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教學反思>

五年級可能性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閱讀(2.18W)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五年級可能性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五年級可能性教學反思

五年級可能性教學反思1

教學目標:

1、通過推想和對熟悉事物的討論,初步感受生活中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2、能用合適的語言對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和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並和同伴交流想法。

3瞭解可以用數學語言描述某些生活現象,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難點:

能用合適的語言對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和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教學準備:紙鶴、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看老師帶來了什麼?(出示兩盒紙鶴)看到這些紙鶴覺得熟悉嗎?

生:熟悉,都是我們自己折的。

(以學生熟悉的事物引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

師:是的,同學們在手工課上折了這麼多精美的紙鶴,證明你們都是心靈手巧的孩子,你們很棒!那麼老師相信今天這節數學課你們表現也會很棒,有沒有信心?

(幫助學生建立自信,爲充分發揮其主動性奠定基礎。)

師:請同學們觀察這兩盒紙鶴,看每盒有什麼特點?

生:1號盒子裏全是紅紙鶴,2號盒子裏既有紅紙鶴又有黃紙鶴。

(培養觀察能力。)

師:你們喜歡什麼顏色的呢?

學生自由發言。

師:喜歡紅色紙鶴的人很多,老師也喜歡紅色的。因爲紅旗是紅色的,紅領巾也是紅色的,紅色象徵着熱情,我們對待生活就應該具有火一樣的熱情。

(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二、體驗與感悟

請同學們思考一個問題:在哪個盒子中一定能摸出紅紙鶴,在哪個盒子中不一定能摸出紅紙鶴?爲什麼?(出示課件)

請同學們小組合作,猜一猜結果,要說清爲什麼?(要求每個同學都發言,並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將課件中的“哪個”改成“1號盒”和“2號盒”,把“?”改成“。”

課件演示“一定”、“不一定”

學生:

1、小組合作討論。

2、交流猜的結果及猜想的理由,重點討論“爲什麼”。

3、親自摸一摸,驗證自己的猜想。

3、親自摸一摸,驗證自己的猜想。

同時學會用“一定”、“不一定”描述摸紙鶴的結果。

4、將全班同學摸紙鶴的結果統計在統計表中。

5、觀察統計表,再次肯定猜想結果。

(培養合作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師:在剛纔的活動中我們學會了用哪兩個詞來描述摸紙鶴的結果?

生:一定、不一定。

(掌握“猜想—驗證”的數學思維能力。)

下面就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用“一定”或“不一定”描述下面的事件。

課件演示教材第30頁的內容:

1、9月10日是教師節。

2、扔一枚硬幣,背面朝上。

3、後天本地有雨。

4、地球每天都在轉動。

你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用上“一定”或“不一定”來說一說身邊的事嗎?

(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

“說一說”

1、在生活中有哪些現象是可能發生的,哪些現象是不可能發生的。

(課件演示教材第31頁的情景)

學生:(1)思考女兒與媽媽的年齡大小、身材高矮等方面的問題。

(2)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是確定的,哪些現象是不確定的。

(在生活中學數學。)

2、判斷下面現象哪些是可能發生的,哪些是不可能發生的。

(課件出示教材第31頁的內容)

1)太陽從西邊生起。

2)每天都有地區下雨。

3)小樹一年長高一米。

4)亮亮一年長高一米。

總結:生活中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問題討論”

(1)獨立判斷。

(2)全班交流。重點說一說判斷的理由。

(鞏固所學知識)

三、知識拓展

1、 指名讀一讀。

2、 討論“爲什麼叫爆出了冷門”

總結:出乎人們意料的事件發生就叫“爆冷門”。

四、小結

說一說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通過摸一摸、猜一猜、說一說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初步體驗現實世界中存在着確定與不確定的現象。

縱觀整節課的教學,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數學知識生活化。

“一定”、“可能”、“不可能”是三個比較抽象的概念,爲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在教學設計中,不僅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創設了學生喜愛的遊戲情境導入新課,遊戲活動結果淺而易見,便於學生回答問題,還捕捉了大量的“生活現象”,爲學生提供探索與交流的時間和空間。

2、課堂教學活動化。

“ 以活動爲中心”是大教育家杜威的“三個中心論”思想體系之一,也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學習方式。本節課以活動貫穿始終,教師真正實現了角色的轉換。課堂上使學生在活動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斷體驗與判斷事件發生的`確定與不確定性。同時,又讓學生將活動中出現的現象及時抽象概括出來,上升爲數學知識,體現了學生的“再創造”,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3、學生學習自主化。

主動性是自主學習的本質特徵。這節課的設計着眼於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導”中幫助學生主動建構知識。在每個環節中,都是學生用自己的雙手去操作,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斷,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學生學得生動而充滿活力,主動而富有個性。

儘管本節課比較成功,但由於缺乏教學經驗還是有許多不足之處,比如說,在提出每個問題後應該多指名學生問一些爲什麼,又比如在一次學生判斷並說明理由後教師沒有及時總結出最關鍵的原因是什麼,再比如說沒有總結出“一定”、“不可能”用來描述確定事件或現象,而“可能”用來描述不確定事件或現象等等。

“課堂教學必須是一種有目的,講求效益的活動,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我今後的努力方向是在課堂中去除華而不實的花架子,讓小組合作,讓多媒體教學手段真正的用到實處,讓課堂樸實而不沉悶,活潑而不浮華。以上是我在教學中的一點思考,希望各位老師能夠多多地提出寶貴意見。讓我在今後的教學中少走彎路,不斷的提升自己。

五年級可能性教學反思2

設計豐富的教學活動,爲學生提供探索與交流的時間和空間。這節課我安排了這樣幾個層次的活動,第一個活動是摸球,先讓學生預測摸出的球一定是黃色嗎?並用“一定”、“不可能”“可能”來描述摸出的結果,然後讓學生親自摸一摸,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並注重對不確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觀感受。

第二個活動是說一說,出示袋子裏已裝好的球,讓學生說一說袋子裏任意摸出一個球會是什麼樣的`情況,使學生進一步感知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第三個活動是拋硬幣,讓學生猜一猜朝上的一面是正面還是反面,切實感受事情發生的可能性。第四個活動是根據要求往口袋裏放球,老師先讓學生試着判斷“要想達到預期結果,每次口袋裏應該放什麼顏色的球”。再讓學生實踐操作體驗各自的想法。

通過這樣的四次活動,使學生真切的感受到,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因而產生對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初步認識。注重思維拓展,體驗成功。在練習設計中,通過課件中準備的身邊的一些現象,可以開拓學生的思維,促進知識的遷移運用,使學生在“做一做”中進一步體驗生活中的確定和不確定事件。培養了學生傾聽意見,汲取經驗和相互交流的能力。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更增添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五年級可能性教學反思3

“可能性”是實驗教材中出現的一個全新的教學內容,屬於“統計與概率”的範疇,由於概率知識比較抽象,國小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我在教學時着重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注重學習過程的優化

本節課一開始,我就設計了一個“拋硬幣”的遊戲,讓學生猜猜是正面朝上還是反面朝上,這個既簡單又有趣的遊戲活動,把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吸引到了“一定”、“可能”、“不可能”的.學習內容上。第二個活動是“摸球”遊戲,通過摸一摸、猜一猜、說一說等一系列實踐活動,進行實驗、分析、比較、猜想,使學生親歷實踐發生的隨機性和必然性,唱到探索成功的樂趣。第三個活動是判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站一站活動既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運用價值,又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增添了學好數學的信心。第四個活動是讓學生說說生活中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這一環節具有一定的思維難度與靈活性,有利於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整個教學過程無處不是“可能性”的學習與判斷,可以說活動貫穿全課。

2、注重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

從學生的認知規律來看,數學學習應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

挖掘每一個學生的潛能,使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共同發展。學生在初步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後,我採用了操作實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小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活動中去研究、去探索,培養他們的探索及創新能力。通過小組摸球活動,你發現了什麼?這一充滿情趣的活動,不僅讓學生感受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經歷瞭解決問題的過程。

3、不足之處

(1)沒有充分利用課本上的主題圖,學生只是憑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猜測,沒有親身體驗抽籤這一過程。

(2)通過前面幾個環節的教學,學生看似掌握了所學知識,但在後面用“一定、不可能、可能”三個詞來判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時還存在一定的困難。

五年級可能性教學反思4

優點: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另外,新《課程標準》同時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根據以上認識以及五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我把整堂課設計成“摸球遊戲”活動課,設計了體驗操作、猜測驗證和綜合應用三個活動來學習“可能性”。學生掌握的很好。

不足: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讓學生初步體會事物的不確定性和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認識事物出現的隨機性。在這個基礎上,再讓學生體驗可能性大小的問題。

改進措施: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有些事可能,有些事不可能。

五年級可能性教學反思5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課堂教學是追求有效的課堂,課堂中有效的數學活動才能促使學生在過程中對數學知識產生深刻的體驗,便於學生對知識進行再創造。怎樣做才能讓我們的數學活動更有效更有價值呢?在執教五年級上冊的《可能性》一課時,在組織有效教學活動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方面進行了一些嘗試,下面我就這堂課的教學設計,有效教學活動的組織等方面進行反思。

一、有效的數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課堂開篇不僅很快就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且還能使學生把學習當成一種樂趣,吸引學生主動參與。本課一開始,我就結合學生喜歡做遊戲的特點,創設了到遊樂園玩一玩的情境,很自然地吸引學生參與到新知的探究中來。並利用幫助兩個小朋友解決誰先盪鞦韆的矛盾,這一生活中常見問題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這樣的設計,使學生對可能性的學習有了新的期待,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實踐證明學習的內容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越接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

二、準確把握教材,理解編寫意圖,緊緊抓住活動的目標,瞭解學生的需要,從學生的需要出發有效設計教學活動。

本單元內容是對三年級上冊《可能性》這部分知識的深化,使學生對可能性的認識和理解逐漸從定性向定量過渡,不但能用恰當的詞語(如一定不可能可能經常偶爾等)來表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還要學會通過量化的方式,用分數描述事件發生的概率。教材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安排簡單的等可能性事件,等可能性事件與遊戲規則的公平性是緊密相聯的,因爲一個公平的遊戲規則本質上就是參與遊戲的各方獲勝的機會均等,用數學語言描述即是他們獲勝的可能性相等。

因此,我力求圍繞等可能性這個知識的主軸,以學生熟悉的拋硬幣的遊戲活動展開教學內容,學生通過猜想、實驗、驗證,學會了用分數來表示可能性,明白了爲什麼可以用1/2表示硬幣正反面出現的可能性。通過遊戲直觀感受到遊戲規則的公平性,並逐步豐富對等可能性的體驗,學會用概率的思維去觀察和分析社會生活中的事物。並通過探究遊戲的公平性,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公平、公正意識,促進學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五年級可能性教學反思6

新課標指出,課堂教學在關注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又要關注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尤其強調要在學生經歷猜想,實踐,驗證,分析,判斷,推理等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掌握知識,發展技能,體驗數學的價值,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所以在教學設計會考慮到學生學習數學時對教學活動本身的興趣更加明顯,在教學中充分的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了具體的生活情景,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經歷數學學習的過程,就是要讓學生參與體驗,感悟,在玩中學.

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中,能按以下幾個方面來反映和體驗新課標的理念:

1,創設情境,感悟數學問題由生活中來,並注重應用.

教學時,創設拋硬幣的遊戲情境,讓學生很快的進入"可能性"這一情境,既貼近學生的生活,又能夠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又設計了直觀的"摸球"遊戲,使學生對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了進一步的.感受,讓學生在這些實踐性強的活動中,親身體會直觀的感受事件的確定性和可能性,最後把所學知識與自己的生活聯繫起來,舉例說明可能性,並開展"小調查"活動,綜合運用本課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理解了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並最終要應用於生活.

2,"玩中學",引導學生在主動參與中經歷猜測,實驗,驗證的學習過程

玩是孩子的天性,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設計了學生動手操作的遊戲活動,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以"動"促"思",在玩中享受到學習的快樂.領悟到知識的情趣,讓學生邊玩邊思考,讓學生大膽猜測,自己動手進行實驗,驗證,使學生真切的感受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這樣,通過親身的參與,直接的獲得個人經驗.

五年級可能性教學反思7

1、學生是在認知衝突中體會可能性存在的機率。可能性是學生在三年級開始學習的內容,每年,教材都會對此內容進行擴展和加深,但是由於知識的階段性,也造成了銜接上的一些衝突,本單元我們學習的是用分數來表示可能性的多少,先想有幾種可能性,然後分別求出每種事物出現的可能性具體是多少,很多學生在用語言描述可能性的時候,還是習慣性的說是多少而不是幾分之幾,還有的學生並不清楚表示集體的可能性時必須通過分數的意義來理解,所以在知識的銜接上有一點小問題。

2、學生在具體的試驗與操作活動中往往對遊戲本身更感興趣。這個單元的`學習有很多是通過遊戲來完成的,比如書上安排了轉盤,擲色子,抽卡片,划拳等遊戲活動,設計這些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經歷提出猜測收集和整理數據分析試驗結果的過程,這樣可以豐富學生對事物發生可能性大小的直觀體驗。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讓學生親自經歷對隨機現象的探索過程,引導學生學生首先猜測結果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然後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試驗,收集試驗數據,分析試驗結果,並將所得結果與自己的猜測進行比較。學生在此過程中不斷將自己的最初猜測與試驗結果進行比較,同時也讓他們參與領悟事物發生的概率,並修正自己錯誤的猜測。

3、區別平均數和中位數。學生對平均數的認識是透着感性的,因爲平均數只是我們判斷一組數據的趨勢的一箇中間量,在實際的數據中是不存在的,學生也能基本瞭解平均數的計算方法,但是中位數卻是實際存在的,往往更能反映數據的實際情況,學生容易把中位數和平均數混淆,也在已有的知識構架中不容易接受這個新朋友,兩者在概念上需要加以區分。我在課堂上強調兩者的不同,並講解計算方法,希望同學們能靈活處理。

五年級可能性教學反思8

優點;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來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學生對本部分內容掌握的很好。

不足;應照顧到全體學生。

改進措施;應讓每個學生都能有發言的機會。

五年級可能性教學反思9

五年級數學上冊《可能性》教學反思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人教版國小五年級數學上冊的第四單元的第一課時,本節課就是讓學生初步體驗事情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能夠說出簡單隨機事件中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考慮到學生的興趣和實際生活經驗,我選擇了與學生現實已有的經驗相聯繫的數學信息材料,讓學生在現實生活情境中體會“可能”、“不可能”、“一定”,並能夠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詞語來描述事情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首先,我用將要鄰近的節日——國慶節作爲本節課的開始,國慶節主題聯歡會需要學生表演節目,讓學生在抽籤表演節目中,親身體驗事情發生的情況,通過體驗學生初步瞭解事情發生的不確定,從而引入到本節課所要研究的`內容——可能性。爲讓大家充分體驗抽籤的過程,我請幾位同學和大家一起體驗抽籤的過程。這一個體驗過程以遊戲的形式開展,一下子抓住了學生學習的興致。課堂由抽籤表演節目、摸球等活動貫穿其中,生動有趣又層次分明,引導學生進行觀察、猜想、討論、交流,使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和掌握有關“可能性”的知識。學習本節課的知識,學生嘗試從數學的角度觀察事物、思考問題,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這切實體現了“數學的生活性和數學教學活動必須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爲基礎”的課程要求。其次,爲鞏固對本節課知識——“可能”、“不可能”、“一定”的感知,我安排了這樣幾個層次的習題,第一題是“連一連”。首先,回顧剛剛摸球的過程,並讓學生在摸球的過程中反思爲什麼摸到的都是紅球?引出並體驗事情發生的確定性。緊接着讓學生思考習題“在已知的盒子裏會摸到什麼球?”,讓學生根據盒子的已知信息去找相應的對應條件。本次從意象思維的角度去思考事情發生的可能性。第二題是“選一選、填一填”。給出備選的答案,讓學生在讀題之後,迅速從選項中匹配正確的答案,很好的了鍛鍊學生的反映能力。第三題是“說一說”。讓學生們聯繫生活實際舉出與可能性有關的實例,使學生了解身邊的確定和不確定的現象。最後,新授和練習環節都已經結束,本節課也接近尾聲。學習了“可能性”收穫和體會必不可少,讓孩子們自主發言:說一說本節課的收穫或感謝。本節課存在的不足:第一、讓學生說的太少,孩子的猜測依據未能清楚表達。第二、通過前面幾個環節的教學,學生看似掌握了所學知識,但在後面用“可能”、“不可能”、“一定”三個詞來說一說現實生活實例時還存在一定的困難。

五年級可能性教學反思10

課後,細細回想整個教學過程,發現自己在處理課堂生成時很不靈活,即使課前對學生的反應已經做了很多的預設,但當學生的迴應在不我預料之內時,我還是顯得比較慌張,這主要還是歸因於對教材專研不深。如果能夠把握住課堂上的每一個生成,課堂將精彩無比。

一、精心預設課堂教學動態生成的前提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設和生成不是對立的,而是辯證的關係。新課程背景下的數學課要生成精彩,增強實效,其教學過程還是需要教師精心預設的。如本課的摸球比賽環節,第一次黑色布袋中有1個白球7個黃球,第二次黑色布袋中有3個白球5個黃球,比賽規則是摸到白球多男生贏,反之則女生勝出。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可是比賽結束後男生意見很多,很多人都猜測布袋裏白球少黃球多,說這樣的比賽不公平。這個教學片斷,其實是我所進行教學預設的精心,我認爲,這樣的預設,就是爲留給學生在課堂上互動生成的空間和時間,保證學生在課堂上的狀態和行爲都成爲不同程度的生成性資源。

二、敏銳反饋課堂教學動態生成的關鍵

儘管教師通過精心預設開放而有彈性的教案,已經對教學過程中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作了充分的預設,但學生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課堂教學過程中依舊會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因此,關注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關鍵在於教師能敏銳地捕捉學生的信息,並做出準確的判斷與反饋,及時調整教學流程,從而使教學過程得以生成和推進。

本節課主要研究可能性相等的情況,但實驗很難證明這一點。學生分組實驗:在裝有4個白球,4個黃球的袋子裏任意摸一個球,一共摸40次。試上時,學生統計出白球和黃球的'次數差不多,我沒什麼負擔。可教研活動課上,學生摸出的白球個數與黃球個數基本都是不相等的,有的小組相差得還很大,告訴學生說可能性相等,自己都覺得有點牽強。在摸之前,學生其實已經能體會到白球和黃球數量相等,摸到的可能性相等了,而實驗做下來反而學生髮現不相等,好象這個實驗只說明瞭摸球的過程中具有偶然性。這是我在教學過程中比較困惑的地方,也是我沒能靈活變通的地方。但如果我能控制得更好的話,整堂課肯定很自然、很精彩。

新課堂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風景。作爲青年教師,我們要追求真實與樸素,追求預設的目標在實施過程中開放地納入彈性靈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體驗,在學生提出的問題中,在學生錯誤的回答中,在學生不同的意見中追求師生互動中的即興創造,構建真實、靈動的課堂。

五年級可能性教學反思11

《可能性》是五年級上冊數學裏的統計與可能性的內容,是一節實踐活動課。是我在本學期“金燭杯”活動的參賽課。現代教學理論認爲:數學教學應從學習者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的背景出發,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使他們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思想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在數學教學中,必須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過程,感受數學的力量,促進數學的學習。本課依託新課程理念,注重爲學生創設生活情景讓學生從體驗中學習,在體驗中自我建構新知,並從中掌握數學方法。努力爲學生創設條件,讓學生主動參與到發現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在整個活動中,我的設想是希望課堂上自然地向學生們滲透了科學研究的基本過程,引導學生們要通過猜想——操作——論證去發現一些規律。這節課主要是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學習數學。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教材實際,讓學生在猜一猜、想一想、試一試、說一說等情景中玩數學、學數學,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反思本節課,我認爲做得比較滿意的地方是:

1、創設合理情景,注重聯繫生活。

實際上整節課只設計了一個與學生生活相關的情景:學校在月底要召開秋季趣味運動會了,爲了這次運動會的成功舉辦,老師們正在認真地設計各種遊戲規則,而學生們正在積極地投入到各種比賽活動的練習中,運動會上有各種比賽項目實際上就是學生的學習內容或練習,這樣設計層次清楚,思路清析,環節緊湊,便於教師組織教學,學生也感覺到今天的學習好像是在開“運動會”,在運動會中動腦學習一系列的數學內容,這樣設計,聯繫了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價值,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2、“活”用了教材,實現用教材“教”。

在設計與講課中,將教材中的“做一做”與練習中的3道題組合成了兩道練習,置身於兩個情境中“下跳棋”和“老鷹捉小雞”,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通過對比,發現必須平均分轉盤,必須採用正方體,保證每個面的大小是一樣的,才能使遊戲公平,這樣做突破了教學難點。

3、以學生爲主體,突出“生本”教育新理念。

在足球賽活動中創設了遊戲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做數學實驗拋硬幣,每組拋40次,觀察拋硬幣的結果,發現正面朝上或反面朝上的次數都很接近總次數的二分之一,通過“猜想”,如果繼續拋下去會出現什麼情況?引起學生的好奇心,觀察歷史上的科學家做的拋硬幣的統計表,發現拋得次數越多,正面朝上的次數就越接近反面朝上的次數,讓學生親歷了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在與他人的合作過程中,增強互相幫助,團結協作的`精神,同時感受到科學家持之以恆和不畏難的精神。在其他活動項目中,我也注重儘量讓學生自己發現,讓學生說,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4、貫穿情感教育,適時德育滲透。

本節課要讓學生理解只有做到可能性相等,遊戲才公平,在教學中,着重強調:這樣公平嗎?爲什麼?培養了學生公正、公平的意識,同時結合摸球遊戲聯繫生活中的中獎,理解摸獎遊戲對於參與者來說是不公平的,教育學生不要參加摸獎,促進學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課講完了,突然沒有了那種緊張和激動,心理上是一種輕鬆和一絲淡淡的遺憾。------心裏總是想着這節課存在的不足:

(1)、挖掘教材不深,活動應“活”起來。

跳棋比賽中應設計成學生喜歡玩的電腦遊戲“飛行棋”的形式,在課堂上真正讓學生玩一次,由理論到實踐,全班學生分爲不同的三個隊,由隊代表來參與到活動,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又能夠使課堂氣氛異常活躍,提高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

(2)、教師組織教學的能力有待提高。

通過講課發現自己在這次比賽中存在基本功不足的問題,激勵性語言較少,課堂上心裏緊張,不能靈活運用教學語言組織教學,缺乏一種親切、自然、清析流暢的感覺;課中語言點拔不到位(拋硬幣實驗中出現正面朝上的次數與總次數之間有什麼關係),導致在這一環節上用了較多時間引導點拔;還有是對學生出現錯誤狀況後反應不夠敏感(黑球個數是2,藍球是20,黑球出現的可能性不是十分之一)。

五年級可能性教學反思12

1、課前交流很重要給孩子上課,爲了調節氣氛,也爲了培養好的課堂習慣,課前我習慣性地和孩子們進行交流。我覺得大家放不開,不能很好的表現自己。

2、讓孩子們在遊戲中活動,在活動中思考,在思考中收穫。枯燥的講授,不止是孩子們不喜歡,我們也不喜歡。數學較之語文更理性,也更枯燥。我們要把這些枯燥的東西變得更靈性,更生動。遊戲就是個很好的載體。這節課的'摸球獎、擲篩子都是孩子們喜歡的遊戲,並且每個遊戲過程都能讓孩子們自發地思考,我認爲設計這樣的遊戲是可行的,但在操作過程中,因爲事先考慮不周全,也因爲個人課堂教學機智更待加強,所以最後的遊戲並未達到預期效果。

3、數學課堂教師應該思路清晰,每一個環節都要有設計的意圖,應該環環相扣,渾然一體。

4、數學教師要做到語言精煉第一次上課,老師就告訴我,可能性的語言一定要精煉。簡明扼要是一個方面,少重複學生的說話是另一個方面。一直記着,一直努力控制自己。這節課前半部分我就用的時間很長,越到課堂的後面,可能性大小上面,就強調的少了,學生掌握的也不太好,有待修煉呀!

5、可以調整的地方:

(1)在課堂的總結時,應該結合孩子們的學習體會結束本節課的學習。

(2)將判斷生活中的例子和學生舉例放到一起練習。

五年級可能性教學反思13

解決問題時從學生感興趣的遊戲入手,讓學生小組合作親自動手實踐擲硬幣,研究遊戲規則的公平性,通過小組合作,統計全班拋硬幣正面向上的次數的過程,讓學生髮現當次數增多時,正面朝上的次數越來越接近擲硬幣的總次數的一半,然後出示科學家的.實驗結果,讓學生感受到當次數越來越多時,幾乎等同於二分之一,從而說明規則是公平的。讓每個學生都能感悟事情可能性發生的特點,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感悟。

整節課的練習是由各種活動貫穿其中,有“轉盤猜猜”、“設計轉盤”、“轉盤遊戲”、“扔骰子”、“飛行棋”等活動,體現了數學的生活性,整節課在學生的積極參與、民主和諧的氛圍中使學生獲得了大量的數學信息和數學知識,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課堂氣氛活躍,讓他們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也存在許多不足:1、在教學過程中,語言的組織、銜接不夠簡練,過度不夠自然;2、課件操作、銜接不夠嫺熟;3、拋硬幣遊戲結束時沒有及時收材料,導致部分學生的精力分散,不能很好地參與後面的教學活動。

五年級可能性教學反思14

感覺本課最大難點是例題教學,而例題教學中的最大難點又在於花落在每個人手裏的可能性與落在男生組(或女生組)手裏的可能性的關係。

嘗試分析了一下例題難在何處?主要原因是這裏男生組與女生組表演的可能性正好相等。難以激發學生探究慾望。有的學生錯誤地認爲遊戲中只有男生組和女生這樣,所以男生組(或女生組)獲勝的可能性就應該是1/2。(因爲有兩個組,男生組和女生組分別佔其中一份)。例題如果採用直觀形象的色塊幫助理解就容易突破難點,但主題圖中人數太多,用轉盤畫圖示來表示不方便。針對以上原因,我在教案設計時首先將觀察人數由例題的18人減少爲(6人),這樣繪製轉盤時就能既快捷又方便學生觀察探究了;其次,我將例題的等可能性事件。當我對第一排的同學宣佈完遊戲規則後,全班男生大呼“不公平”。此時,我就緊抓其“不公平” 的心理引導他們深入思考,最終從教學可能性的角度發現其概率的不同,男生組表演節目的可能性是4/6,女生只有2/6。

困惑:爲什麼教材例題要以擊鼓傳花爲素材來研究男生組與女生組的可能性呢?學生生活中很少是男生組或女生組爲單位來進行表演的,他們缺乏這樣的`遊戲經驗。其次,爲什麼不能直接採用直觀形象的轉盤作爲研究素材呢。

學生們的疑問與爭議:在課後,要求學生將可能知識與現實生活相聯繫。他們談到了商場購物後的促銷活動等級常常是分散重複排列的,如: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如果把轉盤中所有一等獎的區域都集中到一起,那麼這時獲獎的可能性是不是會有變大呢?近1/2的學生指出:可能性變大。因爲以往轉動轉盤時,由於獲獎區域較小,所以指針很容易因偏離獲獎區域一點而與大獎失之交臂。可如果將其放在一起後,發生偏離的可能性會變小,那麼或獎的可能性就增加了。還有近1/2學生從面積的大小來思考,認爲可能性不變。當然也有少數“兩面派”,他們認爲從理論上來說,獲獎可能性不變,但在實際操作中,應該可能性增加。通過討論,最終大家達成共識,獲獎可能性的大小應該不變。

五年級可能性教學反思15

優點;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合作交流,彙報展示,使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進一步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不足;學生能夠根據所學的知識初步判斷生活當中的問題,課下應該多鼓勵學生多到生活中學習。

改進措施;今後教學中應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發現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