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教學反思>

玲玲的畫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閱讀(2.32W)

身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玲玲的畫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玲玲的畫教學反思

玲玲的畫教學反思1

《玲玲的畫》講述的是一個生動活潑的小故事。玲玲準備參加比賽的畫,不小心被弄髒,已經沒有時間重畫一張,玲玲急得哭了起來,但在爸爸的啓發下,她開動腦筋,在弄髒的地方畫了一條小花狗。課文內容簡單,主題明確,寓深刻的生活哲理於簡單的故事之中,對於啓發學生處理生活中的類似事件有較強的教育意義。本文語言樸實,對話較多,玲玲的情感變化是本文重要的線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

教學時我引導學生站在玲玲的'角度,想想遇到這樣的壞事情,會有多着急,讓學生相互交流體會,並通過朗讀把她的急切心情讀出來,而後來她的心情大變,注意引導學生充分讀書,在讀中體會情感,感悟語言。

爲了理解爸爸意味深長的話,我讓他們先結合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談談從中受到的啓發,起初學生並沒有很深的感悟,我便引導學生理解玲玲是在爸爸的啓發下在畫上畫上小狗這個環節,我重點引導學生領會玲玲在遇到困難後,認真思考,動腦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學生們都能夠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說出很多精彩的實例來。

不足之處是啓發學生弄清道理後應進行生活中動腦方面的拓展。大概是學生的生活經驗較少的緣故吧,他們的例子都脫離不了課堂,家庭的小圈子。

玲玲的畫教學反思2

一、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自主識記,交流方法,遊戲鞏固並正確讀寫生字。

2.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啓發的句子

3.自讀自悟,合作學習,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二、教學重點、難點:

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啓發的句子,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三、教學過程:

(一)猜謎引課題

老師今天和咱們大家是初次見面,所以我想考考大家,大家敢不敢接受老師的挑戰呢?

(敢)

1、在古時候,有一個小男孩,他動腦筋想辦法,從砸碎的水缸中救出了自己的小夥伴,咱們大家知道他是誰嗎?

(司馬光)

2、還有一種鳥,它渴極了,但是它想辦法喝到了瓶子裏的水,你們知道老師說的是誰嗎?(烏鴉)

是啊,同學們,司馬光也好,烏鴉也好,他們都通過自己動腦筋,想辦法,成功的解決了遇到的問題,今天,老師再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她同樣是一位愛動腦筋的孩子,大家想不想認識她呢?

她的名字叫玲玲,看,她和我們大家打招呼呢! (出示幻燈片)板書:

玲玲的畫

(強調讀音,第一個玲二聲,第二個玲輕聲,學生朗讀課題)

(二)教授生字和句子:

1、會認的字:玲

2、會寫的字:

(講授生字時,老師範讀,領讀,學生齊讀,指名讀,要求學生讀準確)

(重點講授,叭,是個擬聲詞,教師模擬黑板擦掉落地上的聲音)

3、講解詞語

端詳弄髒評獎催趕叭的一下一幅畫動腦筋

4、學生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

5、朗讀重點句子:

(1)玲玲滿意地端詳着自己畫的《我家的一角》。這幅畫明天就要參加評獎了。

(2)就在這時候,水彩筆叭的'一下掉到了紙上,把畫弄髒了,玲玲哇得哭了起來。

(3)爸爸仔細地看了看,說:“別哭,孩子。在這兒畫點兒什麼,不是很好嗎?”

(4)玲玲想了想,拿起筆,在弄髒的地方畫了一隻小花狗。小花狗懶洋洋地趴在樓梯上。

(5)在第二天的評獎會上,玲玲的畫得了一等獎。(6)好多事情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

(幻燈片出示句子,學生朗讀,教師糾正字音,讓學生讀中悟情悟理)

(三)理清課文脈絡: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理清脈絡,根據課文內容,給三幅圖排排隊。

(指名回答)

3、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學生完成填空)

玲玲明天要去參加評獎的,一不小心。在的幫助下,玲玲在原本髒的地方。在第二天的評獎會上,玲玲的畫。

4、通過學習這篇課文你明白了個什麼道理?

(好多事情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

5、聯繫生活實際:

如果你的花裙子不小心破了一個洞,你會怎樣將壞事變好事呢?

(四)佈置作業: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小練筆:

寫一件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壞事變好事的事情吧!

四、板書設計

25、玲玲的畫壞事——肯動腦筋——好事

五、結束語:

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可能隨時都會遇到困難,遇到挫折,老師希望咱們大家並不是在原地哭泣,止步不前,而是利用智慧開動腦筋,戰勝困難,將壞事變成好事!

老師非常高興和大家一起完成這一節課,祝親愛的同學們生活永遠幸福,再見,下課!

六、教學反思: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以下幾點是我認爲課堂中的比較成功的地方。

(一)巧妙開頭,使師生之間和諧融洽

(二)抓朗讀,讀中體會,體會中朗讀

(三)抓主線,幫學生理清思路

(四)聯繫實際,使“難點”的堡壘不攻自破爸爸的話是全文的哲理所在.

(五)圖文並茂的板書,課後名言的拓展,字詞卡片的精心設計和製作,課件的合理利用,都可以成爲今後教學中的小小的收穫。

當然,遺憾的是,課堂中也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詞的教學中,語言上不夠嚴密,應準確區分“圖案”和“畫”的區別。

玲玲的畫教學反思3

《玲玲的畫》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玲玲準備參加評獎的畫不小心被弄髒,已經沒有時間重畫一張,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啓發下,她開動腦筋,在弄髒的地方畫了一隻小狗,不僅巧妙地掩蓋了了污漬,還給作品平添了幾分家的溫馨。告訴我們好多事情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這篇課文內容簡單,道理明確,這樣的課文,卻往往是語文老師心中最“怕”的課文,因爲它沒有詩情畫意的語言,沒有高遠深奧的哲理,用語文老師們的話說,就是沒有“可挖掘”的東西。在一陣“無措”之後,靜下心來備課……經過我的精心設計,在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反思整個教學過程,以下幾點是我認爲課堂中的比較成功的地方。

這篇課文內容簡單,道理明確,這樣的課文,卻往往是語文老師心中最“怕”的'課文,因爲它沒有詩情畫意的語言,沒有高遠深奧的哲理,用語文老師們的話說,就是沒有“可挖掘”的東西。在一陣“無措”之後,靜下心來備課……經過我的精心設計,在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以下幾點是我認爲課堂中的比較成功的地方。

一、巧妙開頭,激起學生興致上課開始,我便對學生說:“今天老師知道有領導來聽咱班的課,所以就特意買了一件特別漂亮的裙子,可惜在來校的時候不小心被刮壞了,老師非常傷心,你能幫幫老師嗎?”學生聽後紛紛舉手發言,同時又恰當的引出課題。

二、抓主線,幫學生理清思路本文記敘的是常見的生活小事。內容集中,語言樸實,對話較多,玲玲的情感變化:高興(畫好作品)---難過、着急(弄壞作品)---滿意(畫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線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在課堂伊始,我就引導學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線索,在教學中牢牢抓住這條線索,使全文脈絡清楚,豁然開朗,撥雲見日般明瞭了。

三、抓朗讀,讀中體會,體會中朗讀。

1、自由讀,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2、細讀,體會人物的心情。

3、個別讀,通過評價指導朗讀。

4、小組合作讀,分角色表演,體會情境中的人物。在讀讀、說說、議議中學生的朗讀能力提高了。

四、聯繫實際,理解爸爸的話理解爸爸的話是本課的主題所在,但在生活中,好事變壞事的事其實很少。

我在課堂中,就引導學生說說在生活中碰到困難是如何解決的,學生在思考中也就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我認爲課文所要表達的東西也就是讓學生懂得碰到困難要動腦筋思考。

五、圖文並茂的板書,課後名言的拓展,字詞卡片的精心設計和製作,都可以成爲今後教學中的小小的收穫。當然,遺憾的是,課堂中也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詞的教學中,語言上不夠嚴密,且時間較短。

遺憾的是在教學中,我更多的關注教師的教,缺少對學生的需求的關注。呈現在課堂上,學生顯得被動。而細節之處的處理也欠圓滑,教學的痕跡比較濃。看來,只有真正把學生裝在心中,處處以學生的需求出發,語文課才能更加充滿語文味。

玲玲的畫教學反思4

以前開課,總喜歡“挑”,挑語言優美的文章,挑自己有感覺的文章,挑容易把握的文章,感覺唯有如此,心裏才塌實。現在開課呢,也不自覺地“挑”,但挑的標準大不相同,挑符合教學進度的,挑自己不敢上的,哈,有點自我折磨的嫌疑。確實,挑了《玲玲的畫》一課,回想這一路的備課歷程,真是猶如煉獄。

《玲玲的畫》一課,文章語言樸實,故事情節簡單,學生一讀便明瞭。那如何讓語文課充滿濃濃的語文味呢?文章的`語言訓練點挖在何處呢?我怎麼才能站在語文這塊基石上,讓學生明白“好多事情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的道理呢?在多次試教、修改後,最終將目光聚焦於生字詞語,通過動作演示、換詞理解等手段活化語言,抓住關鍵句“好多事情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再現情景,在感悟、朗讀中,理解所蘊涵的深刻道理。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有收穫,亦有遺憾。

收穫之一:目標定位準,使教學有了明確的方向。

根據二年級閱讀教學的目標,字詞教學是重中之重。教學中,我抓住“端詳、糟”等重點詞語,分三步落實。首先是初讀層面,重點落實字音,結合字形初步接觸字義,由詞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漸進,體現低段教學“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理念;其次是細讀感悟中,結合語言環境理解詞語的意思。最後,練寫字詞,留足時間讓孩子書寫生字,又一步步有效地指導抄寫句子,不光要注意寫準字形,更要注意一句一句地抄寫。就這樣,緊緊咬住字詞不放鬆。目標定位的準確,使這節課朝着語文的方向前進着。

收穫之二:手段語文化,使語文課更像語文課。

無論是生字詞語的教學,還是文章重點句的學習,都運用了語文的手段來習得語言,內化語言。“叭”字與“趴”相比較教學,根據觀察字形,結合動作演示,學生很容易的理解了口子旁的“叭”表示聲音,足字旁的“趴”表示動作。又對本課中表示聲音的另一個詞進行了拓展,使學生了解,很多表示聲音的詞有口子旁。父親的話多麼富有哲理,既是教學重點,也是理解的難點。我通過再造情景想象說話,體驗玲玲心情的變化,通過朗讀加以提升,其中反覆強調爸爸的話。整節課,書聲琅琅。最後,通過記者採訪,轉述語言,獲得人文內涵。

遺憾的是在教學中,我更多的關注教師的教,缺少對學生的需求的關注。呈現在課堂上,學生顯得被動。而細節之處的處理也欠圓滑,教學的痕跡比較濃。 看來,只有真正把學生裝在心中,處處以學生的需求出發,語文課才能更加充滿語文味。努力吧!

玲玲的畫教學反思5

《玲玲的畫》是二年級課文,內容簡單,道理明確,這樣的課文,卻往往是語文老師心中最“怕”的課文,因爲它沒有詩情畫意的語言,沒有高遠深奧的哲理,用語文老師們的話說,就是沒有“可挖掘”的東西。在一陣“無措”之後,我明白了:語文新課標的頒佈實施,對語文教研者而言,既是一種機遇,更是一種挑戰,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不僅是課程改革的熱點,更是課程改革的難點。當一位語文老師真正具備了把握教材的能力,那無論是怎樣淺顯的課文,我們的心靈都可以和孩子們在課堂是共舞。於是,靜下心來備課……以下幾點是自認爲課堂中的驕傲。

一、抓主線,幫學生理清思路

本文記敘的是常見的生活小事。內容集中,語言樸實,對話較多,玲玲的情感變化:高興(畫好作品)---難過、着急(弄壞作品)---滿意(畫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線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在課堂伊始,我就引導學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線索,在教學中牢牢抓住這條線索,使全文脈絡清楚,豁然開朗,撥雲見日般明瞭了。

二、抓朗讀,讀中體會,體會中朗讀

一開始,自由讀文,檢查生字認讀;然後聽看動畫片讀文,理清線索,兩次對課文的整體閱讀和把握,各有各的任務,層層逼進文章。在教學過程中,我緊跟“讀(走進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帶着感受讀(表現文本)”這一最基本的語文教學理念,根據文本的特點和孩子們的表現特點,我設計了表演讀(讀玲玲和爸爸的對話時)、推前想後體會讀(如讀玲玲“哇”地哭了起來的句子時,憑藉老師提供的句式勸玲玲,幫玲玲)、加提示語讀(如讀玲玲哭着說話的.句子時)、抓重點詞理解讀(如理解“端詳”一詞時)、背誦爸爸意味深長的話等等,多形式的讀使學生讀得自然,讀得開心,讀得意味無窮,讀得“愛不釋口”。課堂上琅琅的讀書聲不絕於耳,學生邊讀邊感悟語言,同時對人物心情變化的理解水到渠成。

三、聯繫實際,使“難點”的堡壘不攻自破

爸爸的話是全文的哲理所在,所以在這句話的“出場”時,我安排地也是比較“隆重”。“玲玲的心情是那樣高興,但是更讓她高興的是什麼呢?在學生充分發言的基礎上,“這正如爸爸所說的……”在讀、背爸爸的話的基礎,拋出問題“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好的事情,但是通過動腦筋,卻變成了好事,你們遇到過類似的事嗎?”在學生聯繫實際談感受的過程中,其實不正是他們對文本所體現的啓發達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嗎?其次,圖文並茂的板書,課後名言的拓展,字詞卡片的精心設計和製作,課件的合理利用,都可以成爲今後教學中的小小的收穫。當然,遺憾的是,課堂中也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詞的教學中,語言上不夠嚴密,應準確區分“圖案”和“畫”的區別,“名字”和“字”的區別,不能爲了自己所認爲的“巧妙”失去語文的最基本的文字要求。最後拓展部分,有的孩子只是說了努力克服的困難,但是沒有體現變後的“好”事。由於是第一課時,字只停留在認讀上,如果有時間的話,應做寫字的具體指導。掩卷深思,這次授課給自己帶來的啓示很多:多看語文教學專家的論著,將理論和實踐恰好地結合,纔會使課堂生花;抓住一切向名師、向周圍的人學習的機會,不斷豐富自我,只有這樣,才能使課堂上的自己更加遊刃有餘;繼續深鑽教材,提高短時間把握文本的能力;時刻不忘語文教學的本,不忘記在語文課堂上紮實培養孩子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對於徜徉於語文課堂的那份自如,那份美麗,自己是那樣地癡迷,那麼,就讓自己帶着這些啓示、這些今後教學中寶貴的財富繼續完美自己的語文課堂吧。

玲玲的畫教學反思6

教材分析

《玲玲的畫》是第七組的一篇課文。本組教材圍繞“要正確看待問題,善於思考。”這個主題選擇了幾篇課文。這類專題的課文從一年級下冊就開始滲透,像《烏鴉喝水》《稱象》等都閃爍着智慧的光芒。二年級上冊第四組,也是圍繞這個專題學習的。在本冊第四組的課文中也講了動腦筋思考的故事,縱觀整個國小的語文學習,這是一個重要的專題。通過不同體裁的文章,從瞭解故事,點燃智慧的火花,到明白道理,指導學習、生活,開出燦爛的智慧之花,逐漸使學生養成善於動腦的習慣,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玲玲的畫》講述了玲玲不小心弄髒了參加評獎的畫,但在爸爸的啓發下,她開動腦筋,在弄髒的地方劃了一隻小狗,不僅巧妙的掩蓋了污漬,還給作品平添了幾分家的溫馨。就像玲玲爸爸說的那樣:“好多事情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這句話是本文的主題。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課後泡泡語“這樣的事我也遇到過……”,讓學生談生活中這樣的事,加深對這句話的理解,品味爸爸簡短的話語中蘊含的深刻道理。使學生在生活中遇到問題,多動腦筋,解決問題。

學情分析

(一)知識與能力:

1、會認8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啓發的句子。

(二)過程與方法課堂上通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學得輕鬆愉快。採用多種方法教生字,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聯繫生活實際體會文中道理。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掌握生字詞,學會運用。注意生字中的後鼻韻母。

2、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人物對話的語氣和表情。

3、隨文理解“端詳”的意思及爸爸最後說的話蘊涵的道理。

教學過程

二次備課

一、創設情景、談話導入

1、小朋友們喜歡看動畫片嗎?(喜歡)那我們就來看一個動畫片,請你們一邊看一邊想:動畫片中的人,他們遇到不高興的.事時是怎麼處理的?

2、談話激趣:

(1)指答:動畫片中的人,他們遇到不高興的事時是怎麼處理的?你遇到過這樣的事情嗎?你是怎樣處理的?師:今天,老師又要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畫畫時也遇到了不高興的事,我們來看看,她是怎麼處理的呢?(教師板書課題:25《玲玲的畫》)。

(2)齊讀課題,學習生字“玲”(指名讀、齊讀。)

二、初讀識字

1、自讀,提醒學生注意看準字、讀準音,儘量把句子讀通順。

2、課件出示本課生詞,自己試着讀一讀,指名讀,請小老師領讀,同桌互相讀一讀。

3、出示生字,開火車讀,師: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這些字?

4、再讀課文,鞏固識字:現在咱們把生字朋友送回到課文中,再讀讀這個故事,相信大家一定能比剛纔讀的更好。

三、指導朗讀,深入領悟

1、課件出示玲玲的畫:你覺得她畫的怎麼樣?

2、玲玲是怎麼看這幅畫的呢?(生答,隨機板書:滿意地端詳)課件出示課文第一句話:誰來讀讀這句話?怎樣纔是端詳呢?(學生根據理解自己進行“端詳”,師適時評價。再指名讀,齊讀。)

3、師:這幅畫明天就要參加評獎了,時間不早了,爸爸又在催玲玲睡覺了!請大家讀一讀2、3兩個自然段。(自讀、指名讀)啓發:當你很晚不睡覺時,爸爸媽媽催過你嗎?想一想當時的情景,誰再來讀一讀?

4、過渡:就在玲玲快去睡覺的時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請小朋友們讀一讀4—10自然段,想一想在這部分課文中,有你讀不懂的地方嗎?(學生自讀、思考)

5、交流,預設學生提出以下問題:

(1)玲玲爲什麼哭得那麼傷心?

(2)玲玲爲什麼說另畫一張也來不及了?

(3)爸爸最後說的一句話是什麼意思?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對於這些問題,老師相信你們通過讀書,自己就能讀懂。下面請大家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6、小組內交流自己讀懂的問題。

7、集體交流:

(1)玲玲爲什麼哭得那麼傷心?你能從哪兒讀懂這個問題?課件出示被弄髒的圖畫:想一想,此時玲玲在想些什麼?(指導讀好4—6自然段。)師:對於這個問題,該怎麼解決呢?誰把有關的自然段讀給大家聽?課件出示修改後的圖畫:你們看到了什麼?玲玲現在怎麼樣了?誰能通過讀讓大家感受玲玲此時的心情?(指導讀好第八自然段。)

(2)師:看到玲玲很滿意,爸爸怎麼樣?他可能說些什麼?如果這件事發生在你的身上,你會怎樣做?(隨機出示文中插圖,觀察圖畫。)課件出示爸爸的話,指名讀,比賽讀,同桌互讀。師:你們怎麼理解爸爸說的這句話?(生自由發表意見,師總結。)

(4)隨機指導這句話中生字的書寫:糟、肯引導:在書寫時應該注意什麼?(師範寫,生仿寫,評寫)

(5)分角色朗讀課文。師生評價。

五、總結:課前小朋友們說自己也遇到過這樣的事情,學習這篇課文後,你有什麼新想法?(生答)看來,玲玲爸爸的話讓我們受到了啓發,課下,請大家把這兩句話抄下來,記在心裏好嗎?

板書設計

5、玲玲的畫壞事---動腦筋---好事

教學反思

一、教學收穫:

1、學生在本節課中學有所獲:《玲玲的畫》爲我們講述了一個生動活動的小故事。玲玲準備參加比賽的畫,不小心弄上了墨漬,在爸爸的啓發下,墨漬被“變“成了小花狗。課文中爸爸的話揭示了主題,引人思考。課文內容簡單,主題明確,寓深刻的生活哲理於簡單的故事之中,對於啓發學生處理生活中的類似事件有較強的教育意義。本文記敘的是常見的生活小事。內容集中,語言樸實,對話較多,玲玲的情感變化是本文重要的線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因此教學中我牢牢抓住這兩個方面,引導學生充分讀書,在讀中體會情感,感悟語言,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理解課文重點理解爸爸意味深長的話。在尊重學生個性的理解的同時,巧妙的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指導學生讀書方法,在讀書中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從故事蘊含的道理中受到教育影響和啓迪,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2、電教手段運用的恰到好處:現在在語文課堂上多媒體課件的使用非常多,但真正能將多媒體的使用用到位、用到精的並不多。我已經使用了多媒體課件來展示玲玲改了之後的畫,接着進一步使用這一教學資源,讓原來的畫與改了之後的畫進行一個比較,對比出因爲一個無意間的過失讓畫面上多了一隻懶洋洋的小狗,使得整個畫面顯得生趣盎然。從而有助於學生更好地領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內在含義,也向學生傳達這樣一個生活的理念:人只要有積極樂觀的態度,生活就會有無限的可能。

不足:

1、課堂提問略顯瑣碎,致使課堂中教師的聲音出現頻率過高,通過實際教學發現問題過多不但不能達到預定的“引導學生理解文本”的目的,反而牽制了學生的思路。

2、在深入挖掘文章中心內涵方面我下了一番工夫。整堂課上引領孩子去學習當畫被弄髒之後玲玲的想法和做法,旨在通過對玲玲改畫過程的學習從而深入到對父親的話“只要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理解上。但課堂實踐操作過程我發現偏重了對玲玲的想法、做法,對文章所要傳達給我們孩子的訊息的學習上有所忽視。最後的拓展時間較緊,學生參與面較窄。

玲玲的畫教學反思7

在二年上冊已經安排了一些簡單的統計初步知識,學生學會了運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了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單、複式統計表,並能根據統計圖表的數據提出並解答簡單的問題。而下冊統計這一課要求學生能按照不同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如數量,形狀,顏色)對物體進行比較、分類和排列;在比較、分類、排

列的活動中,體驗活動結果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課伊始,我藉由2008北京奧運的吉祥物貝貝、晶晶、歡歡、迎迎、妮妮,引出書中的主題圖,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呈現了一幅動物運動會的畫面,緊接着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仔細看圖,你看到了哪些小動物?它們參加了那些項目的比賽?”指名學生回答。接着提問:“通過這幅圖,你還想知道什麼?”從而迅速把學生的注意力遷移到統計問題上來。最後引入課題:“同學們提出了這麼多的問題,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統計解決。”“在實際生活中,每個人想知道的問題不同,可以按不同的標準分類進行統計”接着讓學生感受和體驗一個完整的分類統計過程。新課程標準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統計的過程,在活動中感受統計的必要性,並學習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知識和方法。於是我就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

觀察,提出不同的問題,感知按不同標準分類是因爲所要解決的問題不同。

接着組織學生利用學過的統計知識,根據對所得數據的分析整理,完成統計表的填寫。就是根據學生完成的統計圖表,啓發學生思考:從這份統計圖表中,你知道了什麼?在學生討論彙報的過程中,解決學生們剛纔所提出的問題。二張統計表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通過交流使學生體驗到不同的分類可以得到不同的結果,統計標準雖不同,但總數不變,引出通過合計我們可以檢查自己統計的結果是不是正確,以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重點讓學生交流:二張統計表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從這份統計圖表中,你知道了什麼?

在教學習題的時候,我首先用多媒體出示一些圖片,讓學生將一些形狀顏色都不相同的圖形進行分類,讓學生從圖片中去收集、整理數據,積累統計活動的經驗,並能根據統計的'結果作出正確判斷。學生在統計的過程中能夠根據多媒體所展示的圖片,清晰的瞭解圖形的

情況,從而確定分類的標準,準確的將圖形進行分類統計。

本課能較好地體現了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融入其中。從整體上創設了一個完整的情境,圍繞“喜歡哪個活動的同學最多?”這一問題展開討論,同學們情緒高漲,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很高,感受到統計與生活密不可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個情境的創設者、知識的引導者、活動的組織者,而參與、體驗、主動獲得知識的是學生自己,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教學思想。

總體來說這節課算是完整地完成了教學的任務,但是仍然出了一些紕漏:在小組調查時教師指導的不夠到位,小組內同學合作得不夠理想。上課靈活應變的能力還不夠,以及引導學生的語言都還很不到位,評價學生時缺乏創造性語言。在活動課的開展中能放能收,如何在玩中真正學到知識是我這節課該認真思考的問題。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在學生合作等方面加強指導,注意平時的培養與提高。

玲玲的畫教學反思8

5月份,市教研室開展了市級教學能手的評比活動,我有幸成爲了參賽選手之一。在經過了抽課、備課、試講等各個環節過後,5月15日終於迎來了講課的日子。

本節課的特色之一是識字教學環節,我設計的是“隨文識字”,識字方法主要是教學生利用形聲字的規律來識記生字;特色之二是“間休的設計”,在利用形聲字的規律識記完“叭”“哇”以後,我又設計了拓展識字,和學生一起做遊戲來識記帶有口字旁的表示聲音的生字,接着,我利用這些形聲字編了一首小兒歌,正好作爲間休的歌曲,可謂是“一舉兩得”;在指導朗讀時,我採用與學生配合讀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在我們交換角色時,我扮演傷心難過、着急的玲玲,邊做動作邊讀玲玲的話,學生們聽的認真看的仔細,一下就領悟到了玲玲的難過和着急,我不用過多的話語,學生很自然的就能讀好玲玲的話了,這個環節的配合,讓我們的“讀”提升了一個新的高度;最後在本節課的.重要語句昇華的部分,首先我設計了玲玲在頒獎典禮上發表獲獎感言的環節,讓孩子們把自己當成玲玲,說出爸爸曾經對她講過的最經典的話,接着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也可以這樣對自己說;當老師在工作中碰到難題時也會把這句話背給自己聽,引導學生積累背誦;最後,如果你的爸媽在生活中遇到了難以解決的問題,你應該告訴他們什麼呢?這樣在一次次的朗讀、背誦中,讓本節課的重點得到了昇華。

我順利的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在這節課上,來校長擔當了攝像師這一角色,一節課她都舉着攝像機在爲我錄像,在此,對來校長在這節課中付出的辛苦表示深深的感謝!《玲玲的畫》教學反思在課程結束後,來校長提醒我在“玲玲滿意地笑了”這句話裏的“地”錯打成了“的”,還說總的來說整堂課還是不錯的。

這次能手的競賽對我來說,又是一次新的歷練,記得教研室的李主任曾經說過: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缺憾的藝術。我會在這項藝術的活動中,逐步追求完美,追求卓越,讓自己的教學水平再上一個新的臺階。加油!《玲玲的畫》教學反思

玲玲的畫教學反思9

《玲玲的畫》這篇文章語言樸實,故事情節簡單,大部節學生在第一課時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理解。因此,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以識字、識詞爲主。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有收穫,也有遺憾。

收穫之一:四步識字紮實有效

根據二年級閱讀教學的目標,字詞教學是重中之重。教學中,我分四步落實。首先是初讀課文,讓學生藉助拼音整體認讀;然後跳出語境識字,先借助拼音識詞,再去掉拼音識詞、識字,循序漸進,體現低段教學“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理念;其次是小組內交流識字方法,加深記憶。最後,鞏固識字,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了由字到詞再到句子最後到課文。

收穫之二:手段語文化,使語文課更像語文課。

無論是生字詞語的教學,還是文章重點句的學習,都運用了語文的手段來習得語言,內化語言。在認識“叭”字時,我引導學生根據觀察字形,結合動作演示,學生很容易的理解了口字旁的“叭”表示聲音。

收穫之三:抓字詞落實訓練、積累語言字詞

教學是語文教學中最基本的訓練之一,抓住課文中的重點字詞,根據詞語的一定情境展開想象,通過朗讀體會詞語的含義,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表層意思,而且能使學生體會到詞語內在的含義和豐富的感情色彩,加深學生的內心體驗。在教學設計中,我就抓住了課文中的“端詳”進行訓練。學生對“端詳”比較陌生,教師進行空洞的解釋無助於學生真正地掌握這個詞,而如果採用表演這種外在的形式,讓學生看錶演說意思並用詞語說話,學生就對“端詳”有了比較深刻的理解。學生就對譴詞造句的妙處有了更深的體會,爲以後的寫作積澱了語言,使學生的語言訓練落到了實處。

收穫之四:寫字教學紮實、有效

在寫字教學這一環節,我先出示生字,學生認讀,在理解意思的.基礎上組詞,然後引導學生觀察字的結構,接着師範寫較難寫的字,最後生臨寫。遺憾的是在教學中,對於讀我指導的不夠,在檢查學生識字情況時,我出示了句子,指名讓學生讀,但沒有及時進行指導,導致學生在讀課文時讀的不是很好。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在指導朗讀上下功夫。

玲玲的畫教學反思10

《玲玲的畫》是一篇內容比較淺顯,而且篇幅較短的文章。作者想借由玲玲的故事,告訴孩子們:如果肯動腦筋,壞事往往會變成好事!這讓我想起了《塞翁失馬》的故事。於是我就由《塞翁失馬》的故事,引出了本單元的單元導讀(我一般在一單元開始或結束都會讓學生閱讀單元導讀,因爲單元導讀常常很明確地告訴孩子們本單元學習的重點,爲中高年級孩子的學習打下基礎)。

再利用單元導讀,引入本課的學習。雖然看起來饒了一個彎,但結果在實際的課堂上卻爲孩子的`學習降低了難度,對於課文中心思想的理解打下了基礎。那麼情感目標達成順利,我就把接下來的重點放在了句式訓練和分角色朗讀上。這樣一來夯實了語言的訓練,使課堂就顯得更有實效了。

玲玲的畫教學反思11

5月份,市教研室開展了市級教學能手的評比活動,我有幸成爲了參賽選手之一。在經過了抽課、備課、試講等各個環節過後,5月15日終於迎來了講課的日子。

本節課的特色之一是識字教學環節,我設計的是“隨文識字”,識字方法主要是教學生利用形聲字的規律來識記生字;特色之二是“間休的設計”,在利用形聲字的規律識記完“叭”“哇”以後,我又設計了拓展識字,和學生一起做遊戲來識記帶有口字旁的表示聲音的生字,接着,我利用這些形聲字編了一首小兒歌,正好作爲間休的歌曲,可謂是“一舉兩得”;在指導朗讀時,我採用與學生配合讀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在我們交換角色時,我扮演傷心難過、着急的玲玲,邊做動作邊讀玲玲的話,學生們聽的認真看的仔細,一下就領悟到了玲玲的難過和着急,我不用過多的話語,學生很自然的就能讀好玲玲的話了,這個環節的配合,讓我們的“讀”提升了一個新的高度;最後在本節課的重要語句昇華的部分,首先我設計了玲玲在頒獎典禮上發表獲獎感言的`環節,讓孩子們把自己當成玲玲,說出爸爸曾經對她講過的最經典的話,接着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也可以這樣對自己說;當老師在工作中碰到難題時也會把這句話背給自己聽,引導學生積累背誦;最後,如果你的爸媽在生活中遇到了難以解決的問題,你應該告訴他們什麼呢?這樣在一次次的朗讀、背誦中,讓本節課的重點得到了昇華。

我順利的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在這節課上,來校長擔當了攝像師這一角色,一節課她都舉着攝像機在爲我錄像,在此,對來校長在這節課中付出的辛苦表示深深的感謝!《玲玲的畫》教學反思在課程結束後,來校長提醒我在“玲玲滿意地笑了”這句話裏的“地”錯打成了“的”,還說總的來說整堂課還是不錯的。

這次能手的競賽對我來說,又是一次新的歷練,記得教研室的李主任曾經說過: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缺憾的藝術。我會在這項藝術的活動中,逐步追求完美,追求卓越,讓自己的教學水平再上一個新的臺階。加油!

玲玲的畫教學反思12

《玲玲的畫》一課,文章語言樸實,故事情節簡單,學生一讀便明瞭。那如何讓語文課充滿濃濃的語文味呢?文章的語言訓練點挖在何處呢?我怎麼才能站在語文這塊基石上,讓學生明白“好多事情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的道理呢?我針對學生實際,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抓人物心理描寫:

在課堂伊始,我就引導學生抓住描寫玲玲三幅畫的句子體會玲玲的心情。玲玲的情感變化:高興(畫好作品)---難過、着急(弄壞作品)---滿意(畫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線索,在通過朗讀進一步體會此刻玲玲的心情。課堂上自我感覺這部分落得很實,學生真正明白玲玲的心理變化,效果很好。

二、抓朗讀,讀中指導感情。

上課開始,我直接檢查學生預習情況,採用開火車朗讀課文,因爲這課內容簡單,沒有難讀的句子,所以直接檢查朗讀,節省時間訓練說話。在學生開火車讀課文時,我就有計劃的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如“爸爸催玲玲睡覺的句子,爸爸對玲玲說話的句子”。我都進行朗讀指導,在朗讀過程中學生讀錯字,我也及時糾正,如“叭----趴”學生把這兩個字讀錯,立即板書在黑板上,提醒學生注意,只是當時處理時教師沒有落實,今後注意。

三、抓說話訓練,爲寫話奠定基礎。

本節課我在多處進行說話訓練。如在體會“端詳”這個詞語時,課堂上我隨機叫學生說一句話,雖然學生在造句時有點難度,但在老師的`提醒下學生也能說造幾個句子,只要堅持學生在準確用詞上就會有進步。

當學生體會玲玲把弄髒的畫畫了一隻小花狗,此刻高興的心情時,我設計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做,補充句子,訓練學生想象空間,訓練說話。

學生了解了爸爸和玲玲的爲人時,我又設計了你此刻想對爸爸和玲玲說些什麼,訓練說話,進行教育。只要能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的機會,我都不會放過,相信學生在訓練中說話表達能力得到提高,寫話能力也能提高。由於時間沒有安排好,因此沒有進行寫的訓練,以後要把寫的內容安排在課內。

四、抓拓展。

本節課課堂容量很大,理解完課文,又指導四個生字,我還進行了拓展,雖然拓展安排時間有點緊,但我已經開始進行嘗試,進行語文主題學習,相信今後我會不斷改進,合理安排時間。

雖然本節課按計劃完成任務,但有些地方落得不實,教師的話過多,時常重複學生的話,教學就是在不斷的反思中成長起來的。

我本着以讀爲主的原則。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帶學生走進文本。

1、在初讀課文時,讓學生帶着問題讀書: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情?對於二年級的學生概括能力不是很強,我們就把本課的主要內容以填空的形式出示在課件上這樣學生就知道從什麼地方去說、該怎麼去說,從而鍛鍊了學生的概括、總結能力。

2、接着讓學生默讀課文,找出玲玲從中明白的道理。找出來後自己讀、彙報讀、比賽讀。用多種形式的讀來加深學生對文本的整體感知。

3、然後再讓學生讀課文,找找壞事是什麼好事又是什麼?壞事是怎麼變成好事的?通過對壞事和好事的理解,來進一步的感受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

4、再次讀這個道理時,學生對這句又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就能讀出一定的哲理意味。在老師總結時,有兩個字正好是本文的生字,因爲二年級的學生還得以識字爲主,所以我在板書“腦筋”倆字時,做了一下指導。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又學習了生字一舉兩得。

5、下面就該通過讀對話走入人物,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首先從文中找出爸爸的話和玲玲的話,先彙報玲玲的話,通過指導“好的,我把畫筆收拾一下就去睡。”和“我的`畫髒了,另畫一張也來不及了。”來體會玲玲的情感變化。我先是指名讀,在學生讀時相機指導,齊讀時我加了一些提示語,比如說第一句我就說“玲玲高興地說”有了提示語的鋪墊學生們自然而然的就讀好了這句話。第二句話時,我就很傷心的說,“玲玲的畫弄髒了,玲玲傷心地說”學生立刻就進入的角色。讀爸爸的話時,我對學生讀進行點評,你真是一位和藹可親的爸爸,你真是一位循循善誘的爸爸,從中體會到爸爸的啓發對玲玲的成功也起着一定的作用,通過的爸爸的話從中又更深一步的體會到文中的道理。最後再來整體感知課文,在小組內分角色讀、小組與小組比賽讀、大組與大組比賽讀。以多種形式的讀,來激起學生想把這個故事講下來的慾望。從而達到學爲用的目的。

最後拓展延伸環節。我從文中又拓展到課外,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自己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壞事變好事的的事?學生說了很多自己的一些生活小事。說的很好。

玲玲的畫教學反思13

《玲玲的畫》,正是因爲有了一個墨漬,玲玲才獲得了思維飛躍的契機,最後收穫了意想不到的成果。這是一堂由新橋國小陳忠鈺老師執教的二年級下冊的課文,也是一堂屬於學生的語文課,這既是一個打破定向思維的教學流程,也是一例教師與學生均獲得成功的大膽嘗試。

一次並不陌生的“初遇”

“聰明的小眼睛看過來,我姓陳,小朋友叫我什麼呢?”孩子們齊聲回答:“陳老師!”“能不能甜甜的叫一聲呀?”“陳—老—師!”正式開課前,素未謀面的師生們營造了和諧的氣氛。“平時是怎麼表揚自己的?”“嘿嘿,我真棒!”小朋友齊聲回答。“再加上一聲‘ye’!”“嘿嘿,我真棒‘ye’!”哈哈,頓時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

一個貫穿始終的提問

“孩子們,咱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課文!”在老師的引領下,孩子們把課文的主角玲玲叫得特別響亮。“讀了‘玲玲的畫’這個題目,你們心裏有什麼疑問呢?”

教師用一個問題作爲了這節語文課的開場白。他的問題,立刻引起了學生的'思考和聯想。一大堆充滿想象的解釋,正式啓動了這堂課學生們的大腦。

在每個環節,教師都有意將這個提問貫穿着,要麼做預備鋪墊,要麼設置理解思路迂迴揭示謎底,要麼讓學生自主研究,找到問題的答案。本來稍顯零亂的教學內容,因爲這一個問題而得到了意識上的統一,學生能夠集中精力,老師講課思路也非常清晰。

一批覈心關鍵的部件

教師提出了關於課文的理解的問題,卻沒有盲目求快解決。這節語文課,教師依然從分自然段、識字等基本環節入手,但在劃分段落和識字環節都有不同程度的發揮和創新。

沒有用教師的權威,去確定到底有多少個自然段,而是將權力“下放”給學生,由他們來商量確定,最後得到一個比較一致的答案。學生的探究和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新課標的教學理念也得到了很好的貫徹。在識字環節,同桌之間進行互動,調動了孩子朗讀的興趣,超越了一般教學模式下的效果,用“開火車”的方式來提高認知難度,以及將剛學會的書面語(如“端詳”),及時運用於老師與學生的對話中(“咱們看看玲玲的這幅畫,你覺得這幅畫怎麼樣,請你仔細端詳端詳”)。這些施教的小細節,及時鞏固了初學的生字。探究用形狀相似的字來記憶的方法,既達到掌握生字的效果,還辨析了易錯的字類,可謂一舉兩得。對“趴”等動詞的強調,直接爲理解課文做了充分準備。

一次無法刪減的模仿

除了對動詞的探究,對重點詞彙的解讀外,教師還有意識地讓學生根據情景,模仿“玲玲”的語氣,讀出人物的思想活動和感情來。而最值得稱道的是,其他學生又成爲模仿者的評判人,到底是不是讀出了課文中人物焦急、疑惑、茅塞頓開和高興的語氣,不由老師說了算,而是認真傾聽的其他學生。通過這樣的環節,學生之間也形成了感情和思想的交流評價,事實上是走向了對課文的深層次理解。

教師一問,學生一答,教師將探究、評判的權力和標準交給學生,卻掌握着理解的節奏和思路,提高了課堂效率,將全班學生的精力集中在如何理解課文這一基本教學要求上。

一場不能止步的變革

儘管教師在這節語文課的課堂組織和課前準備上下了很大工夫,但我覺得上好這堂語文課還可以做如下改進。

這篇課文的起因是,畫被弄髒,卻又來不及畫,結果則是獲得了一等獎。如何將壞事變爲了好事?其經過是,得到父親的提示,在弄髒的地方畫了只小花狗。這個轉變的過程十分重要,這個過程,學生應該自己去細細體會,最終得出,只要積極動腦思考,壞事也可以轉化爲好事。

結合低年級書寫任務較輕的實際,教師可引導學生多多嘗試書寫,以培養學生獨立寫字的能力和信心。課文理解固然重要,但給孩子書寫記憶生字的時間應更加充足,更應在課堂中得到突出。

玲玲的畫教學反思14

《玲玲的畫》內容淺顯,語言樸實,非常適合二年級學生閱讀。文中爸爸意味深長的話語是學習重點,要使學生懂得生活中許多事情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糟,只要肯動腦筋,換個角度看問題,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玲玲的情感變化──滿意、着急和戰勝困難後的喜悅是貫穿全文的主線。教學時教師可以抓住玲玲的情感線索,引導學生在情感體驗中學習換個角度想問題的思想方法,把主題教育滲透其中,明暗交替,做到潤物無聲。

一、話題導入,激發探求慾望

上課伊始,教師出示玲玲的畫像:“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興的事,你們願意幫助她嗎?”根據低年級學生活潑向上、樂於助人的特點,調動他們探求的積極性,尋求新知,喚起學生潛在的`美好情感,讓孩子一開始就把課文學習與個人情感體驗聯繫起來。

二、體會情感,感悟主題

初次完成的畫,玲玲是滿意的;面對弄髒的畫,玲玲着急、焦慮;看到修改後的畫,她又一次滿意地笑了。對於這種情感的前後變化,教學時教師可先展示玲玲修改前的畫,引導學生觀察,感受作品是比較完美的,抓住“滿意地端詳”一詞指導讀書,體會此時玲玲內心的喜悅、興奮;再通過生生合作讀、教師引讀、分角色朗讀等形式,聯繫自己生活實際,體會玲玲在“另畫一張已經來不及了”的情形下,內心的緊張、失望;最後玲玲在爸爸的啓發下,“想了想”,添畫了一隻小花狗,教師可出示修改後的畫,引導學生體會此時玲玲內心的喜悅與成功感。通過充分的讀書,在讀中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使學生真切感悟到只有動腦筋想辦法,才能解決問題。只有把壞事情轉化成好事情,纔是解決問題的良策。

三、聚焦重點,深化主題

玲玲的變化,爸爸是看在眼裏,喜在心裏。先體會着爸爸的“高興”讀一讀,再組織交流:“從爸爸的話中你讀懂了什麼?”引導學生從事件出發,談自己的感受。爸爸的一段話寓深刻的生活哲理於簡單故事之中,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他告訴我們對待事情好壞的態度,我們不能把一些暫時沒有做好或不小心做錯的事情都看作壞事情,因爲好壞是可以相互轉變的;再次遇到事情沒有辦好時,不能驚慌失措,要開動腦筋想辦法,積極解決。值得一提的是,小朋友的實際經歷並不多,認識問題有侷限性,不一定非要理解到壞事變成好事才行。學生只要領會到遇事多動腦筋就可以了。

四、聯繫實際,拓展認識

爲了強化主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可結合學生的生活經歷,拓展交流。交流時可以談以前遇到的一些糟糕的事情,是怎樣積極動腦筋想辦法解決的;也可以談曾經經歷的一些不好的事情,當時不知如何處理,讀了本文受到的啓發。從多個層面、不同的角度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學習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最後,教師可適當補充一些相關的名人名言和啓迪思想的故事供學生課外閱讀。

總之,文章不是無情物,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去領悟一種思想方法,感受一種生活態度,獲得積極的人生體驗,摒棄傳統的說教,這正是新課改積極倡導的,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玲玲的畫教學反思15

《玲玲的畫》這篇課文內容簡單,道理明確,寓深刻的生活哲理於簡單的故事之中,對於啓發學生處理生活中的類似事件有較強的教育意義。我結合學生的實際,精心設計教案。經過反覆修改之後,在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

1、教學中,我嘗試着隨文識字,抓住“端詳、評獎、叭、糟”等重點詞語進行識字教學。先從文中發現生字,然後學習生字理解生字,最後把生字放回課文,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這樣由字到詞,由詞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漸進,體現低年級語文教學“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理念。

2、抓主線,幫學生理清思路。本文記敘的是常見的生活小事。內容集中,語言樸實,對話較多,玲玲的情感變化:高興(畫好作品)———難過、着急(弄壞作品)———滿意(畫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線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在課堂開始,我就引導學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線索,在教學中牢牢抓住這條線索,使全文脈絡清楚,豁然開朗,撥雲見日般明瞭。

不足之處:

當然,課堂中也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詞的教學中,語言上不夠嚴密。對於字詞的學習只停留在認讀上,而“爸爸”的話是全文的哲理所在,在讀“爸爸”的話的時候如果讓學生們在課堂上用知識聯繫實際生活,一定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在指導朗讀上,還不是很到位。

改進措施:

講後反思,這次講課給自己帶來的啓示很多:以後要多讀、多聽名師的講課,讓課堂更加精彩豐富;不斷提升自我,才能在課堂上更加遊刃有餘;繼續深鑽教材,提高短時間把握文本的能力。

我喜歡語文課,更希望能夠把語文的精華在我的課堂上更精彩的呈現出來。就讓這些啓示鼓勵我繼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