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教學反思>

北師版數學三年級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閱讀(2.69W)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北師版數學三年級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北師版數學三年級教學反思

北師版數學三年級教學反思1

如何立足於學生實際,關注學生的需求,關注學生的發展,有效的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他們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開展數學學習是我自課改實驗以來一直在教學

實踐中探索的問題。本節課是我們數學教研組的一節教學研究課。爲了組織學生開展有效的數學學習,在課前我積極的進行了教學前的反思,分析學生的學情和原

有的知識經驗背景,然後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的編寫意圖,凸現數學教學生活化、活動化、人文化的特點,使教學切實爲學生的發展服務。

一、讓“生活”走進課堂。

現實生活中的數是十分豐富的,如何讓學生學身邊的數學、學有價值的數學,讓數學的天空更加廣闊,是我這節課着力要解決的問題。爲此,我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開展教學,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過數一數與學生學習息息相關的文具、找一找教室和生活中的見過和用過的數字、玩一玩平時小朋友喜歡玩的數字遊戲以及課後找一找等活動,使數學更貼近學生,拓展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身邊的各種事物,讓學生們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 緊密聯繫,展現數學的魅力。

二、讓數學教學成爲數學活動的教學。

學生的經驗和活動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教學中,教師設計了數一數、找一找、寫一寫、說一說、玩一玩等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在活動中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機會,使數學學習不再是學生依賴教師講授、被動接受的過程,體現了數學學習是學生經歷數學活動過程的課程新理念。

三、開放教學,讓數學教學解放學生的大腦

開放式教學的核心是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讓他們主動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自主學習體驗探究與成功的樂趣。爲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教學中我力求體現開放性教學特點,如“找朋友”的連線,順序是開放的;數文具的方法、數數的思維過程是開放多樣的,有一個一個地數,有幾個幾個地數;看一看、想一想在教室裏、生活中你能找到哪些數字?學生可以自由地觀察感知,得到多種的表象,還可以開放性想象校園裏、家裏數字的存在與價值;學生表達的語言是開放的,教師沒有框死學生表達的方法與方式,而是鼓勵學生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暴露思維的全過程,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良好的思維品質得到了逐步培養。

四、讓數學教學促進學生知識、能力和情感得到同步發展。

如何在建構知識、發展能力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增進數學學習的信心?是值得我深入探討的問題。在本課教學中,我積極轉變教師的角色,把自己放在和學生平等的地位,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一起做遊戲,關注學生的內心需求,關注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表現,成爲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在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中,孩子們既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又有討論的機會,還有合作交流的機會,在這些過程中,學生學會了傾聽與表達,學會了矯正和評價,敢想、敢說的氛圍讓課堂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學生不僅長知識而且長智慧。

北師版數學三年級教學反思2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兩位數與兩位數的乘法,包括髮現規律學習兩個整十數的乘法的口算,沒有進位的兩位數的乘法以及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進位運算三個部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是整數乘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是前面學習過的兩位數乘一位數計算方法的發展,又是以後學習多位數乘法的重要基礎。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我們要讓學生髮展自己的估算能力,能夠發現給定事物中隱含的簡單規律,通過發現規律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方法,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計算法則,能採用多種方法熟練地進行口算並準確地進行筆算。同時,通過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現實生活中的某些數學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數學應用意識,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

我認爲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 注重創設情景,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生活環境中學習。

教學時,我們要充分發揮教材中主題圖的引導作用,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通過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在具體的情景中提出問題,結合具體的情景展開學習,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2. 重視知識的遷移發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因爲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有的兩位數乘一位數乘法的基礎上進行的,兩者的意義和算法基本相同,在教學時我們要充分利用對已學知識的遷移作用,通過比較練習,讓學生體會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容關係,形成新的計算能力。

3. 將學習計算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體會數學在實際中的應用。

鼓勵學生通過實際問題,發現數學知識,然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體會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和地位。

4. 加強對學生估算意識的培養,倡導算法的多樣性。

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明白什麼時候要估算,什麼時候要計算,鼓勵學生應用估算檢驗自己的計算結果。注意發現學生的計算方法,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喜好進行計算,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

北師版數學三年級教學反思3

對於自己上的三年級第六單元除法的買新書內容,自己感覺上得亂七八糟,課堂剛開始就已經偏離了自己的預設,而且這是由我自己造成的,一味的追求完 成自己的教案,不把學生的反饋當回事,其實學生反饋的是綜合算式200÷2÷4=100÷4=25(本),我只是想強調每步的意義,這時我自己就板書了分 步算式,這與我課前預設的板書是不相符的,所以我自己就開始慌亂了,顯得課堂每個環節的重點凸顯不夠。根據自己對課堂的感受,結合師傅袁老師對我課堂的分 析,自己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欠缺。

1、我對自己在課堂每個環節想要凸顯的資源還不夠清晰。

比如剛開始的分步算式的板書,我只是想強調每步的意義,但是自己很隨意地就把分步算式寫上黑板,其實這裏可以讓學生在投影儀上講講每步的意義就可以了。

2、對於學生語言表達的要求太高。

學 生的語言是自己的理解,難免隨意,但是隻要學生語言不是原則性的錯誤,不影響學生對本節課重點難點的理解,老師就可以視爲正確,不需要咬文嚼字,一定讓學 生改成統一的語言。比如:這節課出示情境後,讓學生提問題,學生提出:每個書架每層有多少本書?其實這就是我想要着重強調的,這時就可以婉轉地規範問題, 比如說:也就是說每層放了多少本書?當學生表達出現了問題時,可以通過設問的方式讓其他學生幫助改正。

3、學生的錯誤反饋

這 節課內容是計算順序的理解,但是在彙報過程中有同學出現計算錯誤(比如:末尾的0丟了,中間漏除的情況),我沒有采取措施,只是反饋了對錯,只是語言告訴 學生,並沒有讓學生改正自己的錯誤,以至於講過之後還有同學還是錯的。在這種計算課時,對於學生的計算錯誤,可以在學生展示時老師幫忙改正,也可以讓學生 聽完意見後自己改,還可以看看其他同學的做法。反饋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由扶到放。還有一點也是需要注意的,在公開課時,對於學生錯誤的展示,隨着課 堂內容的深入,應該是越來越少。

4、練習設計上還有待改進

這堂課雖然上得不夠好,不過還是很感謝學校給了我這次成長的機會,從準備、上課到聽課、反思,我學到了很多,在這裏要感謝在上課過程中給過我幫助的各位老師,我一定會再努力加油的,爭取成長得更快!

北師版數學三年級教學反思4

《小樹有多少棵》這節課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上的第一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探索並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對於三年級學生而言,在二年級已經學過表內乘法,這節內容並不難理解。

在教授時,我首先複習了幾道表內乘法題,然後複習了數的組成,爲學生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算理進行了鋪墊,我覺得花這幾分鐘的時間是值得的,學生在新授時,很快就能抓住“20就是2個十,20×3表示2個十乘3,也就是6個十,是60”這一算理。

因爲學生的積極反應,導致我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當學生列出算式“20×3”與“20+20+20”時,我沒有把握住這一時機,相機引導學生比較加法與乘法的關係,體會乘法的`簡便性,從而概括出乘法的意義,即“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因此,在練習反饋這一環節中,我就吃了苦頭。個別學生由於沒有徹底理解乘法意義,出現了“30×4=70”這種錯誤,並且,在70×5=()+()+()+()+()這個問題上,學生顯得很盲目。對於這個問題,只能在練習課上進行補充了,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在教研時,莉羣老師有一個很及時有效地方法,在解決三捆小樹一共有多少棵時,趁機引導學生“如果有8捆小樹呢?”讓學生體會到乘法的簡便,從而有了深入研究的興趣。

值得高興的是,課堂上學生的反應很積極,概括口算的方法也十分多樣,且簡潔易記。遮“0”補“0”的方法,計算起來,又對又快。整節課,教學目標有達到,算是欣慰。

北師版數學三年級教學反思5

最近一直在教孩子學習除法,可是發現孩子學着後面的忘着前面的,很是讓我們費心!在學習精打細算一課時,我在教學時結合具體情境,引導學生理解在小數除法中商的各數位的意義。在教學中,反饋甲、乙商店牛奶的價格時,我把握好教學的基點,在反饋甲商店的牛奶價格後,就引導學生更多地去關注直接用豎式計算小數除法的方法,突出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然後在反饋乙商店牛奶的價格時,又讓學生都經歷探索小數除以整數計算方法的過程,不斷髮展學生的推理能力。這個時候我發現由於孩子們的整數除法學習的不好,在這裏我又把整數除法簡單講了一遍,浪費了不少時間。

在計算過程中,小數點的`位置是關鍵,在教學中出現了學生不知道商究竟商到哪一位的現象,於是藉此機會在教學中就小數點的位置在哪兒進行學生辨論,或許這樣學生對小數點的位置確定會更全面、更深刻。在這裏我強調了三點,第一按照整數除法法則去除;第二小數點對齊,第三除到小數部分還有餘數,添0繼續除。在讓學生討論如何計算11.55時, 11個1除以5就是把11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2個1還餘1,在商的個位上寫2,再把1跟十分位上的5合起來,就是15個十分之一,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3個十分之一,先在個位的右下角點上小數點,再在十分位上商3,所以商是2.3。在教學中就有一些學生表述的非常不錯,這一點是值得高興的!

北師版數學三年級教學反思6

前面學生已經認識了鐘面,學習了時、分、秒有關知識。是在學生認識時、分、秒後學習的一種記時法,它在現實生活中的用途比較廣泛,與學生的生活聯繫非常密切,通過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珍惜寶貴時間的好習慣。

一、生活中學生已經掌握了普通記時法的記時方法,絕大多數會用普通記時法表示時刻

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抓住24時記時法與普通記時法的異同,加深學生對24時記時法的理解。在教學中注重內容的趣味化、生活化、讓更多的孩子喜歡數學。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是這樣安排的。

二、觀察、比較體會24時記時法和12時記時法的特徵

在這一階段我創設除夕晚上新年鐘聲的敲響,讓學生明白晚上12時就是0時,它是一天的起點,然後結合學生一天的生活與學習活動,讓學生利用學具撥出每天的時刻,從夜裏12時到中午12時再到夜裏12時的全過程,知道了24時是一天的結束,也是新的一天的開始,24時就是0時,通過這樣的操作,使學生對24時有了深刻的體驗。再引導學生觀察、比較24時記時法和12時記時法的區別,爲了學生便於觀察,我用兩種顏色,彩條圖形象直觀地演示了並引導學生利用生活經驗把普通記時法轉化成24記時法,通過觀察、比較,學生自主探索出了24時記時法的'一般規律、理解和發現了普通記時法和24時記時法的聯繫和區別。

三、24時記時法和12時記時法的互換

爲了讓學生感興趣,也讓學生感受到和生活的密切聯繫,我利用我校的作息時間表和學生喜歡的節目單,讓學生進行轉化,抓住典型的錯誤進行反饋,讓學生有了更深的印象,並且自己概括出轉化的方法。再通過幾道對比練習,上午9時,晚上9時等,幫助學生學會轉化。

四、理解應用,體會數學與生活的關係

1、在開頭,引導學生交流:你見過哪些地方用24時記時法記錄時間,體會24是記時法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學生說得很好,沒有進行表揚。

2、利用我樣的作息時間表和學生喜歡的節目單,進行時間互換

3、當學生對兩種記時法有了深入接觸後,最後安排學生自制作息時間表以引導學生合理安排時間,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北師版數學三年級教學反思7

1、備課要細緻:例如發給學生年曆卡,不必四張全發,男、女同學可各發一張,避免有的同學手裏卡片太多,而不知道看什麼。再如,讓學生驗證閏年的年份是否都能被四整除時,不要給學生三個年份,畢竟是四位整數除4,很多同學很不情願進行這麼複雜的計算,所以可以把三個年份,分別分給不同行的'同學來驗證,一行同學只驗證一個年份即可。

2、把課堂上的發言權還給學生:任何情況下都要給學生機會先發言,教師不要代替學生來說。

3、教師引導要明確:不管教師提出什麼問題,應該非常明確。

4、提高教師課堂隨機應變能力,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例如當教師發現一些同學看不明白年曆卡時,應果斷地將年曆卡投影,講明如何看年曆卡,不應草率了事。

北師版數學三年級教學反思8

《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應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注重加強學生的體驗,強調讓學生學有價值的數學。本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瞭解了乘法的意義,會用2-5的乘法口訣口算表內乘法的基礎上學習的。這一課的主要目標是使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即分一分的實踐活動),經歷從“任意分” 到“平均分”的過程,瞭解平均分的含義,能根據要求把一些具體物品平均分,並知道每份是多少。反思本節課,我覺得有以下收穫與不足。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了學生對知識的渴求,使他們享受到從事數學學習活動的喜悅。

這節課一開始,我以故事引出問題:猴媽媽要把8個桃子全部分給他的兩個猴寶寶,有幾種分法?請大家用圓片代替桃子分一分(學生很願意動手分),通過全班交流,列出各種分法。接着問:你認爲哪種分法能讓兩個猴寶寶都滿意?說出你的想法。(每個猴寶寶分到的桃子一樣多)

2、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操作活動中學習數學 ,體驗平均分的意義。

教育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爲,認識既不發生於主體,也不發生於客體,而發生於聯繫主體與客體之間的活動之中。“平均分”的認識,是國小生學習除法的開始。在教學中,爲了使學生理解“平均分”的意義,我引導學生參與到多種形式的“分一分”活動當中,循循善誘,從一個總數分成2份到多份,從“隨意分”到“分到同樣多。” 在參與這些操作活動的過程中 ,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還幫助學生體驗理解了數學知識,即“平均分”的認識。

3.開展有效的小組合作與交流,感受分法的多樣化與答案的統一性。

在“小貓分魚”的活動中,我讓學生小組合作來幫助小貓解決“12條魚,4只小貓想分到同樣多的魚,每隻小貓分到幾條呢?”小組4位同學分別扮演4只小貓、用12根小棒代替魚,動手分一分,分好後,派代表彙報是怎麼分的,(即交流分的過程,說出不同的想法),得到什麼結果。感受分法的多樣化與答案的統一性 。這既尊重了學生生活經驗、認知特點等的差異,又爲學生展示個性提供了較爲廣闊的空間,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然後引導學生用畫圖的方法來表示分魚的過程和結果。

總之,這節課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不足的是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爭取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揚長避短,爲成爲優秀的數學老師而努力。

北師版數學三年級教學反思9

在教學大小月之後,我安排了數學小遊戲:聽老師報月份,男女生分別起立。當最末老師報出2月時,有趣的場面出現了:有的起立又坐下,有的東張西望在觀望他人的動態,學生此時耐不住了,有些面面相覷……我笑着問:大家想站又不想站的,爲什麼?這些正好是這節課的重點,這一刻,不正體現了學生思維的過程嗎?大月和小月的記憶有拳頭法和兒歌: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總不差,來幫助他們記憶,這一內容本來很枯燥,但通過動手數一數和朗朗上口的兒歌,學生很快就記住這一知識點,可見這些是很有效率的教學手段,特別是對於中、低年級學生來說,更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

本課概念多,容易混淆,因此知識的.記憶、鞏固、深化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我採用的方法是,總結提煉出消化本節內容所要用到的數學方法,即:猜測觀察——推理驗證——得出結論,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融方法性、趣味性、探究性爲一體,設計了每種算法後隱藏一題,調動學生運用良好的學習方法來內化知識的拓展性練習。練習中還儘量優化了以“生活”爲背景的數學內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經驗、生活情景作爲重要資源,引進和提供給學生去理解去實踐。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還巧妙的引導組織學生自覺運用數學方法去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深切體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繫。感悟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它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這樣,既可以鞏固課堂內學到的知識,又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這節課的不足之處是:對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指導還不夠,探究學習時對學生的組織還做的不夠。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合理調控時間,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自己去發現,真正把學習的權力還給學生。駕馭課堂的能力還需鍛鍊,對教學方法還需要摸索。

總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艱鉅任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優化學生的學習氛圍,給他們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並解決問題,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今後,我還要在教材的研究上深鑽,下大功夫,在新課程的改革的帶動下,轉變教育思想,改變教學模式,實施主體性的教學,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努力成爲一名新型的研究型教師。

北師版數學三年級教學反思10

我說的“去遊樂場”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個教學環節,實際上是一位數乘多位數的進位乘法的教學,按照以往的做法,教師把這節教學當作展示自己的舞臺,教師總是竭盡所能地幫助學生鋪路搭橋,逐字逐句地分析過程,認真細緻地歸納方法。但是,這樣包辦代替的最終結果卻是以犧牲學生獨特的個性、自主探索的能力換來的。對於學生來說,他們通過自我調控、感悟方法、比較分析、內化吸收,最終所獲得的比教師教給的方法和機械的`模仿要有意義得多。

要讓數學走進生活中去,必須讓學生對問題產生興趣,願意用數學眼光去思考。因此,在教學中,我非常重視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繫,讓學生有意識的學,有意識的用。我在一位數乘多位數的乘法的教學中,讓學生看課件去遊樂場情境的主題圖,讓學生收集信息。並根據所得的信息寫出算式:16×4,

學生遇到了計算上的困難:16×4不會計算,我採用激將法“如果讓你們自己來研究,你們能行嗎?”進一步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學生的小組討論和老師的點撥,把不會算的轉化成學過的知識進行計算。有的學生把算式分拆成10×4+6×4,9×4+7×4,8×4+8×4------從衆多的計算方法中進行擇優,發現第一種的分拆的方法計算是最簡便的。從這種方法中引出乘法的豎式計算。由於前面的鋪墊,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了乘法的豎式計算的含義,從一位數乘兩位數自然的引向一位數乘多位數的乘法。這樣教學,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這樣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合作學習的品質。又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蘊藏着豐富的數學知識。

如上例所述,學生具有自我實現的潛能,教師的職責是促進學習者的自我實現。學生在學習一個新知前,不可能是一無所知的,他們或多或少積累了一定的學習、思考方法,只要我們充分相信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做好必要的情境創設、方法指導等工作,學生就完全能夠通過自主學習、分層探究、總結概括來努力實現學習目標。這樣教學,充分體現教學過程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在輕鬆、和諧的氛圍中主動地學習,實現個性化發展。

北師版數學三年級教學反思11

一、討論內容

如何讓學生真正體會到乘數末尾有零時豎式的簡便寫法的簡便之處

二、課堂實錄

師:同學們,130×5你們是怎樣口算的?

生1:0×5=0,個位寫0;3×5=15,十位寫5,向百位進1;1×5=5,加上進位1等於6,所以是650。

生2:先不看個位的0,13×5=65,再補上個位的0,所以是650。

師:同學們口算有這兩種不同方法,那你們能試一試列出它的豎式嗎?(學生獨立嘗試列出豎式,師巡視後,請2位同學分別在黑板上列出傳統豎式和簡便豎式。有學生看了簡便豎式後開始提出異議)

師:這裏有兩種豎式寫法,我們先來看看第一種寫法(傳統寫法),誰能說說它的計算過程。(請一學生說)

師:我們再來看看第二種寫法(簡便寫法),這樣寫可不可以呢?

(馬上有同學說是錯的,數位沒對齊)

師:這樣寫是可以的。我們剛纔口算時可以先不看個位的0,算出13×5=65,再補上個位的0,這種口算方法和這裏的豎式寫法是不是有聯繫?(學生說是)這是當乘數末尾有零時,乘法豎式的簡便寫法,下面我們一起來寫一遍。(帶學生寫簡便寫法,提醒注意事項)

師:下面請同學們來試一試列出2400000×3的豎式。

(生獨立列,絕大大部分學生採用簡便寫法)

師:這題你們覺得那種豎式寫法更好?爲什麼?

(生說出簡便寫法更好,只需要算24×3,然後在後面補5個0。但仍有學生認爲兩者差不多)

三、問題所在與解決策略

爲什麼仍有學生認爲兩者差不多呢。課後我想關鍵是當學生否定簡便寫法時,老師迫不及待地想糾正學生的.這個觀念,而沒有留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觀察、比較、體會,自己去感受這樣豎式寫法的簡便之處。許多學生是受到老師說簡便算法的心理暗示而採用了簡便豎式的寫法。

教學過程改進如下

師:請同學們仔細看一看,聯繫我們剛纔計算這題的口算方法,想想到底可不可行呢?

(生思考後,想到這種豎式寫法也是先不看個位的0,算完13×5=65,再補上一個0的,也可以)

師:請你們比較一下這兩種豎式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再比較一下計算方法上有什麼不同?(學生針對兩種豎式分別彙報)

師:下面請同學們試一試列出2400000×3的兩種豎式寫法。寫完後,請你比較一下這兩種寫法,你有什麼感受,你更喜歡哪一種寫法?

(生說感受)

四、啓發

1、只有學生親身的觀察思考得來的感受、經驗、知識,纔是牢固的,能內化的。學生會忘掉80%的知識, 學生幾年裏從課堂記住的東西往往是印象深刻、情感色彩濃的知識和技能。 所以老師的教學不在於灌輸了多少,而在於遇到問題時,有沒有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有沒有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探究。

2、有學生提出:傳統豎式適用於任何情況,而簡便豎式只適用於乘數末尾有零的情況。而且只要你知道0乘任何數都等於0,傳統豎式計算起來也很快。我覺的教師沒有必要一定要學生選擇使用簡便豎式,應該尊重學生的真實情感,自由選擇哪一種豎式。

北師版數學三年級教學反思12

這節課主要是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並能結合具體的情境正確估算,會用乘法驗算除法。

1.結合“送溫暖”的`情境,讓學生找出有用的數學信息,並提出問題,列出算式:576÷6。

2.引導估算。請學生估一估,每所希望國小大約能分到多少本書。讓學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如:把576看成是600,600÷6=100,每所學校分到的書 不足100本;或6×90=540,每所學校分到的書多於90本……綜合學生的分析,上面除法算式的商應該是一個兩位數,且大於90小於100。

3.求準確商。先請學生獨立試做,然後組織交流。在交流中着重解決:被除數百位上的“5”比除數“6”小怎麼辦?商“9”寫在什麼位上?

4.回答問題,並反思解決問題的過程。

每節課我都會盡量突出重點,把複雜的東西摒棄,讓學生有一個更清晰的解題思路。這節課我就讓學生掌握方法,強調容易出錯的問題,效果還比較理想。

北師版數學三年級教學反思13

今天教學了《面積單位》一課,這節課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好這部分知識,爲以後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及其他平面圖形的面積提供了思維基礎。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取得進步和發展。” 爲了體現這一理念,本節課,我通過聯繫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引入,到關注學生的主體參與,在教學時注重展現概念的生成過程,不僅讓學生學習數學的一些現成結果,還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一節課下來,收穫很多,現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寫下來。

1、聯繫生活、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參與意識。

數學課程標準十分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指出“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爲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這節課的教學中,爲了給學生建立1平方分米、1平方釐米的.表象,我讓學生找找自己身邊哪個物體的表面的面積是1平方分米,身體哪個部位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釐米,這些材料都是生活中顯而易見,這樣的教學設計,激發了學習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反饋熱情空前高漲,他們學習、探索知識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答案層出不窮。學生不僅在腦海裏建立了面積單位的表象,而且再一次鞏固了面積的概念。這樣的學習緊密聯繫了學生的生活實際,體現了數學源於生活。

2、關注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在不斷探索,交流中構建知識。

1平方釐米的教學,我採用有效引導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拿出學具中的小正方形,引導學生認識邊長是1釐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釐米。並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說說哪些物體的表面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釐米,計量哪些物體表面的面積時可以用平方釐米。

通過平方釐米的教學,我引導學生從平方釐米的名稱中,通過個人獨立思考、小組討論交流創造出平方分米、平方釐米等面積單位,並類推出它們的意義。這樣教學是一個大膽的實踐,運用相關舊知去促進新知的學習,所有學生都主動參與到了學習過程中,在這一主動探究的過程中,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從感性到理性的積極遷移的學習能力。

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注重引導學生經歷應用數學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在解決實際問題中享受成功的樂趣。本課中,我設計了“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測量你感興趣的物體表面的面積”這一開放性活動。孩子們對這個活動充滿了興趣,他們不僅會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還會主動和他人合作,從中掌握了測量的技巧。

下課了,我的心情難以平靜。我還沉浸在孩子們興奮、快樂的活動中,課堂上他們高舉小手、活躍激動的表情讓我難忘。我在思考如何上好數學課,尤其是怎樣體現“做數學”、 如何儘可能使每個活動更充分、有效。這些都值得自己要好好的思考。

我想,每一位教師都應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的基礎上,結合新課標,課堂上,多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時間,多給學生一些自主活動的空間,多給學生一些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增添更多探索成功的喜悅!這樣的教學纔是紮實有效的教學!

北師版數學三年級教學反思14

今天我和孩子們共同學習了《需要多少錢》,這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是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本節主要分兩個環節進行教學:先是創設情境,“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然後是通過練習鞏固新知。在教學中,我想不僅要關注學生能否正確地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而且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每個學生能否積極地參與探索口算方法以及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活動,能否提出自己的想法,是否樂於與同學合作交流。

在探索口算方法這一環節,由於學生的知識背景及個性差異,面對同一道口算題,學生往往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思考角度出發,提出不同的計算方法。在探索12×3的口算方法時,我給學生留出了充分的時間,放手讓學生去交流和探討不同的算法,我進行巡視,並對學困生加以指導和幫助,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不同見解,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這樣的.學習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能從乘法的意義想到可以是3個12的和,12+12+12=36。也有同學3×2=6,10×3=30,6+30=36。還有的孩子直接用乘法豎式計算。同學們的這些方法都很有說服力。之後,我再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在交流比較中體會各種算法的不同特點,體現了算法多樣化的思想。然而,在練習時,我發現好多孩子乘法口訣背得不熟,特別容易出錯。所以在計算的時候可以讓孩子邊算邊默唸計算過程,邊記錄下計算的得數,可以幫助孩子提高計算準確率,也可以讓孩子使用草稿本。比如12×5,先算個位,2×5=10,再算5×10=50,10+50=60。

整個教學活動讓乘法口訣貫穿其中,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感覺到低年級教學一定要給學生創設情景,來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他們在快樂中學習,體驗學習的樂趣,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北師版數學三年級教學反思15

本課一開始,我就帶領學生去“商店”逛一逛,創設學生熟悉,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又感興趣的學習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後面新課的學習做了很的鋪墊,我認爲一節課中,教師的適時引導是成功的關鍵。

這節課上,我把自己當作學生的同伴,與學生一起討論交流,放手讓學生想辦法獨立解決問題,而沒包辦代替,把策略歸納爲知識點灌輸給學生。

比如:比較5.1元與4.9元的大小,我組織學生先通過小組合作的方法嘗試解決問題,最後通過比較,觀察,聯繫生活實際,得到解決的方法,使學生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需要改進的`地方:(1)應再進一步拓展知識面在比較用小數表示的商品價錢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抽象、概括、總結出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2)應注重教學環節的有效性,最後設計的“結合本課談體會應變爲師生共同小結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