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呼蘭河傳讀後感14篇(優選)

讀後感 閱讀(2.25W)

讀完某一作品後,你有什麼領悟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呼蘭河傳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14篇(優選)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1

在閱讀《呼蘭河傳》這本書時,給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馮歪嘴子。在小說的前六章中,小團圓媳婦、有二伯、老廚子等人物無不反映了封建社會對人精神的蠶食,讀來讓人的心一點一點地沉重;可是在第七章,作者描繪了一個與他人截然不同卻又藕斷絲連的馮歪嘴子,他成爲了灰暗的呼蘭河城上一抹亮麗的顏色。

馮歪嘴子與其他人物藕斷絲連,是因爲他本質上和其他人並沒有區別:作爲一個小磨坊的磨倌,他娶妻生子後無處安身,妻子死了他不得不獨自拉扯兩個孩子。他和其他人一樣逆來順受,像是低等的植物一樣生存。但是他非常明顯地區別於其他人的一點是,他改變了自己對生活的態度:當別人面對打擊都已經麻木的時候,他仍以積極的態度迎接挑戰;當其他人只着眼於當下的苦難時,他卻帶着美好的願望憧憬未來;當其他人面對絕望只表現出絕望時,他卻能從絕望中找到希望。別人嘲笑他的命運,他不當回事,反而使別人感到恐懼:這樣活着是可能的'嗎?世界上有這東西?

有的,當然有的。正是這種積極面對人生的態度,才使我們擁有了如今的美好生活,才使我們沒淪落到與麻木者爲伍的地步。積極是麻木這塊廢墟上生長的薔薇花,歷代各種各樣的人都在堅守它。

比如,在雨果所著的《巴黎聖母院》,卡西莫多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生來就奇醜無比的他遭到了衆人的拋棄與厭惡,被主教收養寄住在聖母院裏。儘管命運對他如此不公,他仍有顆積極追究美的心,最後因爲追求所愛之人而死。卡西莫多美麗高尚的心靈最終勝過了他醜陋的外形。

再比如蘇東坡,身爲大文豪的他仕途卻一再受挫,接連遭貶。可蘇東坡並未像柳宗元那樣被懷才不遇所困擾,相反,他懷着積極樂觀的心態寫詩自勉,不論在怎樣的困境裏都在爲百姓服務:修建蘇堤、烹飪東坡肉、練書法,併成就了一代文豪的佳名。後世學者評論到:蘇東坡的文化已經根植於中華文化,若將它兩根拔起,中華文化將千瘡百孔。

一段積極的人生是思想荒漠上的一朵薔薇,它不僅出現在呼蘭河城裏,在聖母院裏或蘇東坡身上,它早已根植在我們的心中。讓我們積極地面對生活,爲這個世界增添一抹生機。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2

《呼蘭河傳》有一點非常吸引我,那就是文章的各個故事之間是分開的、各成一體,這是我想一個故事一個故事地讀下去的原因,就像讀故事書一樣有趣,也許就是這種吸引力是我開始了閱讀。

第一個畫面就反映了人們的無知在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六七尺深,人們和家畜無論是在晴天,還是在下雨天都會遭受到災難,淹死過小豬,用泥漿悶死過狗,悶死過貓,雞和鴨也常常死在這裏邊。我想大家第一個想法就一定是填坑吧,但是他們的想法卻五花八門,可笑又引人深思,比如說拆牆,種樹,卻沒有想到了最直接的方法!

暗淡灰色的社會的畫面,平靜的描述把我們帶到了呼蘭河一個並不繁華的小城,呼蘭河傳這本書從頭到尾都充滿了對當時社會的諷刺,看完這本書我真爲當時的社會風氣感到痛心疾首,我彷彿看到了小團圓媳婦在熱水中的掙扎,彷彿看到了婆婆抽貼時的滿臉心疼,又看到了雲遊真人拿着那些所謂的驅妖道具在哪兒瞎擺弄。與其說團圓媳婦是被燙死的還不如說是被封建迷信思想害死的。那個時候的社會完全都是灰色的,那兒的人真的很善良,但爲什麼就拋不開那些封建的思想那?也許在他們的思想裏只有順應天意吧,這難道不是她們的悲哀嗎?看這本書的開頭我感覺十分輕鬆,全是一些童年趣事而到後面卻感覺有點沉重!在這裏到處可見人們的無知,他們只是因爲活着而活着,爲了死去而死去,一個又一個畫面,一個又一個悲劇發生,讓我無法評價到底哪個該同情,哪個該痛恨。

這本書也徹底反映了當時的地位的重要,從有二伯來說吧,和書裏的其他人一模一樣有真名,但爲什麼要使用假名呢?每當掌櫃的叫他有二爺,有二伯,二掌櫃他便喜笑顏開,這是因爲他覺得伯,爺這個字地位輩分高。而小孩子叫他小有子他便開始追打他們,這說明他還是十分有自尊的。

其實他也十分值得同情,他的.一系列上吊,跳井,最後還念念不忘柴堆上的小洋蠟,在別人看來這純粹是滑稽戲,但也說明了他的無奈,這也許是爲了表示他的存在把!還有就是他十分平窮致使他的偷竊行爲,這是一種可悲的方法,也說明了他在我家的地位低下。他也十分勇敢,猶如他在晚上唸的一樣:“毛子在街上跑來跑去,那大馬蹄子跑得呱呱地響,我正自己煮麪條吃呢……”“殺又怎麼樣!不就是一條命嗎?”說明他的勇敢,還有一次他被祖父毒打一頓而他卻跟個沒事人一樣呢!

這本書不僅形象生動,還有大量的諷刺意義呢。

回憶童年不但使自己得到久違的快樂,也是衆多的讀者得到快樂。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3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是我讀完全書第一個感受。回頭想想,書名《呼蘭河傳》就有着鮮明的一種印記或是別有意味的標識,我去過的地方不多,但生長在虹橋鎮——據傳因橋樑遠眺宛如長虹臥波而命名的古鎮——橋樑衆多,水道縱橫,對溪河湖海總有一份自然的親切熟稔,絕沒聽過“呼蘭河”這樣的名稱。“呼蘭河”、“呼蘭城”一經叫出,咀嚼不出小橋流水的江南氣韻,卻能咂摸出獨具特色的北地風情。

這風情在蕭紅筆下不是壯麗無邊的風光景緻,不是跌宕起伏的人生際遇,也不是驚天動地的情情愛愛,就是一個童真質樸的孩子的所見所聞。真,真實地懷想,真實地展露。

呼蘭河的人們怎麼活着?“一天一天的,糊里糊塗地過去了,也就過着春夏秋冬,脫下單衣去,穿起棉衣來地過去了。”呼蘭河的人們活着是爲了什麼?他們會不假思索脫口而出地回答“人活着是爲吃飯穿衣。”讀到這些,給人的感覺是非常麻木和無趣的。對他們來說,一日三餐有塊豆腐吃,有大醬下飯都是奢侈的事情,“溫飽”二字已佔滿心胸,榨盡所有念想,容不下旁的了。

“風霜雨雪,受得住的就過去了;受不住的,就尋求着自然的結果。那自然的結果不大好,把一個人默默地一聲不響地就拉着離開了這人間的世界了。

至於那還沒有被拉去的,就風霜雨雪,仍舊在人間被吹打着。”

頓生民生之多艱的悲悽感!呼蘭河的人們也是可悲可恨的。趕車的`老胡家接來了團圓媳婦——12歲傳做14歲的童養媳——婆婆從最開始的下馬威,到打罵、烙鐵、請大神各種迷信行爲摧殘折磨,難以置信的是起因只是團圓媳婦的天真活潑,而不是媳婦樣的畢恭畢敬。其間各種請大神、偏方“治病”都稱得上酷刑折磨,最終無數看熱鬧的人,看着12歲的赤身裸體的女孩在大缸裏被熱水燙了三次,燙一次,昏一次,善心的人上去施救,救活過來後善心的人還要按着團圓媳婦的頭接着澆熱水。這般冷漠、愚昧的一面,堪比魔鬼。

蕭紅的《呼蘭河傳》語言有着獨特的幽默與童真,但有些地方令我覺得絮叨和凌亂,可能是未入其境,不得其意吧,《火燒雲》和《祖父的園子》也沒讀出獨特見解,有機會再細細品讀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4

“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最近,我喜歡上了被作家茅盾這樣評價的蕭紅的小說《呼蘭河傳》,隨着它,我慢慢走進了蕭紅小時候眼裏的家鄉,位於黑龍江省的一個邊遠小城呼蘭河。

女作家蕭紅就出生在黑龍江的呼蘭河畔。她半生漂泊,命運多舛,年僅31歲就去世了。她的代表作有《生死場》、《小城三月》和《呼蘭河傳》等。寫於一九四零年十二月的小說《呼蘭河傳》,是她的最後一部著作。

在這本書中,蕭紅介紹了家鄉呼蘭河的景色、習俗和自己小時候的生活。呼蘭河的景色優美,習俗很多,像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等,都讓人感到十分新奇。小蕭紅的童年生活雖苦多樂少,每天都要忍受父親的冷漠、母親的惡言惡色,還被外祖母用針扎過手指,卻也和童心未泯的外祖父,度過了許多快樂的時光。像後花園和儲藏室,都是小蕭紅的`“天堂”。在後花園,她把玫瑰摘下來,一朵朵插在外祖父的草帽上。

外祖父不知道,還說:“今年的春天雨水大,咱們這棵玫瑰開得這麼香。二里路怕也聞得到。”直到回到家,被家裏人笑,這才明白是怎麼回事。在儲藏室,她找到了一把小鋸,便椅子腿上鋸一鋸,牀沿上鋸一鋸。吃飯時,她還用這小鋸鋸饅頭;睡覺時,做起夢來也會喊:“我的小鋸哪裏去了?”在這裏,我們能感受到小蕭紅的活潑、淘氣和快樂,也能感受到慈祥的外祖父對她的愛。在她不幸的童年中,這種溫暖十分可貴。

當然,這本書也諷刺了當地人的無知、迷信和各種陋習。像老胡家的童養媳,天天被婆婆打罵,變得神志不清,瘋瘋癲癲。婆婆卻以爲她是鬼神附身,用抽貼、跳大神一類的辦法來治她,還把她按進滾燙的開水裏洗澡,結果反而把她給“治”死了。這些描寫不禁讓我們對這位童養媳,以及書中其他遭受陋習迫害的人,增加了無限的同情。

《呼蘭河傳》這本書不僅讓我知道了呼蘭河一帶的風土人情,“看”到了可愛的小蕭紅,更讓我瞭解了偏遠地區人們的迷信以及各種陋習的可怕之處。我喜愛《呼蘭河傳》這本書,我喜歡小蕭紅對家鄉的思念和對家鄉人的回憶與同情,我更盼望有一天能親自去呼蘭河看一看。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5

晚一已過,火燒雲就上來了。照看小孩子的臉是紅的把大白狗變成紅色的狗了。紅公雞就變成金的了。黑母雞變成紫檀色的了。喂獵的老頭兒,往牆根上靠,他先盈盈地看着他的阿匹小白豬,變成小金豬。”

這樣一幅絢爛溫暖的晚霞圖是兼紅的《學蘭河傳》最初打動我的地方。蕭紅的解是一位善於描寫的高手,她總是會用最簡單樸素的語言來爲自己的童午“繪畫”,繪出一幅幅雖並不生動甚至有些單調但純淨、真實、自然而富有回憶的畫面。寒令的被凍結的東北大地,蕭條的並不算熱鬧的呼蘭城帶給居民福利帶給孩子們樂趣的泥坑於小吃推上的麻花、豆腐,大街上流動的車馬牛羊;攔漫多姿的光燒雲,天空中飄着的燕子蝴蝶,菜園裏結着的大黃瓜大樓瓜:祖父教的唐詩。我家荒涼的大院子。忠誠的黃狗,噴香的苞術;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這一娘娘廟會。

這一切的一切,不管是呼蘭河城的一街一道還是大自然的親切饋贈是延續百年的傳統習俗,都把讀者帶回到了自己的重午,滿滿的都是對兒時的`回憶。我們在感受作者筆下呼蘭河城給她童年回憶的同時想必也會不由自主的回憶起自己的童年。每個人的童年都大同小青異的。不管如作者一樣的單調平淡還是你我一樣充滿趣米和歡樂都是讓人難以忘卻。無論將來我們身處何境,年華幾何,重年都會是我們第一筆不小的精神財富。

我在《呼蘭河傳》的字裏行間,還看見了孤獨的作者和破敗的宅院,可憐的小團圓媳婦和她被折磨致死的故事,一貧如洗的有二伯和他非同尋常的經歷,勇敢無畏的馮歪嘴子和他樂觀向上的精神……

我們這一生爲什麼而來?我不禁思索。爲磨練意志而來,爲學習知識而來,爲追求幸福而來,爲改革創新而來,爲中華騰飛而來。如果想做到這幾點,就先得明白生命的意義,就要像馮歪嘴子那樣樂觀、堅韌、勇敢、頑強、敢於同命運抗爭,要有“人人平等”和不貪小便宜、不好假面子、不受誘惑、除舊革新的意識。只有這樣才能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也會對得起先輩們的流血犧牲、艱苦奮鬥。

這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景畫,一串悽慘的歌謠!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6

沒有打五顆星是因爲,這本書讀着蠻沉重的。n說文采吧,幾乎沒有。因爲通篇作者的用詞都特別樸實無華,就是像聊天拉家常一樣的敘述,回憶自己童年時期的所見所聞所感。文字真的特別平淡,沒有什麼修飾和華麗詞藻。但是讀來就是覺得特別悲涼。充滿了諷刺和拷問,人心也特別受到震動。n因爲我們沒有經歷過那樣的時代。但是某些場景,某些社會現狀,我們還是能有感觸的。比如文中講述的迷信場景。我們小時候也有遇到過一些封建迷信。比如孩子生病了,就覺得是不是有小鬼上身了?然後治療的偏方就是在牀底下豎起一個雞蛋。總之也聽聞過一些情況。但是沒有作者描寫的那樣恐怖,因爲活生生弄死了人命。這是很殘酷的。n文中的小團圓媳婦,真的讓人覺得很揪心。一個活蹦亂跳開朗活潑的小女孩,十二三歲,花樣年華。但是不幸的成爲了童養媳。然後開始了她的悲慘命運。不想重複講述,只是覺得無可奈何的悲痛。我作爲看客,是覺得很殘忍的,很無力。然後只有慶幸自己,沒有生活在那樣恐怖可怕無知又愚昧的社會。n看這樣的文章,會心生悲涼,又會特別慶幸。文中提到的兩個讓人感覺溫暖的人物,一個是作者寫的祖父,還有一個就是拉磨的馮歪嘴子了。作者並沒有刻意去刻畫任何人物的形象和性格,都是日常瑣事中的簡短交流中,透露出這個人物的特徵。在那樣一個黑暗的社會,還有那樣溫情的人存在。只是這份溫情,在整體的冷漠無知中,顯得特別微不足道。n文中有一段火燒雲的描寫,應該算是整篇文章中比較有色彩的描寫了。然後跟隨作者一起感受她那充滿童趣的.童年生活,也是讓人懷念和回味的。到了後面的文風,就開始顯得有些刺傷人心了。特別對於女性的悲慘命運的敘述,想來女性讀者讀完會更有感觸吧。n男女平等,或者是人權的提升,在我們的社會,還是一個發展的過程。但是也比以前的社會要進步很多。所以看完這樣沉重的書,不應該沉溺在那樣無助的情緒裏。還是要反思目前的現實生活。如果可以,我們不要做一個冷漠無情的人,如果可以,我們要做一個自尊自強的人,無論什麼時候,我們要學習,成長進步,擺脫落後和愚昧。活着,在什麼年代都是一件難事,但是我們總有活着的責任和義務,然後還有夢想和存在的意義。所以,努力的去生活吧,就像不曾受到傷害過一樣。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7

最近我讀了《呼蘭河傳》。蕭紅的這本書讓我深有感觸,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感受到呼蘭河城裏人們那種讓無法理解的愚昧至極的封建思想。

這本書主要在講呼蘭河城裏的大街小巷,那裏的大泥坑,扎彩鋪;跳大神治病,四月十八逛娘娘廟大會,七月十五盂蘭會放河燈,秋天唱野臺子戲;這些都是衝着鬼神做的,只有在正月十五唱秧歌是爲人準備的。“我”就出生在這裏,常常跟着祖父到花園裏玩耍。“我”愛念詩,吃鴨子,去儲藏室裏找東西玩。“我”的'家卻是荒涼的,許多人在這裏租房子。其中老胡家來了個團圓媳婦,結果被折磨死了。長工有二伯的性情古怪,喜歡跟動物談天。磨坊的馮歪嘴子和王姑娘私下結婚,受盡了大家的非議。王姑娘被人“說”死了,馮歪嘴子仍然堅強地活着,照顧兩個孩子。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情節就是小團圓媳婦被老胡家折磨死的情節。讀的時候,我彷彿看見小團圓媳婦,那個頭髮黑亮,臉蛋紅撲撲的小姑娘。她變得又黃又瘦,最後被弄成瘋子,死去了。我爲小團圓媳婦感到憤憤不平。小團圓媳婦就因爲第一天來家裏吃三碗飯,大方得體不怕羞而被奶奶婆婆毒打,說什麼要給一個下馬威。其他的左鄰右舍沒事找事,相相呼應,這下好了,小團圓媳婦也就有點瘋了。小姑娘生病了,卻被說是什麼鬼魂附體,什麼狐狸精的小狐妖。一傳十十傳百,每個人都加上了自己的奇特誇張,搞得事情一團糟不說,還極其迷信地去請跳大神來。不知從哪來的“雲遊真人”來給她治病,泡沸水澡,吃怪藥劑。人們還評頭論足地提出了各種不良偏方,如吃帶毛的雞鴨,黃連豬肉啊等等。這些週三奶奶,楊老太太等人就是火上澆油,雪上加霜。小團圓媳婦就像木偶一樣被欺負,胡亂吃藥,病就更加嚴重也是理所當然的。

這些“看客”實在讓人大開眼界,讓人無話可說。這些人說是要去救她,給她開各種奇怪的偏方。還有一次竟然讓團圓媳婦當衆洗熱水澡,燙一次,昏一次……這些“看客”們是在善良地治小團圓媳婦的病嗎?這難道不是狼心狗肺?他們麻木的迷信正在毒害着正常健康的人,這愚昧的思想是生命價值的低廉和浪費。

《呼蘭河傳》在作者平淡的語言敘述裏幾乎不含任何的感情,全都是從觀察的角度來描述這些人和事。可是讓我感受到了深深的悲傷和無奈。我推薦你也來讀一讀這本書,你也可能和我有同樣的感受。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8

我最近在讀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呼蘭河傳》,它是一個20世紀80年代的一個叫蕭紅的女作家寫的,我覺得她的文筆非常大氣。蕭紅以灰色的筆調描述了呼蘭河。

書中,蕭紅用輕盈的筆調寫下了她的童年,其中,蕭紅很多次提到了她的祖父與她嬉戲玩耍的場面,因爲在家中,只有祖父最關心她,而其他人卻非常歧視她。書中有一處情節最是我難忘,蕭紅趁祖父不注意,往他的帽子上插滿了玫瑰花,祖父卻沒有察覺,還說:“這季節的玫瑰真香啊!”蕭紅在旁邊哈哈大笑。

讀到這裏,我感覺蕭紅的童年是過得非常無悠無律同時也感到自己身在童年感到高興,是呀,童年是上帝送給我們最好的'禮物,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我又爲蕭紅感到惋惜,因爲她31歲就死了,如果她不這麼早死的話,也許還能給我們留下更多更好的作品。

平淡得像秋水一樣,一個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灰色的城市,灰色的社會。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人們再善良,也拋不開那些有百害而無一利的舊思想,土辦法。拋不開,傾家蕩產、家破人亡也是必然的。

呼蘭河畔的生活,故事裏充滿了那時候的人的迷信的影子,什麼海龍王啊,什麼叫魂啊的,說來說去還不是爲了個大泥坑。那裏人是蕭紅那年代最平凡的一種人,靠自力更生卻擺脫不了小市民的身份,爲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喋喋不休。爛漫的筆調下刻畫出的一個寂寞的世界。迷信還是迷信,跳了大神,給人去病。看了生日再去嫁,若是生日不好但家財萬貫的男孩是可以嫁得的。雖然這麼愚昧,這麼這個樣卻在這麼個家庭還有這麼個溫馨,點點的那種,好像炊煙一樣迷茫,摸也摸不着,碰也碰不透。

《呼蘭河傳》裏的故事,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的,苦悶和寂寞也一樣,而這一心情投射在《呼蘭河傳》上的暗影,但見之於全書的情調,也見之於思想部分,這是可以惋惜的,正像我們對蕭紅的死一樣惋惜。

啊,真想永久停留在童年。可是時光總是要走的。那就用一顆善良、熱情、奮進的心來好好珍惜、感受這如花的大好時光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9

《呼蘭河傳》是蕭紅的一部自傳式的長篇小說,描述她幼年記憶中故鄉呼蘭河城的風土人情和民間故事。小說第一章寫呼蘭河的自然環境和小鎮概貌,像畫卷式的展開鎮上主要的大街、衚衕、店鋪,以及人們相應的“卑瑣平凡的實際生活”;第二章寫承載人們精神寄託的民間風俗,比如跳大神、常秧歌、放河燈、野臺子戲、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第三、四章寫作者小時候家裏的後院景象以及與祖父的短暫生活;第五章一向到結尾分別寫了老胡家的團圓媳婦、有二伯、馮歪嘴子幾個人物的故事。

在這部溫婉如詩的小說裏,蕭紅筆下的"我"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孩童,滿懷着對於廣闊世界的好奇和爛漫的童真,用一雙清澈的眼打量着四周的一切。祖父、後園和她自己,就成了全部的天地。在小說的開篇,作者細細的描繪了小城呼蘭河的風俗人情,在她的眼裏,這個小小的縣城裏,有着心智未開的居民和鄉村應有的純淨生活,雖然不如大城市的繁華,但也別有一番風味。

“嚴冬一封鎖了大地的時候,則大地滿地裂着口。”開篇嚴冬籠罩下的北方自然景象,奠定了整本書的基調。賣饅頭的老頭在冰雪天叫賣,不留意跌倒,饅頭從箱子裏滾了出來,有人趁此機會撿饅頭離開,老頭爬起來見饅頭不對數,只是看着那人的背影哀嘆:“好冷的天,地皮凍裂了,吞了我的饅頭了。”人們總是埋怨天氣,不埋怨人。

作者極力想表現孩童眼中未知而燦爛的世界,她在字裏行間流露的卻是刻骨的憂傷,筆下的人物和風景無不帶着一種憂鬱的美。她這樣寫請神的鼓聲:"那鼓聲就好像故意招惹那般不幸的人,打得有急有慢,好像一個迷路的人在夜裏訴說着他的迷惘,又好像不幸的老人在回想着他幸福的短短的幼年。又好像慈愛的母親送着她的兒子遠行,又好像是生離死別,萬分的難捨。"而她眼裏秋天的後園是這樣一番景象:"每到秋天,在蒿草的當中,也往往開了蓼花,所以引來了不少的蜻蜓和蝴蝶在那荒涼的一片蒿草上鬧着。這樣一來,不但不覺得繁華,反而更顯得荒涼寂寞。"

作者筆下的人物有着悽哀的命運,原本天真活撥的小團圓媳婦被婆家狠心的折磨致死,而圍觀的人都抱着獵奇的心態,從未有人對她抱以同情和拯救的念頭;有二伯一個人孤獨的生活着,害怕死後沒有人爲他送行,成爲孤魂野鬼;馮歪嘴好不容易成了家,而媳婦卻早早的離去,剩下他一個人拉扯兩個孩子。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10

《呼蘭河傳》是一本蕭紅寫她過去故鄉的書。茅盾曾說過:“《呼蘭河傳》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作者講述的那個呼蘭河時代,好像離我們有一些遙遠,但作者卻用自己的文字把我們帶回了那個好似黑暗又有一些美好的故鄉。

在故鄉中,小蕭紅最親的就是他的祖父了,在這個“吃人”的世界裏,小蕭紅寧願依偎在祖父身邊聽那些講了很多遍的故事,也不願去觸碰父母和祖母冰冷的心。這不僅襯托出了祖父的溫暖,也拉出了一個大的無情的背景。

文中講到:“我總是能不分晝夜地聽到團圓媳婦的哭聲”。團圓媳婦也是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個人,她年紀很小,做事大大咧咧,卻總是被婆婆打罵,被折磨的生了病。婆婆又是請來大神,又是用各種奇怪的方子只管往她身子裏塞。這不但沒把病治好,還把團圓媳婦嚇得天天做噩夢,也招來了街坊鄰居來看笑話。他們把這當成是好看的大戲,你一言我一語地評價着。在我們看來這近乎扭曲的人性,在那個時代卻是再正常不過的`了。那些麻木不堪的人卻從未感覺到他們正在慢慢地毀了一個人。

這個地方的深處,好似住着一個“吃人”的怪獸,但可悲的是,人們都喜歡它。

村中有一個大坑,卻沒有一個人願意把坑填平,生怕花掉自己一點錢。可卻有多少小孩,包括雞鴨羊這些牲畜,用這種方式無意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本是填平就不會發生的意外,這多麼令人惋惜和無奈。

如今,我們再遠觀那個時代,那個遠去的呼蘭河,很遙遠、很陌生,又很無奈。

這本書有一個神奇的魔力,儘管有時間的差距,但那種黑暗時代給人帶來的來自心底的衝擊,卻是那麼真切又深刻。蕭紅揭露了麻木的人性,這種感覺印在心中,久久不能忘記。

在我們如今的時代,沒有迷信的團圓媳婦的婆婆,沒有圍觀人的無情,沒有路上沒人填平的坑。可是那隻“吃人”的怪獸還在,只是以不同形式適應了當下的社會。

所以,我們面對曾經遠去的呼蘭河,站在這個新的時代裏,一定要堅定心中所想,做那些自己心中認定是對的事。

去奮鬥吧,奔跑在這個可以實現夢想的時代中!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11

清晨,當太陽從美麗的東方升起時,我爲自己泡了一杯清茶,將其置於寫字檯上,嫩嫩的茶芽散發出清香味,蔓延在我的小屋內,我頓時感到格外神清氣爽。看《呼蘭河傳》時,輕輕呷上一口,似乎每個細胞都舒展了。隨着這清醇的濃香,讓我們一起來品味這本漫溢人間情的書。春夏秋冬,一年四季輪迴。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畫面,灰色的人生,蕭紅的童年生活是灰色的。

故事中的村莊烏雲蔽日,無半點陽光,在這裏由於人們的無知、愚昧而引發的一場又一場災難。人們爲了活着而活着,爲了死去而死去。一個又一個畫面,一個又一個悲劇的發生。讓我們不知道該如何去評論,那個更值得我痛恨,哪個更值得我同情……其中文章的第一章中所說東二街上有個大泥坑,人、家畜,無論是睛天還是雨天都會受到傷害,爲什麼沒有人把土坑填平呢?因爲人們認爲這坑是上帝賜予這小鎮的。它讓我感慨:“多麼愚昧啊!他們的腦海中只是順從天命,真是他們的悲哀!”蕭紅在文章中寫到團圓媳婦是一個美麗可愛的小姑娘。她才十二歲,本該是一個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年齡,而她卻被過早地賣給了一戶人家當童養媳!

剛來時那樣活潑、健康,一個人孤單的生活在一個陌生的環境,盡心盡力地做事,可動不動就有人打罵她。在人們的眼中,婆婆打她是讓她更加聽話。

可團圓媳婦沒有多久便匆匆離開了人世,而讓她的家人辛酸的不是她的死,而是她婆婆用了那麼多的錢,使了那麼大的勁,這是一個虧本的買賣。與其說團圓媳婦是被嚇死的,還不如說她的死是被封建社會害死的。我不知道在這個村莊,這個城市,在這個舊中國的土地上有多少像團圓媳婦這樣受到迫害的人,那個年代,團圓媳婦這樣的遭遇在人們看來是司空見慣的,是自作自受的,是沒有人可以挽救的。

這不由得讓我想到了我們的新社會,我們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自己的美好生活,沒有男女不平等!在作者的描述中她的童年是寂寞又快樂的,她快樂的來源是後院的大花園。在花園裏作者與祖父一起玩耍、幹活,童年充滿了樂趣。這讓我想到了自己,現在的我和朋友一起踏青,感受無限溫暖的春光,在烈日炎炎的盛夏,到江湖河海戲水,在秋高氣爽的秋天,幾個夥伴一起去郊遊,爬山,採下幾片楓葉夾入書中,作爲秋天最好的紀念;在飄雪的冬天,在雪地上打雪球、堆雪人。對比而言,我的童年比蕭紅更美好,所以我更應該珍惜幸福生活,好好學習!長大以後,爲國家效力!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12

放假了,抱着從圖書館借的書回到了家裏,記憶中腦海裏仍然浮現着《我和祖父的園子》中那個名叫蕭紅的小女孩的調皮可愛,一直想去認真地讀讀她寫的那本《呼蘭河傳》。

灰色的色彩,平靜的敘述,黯淡的畫面把我們帶到了二十世紀初的小城呼蘭河,這個小城並不繁華,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循環地走。在故事發生的小村莊裏,到處都顯得那麼蕭條: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畫面,灰色的人生。整個村莊就像是籠罩在一片黑暗的天地中,烏雲蔽日,見不得半點陽光。在這裏,到處可見由於人們的無知、愚昧而引發的一場又一場的災難,人們只是爲了活着而活着,爲了死去而死去。一個又一個畫面,一個又一個悲劇地出現,讓我不知道該如何去評判哪個更值得我同情,哪個更值得我痛恨。

在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六七尺深,人們和家畜無論是在晴天,還是在下雨天都會遭受到災難,淹死過小豬,用泥漿悶死過狗,悶死過貓,雞和鴨也常常死在這裏邊。人們說拆牆的有,說種樹的有,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想過把泥坑填平。這是在文章的第一章所出現的一個鏡頭,它讓我感慨:多麼愚昧的.人民呀!在他們的腦海裏就要順應社會,順應天意,人是不能違抗天命的,這不能不是他們的悲哀!

在作者的描述中她的童年生活是快樂的,但也是寂寞的,她的活動地就是後院的那個大花園。在這座大花園裏,作者和祖父一起玩耍,一起幹活,童年的生活充滿了樂趣。這也不由得使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那充滿溫馨的一段時光。在每個人的記憶裏,童年像一幅畫,像一首詩,像一曲歌。在童年裏,我們可以自由地玩耍,沒有煩惱,沒有紛爭。春天,我們可以在三月春風的吹拂下去放風箏;夏天,我們可以在游泳池裏去享受水的清涼;秋天,豐收的季節來到了,我們可以品嚐美味的水果;冬天,我們可以和雪人去親近,享受那晶瑩的世界。

相比較,我們的童年更是幸福的,我們更是幸運的。這更讓我感受到了蕭紅在離開家鄉來到香港後,她更加懷念自己的故鄉和童年,用自己那輕盈的文筆寫下了這篇文章,沒有什麼幽美的故事,但處處是故事。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13

放假了,抱着從圖書館借的書回到了家裏,記憶中腦海裏仍然浮現着《我和祖父的園子》中那個名叫蕭紅的小女孩的調皮可愛,一向想去認真地讀讀她寫的那本《呼蘭河傳》。

灰色的色彩,平靜的敘述,黯淡的畫面把我們帶到了二十世紀初的小城呼蘭河,這個小城並不繁華,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循環地走。在故事發生的小村莊裏,到處都顯得那麼蕭條: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畫面,灰色的人生。整個村莊就像是籠罩在一片黑暗的天地中,烏雲蔽日,見不得半點陽光。在那裏,到處可見由於人們的無知、愚昧而引發的一場又一場的災難,人們只是爲了活着而活着,爲了死去而死去。一個又一個畫面,一個又一個杯具地出現,讓我不明白該如何去評判哪個更值得我同情,哪個更值得我痛恨。

在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六七尺深,人們和家畜無論是在晴天,還是在下雨天都會遭受到災難,淹死過小豬,用泥漿悶死過狗,悶死過貓,雞和鴨也常常死在那裏邊。人們說拆牆的有,說種樹的有,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想過把泥坑填平。這是在文章的第一章所出現的一個鏡頭,它讓我感慨:多麼愚昧的人民呀!在他們的腦海裏就要順應社會,順應天意,人是不能違抗天命的,這不能不是他們的悲哀!

在作者的描述中她的童年生活是歡樂的,但也是寂寞的,她的活動地就是後院的那個大花園。在這座大花園裏,作者和祖父一齊玩耍,一齊幹活,童年的生活充滿了樂趣。這也不由得使我想到了自我的童年,那充滿溫馨的一段時光。在每個人的記憶裏,童年像一幅畫,像一首詩,像一曲歌。在童年裏,我們能夠自由地玩耍,沒有煩惱,沒有紛爭。春天,我們能夠在三月春風的`吹拂下去放風箏;夏天,我們能夠在游泳池裏去享受水的清涼;秋天,豐收的季節來到了,我們能夠品嚐美味的水果;冬天,我們能夠和雪人去親近,享受那晶瑩的世界。

相比較,我們的童年更是幸福的,我們更是幸運的。這更讓我感受到了蕭紅在離開家鄉來到香港後,她更加懷念自我的故鄉和童年,用自我那輕盈的文筆寫下了這篇文章,沒有什麼幽美的故事,但處處是故事。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14

灰色的世界,平凡的時代,單純的人們,落後的生活現狀,愚昧的精神狀態……這一個個慘淡的景象就是整個呼蘭河小鎮,呼蘭河傳讀後感800字左右。

寒假裏,一本《呼蘭河傳》給我的感受頗多!

作品中描寫了單純的“我”經過幾次大變故後,回想起了童年時代的一樁樁往事:伴“我”成長的大泥坑子,有着許多有趣的故事;“我”家的'大後園,留下了快樂的童年印記;迷信鬼神的人們,給生了重病的小團圓媳婦舉辦各種驅鬼活動,最終白忙一場;性格古怪的有二伯忠實勤懇,對主子從不懷二心;馮歪嘴子疼愛妻子、疼愛孩子,雖遭人嘲笑奚落,卻樂觀積極……

書中的故事情節生動感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個性分明!在衆多鮮活的人物當中,最讓我難忘的是小團圓媳婦。

小團圓媳婦是她後來的婆婆花了好多錢買回來的。可是,婆婆待她很不好:罵她、打她、掐她??之後,她就生了一場大病,奄奄一息,怪可憐的。可是,做婆婆的畢竟不能袖手旁觀,請來鎮上的人們幫忙。呼蘭河鎮的人們太純樸善良,這個出了個偏方,那個請了個“神仙”;但鎮裏的人們更迷信鬼神:跳大神、吃神藥、熱水湯驅鬼、扎彩人附魂……活生生的一個人,被她們折磨來,折磨去,最後無人問津直到死去。

多麼令人痛心,多麼令人悲憤呀!那時的人們真的是太愚昧迂腐!生活的平凡並不可怕,但知識的平庸有可能葬送的不僅僅是一條鮮活的生命呀!我慶幸自己所處的時代,是一個遠離迂腐迷信的文明世界,是一個擺脫落後愚昧的知識時代!

故事的結局是悽慘的:“我”的祖父去世了,有二伯去世了,老廚子也去世了,父親母親也不知去哪裏了。灰色的世界,平凡的時代,單純的人們,落後的生活現狀,愚昧的精神狀態……這一個個慘淡的景象就是整個呼蘭河小鎮。

雖然童年記憶有着淒涼的往事,但“我”依然願意去追憶那樣的童年,正所謂“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我明白童年就是美好的,它像一塊玉,就算有點瑕疵,也掩飾不了光澤與質感。我正擁有無憂無慮的童年,我會好好珍惜它。

寒假裏,這樣一本《呼蘭河傳》給我的感受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