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智能商業》讀後感

讀後感 閱讀(1.84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智能商業》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智能商業》讀後感

《智能商業》讀後感1

曾老師在戰略中強調了“點、線、面、體”。

告誡創業者,首先要想清楚自己的定位,是做點,做線,做面還是做體。就像阿里與京東,都是做電商的,隨着時間的推移,呈現給大家的產品就越來越不一樣。

社會中,我們大多都是點的創業者,我們製作一個產品,做一個品牌,在單點上做到小而美。如果你擅長,這個選擇也無可厚非。

也有很多做線的,比如020創業,很多電商企業都是做線的事情。而面是容納很多點的'前提下,形成很多線而織成的面,而體又是因爲一個面衍生出另一個面,面多了就形成體了。比如,淘寶和支付寶就最終形成了兩個不同的面,又相互協同。

對於戰略層面的“點、線、面、體”,對於做事的我們,應該做什麼樣的努力?

對於我們做事的人來說,我想引用芒格所提到的“多元思維”是最恰當不過的。當讀到這一張時,其實如果不打盹思考,很難達到一個場景化的理解。這是自己思維結構和多學科知識積累欠缺所致。

所以,要想真正想清楚“點、線、面、體”的事情,同時找準自己的定位,我想多讀書,廣泛培養自己的知識體系,形成一個多元思維結構是有必要的。

《智能商業》讀後感2

曾鳴老師用了6年時間來對《智能商業》進行創作和修正,寫下了他在阿里12年的實踐及思考,可謂之爲經典之作。

書中大量用極簡的語言來一針見血的直指要點,比如,在描述新舊商業的區別時,就用了兩個字“精準”。

我想,不管是從邏輯上,還是從語法、語句的.修正上,曾老師都用了他文中提到的“極客”精神在對待這本著作,所以,也能讓我們通篇讀下來,並未感覺到其中任何一句是多餘的。

寫讀書感受本是個很難的事情。

一是因爲與曾老師知識層面、經歷層面有着非常大的差距,所以即使認真讀完,也並不能全部理解其精髓。

二是由於自身在知識積累以及思考上還都太膚淺,導致自身的文筆以及表達上,不能比較好的給其精髓思想進行很好的傳遞。

基於以上兩個考慮,這裏僅僅是對曾老師《智能商業》裏部分對自己觸動比較大,自己又還能有一點感悟的地方,用比較“欠缺”的語言,來談一談讀後感。

因爲,《智能商業》裏面,雖然沒有大篇幅的強調“做”,但卻通過阿里巴巴戰略會議的舉例強調了大膽嘗試和做的重要性。

所以,我這裏就從我們該做什麼樣的努力來絮叨絮叨。

《智能商業》讀後感3

曾老師在組織結構中,強調管理向賦能轉變。

傳統的企業中,我們都是嚴格分上下層級結構的,更多強調上傳下達,更多強調KPI指標考覈。就包括我上大學學習人力資源的教科書《績效管理》也還用了一學期學習如何制定考覈指標,用什麼方法做員工考覈。

你看,現在這社會,真正具有賦能思想的領導者是多麼的稀少。畢竟我們這麼多高校教都是以效率爲優先級,培養工業時代的管理者,就包括目前很多學校的MBA教育,我想也會花很多時間告訴你KPI的`好處。

而這裏強調的賦能,更多的是強調爲他人服務,讓他人成功。以完成目標而做協同,管理者更多充當了資源協調者的職能。

對於做事的我們來說,在賦能上,需要做什麼樣的努力呢?對於我們做事的人來說,不管你是在KPI的組織裏,還是在賦能的組織裏。我想強調價值貢獻都是有道理的。

在KPI考覈的組織裏,我們強調價值貢獻,貢獻好的結果,實現組織制定的目標;在賦能的組織裏,我們強調價值貢獻,爲組織的共同目標貢獻更多自己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