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教學反思>

可能性的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閱讀(5.19K)

身爲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可能性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可能性的教學反思

可能性的教學反思1

“可能性”問題是生活中常見問題,但將抽象出來用於教學中學生初次接觸較爲陌生,因而,教學中要提供大量的實踐環境讓學生充分體驗,教師儘可能在提供猜測、實驗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在合作探索、驗證中體會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

教學時,通過一些活動,讓學生積累關於預測可能性的經驗,瞭解事件出現的可能性,認識事件出現的隨機性。因而我設計的思路是猜想——實踐——推測——驗證——應用的學習活動爲主線;爲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間。教學活動中,首先讓學生做遊戲,猜一猜活動引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一環節我採用了“石頭、剪子、布”的遊戲,讓學生通過猜一猜、比一比等初步瞭解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情況。第二步我採用的是摸球的遊戲。這個過程從教材上看是先讓學生看摸的球的顏色,然後在讓學生進行猜測、實踐最後驗證的'過程進行的。我在試教的過程中發現讓學生先知道摸的球的顏色,在讓學生進行摸球,特別是摸同一種顏色的球,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因此我在這個環節中是這樣設計的:先讓學生摸球,通過多次的摸出來的球的顏色,在讓學生進行推測桶裏裝的可能是什麼顏色的球。這樣學生的思維可能要活躍些。

可能性的教學反思2

《可能性的大小》是北師大版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P108—110的內容,通過對教材的深入瞭解分析,我們知道在二年級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初步感受了不確定現象,並能用 “可能 ”“不可能”“一定”這樣的詞語描述這些現象。本課時的學習主要是在二年級的的基礎上,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並能用“很可能”“不可能”“可能性大”“可能性小”“經常”“偶爾”等詞語進行描述,從而爲今後學習可能性以及用數值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打下基礎。

整節課的設計,我貫徹了“猜測—試驗—分析試驗數據”這一主線,讓學生經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過程,初步感受隨機現象的統計規律性。讓學生在活動交流中培養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本課時的具體教學流程如下:

一、 感受可能性的大小。(複習事件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二、 摸球遊戲——研究兩種結果可能性的大小

三、 聰明屋——研究三種結果可能性的大小

四、 實際應用、拓展

1、幸運大轉盤。(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問題)

2、小小設計師(怎麼樣才能讓我們中獎的機會變大呢?)

3、 操練場——連一連。

(學生獨立思考,同桌交流,彙報結果,強調重點字詞的的理解)

4、 你說說,我說說(對生活中的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作出判斷、描述)

五、全課小結。

課後,參與評課的老師給我提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實在獲益良多。

首先肯定的評價讓我深有感觸。具體摘錄如下:

1、 體現了較充分的教學預設。在摸球遊戲(研究兩種結果可能性的大小) 結束後,通過觀察摸球情況統計表,反問剛纔猜選黃球的學生,現在讓你再選一次,摸到哪種顏色的球可能性大?(白球)師追問,你爲什麼要改變主意呢?通過質疑、推理、驗證,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使學生的理解更加透徹,認識更加深刻。

2、 體現了個人的教學機智。在“聰明屋——研究三種結果可能性大小的”環節

中,(盒子中裝了14個球,分別是8個白球,4個黃球和2個紅球,閉上眼

摸出1個球,可能出現哪些結果結果?請列舉出來。)

老師首先讓學生猜測,學生根據“數量多——可能性大,數量少——可能性

小”的規律猜測: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最少.

接着,小組開火車試驗摸球,結果出乎意料:小組共8人摸球,黃球4次,白球3次,紅球1次。教室裏馬上出現的了3——5秒鐘的停頓,包括上課的老師、同學,以及在場聽課的老師。這時老師及時反應:不對啊?同學們,怎麼跟我們剛剛猜測的結果不一樣呢?這時候,一學生反應:“繼續摸!”好及時的三個字,馬上激發了所有同學的思維活躍性,重新啓動了課堂。在老師和同學的互動下,得出只有摸球的次數越多,摸出白球的可能性就越大的結論。經過這一停頓,不但使學生產生了“思維衝突”,而且很好的拓寬了學生動思維廣度,讓學生對“可能性的大小與數量的多少之間的`密切關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很慶幸這次課堂上出現的“插曲”,雖然有點“險”,但在老師與同學的默

契與機智中及時“化險爲夷”,這不僅鍛鍊了我個人的課堂調控能力,也爲我積累了難得的教學經驗。

3、 教師在創設情境時,使用了學生喜聞樂見的素材(生活照、校園實物等),

讓學生思考起來會感到非常親切、有趣,也易於理解和掌握,從中獲得積極

的情感體驗。

4、 “操練場——連一連”,讓每一個學生獨立判斷數據與文字表述之間的對應

關係後,動筆進行匹配連線的書面練習作業的;能夠強掉圈出重點的字詞。

5、 “幸運達轉盤”讓學生應用可能性的大小與數量的多少有關的知識,去理解、

分析商家促銷活動的營銷策略的;“小小設計師”讓學生按“顧客”的意願,運用可能性的知識設計抽獎轉盤。

另外的一些改進建議,讓我受益匪淺,包括下面幾點意見:

1、適當調整教學容量,把握課堂時間,不宜拖堂。

2、注意學生回答問題的習慣培養,引導學生“耐心聽別人發言”。

3、板書設計可以把縱向的結構改爲橫向結構,找準清晰與簡潔的平行點。 最後廖勝斌老師小結了這次水藤片青年教師展示課的情況,對於我們年輕教師的成長積累給予了肯定,也爲我們指出了今後的努力方向:年輕教師對教材的把握必須把年段內的知識點了解透徹,站在學生的基礎上進行備課,抓好平時課堂的學習習慣培養,如坐姿,傾聽的習慣,回答問題的組織性等等,像“圈出重點字詞”的良好聽課筆記習慣,值得提倡。

作爲一名青年教師,我深深的體會到找準新知識切入點的重要性,如何巧妙地、有的放矢地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含有數學問題的情境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前提。把問題設在學生認知的最近發展區,爲學生思維上的矛盾和衝突搭起了一個平臺,調動起學生運用自己原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去經歷數學知識的產生、發展、形成的過程,去實現知識的建構,並從中受到數學思想方法的薰陶。

反思再三,《可能性的大小》一課對我來說是又一個新挑戰,也是一個新突破。我深信“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在往後數學教學改革的道路上,我將繼續努力,爲教育事業做出新的成績。

可能性的教學反思3

一、源於生活導入,使學生感受親近的數學知識

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不確定現象, 本課的教學目標就是“在簡單的猜測活動中感受不確定現象,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使學生初步感受、體會概率知識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概率知識太抽象了,怎樣使這一知識深入學生的生活,讓我們的教學過程更直觀呢?這堂課一開始,我設計了老師和學生玩“猜牌”這一遊戲情境,簡單而有效地突出“可能、不可能、一定”,以至引導學生直奔這堂課的主題“可能性”。

二、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數學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爲學生充分提供從事教學活動的機會,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猜牌”“摸球遊戲”“小小設計師”等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在遊戲中玩中學,樂中悟,獲得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直觀感受,從而獲得有用的概率基礎知識,並用來解釋生活現象,更爲全面地分析問題,作出一些簡單的判斷和推理。

三、加強活動指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在進行“摸球遊戲”之前,教師先進行個示範摸球以及“友情提示”的出示讓學生在接下來的小組合作“摸球遊戲”的順利進行起了事到功倍的效果。同時在活動中應用知識,展示小組合作的成果,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充分的交流,更加深刻的感受、體會概率知識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使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可能性的教學反思4

在設計《摸名片》這一課時的時候,立足於於學生髮展的角度,從學生已有的生活和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發生和形成過程,學生學得積極主動,有愉快的體驗。現簡單反思如下

1、在實驗的過程中獲得探索成功的喜悅,本課設計了讓學生摸撲克牌,進,先讓學生從盒中任意摸一張,看看能不能摸到黑色牌,進行男女生比賽,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接着學生帶着自己的猜測做摸撲克遊戲,然後彙報摸撲克的結果。這時學生就會產生疑問,由於有了疑問,下面的學習就更具有實效性,學生會主動地對出現的`各種摸撲克現象進行推想,驗證。這樣,整個教學就成爲“猜測——驗證——結論”的活動過程,學生學習的思考更深入了,也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自主探索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2、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教學中通過讓學生分組體驗、合作交流、小組彙報,促使學生和學生之間形成良性互動,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可能性的教學反思5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課堂教學是追求有效的課堂,課堂中有效的數學活動才能促使學生在過程中對數學知識產生深刻的體驗,便於學生對知識進行再創造。怎樣做才能讓我們的數學活動更有效更有價值呢?在執教五年級上冊的《可能性》一課時,在組織有效教學活動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方面進行了一些嘗試,下面我就這堂課的教學設計,有效教學活動的組織等方面進行反思。

一、有效的數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課堂開篇不僅很快就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且還能使學生把學習當成一種樂趣,吸引學生主動參與。本課一開始,我就結合學生喜歡做遊戲的特點,創設了到遊樂園玩一玩的情境,很自然地吸引學生參與到新知的探究中來。並利用幫助兩個小朋友解決誰先盪鞦韆的矛盾,這一生活中常見問題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這樣的設計,使學生對可能性的學習有了新的期待,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實踐證明學習的內容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越接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

二、準確把握教材,理解編寫意圖,緊緊抓住活動的目標,瞭解學生的需要,從學生的需要出發有效設計教學活動。

本單元內容是對三年級上冊《可能性》這部分知識的深化,使學生對可能性的認識和理解逐漸從定性向定量過渡,不但能用恰當的詞語(如一定不可能 可能經常偶爾等)來表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還要學會通過量化的方式,用分數描述事件發生的.概率。教材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安排簡單的等可能性事件,等可能性事件與遊戲規則的公平性是緊密相聯的,因爲一個公平的遊戲規則本質上就是參與遊戲的各方獲勝的機會均等,用數學語言描述即是他們獲勝的可能性相等。

因此,我力求圍繞等可能性這個知識的主軸,以學生熟悉的拋硬幣的遊戲活動展開教學內容,學生通過猜想、實驗、驗證,學會了用分數來表示可能性,明白了爲什麼可以用1/2表示硬幣正反面出現的可能性。通過遊戲直觀感受到遊戲規則的公平性,並逐步豐富對等可能性的體驗,學會用概率的思維去觀察和分析社會生活中的事物。並通過探究遊戲的公平性,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公平、公正意識,促進學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可能性的教學反思6

可能性是根據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中爲了加強學生的數學思想和方法而新增的內容,是屬於統計與概率的範疇。從教學內容還是課型的特點,都是對教師的挑戰。這部分內容要求使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發生是確定的,有些是不確定的;能對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在這節課中,我創設了豐富的活動,使學生在這個活動過程中主動參與與體驗,促進學生行爲、認知、情感的共同和諧發展。主要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一、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整合資源,創設一定的數學活動,幫助學生理解數學。

活動是兒童的天性,也是兒童感知世界、認識世界的重要方式。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以活動爲中心,注重選擇富有情趣的學習材料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獲得愉快的數學學習體驗。如:開始就由學生喜愛的故事引入,不僅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更主要的是藉助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自己預測事件發生的可能結果,在猜測、表達、交流中歸納,初步感受隨機事件發生的不同結果,引出可能、不可能、一定三個概念。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同時,又爲學生及時的表達提供了機會,即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並全班交流,討論六幅與現實世界及社會現象緊密相關的畫面。這一環節,又將活動與學生的猜結果、說理由結合起來,使學生對可能性由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過渡,在不斷體驗與判斷中,進一步加深對事件發生的確定與不確定的認識,逐步建構了數學理論。課尾要求學生用可能、不可能、一定造句,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去尋找生活中具有可能性的事件,爲學生創造了大膽想、大膽說的機會,並將可能性貫穿始終,讓學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感受數學來源於生活而應用於生活。

二、重視數學思想與方法的滲透。

本課教學,我通過各種形式的數學學習,不只是學到一些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首先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世界,瞭解世界的事物很多與數學有關。學習用數學可以解決很多問題。其次,培養學生怎樣用數學去分析問題,使學生懂得用比較準確的數學語言去描述,加強對隨機事件的口頭表達,對可能性的判斷和爭辯等。重視學生的猜測,對學生的回答沒有簡單地給予的肯定或否定,而是把評定與驗證的權利交給學生,爲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間。另外,要抓住問題的關鍵點與學生對話,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學會觀察、學會分析、學會思考,學會正確地使用數學語言,促進學生的發展,使學生能夠理解別人的思考方法和推理過程,對照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初步養成推理有據的習慣。

三、有效地引導與組織,採用多樣化的學習方式。

不確定現象是這部分內容的一個重要研究對象,從不確定現象中去尋找規律,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全新的觀念。如果缺乏對隨機現象的豐富體驗,學生較難建立這一觀念。因此,我設計了多種不同層次的、有趣的活動和遊戲,通過創設這些具有啓發性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大量觀察、猜測、試驗與交流的數學活動過程和小組合作討論學習中,整堂課的教學中採用班集體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和個別教學相結合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儘量爲每個學生提供均等的學習機會,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逐步豐富對不確定現象和可能性大小的體驗。

但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教學存在着以下幾點不足和疑惑:

1、在練習中,我設計了三個判斷題,儘管判斷題涉及數學知識和現實問題兩個方面,但有重複之感。因爲在練習的設計上要體現出習題的典型性、趣味性、多樣性。

2、本節課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使學生能初步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上,而瞭解可能性的大小隻在課快結束時匆匆點了一下,而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整節課顯得不夠豐厚。我每次上到新課程中新增添的內容,既興奮,又擔心,既感受到挑戰,又感受到壓力。尤其這樣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的定位,是困擾我的一大難題。既怕淺了,又怕深了。到底怎樣對本節課的目標進行定位,才能最大程度上使學生收穫最大,使課顯得豐厚飽滿呢?請各位有經驗的同行不吝賜教。

可能性的教學反思7

人教版教材編寫中在三年級上冊中初步認識了可能性,學生學會用“可能”、“一定”、“不可能”等詞語描述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和確定性;還會用“經常”、“偶爾”等詞語描述一些事件的可能性;而本冊本單元的教學是在學生已經初步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基礎上,使學生對“可能性”的認識和理解逐漸從定性向定量過渡。同時通過與已有知識的對比,使學生擴大並加深對 “可能性”的認識和理解。同時,通過與已有知識的對比,使學生擴大並加深對統計知識的理解,逐步培養學生利用統計與可能性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今天我對本冊《可能性的大小》的例1進行了教學,本課時的教學目標:認識簡單的等可能性事件並會求簡單的事件發生的概率,重點:感受等可能性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

我就本課的教學進行以下幾點的反思:

1. 課堂中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

可能性大小是研究隨機事件的課,需要實驗的驗證,體驗和感悟的。例1是教學表示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因此,我採用了“猜想——驗證——感悟”的教學思路,引導學生從生活經驗中建構“可能性大小”的原始經驗,得出猜想,

教學反思

《五年級上冊《可能性》教學反思》。再組織學生進行驗證。例2,學生分組進行實驗,觀察數據得出結論。因此,學生自己實踐的過程中得出了正確的的結論,並能描述事物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練習設計貼近生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知識應用時,我採用了書上的三道練習題,自己又選擇了一道,這些練習題都是貼近學生的生活和遊戲中,讓學生感覺很親切,學生不僅解決了可能性大小用分數來表示,還能夠自己設計遊戲轉盤,讓遊戲更公平,從而引出只有在可能性相等的情況下,遊戲纔會公平。

3.教學活動過程採用動手活動,能放能收。

往往老師在上課時,都特別害怕學生操作,害怕操作不容易控制,打亂教師的教學過程,導致教學任務完不成。但是我在教學實踐中,越發發現學生動手操作的重要性,自己獲得的知識最不容易遺忘,所以開始教學這個班時,只要需要學生操作活動交流的,我一定會讓他們去做,慢慢地,學生的操作活動都在我的掌握之中,只要把活動要求給學生明確,他們知道做什麼,應該怎麼做學生都會按照要求去完成的。

本節課學生掌握情況還不錯,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在處理最後一道題在檢測導結時,後一道題創設題,難度有些大,沒有達到練習的預期目的。

這是我對本課的一些反思,我想在我們的課堂上更多地是教會學生思考的方法,不僅是讓學生掌握應該掌握的知識,還要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

可能性的教學反思8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兔子家族正在運動場上舉行長跑比賽,推選出的6名運動健將個個雄心勃勃,想取得勝利,你們猜猜誰能得第一?(指名回答)要是再來一場比賽呢?

是呀,在不同的比賽中,每一隻兔子都有可能取得勝利,這就是可能性。

(板書課題)

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動手動腦體會可能性。

二、小組遊戲

師:接下去我們一起玩摸球遊戲。每個小組裏都有一個袋子,袋子裏放有4個白球,2個黃球。摸球要求如下(小黑板出示):

1、每組4個人,再分成兩個小組,分別爲白隊和黃隊。

2、每次摸一個球,摸球時不可打開袋口看,摸完後再放回袋中。

3、每組的2人中,一人摸球,共摸30次;一人記錄,把結果記錄在練習紙上。

4、摸到白球次數多的算白隊贏,摸到黃球次數多的算黃隊贏。

師:按這樣的遊戲規則,你們猜一猜誰贏的可能性大一些?

學生遊戲。

同學之間交流結果。

三、引導探究

1、師:現在我要給贏的隊頒獎,你們有意見嗎?

2、黃隊爲什麼不同意?指名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3、師小結:黃隊認爲袋中的黃球個數比白球少,摸到的可能性就小;反之,白球的個數比黃球多,摸到的可能性就大,所以,這個遊戲規則從一開始就是不公平的。對於這樣的分析,大家同意嗎?

4、學生髮表意見:比賽要公平,取勝才光榮。

5、你們認爲怎樣修改這個遊戲規則,比賽才公平?

(小組討論,修改規則)

6、集體交流得出:在袋中再放入2個黃球或拿掉2個白球,使白球和黃球的數量一樣多。

7、學生根據新的遊戲規則重新開始遊戲,並統計結果。

8、活動反思:通過剛纔兩組摸球遊戲,你對遊戲的公平性有什麼認識或想法?在剛纔的合作過程中,你們小組有沒有什麼好的做法或不足?

四、鞏固應用

1、完成“想想做做”1-3題

2、閱讀資料。

學生先自己閱讀再交流體會。認識到:隨着實驗次數的不斷增加,正反面向上的次數會越來越趨向於相等,硬幣正反向上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五、課堂總結

用一句話說說這節課的收穫或體會。

反思:

本節課我以遊戲貫穿整堂課的探究新知中,使學生在好奇、有趣的情感體驗中有序、有效地完成了新知的探究、嘗試應用的'學習任務。

1、實踐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到的知識往往會記憶深刻。因此,我在這節課中創設兔子賽跑的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摸球的遊戲形式,讓學生親身參與到摸球的實踐活動中,只有這樣,學生的思維才能展開,問題纔會自然而然地被學生髮現並解決。

2、課堂上時間分配比較合理,學生參與面廣,遊戲的廣度深度符合學生的特點,整堂課氣氛活躍,能夠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3、雖然是一節實踐活動課,數學的思維方法還是要滲透的。在第一次師生共同摸球時,就滲透了一些摸球的方法:搖一搖,不能偷看,爲後面的小組實踐打下了基礎。

4、尊重相信每位學生,給他們充足的探索空間。

5、數學學習是充滿這觀察與猜想的活動,因此,運用觀察、猜想這些策略是非常有價值的,本課的摸球遊戲是按“現實情境--猜想--實驗――驗證猜想——分析原因”這一數學思考的線索展開的。經過兩次的循環,幫助學生建構起正確的數學認知,同時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及自主探究新知的能力。

可能性的教學反思9

《可能性》這部分內容是新課標中新增的內容,屬於統計與概率的範疇。在人教版教材編寫中在三年級上冊中初步認識了可能性,學生學會用“可能”、“一定”、“不可能”等詞語描述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和確定性;還會用“經常”、“偶爾”等詞語描述一些事件的可能性;而本冊本單元的教學是在學生已經初步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基礎上,使學生對“可能性”的認識和理解逐漸從定性向定量過渡。同時通過與已有知識的對比,使學生擴大並加深對 “可能性”的'認識和理解,並逐漸從定性向定量過渡。同時,通過與已有知識的對比,使學生擴大並加深對統計知識的理解,逐步培養學生利用統計與可能性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生學習這個內容興趣很濃,通過幾天的學習,做了一個檢測。總的來說掌握的不錯。

可能性大小是研究隨機事件的課,需要實驗的驗證,體驗和感悟的。這個練習設計貼近生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這些練習題都是貼近學生的生活和遊戲中,讓學生感覺很親切,學生不僅解決了可能性大小用分數來表示,還能夠自己設計遊戲轉盤,讓遊戲更公平,從而引出只有在可能性相等的情況下,遊戲纔會公平。在我們的課堂上更多地是教會學生思考的方法,不僅是讓學生掌握應該掌握的知識,還要讓學生把學生的方法深深地留在腦海裏,受用終身。學生這個單元檢測的題目都完成的很好。說明是真的明白了可能性的意義。重點講解了如下兩個題目。

有6瓶飲料,其中有2瓶過了保質期,現在從中任取一瓶,沒過保質期的可能性( ),過了保質期的可能性是( )。從一副撲克牌(四種花色、去掉大小王)中,抽到5的可能性是( ),抽到紅心5的可能性是( ),抽到黑桃的可能性是( )。這兩個題目具有較強的代表性,特別是最後的題目,要求學生具有周密的思維,是對可能性學習的一個提升。

可能性的教學反思10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應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中獨立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時,我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動手操作、討論,學生真正成爲了學習的主人。首先是情境導入。由國際乒乓球比賽中,誰先發球的圖片導入,引發學生的興趣。其次讓學生操作、遊戲,並與同桌進行交流。學生以拋硬幣來試驗,體會可能性和公平,並以啤酒瓶蓋、小的長方體等物體進行測驗,讓學生明白: 可能性相等,遊戲才公平;遊戲要公平,可能性必須相等。

接着,我又拿出3支白色的粉筆和5支紅色的粉筆,提問學生:拿出白色的粉筆和拿出紅色的粉筆的可能性相等嗎?爲什麼?要怎樣才能相等?學生各抒己見,得出兩種結論。

最後以轉盤的方式出現例題,讓學生從公平原則考慮可能性,再一次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是緊密聯繫的。

但在課堂上,我高估了學生的知識水平,原以爲:試驗的結果是好多學生認爲是不公平的,但有的學生憑藉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簡單的推理,得出的結論把公平理解爲絕對的公平;在轉盤這一環節中,推導受阻,浪費了一定的時間,使整節課的教學效果受到一定的影響。

可能性的教學反思11

“可能性”這部分內容主要是認識遊戲規則的公平性,這是在三年級上冊學生認識可能性相等和可能性有大小的基礎上安排的。教學這部分內容,有利於學生加深對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和遊戲規則的公平性,使學生聯繫實際問題,初步學會用可能性知識預測簡單遊戲的結果。同時,這部分知識也是學習求可能性大小的基礎。所以,在教學本節課時,我主要是以直觀內容爲主,用遊戲活動貫穿始終,通過學生自主體驗學習來獲取知識,較好的達成了預定的教學目標,比較充分地體現了“自主、合作、和諧”的教學主題。

課的導入部分,安排了“猜人”的遊戲,初步感受到“可能”,“一定”,“不可能”。在教學過程中我則讓抽卡片這個遊戲貫穿始終,學生在小組合作中體會到了“可能”是不確定的,“一定,不可能”是確定的,讓孩子切身體會到了可能性的內涵。在最後的幾個練習中,都緊密聯繫生活實際,使學生在玩中有所學,在學中有所思,在思中有所悟,使學生愛上數學,明白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這節課也有不足,如果將抽卡片的環節變成摸球,那操作的效果會更理想,因爲卡片不如小球實用一些。有的學生在課上表現的太出色了,初志明同學直接說出了,百分數,我覺得表揚激勵得不夠。還有在遊戲環節中,當一個學生舉起一張卡片,來表達可能時,我應該直接引導學生明白,當可能性越來越大,達到百分之百時就是我們所說的.一定,這些課外拓展我沒有把握好,如果把握好,就是課上的亮點,因爲學生能體會到這是非常難得的,實屬不易。雖說上了十多年課,但是課堂上的變化誰也預料不到,老師們給我的建議和提醒,使我受益匪淺,在以後的教學課堂上,我相信我會時刻記住同伴們的提醒,時刻鞭策自己不斷進取,努力前行!

可能性的教學反思12

本節課,爲了使學生開始就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我選取了學生感興趣的遊戲活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結果,教學實踐證明了我的想法,一上課,學生興趣就迅速地被激發起來,導入新課,新課中,我也設計了一些摸球遊戲,讓學生在玩中輕鬆地感 知“一定”“不可能”“可能”。再次小組活動,根據要求自己設計方案,小組內摸一摸,驗證結晨,再一次體驗昇華。教學至此,學生體驗到了現實世界中存在着的不確定現象,這是讓學生從感性過渡到理性,就顯得順理成章,輕鬆自如了。學生初步體驗了事情的可能性,再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用“一定”、“不可能” “可能”來做一判斷,再找找身邊還有哪些例子在小組裏說一說,讓學生互相啓發集思廣益,互相交流,拓寬思維 ,充分發揮了合作學習的作用。也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最後還把數學回歸於生活,設計了一個幫超市老闆設計一個抽獎箱活動,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結束本節課,延伸到了下能課可能性的大小。總之,本節課,就是讓學生要玩中學,學中玩,覺得輕鬆,愉悅。

一節課的種種設計,無非是爲了努力創建一個有利於學生自主探究的數學學習環境,使學生在獲得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發展。所以通過本節的反思,讓我認識到每一課都要盡心精心設計,設計環節要始終圍繞學生的接受效果着想,那麼纔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吸收。

不足:第一次小組活動時,老師沒有把步驟和學生說明確,學生開始覺得不知所措, 後來 老師走下去,幫助學生,及時補救過來了。

可能性的教學反思13

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高度社會化,大量的信息數據需要處理,出現許多決策問題需要人們去分析、評價,統計知識及其方法已滲透到了人類活動的每個領域裏的策略分析方面,已成爲現代數學方法的一個重要部分和應用數學的重要領域。統計知識已作爲數學教育基礎知識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途經。北京市21世紀數學實驗教材從一年級開始,就結合生活實例、通過例題的教學對學生滲透有關統計的初步知識,以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感受統計的意義,瞭解統計的基本方法,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可能性》一課是數學教材第四冊第十單元的內容,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讓學生初步感受、體會概率知識存在於日常生活中。對國小生來說,他們學習的概率知識主要是以直觀爲主的。在教學時,要讓學生多觀察多實驗,親自實踐、體驗,在遊戲中獲得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直觀感受。從而獲得有用的概率基礎知識,用來解釋生活現象,更爲全面地分析問題,作出一些簡單的判斷和推理奠定基礎。

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就如何體現課改新理念進行了積極的嘗試。具體做法如下:

一、遊戲激趣,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麼?今天這幾隻小螃蟹要進行一場跑步比賽,它們都雄心勃勃,想取得勝利,不信你聽!(課件)你們說說誰能得第一?(個別發言)要是再來一場比賽呢?

是呀,在不同場次的比賽中,每一隻螃蟹都有可能取勝,這就是可能性。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動手動腦來體會可能性。

二、活動體驗,自主探究

(一)師生共同體驗“一定”,“不可能”

1、我們先來做個摸球的遊戲:(出示一個口盒都是粉色球)

師:我這有一個神祕的盒子,裏面裝着一些綵球,都有可能是什麼顏色的呢?,誰來摸一個給大家看看?(指名到前面)

(1)你們猜猜他摸出的可能是什麼顏色的球?

(2)你說說你有可能摸出什麼顏色的?(搖一搖,不能偷看)

(3)我也想猜猜,你摸出的一定是粉色的。(生拿球)給我點鼓勵

(4)誰還想摸?你摸出的可能是什麼顏色的?

(5)我猜一定還是粉色的。

(6)誰還想來試試?

(7)你知道這個盒裏的小祕密了嗎?(指名)想不想驗證一下(一個一個拿)

小結:正像你們所說的,這個盒子裏都是粉色的球,任意摸一個,摸出的一定是粉色球。(板書:一定)

2、師:在這個都是粉球的盒子裏,有可能摸出你們剛纔所說的黃色……的球嗎?爲什麼?

小結:是呀,正因爲這個盒子裏沒有黃色……的球,任意摸一個就不可能是黃色的。(板書:不可能)

(二)小組合作,體驗“可能”

師:在我們摸球的同時,有幾個小朋友也在摸球,看看他們是怎麼摸的?(錄象)

師:看明白了嗎?做這個遊戲時應該注意什麼?

不能偷看(一會兒在做遊戲時,大家都來做監督員,互相監督,不能偷看。)

結果怎麼辦?組長要做好記錄。摸到紅球就在紅球那做個標記……

你們都等不急了吧,在組長的位子裏也有這樣的一個盒子,請靜靜的快把它拿出來,在組長的帶領下按順序摸球,請把結果填在表一中。(小組活動)

師:我們統計一下,你們組摸到粉球幾次,黃球幾次(按組說)

師:觀察每組摸到粉球和黃球的次數,你發現了什麼?

全班同學一共摸到粉球幾次,黃球幾次,我們一起算一算。

師:我們全班同學一共摸到粉球……次,摸到黃球才……次,你想到了什麼?

師:盒子裏兩種顏色的球到底有幾個,你想知道嗎?請組長把球拿出來,數一數。(3粉1黃)把球收到盒子裏

總結:剛纔我們同學真了不起,盒子裏粉色球的個數多,我們摸到粉色球的次數就多,所以就說,摸到粉球的可能性大(板書)

相反:黃色球的個數少,摸到的次數就少,所以說,摸到黃球的可能性小。(板書)

師:請你想一想,盒子裏有10個粉色的球,1個黃色的球,摸到粉球的次數會怎樣,摸到粉球的可能性呢?

如果有20個粉球黃球還是1個,這時怎麼樣?

如果盒子了全是粉色的球,怎樣呢?

師:大膽的想像如果盒子裏粉球黃球的個數同樣多,那摸到粉球、黃球的次數會怎樣?

師:你們猜的對嗎?我們來驗證驗證

請組長在盒子裏放上同樣多的粉色、黃色的球,可以是2粉2黃,也可以是1粉1黃。多餘的球怎麼辦?把摸球的結果記錄在表2(小組活動)

師:觀察每組摸球的次數,哪個組摸到球的次數比較相近,看着結果,你想說些什麼?一起算出全班摸球的次數,全班摸出粉球……次,黃球……次,你想說什麼?是不是像剛纔記錄的那樣相差的很多?

總結:當粉球、黃球個數同樣多時,我們摸到兩種顏色球的次數非常相近,可能性也是相近的'。

三、聯繫生活,學以治用

1、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着許多可能性的問題,有些事情是一定會發生的,有些事情是不可能發生的,還有些事情是不能確定的。下面我們來做個小練習。

2、像這樣的例子有很多,你能說說嗎?

3、這節課每名同學都能開動腦筋,學到了新知識,那誰最聰明,誰的反映最快呢?我想利用旗子做個小測試,誰願意參加這個測試?請你快速快速的拿出旗子。

小結:看來你們的反映的都很快,反映能力都很強。

四、總結全課

這節課,我們通過摸球遊戲研究了可能性的問題,其實生活中好多事物具有可能性,希望你們在學習上勤動腦勤思考在生活中發現更多的數學問題。

課後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創設了“聯繫、發展的遊戲情境”,使全體學生在好奇、有趣的情感體驗中有序、有效地完成了試驗探究、嘗試應用的學習任務。課後將成敗進行了反思:

1、我認爲實踐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到的知識往往會記憶深刻。因此,我在這節課中創設小螃蟹賽跑、神祕的盒子等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多種的活動形式,讓學生親身參與到摸球的實踐活動中來,只有這樣,學生的思維才能展開,問題也纔會自然地被學生髮現,解決。

2、課堂上時間分配比較合理,學生參與面廣,遊戲的廣度深度符合學生的特點,整堂課氣氛活躍,能夠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3、雖然是一節實踐活動課,數學的思維方法還是要滲透的。在計算全班共摸到兩種顏色的球各幾次時,滲透了怎樣計算更簡便。

在第一次師生共同摸球時,就滲透了一些摸球的方法:搖一搖,不能偷看。爲後面的小組實踐打下了基礎。

4、尊重相信每位學生,給他們充足的探索空間。

當然在活動過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問題:

1、在傾聽學生髮言時,還不夠耐心,有時有搶話的現象。

2、板書可採用圖文結合,貼近學生的理解水平,更具體形象地做到表達的有效性、條理性。充分讓學生有意識地獲取和讀懂板書,形成合理的質疑。

3、課上有些問題的思考價值不高,如“我這有一個神祕的盒子,裏面裝着一些綵球,都有可能是什麼顏色的呢?”這樣的問題使學生沒有依據的猜測,在提問時應少叫幾個學生回答。有些問題沒有什麼思考的價值發,如:“拿出來的球怎麼辦?”

4、應該增強個別環節的實效性。第二次合作摸球,應該在第一次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小組內充分的思考,討論,甚至在摸球的次數上也可增加,從而使學生在合作探索中更深刻的體驗到當兩種球的數量同樣多時,摸到兩種球的可能性是相近的。這樣能使知識自然的有所昇華。

5、“偶然性”提出的時機不夠準確。可以在分析完全班總體情況之後,再回到個別有問題的組,提出“偶然性”的問題,這樣學生會更明白。

可能性的教學反思14

《可能性》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的內容,是要求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也就是通過遊戲的形式,從而感受最基礎的知識“可能性”幾種情況。

我的這一節課一開始,首先設計了一個“摸球”的遊戲,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極積性。第一步讓學生從全部是白球的盒子摸球,這樣摸出的一定是白球,再提出一個問題:能摸出一個黃球嗎?讓學生試着摸一摸,結果學生髮現是摸不到的。第二步讓學生從裝有白球和黃球的盒子裏摸球,小組成員倫流摸,摸了以後又放回去,學生髮現可能摸出兩種顏色的球。這活動既簡單又有趣,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一定”、“可能”、“不可能”的學習內容上。通過摸一摸、猜一猜、說一說等一系列探究活動,進行實驗、比較、分析、猜想,使學生親歷事件發生的必然性和隨機性,嚐到探索成功的樂趣,再讓學生判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然後說一說生活中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全過程無處不是“可能性”的學習和判斷,可以說活動貫穿全課,“可能性”也融貫全課。

本課教學,使學生通過數學學習,不只是學到一些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首先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自然界,瞭解生活中的事物很多與數學有關,學習用數學可以解決很多問題,由此而愛好數學。其次,培養學生怎樣用數學去分析問題,使學生懂得用比較準確的數學語言去描述事物。這節課中,加強學生對隨機事件的口頭表達能力、對“可能性”的判斷和爭辯等。從這節課看,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有較好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數學分析能力,而且還有一定的'科技知識基礎。另外,學生在這節課中瞭解到操作、比較、猜想、實驗、驗證對認識事物、數學分析都有重要作用。所以這些,說明這樣教學會較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使學生有較紮實的數學基礎並聰明起:來。不足的是:學生對“一定”的含議瞭解得不是很好。因爲有的同學這樣寫到:我的實驗一定能成工。

可能性的教學反思15

優點: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另外,新《課程標準》同時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根據以上認識以及五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我把整堂課設計成“摸球遊戲”活動課,設計了體驗操作、猜測驗證和綜合應用三個活動來學習“可能性”。學生掌握的很好。

不足: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讓學生初步體會事物的不確定性和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認識事物出現的隨機性。在這個基礎上,再讓學生體驗可能性大小的問題。

改進措施: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有些事可能,有些事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