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教學反思>

平行與垂直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閱讀(3.68K)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平行與垂直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平行與垂直教學反思

平行與垂直教學反思1

教材簡析:

新課程標準將空間與圖形作爲數學一個重要的學習領域,強調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能力。垂直與平行就屬於空間與圖形這一領域的內容之一,它是學生在認識了線段、射線、直線和角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通過具體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充分感知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位置(平行與垂直)關係,並能正確理解平行、垂直等概念,也是爲學生今後學習平行四邊形、梯形以及長方體、正方體等幾何知識打好基礎,同時,它也是爲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載體。

教學理念: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的。教學中應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是新的《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教學活動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

學生分析:

從學生思維角度看,垂直與平行這些幾何圖形,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學生頭腦中已經積累了許多表象,但由於學生生活的侷限性,對理解概念中的永不相交比較困難;還有學生年齡尚小,空間觀念及空間想象能力尚不豐富,導致他們不能正確理解同一平面的本質;再加上以前學習的直線、射線、線段等研究的都是單一對象的特徵,而垂線與平行線研究的是同一個平面內兩條直線位置的相互關係,這種相互關係,學生還沒有建立表象。這些問題都需要教師幫助他們解決。

教學設想:

1、創設純數學研究的問題情境,用數學自身的魅力感染學生。我在設計導入時,不準備從生活中的現象入手,而是直接進入純數學知識的.研究氛圍,帶領學生先進行空間想象,把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畫到紙上,然後進行梳理分類。之所以這樣設計,原因有兩個:一是學生對直線的特點已有了初步認識,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和空間想象能力,對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會有更豐富的想象,而生活中平行、垂直的現象居多,情況較單一,不利於展開研究;二是四年級的學生在各個方面都處在一個轉型階段,它應爲高年級較深層次的研究和探索打好基礎、做好過渡,逐步培養學生對數學研究產生興趣,用數學自身的魅力來吸引、感染學生。

平行與垂直教學反思2

1、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我們的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數學現實出發,精心營造一個學生熟悉的空間,引導他們發現數學問題,探究數學規律。這節課從本市的大橋入手,以及後面出現的校門,籬笆等等,都是學生在生活中能看見的,通過課件的形象演示,讓學生直觀看到真實世界中的“平行與相交”,爲學生創造了一個研究圖形特徵和關係的豐富情境,加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有利於學生用身邊的數學現象理解數學知識,在探討、交流、分析中獲得數學概念,拉近了抽象的.數學概念與生活實際的距離。

2、關注新知的生長點,體現新知動態的生成過程。

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以分類爲主線”展開探究活動,提出“在無限大的平面上同學們想象的兩條直線的樣子畫下來?”“能不能把這幾種情況進行分分類?”這樣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學生通過想一想、畫一畫、分一分、說一說等多種活動進行觀察、思考,逐步認識到: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只有相交和不相交兩種情況。這樣教學不僅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而且通過分類,分層理解,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又有利於提高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從自己的身邊發現數學知識,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的能力,發現相交與平行現象。

3、研讀教材的意圖。

教材編寫時,一般遵循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和學生的認知規律,以簡練的語言呈現學習內容。學生在教材中看到的往往是思維的結果,而難以看清思維活動的過程。這就需要教師依據教材內容對教學活動進行精心設計和加工,體現數學的思維過程和思想方法。比如畫平行線這一內容,教材是通過示意圖來介紹平行線的畫法,沒有說明爲什麼要這樣畫,也沒有總結畫平行線的一般方法。這也是我試教下來比較迷惑的地方。我反思原有的設計思路,上下來不順的根源在於我對學生用直尺、三角板畫平行線這一操作的能力起點的判斷不準確。從教學反饋看,學生雖然會模仿書上的畫法,但是並不真正理解爲什麼要這樣畫,所以只要線條換了個方向,學生就無從下手了。而要畫好平行線,關鍵就在平移。所以在教學畫平行線之前,我先讓學生在平移的三角形中找出平行線,讓學生體會“圖形的平移”和“直線的平行”之間的關係,因而,學生就能由此考慮,畫平行線時我們必須要平移三角板,從而找出了怎樣才能保證平移三角板的方法。學生不僅繪畫了,而且理解了爲什麼要這樣畫。

平行與垂直教學反思3

以往我一般都是照搬教參上的教學目標,其實這是不科學,也是不可取的。教學目標的制定是一項艱苦細緻的工作,教師必須深入鑽研教學內容,在綜合考慮各種教學因素,並找到教學內容的關鍵和切入口之後,才能制定出來。制定明確、符合新課程理念的教學目標我認爲關鍵在於以下幾點:

一、細化課堂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基礎

教學目標,是整個教學活動的指導思想。每一節課的教學活動,都應該圍繞教學目標展開。只有目標明確、具體,組織教學時纔能有的放矢。由於數學學科的系統性很強,知識的內在聯繫十分密切,教師應對各年級教材的內容瞭如指掌,還要把它細化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之中。

二、優化組合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所在

教材爲教師提供了適用一般教學的材料,但它不可能適應各種不同程度的學生。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只是照本宣科,孤立地讓學生記憶,必定激發不起學生的求知慾,影響智力的發展和能力的培養。教師應根據教學要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按照學生的認識特點合理地組織教材,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組合。在《垂直與平行》的課堂教學中,沒有花架子,沒有與課堂無關的語言和行爲,沒有譁衆取寵的調侃和媒體展示,所有的一切教學手段都是爲教學服務,爲學生服務。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以分類爲主線”展開探究活動,提出“在無限大的平面上同學們想象的兩條直線的樣子畫下來?”“能不能把這幾種情況進行分類?”這樣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學生通過想一想、畫一畫、分一分、說一說等多種活動進行觀察、思考,逐步認識到: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只有相交和不相交兩種情況,相交中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兩種情況。這樣的教學不僅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而且通過分類,分層理解,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又有利於提高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從自己的身邊發現數學知識,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的能力,發現垂直與平行現象。在處理教學難點“在同一平面內”時,我利用課件出示一個長方體,在長方體的不同面上畫兩條不相交的直線,提問學生是否平行,幫助學生理解垂直與平行關係“必須在同一平面內”,直觀到位。新知的訓練點和拓展點扎實有效。除了從主題圖中找垂直與平行現象,從生活中找,從身邊找,還讓學生動手擺一擺、拼一拼、畫一畫……通過這些練習,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平行和垂直概念的理解,進一步拓展知識面,使學生克服學習數學的'枯燥感。讓學生真正參與學習過程中來,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也有不少不足之處,如:

1、重難點處理解速度較快,學困生沒有理解到位,以後的教學中應因材施教,照顧學困生。

2、有一名學生的發言不夠準確,我沒有及時指正出來。

3、時間把握不夠好,後面還有一個小環節沒有完成,學生們也失去了一個自我小結、交流的機會,這也算是一個遺憾吧。

三、適當選擇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

課堂教學的方法多種多樣。不同的內容、不同的課型,有不同的教法;相同的內容、相同的課型,由於各自的風格不同,習慣不同,教法也不相同。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應根據不同教學內容的不同要求,不同教育對象的不同思維特點,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

四、強化課堂教學管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保證

課堂教學的優化管理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這一工程的實施,要通過教師去組織、去執行。因此,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組織和管理能力,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樣,學生的智慧和潛能才能充分發揮出來,才能獲得最佳教學效果。

平行與垂直教學反思4

由於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特殊的位置關係,而且在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無論是走在寬廣的大街上,還是坐在明亮寬敞的教室裏,環顧左右應該都不缺少垂直與平行的現象。針對本課知識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我精心設計教案,把學生的自主探索與教師的.適時引導有機結合,把知識點清晰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使得教學過程零而不散,教學活動絮而不亂,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提高了學習能力,增強了學習信心。針對本節課,我主要把握以下兩點:

1、開課首先解決本課的難點之一:“平面和在同一平面內”的感知與理解。

平面和在同一平面內的理解一直是這節教材的一個難點,本節課首先以生活中的實例——兩種十字路口直觀地感知平面和在同一平面內,突破本節課的難點,從而引入新課教學。

2、在知識探究的過程中完成自主探究意識與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

從學生進行分類到平行概念的的基本建立過程中,教師把探究的任務拋給學生,讓學生在分類時產生思想的碰撞而投入辯論,在辯論中進入想象與證實,使“兩條直線看似不相交而實際上是相交的”這一現象變的清晰明瞭。

整節課的時間分配不是很合理,這樣的一節概念性比較強的課,我在教學時,新課只用了15分鐘差不多,這明顯對學生的接受能力有一定的挑戰,對於好生來說,影響可能不大,但對於班級裏的比較落後的學生肯定有一定的難度。通過對《垂直與平行》的教學實踐的反思,使我更加明確了教師精心爲學生創設有利於他們自主探索、操作實踐的問題情境,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對於促進學生主動探索是何等重要。教學中,教師要積極爲學生創設問題情境,給學生獨立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引得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將機會留給學生,讓他們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平行與垂直教學反思5

從這節課的目標出發,以下時本人上課的幾個亮點:

1、開課首先解決本課的難點之一:“平面和在同一平面內”的感知與理解。

2、以分類爲主線,通過學生自主探索,體會同一平面內兩直線間的位置關係

通過想象、動手畫線,圖形反饋,分類、觀察、辨析、討論、驗證、歸納等活動,幫助學生從這些複雜多樣的情況中逐步認識到: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只有相交和不相交兩種情況,“不相交”引出互相平行,同時加深對“互相”的理解,後來再演示相交中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兩種情況,得出“互相垂直”的概念。通過兩次分類、分層理解,我想可能會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達到培養學生初步的問題研究意識。

3、在操作與想象中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以黑板爲平面想象以及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位置關係的想象,然後畫在紙上。想象平面上出現兩條直線時,不是讓學生直接想象兩條直線,而是一條一條地出現,有利於學生想象出更多的兩條直線間的位置關係,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②對看似兩條直線沒有相交而實際卻相交的情況先讓學生進行想象,在畫圖驗證;③對於教師所舉例子(不同平面兩條內兩條直線是否相交)的想象與操作驗證;④拓展練習中擺小棒的操作與有無數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或垂直的想象。引導學生做這組題時,採取分層處理的方式。都是讓學生擺放與已知紅色小棒平行或垂直的`兩條黃色小棒,然後再想象第二、三根小棒與已知小棒平行或垂直。最後觀察這些小棒的位置關係是怎樣的,並想象其他小棒的位置關係。這樣做有利於學生得出規律並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4、與生活緊密結合

找一找教室裏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的想象,注意所具備的條件,我這裏就做到突破“在同一平面內”這個難點,當時學生說天花板上的兩個根燈管平行的現象,但是兩個燈管不在同一平面內,我就及時給學生指出要在同一平面才能互相平行。設計的練習中就有:在字母中或自己的名字裏找找互相平行與垂直的現象

在這節課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1)在第一個環節把同一個平面這個知識點講的太多,又籠統,使學生認爲前後是同一個面,後來我想可以直接告訴學生數學書,它有六個平面,我們現在摸一摸前面這個平面,它的左面又是另一個平面,前後是不相同的平面,出示一張白紙在張白紙的前面這個平面內畫一條直線,後來又出現了一條該怎麼畫?(2)忘記板上課題(3)時間掌握得不夠好(4)語言還不夠生動。

平行與垂直教學反思6

提高課後反思的質量,提倡教學以後將課堂上精彩的地方進行實錄,以案例形式進行剖析。對於原教案中不合理的及時記錄,結合課堂重新修改和設計,同年級教師能夠共同反思、共同提高,爲以後的教學帶給借鑑價值。數學教師每週反思不少於2次,每學期要有1—2篇較高水平的反思或教學案例,及時發佈在向校園網上,學校將及時進行評審。

1、教案檢查分平時抽查和定期檢查兩種形式,“推門課”後教師要及時帶給本節課的教案,每月26號爲組內統一檢查教案時間,每月檢查結果將公佈在校園網數學組板塊中的留言板中。

2、課堂教學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教師不但要上好公開課,更要上好每一天的“常規課”。遵守學校教學常規中對課堂教學的要求。課堂上要用心的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要重視學習方法、思考方法的滲透與指導,重視數學知識的應用性。學校將繼續透過聽“推門課”促進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發現教學新秀。公開課力求有特點,能側重一個教學問題,促進組內教師的研討。一學期做到每人一節,年輕教師上兩節。課堂對於比較成熟的公開課或研討課鼓勵大家錄像,保存資料,及時地向校園網推薦。

教學中配備資料應要求學生按教學進度完成相應的習題,老師要給予檢查和必要的講評,老師要提前向學生指出不做的.題,以免影響學生的學習。三類練習(大練習、訓練、月考)試題的製作分工落實到每個人(備課組長出月考卷,其他教師出大練習、訓練卷),並經組長嚴格把關方可使用。注重考試質量和試卷分析,定期組織備課組教師進行學情分析,發現問題,尋找對策,及時解決,確保學生的學習用心性不斷提高。

3、做好作業批改和加強輔導工作

我們的工作對象是活生生的對象──學生,那裏需要關心、幫忙及鼓勵。我們要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做超多的細緻工作,批改作業、輔導疑難、及時鼓勵等,個性是對已經出現數學學習困難的學生,教我們的輔導更爲重要。在教學中,要儘快掌握班上學生的數學學習狀況,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工作,不僅僅要給他們解疑難,還要給他們鼓信心、調動自身的學習用心性,幫忙他們樹立良好的學習態度,用心主動地去投入學習,變“要我學”爲“我要學”。

平行與垂直教學反思7

聽了王**老師講的《垂直與平行》一課後,我就在想可不可以用以學定教的教學模式來講呢,我把我的想法和劉主任提出,她說可以。可是這個度如何掌握呢?能像給六年級學生上課一樣去講嗎?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因爲一個原因是我看過關於國小預習方法的指導,一般從三年級開始指導學生預習,現在四年級學生才告別三年級近兩個月。原因二是我對四年級學生學習情況不掌握。我將面對的學生會預習嗎?即使會預習又能達到什麼水平呢?

鑑於以上情況,我決定在採用以學定教教學時,要有放有收,根據學生預習情況和課堂表現及時調整。我先把預習單設計好,頭天晚上好讓學生提前預習,並準備學具。在設計預習單時,我儘量把預習方法簡單提示一下,並加了鼓勵性的語言。我本想親自去佈置預習單,但我不知道劉主任會怎麼給我安排學生,其他老師用的學生不是一個班的,要是這樣,我不方便去佈置預習,我就把預習單給了劉主任,她也說幫我發,我把注意事項說給她聽。第二天,也就是今天,我利用空節去了解了學情,知道她給了我20來名學生,都是她班的。因爲只有她班學生會預習。

她工作太多,我應該昨天親自去佈置預習。給她減少工作量。

我瞭解學生畫兩條直線位置關係時,有的學生畫得不錯,分類也很好;還有的只畫了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沒有分類;甚至有的學生把幾個題都寫在一張紙上,個別學生沒畫。我又進一步明確提出要求,並要求把其中一種情況用黑色水彩筆畫在紙上,小組內四人畫的.兩條直線位置關係要不一樣才行。要求完我就讓他們回班準備去了。這裏也是我的失誤,我在上課前應再瞭解一次學情,不至於課上當誤事,課上我叫到的學生竟然是按角分類的。我雖然及時引導學生按相交與不相交分,但不是預想到的。還有我佈置的在一張紙上畫其中一種兩條直線位置關係,竟然沒有一名學生畫。是我說的不夠清楚嗎?還是學生沒時間準備,甚至是我說的話在他們心裏沒有重視?課上我只好讓學生現畫。

中午,我又修改了一下課件,上午在試課件時,發現主題圖不能顯示完整,我又重新做的,並把有的內容精剪了,怕上午U盤中了病毒,我又用殺毒軟件殺了毒,可是到了學校,試用時發現課件打不開。只好把學校電腦裏原來的調出來,又做了簡單的修改。匆忙檢查了學生的課前準備,由於太匆忙了,竟然沒有發現少畫了一張紙的內容。

總的來說,這節課我對學生了解的不夠,對學情瞭解得更不夠。以至於在以學定教上放的也不夠開。

平行與垂直教學反思8

垂直和平行是新課標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學習了直線與角的知識的基礎上教學的,也是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基礎。爲了上好這節課,我反覆試教了三四次,在不斷的磨課中,我也對這一節課有了更多且更深入的認識,並記錄下點滴的反思。

一、在數學研究中,讓學生自主意識到畫圖策略的作用。

這節課要研究的是同一平面中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爲了研究這一問題,常見的方法有兩種,一是直接在白紙上畫,畫出各種不同的圖,然後分類歸納。另一種是擺小棒,然後再將小棒的擺法抽象成直線,並分類研究。這節課我使用了第一種方法,因爲最終小棒還是要被抽象成直線的,而且用畫的直線能更好地體現直線可以無限延伸的特點。這種教學方式是用畫圖的策略來研究一個平面上的直線位置關係問題。在教學中,我也一直意識到,雖然我們使用了畫圖這一策略,但在教學過程中,這種策略是教師直接給學生指定的,教師一直起着主導作用,用畫圖的方式並不是學生的自我選擇,更糟糕的是,學生在研究過程中,很可能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在使用這樣一種策略在研究問題。經過倪校長的點評,我對這個教學環節深有感慨,確實,我也發現也許我們應該有更加開放的課堂,不止是研究過程,從最開始的研究方法的選擇,我們就可以放手讓孩子們自己思考。我們可以在課堂一開始,就直接拋出今天需要研究的問題:“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可能有哪些位置關係?”在拋出這個問題後,先解決一下學生對這個問題本身的疑問,比如什麼叫“同一平面內”,然後需要提醒學生的是,在研究過程中要注意直線有無限延伸的特點。經過一個釋疑,一個提醒,就可以放手讓學生自主選擇材料研究了。手中的材料有白紙,直尺,彩筆,還有小棒。爲了更好的體現直線的特點,畫圖顯然是最好的選擇。在展示研究成果時,我們便可以很自然給誇獎學生,使用了畫圖這種策略來思考和研究問題。讓學生能夠意識到這是一種解決問題的策略,並能感覺到這種策略的優勢,有意識地主動選擇這種策略來分析和解決問題,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二、把握主次,並不是什麼內容都需要學生研究的'。

在學生的分類中,一般最終都只分爲相交與不相交兩種。然後需要在教師指引下,從相交的直線中再分出一類。我在試教過程中,使用了多種方式,有繼續要學生研究的,有提問引導的,也有直接給出的。我發現,原來學生對銳角、直角、鈍角三者之間的關係並沒有特殊的感覺。如果這時候費勁讓學生再從中找出一類,學生可以有各種找法,並不一定就是找直角的。另外放上去的作品有時候也會對學生產生一些誤導,比如類似成直角的作品比較多了,學生也不會感覺這幾幅有什麼特殊之處。其實,在這個教學環節中,並不需要讓學生太多研究,直接問學生:這些相交的直線中,有相交成直角的嗎?然後找出這類直線,並給出他們的名字即可。另一方面,如何去判斷兩條不相交的直線是否不論怎麼延長都不會相交,對於學生來說,真的是很難的一件事,也許經過長時間的研究,能得出一些結論,但對於寶貴的課堂時間,實在有些浪費。對於這一環節的處理,基本已弱化爲主,問一問“如果無限延長也不會相交嗎”便過去了。其實學生有這種感知能力,但真要說個所以然,對於初次接觸平行線的學生來說,真的有點難了。

三、用好板書和課本,它們比課件重要得多。

在試教的前期,對於垂直和平行的概念,我基本都以課件投影爲主。但最後,這些文字從課件中消失地無影無蹤了。經過多年的課件製作,我們是該多反思究竟什麼時候該用課件呈現,什麼時候該更用好板書和課本。課件的呈現也有很多弊端,對教學最不利的就是它無法在課堂的最後留下我們想要的內容。板書卻可以一直留在黑板,隨時指引我們的學生。所以最後關於平行和垂直的基本概念,都以板書的形式呈寫在黑板上,事實上這一策略也確實非常有用,在教學中我發現有時候孩子們會搞混垂直和平行的概念,這時候提醒學生再看一眼黑板,板書就發揮了課件所起不到的重要作用。同時課本也總是被我們忽視的一個重要學習平臺。在適當的時候,我們需要讓學生打開課本自主學習,而不是讓老師按着脖子一句一句地學習。

四、“不在同一個平面上”依舊是一個教學難點

在幾次教學過程中,我嘗試了多種方式出示不在同一平面上的案例。但各有利弊,最終,我還是沒能處理好這個難點,不能不說是一個莫大的遺憾。在這個問題的呈現上,有如下幾種方式。方法一:在一個長方體的兩個面上各畫一條線,一般是上面和一個側面。這種方式的弊端在於在教學垂直與平行時,學生對立體圖形還只是一個初步感知,並沒有完整地學習過,認識到長方體有6個面那是五年級的教學內容。可以說,拿出一個長方體,並在上面畫兩條線,這對學生是一個比較陌生的東西。方法二:指出教室中的兩處不相交的線。雖然很多老師覺得教室這麼大,學生更容易看清和理解。但我始終還是覺得,一,並不是大了就好,相反教室有點太大了,有的學生反而摸不着頭腦,其實還是比較小巧並能放在眼前的物體學生容易觀察和把握。二,教室裏的那些線無法用筆描出來,只能遠遠地指一下。有的時候我們需要呈現一些重要的線條時,就會用紅筆描一描,這樣就看的更清楚了,但教室中的線卻做不到。方法三:用兩根直尺來表示不想交的兩條直線。起初呂老師建議我拍一張照片表示,但我覺得這個肯定不行,實物是三維的,但照片是平面的,即時並不相交的兩條直線拍成照片後看上去卻有可能是相交的。於是我直接用了實物,用兩個米尺。但最後還是犯了同樣的錯誤,近處的同學能看出兩根米尺是隔開的,並不相交的,但遠處的學生看上來,就好像看照片一樣,還是覺得是相交的。方法四:我用了一本數學書,數學書的正面畫了一條線,數學書的背面畫了一條線。不少老師都很認同這種方法。數學書是學生非常熟悉的物體,不像教學上的長方體那樣會有種生硬的感覺。不過我還是覺得數學書稍微有點薄了點,不夠明顯。也許近處看與遠處看感覺是不一樣的。就在寫這篇反思的時候,我突然又意識到也許數學書真的是個好東西,好在哪裏呢?好在每個人都有一本,我爲什麼不讓學生都拿起自己的數學書想象一下呢。前面無論哪一種方法都有一個弊端,只能在講臺上演示,並不能拿捏在手中仔細觀看琢磨。因爲兩個平面這是一種三維立體的展示方式,不同的視角會看到不同的圖像,這不僅給演示帶來很多限制,造成很多視覺錯誤,更糟糕的是限制了學生進一步深入觀察,唯有每個學生都能夠拿捏在手中的物體,才能更加便於學生觀察與思考。這個難點,真的還是得靠數學書來突破它。

五、我想昇華到三維世界的垂直,但已失敗告終

在課堂的最後,給學生欣賞了一些垂直與平行的生活圖片。最後,我來了一張比薩斜塔的照片,我問學生,比薩斜塔斜了,也就是沒有怎樣呢?誰能用今天的數學語言來描述一下。學生的回答很不搭邊,啊,反思的最後,我只能感嘆一下,過於拔高果然還是不現實的。

垂直與平行,是孩子們繼續深入學習平面幾何知識學習的一重要起點。我希望學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能夠了解畫圖也是一種分析和研究問題的策略,能夠初步感知平面和立體是兩種不同的世界,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深刻認識平行和垂直這兩種直線的位置關係。

平行與垂直教學反思9

在《垂直與平行》的課堂教學中,沒有花架子,沒有與課堂無關的語言和行爲,沒有譁衆取寵的調侃和媒體展示,所有的一切教學手段都是爲教學服務,爲學生服務。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以分類爲主線”展開探究活動,提出“在無限大的平面上同學們想象的兩條直線的樣子畫下來?”“能不能把這幾種情況進行分類?”這樣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學生通過想一想、畫一畫、分一分、說一說等多種活動進行觀察、思考,逐步認識到: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只有相交和不相交兩種情況,相交中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兩種情況。這樣的教學不僅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而且通過分類,分層理解,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又有利於提高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從自己的身邊發現數學知識,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的能力,發現垂直與平行現象。在處理教學難點“在同一平面內”時,我利用課件出示一個長方體,在長方體的不同面上畫兩條不相交的直線,提問學生是否平行,幫助學生理解垂直與平行關係 “必須在同一平面內”,直觀到位。

成功之處:

新知的.訓練點和拓展點扎實有效。除了從主題圖中找垂直與平行現象,從生活中找,從身邊找,還讓學生動手擺一擺、拼一拼、畫一畫……通過這些練習,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平行和垂直概念的理解,進一步拓展知識面,使學生克服學習數學的枯燥感。讓學生真正參與學習過程中來,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不足之處:

1.重難點處理解速度較快,後進生沒有理解到位,以後的教學中應因材施教,照顧後進生。

2.有一名學生的發言不夠準確,我沒有及時指正出來。

3.時間把握不夠好,後面還有一個小環節沒有完成,學生們也失去了一個自我小結、交流的機會,這也算是一個遺憾吧。

改進措施:

總之,面對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失敗,我將真實地對待,坦然地看待,將在不斷地自我反思中加強“新理念”的再學習、再實踐,相信自己能在不斷的自我反思中成長,在不斷的自我實踐中發展,在不斷的自我成長中創新。

平行與垂直教學反思10

"平行"與"垂直"分別是國小數學北師大版教材第四冊第二單元第二第三課內容.教學時,我把“平行”與“垂直”這兩小節知識合在一起讓學生進行認識,而把相關的作圖要求放在下一課時進行教學。這樣重組教材後,有利於爲學生創設自主探索、討論交流的學習空間與時間,培養其主動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平行"這個知識點學生很快能把握,所以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垂直上.學生在掌握了垂直的特點後,我讓他們在紙上折一折,學生得出用一張紙先折一次,然後沿摺痕對摺,就可以得到兩條互相垂直的'直線。在折的時候,出現了有的同學折得很複雜,找出了很多組互相垂直的線。此處浪費了一些時間.

通過課上和課後的練習,我發現我班孩子存在以下問題:學生在用三角板從直線外一點作直線的垂線時,方法不準確;學生的實踐畫圖能力較差;學生的生活實踐很難與學習的知識結合起來,不少學生很難進行知識與生活的聯繫。

平行與垂直教學反思11

教學完了《垂直於平行》這節課,總結反思如下:

成功之處:

本課從孩子們在紙上畫的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入手,讓學生通過對課本上呈現的四組圖形進行分類,初步體會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有相交和不相交兩種。在這一環節中,有一組圖形設計的是當時不相交,但延長後會相交,通過把它由不相交一類放到相交一類,幫助學生理解永不相交的含義。這是本環節設計的一個亮點。

第二環節,學習平行與垂直的概念時,注重了重點詞語的解釋,幫助學生理解概念。學習平行時,單獨解釋“不相交”就是永不相交,是不管怎樣延長也不會相交的意思;“兩條直線”就是說到“平行”必須是兩條及兩條以上的直線才能說他們互相平行,不能單獨說一條直線是平行線。重點詞語的解釋幫助學生理解新概念,也是行之有效的。

第三環節,進行必要拓展,加深講解如果兩條直線都平行於第三條直線,那麼這兩條直線就互相平行;如果兩條直線同時垂直於第三條直線,那麼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對於拓展的`內容學生剛接觸時,看樣子感到理解起來比較困難。不過我當時在想,拓展的內容部分同學接受不了也很正常,所以沒過多的糾結於此,而是按照自己的設計繼續進行。下面的環節證明自己做法是正確的。

在練習鞏固這一環節時,設計了給位置關係找家、找運動場上的垂直和平行、找教室裏的垂直與平行、摺紙(折出兩條互相垂直和互相平行的摺痕)等練習,有效地鞏固了新知識,並聯系生活實際幫助學生理解新知識。尤其是摺紙時,當學生折出第一條摺痕時,引導學生再折出一條與第一條摺痕平行的摺痕,還能折出與第一條摺痕平行的摺痕嗎?學生明白了其實能折出很多條與第一條摺痕平行的摺痕,而且他們都互相平行的。一個練習讓學生加深了對上面拓展知識的理解。

本節課能按照自己的教學設計完整的走下來,學生學習的熱情比較高漲,效果很好。但自己心裏明白,不足之處在:爲了完成這節課的任務,收到良好教學效果,內容設計的太滿,還是讓學生順着我的線,不允許有偏差的走下來,沒有放開手,讓學生自主的探究。這也是一直以來我困惑和不足的地方,新課總不敢放手,怕孩子耽誤的時間太多,完不成教學任務。今後的教學我將試着嘗試——慢慢的放,讓學生真正成爲探究、學習的主人。

平行與垂直教學反思12

"平行"與"垂直"分別是國小數學北師大版教材第四冊第二單元第二第三課內容。教學時,我把“平行”與“垂直”這兩小節知識合在一起讓學生進行認識,而把相關的作圖要求放在下一課時進行教學。這樣重組教材後,有利於爲學生創設自主探索、討論交流的學習空間與時間,培養其主動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平行"這個知識點學生很快能把握,所以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垂直上。學生在掌握了垂直的特點後,我讓他們在紙上折一折,學生得出用一張紙先折一次,然後沿摺痕對摺,就可以得到兩條互相垂直的直線。在折的時候,出現了有的同學折得很複雜,找出了很多組互相垂直的線。此處浪費了一些時間。

通過課上和課後的練習,我發現我班孩子存在以下問題:學生在用三角板從直線外一點作直線的垂線時,方法不準確;學生的實踐畫圖能力較差;學生的生活實踐很難與學習的知識結合起來,不少學生很難進行知識與生活的聯繫。

平行與垂直教學反思13

《垂直與平行》是新課標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學習了直線與角的知識的基礎上教學的,也是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基礎。由於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特殊的位置關係,而且在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無論是走在寬廣的大街上,還是坐在明亮寬敞的教室裏,環顧左右應該都不缺少垂直與平行的現象。對於國小四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應該都有這樣的經驗:哪些線是交叉的,哪些線是不交叉的。因此我們在課中要做的就是讓學生體驗在同一平面內,不交叉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交叉裏有一種特殊的叫做互相垂直,讓學生的認識上升到思維的層面來。鑑於此,在課的開始部分,通過擺一擺讓學生在白紙上去畫不同位置的兩條直線,然後從學生的作品中選出代表性的畫法進行分類,從而引出平行與垂直的概念。再通過讓學生去找一找,說一說生活中的互相平行與互相垂直的現象,加深學生對垂直與平行的理解。最後通過找、擺等環節,在學生進一步認識垂直與平行的同時,感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通過欣賞生活中的垂直與平行,感受數學的意義。

在課的開始階段,請學生直接畫出兩條直線的.位置,現在我想可以先讓孩子們閉上眼睛想象:在一個很大的平面上出現了一條直線,接着,又出現了一條直線,那麼這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會怎樣?請同學們睜開眼,把你想象到的直線的位置畫出來。這樣,以空間想象爲切入點,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在無限大的平面內出現兩條直線,並要求學生把想象出的兩條直線畫下來,直接進入純數學研究的氛圍,創設這樣純數學研究的問題情境,用數學自身的魅力來感染和吸引學生,並有利於學生展開研究,特別是爲較深層的研究和探索打好基礎,做好過渡,逐步培養學生對數學研究產生興趣。

平行與垂直教學反思14

本節課是新課標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學習了直線與角的知識的基礎上教學的,也是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基礎。由於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特殊的位置關係,而且在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無論是走在寬廣的大街上,還是坐在明亮寬敞的教室裏,環顧左右應該都不缺少垂直與平行的現象。對於國小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應該都有這樣的經驗:哪些線是相交的,哪些線是不相交的。因此我們在課中要做的就是讓學生體驗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相交的兩條直線裏有一種特殊的叫做互相垂直,讓學生的認識上升到思維的層面來。鑑於此,針對本課知識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我精心設計教案,把學生的自主探索與教師的適時引導有機結合,把知識點清晰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使得教學過程零而不散,教學活動絮而不亂,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提高了學習能力,增強了學習信心。針對本節課,我主要把握以下幾點:

一、準確把握教學起點,努力還學生一個“真實”的數學課堂

本節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從複習有關“直線”知識入手,喚起學生的回憶,爲新知的探究學習做了較好的街接準備。同時,逐步培養學生對數學研究的興趣,用數學自身的魅力來吸引、感染學生。

二、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教學手段樸實無華

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以分類爲主線”展開探究活動,提出“在無限大的平面上同學們想象的`兩條直線的樣子畫下來?”“能不能把這幾種情況進行分分類?”這樣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學生通過想一想、畫一畫、分一分、說一說等多種活動進行觀察、思考,逐步認識到: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只有相交和不相交兩種情況,相交中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兩種情況。這樣的教學不僅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而且通過分類,分層理解,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又有利於提高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從自己的身邊發現數學知識,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的能力,發現垂直與平行現象。

在處理教學難點“在同一平面內”時,我出示了一個長方體,在長方體的不同面上畫兩條不相交的直線,提問學生是否平行,幫助學生理解垂直與平行關係 “必須在同一平面內”,直觀到位。

三、新知的訓練點和拓展點扎實有效

除了從主題圖中找垂直與平行現象,從生活中找,從身邊找,還讓學生動手擺一擺、拼一拼、畫一畫……通過這些練習,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平行和垂直概念的理解,進一步拓展知識面,使學生克服學習數學的枯燥感。讓學生真正參與學習過程中來,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也有不少不足之處,如1、重難點處理速度較快,後進生沒有理解到位,以後的教學中應因材施教,照顧後進生。2、有一名學生的發言不夠準確,我沒有及時指正出來。3、時間把握不夠好,後面還有一個小環節沒有完成,學生們也失去了一個自我小結、交流的機會,這也算是一個遺憾吧。

平行與垂直教學反思15

本節課,是我校楊永麗老師在全國教學研討會議上做的一節研討課,下面是我根據聽課記錄整理而成的教學大環節,請各位老師諒解。

一、大膽猜想,激發興趣。

1、請同學們大膽猜想一下,老師手裏藏的是什麼?

2、看到小棒,可能想到數學課中的什麼?(滲透“歌德巴赫猜想”)

二、提出問題,講授新課。

1、屏幕上出示一條線,如果再加上一條線,可能會出現什麼情況呢?

小組合作,先借助小棒擺,然後把想出的情況用彩筆畫在紙上。(選有代表性的畫)

2、代表把作品貼到黑板上。

你們能按一定的標準,將它們分分類嗎?(同位討論)

3、集體交流分的方法。

學生統一認識後,重新調整分法。

相交

板書: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

不相交

4、出示定義: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也可以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有疑問嗎?解釋定義中不懂得詞。)

5、出示練習:請同學們判斷哪組是平行線?

6、在相交中有一種特殊情況,看黑板猜是哪一種?

7、請同學們自學課本117頁垂線這一段。

8、你學到了什麼?讓學生到前面指出垂線。師生重點學習垂足,強調垂足符號。

板書課題:垂直平行

9、生活中平行垂直應用很多,請找出數學書中的互相平行,垂直。(引導學生髮現數學美)

教師出示鐵軌圖,讓學生找出與本節課內容有關的地方。

(滲透安全的重要性)

我認爲本節課的精彩之處是:

1、課一開始,教師通過讓學生“猜”這一環節,緊緊抓住了學生的心,這就爲課的成功奠定了基礎。在這裏老師還適時滲透相關的數學思想,體現了教師關注的並不只是知識。

2、第一個問題剛解決,第二個問題又出來了“如果再加上一條線,可能會出現什麼情況呢?”又把學生引入思考的境界,學生信心十足,因此,討論、交流的`都很充分。

3、平行線學會之後,讓學生自學“垂直”,有效的培養了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4、課的最後,教師又通過圖片滲透數學美,通過鐵軌強調安全性,無不體現了教師先進的教學理念,就是:數學課並不只是爲教知識而教知識的,要適當滲透一些數學思想、人文精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