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終身成長》讀後感集合[13篇]

讀後感 閱讀(5.12K)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終身成長》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終身成長》讀後感集合[13篇]

《終身成長》讀後感1

說實話,我是在被逼迫的情況下才看這本書的。如果不是爲了躲避罰款,我或許不會看這些絮絮叨叨的雞湯文學。說來也可笑,我的這個出發點正好印證了作者卡羅爾·德韋克在本書中的觀點。一個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他總是認爲自己的能力是固定的、一成不變的,他會覺得好讀書、讀好書這件事情對自己來說超出了自己的能力範圍,當他遇到某種諸如讀書、學習之類的挑戰的時候,他就會無可避免地在通過固定型思維模式把自己保護在舒適區,用一句“我看不進去書或者我學不進去”之類的話去逃避困難,避免去主動積極的接受挑戰。

然而書中提到的具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則不然,我給這類人起了一個相當文雅的名字——“天生我材必有用”型。他們認爲人的能力是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養成的,他們面對困難的態度則是積極主動的、樂觀坦然的去消滅它,直到達到自己心裏預期的目標。提到擁有這類思維模式的人,除了書中列舉的一些人之外,歷史長河中凡是取得過巨大成就的人簡直是不勝枚舉。

如果非要舉個例子,首先涌現在我腦海裏的.就是楚漢爭霸中的項羽和劉邦了。劉邦地痞無賴一個、出身卑微低賤,當項羽都已成爲“西楚霸王”的時候,劉邦還不知道在哪裏領兵廝混,沒有人注意到他。然而就是這麼一個人,在如此糟糕的環境下,他卻隱忍着改變着環境。他知人善任、能進能退、能屈能伸,最終正是靠着這樣的氣魄和膽識才成就了大漢王朝長達四百多年之久的輝煌盛世。反觀項羽,當他面對劉邦帶領的異軍突起的漢家軍、當他聽到烏江邊浩浩湯湯的嘹亮鐵蹄聲、當他想到江東父老的那種期盼眼神時,他發出了一聲無力迴天的哀嚎,最終自刎烏江邊。試想,如果項羽放下所謂的面子,如果他能在遇到挫折時奮勇向前,或許歷史也就有可能會被改寫吧。

縱觀身邊的好多人我們不難發現,大多數人都是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混合物。每個人的身上都有劣根性,要想徹底的跳出這種思維的框架需要時間和勇氣,但這正是需要我們去改變和提高的地方。一個人只有不斷學習,讓大腦運作起來,養成成長型思維的習慣,才能不斷的有衝動和熱情去接受挑戰,在挑戰中不斷的去成長、去學習。

就我們現在這個年紀而言,20幾歲正是不斷學習、不斷積累的關鍵時候。這個時候的我們可能更需要把回報看的輕一些,把付出看的重一些、把自己的勞累看的輕一些,把培養自己的樂趣看的重一些、把所謂的別人看你的眼光看的輕一些,把與人之間的有效合作看的重一些、把此刻的安樂享受看的輕一些,把此刻的拼搏和奮鬥看的重一些、把金錢看的輕一些,把目標看的重一些,如果你真的這樣做了,我不敢說你一定就是成功人士,但我篤定你一定是一位受人尊敬的人。

《終身成長》讀後感2

《陪孩子終身成長》作者:樊登。最開始閱讀這本書的初衷,就是因爲樊登本人。他所創辦的“樊登讀書會”被很多人所認知。

本書引用了很多國外知名親子教育書籍中的論點與精華。不僅提到了怎樣陪伴孩子成長,而且論述了父母自身如何進階。

我們上一輩的父母,往往更關注孩子的衣食住行。讓孩子“長大”,也就完成了父母的使命。而隨着時代的發展,觀念的更替,現在這一代的父母,越來越注重孩子的“教育”,如何讓孩子適應這個多變的社會,怎樣成爲一個有用的人,以及如何緩解父母自身的焦慮,本書,都給出了建議:

一.培養父母與孩子之間無條件的愛

我們常說,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私的,試問一下,真的是這樣嗎?我們是不是也會爲了讓孩子完成某個學習任務,而許以條件?那麼孩子的學習到底是爲了這個“獎勵”,還是學習本身。

我不否定“獎勵”確實有一定的效果,但,家長本身要認清“獎勵”並不是最終的目的。真正讓孩子成長的,是孩子的.“內驅力”,而不僅僅是外部激勵。真正認識到,學習的樂趣,求知的喜悅,纔是孩子終身成長的前提條件。

二.價值感的重要性

“價值感”和“歸屬感”讓孩子願意變得更好。每個人生來都有不同的角色,“子女”、“父母”、“同事”、“下級”,我們在每一個角色裏,被人否定、排斥,都會讓我們失落甚至自暴自棄。這就是,所謂的“價值感”和“歸屬感”。我們的孩子亦是如此。

若孩子總是在比較中和諷刺下長大,他的自尊就會被觸動,自信就會被打擊。並且這種“無用”感也會被放大,直到伴隨一生。

我們要學會如何點亮孩子心中的火焰,而不是澆滅他。當孩子擁有了價值感和自尊心時,他纔會成爲一個自律而又有自控力的人。

三.終身成長的心態

我們時常陷入舒適圈,而停止向前。規避困難,痛恨變化,這就是“固定思維”。而面對未來瞬息萬變的時代,不僅僅是我們自己,更要培養孩子擁有“成長思維”。

不要過分糾結於別人對自己的評判,不以一次成敗論英雄,將更多的注意力投放在過程中,汲取錯誤所帶來的收穫,才能擁有成長性思維。

作爲父母,更應該多去發現孩子的閃光點,給予他無條件的愛,讓孩子認清,學習的過程和動機纔是最重要的。另外,父母也要善待自己,積極的去調節自己的情緒,這樣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成長。

“終身成長”不僅僅只是一句口號,更是我們終身追求的目標。從我們自己開始改變,我相信,一個成長型父母,定會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並將這種“愛”一直傳承下去……

《終身成長》讀後感3

看到書名,不由得就想到真的是‘活到老學到老’,不論在什麼時候都是如此。讀了這本書讓我認識到學習帶來的不同,同時也讓我找到學習、前進的方向。“堅持學習,終身成長”!深深地被樊登老師的博學多才,滿腹才識的寬廣知識所折服。

這本書談到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並給出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定義:認爲人的才能是一成不變的,只相信天賦,自大或者自卑,要不停的證明自己給別人看等特質。而成長型思維模式,則是認爲人的能力可以通過努力學習培養,人與人的差別微乎其微,擁有反脆弱心態,從失敗和挫折中學習成長,讓自己強大,來肯定自己!還讓我們明白:這是不同兩個人的思維模式,也是同時存在於一個人的身體中的兩種思維模式,所以我們一定要不斷的學習修煉,剔除已有的固定型思維,讓成長型思維佔據我們的內心,使得我們真正成爲一名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只有我們成爲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運用相信,肯定,誇獎,鼓勵,思考,不斷的努力,不斷的嘗試,然後慢慢的去改變、影響家人、孩子和他人。

一般每個人都有的這兩種模式,但大多數的人都被一種模式所佔主導也就是—‘固定型思維模式’。我以前會時常拒絕溝通,覺得別人沒有按照我的處事方式,會覺得別人是錯的,我有時沒有意識到,總是會牴觸批評,有逆反情緒,這就是固定型思維導致的,我明白自己一定要通過努力來邁向成長型思維模式。

改變是不易的,誰痛苦誰改變,誰改變誰受益!世界因由我們大家的學習,而變的更加美好祥和!

以前認爲,只要父母積極向上,孩子肯定不會消極怠慢。殊不知是多麼幼稚的想法。後來我明白了,在教育小孩子時,要思考怎樣教,而不是怎麼管教?應該尊重孩子的言論,允許孩子提出不同的看法。成長是每個人一輩子的事,父母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陳舊觀念,用積極的方法引導孩子,不要誇獎她的天賦,而要欣賞她的努力;不要盲目的批評,而要給出建設性的意見。人的某些東西的成長室有時間的限制和敏感期的,抓住了則事半功倍,錯過了則事倍功半。就像猶太人告訴孩子,不怕丟臉,珍惜每一次當衆出醜的機會,才得以實現最終的成長。

成長是每個人一輩子的事,它無關年紀。無論何時,停滯成長,纔是最可怕的衰老。終身學習方可終身成長。

《終身成長》讀後感4

這周讀的書是一本有關心理的書籍。

本書的作者是卡羅爾、德韋克博士,他是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領域內公認的傑出學者之一,他的著作被世界教育聯誼會選爲年度好書。

在最成功的數十年研究後,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爾德偉克發現了思維模式的力量。他在本書中表明我們獲得成功並不是能力和天賦決定的,更受到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展現的思維模式的影響。她介紹了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與成長型。它們體現了應對成功與失敗,成績與挑戰時的兩種基本心態。你認爲才智和努力哪個重要能力是否通過努力改變決定了你是否滿足於既有成果還是會積極探索新知?只有用正確的思維模式開的問題,才能更好的達到人生和職業目標。等會可結實的成功法則已被很多具有發展眼光的`父母,老師,運動員和管理者應用,並在實踐中得到了驗證。通過了解自己的思維模式,並做出改變,人們能以最簡單的方式培養對學習的熱情和在任何領域內取得成功,都需要得抗壓力。

但是有來講一下具體的兩種思維模式有哪些表現。

實際上,固定型思維模式者希望在進行任何學習之前,能力就可以自動展現。歸根結底,如果你有能力,你就是有如果你沒有,你就是沒有。對於估計其思維模式者來說。這句老話。未來的你比現在的你更優秀。第四位模式者並不接受未來的完美,他們必須現在就達到完美。固定形式爲模式中當下的完美,是如此重要。這是因爲一次測試或者1室評估可以成爲對你適用終身的評判。這裏可以舉一個例子。20年前五歲的洛雷塔,而家人搬到美國幾天以後,媽媽帶她來到新學校,當時學校立即對洛蕾塔進行了一次入學測試,接下來他進入了學前班,但並不是尖子班,誰有時間的流逝,雖然洛雷塔被升到了尖子班,並直到高中畢業都在這個班裏,並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很多學術獎項,但他從未感覺自己屬於這個羣體。測試讓他深信不疑,他的能力被下了定論,他認爲那是固定的,他不是一個真正的兼職生,她並不在乎她那時只有五歲。這就是固定型思維模式的表現。具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學生不僅相信這個測試可以測量一項重要的能力,而且相信堅定的相信該測試可以測出他們有多聰明,還可以測出他們長大後會有多聰明。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學生。他認爲這項測試是爲了測試一項重要的能力,但他們並不認爲該測試可以測量出他們有多聰明,他們當然也不認爲這個測試可以告訴他們自己長大以後會有多聰明。這裏我只要講了是一些固定型思維模式的表現,對於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展現,沒有太詳細的介紹。未完待續。

《終身成長》讀後感5

讀這本書是改變思維方式的開始。正如這本書的作者所言,改變不是外科手術,舊的信念會和新的信念共存、你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學會享受付出努力的過程,要花很長時間才能開始學習用虛心學習的思維考慮問題。我們獲得的成功並不是能力和天賦決定的,而是受到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展現的思維模式的影響。

我發現我自己可能就是經常被固定型思維模式控制的.那類人。毫無疑問,固定型思維模式會阻礙人的進步,不利於實現長遠的人生目標,所以有必要對此加以反思,然後逐步轉換到成長型思維模式。

讓我想想我的固定型人格在什麼時候出現呢:

在我想要偷懶的時候,它會慫恿我說:你一直都是這樣過來的啊,再多玩會兒也無妨。

在我遭受挫折的時候,它會安慰我說:可能你就是在這方面做不好吧,乾脆別做了。

就這樣,我的年歲虛長了這麼多,卻始終沒有離理想中的自己更近。

終身成長的本質是把自己從舒適中拉出來。要改變心態,更要付出努力。把自己作爲一個白紙一張的嬰兒來看待吧。不要輕易給自己下定語、貼標籤,我們雖然已經是成年人,但還是有很多的可能,並不會被過去和現在的我所侷限。當然,要做到這一點,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畢竟改變習慣並非一日之功,要改變心態也許需要用一輩子的時間,永遠永遠不能鬆懈。

相比之下,相信天賦論真的很省事,它讓人覺得缺乏天賦的話努力也沒有用,天才天生就是成功的。天賦論給平庸找到一個無懈可擊的藉口,相信它的人可以正大光明的躺平。

但是,那不是真相!知乎上有一句很流行的話:以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還遠遠不到拼天賦的地步。還有人說:我不是什麼天才,我只是比任何人都努力得多。

貼一下書中教的如何轉換到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方法:

第一步:接受。擁抱你的固定型思維模式;

第二步:觀察。觀察是什麼激發了你的固定型思維模式;

第三步:命名。給固定型思維模式人格起個名字,描述他的影響;

第四步:教育。在他出現並阻止你時,告訴自己爲什麼要邁出這一步,並要求他和你一起踏上旅程,慢慢教他用不同的方法想問題。

轉變思維模式也許不容易,有些想法、觀念、認知已在我們的大腦中運行了很多年。改變是痛苦的,我們得和自己的侷限、脆弱、恐懼,以及未知作鬥爭。但正如作者所說,改變也許艱難,卻從未有人說過不值得。也許當你看過《終身成長》這本書以後,當你對自己面臨的囧狀就有了一種合理的解釋,你至少多了一個理論武器,你腦袋裏的小人會告訴你:所有的評價只是在描述現狀,你不需要現在去證明什麼,每一次經歷都是一次提高自己的機會。

成長是每個人一輩子的事,它無關年紀。無論何時,停滯成長,纔是最可怕的衰老。終身學習方可終身成長。

《終身成長》讀後感6

美國作家卡羅爾·德韋克寫的《終身成長》一書介紹了固定型和成長型這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模式相信人的才能是一成不變的;成長型思維模式相信人的能力是可以通過努力來培養的。初見此觀點我想這種對錯分明的觀點還用寫一本書論述嗎?但隨着章節的深入,我才發現沒那麼簡單。固定型思維模式讓人更關心別人如何看待自己,因此擁有這種思維會讓人急於一遍遍證明自己的能力;而成長型思維模式讓人更關心能否提高自己,即使人們在先天的才能和資質、興趣或性情方面有着各種各樣的不同,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努力和個人經歷來改變和成長。

其實我們日常的行爲都是由思維決定的。優秀者同樣可能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他們認爲需要不斷地成功證明自己的價值、天賦等;而成長型思維模式是真心喜歡挑戰,需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提高自己。比如同樣優秀的運動員在比賽中失利,賽後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會傾向於責備他人或找藉口。不僅僅是運動員本人,教練員、新聞媒體、粉絲中很多人都是如此。而著名的籃球教練約翰·吾登曾經說過:在開始責怪他人之前你並不算是個失敗者。他的意思是:只要不否認錯誤就依然可以從你的錯誤中學習。顯然,約翰·吾登擁有成長型思維。書中還列舉了大量的類似的例子,比如對待刻薄嚴厲的教授、對待校園欺凌,不同的思維會怎樣思考,如何應對等。

作家柳青說: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只有幾步。卡羅爾認爲人在決定性的時刻會選擇讓自己感覺良好並看起來完美的道路,放棄那些符合長遠發展的道路。大到公司、小到個人均是如此。如果一個公司都不去關心學習、成長及推動事件發展,反而擔心別人如何看待自己,這樣的氛圍中勇氣和創新是無法存活的。個人如果用成長型思維就會有勇氣敞開心扉去歡迎新的變化和想法,並獲得真正的`自信,因爲真正的自信源自於思維模式:已將做好了成長的準備。

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時,卡羅爾認爲應該誇獎孩子的努力過程,而不是天賦聰明之類。因爲對孩子付出的努力——努力本身、採取的策略、集中的精力以及堅持不懈的精神進行誇獎,可以培養出成長型思維模式。

看完此書,我感覺進入一種思維模式,就如同進入一個新世界。而且對比書中的例子,我意識到自己對不同的事件會用不同的思維模式。這也是我讀此書最獲益的地方:原來我是可以做出選擇的。看,我已經學會用成長型思維寫讀後感了。今後我再次遇到腦子短路的時刻,也會試着不急於給自己貼標籤下定義、評判自己,而是將自己放入成長型思維,想想如何改進提高、讓事件迴歸正軌。

《終身成長》讀後感7

又到了讀書分享時刻,有拖延症的我終是在最後一刻把它讀完了。其實也並不是非要拖延。而是到年底了,學習生活都變得異常繁忙,越忙人也就越懶,使得很多任務都要拖到時限將至纔去處理。聽說拖延是一種逃避和投機的表現。也就是說,把事情拖到最後一刻纔去做,結果若是好的,便可以證明自己的能力足夠強;可結果若是不好,那是因爲我們沒有太認真地去準備,而不是自己能力不行,屬於情有可原。

從這一點出發,正好印證了《終身成長》裏面的兩種思維方式,一種是固定型思維:認爲人的才能一成不變。另一種是成長型思維:認爲人的能力可以努力培養,雖然人的先天才能、資質、性格各有不同,但都可以通過努力和經歷來改變。而我這種通過“拖延結果”來判斷自己能力的.必定是固定思維了。所以拖延大概是保護自己自尊心的一種手段吧,討厭別人挑戰自己的權威,喜歡把一切責任推脫給別人,爲了那麼一點點的心理舒適。

那麼這樣的思維有沒有方法改變呢?卡羅爾·德韋克就在《終身成長》裏告訴我們——可以!作者在最後提出來通往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旅程:

第一步:接受。也就是去擁抱我們的固定思維模式。我們需要知道每個人的思維模式都是成長型和固定型的混合物,沒有什麼可羞愧的,正常人類都是如此。

第二步:觀察。就是要明確是什麼激發了你的固定型思維模式。那個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格會什麼時候回來?當你瞭解了這個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格,並明確了激發他出現的原因,不要急着去評價,先觀察一下。

第三步:命名。來給固定型思維人格起名字。會不會用生活中的,某個人的名字命名?或者一本書、一部電影中的人物?又或者你給了他一個你不喜歡的名字,來提醒自己這不是你想要成爲的人?

第四步:教育。教育固定型思維模式,讓他和你一起走過這段旅程。當你馬上要邁出自己的舒適區時,請做好準備,在他出現並阻止你時,要歡迎他的到來。當你遇到挫折,這是他再次出現的好時機。不要鎮壓或禁止他做什麼,就讓他做他想做的,讓他跳舞、唱歌,然後當他稍微安靜下來時,告訴他你是怎麼樣計劃從挫折中學習並繼續前行的。在理想情況下,我們會越來越瞭解,如何去幫助那些同樣在旅途中的人。

所以,真正的成功從來不是偶然的,而偶然得來的成功也並不可靠。希望我們能在自己成長的路上勇於面對挫折和失敗,它並不是爲了打垮你而出現的,而是爲了帶給你成長的機會,從而汲取對自己有用的東西。

《終身成長》讀後感8

敘事者五月共讀書《終身成長》,懷着敬畏的心情讀了美國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的《終身成長》一書,發現自己是深陷固定思維之中了。

卡羅爾·德韋克把人的思維分爲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它們體現了人在應對成功和失敗、成績與挑戰時的兩種基本心態。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爲人的能力是先天的,失敗是因爲自身能力有限,有這樣的認知時,自身便會刻意迴避困難,只挑選相對較爲簡單容易的事情做,同時害怕被評價,缺乏自信。而成長型思維模式者則認爲能力主要是通過後天培養的,他們不畏失敗,認爲失敗只是自我成長獲取經驗的一種方式,故而,這類人不但不畏挑戰,反而會熱情擁抱挑戰,虛心接受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在評價中學習、進步,他們更注重如何激發自己的能力以做到更好。

對照兩種思維模式反思自己,發現自己是較典型的固定型思維模式,害怕失敗,迴避失敗,一旦失敗,便會懷疑自己,否定自己,同時也活在別人的評價裏。怕別人說自己失敗,怕別人看見自己的.失敗,自己更是不敢面對失敗。《終身成長》這本書讓我深深的意識到,自己必須要改變。既然已經清楚自己的情緒來源,就要學會“自救”,那就是學會培養成長型思維。

最近發生的評蒙陽名師一事使我很好的明白了成長性思維對自己成長的意義。學校名額少,要評的人多,我總覺得自己這能力,和他們沒得拼,自己肯定評不上,要不以後再評吧,這次就算了。固定思維模式讓我退縮。可有時候自己也想,自己在學校成績也是不錯的,應該要試一試,說不定就能評得上了,成長性思維模式讓我努力去試試。是什麼導致我有放棄評選的想法?主要是自我懷疑、否定的固定思維模式使得自己當時差點放棄這一次機會。其實這也是在自我教育,告誡自己應該要接受挑戰,不放棄,即便受挫,亦可以捲土再來。每日自省,告訴自己,再難的事,踏步去做,最壞的結果無非就是失敗,失敗了還可以從中得到經驗,爲下次的勝利增添籌碼。那麼,自己還有什麼可害怕的呢?

每天勤勤懇懇的人那麼多,可真正做出成績的人卻寥寥可數。其中的決定性因素不在於我們付出了多少努力,而是在思維層面上,是否具有成長型思維模式。於我而言,在遇到事情時,不是先入爲主地認定自己這能力肯定做不好,“不給自己貼標籤,不對自己失去信心。即使沮喪,也準備好了去承擔風險,直面挑戰,繼續爲此奮鬥。”相信原本存在的固定型思維會漸漸讓位於成長型思維,思及此,內心激動澎湃,相信信念指導行爲,行爲衍生結果。《終身成長》,終生受益!

《終身成長》讀後感9

認知決定眼界,眼界決定格局,格局決定選擇,選擇影響命運。

隨着年齡的增長越來越感受到思維方式的重要性。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下,在“聰明,尖子生,三好學生”這種基於考試成績的評價下,我想我們這一代人的很多個“我”都養成了很明顯的“固定型思維模式”,我們會努力學習,但是爲了獲得成績和認可,而並不是真正去研究去感受“學會”帶來的樂趣;我們會死摳自己,不願意和周圍人探討,擔心會暴露自己的無知;我們頭腦裏會天馬行空,有很多想法但遲遲沒有勇氣採取行動,因爲有聲音告訴你:哪有那麼簡單,不可能成功的……

現在的我正在養成“成長型思維模式”的過程中,處於一個既有成長也有固定模式的混合期。這種變化更多的源自於工作爲我們創造了一個“指數型成長”的氛圍,源自於潛移默化的影響,以及總會有人去發現你的變化提點你的成長。所以思維模式是需要以身作則示範而非要求的。

在成長型思維模式裏,如果認知到“人的能力是可以通過努力和學習提升的”僅僅是第一步,止步於此便是“虛假的成長型思維模式”,真正挑戰的且真正有效果的在於“制定目標和階段性的具體的行動計劃並且去踐行,直至養成循環的習慣”,以及“用俯瞰視角跳出來擁抱並觀察現在的你,瞭解思考固定型思維模式的誘因並教育它”。

終身,唯成長不可辜負!

讓自己強大!還讓我們明白:這是不同兩個人的思維模式,也是同時存在於一個人的身體中的兩種思維模式,所以我們一定要不斷的學習修煉,去除固定型思維,讓成長型思維佔據我們的內心,使得我們真正成爲一名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

有沒有發現有我們的人有的能很快的學習和改變,而有的人則很難呢?這不僅僅是學習能力和方法上的'事情,有的人心態開放,思想靈活,有的則是心態封閉,思想僵化,不容易吸收新的知識,這就是一種思維模式。在工作時我們的思維模式也要以成長性思維模式考慮問題。固定性思維只會沿用別人的經驗,無法提高自己的維修技能。

我們用成長性思維考慮問題,可以發現設備問題的多面性,維修設備時就能多考慮設備出現的問題,是如何發生的,發生問題時出現的前兆,如何去解決問題。

人有很重要的一個要求就是自我發現,自我成長,所來說其實是很重要的一個工具。在學習中自我發現、在學習中自我成長,只有我們作爲企業的一員不斷的成長,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技能,才能給好的發展提供動力。

《終身成長》讀後感10

人是該終身成長,俗話說的好,活到老,學到老,學無止境,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爲了完成自我的成長,做人是需要一輩子學習的,人格的成長也是無止境的。

記得曾經讀過這樣一句話:這個世界上,有八十歲的“常青樹”,也有二十歲的“朽木”。我想,這就是對終身成長的最好詮釋。

從這本書中,我瞭解到,能力可以通過練習來獲得,原來思維品質的好壞同樣可以由學習來界定。那就是固定思維和成長型思維,從字面意思大可略知其意,固定型乃固執己見,認爲一切都在刻意控制範圍內。表現爲:愛生氣,易挫敗,講排場,相信能力恆定並永遠不變,終其一生都在證明自己的價值感、存在感及歸屬感。與之相反的成長型就是不怕丟臉,有大局意識,向前看,相信通過自己的能力獲得自己想要的生活。

書中的建議重塑我對於工作的重新理解。以前認爲只要積極向上,做好當下的工作就對的.起自己的這份職業,對得起自己所得的報酬。後來我明白了,我們身爲鐵路工人,工作雖然是枯燥重複的,但是我們更應該多積極學習,多更新舊觀念,多對動車組的設備性能有更多的瞭解提高。這樣培養自己對動車組整體的格局意識有更宏觀的瞭解,可以給日後的維修工作帶來更多的便利,可以提高效率,也可以更快速的檢修出動車組的故障,可以更高效完成工作。要經常鼓勵自己,不斷思考,不斷努力,改變固有思維模式,不斷嘗試新方法,新技巧,經由改變自己去改變人生走向更輝煌的方向。

那麼如何才能改變這種思維模式?卡羅爾指出了很多的案例與方法,但是我認爲:首先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認清自己,必須承認自己是普通的,承認自己普通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畢竟每個人生來都是特別的--倘若不是天才,也要帶有着一些其他的光環。當你覺得自己普通時、當你覺得自己並非一個天才時,你纔會更虛心地學習技能、接收他人的意見、不介意向他人求助、更平和地接受失敗與成功,這樣才能更好地挖掘自己的潛能、培養自己的能力。

現在的我更想成爲成長型思維的人,學會多溝通多交流,積極進取,努力向前,從自身做起,讓我們的社會多一些美德,少一些懶惰,少一些極端。少年強則中國強,努力提升自身也是爲祖國的更好明天做出自己微薄的貢獻,如果每一個人都努力成爲具有進取思維的人,那麼我們的國家也將變得更加美好。

《終身成長》讀後感11

無論在哪一個時間段,人都應該終身成長。‘活到老、學到老’現代人順應時代快節湊的發展的一個必須,學無止境啊!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爲了完成自我生命成長的過程,做人需要無止境的學習,人格的成長也是無止境的。

實則每個人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但不同的是人的思維模式。也就是書中所提出的兩種思維模式,一種是固定式思維模式,一種是成長型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爲智力是天生的',固定不變的,做事情是爲了證明自己的天賦和能力,因此害怕錯誤,覺得是對自己能力的否定;成長型思維的人認爲智力是後天努力學習可以提高去達成,爲了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會把錯誤和挑戰看成成長和改善的機會,有大局觀,會不斷地往前看。

其實不然,這兩種狀態是每個人身上都會具有的。我們要做的是減少固定型思維,在不斷成長過程中要激發自己對成長型思維的認知,並且要刻意訓練用成長型思維面對我們的生活,才能做到消極情緒越來越少,而積極情緒會上升。‘聰明出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然而人的思維模式不是一朝一夕長成的,而是在歲月裏日積月累的過程,逐漸形成的一種思考、做事的態度和方法,則毫無疑問是被習慣這種東西牽着走的,很少有人能夠把做的每一件事深深的自我覺察和自我思考,大多數的時候,都是慣性的思考,慣性的做事,思維模式也是慣性的。

我覺得自己就屬於兩種思維模式的人,在生活中比較大男子主義,覺得家庭中的雜事由女人來解決,比較重大的事情還是需要男人來決定。所以家中一般的瑣事我都不用去想。然而工作中我比較理智,也就是思維模式不同,放下所有瑣事來學習,提高自我的認知。在教育孩子的方面也與家人持有不同意見,我本意比較向着說服教育方式,不能打罵教育,給孩子自由的空間思考、學習,讓孩子慢慢的形成自主、自我意識。不是附加式的灌輸。其實這也是一個人成長中必要經過的,只是表達的方式不同。

有人說,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其實是自我成長,這句話好到位。孩子需要成長,家長也需要成長尤其是成人容易本固化,覺得我已經是大人了,只是在教育孩子,幫助孩子成長,其實孩子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幫助你成長的。成長美學的特徵就是相信累積的效應,對人生持有固定論的人,本質只是爲拒絕改變尋找理由和藉口。相信發展,相信改變,容易形成正反饋,微弱優勢聚沙成塔,成功世界本就來自一隻蝴蝶揮揮翅膀的觸發,這就是成長的祕密。

成長是每個人一輩子的事,它無關年紀。無論何時,停滯成長,纔是最可怕的衰老。

《終身成長》讀後感12

《終身成長》一書的核心理念在於講人的思維模式分爲固定型思維與成長型思維。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爲人的才能是天生的,不可改變的。而成長型思維是相信人的才能是可以發展的。只要通過努力和有效的方法,任何能力都會取得進步。如果將困難和挑戰視爲在學習的機會,並熱愛挑戰與學習,就能收穫成長。

“全書都只是在灌輸一個理念,你不是高智商,你通過刻苦學習還是可以達到高智商的成就,但無法迴避一個事實,高智商和天賦型只是花了少量學習時間就獲得了你要花上多年的努力,而書中還只是舉例那些可學習得到的,那些音樂和繪畫的領域,你再努力,都還是個庸才而已。最怕這樣瞎激勵的。”這是豆瓣上對本書的一則評論。我並不認同。劃分人爲庸才和天才本身就屬於固定思維模式的作法。我相信通過刻苦努力和合適的訓練方法,能讓一個五音不全的人唱得出音準好的歌曲,也能讓人畫出厲害的畫作。

固然,唱歌不跑調不意味着成爲專業歌手,畫畫畫得好看也不一定能成爲名畫家。這就像我們的大學培養出很多聲樂專業、繪畫專業的學生,但稱爲歌手和畫家是需要很多其他條件決定的,這其中可能包含天賦(先天條件)、機遇等人爲不可控的因素。但我們所追求的,難道就一定是比大多數人都強的那種“不凡”嗎?成功就一定是比他人優秀、有錢、有才華嗎?

如果這本書最終的落腳點還是傳統的成功學,那我會感到有點可惜。

讀了這本書,讓我感受到的'是如同動畫電影《Soul》裏說的一樣,“火花”其實並不是一個目標,而是你的激情與熱愛。夢想並不是用來做夢的,甚至不是用來作爲目標去實現的,夢想是用來追尋的。如果你是一個從不止步、追逐夢想的人,那麼你的“火花”就一直都在。這“火花”是:努力本身就是意義,不斷挑戰,勇於求索就能帶來幸福感和成就感。

幸福感是挑戰難題帶來的。人生就是一場升級打怪的遊戲,遊戲的意義不是最後的勝利,而是過程中的那些險阻、意外,和我們一次次的嘗試以及巧妙的化解。我們的想要的不是成功,成爲天才,而是我們對人生中一關關挑戰擁有了內在驅動力。在我們全神貫注地投入工作,而忽略了時間的流逝和所處現實的忘我狀態,樂趣全然來自於過程,外在的報酬產生的動力反而是極小或不存在的。這種由全神貫注所產生的心流體驗是本身已經是一種絕佳的體驗,是一種巨大而不可替代的幸福感。

夢想是用來追尋的,在實現夢想的路上,成功只是它帶來的一種副產品。不過多放大“成功”,才能收穫更大的成長與價值。

《終身成長》讀後感13

1、關於固化思維與成長思維

說到固化思維與成長思維,想到了之前學習到的一個點。有兩種人,一種人把自己的成功歸結於運氣,一種人把自己的成功歸結於自己的努力。

把自己的成功歸結於努力的人會在之後越來越努力,因爲他知道想要成功,實現自己的目標就需要自己的努力,沒有什麼是可以不用經過自己努力就能得到,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還有即使是很難的事情努力了纔有希望成功,沒有成功只能是說明自己還不夠努力、方向錯了或者自己現在還沒有達到那個點。

而把自己的成功歸結於偶然或運氣的人在之後的行爲處事上就不會有過多的努力,因爲他認爲所有的都是註定的,自己的成功只是運氣好,卻從來沒想過經過自己的努力使自己獲得成功。這種人所擁有的思維就是固化思維。而在擁有成長思維的人眼裏,一切都是可變的,一切都可以經過自己的努力而使之向自己所希望的方向發展。

2、關於努力與方向

努力與方向,兩者在向上走的路上是缺一不可的。有方向不努力,只是一個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侏儒。無論你想的有多好,方向多麼明確又正確,若你不努力,不把它行動起來落地生根,那它也只是一個想法如無根之浮萍,沒有根系提供養分遲早會飄散消失於世間。而若只是有努力沒有方向,就像在海上沒有方向航行的船隻,雖然一直在行駛到岸的.機率卻微乎其微,或原地打轉卻不自知。

說到這個又想到了自己,在大學的時候知道自己與別人相比沒有多少競爭力也意識到自己需要做些改變,每次都做計劃卻往往沒堅持幾天又半途而廢。典型的有方向不努力貪圖一時的享樂,延遲滿足的獎勵物對我的強化不夠戰線又拉的太長也難怪會放棄。現在想想也是認知不足,若是能認識到長時努力所帶來的好處就不會這麼動力不足了。後來大三時是努力卻沒有方向,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看到別人各種考證自己也去跟風,現在想想考的證都沒什麼用畢竟不是專業的。考的三級人力資源管理師現在又不做人事工作。現在是有一點方向了——學好英語達到流利說的程度,多看書多思考提高自己的認知(提高認知真的可以少踩很多坑,這一點在生活中深有體會,想開了就知道自己很多事都是庸人自擾。)雖然方向還不是很明確,對自己的未來發展也不是很清晰,但我現在最缺的就是行動力,行動起來方向就會越來越清晰,之後慢慢修正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