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俗世奇人讀後感5篇

讀後感 閱讀(2.42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俗世奇人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俗世奇人讀後感5篇

俗世奇人讀後感1

在這閒來無事,又因疫情不能出門“浪”的寒假裏,我捧起了老師推薦閱讀的書——《俗世奇人》,閱讀開始,那是一發不可收拾。細緻品讀後,頗有感觸,今兒便與大家聊聊。

這本書的每篇文章各講述了一個天津古時的能人異事。文章多與主人公的綽號爲題,語言有着獨特風格,帶着濃厚的天津味,字裏行間都是幽默在滑動,讓讀者讀時笑不攏嘴,讀後回味無窮,看上百遍也不厭其煩。

我覺得每讀完《俗世奇人》的一篇文章,都值得深思一番,如:讀完《好嘴楊巴》後,我懂得了,做人不僅要有真才實幹,還要學會隨機應變,善於察言觀色。就像文中的楊巴一樣,在面對李中堂的誤解時,說與不說實情都會得罪人,但他卻用自己的一張巧嘴與機敏,既委婉地說出了實情,又沒讓李中堂面上難堪。因禍得福,從此名揚津城。再來讀讀《背頭楊》,文章主要講追求潮流的楊二小姐學當時的男人們剪了個背頭,結果上女廁所時被連打帶踹地踢了出來,鬧出了個大笑話。這告訴了我們,不能一味盲目地追求潮流,就像現如今的多數父母取名就愛用那幾個字,導致重名的孩子越來越多,老師喊名時就容易尷尬了。《劉道元活出殯》告訴我們虛僞的朋友,比真實的敵人更可怕;《四十八樣》告訴我們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青雲樓主》告訴我們聽不識貨的人的誇讚就是在自欺欺人……讀書若不思考,若無目的,便毫無意義,彷彿過眼雲煙,轉瞬即逝。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所以希望大家有學必思。

《俗世奇人》的奇人多,讀完之後,你就會認識到:耳熟能詳的刷子李,神醫王十二,泥人張,正骨拿環的蘇七塊,張大力……這些人物怪異,既在顯耀上層,更在市井民間。他們的故事耐人尋味、百讀不厭。

聊完書的內容就來聊聊作者吧。我覺得作者馮驥才老師一定是個很有情趣的人,這些奇人妙事在他的筆下或是幽默滑稽或是活靈活現或是躍然紙上。我更欣賞的是,書中的插畫,插畫的作者是張瘦虎,書中採用的石印畫,取自清代光緒末年天津出版的《醒華畫報》。多表現市井瑣事與時事新聞,盛極一時。欣賞着這些圖畫,他們風格獨特,十分有趣,人物形象活靈活現,令人印象深刻。

聽我聊了這麼多,想必大家對這本趣味十足的書也有些瞭解了。最後我只想說,在這疫情防控期間,這本書值得一閱。

《俗世奇人》講的是天津的一個小碼頭的奇人妙事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小故事,每個小故事都在這個碼頭上流傳。碼頭上的`人都有一個綽號:刻磚劉,泥人張,風箏魏,機器王,刷子李……刷子李則是我最敬佩的一個。刷子李專門乾粉刷這一行,最讓人叫絕的是他刷牆時總穿一身黑衣服,幹完活,身上一個白點都沒有。他還給自己立了個規矩,只要身上有白點,白刷不要錢。一天,刷子李收了個徒弟,叫曹小三,曹小三當然聽說過師傅的絕活,一直半信半疑。所以想要親眼看看。

這天,刷子李戴着曹小三去刷一座洋房。一間屋子,一個頂,四面牆,先刷屋頂後刷牆。刷子李可厲害了!一拍在屋頂,一滴不沾。曹小三看傻了。師傅剛刷完一面牆,就得喝茶,吸菸,曹小三意外地發現師傅的褲子上有一個白點。刷子李看着曹小三,於是,他把黑褲子往上一提,白點就沒了。曹小三一看才知道,原來師傅裏面穿着白褲子,剛纔抽菸時把黑褲子燙了。師傅說:“你以爲別人的名譽都是假的?那是你自己騙自己,好好學吧!”曹小三第一次學的可能別人一生都沒學過。

看完後,大家可能都認爲我敬佩的是刷子李高超的技藝,但我更敬佩的是刷子李那學有所成,精益求精的態度。誰能知道刷子李練就這門絕技的頑強。這是多少人練就一生的練不出來的。看到這,我又想起了我自己。

在平時,我總是認爲我敲鼓十分厲害,總不會給自己定一個更好的目標,老師再怎麼加強我也只能原地踏步。直到一天,顏老師來到我們學校給我們排練,我纔敢於精益求精。

那天,顏老師給我們排練,我十分不服氣,心想:“就這樣一個禿頭的老師也能當上中國二級演員?心中又是懷疑又是輕視。可當排練完後,顏老師在我面前大顯身手。他緊握鼓棒,有力的敲打起來,這些節奏在我眼前編制出了一幅畫面首先看見了兩隻小老虎在打鬧嬉戲,左蹦右跳。後來大老虎也來了,他們向天上一聲一聲的吼叫,這聲音直入雲霄。天上的龍好像得到了召喚,在天上歡騰。一會電閃雷鳴,一會豔陽高照,各顯自己的神力,他們與老虎一起玩耍打成一片。就這樣,中間的一段打擊樂獨奏就完成了!我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情不自禁鼓起掌來。這纔是真正的大師啊!心中不禁感嘆!就這樣,我成了顏老師的徒弟,一心一意的跟着老師學,老師也教會了我許多道理,其中最爲有益的就是要學會精益求精。真是這樣,我纔有今天的技術,這得多虧老師啊!

這不僅是我從書上得到的道理,更是老師教誨中領悟的道理。

俗世奇人讀後感2

其實,讀完一遍馮驥才的《俗世奇人》才發現,原來,描寫人物可以這樣的細緻 ,刷子李 ,泥人張,各種人活靈活現的展現在了眼前。每一個字眼明明實在描寫但又不是那麼的生硬。很是俏皮。當然其實在我看來,這俗世奇人的背後,還有一種特別的氣息。

在那個紛亂時代裏,奇人也好,凡人也好,三教九流,各色人等,都充滿着對生活的熱愛和追求,沒有去尋求什麼宗教皈依、主義信仰。他們質樸、簡單、豁達、努力,具有深厚悠長的原生力量,這是他們的生活觀。是的,很多人都是這樣活過來的。

天津衛,真的是在馮驥才的筆下讓我心馳神往了。那兒的人都活的快樂,很愛生活,享受生活。其實我很喜歡這種的小生活,沒有什麼轟轟烈烈救世英雄啊,沒有什麼虛情假意,只是幾個人,幾種不同的小日子。我也很喜歡這種感覺,可能是因爲在四九城待慣了吧。自己的性格和習慣也就成了這樣。在看完這本書後,我忽然想通了一個問題。爲什麼,我會喜歡《武林外傳》、《老友記》、《海賊王》、《愛情公寓》那樣的電影和電視劇了。不是因爲他們其中,過多的,肉麻的愛意綿綿,而是因爲,每天打開窗戶就能看見住在對面的朋友,每天早上就能繼續 做着自己喜歡做的事,自己的夢想。那樣的日子很美好。

我最偏愛的故事是李金鰲的故事。剖析來說,那個人其實是一種在道上混出名堂,講義氣的人。他過得並不富裕,但是很快樂。因爲,他四處有朋友。正是應了“四海之內皆兄弟”這句老話。我喜歡這個角色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向往這種生活。當然不是那種街頭的生活。

而是那種放蕩自由中帶有謹慎,看似不羈中又帶着一種義氣。我覺得,李金鰲,如果是再更有頭腦一些,更知書達理,或許會是一個大人物。

想到這裏,我就想起了我曾經熟知的一個人。那時是在我的老家。那人在那裏任教鄉村教師。初見他時,他正扛着一大塊石頭,從陡峭的山上向下走,同行的人告訴我,他一直如此。後來有一天,我去當地的學堂,才知道他是老師,他的課並不比城裏的遜色。但我還是很奇怪,他爲什麼要搬石頭。一年後,我又見到他,他那時已經高大了一些了,不再是去年的瘦瘦的樣子。他還是在搬着一個石塊,這次,他已經不費力了。最近一次見他,是那時,鄉里高價回收石料,村民都急着去找,卻難以尋求。只有他一人,開着十幾輛車,來了。他說,他採集石塊,只不過是因爲每天都要經過那座山,那日,父親告訴他,讓他每天都這樣搬一個。他現在知道了父親的用意了。他曾經在那個自給自足的村子裏成功地賣走了一車的西瓜。在那個村子裏,西瓜是很少的',但是人們也不去買,因爲他們可以繼續過日子,不需要瓜。不斷地有商家空手而歸。他那日推着一車西瓜,走進村裏。那是村裏只有少許的瓜地,但是小麥囤積很多。他便吆喝:“西瓜10塊,小麥3塊,兩袋小麥換一個西瓜哦!”這一喊,人們都出來了,都看這價錢,竊喜,去拿小麥換了他的瓜。他載着慢慢一車的瓜回家了。其實,那些瓜是上一個買瓜的商家,低價賣給他的,而在外面的一個村子裏,小麥可是比西瓜貴十幾倍的。他就這樣,漸漸積累了一些錢。但是,有錢,又不揮霍。他說,當年父親就說如果父親當年不揮霍,也許他現在就在城市裏了。

我想,也許,他生在城市裏的話,會成爲一個很厲害的狠角色吧。但是,他和李金鰲一樣,換一種生活方式的話,生活就是去了快樂。那即是有那麼多錢,也是空想。那些人,即使不需要錢,也能,活的快樂,活的精彩。

當然,在 看完本書的同時,我又有了另一個想法。天津衛的那些俗世奇人們,他們還在嗎?

想着,想着,我就想起了,我所在的地方,四九城裏。過去那種在皇城根下的感覺還在嗎?

還會出了門就是衚衕嗎?還能看見平方外的大爺下着棋,周圍一羣人,觀棋不語,突然,大爺一句“將軍!”,周圍的人點點頭嗎?還能看見菜市場裏樓下的奶奶和小販砍價嗎?還能看見花園兒裏的孩子捉迷藏,而不是打電遊嗎?還能聽見有人吆喝:“糖葫蘆誒!”嗎? 或許生活已經越來越好了,但是,過去的那些趣,卻不會再回來了。那我倒還是期望,北京是原來的老北京,天津衛是原來的天津衛。

我們或許也應該反思一下了,當我們的科技無限的發達的時候,我們的文化呢?去哪了?是不是埋葬在了我們的本真之中了呢?

而在我心裏,這個熱鬧的天津衛,這些俗世奇人們,這些傳奇的故事,每天,還在上演。

俗世奇人讀後感3

《俗世奇人》這個書名起得太妙!這本小冊子隱去了帝王將相、皇親國戚、達官貴人等上層人物的身影,把觸角伸向了最底層的市井人物和市井生活。本是水陸碼頭的x衛——一個曾經的貨物集散地,南來北往的商賈如過江之鯽絡繹不絕,造就了當時經濟的空前繁榮。隨之催生了錯雜的街道、林立的酒肆,遍地的商鋪,熱鬧的戲院,奢華的青樓……,這裏有接骨的、拔牙的、刷牆的、偷盜的、釣魚的、賣古玩的、做小吃的、靠吃家產的、爲人算命的、替人打官司的……三百六十行都能在這裏找到屬於他們自己的生存空間;做正當買賣的,幹非法勾當的.,都有自己的一套生存行規,“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沿着各自的生命軌跡或平行或交叉。

這裏其實並不是什麼太平盛世的地方,魚龍混雜,三教九流出入其間,爲了養活自己發展自己壯大自己,時時上演爾虞我詐的勾心鬥角,或是血淋淋的聚衆鬥毆;但這裏更多的是靠本事吃飯的規矩人,這些真實的存在造就了當時x衛無限的豐富。這本書爲我們展現了一幅幅市井生活的畫卷,刻畫了一個個形象鮮明的底層人物。此謂“俗世”。

何謂“奇人”?x衛並不是遍地黃金,激烈的行業競爭和複雜的社會關係並不適應與世無爭的“出世者”,在一次次關涉自身的貧與富、貴與賤、生與死的博弈中,淘汰掉太多不適應這種生存法則的“劣幣”,留下的是“吹盡黃沙始到金”的“良幣”。這裏崇尚強者,崇拜能人,你只要有一手絕活,在你這行是公認的NO。1,自然能受到豔羨,也自然有後人爲你樹碑立傳。所以刻磚劉、泥人張、風箏魏、機器王刷子李的故事流傳至今。能人都有“奇招”。

“奇人”奇在有過硬的本事。蘇七塊可以以讓病人絲毫感覺不到疼痛的速度接好斷骨;刷子李刷牆的動作簡直就是藝術家的表演,幹完活身上的黑衣沒有一星白點;賀道臺可以把鳥兒訓得服服帖帖;大回可以幾天把坑裏的魚釣得“片甲不留”……這些本事令人歎爲觀止,如能擱到現在,一個個都會上“吉尼斯世界紀錄”。就是憑藉這些讓人嘖嘖稱奇的技藝,他們衣食無憂,並且受到別人的尊敬和追捧,成爲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超羣的技藝似乎又促成了這些人行爲古怪、舉止奇特,而這又成了人們津津樂道的原因。蘇七塊接骨不管窮人富人一律七塊大洋,哪怕窮人借錢看病他再還回去,這就是他的規矩;刷子李刷完一面牆必抽一袋煙,喝一碗茶;“文混混”劉道元爲了想看看別人對他的交情,上演了一出“活出殯”的鬧劇,讓人忍俊不禁,又感到事態炎涼……高超的本領再加上獨特的個性更增添了他們身上的傳奇色彩,於是越傳越奇,越傳越神。聽他們的故事,不僅滿足了人們的獵奇心理,更是現實中不能滿足的需要此時得到了一定程度虛幻的實現。誰不想做一個受別人仰慕的富有個性的能人呢?

上文說了,x衛不都是守規矩的手藝人和買賣人,坑蒙拐騙的事情天天發生,靠着奸詐的“聰明”巧取豪奪往往到了登峯造極的地步,膽子之大,方法之“奇”讓人不由拍案叫絕。《絕盜》講到一老二小三人,踩着三輪車,一路氣勢洶洶、罵罵咧咧地來到一對新婚小夫妻家,老的口稱是新郎官他爹,兩個小的是他弟弟,說不孝之子私奔到此,卻不管快嚥氣的老孃,聽者也義憤填膺,接着三人把能搬的全部搬走,不能搬的砸光後揚長而去,小兩口回來後有人告訴他們這事,新郎官哭笑不得,說:“我哪還爹呀!我三歲時爹就死了,我娘大前年也死了。只有一個姐姐嫁到關外去,哪來的兄弟?”這可成爲“史上最牛的盜案”了吧!蔡二少爺用低價買進古董再高價賣出,讓自視爲佔了便宜的毛老闆有苦難言,也讓人嘖嘖稱奇。生活中假惡醜的東西不是主流,但它卻是客觀的存在,作者採用不隱惡的態度讓讀者自行評判,因爲這也是生活真實的一部分。

當然,奇人們人性閃光的一面也是比比皆是。泥人張用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方法讓狂妄的海張五丟盡顏面。他告訴我們:社會地位再低下,也要保持自己的一份尊嚴;金鰲的仗義讓小楊月樓的戲班子起死回生,他也投桃報李,在金鰲的請求下,義演三天救了上千碼頭工人的命。金鰲救人於危難之中的俠義,小楊月樓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的仁義,都爲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他們並不是魯迅筆下麻木愚昧的國民,而是“仁”字當先、善良博愛的性情中人。他們身上散發的人性的光輝會讓我們感動、追隨。

而《俗世奇人》恰恰給了我們這樣一個底層的、平民的視角。馮驥才以極具韻味的x方言,詼諧的文筆,毫不拖泥帶水的簡潔凝練的敘述,讓我們看到了當時當地最底層人民的生活,讓我們瞭解了他們的喜怒哀樂,發現了他們真實的個性特點、生活狀態、思想動態、精神追求,這樣才能對所處的時代有一個最直觀的瞭解和認識,還原時代的真實,消除狹隘的偏見和“想當然”的錯誤。所以,要做一個明白人,我們既需要放眼宏觀,也需要把握微觀!

論語言藝術還是故事內容、思想深度,這都是一本好讀、好看、好玩又能掩卷沉思的好書!值得推薦!

俗世奇人讀後感4

就在這個月裏。對!你沒有聽錯。就在這個月裏,我讀了《俗世奇人》這本書。寫這本書的作者是馮翼才,我想學過五年級下冊語文書的同學都應該認識他,因爲其中一課《刷子李》就是他寫的,也是出自《俗世奇人》的。

其中含有許多有趣的小故事,如:《蘇七塊》,《好嘴楊巴》,《張大力人》,《馮五人》,《泥人張》等等等等。他的代表作含有《神鞭》和《三寸金蓮》,都很好看,也很有趣,非常有意思。

馮翼才通過這些名人或奇人告訴我們那個時代的名人很多,並且天津是水陸碼頭,居民五方雜處,近百餘年,舉凡中華大災大難,無不首當其衝,因生出各種怪異人物。即在顯耀之上,更在民間之中。

其中許多名人都有一個簡稱大約都是三個字,前兩個字是他的長處,也就是特長,特點。後一個字是他的性。如:“刷子李”,“背頭楊”,“泥人張”等等。

我推薦大家也來讀一讀這本書。

今天,我把《俗世奇人》這本書看完了,這本書很有意義,是馮驥才寫的,寫的是很早以前發生在天津的人和事。作者把當時發生在社會上的人和事記錄下來,每一個人就是一篇故事,這些故事看起來是各自獨立,實際上它們是共通的。

這本書描述的`每一個人都各有特點,比如:泥人張,能在很短時間捏出一個個鮮活的泥人來;蘇七塊,能憑手的感覺迅速將病人的骨折部位復原;刷子李,可以在長時間刷牆時身上不沾一滴泥漿;張大力,能一口氣舉起常人舉不起的石鎖……這些人在當時被老百姓視爲奇人。

我從他們身上受到很大啓示:他們都是通過長期的社會實踐,認真觀察,仔細琢磨,刻苦訓練,並且靠頑強的堅持,認真做好一件事並取得了成功,受到了人們的認可,爲當時的社會做出了貢獻。

因此我們一定要學習書中這些人的精神,任何事情不分大小、不論貴賤,只要去仔細觀察,認真學習和探索,不是見困難就讓而是見困難就上,並通過自己艱苦努力,什麼事都是可以做成的。

暑假我想每個人都應該多多少少會讀幾本好看的課外書吧!我就看了一本書叫《俗世奇人》聽名字就覺得新鮮,好看。這本書的作者是馮驥才老師寫的。

這本書中講了許多性格鮮明的人物,這物各個都有不同的本領如:蘇七塊、刷子李、好嘴楊巴……其中刷子李這個人物我們在五年級的課文中還讀到過了呢,刷子李的技術高超,精藝求精。在刷牆的時候對自己的要求很高,刷牆的時候必須穿着一身的黑服刷漆,而且不能沾到漆,這就是其中的一位奇人。這本小說裏通過講那些奇事來描寫奇人,要想在天津碼頭混着就必須有着別人沒有的本事才行,不強活不成,一強就出生了各樣空前絕後的人物,都是俗世俗人;小說裏的人,不奇傳不成,要是一奇就會演出各種匪夷所思的事情,但全是真人真事。書中還有一位大夫更是奇,因爲他姓蘇所以大家都叫他蘇大夫,還有的背地裏叫他蘇七塊,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是這樣的,因爲蘇大夫這個人他給人看病都只要七塊錢,不管有多嚴重的病。但是,你不給他七塊錢他是不會給你醫的,在他那兒看病不管嚴不嚴重這麼一下就好了,有一件事就更能體現出他這個蘇七塊這個外號了。

那天,開三輪車的張四闖了進來,往門上一靠,左手託着右手腦袋瓜還淌着汗,病的不輕啊!這七塊錢張四開一天的車也沒有可蘇大夫是一個斬釘截鐵的人,沒有七塊錢當然不醫了,直到有一個人給張四錢蘇大夫才肯醫。

這本《俗世奇人》真的很好看,希望大家也去看看。

我還有一個原因爲什麼我一口氣讀完。因爲這本書裏面有許多好詞好句,四字詞語多的無法數數,所以作者用上這些詞才把這本書寫得神奇,書裏的18個故事,作者把它寫得生動形象。

當我讀完這一本《俗世奇人》,我馬上就想起了每一次寫作文。我寫作文總是很難下筆,下筆了我還是思前想後,不知從何下筆。可是這位作者是寫的那麼生動形象啊!我猜作者應該讀過不少書,所以知識廣闊,用上了好詞好句。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我希望大家要多讀書,才能獲得受益匪淺的知識。

今天,我在讀一本老師推薦的書《俗世奇人》,這本書我一口氣給看完了,看完後我受益匪淺。

《俗世奇人》讀後感爲什麼我一口氣看完了呢?因爲這本書太好看了,這本書裏的人是非常神奇的,比如:蘇七塊,他醫治胳膊,不等病人覺疼,斷骨頭就接上了。刷子李,他用白油漆刷牆,自己卻穿上一身黑衣服,連一點白粉都不會落到身上。張大力,他身強力蠻,力大沒邊,一下子就能舉起青石大鎖。認牙,他治牙不用問病人,只要往裏瞅一眼全知道,一下子就治好了。……他們都是各有絕活的,這樣才能在天津界混下去呀!

俗世奇人讀後感5

從目錄到頁碼像極了古代線裝本中才能見到的豎版,文言文作序,再配上清代光緒末年天津紅極一時的反映市井瑣事和時事新聞的石印畫《醒華畫報》作爲插圖,圖文結合使讀者更容易進入、感受和認知當時的天津衛。作者馮驥才本來就出生於天津,對民間藝術、地方風俗有着濃厚的興趣,受明末馮夢龍"三言"影響,將早年接觸的大量久記於心的奇人妙事,整理加工匯聚成《俗世奇人》,而其中《好嘴楊巴》、《刷子李》、《泥人張》等多篇也被列爲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教材。

小說更像是一本天津版的"故事會","碼頭上的人,不強活不成,一強就生出各種空前絕後的人物,但都是俗世俗人;小說裏的人,不奇傳不成,一奇就演出各種匪夷所思的事情,卻全是真人真事。"小說以天津方言講述了晚清光緒年間舊天津衛水路碼頭市井傳奇人物,每篇以一個典型事件爲切入點,每一個故事篇幅不長,用簡短的語言爲人物做了一副白描畫像。天津衛奇人們總有些綽號,有些是因爲擅長的行當本領齊天的活神仙,有恪守規矩"認錢不認人"的蘇七塊、粉刷出神入化的刷子李、盲捏只有核桃大小泥人的泥人張、記牙不記人的華大夫;有些是因爲背後好笑的故事被戲謔,比如因爲"漏嘴"八哥受了一肚子窩囊氣的死鳥、精通書畫卻被忽悠一病不起的藍眼、明明是女子卻留着男子大背頭被當作流氓的楊二小姐、想看看人死會怎樣,裝死出殯的`劉道元。故事生動,惟妙惟肖,使人物躍然紙上,令人捧腹的同時有發人深省,但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當數《刷子李》。

碼頭上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藝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絕活。有絕活的,吃葷,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沒能耐的,吃素,發蔫,靠邊呆着。這一套可不是誰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碼頭上的一種活法。而刷子李就是這樣的能人。粉刷屋子必穿一身黑,幹完活,身上絕沒有一個白點。粉刷的牆壁白得清爽透亮,每一道漿都銜接的天衣無縫。想到前段時間在某雜誌看到20 5大學遺憾排行榜,名列第三的是:沒有掌握一項有用的技能。一技傍身是生存之道。如果你學的是技術類專業,那必須學會學精。"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任何過硬的本領都是練出來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肯下功夫,勤學苦練,反覆實踐,就可以做到"熟能生巧".

《進學解》雲: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在書中說:學業由於勤奮而精通,但它卻荒廢在嬉笑聲中,事情由於反覆思考而成功,但他卻能毀滅於隨隨便便。業精於勤荒於嬉之說同樣適用於公安工作。我認爲對待自己的工作要做到精業,所謂精業就是在立足本職崗位紮實工作的基礎上,着力培養精益求精的精神,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苦幹、實幹,更要能幹、巧幹。遇事動腦筋,面對困難逆流而上,勇於開拓創新,多想新點子,才能把工作做細做實。

做到精業就要懂得自我能力升值,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推陳出新的週期不斷縮短,每天有大量信息充斥着我們的生活,隨之而來的高科技及新型犯罪也在不斷凸顯,更好的適應當下的公安工作就必須自我充電,不斷學習,貼近實戰及工作實際,圍繞業務知識、專業技能、辦公自動化,積極參加學法、業務培訓、崗位練兵和學歷晉升,充分利用省、市、縣公安機關舉辦的專題培訓班、隨崗培訓、夜校等平臺,增強業務學習能力,熟練掌握法律法規、科技信息化應用和崗位技能以及做羣衆工作的本領,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餘。通過讀書提高自身文化修養,從而達到勝任自身工作的內在要求。讀書的過程是修煉道德、陶冶情操的過程,只有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才能在增長知識中培養膽識,在開闊眼界中擴寬思路,把讀書的體會和學習的成果轉化爲促進工作的好作風好舉措。精業還要保持積極的工作態度和科學的方法。都說做一件事情只要堅持2 天就會形成習慣,形成習慣後便成爲了生活的常態化,試着從今天起對每一項工作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儘量將事情可能遇到的情況考慮窮盡,不要凡事只做到最低標準,杜絕"猴子等明天"似的拖延症,今日事今日畢,專心致志於工作本身,全力以赴的應對,管理好自己的時間,追求高效率的工作,儘管是1%的工作也要做好100%的準備,那麼做到"刷子李"這樣本領齊天的活神仙也是指日可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