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教學反思>

國小三年級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閱讀(1.1W)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三年級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國小三年級教學反思

國小三年級教學反思1

Do you like pears?第二課時中的Let's learn教學重點爲三個關於水果的單詞apple,pear,orange.還有句型Do you like pears? Yes,I do./No,I don't.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設計了一個實物大展示的情境。一方面複習了上學期的單詞,另一方面引出新的教學內容,在這一節課我充分運用直觀教學法。新授課的教讀,都是利用圖片與實物,發揮直觀的優勢。在這裏我還設計了一個chant來幫助學生記住單詞。學生會念這個chant,就記住了單詞。活動部分,第一個活動我聯繫生活實際,設計讓學生幫水果連單詞,既真實又有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個活動我爲學生拋出“尋找被藏的水果”這一問題,大大促進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第三個活動是聽指令畫畫,注意了學科之間的聯繫,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國小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這節課我注意運用多種方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學習的熱情高,參與的積極性高,達到了較理想的'教學效果。生學完後及時進行檢測,並利用圖片幫助學生進行鞏固。這節課的課堂教學活動設計結構清晰,層次分明,整堂課特別注意關注學生的興趣和情感的調動。但也有不足的地方,板書不夠清晰,單詞在句子中的運用較少,學生之間的合作也不是特別默契,在課時的安排上有所欠缺。在教學活動中肢體語言不夠豐富,三年級的學生觀察事物還是很簡單,需要老師用一些誇張的動作或語氣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雖說這一堂課中,我也有一些肢體語言,而且也達到了一定的效果,但還是不夠。而在整一堂課中,可以再多帶一點微笑,使師生關係更親近。此外對學生的評價過於單調,三年級的國小生還比較幼稚,他們還很喜歡聽到一些表揚、稱讚的話,那樣他們就會更積極的投入課堂中的每一個環節。這一點,做的還是不夠。比如,我讓學生說說時,大部分學生都積極開動了腦筋,有的說的非常的好,我爲了不浪費時間,只是輕描淡寫的重複一遍,或者以good,great帶過,顯然學生對這樣的評價不夠滿意。如果我能拎住一些突出的回答,加以更好的評價的話,學生應該還可以更活躍。總之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應不斷改進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國小三年級教學反思2

學習這課我滲透了如何描寫植物這一寫作知識入課。但是學習這篇課文最重要的目的是:學習學習作者敏銳的觀察能力以及在觀察的基礎上發揮想象。

教學第二段時,我佈置了一個任務:文中哪些話是寫荷花的姿勢?請用橫線畫出來。我叫了三名中下水平的`學生回答這個問題都答錯了,我趕緊叫成績好點的學生來回答。我當時很鬱悶,現在也很鬱悶,這一簡單的問題應該每個學生都答出來的呀?上學期我經常引導學生要觀察植物的形狀。(我課始就引導學生明白我們平時說的形狀就是這課書說的姿勢。)學生爲什答不出來呢?

讓學生領悟荷花姿勢美后,我問:文中第三段說,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而且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頁很美。可是書中只寫了三種荷花的姿勢,請同學們看圖,或者發揮想象,或者回憶自己曾經看過的荷花,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說說荷花的其他姿勢。這個問題一提出,舉手的人才五六個,而且說得也不是很精彩。這是爲什麼呢?難道是我引導的不夠好嗎?我該怎麼樣引導呢?

學習第四段時,我說:荷花的姿勢太美了,作者都已經陶醉了,你想知道作者是怎麼想得嗎?請你讀一讀第4段。讀完後我引導學生髮揮想象想,我問:假如你也是一朵荷花,在一池荷花裏,看着你的腳下有有些什麼小夥伴,它們會跟你說什麼呢?你的小朋友——荷花,你會說什麼呢?你看到了什麼呢?

同學們陷入沉思,但是他們的答案並不精彩,想象並不夠豐富。他們思維侷限玉,小魚或者,小蝴蝶跟我說什麼,他們 的思想沒有新穎。

怎樣引導才能讓學生的想象更加豐富呢?

國小三年級教學反思3

本課是本單元對摺剪紙的第一課,因此教師在提出教學任務之後,應教會學生如何將紙對摺,以及對摺後可以讓學生先畫好樣子,然後再剪。這樣就可以減低剪紙的難度,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情感功能是靠移情和共鳴來實現的。情境對激發人情感有特定的作用。根據學習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

在學習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一個很重要的動機就是成就動機,而成就動機來源於研究、探索、發現、挑戰成功後的快樂體驗和自信心。爲此,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我爲學生提供了探索性的問題“找出教室裏藏着的其它折法的團花,學着折一折,剪一剪,讓你的團花多變起來吧”,讓學生在尋找、研究、製作、交流的自主學習過程中激發進一步學習的動機,在獲得成功體驗的同時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在更大的空間裏主動地獲取知識、提高能力。

讓團花走進學生的`生活世界,學生也就體會到了剪紙的價值所在。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我根據《課程標準》指出的:教師要給學生留出空間,讓學生有時間、有機會去選擇、決定,去思考、體驗。因此我設計了挑戰型的任務活動,“美化我們的生活…如杯子、服裝、花瓶等,放手讓學生決定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務,鼓勵學生選用不同方法,把期望帶給學生,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

設計說明:

組織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可以開闊孩子們的眼界,促進創新意識的培養,在滿足孩子們欣賞與被欣賞的心理需要,呵護孩子們的興趣的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傾聽、表達的能力,培養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在這個環節中,其實能剪出怎麼樣的造型並不重要,關鍵是倡導學生的主動參與、勤於動手、凸現個性、合作交流、分享快樂。

爲了做到課內外有機結合,體現知識技能的延伸與延續,在課的結尾,我提出“剪紙藝術是我國民間藝術中的一朵奇葩,中國剪紙網中有許多關於對稱剪紙的知識,點擊一下鼠標,你一定會有新的收穫”,旨在激發學生愛國愛家鄉的情懷,讓學生主動去親近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剪紙民間工藝,去感受剪紙藝術。在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學習剪紙的過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和健全的人格,具有民族精神和國際視野,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國小三年級教學反思4

《荷花》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寫了“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被如詩如畫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聯翩,讚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課文中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觀景,情景交融,不僅寫出了荷花的風姿,而且寫出了荷花的神韻,使讀者既賞心悅目,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教學“看”的部分,我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理一理作者觀察荷花的順序,學生一看就瞭解了作者是先總的觀察,再細緻觀察,先觀察荷葉,再觀察荷花。在此基礎上,我們對描寫荷葉和荷花的句子作了詳細分析。我讓他們說說荷葉有什麼特點?是從哪個詞語看出來的。相機板書:荷葉:多(挨挨擠擠、一個個)、美(“碧綠”是寫顏色美、“大圓盤”是寫形狀美。接着,又讓學生看看課文中寫了荷花的幾種姿態,相機板書:荷花:半開或蓓蕾初綻(才展開兩三篇花瓣兒)、全開或含苞怒放(全展開了)、將開或含苞欲放(花骨朵兒)

教學“想”的部分,我讓學生通過朗讀體會作者把自己想象成荷花的原因和過程,交流作者是如何放慢鏡頭表達自己的想象過程的,以此體會到寫作過程中也應放慢鏡頭細緻描寫。

國小三年級教學反思5

我畢業以來一直叫低年級,這學期我擔任了三年級語文教學工作。與第年級教學相比,三年級的教學有許多不同之處,值得好好反思。三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有時會存在一些“尷尬”的地方。比如,從三年級開始閱讀應該逐步成爲學習的重點,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又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侷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三年級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地寫出自己見聞、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在二年級只是安排寫句練習,這個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在新課程的背景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勇於創新的能力。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樂趣,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1、注意新課導入的新穎;

2、培養學生積極探究的習慣,發展求異思維能力,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地各抒己見,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課堂氣氛活躍,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的空間。

二、重視朗讀品評感悟,讓課堂活起來

人教版的課文中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優的佳作,其語境描述得美妙,語言應用精巧,思維表達深刻,都是引導學生的重要內容。由於課堂教學時間有限,語文的精彩之處不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爲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全印象,我在閱讀教學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覆誦讀,在誦讀中深化理解,昇華認識,填補空白,如教學《給予樹》一文,讓他們在品評中進一步認識生活中要爲他人着想,同情他人,感受到幫助他人,快樂自己。

三、注重課內外結合。

美國的一位教育學家指出“課堂的外延與課內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爲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爲教訓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新課程改革實踐中,我們把語文教學融入廣闊的天地。讓學生閱讀《成語故事》《童話故事》等課外書;設採蜜本蒐集好詞佳名,爲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其次,注重豐富多彩的語文學習活動,如舉行筆下生花競賽、書法競賽、講故事比賽、編寫兒歌。此外,注意利用學科間的整合,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採用不同途徑獲得知識,培養能力。並注重習作與活動緊密結合。三年級學生作文才剛剛起步,怎樣批改才能收到實效呢?

(1) 改其一點,目標明確。佈置作文,讓學生明確要求,可先“約法一章”。以記事爲例,可要求學生抓住重點,或要求過程清晰,或要求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描寫突出,同時我十分注重鼓勵學生巧用語文書中的好詞佳句。批閱時根據事先約定的“法”,只要學生承諾所約的“法”之一,即使其他方面不夠理想,照樣給優。這樣由於目標單一、明確,讓學生每次習作做好一點就行,這樣大大降低了學生寫作的難度,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也爲以後學生寫好習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重評輕改,抓典型。我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現,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應把重點放在習作評導上。我覺得重指導,輕講評收效不佳。改得滿篇硃紅,費時低效。我認爲可針對習作特點的要求,可以在批閱時把主要精力放在歸納共性問題上,找出典型習作抄在黑板上,或印發給學生,師生一起修改,指出優點,找出失誤。互相研討,使其變成一篇佳作;或抽好、中、差幾篇抓住帶普遍性的問題,進行對比、分析,邊講述邊修改。如此下去,學生就會逐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

(3) 面批幾個,拔優輔後。以吃“大鍋飯”爲主,抓共性是必要的,但抓個性也不可少。最好的辦法是面批。但花時間更多,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利用作文課,在學生完成草稿後,每次輔導幾個,將有些“作文事故”消滅在萌芽中,防範於未然。

(4)充分利用身邊的素材進行作文訓練,總之,本學期以來,我盡心盡力做好自己的教學工作,不斷嚴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長處,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並運用到自己的教學的實踐中,使每一節課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由於自身的能力有限,教學的經驗的不足,本學期在教學中還存在着不少的問題,主要有:

1、個別學生的不良的學習習慣還有待進一步引導改正。本班學生生性活潑好動,其中有一些學生在習慣方面存在着的問題——寫字習慣很差,寫字姿勢不正確,不能自覺地完成作業,還有個別學生字跡潦草。還有的學生作業不能按時上交。或遇到難題沒有堅強的意志,不會主動克服解決。

2、寫作方面水平差異太大。班中學生的寫作興趣比較濃厚,但優生與差生的差異比較大。導致全班學生的寫作水平發展不夠均衡。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該加以克服。

3、在課堂中努力構建開放、民主的教學模式還不夠到位。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不斷學習,鑽研業務爭取有更大收穫。

國小三年級教學反思6

跳繩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由於學生的身體協調能力,以及掌握跳繩的能力稍差,所以在教學生跳繩時,我注意學生以下幾點:

(一)教學目標通過教學過程順利實現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來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並以學生所創造的玩法爲遊戲的載體,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體驗集體和個人獲得成功的喜悅心情,讓學生真正形成“自我學練、合作學練、探究學練、創新學練”的良好氣氛,從而實現教學目標。我在教學《跳短繩》一課,採用傳授式教學法、學生創新方法、學生反覆練習、分組比賽等方法來完成教學任務。目前,在教法上我改用激趣法和鼓勵法進行教學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練習過程中,一些基礎好的學生很快就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爲了保持學生的練習興趣,一方面,引導學生學習花樣跳繩,一方面,讓學生當小老師教不會的同學。每當發現學生微小的進步,我都會不失時機地給予表揚,有時作出驚呀的表情,有時有意輸給學生。

(二)以音樂爲背景,營造濃厚的民主氛圍,把課堂轉化成舞臺,讓學生自始至終是主體

本課我以引導者的身份進入課堂,學生的學練過程都以音樂爲背景,讓學生感覺到自己是在舞臺上盡情的`展現自己的聰明才智,在這樣的美境中,學生的學習充盈着快樂,充滿着幸福!教師也陶冶了情操。成功的運用了情景教學法、愉快教學法、遊戲競賽法、興趣教學法等,從而改變單一的傳授式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在靈活運用各種教法和學法

(三)以遊戲爲切入點,讓學生全員參與。這節課一直是在遊戲的氛圍中的,從開始的聽音樂做跳繩遊戲,再到學生聽音樂做捉尾巴游戲。都是以學生爲中心,以遊戲爲手段達到讓學生自主鍛鍊的目的。

總之,這節課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比如組織學生的能力,課堂的節奏和運動量的把握還是有待提高,希望通過不斷地學習和實踐來提高自己的能力,多學習、多鍛鍊,讓自己儘快的成長起來。

國小三年級教學反思7

本課通過欣賞中外表現快樂童年的美術作品,讓學生初步感知、瞭解了不同繪畫表現形式的美感。課堂上也有部分學生能大膽地用自己的語言簡單描述畫家的作品,並能說說自己的感受。他們在感受美術作品中表現童年多種多樣的快樂生活的同時,增強了回憶幸福、快樂的生活情感體驗,起到了較好的德育效果。同時爲了讓學生體會美術課特徵,增加了繪畫環節,也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整堂課的教學過程較連貫,重點、難點做得比較到位,讓學生能夠清楚地瞭解到這堂課主要內容是添加快樂假日的場景。但是學生的作品與原本設計的'教學結果有所差別。學生的作品中突顯快樂假日這一場景不是很明確。教師在對學生作品進行評價時也沒有及時的、適當地指出這一點,這是整堂課的敗筆!如果下次遇到這種類似的問題,要吸取這次教訓,爭取做到最好

國小三年級教學反思8

很慶幸能夠來到學校工作,在這裏有和藹的領導們,可親的同事們,更重要的是,我在這裏能不斷學習,無論是做人還是教育工作上,要做一個不斷進取的教育人。告別學生時代,自己已經走到了生命的另一個起點,如今,我已經擁有了自己的學生,成爲一名青澀的.老師。入職一個多月以來,在學校組織的青年教師成長活動中,我們青年教師聽課、評課,反思、進步。英語組的各位優秀老師鼓勵我多去聽課,給我提供了熱情的指導,我從她們身上看到了學術與實踐有效結合的可能性。邵校長、高校長以及我的師傅楊曉梅老師在聽過我的課之後,在英語教學方面給了我很中肯的建議,我受益匪淺。在此期間,我逐漸進步,然而教育教學中還存在着很大不足。

國小三年級英語學習的單詞一般都比較直觀,貼近學生生活,因此在單詞引入時我採用直觀教學方式,用圖片、動作、表情、實物、簡筆畫等給學生活靈活現的展示,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又加深了他們的記憶。

爲了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英語課堂中往往會運用遊戲、活動等方式,使學生在快樂中習得知識,但是課堂秩序的維持就成了我的苦惱。比如在Lesson5Let’sact環節中,許多學生在做動作時特別興奮,有的還大聲高喊。究其原因,在於自己的教學環節設置不合理,不夠吸引學生;在遊戲之前,應該講清規則,紀律要求,防患未然。

在上課時間方面,我的節奏把握的不太好,往往會前緊後鬆,有的時候甚至會講不完新知識。爲此,楊老師建議我多聽其他教師的課,學習她們的課堂組織流程,課堂遊戲應該爲課堂教學服務,不應占用過多時間,喧賓奪主。

另外,在課堂管理方面我還需要多多探索,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培養他們良好的日常學習行爲習慣至關重要,比如課前準備、端正坐姿、做活動時的規矩等方面都需要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多加訓練。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多向老教師請教,學習她們如何組織教學、如何進行課堂管理、如何對學生行爲進行評價,努力成爲一名學習好、工作好的英語教師。

國小三年級教學反思9

一、教材分析

1. 本單元有四篇課文,從不同角度共同表現了“愛“的主題。《平分生命》和《傾斜的傘》反映的是親情之愛,《七顆鑽石》和《一顆小豌豆》反映的是無私的愛,告訴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關愛,學會給自己的心中注滿愛,並把愛心獻給親人,也要把愛心獻給別人,讓人人都生活在愛的世界裏。課文語言生動形象,人物特點鮮明,生活氣息濃厚,富有兒童情趣,可讀性強,富有感染力。《傾斜的傘》託物於情,寄情於傘,以一把傾斜的傘貫穿全文。全文9個自然段,寫了外公和外孫女兩代人互相爲對方打傘的場景,表達了祖孫間至真至純的.親情。

2. 課文對前後兩個場景的描寫,反映外公的愛幼之愛和“我“的愛老之愛都是一種親情之愛,而且抓住人物的神態,反映人物當時內心的感情,反映人物的感情變化。

二、學情分析

1. 學生情況分析:本班是三年級學生,班上有20個男同學,13個女同學,男同學比較活潑、好動,女同學相對有些害羞,回答問題怕出錯。從平時交談和作業、檢測情況看,同學們基本功不夠紮實,積累的字、詞、句也少,課外閱讀很少,欠缺獨立說話寫話能力。

2. 學生的認知發展分析:農村三年級的學生對身邊事物的認識還比較膚淺遲鈍,本階段是要學生掌握必要的學習方法,培養集中注意的能力,有計劃地提高注意品質,一邊讀一邊想,培養學生的想象和思維能力。

3. 學生的認知障礙:農村的孩子見識少,大多數只是一味的得到關愛,還不知道其實每個人都需要關愛,全面學習作爲普通人應該掌握的教養和習慣。

三、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理解課文題目的深刻含義。理解“仍然”的意思,並會用它寫一句話。

2. 能力目標:培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的能力,理解重點句子的能力,結合詞句,抓住人物的神態,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一邊讀一邊想,從中感悟。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領會祖孫之間的愛,從而使孩子們受到薰陶感染,學習關愛他人,關愛身邊的每一個人。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難點:邊讀邊想,體會外公和“我”之間那種溫馨的情感。

國小三年級教學反思10

在這堂課中,我改變了傳統的教學座標,把所教的任務隱含在各個任務驅動的過程中,讓學生通過體驗和實踐進行學習,進而嘗試用英語交流,從中體驗學英語的快樂,提高學英語的興趣。

1、把快樂帶進英語課堂,營造愉快的語言範圍,本課初始,學生就在說說唱唱中開始了愉快的語言學習。在課堂上,學生始終處於一種積極輕鬆的狀態中,在猜猜玩玩中學習新知識,使學生體驗到英語教學的趣味。

2、開展多種活動,注重語言的操作與運用,採用多種形式的活動,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不斷變化教學形式,讓學生時時產生新鮮好奇感,以活動爲主線,開展本課教學,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學習中交際,在交際中創造。3、強化教學情感,建立以人爲本的學生主體觀,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營造一種能夠發揮學生主體性和自主性的條件,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活動中學會學習。同時還創設小組活動,鼓勵學生個體之間的融洽合作和有序競爭,把激勵和競爭帶進課堂,形成了較開放的教學模式。

本堂課結束後,我感覺設計的幾個趣味操練、擴展活動、探究活動深受學生喜愛,學生們興趣很濃,積極參與,達到了我的教學目標。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學生們編排、表演的英語對話新穎而幽默;趣味操練中他們輕輕鬆鬆的掌握了單詞和句子。而且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可見一堂充滿創造力和想象力的英語課需要老師帶領學生一起去開發去挖掘,去拓展去想象。我們知道課堂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學生要對英語感興趣,還要真正能將學到的英語運用於實際,這些是我們的奮鬥目標。要實現這些目標,要求老師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他們去動腦筋思考、分析、歸納、運用英語,自己學習,自己創造,養成自學的好習慣,以促進終身學習。如果老師課堂設計只是停留在傳授知識,記憶知識上,那學生還是不會交際,不會自由地運用。英語新課標要求我們英語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增強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

國小三年級教學反思11

本課充分體現了英語新課標理念,本課的教學對象是三年級的國小生,考慮到學生剛開始學英語,所以本課教學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爲目的。因爲三年級的孩子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所以李我努力爲學生創設一種學習情景,讓學生在一種寬鬆,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學習新句型,單詞。考慮到三年級的孩子剛剛開始學習英語,沒有基礎,所以在組織課堂教學時,始終採用漢語,讓學生完全沉浸在一種輕鬆學習氛圍中我採用具體實物等多種教學方法。學習並能認識下列詞彙:hamburger cake hot dog chinken French fres bread學生能夠理解並能口頭應答下列句子:What do you like?

能力目標:

①學生能說表示食物的`單詞。

②通過對話進行改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情感目標:

①學生願意學習本課知識並積極應用。

②通過實踐,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使學生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三處着手。

視聽法:是一種重要的外語教學法,強調聽說先於讀寫。

交際法:即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通過學生的相互交流,學習新知識。針對學生樂於進行同伴交流的特點,採用了此方法。

全身反映法:心理研究表明,再多種感官被刺激的`情況下,獲得知識更牢固,記憶更深刻。通過遊戲歌曲,讓學生自然而然的進入英語學習中。設計不同的教學任務,進行分層次教學,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實踐參與合作的方式,得到不同層次的語言訓練和提高。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處於交際的教學的第一着力點。我設計各種活動貫穿於整個課堂,學生求知慾,表現力強,善於模仿樂於參加。然學生獲得成就感,開展小組活動或遊戲。讓他們有成就敢讓學生學到真正的英語,讓他們在語言實踐活動中有用武之地。

我尊重學生的情感營造一種愉悅、寬鬆、平等、合作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有積極的情感體驗,注重了情感交流.在課堂上我始終處於樂觀向上高昂的精神狀態中,對教學一往情深,對學生滿腔熱情,用這種熱情引起學生積極情感,不是高高在上,二是用自己德智體語言調動學生的情感,使課堂氣氛和諧愉快!

本課設計開放性的課後作業,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言學習興趣,使教學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在本節課中我鼓勵學生,他們學習過程中的事物和錯誤採取了寬容的態度,並且創造條件讓學生能探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並自主解決問題。

但在本課教學中美中不足的是有的同學把單詞hamburger的音發錯了,沒有即時糾正,今後要注重對錯誤發音的正確引導。

國小三年級教學反思12

環節一:本堂課中採用了學生喜歡的猜謎活動作爲導入,告訴學生我們要學習一首關於謎語的歌曲,觸發了他們的'好奇心,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環節二:因爲歌曲《搖船調》中一共問了四個問題,我先範唱了歌曲中的第一段歌詞,先讓學生自己在畫面中找出答案,接着學生聆聽歌曲的第二段歌詞,和自己的'答案做一下比較。爲了讓學生記住歌詞,我採用了一問一答的形式,我來問,學生按節奏進行回答,很快就掌握住了歌曲中的難點節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首歌曲中出現了反覆跳越記號,爲了讓學生掌握它的用法,我採取的方法是利用身邊上體育課立定跳遠的踏板進行模擬講解,從而使學生輕鬆地掌握反覆跳越記號的用法。

環節三:通過欣賞《搖船調》動畫,運用律動讓學生體會“搖船”的動作,感受其音樂形象,使學生了解並掌握船歌的特點。通過介紹美麗的臺灣,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使學生能夠融入自己的情感,從而更好的表現歌曲。

需要改進的地方:在課堂中對學生的評價語言過於簡單,在學唱歌曲環節中對於演唱技巧上與表達音樂上應更好,更充分的挖掘學生的潛能。

國小三年級教學反思13

《趕海》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文章。敘述了“我”童年時代跟舅舅去趕海的事,生動展示了趕海的無限樂趣,表露了作者對大海、對生活的熱愛。

對於大海,學生並不陌生,有的自己親眼目睹過大海的雄姿,有的在電視或書上見到過,但大海給他們的印象只是表面的,如“一望無邊的大海”、“遼闊的大海”、“波濤洶涌的大海”等等,那趕海是怎麼回事呢?不少學生都很難理解,那怎樣讓學生理解趕海並體會到趕海的樂趣呢?我想應該抓住文本語言,藉助多媒體、朗讀等多種形式,啓發學生想象,從而感悟趕海的樂趣。

全文共五個自然段,文字優美,富有情趣。教學第一自然段時,通過播放學生熟悉並喜愛的歌曲《大海,我的故鄉》,創設情境,喚起學生對大海的嚮往和回憶,抓住“每當……便……”的句式,體會趕海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第二自然段一個“鬧”字特別有趣,童年時代都喜歡玩、鬧,帶有一種興奮的心情。通過師生對“鬧”的表演,使感受到趕海的快樂和有趣。

第三自然段是全文重點,圍繞“趣”字,讓學生找找文中“爲了表現趕海的趣,作者抓住了哪幾件事來寫的.?”學生很迅速找出了“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捉龍蝦”。“這幾件事中你最喜歡的是哪一件?爲什麼?比較詳細的是哪一件?你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通過這幾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從不同的角度去感悟趕海的快樂。有趣的幾個情境,還讓小組的同學進行表演,使學生入境悟情,加深情感體驗中講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尤其是抓住幾個語氣詞的朗讀,從而既體會到樂趣,又理清了課文的條理,並教會學生在平時開展過活動進行習作時也要象課文一樣有條理的寫清每一件事。

國小三年級教學反思14

《民族國小》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開篇之作,是一篇抒情散文。課文通過描寫西南邊疆的一所民族國小,反映了孩子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現了祖國各民族之間的友愛和團結。這是一所美麗的學校,團結的學校,充滿歡樂和祥和氣氛的學校,不同的穿戴,不同的語言,大家一起來到學校,認真上課,快樂玩耍,都成了好朋友。

三年級,識字和寫字在中年級仍然是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和低年級不一樣,三年級必須十分注意培養學生的獨立識字的`能力。本課的生字較多,涉及的新詞語也比較,但是學生剛開學,精神還沒有集中,上起課來,學習的興趣不弄,尤其是中下生,拼音沒能過關。識字方面,在以後的課文教學中,要先把詞語表中的詞語先全部讀準確讀流利纔在詞語中學習生字。在指導書寫方面,也不可能一個個的讓學生去模仿,除了指導難寫的字外,其他的都放手讓學生在課後去掌握,根據今天下午的聽寫,學生的詞語掌握還沒能全部過關。該課注意抓好的一個生字是“戴”與“雀”字,“穿”“引”字的拼音也有和多學生寫成後鼻音。

在學習文本時,課文中並沒有寫孩子們是怎樣上課的,我抓住這一點,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說民族國小的同學們上課時的情景。孩子們各抒己見,十分踊躍,有的說:“他們聽得目不轉睛。”有的說:“他們積極舉手發言,還受到了老師的表揚。”有的說:“他們把課文讀得又整齊又動聽。”……

整堂課總體感覺教學環節還是比較清晰的,重點也挺突出。一些教學設計比較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很能抓住他們的注意力。但我也覺得自己在課堂上的語言有時還顯得有些繁瑣。其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提問語言、過渡語言、激勵語言都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教師細心斟酌,多加錘鍊,精心準備。這樣,才能在課堂上調動起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課堂上快樂地學有所得!

國小三年級教學反思15

《認識幾分之一》是人教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學三年級上冊的《分數初步認識》單元的開篇課。這次教研活動中,我教學了這一課,頗有感觸。

一、在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的幾項活動:

1.力求把數學課堂變成活動的課堂。

開始,我用故事導入新課。讓學生先動手分一分蘋果,一方面激發興趣,另一方面鞏固平均分的意義,初步感知分數;再讓學生說一說半個的表示方法,體驗學習分數的重要性;讓學生折一折,再次經歷分數的形成過程。

2、強調學生對概念建立的理解、感悟過程。

本節課學生對幾分之一概念的`建立過程,我重點安排了讓他們經歷:“分——說——折——想”等一系列的數學活動的基礎上,結合實物初步描述出幾分之一的含義,使學生充分體驗到這些是他們自己通過操作、實踐得來的,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並加深了他們對概念的理解感悟。

3、加強學生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學生的獨立學習與小組合作有機結合。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充分調動他們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

二、在教學後,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覺得存在的不足。

1.沒有準確估計學生的學習起點。如課的開始我先讓學生平均分蘋果,引出一半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就讓學生一目瞭然了。

一般來說,目前我們所面對的學生,其學習的現實起點往往高於學習的邏輯起點。在該課中,從邏輯起點的角度來看,教材第一次編排分數,學生也是第一次學習,但從現實起點的角度來看,學生在10年左右的成長過程中,已或多或少見過或聽說過分數,課堂教學究竟該選擇哪一個學習起點進行教學呢?課前我猶豫了再三,採用了該種導入方法,先讓學生感知,再讓其自主引出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五分之一等;但實際教學中出乎我意料,有的學生不知不覺的認識了五分之二。在教學預設時,只有教師正確估計學生的學習起點,準確把握教學起點;課堂教學中,時時關注學生的這些起點,教師才能佔主體地位,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2、對概念的引入過急。對概念的教學學生應經歷“具體形象——抽象——具體化”這一認識過程,而低年級更應側重於第一環節。理解二分之一的意義是本節課的重、難點。剛接觸時,學生的理解可能是片面的,不完善的,甚至是錯誤的。所以在進行教學過程中,我給予了他們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通過“分一分——說一說——折一折”的基礎上進行抽象概括。理解幾分之一。我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更不應該爲完成任務而縮短時間,以個別學生的思維結果代替整體,必要時,教師應進一步加強引導力度,促進整體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