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精品]《童年》讀後感14篇

讀後感 閱讀(5.59K)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童年》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精品]《童年》讀後感14篇

《童年》讀後感 篇1

我讀了高爾基的《童年》後,深受感悟。

這本書的主要資料是:講述阿廖沙從三歲到十一歲的童年生活,在他三歲時父親就去世了,阿廖沙的外婆實在看不下去了,於是就把他帶到了外祖父家,阿廖沙的.外祖父脾氣很暴躁,動不動就大阿廖沙還打她外婆,最終他媽媽又找了一個男人成爲阿廖沙的爸爸,隨後他媽媽去世了,阿廖沙走向了人間。

此刻,我感到:阿廖沙很堅強勇敢和正直,並且充滿愛心,不論遇到什麼事都沉着應對,最終解決了問題;他的外婆很善良,並且樂觀,不論在什麼情景下都護着阿廖沙,心中充滿了無私的愛,他的外公對阿廖沙十分的嚴格,並且他既暴躁又乖戾,還是個既貪婪又自私的一個人。

此時此刻我想對我們說:“我們此刻不缺吃也不缺穿,不像阿廖沙那個時候,要啥沒啥,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這完美的時光,不要讓時間與我們擦肩而過,過去了就再也沒有了。

如果有時間,你也找來讀一讀這本書吧!《童年》。

《童年》讀後感 篇2

老師都告訴過我們“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童年只有一次,也是人生當中最美麗的一段時光。可是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童年需要我們好好珍惜。

高爾基過着的卻是一個悲慘的童年,四歲喪父,十歲喪母,剛生下來的小弟弟也死了,沒有父母之愛的童年將是多麼的陰暗、多麼的寂寞。他的童年裏,外祖父和外祖母的關心是唯一的溫暖;他的童年裏,噩耗連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最終,高爾基和巴里諾夫到步爾美克的卡布庫爾——貝依漁場裏工作,開始了新的生活。不幸、貧窮、困苦都無法將高爾基壓倒,他依靠自己的.努力學習和奮鬥成爲了蘇聯偉大的文學家。也正是因爲早年的不凡經歷,磨鍊了高爾基的鬥志,對生活在社會最底層人民痛苦生活的體驗和深刻了解便成了高爾基創作的源泉。

高爾基在如此困苦的境遇裏都能努力學習,成爲一個大文豪。那麼,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學習呢?時間是一去不復返的,它經不起白白地浪費。珍惜時間,珍惜我們學習的時間,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這就是珍惜幸福。總有一天,父母將離我們遠去。那時候,他們將化作我們的翅膀,讓我們獨自飛翔,那一刻這雙翅膀也將讓我們學會堅強。珍惜我們這美好的童年,珍惜與父母在一起的幸福時光。

《童年》讀後感 篇3

——流淚,是爲了那個在月光下的蛋格路上看到銀河的雪弟嗎?

雪弟是趙麗宏精心塑造的男孩形象,雪弟沒有辜負作家的呵護。那個在城市中尷尬尿牀的雪弟,是那個喜歡蘆花貓的雪弟,是那個喜歡聞汽油的雪弟,是那個囚禁螞蟻的雪弟,是那個在河邊國小與小夥伴們一起征服大世界的雪弟,是那個在柏油路和蛋格路上尋找星空的雪弟,是那個用畫筆描繪夢想的雪弟,是那個永遠不囿於貧窮和富有的`雪弟。上海的小閣樓是那麼的小,而雪弟的心幾乎沒有界限,他從未迷路,他手指的光芒上永遠是魔力的。在死亡面前,童年就應該消失,但雪弟依舊能夠堅守在屋頂上,爲親婆爲自己也爲我們這些讀者保存了最完整的星空,保存了作家賜予他的那一捧晶瑩的“雪”!

好小說就是一塊神奇的“明礬”。而“明礬”的功效就是能將記憶之水沉澱出別樣的甘甜。在《童年河》這本奉獻給少年們的“明礬”中,歲月之河變得無限地清澈而悠長,男孩雪弟在摺疊的時光中,呈現出逆光般的剔透。因爲作家趙麗宏,因爲這本“白牡丹”般的《童年河》,我已知道了雪弟所有的祕密,我多麼希望能夠走進雪弟那純黑的瞳孔,向這位7歲的小主人公說一聲:雪弟,你好,我願意與你交換我的童年!

《童年》讀後感 篇4

《童年》這本書的作者是俄國的高爾基,這本書寫了作者幼年時期從3到10歲這一段時間的生活片段。真實地描述了自己苦難的童年,反映了當時俄國社會生活的一些典型特徵,特別是描繪出了一幅俄國小市民階層風俗人情的真實深動的畫面。它不但揭示了那些“鉛一樣沉重的醜事”,還描繪了作者周圍的許多優秀的普通人物。是這些普通人給了幼小的高爾基良好的影響,使他養成不向惡現象屈膝的性格,鍛鍊成堅強而善良的人。

每個人都有童年,並且每個人的童年是不同的,但是,我們每個人的`童年有高爾基那麼貧苦嗎?不,我們沒有,我們在家裏是獨生子,是父母親的掌上明珠。高爾基的童年沒有我們幸福,家庭也沒有我們美滿。

高爾基從7歲起就沒有了爸爸,跟着媽媽和年邁的奶奶生活,別的小孩都有新衣服,就他沒有,他有的就只有幾件打滿補丁的衣服和一個書包。然而,他沒有埋怨媽媽,而是更努力得讀書,準備孝敬辛苦的媽媽。

高爾基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也能成才,真讓我佩服。

《童年》讀後感 篇5

最近,我讀了一本好書,名字叫《童年》,讀完後我深有感觸。本書是由著名的大作家高爾基所寫的。寫的是男主人公阿遼沙的童年生活,阿遼沙從小失去父愛,跟隨着母親去外公家生活,聞到了外公一家人的敵意,他的兩個舅舅爲了爭取得到阿遼沙媽媽的嫁妝,不擇手段的'想辦法,甚至兩個人大打出手。時間久了,他認識了茨岡,他們成爲了朋友,每次阿遼沙被外公打的時候,茨岡都會站出來替他捱打,過了幾天,茨岡就因爲背一個橡木十字架而死了,人們就無聲無息的把他埋藏了。阿遼沙很傷心,從此失去了一個好朋友。又過了好久,阿遼沙有了一個繼父,他經常打罵阿遼沙的媽媽,後來媽媽生了一個小弟弟,不久後媽媽也去世了,阿遼沙很傷心,他失去了他最親的人,姥姥因爲悲痛在墳地亂撞,把頭撞破了。讀過這本書以後,我發現阿遼沙是多麼的自強不息,姥姥是多麼的慈祥善良,外公是多麼的自私冷酷,繼父是多麼的兇惡。

我這才發現我們的生活是多麼的幸福,我們的家庭是多麼的和諧,我們不能總是依賴父母,要學習男主人公阿遼沙,要趁着大好時光,好好學習,增長知識,長大後回報祖國。

《童年》讀後感 篇6

今日,母親幫我講了一個故事,小故事的姓名叫《高爾基的童年》,想聽完這個故事後,被小故事中高爾基讀書時那類專心、用心的態度所吸引住。他讀書的情況下很專心,把全世界的一切都忘了。聽見這兒,我不由自主想到了自身之前讀書時的態度。

每一次父母幫我買來哪些新小說或貸到一本書,我尤其開心,一直迅速的就把它看完了。我儘管愛看書,可是從書中學得的專業知識卻非常少,怎麼回事?自身和高爾基比比,僅僅看書中的繁華,從來沒有用心的思索過,因此看了後就都忘記了。母親說,高爾基往往能變成全球文學家,是與他用心專心讀書的.精神實質是離不開的。

因此我認爲高爾基文化教育了我,無論做什麼事情必須有用心的態度。丟三落四導致的不成功我是深有感觸的。記得我在上學期報名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數學競賽時,考試成績並不是特別好,緣故便是粗心大意,考試試題我都是會,便是粗心大意。今日我想甩開它,我想和用心交友,無論做啥事必須用心!如同高爾基說的“粗心大意乃不成功的根本原因,用心是取得成功之竅門!”

《童年》讀後感 篇7

寒假期間我讀了《童年》這本書,作者是蘇聯偉大的文學家高爾基的作品。書中主要講得是阿遼什卡(簡稱阿廖沙)童年的生活,是一段童年時光的真情演繹,一部激勵讀者的勵志佳作。

阿遼什卡小時候由於父親去世,只好跟着母親到外公家去生活,一到外公家,他母親就走了。外公很粗暴,管教也很嚴厲,阿遼什卡常常受到外公的打罵,可阿遼什卡並沒有怪外公,只要外公打罵親人,阿遼什卡就用惡作劇來報復外公,報復完又被外公懲罰。

阿遼什卡的母親生了個小弟弟,繼父對阿遼什卡的母親經常打罵,有一次被阿遼什卡看到了,他就想殺死繼父再自殺。卻被母親一把推開,只劃破了褲子,然後跑了。阿遼什卡的母親因爲飢餓、疾病,最後死了,阿遼什卡流浪街頭,和窮孩子撿一些能賣錢的垃圾。

雖然阿遼什卡在一個窮苦的'家庭,經歷很多事。幼年父親早早過世,母親被繼父打罵,自己也經常被外公打罵……等等各種生活的挫折和不公平的待遇,他勇敢的面對這些事,用平和的心態,堅強的戰勝了這些挫折,體現出他堅忍不拔的品質和對生活的熱愛,他值得我們學習。以後我面臨挫折時,也要像他一樣,成爲堅強、勇敢和樂觀的面對挫折。

智慧和堅強是唯一支撐我們生活的強大力量!

《童年》讀後感 篇8

高爾基的童年十分不幸,爸爸在他年幼時就去世了,人世間,愛他的關心他的人消失了一個。

他父親去世後,最愛他的就是他的外祖母。她的外祖母叫阿庫琳娜·伊凡諾芙娜。她是一個善良勤勞、樂觀的人,她胸懷仁慈,用愛對待每一個人,有一顆寬容、大度的心,父親去世後他和母親一起去了尼日尼。

在尼日尼,他們就住到了外祖父家裏,那真是一個大大的家呢!在那裏,一座大房子裏,有他的'兩個表哥,兩個舅舅一個舅媽,一個表姐。他的祖父自私吝嗇、卻又十分能幹聰明,卻老打人。他打外祖母時,外祖母卻不生氣,而她看不下去時,也會生氣地把外祖父最喜歡的聖母像用剪刀剪爛。這時她也就免不掉一頓打了。

他的生活條件變差了,她的母親又找了一個人,準備再婚。可她母親再婚後沒幾天就去世了。

愛她的外祖母卻一直陪着她,而終於有一天,祖父對他說:“你該出去闖闖了。”結果,這一闖就成了偉大的名人——高爾基。

《童年》讀後感 篇9

當我走高爾基的童年,才感知到我現在生活是多麼幸福。

那衣衫襤縷的靠拾垃圾生活的小男孩,一點一點在無父母之愛與痛苦中長大。他上學時被同學歧視過,學藝時,被無視過,拾垃圾時被嘲笑過。他埋怨過上天,爲什麼他的命運如此悲催;他也祈禱上天,可否讓他的童年少一絲痛苦。可上天終究還是不平等的,他只好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下度是如年地長大,他就是——前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他的童年彷彿是一條崎嶇而看不到盡頭的山路,沒有幾個“幸運”的人能走上這條路,並且走到盡頭。

《童年》是高爾基的代表作,更是我最喜歡的書籍。那一個個親身經歷的故事,雖然曲折,但極其吸引我。不管他遇到什麼困難,他總是自信。陽光地活着,這一下服輸的精神總在我遇到困難時鼓舞我,也便成了我繼續前行的動力。

高爾基的童年是那麼的不堪回首,但他依然留戀。比起現在衣食無憂的我們,更要珍惜我們所度過的時光,遇到困難不要害怕,因爲這是我們成長的機會,只有克服困難,你才能成爲更完美的自己。

高爾基,我雖然無法體驗你的人生是多麼多姿多彩。但我會品味你的書籍,因爲它們充滿正能量與吸引力。

《童年》讀後感 篇10

最近我看了一部叫《童年》的小說,它是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爲原型創作的自傳達室體小說三部曲中的一部。

《童年》講述的是主人公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小說從“我”隨母親去投奔外祖父寫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間”混飯吃結束,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外祖父開了家染坊,但隨着家業的衰落,他變得貪婪、專橫、殘暴,經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狠心的`剝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列克謝因爲染壞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了過去。幼小的主人公也曾被用樹枝抽的失去了知覺。他還暗地裏放,甚至慫恿幫工去偷東西。兩個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人,整日爲爭奪家產爭吵鬥毆,瘋狂糟蹋自己的妻子。在這樣一個瀰漫着殘暴和仇恨的家庭裏,幼小的主人公過早的體會到了人間的痛苦和醜惡。

讀了這本書我懂得了只有在苦難中長大才能成爲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

《童年》讀後感 篇11

童年每個人都經歷過,有幸福的,有悲傷的就像主人公阿廖沙一樣。

高爾基的童年,是在一個瀰漫着殘暴和仇恨的裏度過的: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着他。幼小的他過早地體會到人間的痛苦和醜惡,小小的心靈因而受到許多打擊。而外祖母和那些像外祖母一樣的人,保護和支持了高爾基。故事生動展示了一個充滿殘酷、野蠻、愚昧、污穢的令人窒息的生活,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沙皇專制制度的`腐敗、醜惡,體會到老百姓身處黑暗而不知的奴性與麻木,以及年輕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苦難歷程。

記得還有那次夏令營吧,在綠色學校裏,教官要求我們自己洗衣服,洗衣服說說很簡單,做起來卻很難,先要擦肥皂,然後這邊搓搓,那邊搓搓,再。,洗到再來,衣服還是不成樣子,髒的地方還是髒,所以爸爸批評我依賴性太重,缺乏獨立生活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讀了《童年》這本書以後,不僅讓我珍惜這美好的童年,還讓我懂得了應該怎樣做人和做事。

《童年》讀後感 篇12

今天,我讀完了一本書《童年》,它讓我深深的感到羞愧,也讓我知道了自己的生活與高爾基的區別有多少。

阿廖沙四歲喪父,隨着慈祥的外祖母來到了祖父家,在這裏,他認識了很多東西,也看清了很多東西,他看清了自私自利、貪得無厭的兩位舅舅;樸實的朋友“小茨岡”;吝嗇、小氣、貪婪的外公,每一天都生活在殘忍、愚昧、親人之間的勾心鬥角和爭吵,從善良與邪惡之間,阿廖沙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與他相比起來,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幸福的;沒有痛苦與鬥爭,一直無憂無慮地生活着。就從這一點上看來我們就與阿廖沙已經有了天壤之別,我們擁有了很多,但是我們還是不知足,只想奢求人世間更好,更多想要的東西。

我們以前一直對父母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認爲他們是自己的避風港,從不自己在人世間闖蕩,而他卻是在每天殘忍的,帶着血腥味的生活中堅強,生存。然後,再離開。

現在,我們要學會堅強,既使一次的失敗也沒關係,被人再多的`指責你也沒關係,我們要像艾文森那樣,堅信自己不管之前的生活有多黑暗,不管自己的生命之花有沒有盛開,不管漫長的冬天有沒有過去,都相信屬於自己的季節回來到,所以,我們也要努力,學會在生活中自己獨立。

《童年》讀後感 篇13

《童年》是蘇聯作家馬克西姆·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爲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兩部分別爲《在人間》、《我的大學》)。

他在艱難中長大,在字裏行間涌動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熱望與堅強。

讀了《童年》這本書後,我深深感受到了當時俄國社會的那種腐敗,當時人民生活的痛苦。

正如故事中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樣。周圍殘酷的事情太多了,外祖父不太喜歡他,兩個舅舅更是討厭他。

就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他卻走過來了,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情。

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裏,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她是全家人的精神支柱。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同時教他做一個善良有美好品質的人。

所以,我們知道高爾基悲慘的童年後,是不是應該更加珍惜如今幸福美滿的生活?

眼看童年就快要溜走了,讓我們珍惜童年的最後一刻,因爲稍不留神,童年就會離我們遠去。

讓我們抓緊童年最後的時光,留下對童年最美好的印象。

《童年》讀後感 篇14

每個人都有童年,每個人的童年都不一樣,但是我們的童年有高爾基的那麼窮嗎?不,我們沒有。我們是家裏唯一的`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高爾基的童年沒有我們的快樂,他的家庭也沒有我們的快樂。

高爾基從7歲起就沒有父親。他和母親及年邁的祖母住在一起。其他孩子有新衣服,但他沒有。他只有幾件打了補丁的衣服和一個書包。然而,他沒有責備母親,而是更加努力地學習,準備向努力工作的母親致敬。

《童年》是一本書,記錄了高爾基童年的一些故事,中間有一點辛酸,也有做人的道理:我很佩服高爾基在這樣艱難的環境中取得的成功。

高爾基年輕時非常喜歡數學。在一節數學課上,老師給班上的學生起了一個名字。題目是:1+2+3+4+;+100=?這對很多學生來說都很難。他們都很着急。只有高爾基算過,等於5050。從此老師不再因爲他們家窮而看不起他們,而是認爲他數學很有天賦。

我們應該向高爾基學習,孔子說得好:看到好的,想到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