幼兒傾聽的積極性。而我在上阿文的小毯子的時候,我在講述第一遍時就直接用上教具,已經發現有幼兒開始把注意集中在掛圖上,對故事的傾聽興趣不高,在給幼兒第二,三遍講述過程中還是簡單的用了掛圖的形式,沒變換方式,以至在講述第二遍的過程中幼兒的注意力更加不集中,()甚至有的幼兒開始互相說話,因此整個活動來看效果不明顯。其實現在來看,其實一般講第一遍的時候,以不用直觀的教具爲宜,因爲直觀的教具容易分散幼兒的注意,不利培養幼兒傾聽的習慣。

在故事中的提問,對於託班幼兒的心理髮展水平,只能是一些簡單,細小的問題。而不能像中大班的那樣以提出一連串的問題,讓他們連貫的回答,而我沒考慮到託班的水平,其實作爲教師要引導幼兒去回答,我們說答案雖然長些,但不要求一個幼兒連貫的回答,教師自己或智力較高的幼兒示範,再讓幼兒按順序聯繫連貫的講述,這樣的效果會要幼兒跟容易接受、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對於回答不出的或回答錯的了的幼兒,教師不應該表示厭煩,而要肯定他們願意回答。教師應該是啓發和提示,儘量幫助幼兒自己找到正確的答案,總之,要讓全體幼兒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以提高語言能力。

故事是幼兒最愛的一種文學形式。通過故事教學,能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幫助幼兒發展語言的方法。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是以教師講述故事爲重要部分。

託班教學反思8

三浴鍛鍊在我們幼兒園開展了很多年了,爲了增強幼兒的體質,我們的孩子從託班就開始進行三浴鍛鍊。孩子們在進行“三員鍛鍊時有着教室裏沒有的活動空間,也有着教室裏沒有的那份自由,因此,“三員鍛鍊對孩子來說很重要,也是我們幼兒園每天必要的生活環節之一。積極地開展“三員鍛鍊,不僅有助於提高孩子的運動能力,促進動作協調發展,而且能給孩子帶來歡樂的情緒,爲孩子心理髮展提供良好的條件,促進孩子身心健康、和諧地發展。對於中、大班的孩子來說,他們有一定的經驗,在老師的適時鼓勵下,還能創造出不同的玩法,自控能力也不錯。但是對於託班孩子來說,託班孩子年齡小,大肌肉羣發育不夠完善,要是沒有老師的激勵和引導,他們就會自由散漫,左右觀望,不知從何玩起,活動的積極性也不會很高。我今年帶託班,開學到現在已經差不多一個學期了,在組織孩子們進行“三員鍛鍊的過程中,我有了幾點反思:

一、選擇安全的、小型的場地有利於幼兒活動。

託班的孩子年齡孝身體平衡能力比較弱、動作不夠靈活,所以我們在選擇場地的時候,應該儘量找比較安全的,能夠在老師視線範圍的活動場地。例如在陰涼和有塑膠地板的玩具邊活動,保證孩子們都在老師的視線內,這樣才能由於是塑膠地板,孩子們如果不小心摔了也不會受傷。另外,託班孩子的注意力不夠集中,容易被新鮮事物吸引,所以選擇體育器材方面要固定在兩種器械上,避免孩子因爲太多器械而不知所措。最後,選擇的地方不要太大,免得孩子發生碰撞的時候老師來不及阻止。

二、良好的常規有利於活動的開展。

對於剛入園的託班的孩子,他們自由散漫不會集體活動,更沒有完整的安全意識,這樣在進行“三員鍛鍊活動時就會出現安全隱患。剛開學的時候,由於孩子們對一切都很陌生,而且我們老師也沒有經驗,在組織孩子們“三員鍛鍊時,沒有一定的規則意識,孩子們不聽勸,滿操場跑,所以就發生了幾件摔傷事件,讓我們頭疼至極,經過思量,我覺得要避免這樣,一定要建立良好的戶外活動常規。要建立良好的戶外活動常規,首先要從排隊開始,在進行“三員鍛鍊時孩子們要走出教室,那麼要怎麼走出教室呢,就需要孩子們學會排隊,在排隊中知道相互推擠同伴的危險性,知道要一個跟着一個走,而不是跑着走出教室。出教室後,還要下樓梯才能到操場上。孩子們在走樓梯時,也常常讓我們老師膽戰心驚,有的走的'快,着急推別人,有的走的慢,跟不上隊伍,還有的不敢走,等着老師抱,怎麼辦?於是我們編了走樓梯的口令:”One by one,Follow me,Let’sgo、go、gogogo。“因爲託班的孩子剛接觸英語,所以對於這種英語調的口令很喜歡,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大部分孩子們都會手扶欄杆一個跟着一個走。

三、精心的保育和安全工作有利於幼兒的健康。

由於託班孩子年齡小,需要我們老師根據他們的情況,適當地爲他們脫衣服,給他們塞好毛巾,對於個別孩子已經汗溼的衣服及時進行更換。同時我們老師還注意觀察每一位孩子,注意活動器材的安全。看好孩子,要求孩子們按順序玩,不能擁擠和推打,追逐打鬧、奔跑,控制好他們的活動量,如果是發現滿頭大汗、活動量很大的孩子就要求他停下來休息。活動結束後,沒有馬上請孩子們坐下休息,而是請他們搭着小火車再走一走,緩一下氣,然後纔回到教室喝水。

“三員鍛鍊是幼兒在園一日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託班孩子雖然小,但適當的戶外活動不僅激發他們的興趣,發展他們的基本動作,同時也增強了他們的安全意識、規則意識等。讓孩子們通過“三員鍛鍊,身心得到和諧發展,讓他們健康成長。

託班教學反思9

星期一下午是美術活動――撕貼《花衣服》。“寶寶們,看一看這是誰呀?”,引出話題和寶寶們交流了之後,最喜歡的環節上場了――演示:“這是我們的小衣服,我們用這張花花紙來打扮我們的小衣服”;“寶寶們,你們看,用我們的大拇指和食指撕下花花紙,大不大?我們再撕一下,一小塊一小塊,真好看!”;“我們在這片小紙上沾點膠水,然後貼到小衣服上去,把它變成花衣服,可是我現在把它貼到小衣服外面去了,這樣對嗎?”接下來就是寶寶操作環節了,很期待看看效果。我首先給寶寶發了小衣服的手工紙,然後準備發撕貼紙,可是,意想不到的場面出現了:一聲聲“撕”的聲音猛得想起,定睛一看,兩個寶寶把手工紙撕了,可是撕貼紙還在我的手上,明明是撕我手上的撕貼紙的,怎麼撕手工紙了?

我原本以爲這一環節是不會有問題的,最重要的是撕貼問題上,可是這問題就是出現了,這讓我反思教學反思自己。對於託班幼兒,最重要的就是吸引他們,以最易表現的方式讓他們感興趣。對於這樣的一個美術活動,撕下撕貼紙是小朋友最想嘗試的,在他們的意識裏還沒有準確的定位手工紙和撕貼紙,看着老師在上面撕,他是非常想嘗試的,而我一發下紙,正好滿足了他,他只知道他可以像老師一樣撕了,而忽略了手上拿的並非是撕貼紙,他拿着的是小衣服的手工紙。對於託班的幼兒,他能進一步思考嗎??我這樣反問自己,而答案很明顯,託班的幼兒還處在最直接的想法,拿到紙先撕就對了。那麼這就是我的問題了,我在環節中並沒有給幼兒認識撕貼紙和手工紙,並沒有指出不能撕手工紙。最後展示寶寶的撕貼作品時,又一問題出現了:有些寶寶把小紙疊在一起了,一張上疊一張。這一問題也是託班幼兒的自然反應,也是我沒詳細考慮所引起的'。

活動過後,我想着這些先前並未考慮到的問題,而真實呈現的這一現象,我開始進一步反思,我老是以自己的角度去看問題,並沒有真正瞭解託班幼兒的特點。作爲託班幼兒的老師想事情應該仔細,全面地考慮問題,特別是寶寶可能會出現的問題。託班的寶寶是兩三歲的孩子,我們只能手把手示範,想他們沒想過的問題,而他們卻會出現的現象。以他們的角度去考慮他們,最後再放手!

託班教學反思10

活動前,我爲幼兒精心準備了三種小動物(1只小雞、2只小兔、3只小貓,小動物的家分別用點子來表示,每人有點子卡的房子3個(數量分別

1、2、3,可貼在筐內)。

首先,第一個環節,是讓幼兒實物分類。教師出示背景貼圖和貼絨,師:“草地上都有哪些小動物?誰來把相同的小動物放在一起?”幼兒回答,同時請個別幼兒上來操作。檢查幼兒是否操作正確,並一起數數每種動物有幾個。(在這個環節幼兒興趣很高,都能積極參與,基本能回答出)

第二環節遊戲“送小動物回家”。讓幼兒認識動物寶寶的房子與其所有的點子。“你們看這兒有幾間房子(筐),上面有幾個點子。”並一起數數房間上的點子,幼兒集體點數,並按照點子的數目把小動物送回家。提示幼兒卡片上有幾個動物就送它回幾個點子的家。在此同時,老師要時刻觀察幼兒的操作情況,提醒幼兒先要看卡片上的動物有幾隻,然後再送。

最後一個環節,師幼一起檢查卡片送得是否正確。對於送的正確的小朋友及時給予表揚。本次活動,對於幼兒來說總體還是比較感興趣的`,參與性也比較高。唯一的不足是,平時幼兒接觸的數字比較少,在實施操作起來就比較困難。活動中教師提示的部分比較多,所以平時讓幼兒多接觸數字還是很重要的。

託班教學反思11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豐富幼兒關於紅、黃、藍等顏色方面的經驗,學習區別。

2、幼兒能在聯歡活動、尋找活動中體驗集體生活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活動室四周佈置成花園(用大型雪花片佈置成一個花園的場景:花瓣中藏着紅、黃、藍顏色的擬人化色彩寶寶)

2、幼兒隨意坐在中間的地毯上

3、每個幼兒一份操作材料:一個小籃子,裏面有紅、黃、藍三色的花兒寶寶。

活動流程:

情景講述――認識顏色寶寶――幫顏色寶寶回家――聯歡活動。

活動中,通過太陽公公邀請小朋友做客引出活動,激發幼兒對色彩的興趣。通過讓幼兒自己說一說怎麼去太陽公公的家裏,進一步初步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這個環節主要是考慮了託班幼兒的特點。在認識顏色中,通過第一環節讓幼兒來到太陽公公的家裏做客的體驗,教師創設了一個”花園式”的場景,深深的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在花園的美麗中加深印象。教師請幼兒坐在花園的四周,讓幼兒感受花園的美麗。溫馨,舒適的軟墊,給幼兒創設了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教師順勢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看到了什麼顏色的花兒寶寶。幼兒掌握都比較好,參與的興趣也是很高的。在和顏色寶寶做遊戲的環節中,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所以,教師在活動中爲幼兒準備了比較充分的操作材料:每個幼兒一份操作材料:一個小籃子,裏面有紅、黃、藍三色的花兒寶寶。

教學反思 :

從整體上來看,這個活動是比較成功的,幼兒的興趣得到了很好地激發,在活動過程中也體驗到了操作的樂趣,活動結束後更加體驗到大家在一起的快樂感。但是,在第二個和顏色寶寶做遊戲的部分中,讓幼兒舉起相應的顏色寶寶,這個環節中,我發現幼兒之間的差距還是很大的。有的幼兒會很快的舉起來的,而幼兒卻對顏色有點混淆,可以說”舉棋未定”。能力強的幼兒很快就完成了。所以,從活動中我感覺到:根據不同幼兒的能力水平,我們提供給幼兒的操作材料,也應該具有一定的`層次性,能力強的幼兒,操作的材料相對來說難度稍微高一點,而對於能力弱的幼兒,操作難度也相應地應該降低一點。我們在平時的區域活動中,能夠做到根據幼兒的能力水平提供層次性的材料,但是,我們在教學活動中,這方面的工作就做得有點欠缺,往往提供的材料都是相同的,很少考慮幼兒的能力特點。不同難度、不同層次的操作材料,能夠滿足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兒,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兒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一定的提高。但是,我覺得對託班的幼兒在操作上是很難的,特別是把它放在集體活動中,如果放在區域活動中,效果是很好的。我們可以嘗試。

託班教學反思12

我今天給託班上了一節美術課,講的是關於學粘畫,材料我用的是四種豆類,主要學粘小汽車,小汽車是孩子們最喜歡的玩具,豆類是幼兒在生活中不常見的,讓孩子對材料感覺眼前一亮,這是平常玩不到豆豆,用圓圓的豆豆粘小汽車這個想法,讓孩子很好奇。本課我以豆寶寶來做客引入,讓幼兒向豆寶寶問好,可以促進幼兒禮貌方面,可孩子們多拋出去疑問,讓幼兒想知道爲了調動幼兒的好奇心,能保持幼兒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發生了一件事,我把豆豆都發給每個幼兒時,圓圓的豆子有的'會從課桌上滾到地上,孩子們都在喊:“豆寶寶跑了,老師怎麼辦啊?”等我發完,發現地上都有不同的豆子,借這個機會,我們利用了文具盒,把豆豆都撿了起來放在盒裏,讓幼兒發現文具盒的新用處,處理好後我們又接着學習了。

中間的小插曲也給幼兒帶來一次發現的教育,也爲這事我對自己反思,是我粗心大意,沒有想豆豆放在桌上會掉地上,沒有給幼兒準備材料盒,事情雖然圓滿的解決了,還有意外的小收穫,但是我這粗心的換習慣一定要改掉,爲幼兒做榜樣。

託班教學反思13

一、教材簡解:

糖果是小班幼兒十分喜愛的食品,它們精美的包裝、奇特的外形、各異的口味,都對幼兒產生了很強的誘惑力,對於糖果有着濃厚的興趣和豐富的生活經驗,對此他們會有許多話要說,因此,我從幼兒最感興趣、也非常熟悉的“糖果”入手,選擇了《各種各樣的糖果》這一教學活動。

二、活動目標:

1、瞭解糖果的種類,能運用多種感官感知糖果的特徵。

2、嘗試撕、剝幾種常見糖果的包裝。

3、大膽表述自己的發現,並願意與老師、同伴交流分享。

三、活動的重點與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能用多種感官感知糖果的多種特徵,並用語言進行表達。

本次活動的難點是:嘗試將袋子裝的糖果撕開。

四、設計理念:

這次集體活動的題材來源於幼兒的生活,這正符合我們選擇科學活動的要求“來源於幼兒的生活,立足於幼兒的興趣與經驗”,這是發揮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性的前提和保證。

五、設計思路:

本次活動以“變魔術”導入活動,圍繞“各種各樣”展開,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通過看一看、摸一摸、壓一壓、嘗一嘗等方法,使孩子們較系統地感知糖果的特徵,並在主動的探索中獲得有關糖果的直接經驗,整個活動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進行,不僅有效地激發了幼兒對科學探索的興趣,更挑戰和提高了幼兒的認知能力。

六、活動準備:

一個裝有各種糖果的禮盒。

七、活動過程:

一、以變魔術形式導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1、師: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一起變一個魔術,請大家一起喊一、二、三,看看能變出什麼?(師幼一起喊一、二、三,老師變出糖果盒)

2、老師打開糖果盒,出示糖果。

(評析:用變魔術的方法變出糖果盒,既有效激發了幼兒的興趣,五顏六色的糖果更令孩子們充滿了好奇,爲後面的活動營造了寬鬆、愉快的心理氛圍。)

二、瞭解糖果的種類,感知糖果的'特徵。

1、瞭解糖果的種類。

(1)師:請小朋友每人選一顆自己喜歡的糖果。(幼兒自由選擇糖果)

(2)師:你拿到了什麼糖果?

幼兒1:我拿到了大白兔奶糖。

幼兒2:我拿到了棒棒糖。

幼兒3:我拿到的是棉花糖。

幼兒4:我拿到的是巧克力。

(3)老師小結:糖果寶寶可真多,有奶糖;有巧克力糖;有棒棒糖;有棉花糖;水果糖等。

2、瞭解糖果形狀。

師:看看你的糖果寶寶是長什麼樣子的?

幼兒:我的巧克力是方方的。

幼兒:我的棒棒糖是圓圓的。

幼兒:我的棒棒糖是扁扁的。

3、感知糖果的質地。

(1)師:現在請你用小手捏一捏、壓一壓,你的糖果寶寶是軟軟的?還是硬硬的?

(幼兒講述)

(2)再捏一捏邊上小朋友的糖果是軟的還是硬的?

(評析:通過相互比較,讓幼兒充分感知糖果的質地。)

(3)老師小結:糖果寶寶有圓圓的,有方方的,有扁扁的,有長圓形的;摸上去有的是軟軟的,有的是硬硬的。

4、觀察糖果的包裝。

師:看看你的糖寶寶穿的是什麼樣的衣服?

幼兒1:我的糖寶寶穿的是藍衣服,上面有大白兔。

幼兒2:我的糖寶寶衣服是黃的。

幼兒3:我的糖寶寶衣服上有草莓。

三、嘗試剝糖果,品嚐糖果的味道。

(1)師:糖寶寶穿的衣服真漂亮!那你們想不想吃糖呀?怎樣才能把糖寶寶的衣服脫下來呢?請你自己試一試。

(2)幼兒嘗試剝糖果,老師觀察幼兒的剝糖果情況。

(3)師:你是怎麼把糖寶寶衣服脫下來的?(請若干幼兒講述並示範。)

(評析:擬人化的手法非常適合小班幼兒的情感特點,使幼兒憑藉自己以往吃糖果的經驗,嘗試動手剝糖果,一方面激發了幼兒的探索慾望,同時也增加了他們的自信心。)

(4)老師根據情況重點示範某種糖果的剝法,如:袋子裝的糖果上面和下面都有一排三角形的鋸齒,用手小捏住鋸齒往下面撕就能打開了)。

(5)請還沒有剝開的小朋友再試一試。

(評析:此過程能夠面向全體幼兒,使能力較弱的幼兒也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6)教育幼兒把撕下來的糖紙不要亂仍,要放進垃圾箱裏。

四、通過品嚐交流,瞭解糖果有各種各樣的味道。

1、幼兒品嚐糖果。

2、老師提問:你吃的糖果是什麼味道的?

幼兒1:我的糖是甜甜的。

幼兒2:我的糖有點甜有點酸。

幼兒3:我的糖有奶油味。

幼兒4:我的糖有薄荷味,涼涼的。

3、老師小結:糖果不僅有着各種各樣的形狀,穿着各種各樣的衣服,連口味也是各種各樣的,糖果寶寶真是好吃極了,那我們能不能多吃呀?爲什麼呢?

幼兒:多吃糖不好,牙齒要蛀掉的。

師:對,我們要保護牙齒可不能多吃糖,特別是晚上睡覺之前一定不能吃糖。現在我們一起去漱漱口吧。

活動反思:

1、教學活動生活化。這次集體活動從幼兒非常熟悉的“糖果”入手,題材來源於幼兒的生活,幼兒有着比較豐富的感性經驗,因此他們能大膽地表述自己對糖果的認識,這是發揮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性的前提和保證。

2、教學活動的情感化:活動切合小班幼兒情感特點,是幼兒在活動中始終保持着積極、良好的情緒狀態,教師的提問也符合幼兒的認識特點和思維特點,幼兒在寬鬆的氣氛中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也從同伴身上獲得了關於糖果的信息,得到了經驗的分享。

託班教學反思14

關於《小山羊犄角》的這故事,我只寫了一節課中的重點部分,還有明確了目標是讓寶寶理解故事就行,我沒有講的.太複雜,寶寶對什麼事感興趣的時間很短,但是我這麼說不是推卸我課上不足的地方。

爲此我反思了,上面說了我個人的想法。下面我說說不足的地方:

1、講故事之前我沒有用引入,有自己的想法。

2、這節課我只達到的目標,過程有些簡單。

3、結尾時加上游戲,能延長寶寶的興趣,這點是我可後想到的,有點晚了。

反思後讓我懂得什麼事都不是絕對的,有些方面是我沒想到的,是我的過錯。經過這件事後,我在以後的工作上有了進步。

託班教學反思15

喜歡模仿是小年齡段的孩子最突出的特點,《好餓的毛毛蟲》正是從這個角度,結合幼兒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情,配合可愛的動物形象、有趣的故事情節,給幼兒提供了一個觀察講述、充分體驗的空間。對於託班來說,教與學的過程應當是快樂的和有益的,教師重要的是以各種形式帶領幼兒來閱讀圖書,讓幼兒感受圖書帶給他們的樂趣。

託班幼兒正處於口頭表達能力發展,開始對故事、圖畫書產生興趣的重要階段。託班的教學屬於早期閱讀的啓蒙階段,它必須爲幼兒階段系統的.閱讀學習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好餓的毛毛蟲》這個讀本的重點是發展幼兒的理解、講述和表達能力,因託班幼兒知識面窄、講述單一,我在課前嘗試爲幼兒準備了毛毛蟲的圖片、蝴蝶等的教具等,我想:孩子通過參與體驗、瞭解了毛毛蟲餓了,會吃很多好吃的東西,還會自己造房子——“繭”,最後變成了漂亮的蝴蝶的知識點後就會容易接受。課前設置時,我還思考:這些環節是否會起到作用?通過課堂教學可以看出,這些環節的鋪墊非常必要,而且爲幼兒理解圖書起到承上啓下的作用。

在閱讀大書環節,教師引導幼兒拓展講述時,孩子們比以前講述積極,特別是平時很少發言的幾個寶寶也積極參與了教學,並通過講述在活動中得到了老師和小朋友們的鼓勵,獲得了自信和積極講述的喜悅,這是意料之外的收穫。從這也可以看出前期鋪墊環節在教育活動中的重要教育價值。

幼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對圖書產生興趣是需要一定時間的,讓幼兒既享受到閱讀的樂趣,提高了閱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