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散文>優美散文>

懷念張愛玲

優美散文 閱讀(5.09K)
懷念張愛玲

有一天我們的文明,不論是昇華還是浮華,都要成爲過去。然而現在還是清如水明如鏡的秋天,我應當是快樂的。
――張愛玲

現在看起來,20世紀50年代的中國,具有女人味或者誇張地說做到“女人撐起半邊天”的女性作家除了蘇青,便要數張愛玲了。
梭羅說:“你半生一直尋找而找不到的東西,有一天你和它迎面相遇得窺全豹。你尋它像尋夢一樣,你一旦找到它你就成了它的俘虜。”記得高二時,我從語文課本上看過她的一段《公寓生活記趣》,裏面的一句“城裏人的思想,背景是條紋布的幔子,淡淡的白條子便是行馳着的電車——平行的,勾淨的,聲響的河流,汩汩流入下意識裏去。”讓我呆了很久。訝異於她這樣的文字,給我帶來一種震撼的畫面感,一種明顯是清晰卻又隱隱的,漫不經心的略帶惆悵的畫面感。
出身名門望族的張愛玲自然有過人的氣質。提及氣質不得不提這個傳奇女子――林徽因。她畢業於清華建築系,留學於耶魯大學。她的氣質多少受她的專業影響,剛強、柔弱,既具有古典仕女的韻味又有新時期青年的上進心,屬憂國憂民的“大氣”。而張愛玲恰恰相反,她雖然糅合了古今中外的優點,但對政治卻不甚熱心幾至淡漠的地步,屬只掃門前雪的“小氣”。
可是正因爲如此,張愛玲有時間和精力去挖掘生活的藝術。她說,“生活的藝術,有一部分我不是不能領略。我懂得怎麼看《七月巧雲》,聽蘇格蘭兵吹bagpibe,享受微風中的藤椅,吃鹽水花生,欣賞雨夜的霓虹燈,從雙層公共汽車上伸出手摘樹巔的綠葉。”她不戴首飾但注重衣服的搭配。正如她的成名之作《沉香屑第一爐香》中所寫:“毛茸茸的像富於挑撥性的爵士樂;厚沉沉的絲絨,像憂鬱的古典化的歌劇主題歌;柔滑的軟緞,像《藍色的多瑙河》,涼陰陰地匝着人,流遍了全身。”一次她參加夏衍主辦的文代會,一個人坐在後排,穿着旗袍,外罩件網眼白線絨。而當時流行的是男女一律的中山裝,她的審美觀念由此可見一斑。
比起餘秋雨,我更喜歡張愛玲。拙筆認爲,一者餘其人過於浮華,而張則似絢爛之後歸於平淡。二者餘的散文苦澀難啃,凌駕於我們之上,張則把你當作她的閨中密友,和你談談她的服飾,問問你的心情。《沉香屑第一爐香》中說,“請您尋出家傳的黴綠斑斕的銅香爐,點上一爐沉香屑,聽我說一支戰前香港的故事。您這一爐沉香屑點完了,我的故事也該完了。”《茉莉香片》開篇也如此,“我給您沏的這一壺茉莉香片,也許是太苦了一點。我將要說給您聽的一段香港傳奇,恐怕也是一樣的苦——香港是一個華美的但是悲哀的城。您先倒上一杯茶——當心燙!”像杜拉斯一樣,她用身體寫作,描寫男女的感情世界,置讀者於炮火紛飛的舊上海,讓我們感受相沫以濡的愛情。我看《十八春》時,看到曼楨被她姐、她姐夫、她母親合騙,被她姐夫施暴,世鈞衆裏尋她近在咫尺偏又離去,那一聲聲腳步聲幾乎讓我心碎。她說:“除了發展我的天才外別無生存的目標。”她的天才就是以其細膩、細心的角度寫新鮮、悱惻纏綿的語言。像“胡琴上的故事是應當由光豔的伶人來扮演的,長長的兩片紅胭脂夾住瓊瑤鼻,唱了,笑了,袖子擋住了嘴……”,“年輕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該是銅錢大的一個紅黃的溼暈,像朵雲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淚珠,陳舊而迷糊。”她如何讓周瘦鵑看了她的作品拍案叫絕,如何讓爲人怪僻的傅雷爲她寫了洋洋灑灑的萬字評論,如何讓柯靈、鄭運鐸婉言相勸她不必過早成名,如何讓洛陽紙貴,上至名家,下至布衣無不讀她的作品,這歸結起來恐怕便是這幾點:親切、真切、天才。
一個女人在17歲時懂得寫:“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我充滿了生命的歡悅。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這種咬齧性的小煩惱,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
一個女人可以做到這樣已經是難能可貴的了。
一個女人倘若可以活到現在那該是上帝的恩賜。


※本文作者:muhehar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