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教學反思>

提公因式法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閱讀(1.33W)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提公因式法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提公因式法教學反思

提公因式法教學反思1

在引入因式分解分解這一個概念時,是通過複習整式乘法接着讓學生逆向得到的。因式分解和整式乘法的區別則通過把等號兩邊的式子互相轉換位置而直觀得出的。在學習提取公因式時首先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得到公因式的結構組成,並且引導學生得出提取公因式這一因式分解的方法,其實就是將被分解的多項式除以公因式得到餘下的因式的計算的過程。,此外的意圖是充分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而實際上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是調動起來了。接着通過例題講解,最終讓學生自主完成練習題。上完本課,教學目標能夠完成,教學重難點也能夠逐個突破。

不足之處是本課的設計過多強調學生用高度抽象的語言來描述概念,教學設計引入的過程可以簡化,對於因式分解的概念學生可以練習實踐去體會此概念的特點,故不需要在開頭引入的地方多加鋪墊。浪費了一定的時間,在設計的時候層次不夠分明。應該更要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學習的要點!對於領悟得快的同學訓練思考題目要跟上!

提公因式法教學反思2

因式分解是八年級數學學習中非常重要的內容,是代數式的一種重要恆等變形。因式分解在代數式的運算中應用廣泛,是後面即將學習的函數和分式等內容的基礎,對於二次函數和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學習起到鋪墊作用。所以說因式分解這部分的內容是八年級數學的一個重點。

在學習因式分解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整式的乘法運算,而因式分解與整式的乘法是互逆關係,它是整式的乘法相反方向的變形。所以在學習這一節課時,我抓住學生已有的整式的乘法的學習基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分組合作來自己體驗探索的過程,並發現結果。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提升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同時又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在探索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發現因式分解和整式的乘法是互逆關係,這既說明了因式分解和整式乘法之間的密切關係,同時又反映出二者的根本區別,讓學生對二者的理解更加清晰。

近年來,環境問題日益嚴峻,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所以,我以環境問題創設情景,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增強學生保護環境、愛護環境的意識。本節課以防風固沙、植樹造林設置問題,讓學生根據題意列出算式,接着提問“有簡便算法嗎”引發學生的思考。學生通過利用以前學習的“乘法分配率”能夠迅速找到簡便的算法,然後再根據代數式的相關知識將其中的數字換成字母表示,這樣就能自然得引出本節課的內容——因式分解。 以環境問題創設情景,自然地引出因式分解的概念,並深刻的解讀因式分解的概念,把因式分解與整式的乘法對比作出二者之間的關係圖,利用知識的類比將新知識與舊知識聯繫起來,實現知識的拓展和遷移。這樣學生就能很直觀的感受到因式分解和整式的乘法二者之間的互逆關係,加深學生的理解,讓學生以後在做因式分解的相關習題時能自覺的用整式的乘法進行檢驗。

做題是加深對概念理解最好的辦法,所以我精選出幾個因式分解的習題,讓學生來判斷哪些是因式分解、哪些不是因式分解,並說出不是因式分解的理由。在做題的過程中,一定讓學生緊扣概念內容,意識到因式分解的實質是“和差化積”。

本節課學習的主題是提公因式法,而用提公因式法來分解因式的關鍵步驟就是找出公因式,所以我通過提出問題“如何正確找到多項式的公因式呢”,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自主探究出結果,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老師只需給予適當的點撥和指導。在小組討論之後,讓每個小組的小組長彙報討論的'成果,並和學生們一起小結,怎樣找到多項式的公因式歸納成以下幾條:

1、定係數,各項係數的最大公約數;

2、定字母(因式),各項都含有的相同字母或者因式;

3、定指數,相同字母的“最低次冪”。

同時也指出學生在找公因式時所出現的一些錯誤,提示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注意。針對前面討論的結果,給出相應的習題讓學生能及時強化知識,也爲後面的學習打好基礎。

能正確的找出公因式,是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成功的一半。我精選了一些例題,讓學生繼續探究提公因式法的步驟。例題的選擇覆蓋幾種常見的類型,特別是一些易錯的類型,要着重強調,一定要讓學生理解透徹。比如當多項式的公因式與其中一項相同時,那麼提出公因式後就剩下1,特別注意不能漏掉這一項;如果多項式的第一項的係數是負的,一般要提出“-”號,使括號內的第一項的係數是正的,在提出“-”號時,多項式的各項都要變號。不但要讓學生都注意到這些特殊的多項式,也要注重講練結合,讓學生能多接觸同類型的題目,學以致用,更好的消化所學的知識。

優點:

本節的學習中,我儘可能的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多總結多歸納,遇到較難的知識點可以通過討論頭腦風暴,發揮集體的智慧,讓學生自己成爲學習的主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討論出現瓶頸,我適時的提出幾個引導性的問題,幫助他們整理思路,在討論之後,讓每個小組長彙報討論的結果,這樣既可以與其他分享討論的結果,也可以從其他組別取長補短、改善自己,同時又可以鍛鍊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語言表達能力。老師也能瞭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學習水平,並及時向學生反饋信息。在這種學習模式下,師生互動較多課堂氣氛也更加活躍,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更大的體現。

本節課採用多媒體教學和傳統黑板粉筆教學的配合使用,多媒體的使用,讓學生能直觀的感受知識,也能節省一些抄寫習題的時間,提高了課堂的效率。而配合傳統的黑板加粉筆的教學,能把重點知識點作出板書,使得課堂結構清晰明瞭,方便學生進行回顧和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加入一些傳統的課堂所缺少的新元素,讓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學習變得輕鬆快樂。多媒體教學配合傳統教學的使用,可謂相得益彰。

本節課課堂教學結構清晰嚴謹,遵循知識循序漸進、環環相扣的原則,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從最熱門的環境問題導入,點燃了學生學習的激情,在課堂中,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真正的做到了“以學生爲主體”,充分信任學生,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發揮自己的學習積極性,學生能講的教師不講,既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探究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分工合作、語言組織和表達的能力;既注重了知識的識得,也不放鬆對學生情操的培養,增強學生環境保護的意識。

不足之處:

學生們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已經能準確的找出公因式,並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們還存在以下幾個不足之處:

1、因式分解結果的書寫不符合代數式的書寫規範。當結果是幾個因式的積時,應把單項式寫在前面,多項式寫在後面。

2、因式分解最後的結果應該以最簡的形式展現,有相同因式的,要寫成冪的形式。提公因式後,還有同類項的,一定要合併。

3、提取公因式一定要一次性提取完整,不能只看相同的因式,也要注意係數,應該取各項係數的最大公約數。

4、遇到互爲相反數的因式有的學生不能很好的處理。遇到互爲相反數的項,先轉化,再提公因式,轉化原則:變後不變前、變偶不變奇、變少不變多。

5、發言的學生中有的學生思維清晰、邏輯嚴謹、表達流暢,但也有得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夠嚴謹流暢,在以後的學習中還要多創造機會讓學生自己發言,不但要提高學生理解知識的能力,也要提高學生組織語言表達想法的能力。

本節課也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在這裏我要感謝各位同事的幫助,謝謝你們提出的寶貴意見,對我教學水平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覺得本節課尚有以下幾點有待改進:

1、學生的認識能力和知識基礎都存在着差異,在課前設計的過程中,對這些差異的考慮不夠充分。

2、問題設計的系統性、層次性、針對性、一致性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和完善

3、整節課在時間分配上有待斟酌,對新知識的鞏固強化訓練可以分配更多的時間。

感悟:

數學成績的提高,課堂上老師的講解當然重要,但是主要還是要靠學生自己的領悟和勤奮,數學知識具有邏輯性強、對學習者的領悟能力要求很高等特點,數學習題也呈現多樣化,課堂上老師不可能講解到所有的題型,所以就要求學生能有歸納總結和知識遷移的能力,能通過課堂上有限的時間掌握解決問題的技能和方法,靈活運用到以後的學習中去,做不到“舉一反三”是很難真正的學好數學的。所以作爲老師,我都注重“授人以漁”,而不只是“授人以魚”,讓學生掌握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對學生更高層次的學習具有極大的幫助,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走得更好更遠。

提公因式法教學反思3

一、本課的教學目的是:

1. 能夠正確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知道它與整式乘法的區別和聯繫。

2.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發現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會用提公因式法把多項式進行因式分解。

教學重點是:因式分解的概念,用提公因式分解因式。

教學難點是:正確找出多項式中的公因式和公因式提出後另一個因式的確定。

教學過程爲:在引入“因式分解”這一概念時是通過複習國小知識“因數分解” ,接着讓學生類比得到的。此處的設計意圖是類比方法的滲透。因式分解與整式乘法的區別則通過把等號兩邊的式子互相轉換位置而直觀得出。 在學習提取公因式時首先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得到公因式的結構組成,並且引導學生得出提取公因式法這一因式分解的方法其實就是將被分解的多項式除以公因式得到餘下的因式的計算過程。此處的意圖是充分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而實際上,學生的學習情緒還是調動起來了的。通過小組討論學習,儘管語言的組織方面不夠完善,但是均可以得出結論。接着通過例題講解,最後讓學生自主完成練習題,老師當堂批改當堂講評。

教學過程中,能做到及時向學生反饋信息。能走下講臺,做到課內批改大部分學生的練習,且對於個別學習本課新知識有困難的學生能單獨予以輔導。在批改過程中,發現大部分學生都做錯及存在的問題能充分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 或是馬上板演爲全體學生講解清楚。

上完本課,教學目的能夠完成,教學重難點也能逐個突破。

二、不足之處:

1.公因式與最大公因式的不同可以設置一兩個題目引導學生理解。

2.提供因式法分解因式的根據是逆用乘法分配律。課前應該對分配律適當複習。

3.公因式是多項式時的類型,應該分層設計,引導不同程度的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掌握它。

提公因式法教學反思4

本節課主要內容是運用提公因式法進行因式分解。教學中,我用速算引入,有效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探究積極性,讓學生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通過字母表示引入新課,符合從具體到從抽象的認知規律;概念、例題主要通過學生自學完成,然後通過大量練習透徹理解概念,形成能力。爲了做到人人堂堂清,又進行了堂清測試,真實有效的及時得到了沒達標人員信息,便於課下個別輔導和兵教兵,但課前過高的估計了學生的能力,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不高,課堂中及時點撥:如何確定公因式?要三看!提出公因式後另一個因式如何確定?用多項式除以公因式,找商式。學生終於茅塞頓開。最後經過反覆訓練學生終於理解了因式分解和整式乘法的關係,同時,掌握了提公因式法。最後的思維延伸,讓學有餘力的學生回味無窮。

另外,中間有兩個浪費時間之處:一是學生板演出錯,另一位學生上臺改正即可,沒必要重做;二是投影展示學生練習時,鼠標失靈,鍵盤不能用。這兩處問題反映出課前預設不到位!以後教學不僅要在備教材上下功夫,也要清楚教學設備的功能,更要在備學生上下工夫,對學生認知能力上的差異考慮要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