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局外人》讀後感範文(精選13篇)

讀後感 閱讀(1.67W)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局外人》讀後感範文(精選1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局外人》讀後感範文(精選13篇)

《局外人》讀後感1

加繆的這篇短篇小說裏裝着太多大課題,有些時候我覺得小說好像是從一個嬰兒的角度去看世界一樣。

我從主人公默爾索的身上讀到了追根溯源人生本無意義的真理以及人性的多樣性。

默爾索是個局外人,顯得邊緣、另類、純粹、與社會格格不入,但這也恰恰反映了他活的自由且誠實,對自己、對他人都那麼誠實、毫無隱瞞、甚至沒有一丁點菸火氣。特別是最後他在獄中說出了一切關係的本相,可這一點太過赤裸裸,對局中人的衝擊太大,讓活在局中的人接受不了了。

局中人是一羣演員,可笑的是他們自己卻渾然不知,或許在他們出生時都不是,但就像小說裏提到的“習慣”可以適應一切一樣,一開始覺得不合理、不接受的環境最後會完全融入。而且由於他們的人數尤爲壯觀,所以輕而易舉地取得了話語權,制定了標準。當他們碰上這位另類的`殺人犯時,就想要一邊拯救(約束)他的靈魂,一邊充當劊子手蓄意將他推上斷頭臺!

世上的事沒有對錯,從局中人的角度看局外人,的確可以把默爾索理解成一個冷酷無情的殺人犯,必須處死。而從局外人看局內人時,局中人所在意的和他們問的問題、做的事都顯得那麼可笑和愚蠢。

《局外人》讀後感2

“面對這充滿預兆和星星的夜,我第一次敞開心扉,欣然接受世界溫柔的冷漠。我感到我與這份冷漠如此相似,親如手足。我覺得我過去是幸福的,現在也是幸福的,將來也將如是……”

這是加繆的小說《局外人》結尾部分,文中的主人公是即將走向刑場的人,我們一般都會認爲生命的終結便意味着一切都結束了,而在這篇小說裏,對默爾索來說卻是最好的.結局。因爲,他是局外人。自始至終都是。

在這篇小說裏,我最感興趣的是庭審現場,作爲被告的他在庭審現場卻好像是個外人,而檢察官竟然以他“沒有在母親的葬禮上流淚”作爲重要依據而判處他死刑,卻對槍殺阿拉伯人的緣由不去追究。荒謬至極。

加繆被視作是無神論“存在主義”的代表人物,存在主義的中心思想是認知自我的存在,而不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存活過程中的孤獨、黑暗、絕望和被拋棄。便是整個生命中的大本真,一切條條框框的規則都是無意義不重要的。

默爾索對一切都持無所謂的態度,命運會怎麼走向他似乎也毫不在乎,彷彿這個世界和他毫無聯繫……他是別人眼中的冷血動物,但他卻只爲自己而活,即便到最後,他也“只盼望行刑那一天能聚集許多觀衆,用充滿厭惡和憎恨的喊叫聲送我一程”。

也許在很多人看來,他的確一無所有,而且很快連生命都要失去。但他的一切都由自己掌握,他從未違心做過一件事,他在這個世界上真實地存在過,這纔是最重要的。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幾個人是默爾索那樣的?我們隨波逐流,被身邊的人左右着自己的思想行爲,渴望在每個人心目中樹立一個“完美形象”,好像纔不枉度過此生,卻往往忽略了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局外人》這部小說雖然看起來有點荒誕,但這卻給我們每個人提了個醒:不管我們今後的人生之路還有多長,都應該靜下心來想想自己有沒有背離過內心。其實,有的時候,我們也可以選擇做個隱形的局外人。

《局外人》讀後感3

初讀這部作品,我只能感受到莫爾索的冷酷無情和他那“那與世無爭”的頹態,好像這個世界與他並無關係,就連母親去世這樣與他有密切關係的事也根本不被他放在心上,加繆對這顆像被冰凍了的心的刻畫簡直妙極了:“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在昨天,我搞不清楚。”

整個小說都是選用一種與主人公性格一致的枯燥、呆板、閃爍的語言風格來連接全文的。作者選用這些超乎尋常、刻意追求的語言來宣揚人生的荒誕和無意義,主人公在多人眼中是荒誕的,衆人在莫爾索的眼中變是荒誕的。整部小說如演一幕滑稽的小丑劇,所有人包括觀衆都是荒誕的。加繆在這之中爲我們提示了社會的醜態。

然而度娘說加繆並沒有僅僅停留在揭露社會荒誕的層面,原來他揭露荒誕的終極目的是要指向人們對本身的追求。在加繆的荒謬論中有一個有名的'論點:“人生沒有希望但不包含絕望”所以要活得真實而不虛僞,莫爾索就必須堅持下去,哪怕是苟延殘喘,並不是不願迂迴,而是沒有退路可走。

倘若這樣一想,莫爾索怎麼好像又變得有點正面了?是的,莫爾索式的冷漠,具有積極反抗的基調,不失爲一種大智大勇的精神,在精神上戰勝了荒誕,獲得了自由。

看文中的這一段“我喝了咖啡,想抽菸。可是我猶豫了,我不知道能不能在媽媽面前這樣做,我想了想,,認爲這不要緊。我給了門房一支菸,我們抽了起來”平淡不驚的活着實刺激着讀者,使人感受到他的確是一個幸福自由人。甚至,當他坐在被告席上等待判決的時候,他仍無動於衷,他只覺得“這麼一個老故事重複來又重複去,真叫我煩透了。”諸此種種,無不彰顯着莫爾索身上那種淡然的氣質,他對於一切都是那麼滿不在乎,這大概也就是他幸福的源了吧。

可以說,局外人並不只指莫爾索一個人,而是許多具有相同生活狀態的人的代表,莫爾索的意義也正在於此。作爲一個人,他是特別的,但普通卻往往富於特別之中,他身上有太多太多人的影子。莫爾索的個人世界也便成爲一類人共有特質。也正因爲有對莫爾索的探知,我們才能更深入地認識“局外人”這種現象。

《局外人》讀後感4

荒謬和疏離,在整個閱讀過程中,貫穿始終。雖然一開始我也很不理解,爲什麼母親去世可以做到這麼淡定甚至不耐煩。都說,其實這世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確實是這樣。也許我有一個感情深厚的麻麻,而默索爾沒有,也許我是一個重視母女情感的女兒,默索爾不是。

在看庭審的時候,我有一種越來越荒謬無稽的觀感。殺人的行爲判決,不是應該基於殺人動力殺人方式社會危害性等等考量麼,爲什麼跟他對母親去世的表現拼命掛鉤?他不痛哭流涕仰天長嘯就不對麼?

就像現在,有明星去世,很多明星如果沒有在網絡上第一時間表達悲痛,就會被指責。所以現在才越來越流行“人生在世,全靠演技”這句話。

默索爾坦誠得令人驚訝,我想律師在單獨會面的'時候,即使沒有明說,他的肢體語言他的表情他的反應,其實很能夠引導默索爾說出對自己有利的話。但是他沒有。他坦誠得驚人,別人絲毫不爲所動。他有一種本真的堅持。不爲了討好而改變自己。我想這種堅持,在任何時候不都是應該得到表揚麼?

我們爲什麼在長大的過程中,越來越失去本真,甚至失去自我。也許就是因爲,我們越來越妥協,越來越放棄,越來越討好這個世界吧。

《局外人》讀後感5

《局外人》,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加繆的代表作,作者在後記裏用一句話概括了它,“在我們的社會裏,任何不在他母親葬禮上哭泣的人,都有可能被處以死刑。”

看似荒誕的一句話,背後隱藏是主人公默爾索不肯遵循人類社會的既定規則,繼而被人類社會所摒棄的真相。作者說默爾索是一個真實的人,他拒絕撒謊,“撒謊不僅僅是說謊話,事實上,尤其是當你說的不僅是真相的時候,你就在撒謊”。是的,默爾索是真實的,他與母親的感情淡薄,他母親的死,他沒有感受到哀傷,所以他沒有裝哭泣,但這被標上了冷漠無情的'標籤。他對人類的許多追求都感覺索然無味,“我們從來不能改變生活,無論如何,生活都是一樣的,我在這兒的生活也不會令我不高興”。這看上去挺消極的,但他感受得到當下真實的美好,他不信下一世,不信上帝,他信真實存在的當下的每一刻。

一個人真的可以的遊離於這個社會嗎?如果一個人可以,那兩個人,三個人,成千上萬的人呢?人類,能在地球走到目前的這個地位,依靠的不就是那些明着的暗着的規則嗎?從種族角度而言,摒棄不遵守規則的人,並沒有什麼問題,對於種族而言,你不可以不一樣,因爲種族不需要你的不一樣。

但對於個體呢?前世是什麼?未來是什麼?種族是什麼?這些看不着抓不到的虛無,不如當下真實的每一刻。所以,對於個體,你當然可以不一樣,你的感受,只屬於你。

如果個體和種族互不干擾,那麼也可以相安無事。但如果個人和種族產生衝突,比如默爾索,當他因殺人被押上法庭,當報道開始鋪天蓋地而來,那麼他的個人的自由對於整個種族而言不值一提,毫無疑問,是要被犧牲的一個。

“加繆說過,誕生在一個荒謬的世界上的人唯一真正的職責是活下去,是意識到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反抗、自己的自由。他說過,如果人類困境的唯一出路在於死亡,那我們就是走在錯誤的道路上。正確的路是通向生命、通向陽光的那一條。”

很多時候,你可以不一樣,但有些時候,你不可以不一樣!

《局外人》讀後感6

這本書是法國作家、哲學家加繆的代表作,全書很短,寫的也很直白,但是卻是引發後世思考的傳世之作。

知道加繆是來自高中語文課本中的《西西弗神話》。這篇文章是真的極富哲理又極其難懂。我現在畢業了都不敢說我讀懂了這篇文章。《局外人》也是這樣的風格。男主人公彷彿是個局外人,對於母親的去世、對於女友的結婚提議甚至是對於殺人都莫得感情,這個顛覆大家三觀的主人公就像個冷冰冰的機器人。還是我看完之後翻到最前面讀了讀譯者的分析才略懂一二。作者是想通過這本書來呼籲更加完善的法律制度與更加開明的司法程序系統。

更讓我例外的是在前言中我得知加繆幾乎是以肯定的態度來描寫這個人物的,他十分稱讚穆爾索的理性。這一點我是贊同的,但是我覺得這個人活的有點太過理性。生而爲人與機器最大的不同就在於人是感性的。如果現實生活當中,每一個從身邊路過的人,都是像默爾索這樣冷冰冰的人的話。文學作品的出現將不再具有任何意義,因爲無法令人感動,影視作品也是如此。生活少了恨,但是也少了愛。

此外,提到加繆,我真的非常想提西西弗斯這個人物。高中課本中提到西西弗斯是幸福的,我一直非常非常的困惑。那樣一個每天進行着機械作業,不停滾着石頭的人,怎麼可能是幸福的呢?直到最近看了蔡康永老師寫的書,他用西西弗斯舉例,我纔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他說:“深深感到這位西西弗斯的處境就是我們大家生而爲人的.處境,日復一日,被逼着做同樣的事。”

很少有學生能夠每門功課都掌握的非常好,對每門功課都非常有興趣,所以在應試教育階段,經常是要逼迫着自己去學一些不喜歡的東西,並且日復一日,每天的日子也大同小異。工作中一名小小的程序員,每天會坐在電腦前敲着那些程序代碼,對他來說這就是生活。很少有人能過着每天都不一樣的人生,大部分普通人的人生每天都是大同小異的。而我們時常都會有抱怨,爲什麼我一定要學好這門功課?爲什麼我一定要完成這麼多的作業?爲什麼我就不能換一份工作?當個旅遊博主,又掙錢又瀟灑,一走了之。問題問完了,生活還得照常進行。而那個被我們看不起的西西弗斯,是沒有任何怨言的一個人。也許這就是加繆想通過這個人物告訴大家的道理吧。看似也是個局外人的西西弗斯,可能就是你。

《局外人》讀後感7

《局外人》是法國存在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加繆26歲完成的作品。是法國荒誕哲學的代表作。最開始吸引人的是書在介紹的時候就是“如果你在人羣中感到格格不入,一定要讀《局外人》”這本書。一開始就引起了讀者的好奇心。但是有從一個荒誕的故事入手,但是當你完整的讀完這本書的時候,卻發現本書完整的意義通過一個荒誕的故事,告訴人們自由,正義和死亡等有關人類存在的基本問題。發出了充滿和諧又有道德分寸的聲音。

《局外人》主要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從默爾索的母親去世開始,到他在海灘上殺死阿拉伯人爲止,是按時間順序敘述的故事。這種敘述毫無抒情的意味,而只是默爾索內心自發意識的流露,因而他敘述的接二連三的事件、對話、姿勢和感覺之間似乎沒有必然的聯繫,給人以一種不連貫的荒謬之感,因爲別人的'姿勢和語言在他看來都是沒有意義的,是不可理解的。唯一確實的存在便是大海、陽光,而大自然卻壓倒了他,使他莫名其妙地殺了人。在第二部分裏,牢房代替了大海,社會的意識代替了默爾索自發的意識。司法機構以其固有的邏輯,利用被告過去偶然發生的一些事件把被告虛構成一種他自己都認不出來的形象:即把始終認爲自己無罪、對一切都毫不在乎的莫爾索硬說成一個冷酷無情、蓄意殺人的魔鬼。因爲審訊幾乎從不調查殺人案件,而是千方百計把殺人和他母親之死及他和瑪麗的關係聯繫在一起。

《局外人》這本書通過塑造莫爾索這個行爲驚世駭俗、言談離經叛道的“局外人”形象,充分揭示了這個世界的荒謬性及人與社會的對立狀況。莫索爾的種種行爲看似荒謬,不近人情,實則正是他用來抗擊這個荒謬世界的武器。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有那麼一刻特殊時刻,感覺自己對待一些事物的時候,感覺自己與這個社會完全脫節,好像一個局外人一樣,但是又在這個劇中。做一些被人認爲離經叛道的事情。也許這樣才能體現自己身在局中的意義。但是這也許是平凡的人沒能自身強大的原因。當你強大到可以掌控全局的時候,才能使得自己身在局中吧!

《局外人》讀後感8

加繆是我的男神,是奠定或塑造我的積極心理的最重要的人,從來沒有哪一個作家能夠像他一樣,能夠用一種衆人以爲的悲觀主義的形式去講訴對人類的深愛和悲憫,他挖掘到的所有荒謬外衣下的人性的良善的種子,都會在我心中留下生和茁壯的可能,成爲我們可以繼續相信真善美的`證據。

與我,閱讀是從心且隨心的。

年少時不讀加繆,因無趣,因灰暗陰冷,因晦澀;自以爲成熟時開始喜歡加繆,因西西弗斯故事一樣的冷靜自持堅韌;現在可能真開始讀懂加繆,至少開始讀懂《局外人》。

當過多的外在“規則”判決和確定一個人的行爲價值的時候,或許有大部分人叫囂着融入規則碾壓別人,或許有小部分人審視屈從規則求全自身,或許只有最“弱者”的那些人毫無辦法,只能隔離逃避,夾縫中苟且偷生,直至無處可逃。加繆能夠看見“局外人”們對世界的單一執着而又無能爲力的深愛。

羅曼羅蘭認爲的英雄主義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依然深愛生活。加繆的英雄主義或者是,看清生活的真相而又深愛生活但卻無能爲力,然而,即便再是無能無力,加繆依然選擇深愛。

我一直在想,爲什麼很多人都認爲加繆是悲觀主義者?(甚至有人認爲加繆是極端悲觀主義。)能夠在荒誕中自持且堅守的加繆是真正的大智大勇,一個智者勇者怎麼可能是悲觀主義者?

重讀《局外人》,是在嘗試用正念技術關照體察迴歸自我,且略有體會之後的,讀到了不一樣的加繆和局外人。

《局外人》讀後感9

加繆真是個偉大又非凡的人!有時讀書感覺作者消失在書中,而這本書讓一個才華橫溢,敏感善思的作者形象浮現在我的腦海中。局外人某一刻讓我無奈,甚至對其遭遇陷入麻木地觀看,某一刻又讓我心疼,當我突然意識到他作爲局外人卻比所有人更接近生活本質的時候。有時我甚至覺得這局外人有點像某一刻的.自己。睡醒午覺昏昏沉沉沒和任何人打交道時,因爲當他人出現,我必然難做到置身事外。而主角做到了。

他不去欺騙,表達虛假的好感和懺悔,而是有多少感情抒發多少感情,決不撒謊。這讓他在生活中並未少一點痛苦,因爲總會有人在他身邊喋喋不休,希望他扮演一個衆人需要的角色。這對他個人來說,也帶來清醒,確定的同時帶來了虛無,他覺得一切都沒有價值。一個清醒而陷入虛無的人是不可愛的,因爲若一切都沒有價值,人性也不再存在。但總有一些時刻,這個“局外人”讓我動容,因爲他從虛無中脫身,重新接近了生活。那一刻他的感受比所有人都要細膩溫柔。最後加繆的講話更讓我對於真實、虛無、英雄主義的認識變得完整。加繆真是個了不起的人。保持真實,不要冷漠,追求真理和正義的道路是痛苦曲折的,但路上總有星星和海洋

《局外人》讀後感10

糾纏與解脫,幻滅與真實,拘禁與自由,愛與救贖。於他,沒有什麼悲傷逆流成河,更沒有什麼思之如狂,因爲已經做好覺悟的人,早已失去了人性的自由和廣闊。深以爲終有一日將會塵埃落定,卻忘了思考自己是否還有時間去等待。

人生的荒誕和虛無,總以那般優雅而高貴的姿態,隔斷了,他的望眼欲穿。於是變成了一個局外之人。

我甚至可以想象得到,莫爾索在最終的法庭上等待着判決的樣子,沒有彷徨,也沒有畏懼,就那樣淡然地環顧着四周,靜靜地聽着律師和檢察官激烈的言辭。曾相信自己的刑罰將被減至最低,但判決卻是死亡,而其中心原因竟是在母親遺體前未哭,抽菸,第二天陪女友等。確實,這是事實,但也早已脫離了原始的案件,唯一牽扯上的不過是說此爲能證明他的殘忍無情,因而能預謀好去殺人。

這就是法律,判決一個罪犯,一個只能稱爲局外人的罪犯?這就是現實,讓一個真實的正直的人面對社會的譏諷?這就是一個人該有的權力,連死亡之前,還要受到神甫的精神壓制?我尚記得莫爾索每一句“媽媽”,語氣的親暱,尚記得他從開始的正常不過,到最後承認自己是異類的無奈。但當他面對所有的痛苦時,卻仍舊期望着,“我期待處決我的那天,有很多人前來看熱鬧,他們都向我發出仇恨的叫喊聲。”

這時已然只剩下了對社會的'諷刺。

社會現實扭曲着一個原本完整的人,直到殘缺不全,血肉模糊,卻仍不放過,必須毀滅。正如書末說,生命接近死亡所感到的是解脫。只有死亡才能洗刷罪惡。問題是他到底有沒有這般重的罪。罪惡至死刑,罪惡到一切的罪惡都只是強加上去的罪惡,罪惡到連想想都是罪惡。直到整個生命都只剩下了罪惡。唯有虛無與無盡的荒誕將隨無辜生命的逝去得以永存,卻死的毫無價值可言。哦!對報社也許能產生點微小的利益。

不論是女友瑪麗,還是損友雷蒙,在檢察官犀利的言辭面前所有的語言都只是蒼白而無力的證詞。他們是不同的人,卻都在最後變成了同樣的角色。比如說雷蒙惹到別人卻把無關的好友主人翁莫爾索也拖下了水,瑪麗深愛着莫爾索卻在最後說着可以指認莫爾索殘忍無情,道德敗壞的言辭。他們都是無意的,但可以說是無辜嗎?那莫爾索呢,同樣的無辜,卻因爲糊塗而成了罪犯,且被判決以死刑。還有鄰居沙拉瑪諾老頭與他那生了病的西班牙獵犬,老頭在狗還跟着他的時候只懂打罵,丟了時,終於傷心。而事實是,在這樣一個社會階層中不論誰犯了錯都是錯並且是永遠無法挽回的。

當然,我們不能說主角太笨,也同樣不能抨擊社會是有多麼的虛假,因爲沒有了掩飾就不是一個完全的社會。只不過真正不幸的卻是成爲一個被社會所排斥的局外人。因爲在那時,如同莫爾索,一個內向的人,因爲內向的性格變成了冷酷無情,一個沒有野心的人,因爲隨意的態度變成了殘忍兇惡。設想,就算是法律不給他死亡的制裁,在不斷承受雙重精神暴力後也終將走上死亡的路途,一切不過是殊途同歸。這個社會永遠也容納不下這樣一個獨特的,淡然的,對生活報以不在乎態度的人。世人所認可的不過是大衆眼裏的正常與自然。包括人本應有的慾望及自私。然後這樣一批人組成了競爭的社會,而他們只認可和他們一類的人。

當他在逼仄的鐵牢裏看向黑暗的卻無比廣闊天際時,也許只剩下了被塵埃遮住了的唯一的眼,其實生命,早已一無所有。到最後的最後塵埃依舊以那般優雅而高貴的姿態,隔斷了,他的望眼欲穿。這是社會的現實,也是現實的人生。

人何以無跡,眼前滿是塵埃。局內的事實卻尚未落定。

《局外人》讀後感11

之所以會看起《局外人》這本書,是當時很要好的一個朋友提起的,她對於這本書的描述讓我有一些動心,於是便在回家後去書城買了這麼一本書。這本書的結局讓人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她當時是這麼對我講的。

充滿好奇心的我,再加上這位朋友推薦的基本不會壞到哪裏去的信念,我便開開心心地翻起這本書了。

全書共197頁,我的書是插圖典藏版,在後面對於《局外人》一書的書評竟有21頁之多。我首先沒有去看書評,沉澱了一下自己,翻開第一頁開始看正文的內容。

“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在昨天,我搞不清。”這是正文開頭的第一句話。我朋友有給我看過第一頁,於是我並沒有表現出什麼情緒,不過在第一次看的時候還是爲這句話寫的大膽誠實而吃了一驚。竟然會有人把自己的想法表現出來。

主角這種似乎不大在於母親的心態在後來她的.葬禮上用行動和語言表達的清楚,但也能看出主角是遵從自己的想法,不習慣也不想去虛僞地對待別人。比如文中他與一個周圍人似乎都不怎麼喜歡的倉庫管理員雷蒙·桑泰斯結交了朋友,不在乎別人的眼光。說實話,我很贊同主角這種性格,與他的人生態度,如果現實中有這麼一個人,那與其相處應該蠻不錯的。不過現實生活中最好還是具備一些親情的好。

後來,在某些因素(朋友,天氣等)下,主角過失殺人而被捕了,在這部分裏主角接受了法庭的審訊,這其中再次刻畫了主角的性格與其形象,審訊過程中還提及了主角對母親冷漠的態度,等等等等。最後男主角的結局我就不知道該怎麼描述了…似乎有人說男主角是冤的,說他是時代背景的濃縮。突出了當時的社會。

筆者文字上的枯燥沒有辦法完全描述出對此書的感覺與評論,請各位見諒。

最後用書評中的一句話做爲此文的結尾:

但是,對默爾索(主角)這種性格、這種精神狀態的人物來說,這一判決是最暴虐不過、最殘忍不過的,因爲它將一個善良、誠實、無害的人物完全妖魔化了,在精神上、道德上對他進行了“無限上綱上線”的殺戮,因而是司法領域中一樁完完全全的人性冤案。

《局外人》讀後感12

週末拜讀了法國加繆的諾貝爾文學作品《局外人》。這個看似簡單的故事,卻反映了整個社會的荒誕性。公司小職員默爾索,過失殺人被起訴,卻因爲在他在母親的葬禮上表現冷漠而被判死刑。兩者之間毫無因果關係,在一個法治社會裏,卻被檢察官、陪審團、周邊的羣體從道德至高點上對嫌疑犯進行審判,可見這個社會是如何的缺乏理性和包容性。

默爾索是一個遵從內心活着的人,他與這個社會有着一定的抽離感,他不願意虛僞地表現熱情。他對社會的約定規則不敏感,是否結婚、升職,他都表現得不熱衷,無可亦無不可,似乎是個局外人、旁觀者。

他因身體疲乏,沒有在母親的葬禮上慟哭;葬禮後他如往常般生活,沒有沉浸在悲痛中。這些引起了周遭的人的不理解和反感,併成爲他被指控殺人的依據。人們普遍認爲親人逝世後一定要哀痛,並且一定要表現出來,甚至還僱人來奔喪哭靈,這些行爲表演得越到位,越能喚起別人的深切同情。

讓我想起了古代莊子妻子病亡卻鼓盆而歌,莊子認爲生老病死是很自然的事,就如四季的交替,生前珍重彼此,死後坦然放下,這是一種安然的灑脫的人生選擇。默爾索不裝腔作勢的行爲違背了社會上的道德標準,他的生命,被社會道德觀所綁架,已與他無關。

在法庭上,檢察官說:“我控告這人懷着一顆殺人犯的心理葬了一位母親。”指控動機與殺人事實沒有必然的聯繫,卻迎合了法庭裏看戲的羣體和陪審員的情緒和心理,默爾索最終被送上斷頭臺。

默爾索將真實本性貫徹到底。判決後,他拒絕神父爲他祈禱,拒絕皈依上帝。與其相信彼岸與來世,讓精神寄託於虛無,默爾索寧可真真切切地活在現實世界裏。

這點我頗有同感。曾經摯友極力勸我修行學佛,去追求彼岸、追求阿羅漢的境界。我翻閱了許多大乘、小乘的書籍,走過一座座寺廟,見識得越多,信仰越淡薄,終究無法說服自己去相信一個虛幻飄渺的、顛倒的現實世界,我只汲取了其中有益的部分,即運用正念來生活和工作。直至翻閱了文學泰斗的書《季羨林談佛》,我更加堅信了自己的看法:真實且熱忱地生活在當下纔是最好的修行。所以默爾索對神父的拒絕也是發自內心的真誠。

默爾索不懂人情世故,也許不屑於懂,他熱愛陽光、大海,即使要被行刑,依然在感受世界的美好。

文章結束時一段描寫自然而清新:“我覺得我是睡着了,因爲醒來的時候,我發現漫天的星斗照在我的臉上,田野上的聲響傳到我的耳畔。夜晚的氣味,泥土的氣味,還有鹽的氣味,給我的太陽穴帶來陣陣清涼。夏天睡着了,它那美妙的安寧宛若一陣潮水,涌入我的身體。此刻,長夜將盡,汽笛聲鳴響起來,它們宣告着這個世上的`一次次啓程,而這個世界,已經永遠地,與我無關了。”

這怎能說明他是一個冷漠的人呢?他是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去熱愛去擁抱這個世界。

這個故事給我們什麼啓示呢?是堅持自我,還是違背內心曲意逢迎社會羣體的需求?社會道德準則是怎麼形成的呢?一定是放之四海皆準的嗎?道德能否成爲行爲評判的唯一標準?信仰是個人的事還是社會的事?這個世界是理性的還是非理性的?值得思考。

法國心理學家勒龐在《烏合之衆》中指出:“羣體追求和相信的從來不是什麼真相和理性,而是盲從、殘忍、偏執和狂熱,只知道簡單而極端的感情。”而羣體的控制慾有時美其名曰“社會道德”。

《局外人》讀後感13

一直以局外人的身份來面對身邊的人和事,漠不關心,冷淡,孤僻。到頭來面對生死的時候,自己竟也成了局外人,左右不了自己的命運。諷刺。

按照自己的想法過一生,想輕鬆點兒,想痛苦少一點兒,煩惱少一點兒,所以就以一種無所謂的態度來面對生活,有錯嗎?不信仰上帝有錯嗎?我的生活方式你們覺得不符合社會道德和規範,這,有錯嗎?是我錯了嗎?不,我沒錯。

我只不過是想按照自己的想法過一生,開心就是開心,不喜歡就是不喜歡,愛就是愛,不想哭就是不想哭,怎麼了?就因爲我沒有表現出應該有的情緒和態度,所以你們覺得我是個不合常理的'存在,要審判我,要斬殺我?

這種感覺特別像朋友去世了,但是我沒有發微博,朋友圈表示我悲傷的心情,所以認定我是一個無情的人。關鍵時刻沒有轉發愛國的微博,也會有鍵盤俠來質問“我”是不是不愛國!什麼時候我們的內心需要這種外在的東西來判定了,一切情緒你都要表現出來,沒有表現出來,證明這件事情在你面前無足輕重,你要接受輿論的指責,究竟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泯滅,這是個問題。

最後,不管你們怎麼說,怎麼做,要怎麼對待我,無所謂了,生可以,死也可以,回顧我這一生我依然覺得我是幸福的,踏實實的工作着,過着自己的小日子,雖然有時會感到疲憊,但這不是每個人都有的嗎?人終難逃一死,早死晚死都是死,就是死的方式各不相同,我就比較慘烈了,但是,無所謂了,死亡何嘗不是另一段生命旅程的開始,再見了,各位!

我望着窗外的夜空,繁星閃爍,思緒穿過黑夜,我彷彿看到了另一個穿越時光而來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