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教學反思>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閱讀(1.24W)

身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1

在上次的課堂教學改革經驗交流會活動中,我有幸聽了語言學科組的4節課,這4節課都是依託繪本來進行教學研究的。教師的教學風格是將教學遊戲化,注重遊戲與課堂的有效整合,孩子們在課堂上能主動地學,快樂的學。教師爲幼兒創設了一個“想說、敢說、願意說”的氛圍。課堂活動中加上形象生動的電化功能,使得教師的身體語言得到充分的發揮,也充分調動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讓教學活動更添精彩。讓我印象最深的是萬紅幼兒園高俊老師的小班語言《大紙箱》:活動一開始,教師帶着幼兒在《郊遊》的'優美音樂中入場,走着走着發現了一個大紙箱,教師用神祕的口吻說:“咦,這是什麼?”。幼兒:大紙箱。師:看看大紙箱裏有什麼?這時孩子們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被老師激發出來了。老師說:我們來摸一摸。奧,是一本書,你們看看書的封面上有什麼?(大紙箱),大紙箱像什麼呀?這時教師播放PPT,PPT上的大紙箱變成了大房子,從大房子子裏跳出了一個娃娃和小兔子玩得很開心。幼兒連忙驚呼:箱子裏有一個寶寶跳出來了耶!高興地叫起來了,課堂氣氛頓時變得很活躍。老師及時地引導幼兒觀察畫面。教師問:大房子上有什麼?(小窗戶)我們用手搭窗子,你看到了什麼?(教師爲下面幼兒閱讀繪本作好了鋪墊)。大紙箱還有許多的祕密,它就藏在我們寶寶椅子後面的書袋裏的書裏,輕輕地拿出來看一看。幼兒自主閱讀,輕聲交流……教師:我們看到了許多的大紙箱變的東西。請你說一說,你看到了什麼?這時幼兒就暢所欲言了。有的說:我看到大紙箱變成了飛機,教師:那請你學一學。但由於小班幼兒年齡小的緣故動作做不到位,教師就及時地引導。教師:飛機的翅膀是打開的,我們的小手放在哪裏呢?幼兒在教師的啓發下,茅塞(SE)頓開,小手放在了紙箱的兩邊。這樣飛機的動作就做出來了。還有幼兒說:紙箱變成了餐廳,教師就高興地說:今天我請客,請你們免費吃大餐,說說你想吃什麼?幼兒聽老師說可以吃免費大餐可開心了,紛紛說出自己喜歡的食品:肯德基。麥當勞、漢堡包、比薩餅、冰淇淋等等。這個環節教師是很好地調動了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同時幼兒的語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鍊……

接下去是完整地閱讀繪本。教師:書中的寶寶真能幹,把大紙箱變成了這麼多好玩的東西,你們喜歡這本書嗎?讓我們一起再看一看這個有趣的故事《大紙箱》,教師帶領幼兒再一次完整地閱讀故事內容。

第四個環節是自由想象,快樂體驗。

教師:大紙箱真有趣,你們想玩嗎?我們一起去玩一玩吧。這一環節,就是讓幼兒發揮自己的想象,把紙箱變成自己喜歡的玩具,孩子們都玩得很開心,忙的不亦樂乎。過了一會PPT上播放下雨的畫面。教師:哎呀,下雨啦!怎麼辦?孩子們一下子就把大紙箱變成了雨傘。打着雨傘回家嘍!(幼兒自然地退場了)整個活動,教師和藹可親,幼兒在輕鬆活潑的氛圍中暢所欲言。在玩中學,在玩中探索。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2

週四是我們班的清潔日。早餐後,值日生開始整理擦拭各自的工作櫃。琪琪在整理數學區時突然報告說:“王老師,咱們加法盒的木樁少了兩個!”晨晨趕緊插嘴說:“昨天下午我看見彤彤玩這個了。”帥帥說:“肯定是他拿走了。”旁邊的小朋友也紛紛點頭:“對,肯定是彤彤拿走了!”我問:“你們看見了嗎?”“沒有,但肯定是他,他上次就拿了笑笑的一支筆。”

於是,我把正在看書的彤彤叫過來,問:“是不是你拿了咱們加法盒的木樁?”他一臉的差異:“沒有呀!是不是誰工作完放錯地方了?我找找!”說着便放下書去找。只見他把數學區工作櫃上的所有材料都細細查看了一遍,然後一邊咕噥着“跑哪兒去了”,一邊趴在地板上查看櫃子的下邊,接着拿了一根最長的木棒從櫃子底下掏出了小小的'木樁,笑着對我說:“王老師,我找到了!”看着被同伴誤解、被老師作爲“嫌疑人”的彤彤一臉的燦爛,我的心瞬間被刺痛了。

彤彤是一個活潑開朗、熱心大度、智商超高而又調皮搗蛋的孩子。調皮搗蛋經常遮蓋了他的閃光點而帶來好多小麻煩,不時會有小朋友來告狀,“老師,彤彤又動我的頭髮了!”“彤彤把我的積木推倒了!”不斷的負面信息積累起來,彤彤就成了班級破壞分子的代名詞,孩子們一碰到負面的事情,也經常不假思索地歸罪於彤彤。

可這些並沒有淹沒彤彤的熱情、陽光,他一邊承受着來自集體的負面評價,一邊持續散發着極大的熱情。我深深地陷入自責:我是否只關注了優秀孩子的好?對於調皮搗蛋鬼的行爲我能以寬容的態度接納多少?閃光點我又能看見多少?肯定多少?對於孩子們對彤彤的負面印象,我是否也在內心深處爲他貼上了負面的標籤,並通過不經意的言談舉止影響着集體對他的評價?小小的彤彤可以頂着壓力燦爛多久?有一天是否他也會因爲大家的評價黯淡了情緒,挫傷了自尊,開始排斥集體、厭惡幼兒園,甚至影響孩子未來的人生?

謝謝孩子一如既往的燦爛和熱情!我要給“調皮搗蛋鬼”正名。

區域活動結束了,孩子們帶着自己的作品陸續過來進行展示討論。我展示了彤彤的作品,“孩子們,我們先來欣賞一下這幅作品!誰願意來分享自己的想法?”“這幅作品上的樹畫得很高大!”峻誠說。博博說:“我喜歡他流暢的線條,很棒!”峻誠緊接着說:“我覺得這個小朋友塗的樹冠真漂亮,他畫的時候一定很認真。”我說:“是啊!從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真的很認真,不慌不忙,我們一起爲認真做事情的他鼓掌加油吧!孩子們,你們猜猜這幅畫的主人是誰呢?”只見彤彤迫不及待地舉着手大聲說:“是我,我的作品!”我請彤彤分享他的感受,他看着我的眼睛說:“王老師,我開心得都快流眼淚了。”我抱着他開心地說:“對!這是激動的眼淚、開心的眼淚!孩子們,讓我們再一次把熱烈的掌聲送給認真做事、也會認真傾聽別人說話的彤彤吧!”孩子們紛紛爲彤彤豎起了大拇指!彤彤竟一反常態地不好意思起來。

一句“我開心得都快流眼淚了”再一次讓我深深地反思:一個表面熱情燦爛、沒心沒肺的孩子原來這麼在乎別人對自己的一個正面評價!作爲一名幼兒教師,我慶幸自己的頓悟,慶幸自己有了爲“調皮搗蛋鬼”正名的意識,也期望在今後的工作中能通過各種方式讓孩子們學習客觀地接納不一樣的同伴,學習客觀地評價多元的同伴!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3

《春天來了》是一首由陳漢麗翻譯的德國兒歌,它表達了小朋友與小鳥迎接春天到來的歡樂心情充滿喜悅的氛圍和情趣,主要是讓本班學生感受到春天,瞭解春天的變化。

在課開始,我就直接了當的和本班學生談春天,邊交流邊出示課件。請本班學生說春天來了後大自然的變化被你發現的有哪些?如樹木的形體上多了許多的'樹葉,河裏有了小蝌蚪,桃花開了等,在色彩上草地變綠了,河水變的藍了,天空更加的晴朗了。激起本班學生的興趣之後再學唱歌曲

本堂課以本班學生爲主體,教學中緊緊圍繞“春”爲主題,從本班學生的興趣爲出發點,通過說春天,唱春天來引導本班學生探索和體驗春天。上完課,我有很多的感觸。最大的感觸——不能低估了本班學生的能力。孩子都是聰明的,孩子的潛力是無窮的。

同時,爲了激發本班學生的想象力,鼓勵本班學生勇敢、踊躍的表現自己,我也努力來創造一個民主的課堂。因爲只有課堂上真正做到民主了,本班學生纔會感覺到心理的安全,纔會願意由衷地和你配合。當然,這對於教師的要求也就更高。不僅課堂中每個環節的設計要周密考慮,教學時還要善於調控好整個教學局面,我還存在不足,要繼續努力。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4

因爲我們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家住農村,那裏的習俗有過會鬧社火等活動。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見過舞龍,對舞龍有着必須的認知,此素材來源於幼兒生活,所以活動中孩子們進取性很高。

中班的孩子,熱愛健康活動,每一次的健康活動孩子們都積極參加其中。熱身運動充分調動幼兒的進取性,同時也爲後續的活動做好鋪墊,使的整個活動更加完整,連貫。讓幼兒在完整的遊戲情境中感知遊戲。

整個活動中幼兒能按照規則遊戲,可是在拿着彩繩“舞小龍”時候幼兒動作單一,創造性不夠,這需要教師多方面,多維度的爲幼兒引導,激發幼兒的創造性。

在活動開始的第一個環節中,我預設的資料是讓幼兒閱讀故事、講述故事。在實施的過程中,我所留給幼兒的時間卻較少,使得許多幼兒沒有了講述的機會。

分析情景能夠看出,幼兒與幼兒之間的學習水平是有差距的,教師在指導過程中應研究到幼兒存在的差距,並進行相應策略的'調整,即:能夠經過形式上的調整來保證每位幼兒有講述的機會,讓先看懂圖意的幼兒自我講,後看懂圖意的幼兒在團體中講或者相同速度的幼兒互相講,有了這樣一種互相協調的過程,就能提高幼兒的學習效率了。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5

蘑菇是幼兒經常在很多的故事活動中能接觸到,易被幼兒所接受。《蘑菇房子》是一個生動活潑的童話故事,故事內容簡單易懂,把蘑菇和蘋果、椅子、桌子等比較,更主觀易記。本課內容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能清楚地說出蘑菇的成長過程。鼓勵幼兒按照故事提供的線索大膽想象,激發幼兒的創造思維。

在活動的開始環節,我以提問的形式展開活動,以孩子自己住的房子爲線索,自由描述自己家的房子,然後喜歡什麼樣的房子展開聯想,然後引出故事主角。分段理解故事內容。以書本形式帶幼兒閱讀故事,出示圖片,幼兒觀察、想象故事內容,並講述自己的觀點。然後再揭示故事內容,這樣更有益於幼兒記憶。另外,在故事講完後,重點講解一、二、三、四的認讀。結合故事,幼兒能很快的.理解和認識。

在學習童話故事過程中,我採用多種形式來引導幼兒學習、開口說、操練。一開始讓幼兒觀察提起興趣,然後是集體閱讀,大概理解故事內容,抓出重點進行重點記憶,之後再進行自由閱讀嘗試講述故事,幼兒自由講述時,教師及時發現問題給予幫助和提示,然後再集體講述。在很好的理解了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進行角色扮演,幼兒興趣很濃。最後,再讓幼兒進行自由創編,幼兒思維活躍。

但在活動過程中,發現有部分幼兒不願意開口說,不管是在自由想象還是集體講述時都是甚少開口,不管是鼓勵還是提問的方式都不願開口說,這是我們班一個一直存在卻無法解決的問題。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6

設計理念:幼兒的健康成長是家長和老師共同關注的話題,“健康寶寶”這一主題透過“愛護身體少生病”“安全辦法牢牢記”“天天開心不生氣”等系列活動,讓幼兒從小懂得有健康的心理和強壯的身體纔是一個健康的寶寶,並能瞭解一些疾病的預防知識,會進行自我保護。此刻的孩子甜食吃得太多,牙齒早早的就壞掉了,我想透過這節活動,讓幼兒明白刷牙的好處,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養成保護牙齒的良好習慣,並能堅持早晚刷牙。

本節課我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第一環節,我透過邊畫邊講的方式,向幼兒介紹新朋友“牙寶寶”,並講述牙寶寶的故事,激發了幼兒興趣,從而引出問題。這一環節中幼兒聽得十分認真,並能正確回答提出的問題,初步瞭解了牙疼的原因。第二環節,播放課件引導幼兒觀察齲齒的照片,透過照鏡子,讓幼兒瞭解自我牙齒的狀況,及時發現牙齒存在的問題。這一過程中幼兒表現的十分用心,觀察的很仔細,明白了齲齒對身體的傷害。第三部分是本課的重點環節之一,在教師的`幫忙與鼓勵下,幼兒能大膽的表達自我的想法,說出保護牙齒的好方法,並能決定出正確及錯誤的做法。在第四環節中,我首先引導幼兒說一說自我是如何刷牙的,然後運用大嘴狗的手偶道具,教幼兒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部分幼兒上臺示範。最後我和幼兒一齊用歌唱表演的形式鞏固刷牙的方法,在教師的指導下,大部分幼兒掌握了正確的刷牙方法。這一環節中幼兒對大嘴狗的手偶十分感興趣,並能用心地和老師一齊討論正確的刷牙方法。課堂氣氛活躍,到達了教學目標。第五環節是課堂小結和延伸,在這一環節中我先引導幼兒認識了一些堅固牙齒的食物,然後小結了本課的教學資料,在歡快的音樂中幼兒走出活動室繼續練習刷牙的方法。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幼兒明白了刷牙的好處,掌握了正確的刷牙方法,養成了保護牙齒的良好習慣,到達了本節課的活動目標。思考到衛生的原因,在課堂上我並沒有讓幼兒直接用牙刷刷牙,而是和幼兒一齊利用手偶做動作模擬刷牙的方法,雖然形式不一樣但教學的目的是相同的,那就是讓幼兒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整個課堂上幼兒表現用心踊躍,能夠認真準確的回答我的問題。我想如果在示範講授刷牙方法這一環節中能夠再細緻再全面些(刷牙不僅僅要裏裏外外刷還要前後左右都刷到),課堂效果會更好。課後我認真聽取了聽課老師和輔導員的意見,期望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能夠揚長避短,做得更好。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7

前些日子,我教孩子們畫大頭像,開始我很擔心他們畫不好。我既想讓他們用鉛筆先畫,又覺得鉛筆畫不好,擦來擦去失去了本真的色彩。於是我就讓幼兒直接用黑筆畫。

我先給幼兒講解如何畫大頭像,讓幼兒不斷的觀察人物的形象特徵,並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當我開始讓幼兒在紙上畫的時候,我看了每一個小朋友的作品,讓我非常的驚訝,他們畫的人物居然基本上都是一個模樣,全是扎的馬尾辮子的小姑娘。我突然意識到,孩子的思想已經被老師禁錮了,產生了一定的固定式。都是圓腦袋,圓眼睛,長頭髮……我讓幼兒停止了繪畫,繼續給幼兒看一些特別的案例,觀察每一個人物的形象特徵,讓幼兒瞭解到每一個人物有不同的特徵,並不一定腦袋都是圓的,有的可能是橢圓的,有的可能像一個三角形,什麼樣的形狀都有可能,讓幼兒的思維不斷地開拓。眼睛也有各種各樣的,有睜眼的,閉眼的,有大眼睛,小眼睛,而且各種形狀都有。於是我又讓幼兒重新繪畫。

這時我終於看到了我想要的效果。有的小朋友畫了一個正方形的腦袋,梯形的身子。而有的幼兒在畫的時候,由於帶筆還不能像大人一樣流暢,畫出的腦袋有點歪歪扭扭,而眼睛又放的位置並不是恰當的位置,我剛想制止,突然意識到這樣的作品或許真的會與衆不同。當孩子把自己的畫畫好後,我發現人物果然有了不一樣的感覺,那種感覺就是“孩子的味道”。有的'幼兒在一開始不敢下筆,在我的鼓勵下,努力的在自己的畫紙上畫了一個大大的圓。孩子在添加五官的時候,不像大人,他們有很多奇特的想法,鼻子有的選擇用三角形來裝飾。當一幅幅作品被他們描繪出來後我才發現,原來孩子的想法真的是豐富多彩的。他們所畫出的人物,讓我感覺與衆不同,甚至意想不到。

我突然意識到有很多時候,老師都把孩子的思想固定化了,經常會指導孩子你畫這,你這樣畫,那樣畫。然而孩子或許有自己的想法,他們的世界是跟大人不一樣的。我們應該儘可能的讓孩子去展示自己的世界,不要過多的干涉,讓作品中具有孩子的味道。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8

本次教學活動的目標是:

1、感受成長的喜悅和快樂;

2、能有感情地朗讀兒歌,表現出成長的自豪感;

3、在討論身體外部特徵變化的基礎上嘗試按照格式仿編1到2句兒歌內容。

在進行教學前我準備了教學掛圖和小朋友的小時候照片還有一條很小的褲子,同時教學前看幼兒用書時,發現了一個小小的問題《長高了》這首兒歌教師用書與幼兒用書不同,有一句兒歌內容不一樣,教師用書是"花褲子,變短了"幼兒用書是"小褲子,變短了",經過考慮我選擇了用幼兒書上的兒歌內容進行教學,利用幼兒在家複習。

經過了精心的準備,所以此次教學活動整體氣氛都很好,教學目標1、2兩點幼兒很自然很容易就達到了,就是第3點目標:仿編兒歌內容,出現了一個讓我比較苦腦的.問題,幼兒在仿編兒歌的時候總是轉不過來,聯想不到別人的東西也會變小變短,我想了想可能是因爲我的引導吧!因爲一開始我只是口頭上的解釋和引導了一下,是乎有點高估了幼兒的抽象思維能力,之後我便用實物和動作進行引導,這時纔有一部分孩子反應過來。

從這裏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孩子的思維必須借住具體。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9

1在教學活動的時候幼兒的常規不是很好,開始幼兒比較感興趣,到後來學習時興趣就很淡,常規也不是很好。

2在以後教師會重視幼兒在學習新知識下功夫,多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多讓幼兒參加活動。

3加強常規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爲習慣俗話說:“沒有規矩,難成方圓”。有良好的常規可以使幼兒的生活有合理的節奏,有利於養成幼兒自我服務的能力,爲今後的生活和學習打下良好基礎,當然常規也不是以犧牲幼兒的個性、快樂爲代價。我班有個別幼兒生性好動,比較調皮,我們兩位老師以後要步調一致,共同合作,重抓教育,使小朋友逐漸能互相幫助、關心集體,搗亂的小朋友少了,熱愛勞動的小朋友多了。中班幼兒的獨立意識增強,而且自我服務的願望和要求日趨激烈,我們要抓住孩子這一心理特徵,開展了“值日生輪換制”,讓做值日生的孩子負責髮蠟筆、分點心,擺椅子……抓住這些細小的機會,既培養了他們爲同伴服務的能力,而且督促了孩子的自律,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幼兒良好的行爲習慣,從而促進了整個班風班貌的提高。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10

活動開始時,我先扮演松鼠媽媽帶小松鼠在場地上走起來,做了一些小動物飛、走、跑、跳的動作,接下來我帶着孩子們來到跑道上練習倒退走,讓幼兒再一次熟悉倒退走。大概是孩子們看到場地很寬闊,不害怕了,都在很輕鬆地練習。然後,我以媽媽的身份對小松鼠說:孩子們,我們練了基本功,現在要幫媽媽做事情,可以嗎?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好。這時我把小松鼠分成4組,問他們想不想用比賽的形式,來比比誰運磚多,誰運得快。第一次比賽時,我主要要求他們穩穩地把果子運到,第二次比賽時,我要求他們運的快一點。第三次的時候,我們分了男女小朋友比賽。在一次次的比賽中,小朋友都大膽地練習拖物倒退走。大家在輕鬆的氣氛下,順利的完成了任務,臉上露出了快樂的笑。

反思這一次活動,我認爲它好的地方在於富有童趣,靈活運用《小松鼠運果子》這個活動,使孩子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來,在比賽中,孩子們興趣很高,充滿積極性。教案對老師來說能很好掌握的,但在實踐中,並非所有的.教案都能使幼兒容易掌握。如何能使孩子們學會正確的方法,更是對老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在今後的活動中,我將繼續向其他老師學習,學習他們的好的教育方法。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11

星期二我邀請了結對老師來我們班聽體育隨堂課,這次的活動的內容是“我喜歡的遊樂場”。活動主要是通過幼兒回憶遊樂場的各種場景,來達到運動身體的目的。一開始我選用了前不久孩子喜歡的一個歌唱韻律活動“伸伸轉轉”,孩子們特別喜歡這個活動,給開始部分的`活動帶來激情。說起遊樂場孩子們都說出了很多好玩的玩具有:鞦韆、木馬、翹翹板、滑滑梯、等。我把每個孩子想到的玩具都帶他們模仿玩了一遍,重點玩了翹翹板和旋轉木馬,由於一開始就估計到翹翹板對孩子的運動量不能達成,所以我就把旋轉木馬放在了活動的重點。

我首先讓孩子兩人合作,我來做遙控員。當我說“快轉”時“木馬”就轉的快;當我說“慢轉”時“木馬”就轉的慢;當我說“停”時“木馬”就停止不動。爲了增加活動難度,我請幼兒在兩人合作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多人合作變成“大的旋轉木馬”。本來打算最後大家一起合作再變“超級大木馬”的,但是由於前面的時間較長所以沒有實現。從活動的整體來看,雖然活動的準備只有音樂,有個別孩子沒能積極的參與,但是孩子們還是很喜歡,這種貼近幼兒生活的活動是最好的活動教材。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12

這幾個星期,學校組織老師去國際部聽課,並要求移植過來。在移植的幾個活動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語言活動中的閱讀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我發現有的老師整個活動都是她翻着大書自問自答,孩子坐在那兒一動不動,很少有孩子能舉手回答的,這樣整堂課就成了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有的老師運用自身的優勢,用簡潔、扼要的語言及誇張的肢體語言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使孩子能快樂、自主地參與到活動中去------縱觀這幾個語言活動,我覺得有序地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是最關鍵的一個問題。那麼,怎樣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呢?

首先,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有一次整理書架,我隨手把已經學過的幼兒用書放在書架上,結果在餐後活動,我發現好多孩子都圍在那兒議論着,我走近一看,原來每個小朋友手中都捧着一本幼兒用書在那兒津津有味地大聲朗讀。他們一邊翻着書看圖片,一邊討論着、朗讀着,有的孩子還一本正經地邊指着字邊大聲朗讀-----這種專注的程度是我從沒發現過的。所以,在以後的日子裏,我總是在餐後活動的這段時間裏給孩子分發已學過的幼兒用書,讓他們一邊看一邊自由討論,這樣,使他們有一個寬鬆的閱讀氛圍,在孩子的相互交流中,孩子們不僅擴充了知識經驗、改變了自身的看法,還昇華了自身的思想情感。

第二、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閱讀方法。如,在張老師執教的《熊小弟的柵欄》這個活動中,張老師先以遊戲的方式導入,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遊戲是孩子們都喜歡的一種學習方式,是一項快樂而自主的'活動,通過活動的參與,孩子們的一些前期經驗也在不知不覺中再次得到提煉,爲下一個活動環節打下了基礎。而當老師出示形象鮮明、畫面生動的課件時,孩子們又一下被深深地吸引了,這時讓孩子在動態的情景一邊閱讀故事,一邊尋找老師提出的問題-----“爲什麼熊小弟的蘿蔔總是會少?”在通過直觀、生動的圖像,使孩子更容易找出故事中所發生的事,並嘗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提高孩子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我想:正確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會使孩子擴大書面詞彙量、掌握豐富的文學語言的表達方式,還能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閱讀,還可以幫助老師和家長們更好地瞭解孩子,積極地關注和參與到孩子的早期成長過程,並正確地發揮啓蒙教育的功用,讓兒童成爲一個喜歡讀書、終身有讀書欲的讀書人。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13

傳統遊戲,“搭山洞”、“過山洞”活動能發揮幼兒的創造性和合作精神,深受幼兒喜歡。爲了能滿足幼兒興趣和鍛鍊的需要,在安全衛生的環境和教師的合理指導下,用心鍛鍊,增強體質,提高創造力和合作潛力,我精心設計組織了《搞笑的山洞》體育活動。

《搞笑的山洞》這節課,能滿足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和需要,也是幼兒十分喜歡的體育活動。本活動首先讓幼兒以人體動作“搭山洞”進行遊戲,之後探索紙棒山洞和鐵圈山洞的玩法,和嘗試多種過山洞的方法,鑽山洞遊戲簡單易行,隨時可做,搞笑又實用,避免了活動中單調的.動作練習帶來的枯燥乏味,讓幼兒學得快樂,練得簡單。整個活動動靜交替,張弛有度,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

不足之處是:活動中幼兒鑽鐵圈山洞時有的幼兒沒掌握好技巧,經常把圈碰倒,另外,在今後的活動中要調整好幼兒的活動量、活動密度、難度,又要注意個體差異,使不一樣發展水平的幼兒都能透過自我適度的努力,實現各自的目標。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14

《比比誰最快》,這是一堂數學課。讓幼兒根據不同的方向辨別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並學習用數字表達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在第一環節中讓幼兒分清左右邊的位置。針對這個問題有幾個幼兒不是很明白,因爲他們對左右的概念不是很清楚,於是我就問他們:“你們是用哪隻手寫字呢?”問題一結束小朋友就舉起握筆的那隻手,我便告訴他們就是右邊,任何靠近你這隻手的物品都是在你的右邊;“那小朋友你們的左邊在哪裏呢?”聰明的他們一下就明白了,興奮的伸出了左手。然後我利用教室裏的`一些物品問小朋友這些物品分別在他們的哪一邊,通過不斷的提問,幼兒基本掌握了左右方向,已經把這節課的第一個重點吸收了。

接下來就是讓幼兒明白同一物體在不同方向的先後順序,從左往右看和從右往左看位置不一樣。最後一個環節,是作業練習,把教具擺在了相應的位置上,有幾個小朋友一下就看出了誰跑在最前面,對於這一重點我採用了兩種方法一種是用磁性教具:另一種是請了幾個小朋友上來進行操作,他們要給把相應的數字卡片分別給跑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小朋友這一環節幼兒一下就明白了。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15

遊戲法指出:“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和幼兒的學習、勞動等活動不是絕對獨立的,教師必須有意識地把這些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他們成爲相輔相成的教育手段”。這是結構遊戲本身的發展趨勢,也是它進一步完善的保證。在幼兒園,結構遊戲是作爲一種獨立的遊戲出現的,但結構遊戲的開展又同時是滲透在其它各類遊戲和各科教學活動中的,它們之間是相輔相成,緊密配合的。因此教師在組織幼兒開展結構遊戲活動時,應注意兩個聯繫。

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多應通過遊戲的形式,組織幼兒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因此,作爲遊戲活動之一的結構遊戲也應密切配合語言、數學、美術等各學科,互相滲透,互相作用。

幼兒建構遊戲的主題,通常是以教師的語言啓發,故事講述,物體認識,情景渲染等形式烘托產生的。語言、數學教學所形成的`知識印象是結構遊戲開展的基礎,而美術的構圖、佈局,計算的空間圖形及數量認識又是結構遊戲得以發展的條件。

各科教學活動爲幼兒建築遊戲的順利開展打下了紮實的基礎,反過來,建築遊戲的開展也同時鞏固深化了各科教學。幼兒在裝飾美化遊戲環境和建築物的活動中,必須充分運用美術教學中所學到的造型設計、佈局變化、色彩搭配、整體與局部的正確處理等一系列知識技巧,來提高建築水平,這樣,同時也促進了美術教學的發展。因而,遊戲的開展和教學是對立而又互爲統一的。

總之,結合各科教學活動進行建築構造,在利用建築成果進行其它遊戲,不僅提高了孩子的建築興趣,而且促進了孩子的思維和想象的發展,發展了遊戲,使孩子身心各方面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16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引導幼兒知道不同的手勢能表達不同的意思,感知人們的非語言交往方式。在組織活動時,我重點通過三個環節來引導幼兒感知手語的趣味性。第一環節通過觀看啞語表演,和老師學習幾個簡單的`啞語動作,引導幼兒瞭解聾啞人是通過手語與他人交流想法,感知手語的趣味性。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特別是學習手語環節,我們選擇了簡單的日常用語如“你好、早上好、謝謝”,幼兒比較感興趣。第二環節,通過觀察圖片,瞭解生活中其他的手語形式,感知手語在不同環境中的重要性。

圖片中提供了交通警察、啞語新聞播音員、潛水員、裁判員,引導幼兒猜測他們的職業,說說爲什麼要用手語。幼兒對這幾個職業都有所瞭解,所以大多數的幼兒都能說出他們的原因,在互相交流中幼兒知道生活中的手語。第三環節是遊戲“我說你猜”。老師出示幾個簡單的手語,幼兒來猜測,這個環節重點引導幼兒瞭解手語在生活中的運用,如安靜、勝利、暫停等。幼兒在猜測的過程中還能自己創造手勢動作,如小鳥飛、小魚遊等,活動還是比較有趣的。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17

幼兒教育是啓蒙教育,也是人類奠基的教育,教師要運用智慧教育,合理的制訂資料和方式、方法,及時的給幼兒進行必須的鼓勵,讓孩子們樹立自信心,要讓孩子們持之以恆,還要給孩子們起榜樣、示範的作用,利用多種機會對孩子們進行教育,培養孩子們良好的習慣。

幼年起就應當經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因爲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能夠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畢竟是孩子。

有一次我帶小朋友戶外活動回來,讓小朋友們排隊喝水,話音剛落就傳來七嘴八舌的聲音,每次都是這樣。我老遠看見保溫桶旁的幾位小朋友喊着:“你插隊!要排隊的!”我連忙趕過去,只見史皓銘張開雙手,當在了杯子櫃前不肯走,小朋友們被擋住了,擠在一齊亂成一團。我把史皓銘拉開,他卻僵在那裏不肯走,還大聲哭喊起來:“我不走,我要喝水!”我耐着性子對他說:“我不是要批評你,你先告訴我是怎樣一回事。”這時其他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說:“史皓銘不排隊!還插隊。”“他還推我!”聽到孩子們紛紛告狀,史皓銘則一臉不屑的表情。於是我問史皓銘:“真是這樣嗎?教師相信你不排隊是有原因的,你把你的理由說給大家聽聽吧!”聽了我的話,史皓銘委屈的'跟我說:“我口渴,我不要排隊,他們太慢了。”“小朋友你們渴嗎?”“我們也很渴。”“小朋友們都很渴,這該怎樣辦呢?”這件事後,我引導孩子們討論我們的隊爲什麼總排不好,他們很快的找到了有人插隊的原因,我們又討論怎樣才能把隊排好。

經過這些活動我深切的感到:幼兒的常規習慣養成非一朝一夕,需要有重點的關注、教育,並採取多種方式去進行培養。另外,常規教育也要因時而異、因人而異、因事而異,不能死守。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18

買菜是幼兒中經常遇見的事,放學回家後大人去菜場買菜都會帶着孩子,孩子們對買菜這種活動已經耳濡目染,耳熟能詳了,平時在幼兒園的角色遊戲中也會扮演成人進行買菜活動。在這樣一個大的前提下,讓幼兒進行音樂活動,對幼兒來說是既熟悉又陌生,孩子們可以在熟悉的背景下學習新的`音樂技能,何樂而不爲呢?選擇的內容來既自於幼兒的現實生活,又爲生活所服務。活動開始,我以“奶奶”帶孩子們去“買菜”的形勢導入,小朋友們的興趣很濃,積極性一下就被激發出來了。日常生活

《買菜》這首歌曲歌詞雖然簡單,但是很多菜名連在一起說,幼兒容易混淆,不易掌握。如蘿蔔黃瓜西紅柿,蠶豆毛豆小豌豆,這些菜雖然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但要每個幼兒清楚地按規定的節奏來唱,卻存在困難。於是我把這些菜名按照節奏分別畫出,如蘿蔔就畫兩個並列的蘿蔔,西紅柿就畫3個並列的西紅柿,這種圖形具體形象地表達了歌曲的節奏,使幼兒容易掌握,不易混淆。視覺的參與幫助了幼兒清晰地分解了節奏,而且這張圖譜又成功地爲創編歌詞打下了基礎。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19

隨着社會生活現代化進程的加快,現代生活給幼兒帶來的潛在危險日益突出,像火災、溺水、拐騙、突發事件等一系列危險時刻威脅着年幼的孩子。中班幼兒年齡小,還處在未成年期,缺乏生活經驗和自我保護本事,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發生意外傷害。然而,孩子的安全是幼兒園的首要任務,我們不可能整天跟着孩子轉,僅有教給他們學會自我保護的本事。在圍繞着幼兒園課題"充分挖掘幼兒、家庭、社區的教育資源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這一主線,我設計了本次社會活動——《神奇的電話號碼》,經過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讓每個幼兒都能真正動起來,使每個孩子都主動、進取地去記住這些報急電話,才能使幼兒自我遇到緊急問題時會使用這些號碼,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首先,在本次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能充分研究幼兒的學習特點,注意資料的`綜合性、趣味性,寓教於生活和遊戲之中。

新《綱要》提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資源,共同爲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孩子是社區的一分子,在社區這個大環境中的一切人和事物,也都對孩子起着無聲的教育作用。我發此刻生活中,幼兒雖然明白了一些急用電話,但還不會正確使用,爲此,我利用經常發生在孩子周邊的生活經驗,專門組織了本次專門教育活動,對孩子進行教育,讓幼兒掌握正確的報警知識。從而,真正體現《綱要》中提出的`將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精神。

衆所周知,這些安全知識比較抽象,光靠枯燥無味的講解,幼兒是沒有興趣的,也更是不可能掌握的。我們都明白興趣是人們進取、主動地認識客觀事物的一種心理傾向,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動幼兒探求知識的動力,它會使幼兒產生學習需要,是學習活動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我首先引導幼兒將日常社會生活常發生的具體事件進行分類,明白當突發事件發生時會迅速求助相關部門。再而,利用遊戲、情景表演等幼兒感興趣的方式,學習撥打110、120、119電話進行求救的正確方法。

活動中,教師觀察到幼兒已掌握了初步的報警知識的,便設置了遊戲活動——"打電話"是小朋友常見而感興趣的,所以,整個學習過程中幼兒熱情高漲,興趣很濃,積極參加整個遊戲活動,樂意的表現自我,到達了活動目標,學具的供給滿足了孩子動手的需要。從而,讓幼兒在遊戲過程中真正體現是學習的主人,發揮主體作用,使報警知識得到強化、內化。

其次、爲幼兒供給相互交往、共同活動的機會與條件。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努力建構進取、有效的師幼互動。"在活動中,我爲幼兒創設寬鬆自由、進取互動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引導幼兒與別人討論,充分調動幼兒看、聽、說、動腦等各種感官進行探究問題。當教師提問:"該怎樣辦,我們一齊來想想辦法?""我們應當怎樣正確撥打電話呢?"……讓幼兒相互討論,教師、幼兒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構成合作學習機制。連平時膽小的都忘乎所以地和同伴討論,幼兒充分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發展了口語表達本事。

另外,中班幼兒年齡較小,對這些報急電話號碼不必須全記住,僅有經過反覆練習、強化,才能牢記。所以,在延伸活動中,我在活動室擺放許多電話玩具,供幼兒遊戲時練習撥打電話。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隨時提醒幼兒、教育幼兒,並爭取家長的配合和支持。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20

在這次活動中,我所設計是的中班語言活動"小土坑”,活動的目標爲三點:1、學習看書,能理解圖意,根據圖意進行簡單講述。2、理解故事資料,初步瞭解水面會成像的趣味現象並嘗試進行故事表演。3、提高幼兒的閱讀本事及語言表達本事。在設計方案的時候,我根據我班的學習特點提出了在活動中需要探究的問題,即:如何結合故事教學提高幼兒閱讀本事的發展?在活動後,我根據活動中情景圍繞所提出的問題作以下反思。

1、幼兒閱讀時間的把握及形式的調整。

在活動開始的第一個環節中,我預設的資料是讓幼兒閱讀故事、講述故事。在實施的過程中,我所留給幼兒的時間卻較少,使得許多幼兒沒有了講述的機會。分析情景能夠看出,幼兒與幼兒之間的學習水平是有差距的,教師在指導過程中應研究到幼兒存在的差距,並進行相應策略的調整,即:能夠經過形式上的調整來保證每位幼兒有講述的機會,讓先看懂圖意的幼兒自我講,後看懂圖意的幼兒在團體中講或者相同速度的幼兒互相講,有了這樣一種互相協調的過程,就能提高幼兒的學習效率了。

2、目標設定與方案設計中的一致關係。

在活動中,我所提出的問題是"如何結合故事教學提高幼兒閱讀本事的發展?,並且在設計活動方案時根據問題制定了目標,可是從活動開展的情景來看,所設計的環節多數還是比較傳統的,所要體現的"閱讀”要求並沒有明顯地表現出來,"閱讀”的分量與"表演”的分量沒有什麼輕重,所以根據這類情景,我試想在設計環節中,需要與目標的制定達成一致,如能夠嘗試這樣來調整環節:幼兒在初次閱讀後,就能夠安排幼兒表演的資料,幼兒在經過表演後就能積累較多的語言經驗,然後教師在安排幼兒的閱讀活動,並重點放在指導幼兒的.閱讀順序上,經過這樣的一種調整,就可能會更貼切於目標,更有助於問題的解決。

經過這次活動,我嘗試了新的教學方法,所做的嘗試也是比較貼合我班幼兒的學習水平的,所以,在以後的故事教學中,我會再次運用這樣的教學模式,並根據這次活動中所出現的問題加以調整和改善的。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21

我這次執教的內容是:中班生活與健康活動《夏日飲食衛生》。在此,我搖身一變出魔術棒和百寶箱,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使活動更加神奇,有助於培養幼兒的想象力。根據《綱要》要求,結合孩子的特點,我精心設計了本次活動,活動中主要體現了以下三個特點。一是和諧傾聽的氣氛;二是師幼、幼幼有效的探索和互動;三是幼兒與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

首先,魔術棒的衆多變化,不僅激發了孩子的興趣,而且快速拉近了我與孩子們之間的距離。緊接着,課件的出示,進一步點燃了幼兒積極觀察探索的`強烈慾望,增進了觀察比較的能力,讓幼兒瞭解環境衛生的重要性。緊接着,漂亮櫃檯的出現,更是吸引了幼兒的目光,讓幼兒去主動探索,特別是幼兒自由購買食物這一環節,更給他們提供了一個自由創造、互動與人交往的機會,看似一個小小的紙質購物袋,卻在潛移默化中提醒幼兒要注意環保。

自始至終我利用魔術棒的“神奇變化”參與活動,因此能充分以啓發式的提問與孩子們進行交流與探討,從而師幼,幼幼交流平等、積極,幼兒也表現情緒飽滿,活動積極。同是我還根據幼兒的問題、根據反饋信息對難度進行適當的調整,以便靈活處置計劃。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22

活動片段:

這是中班下學期一個圍繞“服裝”這一話題而開展的系列活動。該班教師針對本班幼兒在午休時,有許多幼兒不大懂得折衣服,經常是上衣和外褲一脫就隨便放在櫃子裏。爲此,她特設計一個“時裝超市”的活動。老師在活動室裏實現給幼兒劃分出兩個區域,一個是男孩時裝超市,一個是女孩時裝超市。活動一開始,老師告訴幼兒:小朋友帶來許多漂亮的衣服(事先請每位幼兒帶冬夏各一套衣服),今天老師準備用小朋友帶來的衣服,請小朋友玩一個“時裝超市”的遊戲。現在請小朋友想一想可以用什麼辦法給這堆衣服進行分類呢?……老師接着幼兒的回答說,噢!我們可以將這些衣服分成男孩一堆、女孩一堆,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兩個地方,這個地方是開“男孩時裝超市”,另一個地方是開“女孩時裝超市”。現在請小朋友按男孩、女孩給這些衣服分類,記得分完後要將衣服摺好放在櫃子裏。老師在幼兒分類的過程中,邊個別指導幼兒怎樣折衣服。幼兒分完回到座位後,老師就說,小朋友都將這些衣服分成了兩堆,這堆是男孩時裝超市,那堆是女孩時裝超市,老師剛纔發現××小朋友把衣服折得很整齊,小朋友想不想知道他是怎樣折的呢?老師給全體幼兒示範折衣服的方法。示範後,老師接着說,老師發現小朋友在時裝超市放衣服的時候“亂亂的”,小朋友想一想這些男孩子和女孩子的衣服還可以怎樣分?讓顧客一來的時候我們時裝超市就看得很清楚呢?老師說,噢!我們還可以按冬天的衣服和夏天的衣服將衣服分成兩堆。接着老師又請幼兒再去按這一標準給男孩子(女孩子)衣服進行分類……整個活動持續12分鐘左右。

分析:

從這一活動的效果來看,我們可以估計該班可能獲得的經驗:一是懂得折衣服的方法;二是知道要先將衣服摺好再放回櫃子裏;三是懂得一元分類方法。在這三條經驗中,第1、2條是達到該教師在活動設計時預定的特定的目標,但幼兒所獲得的第3條經驗只是在原由的水平上作簡單的重複,也就是說,對中班下學期的幼兒來講,他們早已懂得按一維分類的方法(其實,該教師應該明確告訴幼兒這是按“性別”來分的;這是按“季節”來分的)。而其實上對這一活動的材料提供與活動設計作稍加細究,我們不難發現,其實教師完全可以在“分類”活動方面對幼兒已有的分類經驗提出挑戰,即可以有意識地初步滲透“層級分類”就(在這活動中,教師所做的看似屬於層級分類,但其實不然,因爲老師從老師的語言指導中可以看出該教師本身沒有滲透“層級分類”這一新經驗的想法,在點評時,該老師也承認沒有注意到這一點)。老師在幼兒按“性別”這一標準分完之後,又按“季節”分了一次,教師應該用語言很明確地幫助幼兒的經驗提升起來,這些衣服我們按性別分完了一次,還可以再按季節再分一次。當然,如果教師在用語言概括的同時能借助“圖示法”則效果更爲明瞭。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發覺教師在設計組織和活動時,對該活動所蘊涵可資對幼兒已有經驗進行挑戰的因素挖掘得不夠,也就是說,在活動環境創設,包括材料提供等,活動路徑不變的情況下,未能將這個活動所蘊涵的教育價值充分地開發出來。不僅沒有充分發揮該活動在促進幼兒有意義發展方面的“最大值”,有的.甚至是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的簡單重複。這種既有教育資源的流失,在一定程度上是浪費了教師的精力,損失了幼兒發展的機會。我們主張,教師在活動設計完後,不妨事先預估一下幼兒在我所設計的活動中他可能獲得哪些經驗?這些經驗哪些是屬於已有的經驗?哪些又是屬於新的經驗?對於這些“已有的經驗”,我可以在目前所設計的活動的基礎上,即在活動環境創設,包括材料提供等及活動路徑不變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採取什麼方法,使這些“已有經驗”有所提升呢?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23

對於梯形,大多數孩子都對它有着感性的認識。這節課我結合幼兒的這種感性認識,設計了找圖形、剪圖形和畫圖形等環節。讓學生在這些活動中,強化這種感性認識,同時,透過比較,透過老師的點撥,把這種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整節課由“找圖形”導入,學生在找的過程中,能體驗到一種親身參與,獲得成功的體驗。在找圖形的過程中,讓幼兒把梯形和其他圖形分開來,這樣很大程度上結合了幼兒對梯形的感性認識。在找圖形之後,我沒有讓幼兒直接拿材料出來剪,而是讓他們把梯形和長方形重疊起來比較,在比較的過程中認識梯形的一些特徵,這樣更強化了幼兒的感性認識。

在剪梯形環節中,讓幼兒拿一張圖形紙把它剪剪,讓它變成梯形。這個過程充分激發了幼兒的`動手潛力和對梯形基本特徵的認識潛力。幼兒剪梯形雖然有的剪的不是很到位,浪費了些時間,但我認爲這很真實,這是他們很寶貴的一個自主探索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自我就獲得了對梯形特徵的直接經驗。

在畫圖形的環節中,讓幼兒在很多圖形中選出是梯形的給予塗色,進一步加深對梯形的決定和認識。

當然,在設計問題這塊上,我做的還很不夠,很多問題問的比較隨意,並且沒有什麼明確的目的性與引導性,這點還需在今後的教學中,認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在這個活動中我可能太吝嗇對幼兒的評價了。幼兒有些地方做得很好,我只是“恩”或者“好”簡單帶過,這樣無形中扼殺了孩子的一些很有創造性的想法,也降低了孩子們思考的用心性。我注意到了這點,但是自我也感覺到自我的評價缺乏感染力,這點是需要在以後教學中多注意的,需要向有經驗的老師多請教。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24

詩歌《月亮》主要幫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的畫面美和語言美,重點是讓幼兒仿編詩歌,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我首先準備了一張背景圖,讓幼兒先去觀察、去發現圖上圓圓的,黃黃的,是什麼?讓幼兒進行討論,然後引出詩歌《月亮》。開始我是先讓小朋友試着念,能力強的小朋友都能從頭到尾念出來,這也是在平時的閱讀訓練中得到的鍛鍊。在幼兒熟悉了詩歌后,讓幼兒嘗試着仿編詩歌,讓幼兒根據圖上的內容去想象、去創編,有的孩子想象特別豐富,在老師提出嘗試題:每一棵樹梢掛一個月亮,除了小鳥說:月亮和我好;樹上還有誰也和月亮好?喜歡動腦的王梓豪隨口說出:每一棵樹梢,掛一個月亮;除了小鳥說:月亮和我好;還有小猴子和月亮好。還有的說小松鼠和月亮好、小燕子和月亮好等等。孩子的想象真是千姿百態。經過整理進行組合,並把新編的詩歌讓小朋友一起朗讀:每一棵樹梢掛一個月亮;小猴子說:月亮和我好;每一灣池塘,飄一個月亮;小螺絲說:月亮和我好;每一個臉盆,盛一個月亮;哥哥姐姐說:月亮和我好。

最後讓幼兒將自己的.仿編內容畫出來。讓幼兒互相交流,整個活動幼兒的興趣較濃,既培養了幼兒的想象力,也鞏固了幼兒的繪畫能力。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25

活動前期正逢教師節,幼兒對教師節有了初步的瞭解並通過活動表達了對老師的愛。再過幾天便是班上老師的生日,幼兒很想爲老師送上禮物,再次表達對老師的喜愛。針對本班泥塑的特色及幼兒喜愛泥塑活動,在老師和孩子們的商討後決定以泥塑活動來爲這位老師親自制作禮物,因此設計了本次活動。活動目標我預定爲:

1.嘗試運用搓、捏、連接等泥塑造型方式塑造漂亮的項鍊,並進行簡單裝飾。

2.在塑形的過程中大膽表達對老師的感情。

經過幼兒以往玩泥塑的經驗及掌握的一些基本泥塑方法,經過教師的精心準備,整個活動目標基本達成,活動氛圍較好,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參與性。由於在平日活動中幼兒已有搓、捏的前期經驗,因此我在活動時只用了簡短的“1、2、3轉轉轉”兒歌邊說邊操作。活動中我積極與幼兒互動,邀請幼兒與我共同完成項鍊的製作,但在示範連接過程中,教師未能講清輕輕拿好搓圓的球,再輕輕的穿過線,因此導致有個別幼兒在串項鍊時出現圓球捏扁的情況。整個活動教師的語言不夠精煉,應多加練習,多聽其他教師的`常態課,儘快改善自己的口頭語。幼兒在自評作品時已有很大進步,基本能完整的表述出是怎樣設計的,製作的作品較創新,色彩搭配也很有提升。在活動結束時設計較新穎,但有些散漫,未能表述出對老師要說的話,幼兒常規仍需培養。此次活動發現一些細節問題,因此我在日後再組織此類活動時應多加註意,完善活動過程。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26

在這次活動中,我所設計是的中班講述活動"我不挑食”,活動的目標爲三點:

1、引導幼兒瞭解常見的食物,明白各種食物的營養價值,要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2、幫忙幼兒圍繞中心話題進行講述。

3、積極參加遊戲活動。

在設計方案的時候,我根據我班的生活特點提出了在活動中需要完成的目標,孩子爲什麼要挑食,怎樣能夠把這個壞習慣改掉我根據活動中情景圍繞所提出的問題作以下反思。

在活動開始的第一個環節中,我預設的資料是讓幼兒招待客人,瞭解客人想吃什麼飯等。

然後就是經過遊戲活動來加深孩子對常見食物的名稱和營養價值的瞭解。由於時間的問題,教師不能讓每位幼兒都講述,所以我設計了自由講述這一環節。讓幼兒自由的跟夥伴們交流,自我喜歡吃的食物。最終在教師的帶領下參觀廚房,孩子參與活動的進取性十分好。

不足之處:

在這節活動中我有很多個不足之處,在教學活動中我沒能關注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下次我會更加努力的。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27

通過讓幼兒操作圖形,感知二等分得分法,鄭特大與部分的關係,以及圖形守恆。在正方形分割操作過程中,進行比較順利。但是在進行長方形二等分時,一個幼兒將一個長方形兩條短邊對着會變出兩個大小一樣的長方形;另一個幼兒將一個長方形兩條長邊對摺會變出兩個大小一樣的長方形等。總結得出結論:長方形的.場邊對摺會變出兩個小的長方形,長方形的兩條短邊對摺會變出兩個胖胖的小長方形。我引導幼兒討論:長方形能否邊三角形,提問:“剛纔我們在正方形變兩個大小一樣的三角形時,小朋友採用了什麼方法?”經過回憶。一個幼兒說出兩個角對摺;另一個幼兒說出了兩個對角摺疊;還有幼兒認爲長方形無法變成兩個一樣的三角形。操作環節時,幼兒沒能達到老師預想的結果,只有個別幼兒能操作出來,但是多數幼兒對長方形邊三角形不認可。

我又將準備好的有對角連接線摺痕的長方形麼發給每位幼兒,讓幼兒觀察,引導幼兒在這個長方形上找三角形,並沿摺痕線剪下,重疊放在一起,能否得到原來的長方形?

這次活動幼兒雖然遇到了困難,但在活動中得到了及時解決,通過這次活動,不僅達到了原定的目標,還學習了對角線的有關知識。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28

過河》一課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國小二年級數學下冊混合運算這一單元內容。本單元通過實際情境,初步感受混合運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並能運用混合運算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瞭解先算乘除後算加減的運算順序,以及小括號在運算中的作用,並掌握相應的運算。

本課教材創設了“學生過河”這一學生感興趣的情境導入新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充分體現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參與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並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彙報→驗證→猜測→嘗試”等多種方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

不足之處:我沒有很好的把學生出現的錯誤作爲教育資源因勢利導幫助學生學習。學生都能明白小括號的含義,但是我通過教學覺得單從一道計算題中理解起來是不難,如5 ×(36-29),(83-35)÷6,學生都知道要先算小括號裏的,可是把兩個算式合併成一個帶小括號的綜合算式就不會了。如果能利用這些錯誤的資源讓學生動手去算一算,親自探究自己出現的問題,自然就能更好的理解小括號了。應用起來也就不難了。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29

原來可以這樣玩紙,可是孩子們非常熟悉的事物,紙能畫畫、摺紙,報紙能讀,能包東西。你知道嗎,報紙還能變成雪,團成雪球,打個雪仗、堆個雪人呢。孩子們玩在其中,樂在其中,那歡笑聲、滿屋飄雪的景象,是會感染身邊的你一起快樂、一起飛舞的。

這節科學活動《玩紙》,孩子們玩的盡興、玩的痛快、玩的自在,是使我收穫最大的:原來課堂中孩子可以這樣玩。

整個活動都是環環相扣的,一直貫穿於冬日雪景中。一個一個的遊戲吸引着孩子們來參與,吸引着孩子們來感受。

通過操作——撕,這一過程,鍛鍊了幼兒手指前三指的靈活性;

通過玩雪——拋,這一過程,發展了幼兒雙手向上拋及向下灑的動作,感受了下雪所帶來的快樂。

通過雪球——團,這一過程,鍛鍊了手部的力量及對球形的感知。

通過打雪仗——投,這一過程,練習了幼兒投擲的.準確性,並感受了遊戲的娛樂性。

通過堆雪人——收,這一過程,讓幼兒意識到玩具玩完了就要收好的良好操作常規。

我喜歡這種活動,喜歡看到孩子能那樣開心的笑,盡情的玩。這樣的童年纔是孩子們需要的,我們應該多爲幼兒提供這種愉快課堂、有效課堂的機會,讓孩子們每天都生活在快樂與歡笑中。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30

這學期我被調配到了中一班。對於一個剛剛帶完大班的教師而言,總覺得中班孩子們在自理本事方面有些欠缺,加上經常聽到家長來傾訴孩子在傢什麼事都不做,不會自我吃飯,不會自我穿衣,自我的玩具不會整理等等,所以我針對這些情景,對這節課進行了精心安排。

在活動中我首先用了提問的方式導入,"你們的小手會幹些什麼",讓幼兒爲活動中兒歌進行仿編做了很好的鋪墊,同時也讓幼兒領悟到自我在身體方面的成長。

我根據兒歌的資料進行了活動前教具的準備,用圖片的形式將兒歌表現出來,順利地引導幼兒理解並掌握了兒歌的資料,簡便地解決了活動的.重點。在我的引導下,活動中幼兒能將自我的照片、物品進行簡單的講述和比較,並能說說"自我在家會做哪些事"。經過讓幼兒自由講述,滿足了孩子們"我要說、我想說"的慾望。之後我就藉助課前根據兒歌的資料製作了相關的圖片(爸爸、媽媽、奶奶、我、衣服、小腳、桌子、花燈),在我朗讀兒歌時,按兒歌順序一一出示,這樣幼兒就能很容易的看着圖片把整首兒歌念出來。我還在活動中帶孩子們團體朗讀,並且採用了接力朗讀和單人朗讀的方式,激發了幼兒朗讀的興趣,加深了幼兒對兒歌的記憶。

活動結束後,我發現我在活動只重視了幼兒的記憶詩歌資料,卻把仿編忽視了,只是我把孩子們會做的事,編入兒歌中,卻對於教學目標沒有完整地完成。我覺得,在活動中應當讓幼兒用"我會xx"的句式進行大膽的表述,並根據孩子們說的資料及時的,使幼兒把兒歌中的資料自然的遷移到了自我的現實生活經驗中,也自然地進入了第三大環節創編兒歌中。這樣孩子們才能進取地創編出自我的兒歌,讓他們體會到了創編的歡樂和獲得成功的喜悅。

下次在開展這個活動時,我必須會圍繞目標來實施教學活動,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31

人生中會有很多次的思考,思考的內容也會不一樣。人的思考會關於生活、事情等等,大人和孩子的思考想法也不同,孩子思考的事情都過於簡單,孩子們小,經歷的`事情也少。而反思就是反過來思考,反思之前的一些事。

今天,我講了一節關於認識的課,爲了更好的教學,我進行了反思:

本節課我做了充分的準備,經過嘗一嘗、看一看來讓幼兒學習,把課分成了四部份來講,從開始把幼兒引進去,觀看心裏美手說我們所看見的,在用心裏美來誘惑的品嚐,把自己嚐到的味道說出來,親身體會我們要學的,讓幼兒記憶由心。

這節課準備的材料挺全,在講的時候知識點太多,爲了讓幼兒學得更好,我講得挺細,到後面時間卻不夠用了,最後簡略的講了講,讓幼兒看圖瞭解了。

我課後覺得後悔,時間都已經用了,最後一步怎麼都特講,就細點講的多好,突然感覺我這就是浪費時間和生命,讓我深深的懺悔。這節課沒用被後面有所影響,幼兒反應效果挺好的。可還是給我留下深刻的影響,教訓自己以後不要在這樣了。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32

今天我觀察的是別的班級幼兒的角色遊戲。我發現有個孩子很特殊,他參與了多個角色遊戲。

區域遊戲開始,他選擇了“兵工廠”,剛開始他非常投入地在“兵工廠”裏製作“子彈”,但是不一會兒他就從“兵工廠”走出來,參加了兩個“陣營”的對壘。他把手中的紙團扔向對方陣營,並開心地喊:“總司令,你看我炸死敵人了。”接着,他莫名地把手裏的“槍”扔給我,“指揮”我跟他戰鬥。我並沒有行動,這時一個紙團投中了我。他看見我被“手榴彈”投中了,便帶着我到了“醫院”,還告訴“醫生”我的手臂受傷了,問我疼不疼。等“醫生”幫我“包紮”後,他帶我走出“醫院”。來到“超市”門口,他問我:“你餓不餓,要吃什麼口味的麪包?”然後他幫我選擇了幾個“麪包”,接着開始和“店員”討價還價。“這三個麪包多少錢?”“八十五塊。”“那麼貴,便宜一點吧,打個折吧,老闆。”“好吧,算你八十好了。”聽到“店員”給八十的價格,他特別開心,轉過頭來得意地看着我說:“我厲害吧,我很會砍價的。你有帶錢嗎?”我搖搖頭。他說:“那你跟我回‘兵工廠’拿錢吧。”接着,他帶我回到“兵工廠”拿了八個雪花片,又回到“超市”說:“老闆,八十給你,三個麪包我買走了。”他把三個“麪包”塞給了我,然後帶着我到了“娃娃家”,拍了拍帳篷說:“這是琪琪家,這是他們的院子。喂,琪琪,客人來了,快出來迎接啊。”看到琪琪從帳篷裏走出來,這個孩子又問我:“你要留下來做客嗎?還是跟我去‘遊樂園’玩?”做好客,他帶我來到“遊樂園”,走到幾個紙箱前說:“這是遊戲機,這樣打一下就可以抓到很多玩具了。”說完他玩了一遍讓我看,然後讓我嘗試。他自己則又回到“兵工廠”製作“子彈”。遊戲結束時,他把“子彈”收進籃筐,把錘子送回“遊樂園”的箱子,把我手上的麪包送回“超市”,把我手臂上的紗布送回“醫院”……看到這一切,我忍不住問他名字,看見我在寫他的名字,他接過我的筆說“我來寫吧”,然後歪歪扭扭地在我的`紙上畫了他的名字,而我也記住了這個孩子。

如果以我往常的思路、以旁觀者的身份來看待這個孩子的遊戲行爲,我會認爲他漫無目的,一會兒到“兵工廠”“醫院”“超市”,一會兒又到“娃娃家”“遊樂園”,然後又回到“兵工廠”,整個遊戲過程中,他在各個區域間竄走,而且似乎並沒有認真地投入到遊戲中。但是在今天,我參與他的行動,觀察他的遊戲情況,關注到他最真切的反應,發現其實這個孩子的遊戲水平是很高的。首先,他能扮演多重角色。在“兵工廠”時,他是工人,能參與制作“子彈”;到了“醫院”,他是家屬,會介紹傷情,懂得關心“傷者”;到了“超市”,他是顧客,會討價還價;到了“娃娃家”,他是客人,懂得敲門;在“遊樂園”,他是“遊客”,會玩遊戲機。其次,他會以物代物,把雪花片做成“槍”,把紙團當作“手榴彈”,把雪花片當成“錢”,把箱子當成“遊戲機”,等等。再次,他具有豐富的生活經驗,能假想很多遊戲情節和行動方式,不僅懂得自己所選角色兵工廠工人的職責,也知道有人受傷時該把傷者送到醫院處理,買賣東西時可以討價還價,到了人家家裏要敲門,到了遊樂園可以玩遊戲機,等等。最後,他有非常好的整理習慣,能把用過的材料分別送回不同的區域分類歸放。

今天的觀察分析讓我想起了自己班上也有幾個串區奔走的孩子,我總認爲他們是“問題”幼兒,不認真參與遊戲,遊戲水平低。現在看來,我對於他們的行爲關注太少,沒有發現他們遊戲的真實細節。應放下偏見,走近他們,去發現不一樣的精彩。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33

設計意圖:天氣漸漸寒冷起來,最近我班上正在開展“冬天的訊息”的主題活動。有的小朋友提出問題;“大樹是怎樣過冬的?”這個問題引起我的'深思。對於樹木的過冬方式,小朋友雖然很感興趣。但是所知甚微,頗有探討的價值,由此生成了本次活動-《樹木過冬》。

爲了是本次活動區的更好的效果,活動前我製作了樹木過冬的PPT,還有搜索和下載大量教學所用圖片。在活動中,我鼓勵小朋友自主學習與同伴之間探討,在孩子們的交流過程中,我耐心傾聽,積極而適時的加以引導。

本次活動重點是樹木過冬方式,由於這方面的內容知識性強,相對來說比較枯燥,如果用說教的方式肯定幼兒難以理解,所以我準備了樹木過冬的PPT,不僅小朋友非常感興趣,而且更能讓幼兒直觀的觀察樹木過冬的方式。

本活動的不足之處是在講解樹木過冬的方法時,由於知識點比較多,加上問題過於瑣碎,個別幼兒注意力便於分散,參與性不高,這是值得我深思的。希望自己以後在設計提問時,注意問題的層次性,同時要注意面向全體,注意個體差異,使每個孩子在不同的發展上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34

第一週的主題是朋友見面真開心。班中的孩子大多是從小班升上來的,經過一個假期,再次見面當然很高興,有說不完的話,只要一下課,幾個好朋友就聚在一起講話、玩遊戲。

《弟弟妹妹怎麼啦》讓幼兒初步學念兒歌,理解兒歌內容。體驗關心、照顧弟弟妹妹的美好情感。現在自己是中班的孩子了,那麼小班的弟弟、妹妹怎麼樣了呢?我與幼兒一起討論,“在哭”傑生說。(我們中一班與小一班是鄰居,孩子每天都能聽到小班弟弟、妹妹的哭聲)他們在哭,那我們怎麼辦呢?“去看看他們。”“給他們吃點吧。”“給他們擦擦眼淚吧”“好吧”我說。於是,我和孩子們都拿上餐巾紙,排好隊來到了小一班,孩子們看到小班的弟弟、妹妹在哭,都用餐巾紙去給弟弟、妹妹擦眼淚,還湊近弟弟、妹妹安慰說:別哭了,爸爸媽媽會來的。我一下覺得我班的孩子真的長大了,懂事了,會安慰人了。心裏一下暖融融的'。

在活動中我讓孩子體驗自己關心別人的情感--抓住時機、在談話時引導孩子們遷移自己經驗、產生關心家人、老師等的情感,從而從小培養孩子關愛他人的情感。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35

今天,天氣越來越冷,我想着,用幾個奔奔跑跑,蹦蹦跳跳的遊戲,讓孩子們暖和起來。也正好,前兩天看她們自己用衛生紙拖在地上,假裝長了一條尾巴,於是我便想到了,給每個小朋友長出一條尾巴,然後讓大家跑來跑去,互相去踩別人的尾巴。

尾巴,我是用卡紙,成了比較稍微寬一點的長條。這樣也好塞進褲子裏,卡紙,五顏六色的,小朋友們找出不一樣的尾巴,大家的興奮度會更高一些。全班25個學生,不可能每一個學生都不一樣的顏色,所以,我分成了五個組,一個組個人,五個人的尾巴顏色就是一樣的,同時,我還給大家規定,不能拆跟自己尾巴一樣的尾巴。而我呢,就當着醫生,在面前掛了一個醫院的牌子,當哪一個小動物的尾巴掉了,就到醫生這裏來看一看,重新長回去。

這個遊戲規則並不難,孩子們做起來也不復雜,只是只是跑啊跳啊,踩別人的尾巴而已,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卻是非常有趣的,他們在小小的地盤上,歡快的'跑來跑去。當然,這個時候教師要在旁邊看着,同時讓大家跑的時候慢一點,注意不要撞到其他的小朋友,如果一不小心摔倒,我們可以自己爬起來,畢竟在玩耍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小問題。一堂豐富有趣,活動身體,的遊戲,不僅讓孩子們,快快樂樂的玩耍,而且也讓身體變得暖和起來了,在這樣的下雨天,的確是要做一些暖和身體的運動才更加合適呢!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36

今天,在上語言活動《我幫哈利洗澡》時,其中有一段哈利爲了討好主人而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絕活,有翻跟斗,倒立,轉圈。當問到小朋友有什麼絕活時,大家也紛紛亮相,有的翻跟斗,有的做俯臥撐,還有的打拳,大家似乎對這些“絕活”特別感興趣,模仿的孩子特別多。

爲了及時抓住幼兒的學習興趣......馬上在腦海中形成了一個學習翻跟斗的體育活動教案。當然體育活動的安全問題不可忽視......先在地上鋪了幼兒的牀墊,還做了系列熱身運動......在正式學習前先將動作要領一一介紹,並將它編成了簡單的兒歌,然後是幼兒的徒手聯繫......最後,讓幼兒在墊子上一個個進行了操作聯繫,幼兒表現出了強烈的.興趣與學習積極性,而且課堂次序也很井然......

我想讓這堂生成活動對於我來說是成功的,並且它給了我很多啓發:1.教師必須做一個成功的觀察者,學會捕捉幼兒的學習興趣與走向。2.教師必須做一個判斷者,學會根據幼兒的興趣走向提煉其中的有效教育成份。3.及時生成課程,在幼兒興趣的最高點滲入教育,發揮教育的最高價值.....

教育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就看你是否擁有一雙慧眼和一顆智慧的心.....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37

本週我們進行了中班語言《大樹和小鳥》一課三論研討活動。我對本次活動做了如下反思。

《綱要》中指出發展幼兒的語言本事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有機會說、喜歡說的語言環境。在本次活動中,我爲幼兒創設了一個相對寬鬆的環境氛圍。整個活動環節層層遞進,幼兒的注意力也相對集中,第一環節導入部分,我是先出示大小字樣,讓幼兒自我先說一說是什麼。因爲在平時的活動中,我發現有很大一部分的幼兒都認識大和小這兩個字。所以我想讓這兩個字作爲我的.導入環節,從而引起幼兒的興趣。

但經過教師們的討論覺得這個討論環節不是異常好,應以情感投入來導入。在教具方面:我沒有在黑板上畫出一句一句線條,導致幼兒看圖片很費勁,不知是從上到下,還是從左到右。在最終一個環節仿編活動,"高高的大樹上除了住着小鳥,還住着誰呢?"這邊語言應當再精煉一點能夠說"還住着哪些小動物呢?"在整個活動中,在於體驗大樹與小鳥之間互相友愛、相互依存的情感。這一環節能夠說是體現的不明確,我是強加給他們的概念。甚至沒有小朋友能體會其中的情感。所以幼兒在學習兒歌時,只記住了兒歌而忽略了情感的表達。而本次活動目標旨在讓幼兒既有情感的表達又學會了兒歌。所以我並沒有完全的到達預設目標。

經過本次活動我要時常告誡自我以後心中必須要裝着活動的重難點,活動前要想想用怎樣的方式、怎樣的語言來突破這個重難點,怎樣樣說孩子才能明白,才能理解,才能到達預期的目標。期望在以後的活動中,我能有新的突破。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38

活動中,老師較好地利用滑梯圖,內容包含前奏和尾聲,更好地幫助幼兒理解。附點音符的學習,採用多種方法,利於幼兒掌握

但在本次操作活動中,我也發現了兩個問題:

一是在進行兩聲部節奏練習時,兩組容易混淆,不能獨立進行。試分析原因:

(1)教師在平時教學中,這方面涉及的太少。

(2)中班幼兒的排異性思維發展水平不是很高,在兩聲部節奏練習時容易受節拍、節奏的.干擾。

二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是打節奏,用一種節奏貫穿於兒歌中朗誦的很好,可是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節奏來說就有了難度。試分析原因:從幼兒角度來看,打一種節奏說兒歌很容易。可用兩種以上的節奏就要求幼兒進行分析,有一個內部的思維過程。特別是邊打節奏邊說兒歌時,要求幼兒進行分析、概括和綜合,這是一個逆向的思維過程。

自我建議:

(1)在平時設計各種活動時,注重多元化、開發性,以提高幼兒思維的排異性。

(2)經常開展適合中班幼兒的逆向思維訓練活動,提高幼兒的分析、概括和綜合的能力。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39

一次玩結構遊戲,小宇動手拿了龍龍的玩具,龍龍執意不肯。小宇用力打了一下龍龍,手還沒縮回來,嘴裏已經很順溜地冒出一句“對不起”,說完依舊繼續和龍龍爭搶玩具。孩子們開始七嘴八舌地告狀。我走了過去,龍龍像見了救星一樣哭訴着說:“他搶我的玩具,還打我。”小宇理直氣壯地說:“我已經說了‘對不起’了。”龍龍滿臉通紅,鼓着嘴出入意料地冒出一句讓人吃驚的話:“我打你一下,也給你說對不起。”順勢就要出手了。幸好我及時阻止,避免了一場“戰爭”。龍龍的這個舉動讓我們不得不思考,在孩子發生矛盾時一句“對不起”真能解決問題嗎?

從兩個孩子的對話中可以看出,他們已經把“對不起”這句話當成瞭解決問題的“靈丹妙藥”,他們認爲如果欺負了別的小朋友只要說了“對不起”,而另一個小朋友就一定會說“沒關係”,接下來就沒事了。在他們眼裏一句“對不起”幾乎是萬能的.。所以,他們才理所當然地一邊做傷害別人的事,一邊“對不起”脫口而出。

出現這樣的情況,和我們處理幼兒矛盾時的方法有直接關係。我們教師普遍用的方法是:幫助幼兒解決問題,就事論事,先批評引起事端的孩子,然後告訴孩子該怎麼做,該道歉的道歉,該玩的繼續玩。我們只教會了幼兒說“對不起”,卻沒有教幼兒怎樣才能不用說“對不起”。我們這樣做不過是教會了孩子使用禮貌用語,而忽略了幫助孩子在交往中解決矛盾的能力。搶玩具事件中,小宇肯定知道搶玩具是不對的,但他還是搶了,這說明了什麼?這說明了他缺乏自律。缺乏自律的孩子纔會常說“對不起”。他們做事前從不想後果。

對於幾歲的孩子來說,他們根本不會明白“對不起”只是對被侵犯者的精神安慰,說句“對不起”,只能代表自己已經認識到了錯誤,並願意改正,但對對方造成的傷害仍然存在。我們應該做的是讓幼兒明白,說了“對不起”以後,事情不是結束了,接下來,該爲自己的過失付出代價。我們可以把這種精神上的安慰轉化成幼兒能夠明白的具體行動上的安慰,讓幼兒看得見,摸得到,便於執行。如讓幼兒幫助對方揉揉被打的部位、擦擦眼淚等等。這樣,幼兒通過對自己的行爲後果負責,不僅有機會釋放心中的愧疚,而且還可以讓他們漸漸學會在行動之前多想想行爲的後果,這樣對孩子才更有教育意義,使孩子慢慢學會自律,從源頭上防止矛盾的發生。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40

《教學綱要》指出,要培養孩子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識,知道關心和保護自己,幼兒不是被動的“保護者”,教師要尊重幼兒不斷增長的獨立需要,在保護幼兒的同時,鍛鍊他們的自我保護能力,學習生活中的.自理技能。爲了讓中班幼兒掌握髮生危險時的保護,逃離方法,提高他們的自我保護能力,更好的健康成長,因此我設計和組織了《保護自己我知道》這個教育活動。

在本次活動中,考慮到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他們的接受能力,所以在活動中採用了綜合性、趣味性、直觀性較強的視頻,圖片,充分調動了孩子的各種感官,讓他們更直觀的瞭解危險及求救方法。在創設故事情景時選用了幼兒較喜歡的小動物來做故事主角,幼兒更容易理解並接受。通過幼兒分組表演及逃生演練讓幼兒更深的瞭解了這些安全知識常識,進一步鞏固了所學的安全知識。在幼兒進行思考過程中,我始終以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現,在幼兒角度進行思考,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及感受,支持鼓勵他們,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讓幼兒得到滿足。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41

本課我巧妙地設計學生喜歡的情景導入新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引入探究知識的新天地,也充分體現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參與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這一教育理念,本節課也體現了‘尋找疑問—發現疑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猜想驗證—彙報結果’這一教學流程,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的活動中,所以本節課我的教學設計有如下特點:

1、充分利用“過河”這個情境圖,讓學生說一說圖的意思,並從中發現數學疑問,再提出問題,接着讓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嘗試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個時候孩子們通常會想到的是分步算式,接着又小組合作交流,“能寫成綜合算式嗎?”這時就有部分孩子出現這樣的算式:29+25÷9,接着老師就引導孩子們通過計算出這道題的答案,再結合具體的情境自主發現問題所在,讓孩子們知道這個時候這樣寫出來就是不正確的,同時給孩子們介紹新的工具“小括號”,並讓孩子知道:有小括號的時候,就要先算小括號裏面的。這個時候再讓孩子們列算式,就會列出正確的:(29+25)÷9,而且也知道了運算的順序了。接下來在‘做一做’的練習中讓學生們先說說運算順序,再獨立計算,使孩子們進一步掌握有括號算式的運算順序,又調動了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2、本節課在教學中注重了學生的疑和提出疑問後的思,同時把學生當作教學的主線,在各環節老師穿針引線(提醒爲導疑—導思),關鍵處忘讓學生討論、合作、交流。靈動課堂模式最主要應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與探究的活動過程,練習形式應多樣化,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體驗到成爲學習主人的樂趣,獲得探究成功的喜悅,多角度的鞏固強化新知。

3、新課部分,在‘問題情境’的牽動下,當孩子們找出問題解決的辦法後,又鼓勵學生大膽的彙報自己的方法,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樹立自信心,使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得以加強。在學生求探索、同思共想、動手操作、互說互議的過程中,更多地獲得了展示的'不同的機會,創新能力得到了培養,願與他人合作的好習慣與諸多探索的精神也逐步養成。靈動課堂上尤其尊重學生的個性,鼓勵算法多樣化,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思維方式,應允許學生思維方式的多樣化,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4 、本節課充分利用現代教學媒體,發揮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功能,直觀、形象、動態,以及交互式等展現知識的過程,有效的突破了教學的重難點。豐富的課件刺激了學生的感官,調動學生積極的思維,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新知,建立清晰表象,並有效的節約了教學時間,優化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率,達到了很好的教學目的。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42

又到家長半日開放,本來打算上繪本,想好好讓家長也來感受一下繪本的魅力,跟我一起迷上繪本。不過王老師捷足先登,我考慮再三決定上一個數學活動,因爲小班到現在家長還沒有看到過數學活動。這次我根據建構式課程的內容,自己設計了活動“積木商店”。之所以如此設計,是想借用最常用的積木,讓家長體會到隨手拈來的教育。活動重點是讓孩子在對積木的觀察、操作中感知數字與數量的關係,在遊戲中提高自己的數物匹配能力。

本次活動一共設計了五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是“數積木”。其實就是集中學習數字9的環節。通過呈現不同形狀但數量同爲9的四條積木來引出數字9,得出數量爲9的物體都可以用數字9來表示。不過,在實際活動時,我發現四條積木的重複並不適合中班或者說是我們班的孩子,調整爲三條更爲緊湊和合理。

第二個環節,是“包裝積木”。孩子們人手一個貼了數字6——9的包裝袋,根據自己袋子上的數字,選擇相同數量的積木到袋子裏。在這個操作之後,安排了自查和互查的環節,增進了孩子間的交流,孩子們都很仔細的數着,正確率頗高。但提供的塑料袋有點大,下次要換小號或者中號的保鮮袋,或者用塑料小筐也可以。

第三個環節,是“積木上櫃”,請孩子們根據自己袋子上的數字把積木放到相應的貨櫃上。貨櫃上放了一塊牌子,有兩面,一面是數字一面是點數。這個過程中,基本沒有孩子放錯,相對而言比較簡單,主要是針對個別孩子設計的,因爲前面的包裝積木環節不利於一一檢查,安排這個環節既是遊戲情節的需要,也便於發現和糾錯。

這個環節基本沒有問題,但我又在想,如果在這個環節中,在每個貨架前安排一個孩子或者一個家長檢查是不是更爲細緻些。

第四個環節,是“積木商店開張營業”。應該說這是整個活動的.一個較重的環節,孩子的個性能有所發揮。活動開始我交代了遊戲的方法,並讓孩子們看自己手裏的貨幣,有幾個點就表示可以買多少數量的積木。然後請了4名幼兒做營業員。結果,一開張,孩子們就蜂擁而上,“一手交錢一手拿貨”,快速到營業員反應不過來,這中間有部分孩子貨幣點數和積木數不能一一對應。第二次遊戲前,我強調了有多少貨幣點就買多少數量的積木,並請營業員仔細覈對,正確後才能給貨。但效果不是很明顯,積木還是很快一搶而空,可能跟爸爸媽媽在園,比較興奮也有一點關係。針對這一個環節的敗筆,我覺得下次活動時要注意:首先,老師給孩子的點數要仔細覈對,要與給孩子包裝積木所用袋子上的數量相吻合,否則會出現有錢買不到積木的現象。其次,應該在積木商店開張之前,請個別孩子和老師“試營業”,讓孩子清楚買賣的規則和過程,知道買方和賣方應該有一個交流的過程,想想要怎麼說。這一點可以聯繫班級的區域活動,讓孩子熟悉買賣的過程,遊戲時就能自然地出現。第三,如果經驗積累足夠,那麼就可以適當增加難度,在遊戲貨幣的製作上動點腦筋,買賣的過程也不是貨幣和積木一一對應的過程,可以有一個貨幣相加買積木,或者商家找零買積木的環節。當然這個有一定難度。

第五個環節,是“抓積木”,專門借用家長資源而設計的。就是請孩子用自己買到的積木和爸爸媽媽一起玩,你抓一把我抓一把,互相猜猜是多少,在這樣的過程中,讓孩子感知6——9數量的分合關係,爲以後的組合奠定基礎。

當然,還有一個小小的私心就是想讓家長朋友都來感受和孩子一起遊戲的快樂。活動中,好多家長都爲孩子猜不出自己手裏的積木而感到驚訝和不解,不斷地追問“一共有8塊積木,你手裏有4塊,爸爸手裏有幾塊?”對於孩子回答不出來他們感到失望和不可思議。我適時阻止了家長的負面語言,並讓家長朋友知道中班孩子學習的能力和特點,遊戲的關鍵在於猜的樂趣,讓孩子在這樣的過程中感受快樂、產生興趣。猜沒猜對不重要,因爲中班孩子還不具備這個能力,沒猜對纔是正常的,遊戲的重點是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完成分合的經驗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