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13篇

讀後感 閱讀(1.39W)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啓發後,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13篇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 篇1

歌德這樣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對話。”最近在閒暇之餘,我認真閱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在閱讀中,時時會被李鎮西老師充滿智慧和哲理的語言所打動。給我很多收穫,帶給我教學上許多建議,在原來教學中的許多疑慮一下煙消雲散。

在十多年的執教生涯中,我有幸聽過很多大師級教師的精彩講課,課堂中的每一位學生都受到了老師的關注、欣賞和鼓勵,因此每個孩子都興致高昂,積極活躍。當時我想,能如此善於發掘孩子們的潛力,欣賞和激勵孩子們,如此平易親切,如此的有創意,如此富於激情而又執着的老師,學生能不喜歡他嗎!能不學好他的課嗎!

前不久,我看了一部法國的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很受啓發,電影講述的是一羣住在號稱“池塘底”教養所的問題兒童和新來的老師的故事,他們在新老師馬修的'引導下,把原來整天尋釁鬧事的問題兒童組成了一個合唱團,在音樂的薰陶和新老師耐心的堅持下,重拾自信,並懂得感激,從而對未來充滿希望的這樣一個故事。我教學工作已經十多年頭,這期間有很多的困惑都源自“心態問題”——究竟應與學生保持一種怎樣的關係,在面對學生時如何擺正自己的心態。我想,只有處理好了這個問題,教學才能變得從容,教育學生時才能處事不驚。《放牛班的春天》的主人公馬修老師做得很好:他從來不會因爲哪一個學生“名聲不好”就看輕他,相反,他認爲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潛力。

閱讀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我又有新的收穫。李老師是蘇霍姆林斯基的追隨者,他在書中極力強調“沒有愛,便沒有教育”,“在教師素質的諸多因素中,對學生的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責任之心等教師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說我們教育對象的心靈絕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師的責任首先在於發現並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讓它不斷壯大,使缺點的雜草最後無立足之地。如果我們用成人的冷漠去對待孩子的真誠,那麼一切“語重心長”的教育都無濟於事。對於那些讓人頭疼的孩子李老師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個難題,如班集體建設呀!"後進生”轉化呀,早戀呀,作弊呀等等,都當作科研課題來對待,把每一個"難教兒童"都當作研究對象,心態就平靜了,教育也從容了。當然,李老師也認爲教育並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教育之愛絕不是遷就縱容學生,絕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着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因此這種愛必然包含着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懲罰。總之,“愛”,“理解”,“尊重”,“平等”與“責任”在李老師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這正是教師的氣度,教師的魅力。

最好的老師,他們的人格,學識,能力乃至天賦,我是永遠無法比的,但我可以和自己比,也就是用今天的工作與昨天的工作相比,一日三省——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更貼近學生,更適合我的學生,我今天在課堂上的發揮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今天我組織的活動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幫助“後進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細心,我今天駕馭課堂的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靈活,我今天所進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對學生的教育教學建議或意見是不是比昨天更虛心,我今天聽到各種“不理解”後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靜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就不斷地向“最好的老師”的境界靠近。

“不是槌的打擊,乃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於完美。”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 篇2

讀了李鎮西《做最好的老師》後,有這樣的一段話讓我感觸特深: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是最可愛的;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當技術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營業員,就要當服務質量最佳的營業員;你若是醫生,就要當醫術最高明的醫生;你若是教師,就要當最負責人的教師;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個體戶,也要當最受顧客稱道的勞動者!你也許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爲同行業中千千萬萬普通人裏最好的那一個!

什麼樣的老師纔是最好的老師呢?用李鎮西老師的話說,“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 李老師是蘇霍姆林斯基的追隨者,他在書中極力強調“沒有愛,便沒有教育”,“在教師素質的諸多因素中,對學生的`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責任之心等教師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說我們教育對象的心靈絕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師的責任首先在於發現並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讓它不斷壯大,最後排擠掉自己缺點的雜草。如果我們用成人的冷漠去對待孩子的真誠,那麼一切“語重心長”的教育都無濟於事。對於那些讓人頭疼的孩子李老師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個難題,如班集體建設呀、“後進生”轉化呀、早戀呀、作弊呀等等,都當作科研課題來對待,把每一個“難教兒童”都當作研究對象,心態就平靜了,教育也從容了。當然,李老師也認爲教育並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教育之愛絕不是遷就縱容學生,絕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着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因此這種愛必然包含着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懲罰。總之,“愛”、“理解”、“尊重”、“平等”與“責任”在李老師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這正是教師的氣度,教師的魅力。

李鎮西老師說,“童心是師愛的源泉”,我要說的是,你如果真要想和學生相處,你就不要老師拿着大人的思想來衡量這幫孩子,畢竟他們還不是大人。他們的思維有時還很幼稚,還會做錯很多事。所以有人說,你要允許學生去犯錯,犯了錯允許他去改正,這樣學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長。有時,我們教育者就會犯這樣的錯誤,絕對不允許學生犯錯,上課遲到了,做錯事情了,違犯紀律了,寢室扣分了等等。這樣恰恰相反,學生會因爲你要求太嚴而產生牴觸情緒,就像學生牴觸其父母一樣,你不要說你是爲他們好,其實有哪位家長不是爲自己的孩子好?但是他們的孩子還是有很大的牴觸情緒,原因在於,其實孩子不光是你的孩子,他更多的是以一個人的形式存在的,因此,你要把他當人看,是人都會犯錯,你不能強迫他們按照你自己的意願來做,有時甚至我們應該允許他犯錯,因爲犯錯是爲了下次不犯錯。

總之,我們應該多試着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學生的眼光” 看待,用“學生的情感” 體驗,像李老師那樣,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換來孩子們純真的笑容,贏得孩子們的尊敬和愛戴。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 篇3

作爲一名教師,我是幸運的,因爲我讀到了這本<<做最好的教師>>,讓我浮躁的心得以洗禮,字裏行間我感受到一名有智慧,有責任的教師在講述她與青春,堅強,激情,理想的故事,有人說,真正的成功,是點亮更多人的人生,這一點,高老師當之無愧。

高老師和她所帶領的宏志班的成功,也讓我一個努力的青年教師看到了一種真實存在的成功的可能性-----一個人,即使沒有任何背景,靠日復一日的堅持和努力,學會感恩,也能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更讓我欽佩的是,在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風光無限的時候,高老師體現出了真正的社會責任感,不只關注自身教育,還將相當多的精力投向如何幫助周圍的孩子獲得自信,自尊,自愛以及他愛,人生的價值和意義,當然不僅僅體現於社會地位,名聲,真正的成功,是點亮更多人的人生。

合起書本,有太多的高老師的'話值得我去實踐,學習。感想頗多,總言之,就是先努力做未來最好的自己。

教師需要的是一股靜氣

靜,是一種狀態,更是一種境界,一種修養。心靜則實,心靜則容。

如今社會,我常把大把時間耗在手機上,刷微博,刷朋友圈,逛淘寶,用太多時間接受了太多自己不太需要的信息,卻很難真正的快樂,高老師對於靜的描述,讓我頓感慚愧,她說“我們需要靜下心來備每節課,靜下心來跟每個孩子對話,靜下心來研究學問,靜下心來讀幾本書,靜下心來總結規律,認真反思,靜下心來受益的是學生,而最終的受益者是教師自己。”

所以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必須讓自己的心真正的靜下來,必須培養堅持的習慣,買書容易看書難,寫讀後感更是難上加難,回顧上學期的教學,我通常會給班級裏精神狀態不太好的同學買勵志書,卻很少自己看,所以也談不上交流心得,見效也不太好。而我常常用九年級工作太忙搪塞自己,在日復一日中,拖拉中沒讀過幾本好書。暑假裏給自己買了很多書,可是真正安靜用心讀的少之又少,必須重新給自己定下嚴格的讀書計劃,並把自己逼一把。讀過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的書後,我用斷舍離的生活態度儘量多從心靈淨化自己。

魅力是一種先聲奪人的風範

高老師認爲,一名優秀教師的人格魅力體現在1。時時處處要剋制和規範自己。3對任何一個受教育者永不放棄的耐心。

她講述了宏志班兩個高三女生晚自習時洗澡,由於原因是認爲下晚自習洗澡水涼了,高老師讓家長領回去,倆人的家距離學校100多裏遠,由於兩個女生家長多不放心,決定租一間地下室,月租兩千,經過一番勞命傷財,兩個女生在地下室住了十天,才最終解放。這個故事讓我受益匪淺,關於自制自律,我們總是停留在口頭,卻很少下狠心讓孩子自己去體會後果,對於自己的孩子更是如此,但高老師的一句話深深震撼到我:你不自制自律將受制於人,失去你本來應該享受的很多的權利,在學生的管理和教育上陽光的味道與嚴格的管理不矛盾。

在平時的教學中,當學生出現不符合班規的行爲,有時爲了減少不必要的麻煩,就減少折騰,其實短暫的放縱是對學生的不負責任,這一點,必須逼自己去找麻煩,因爲此時的麻煩是今後的省事和成長必經過程。

教師的人格魅力在於要求同學自己必須做到自律和規範自己,對於任何一個受教育者永不放棄的耐心。用生命去影響生命,必須把自己先做到最好。

高老師是一個智慧的博學的老師,她不僅是一名優秀的物理老師,更是研讀各種心理書籍並很好恰當得實踐,心理學的知識幫助她成爲一位瞭解學生,爲他們打開心靈枷鎖的人並贏得家長的信任。宏志班的班訓給我留下特別的印象:“特別有禮貌,特別守紀律,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有志氣,特別有作爲”三個層次的精神核心從外塑形象,內強素質,再到精神昇華,高老師說因爲家長們無錢無權,將來孩子靠的是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來立足社會。其實對於對於作爲教師的我們,何嘗不是一種修爲,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我真的不夠,可是這卻是一個人成功很重要的素質,有時,在特別困難的時候,我們才學會告訴自己,如果這你都能承受,以後還有什麼不能受呢?

幾乎所有的宗教都教導人要學會找苦吃,體驗艱難。基督教、佛教都有一定的齋戒行爲,讓人在物慾橫流時不要迷失自己。爲了磨練自己整個暑假在最熱的高溫裏,每天堅持跑5公里,找苦的過程其實是塑造自己的過程,這段經歷留給我的是自信和快樂,以及戰勝困難的勇氣。

教學工作其實是一項繁瑣和艱苦的工作,必須自己儲備好受苦經歷,才能真正感受收穫的快樂。

做自己認爲應該做的事,做別人看不上的小事,做那些沒有報酬的事,這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基礎。

高老師堅信;一個人的成功並不只取決於他的智商,更重要的是他的非智力因素。

高老師舉了很多該不該擦黑板,老師的碗該不該刷等小事,告訴我們如何用心良苦,巧妙讓學生體驗的經歷讓我感受到一個班主任教育學生做人做事對一個孩子是多麼重要。我們要做教育的有心人,時刻爲抓教育而準備,有教育的敏銳性,善於利用身邊的教育材料。讓他們成爲愉快、有感染力和創造力的年輕人

在〈〈做最好的老師〉〉裏,記憶最深刻的是高老師講述的“我是誰”的故事,在公交車上,被公交司機開口大罵,作爲宏志班的班主任,全國優秀教師,北京市先進工作者的她肯定接受不了,讓她很氣憤,一度想不通。突然他丈夫的一句“你是誰啊?挨句罵怎麼了?本來你不是堵在在門口了嗎”?深深擊中她的心,她反思自己自我膨脹,每天生活在無數讚美聲中,全然不知道這一切都是過眼雲煙。很多時候作爲老師我們常常接受不了粗魯的漫罵,覺得是對自己的侮辱,但回憶過去的成長,誰沒有被罵過?爲什麼此刻接受不了,很多時候,我們要冷靜分析自己是誰,或許生活中只是普通塵埃,被罵和指責都是常事,高老師如此優秀的老師都在自我反省,我呢。一個普通的班主任更該時候反省自己,我是誰?

高老師說得沒錯,教育就是一場個人的修行,在教育別人的同時反省自己,警醒自己,比我們優秀的人,比我們還努力,我們有什麼理由放棄修煉自己?有人說最好的社交是做最好的自己,我的感悟是,做優秀的教師,先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 篇4

《做最好的老師》是一本充滿智慧之書,它在很多方面開啓了老師們的智慧,讀了這本書,自己深受啓發,現就某點談談感想。

李老師對後進生的教育是很富啓發性的,在對後進生的教育方面,李老師的觀念及一個個成功的案例給了我很大的啓發。

班主任們都知道,在班主任工作中,最令人頭痛的莫過於對後進生的教育。在辦公室時常聽到老師們訴苦:“爲什麼我苦口婆心地、三番兩次地教育他,他卻不領情呢?”我也曾經是這樣的老師,爲這些事情苦惱着,卻不懂得去反思。

可是,自從學習了《做最好的老師》之後,我明白了後進生犯錯的頻繁性,以及進步過程中的反覆性的特點,懂得了對後進生教育長期性和艱難性,懂得了對他們的教育不能只用一種方法,而且需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心、理解之心和寬容之心,需要有足夠的智慧,而愛和尊重則是成功地對他們進行教育的前提。

在關於後進生的教育方面,李老師的很多話非常很耐人尋味。“ 後進學生”的教育很難一勞永逸,相反,這是一個充滿反覆的長期教育過程。教育者期望通過一次談心、家訪、班會或聽英模報告,便使“後進學生”從此成爲一名優秀生,無疑是把教育想得太簡單了。“犯錯—認錯—改錯—又犯錯—又認錯……”這是“後進學生”普遍存在的`循環。

教師因此斥責學生“屢教不改”、 “光說不做”、“本性難移”等等,是極不公正的。教育者應該容忍“後進學生”的一次次“舊病復發”,與此同時,又繼續充滿熱情和信心地鼓勵學生一次次戰勝自己,並引導學生從自己“犯錯週期”的逐步延長或者錯誤程度的逐漸減輕的過程中,看到自己點點滴滴的進步,體驗進步的快樂,進而增強繼續進步的信心。我從來不對“後進學生”提“下不爲例”之類他不可能做到的要求。

《做最好的老師》是李老師教育智慧的結晶,讀了這本書,可以體會到怎樣才叫走進學生心靈,如何才能做一名好老師。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 篇5

讀完了《做最好的老師》,我深深得陷入了沉思,我覺得貫穿本書的靈魂所在就是“愛的教育”。

在“愛的教育裏”沒有乏味的說教,也沒有豪言壯語,更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蹟。它所寫的只是一些平凡的日常教學生活。正是這些看似平凡、實則真實可信的記敘,把讀者帶入一個愛的世界,讓我們在愛中受到教育。這本書裏充滿了愛。充滿了讓人羨慕的愛。

我的體會:

一、以教育爲主題的美麗、可愛又動人的故事,應該很多,發生在你我大家的身上,大家都在從事教育工作,而且是基層的教育工作人員,所接觸到、感受到的故事應該最多,也最深刻,只是大家都沒有把他記錄下來而已,如果有機會加以整理,如同本書一樣,一定叫好又叫座的一本好書。

二、我們不要過分執着一個觀念、一種行爲模式、一種習慣,而要常求突破,要從不同角度,正、反方面整體思考來解決問題。我們應該養成反省思考的習慣,對任何事都要下功夫,纔不至於被外界所困惑。

三、看過的書頗多,很少再回味一遍,重新再來;寫過的報告、資料也不少,也很少再重新翻開研讀,事實上偶而重新品味一番,箇中滋味又當從何說起?只能意會不能言傳。我們經常在不知不覺當中只顧往前衝,忽略了反省與自覺的功夫,也常常在不知不覺當中,忽略了別人的感受。

四、時代的產物中,造就了很多的`讀書人很會讀書,很多學生光會讀書,不會讀人;只會做事、不會做人,個人過度重視IQ,忽視EQ;是學術界的巨人,卻是生活中的侏儒;可以和電腦、機器、實驗室對話,卻無法與人溝通。

從事教育工作,針對教育問題而言,通常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到底哪些是“要”或者是“不要”?這個問題值得探討和研究。

一、教師的“要”:

(一)教師要教育不要訓斥:教育是引導而不是灌輸,視學生爲「有」而不是「無」。訓斥則不容許學生說「不」,教育則潛移默化。

(二)瞭解學生、認識學生、適時的讚美和接納、鼓勵與協助,培養學生挫折和容忍的價值判斷能力等等,讓學生快樂成長、茁壯,更會利用各種機會和家長取得聯繫,適時的提供教養子女的諮詢與方法,共同爲學生的未來而努力。

(三)教師要理解人性:要了解學生的感受,學生的反應、學生的心聲也該仔細的聆聽看看。

(四)教師要多憐愛和鼓勵

(五)教師要專業,專業的精神表現在對國家、社會、學校、學生、教師與家長之認知

二、教師的“不要”:

(一)教師不要認爲這行業是鐵飯碗!打不破,要珍惜羽毛。

(二)教師不要訓斥與灌輸,不強迫學生學習。

(三)教師不要妄想“教育萬能”,不是萬能丹也不是特效藥,有其極限。

(四)教師不要過分執着“立竿見影”,潛移默化的過程導向,注重人格的培養,身心健康的引導。

(五)教師不要悲觀,要樂觀以對,充滿希望與理想。

啓發:

(一)多關心我們的學生,有愛的教育,纔有美好的回憶。

(二)堅守崗位,默默耕耘、盡一己之力。

(三)學習型組織的體會:

1、系統思考

2、自我增進

3、改善心智模式

4、團隊學習。

(四)知識經濟的時代,教師要上進好學、多求取新經驗,落實教學工作。

(五)教師專業成長師德修養,教師專業自主工作理念的實踐,必須落實在教育工作上,表現在各科教學工作上、表現在日常生活教育當中,以收到身教言教的效果。

在《做最好的老師》中,我找到了愛,在愛中找到了教育。

以上就是我對這本書的一點體會。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 篇6

我懷着激動的心情,讀了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書中從作者步入崗位初期寫起,從青澀寫起,到有一定的經驗,到經驗豐富,滿腹經綸,將自己的成長與成熟一步步介紹給了我們。讀後,使我受益匪淺。李鎮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對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語文教學的理念和實踐,都有其獨到的見解。他的觀點,他對班級的管理,使我感動,折服。同時,使我這個頗有一定教齡的教師,從中找到了前進的方向,更看到了未來和希望。在這裏,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這裏我可以學到寶貴的經驗總結。從李老師成長的印記中,我們可以看到自己進步的影子;從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適合我們的`方法。它讓我明確了作爲一名教師的目標,那就是成爲一位勇於自我批評、善於積累、善於反思、有愛心、勇於挑戰、有目標的老師!

有人說,愛是一盞燈,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愛是一首詩,冰冷中溫暖渴求的心房;愛是夏日的風,冬日的陽,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教育理念《愛是永恆的教育理念》,正是證明了這一點。他把自己所有的愛,全部傾注給了他所熱愛的教育事業,25年如一日,愛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燒的歲月”,譜寫着一幕幕愛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級這個集體大家庭裏,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裏面去,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學生的喜怒哀樂,去贏得學生的信任與敬佩。

通過讀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我對比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覺得自己與一個好老師的差距太遠了,這哪是愛學生?反思後才認識到:教育上的愛,不是爲了達到一個目的而做出的一種姿態,它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一種氛圍,運用得恰當,它會把“愛”自然而然的貫穿於教育的某一個環節,也會不聲不響的體現在教育的每一個細節,更會潛移默化的浸潤着每一個學生的心靈。所以,我深深感悟到:因爲愛,冰雪會消融;因爲愛,枯木會逢春;因爲愛,希望綻放華彩,因爲愛,能撥雲見日,未來永值得期待;因爲愛,所有的生命才收穫了圓滿。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我決心以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爲榜樣,以“愛”爲己任,在今後的工作中,積極進取,顧大局,識大體,努力按照上級的要求,按學校要求,高標準要求自己,樹立競爭意識,不但要自己思想過硬,品行端正,業務水平高,樂於敬業,端正態度,明確責任,勇創佳績,還應想方設法投入到學校集體的建設中,增添自己的一分力量,爲校增光、添彩。自覺維護學校利益,遵守規章制度,服從安排,舍小家顧大家,潔身自好,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甘爲人梯,愛生如子。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 篇7

閱讀了李鎮西老師寫的《讓“後進學生”享受成功》、《把更多的關愛給“後進生”》等文章,感觸頗多,這讓我回想起我數學課堂上的一個故事:我在處理《節日禮物》一課的練習題時,發生了這樣的一件事情:原本課堂上的時間比較緊,但有一個學生老舉着手,我一看,原來是一向多事的.劉寒,他在我的數學課堂上從來都是“無事生非”,“他舉手又有什麼事情?

別浪費時間了!我還是接着處理練習題吧!”我想到這裏,就打算接着處理練習題,但在我與劉寒的眼神一剎那的交匯時,我看到了一個積極回答問題的渴望之心,我略作遲疑,說:“劉寒,你有什麼要說的嗎?”“老師!書上印錯了,課本64頁根本沒有正確答案。”“什麼?沒有正確答案?”同學們一片驚訝聲。“你能說一說你的想法嗎?”我也有些驚訝。“老師,在書中的觀察圖中,在房子後分明圍着柵欄,而選擇時圖中卻沒了柵欄,你說對嗎?”經他這麼一說,我們大家急忙看書,“是呀!”“是呀!”學生紛紛拿起鉛筆在圖中畫了起來……雖然這節課我因爲這個小小的“插曲”沒有完成教學任務,我分明讀懂了尊重學生對於教師教學的意義,在我們的課堂中,每個學生都渴望得到教師的尊重,引起教師的注意,我們在關注教學目標完成的同時是否真正關注了學生?

是否真正走進了學生的心靈?作爲教師我們是否該好好反思一下我們習以爲常的教學行爲,看看這些我們自認爲做得很對的事情是否促進了學生的發展。不要把尊重學生當作掛在嘴邊的空話,讓我們的教學行爲處處充滿尊重,讓生命的陽光照亮教育的每一個角落。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 篇8

近日,我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感觸很深。這本書是李老師25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粹,全方位地闡述了李老師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語文教學的理念與實踐。

李老師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與教育情感融爲一體。語言樸實而富有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讀着書,讓人不禁爲之激動、讚歎、折服!

李鎮西老師在書中提到做最好的老師務必具備童心、愛心、職責心,具有專家、思想家、心理學家的情懷,需要自己不停地實踐、不停地閱讀、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寫作,每一天上好一堂課、找一位學生談心或書面交流、思考一個教育或社會問題、讀書不少於一萬字、寫一篇教育日記等要求。

名師的成長經歷,讓我看到了差距在哪裏;名師的經驗體會,開啓了我智慧之門;名師的獨到見解,引發起我的認識與反思。

啓示一:童心是師愛的源泉

李老師提出教育者是否擁有一顆童心,對教育至關重要。教師的童心意味着懷有兒童般的情感,能夠自然地與學生“一同哭泣,一同歡笑”的教師無疑會被學生視爲知心朋友,贏得學生的心靈。教師的童心意味着擁有兒童般的興趣,教師的職業要求我們就應在任何方面都與學生有着共同的興趣愛好,多一種與學生共同的興趣愛好,你便多了一條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途徑,他們會不知不覺地把老師當作朋友。

在與學生嬉笑遊戲時,教師越是往掉自己的“尊嚴”,學生越會對老師油然而生親切之情——而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

想當年,自己剛剛踏上工作崗位,那時的我熱情滿懷,立志做一名學生喜歡的好老師,上課激情飛揚,下課跟着他們一齊做遊戲。休息天,我會帶他們到我家玩,去大明湖公園拍照、划船。在他們生日時,我也不忘送上一張小書籤,那時,每個孩子收到禮物是那麼開心。當我聲音嘶啞的時候,孩子們偷偷地將“金嗓子”放在講臺上。

多麼純真的孩子們,我用童心換來了孩子的童心,換來了學生對老師的'愛,那一刻,我是那麼的幸福。而此刻,隨着時間的推移,我已好久沒寫祝福語給學生,也沒再帶學生去我家玩,也沒……而學生也早已不稀罕這種小卡片了,他們對於我,更多的則是一份敬重!

啓示二:沒有愛,便沒有教育

李老師深深打動我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終如一和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愛”是李鎮西老師永恆的教育理念,他能夠和孩子一齊過年,一齊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學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師愛”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間。在沒有讀李老師的書之前,我曾那麼地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

讀完這書我捫心自問,我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我暗下決心,必須要改變自己過去的教育方法。當學生犯錯時,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地瞭解學生犯錯的原因,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李老師讓我對熱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

愛,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着一種職責把欣賞與期盼投向每一個學生”。

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

愛,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

愛,也不應是對學生的縱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懲罰”。

愛,不只是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身體,而是要“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學生的精神世界”“學會用他們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學生一齊憂傷、一齊欣喜”。

愛,不僅僅僅是隻對自己所教的這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

愛,“不僅僅僅是對自己所直接教的學生的愛,還包括所有——外班的、其他年級的、甚至外校的學生的愛”。

愛,不是用一顆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顆顆童心,而是“需要一顆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職責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爲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完美的開端。

只有這樣的愛,纔是真正的愛,只有這樣的教育,纔是真正的教育。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 篇9

手中捧着《如何做最好的教師》一書,我迫不及待地翻開扉頁,淡淡的墨香撲面而來,雋秀的字體,工整地排版,精美的包裝印刷……所有的這些都在第一時間深深地吸引了我。

魏書生老師的書我讀過一些,《班主任工作漫談》是當時我最喜歡的一本,我很慶幸自己在剛畢業的時候就讀到這本書,他對我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加之,在我畢業那年,對班主任工作的茫然,讓我非常渴望能有一位名師指點我的工作,所以,對魏書生老師的書就更加愛不釋手了,在閱讀中,在學習中,潛移默化之間,對魏書生老師的理念更加深了一些理解。今天拿到的這本書我也是懷着一種崇拜的心情再次去翻閱魏書生老師的書。

如何做最好的教師?這是擺在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眼前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所有人都知道,教師好做,優秀的的教師難當,更何況是最好的教師?國家的興衰都寄託在教育上,教育是立國之本,是中國走向富國強民的一天康莊大道,教育不發展好來,國家無未來。

陶行知先生說過“倘若當老師的,自己天天去研究,有所得的,即隨時輸入於學生,如此則學生受益較多,即當教師者也覺得有無窮的樂趣,所以學生求學,固然要”學而不厭“,就是當教員的,要真正做到”學而不厭“。在老先生看來,”學而不厭“不僅僅是對學生的要求,同時也是對每一位教師的要求。”學而不厭“不僅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態度,同時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在哪裏學?如何學?在陶行知先生的著作裏都有提到過。學習,學習,我們要虛心地跟一切人學習,跟先生學,跟大衆學,跟小孩學,跟朋友學,跟大自然學,也跟大社會學,要學的專,也要學得博。正如《論語》雲: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而我們的生活經驗也恰如其分地告訴我們能者爲師的道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作爲老師,首先我們應該深刻地認識到學生來學校的目的並不只是學好課本上的知識,而是讓學生學會如何成爲一個社會的人,一個合格的人,懂得更多的爲人處世的道理和學問。如果每一個老師都把這樣一個理念深深刻在自己的腦海,並付諸實踐的'話,我相信每一節課都會讓學生有所收穫。而我們目前的現狀如何呢?大多數的課堂教學目標、學習內容及設計的教學程序等都定位在完成知識性的任務。不會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科學素質方面的要求,教學過程中也沒有能夠真正做到以學生爲中心,好好利用發揮學生自身的優勢資源,學生處於被動角色。另外,在中國現有的教學過程中,許多老師都在不知不覺中維護自己的”師道尊嚴“,上課的時候要求學生要坐端正,雙手平放在桌子上,不允許學生在課堂上隨意發表自己的觀點等等,這些都在不知不覺之中磨滅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他們與生俱來的那些活力。作爲教師,自己學,向可愛的孩子們學,教學才能相長,任何單方面的努力換來的都是遺憾。要做到教學相長,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自己角色的定位對課堂教學的重要性,擺正自己的位置和角色,走出傳統誤區,改進教學方法和學生一起學習,在學中教,在教中學,引導學生的正確發展。

魏書生老師則認爲,教師是能夠找出適合學生階梯的人。他給我們的提示是教師要學會用心去”懶“:凡是學生能看會的,我不講;凡是學生查找資料後能學會的,我不講;凡是班幹部能教會的,我不講。咋一看,這三個凡是還真讓人吃驚,這樣一個”懶“教師能夠交出好的學生嗎?能夠讓學校領導和家長們滿意嗎?在此之前,我想沒有一個人會認可。特別是在教學一線工作崗位的老師,恨不得把課堂的一分鐘都掰成2分來用,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地再三重複,生怕學生記不住。當然,魏書生老師的”懶“也不是沒有原則的,”懶“字背後還隱藏着很深的學問。

”懶“字背後有學生,把學生真正當成主人,放手讓學生去學習研究,讓他們自己找出問題,解決問題(不懂的向教師尋求幫助),把教師一廂情願的勞動變成學生老師雙方自己的勞動成果。用教師的”懶“換來了學生的”勤“。”懶“字背後有目標。魏書生老師的懶其實是一種教育的指揮,但是他所用的每一步都會圍繞既定的教學目標行進,看似無意,實則用心良苦。”懶“字背後是勤奮。教師除了對教材和學生情況瞭然於胸之外還需要教師對學生可能涉及的天文、地理、哲學、文學、時政等等都要有所涉獵,老師在課堂上的”懶“對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書中不僅提到了中國教育名家的很多智慧觀點,同時也把國外許多教育家的實例收入其中,這些中外思想火花的碰撞我想一定會讓每一個閱讀這本書的人得到收穫的!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 篇10

在深化閱讀月中,我讀了一本教育專著,它就是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讀完後,我不由地思考,老師和學生究竟應該保持一種怎樣的關係才最有益於學生的成長?我想,只有處理好了這個問題,教學才能變得從容,教育學生時才能處事不驚。看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我的收穫極大。

李老師是蘇霍姆林斯基的追隨者,他在書中極力強調“沒有愛,便沒有教育”,“在教師素質的諸多因素中,對學生的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責任之心等教師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 書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鎮西老師對教育的深思。他對教育工作的熱愛,對學生的熱愛。而這種愛源與他的心,正是這種愛成就了他的輝煌。任何成功的背後都需要艱辛的付出。從他的人生經歷中我發現他身上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優良品質。堅韌、好學、勤奮……形成他獨特的人格魅力。

他說我們教育對象的心靈絕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師的責任首先在於發現並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讓它不斷壯大,最後排擠掉自己缺點的雜草。如果我們用成人的'冷漠去對待孩子的真誠,那麼一切“語重心長”的教育都無濟於事。對於那些讓人頭疼的孩子李老師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個難題,如班集體建設呀、“後進生”轉化呀、作弊呀等等,都當作科研課題來對待,把每一個“難教兒童”都當作研究對象,心態就平靜了,教育也從容了。當然,李老師也認爲教育並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教育之愛絕不是遷就縱容學生,絕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着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因此這種愛必然包含着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懲罰。總之,“愛”、“理解”、“尊重”、“平等”與“責任”在李老師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這正是教師的氣度,教師的魅力。

作爲教師,我們都想過該怎樣幫助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想過該如何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想過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也想過該如何讓學生喜歡自己……但我們也許從未曾真正去想過,學生到底爲什麼來上學?當我讀到教育就是要“每一個從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我震撼,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這以深深融入到李老師的血液當中,成了李老師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僅僅於學生在校期間盡職盡責,即使在學生離開學校後仍牽掛着他們——所以他會爲大學聯考落榜的學生寫信——“這個世界如同一個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喬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參天的巨樹,也有纏繞的藤蘿,有鮮豔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陽光下展現自己的勃勃生機。”讓自己的學生幸福地度過一生——這是一種多麼廣闊的胸懷,多麼博大的愛啊!

李鎮西老師說,其實老師的尊嚴是學生給的,剛開始看時,不大明白是什麼意思,看後明白了,其實有很多時候,我是犯過類似的毛病的,事實上,我也相信有很多老師,尤其是班主任容易犯這樣的毛病。在我們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很容易與學生髮生衝突或矛盾!比如說學生不交作業了,學生上課總是違犯課堂紀律了,在班級的管理工作中,學生不配合你的工作了,等等,反正是隨處可見,有時,我們批評一下就算了,但是有時,可能會批評的嚴重一點,這個時候,老師的尊嚴顯示出來了,其實這個時候,如果老師控制不好,會在學生面前把自己的尊嚴喪失掉。有時,學生犯錯了,我會在班裏大發脾氣,狠狠的在班裏批評,這個時候,氣氛應該說很嚴肅的,很緊張的,但是等我罵完了,靜下心來卻發現,其實我的一頓亂髮脾氣卻一點作用都沒有,甚至有些學生告訴我,老師你在發脾氣的時候,我們有的同學還在偷偷的樂呢!這不,老師在這種情況下還有什麼尊嚴可講,事實上,老師的尊嚴已經隨着威嚴的喪失而喪失了。學生告訴我,老師,其實,我們自己也不想犯錯啊,只是有時不小心出了錯。就是因爲我沒有容許學生犯錯,結果卻失去了在學生心目中的信賴和威嚴,學生告訴我,老師,其實有時我們犯錯了,心裏覺得是對不住你的,但是你一批評我們,我們就有了反叛!換句話說,老師的尊嚴就在你的大發脾氣中喪失了。

有一句話說得好,選擇一行,愛一行,我也是這樣,我不知道選擇教師這個職業對不對,但是當我面對那幫學生時,我覺得我應該做最好的老師,至少對得起這幫孩子!盡我心去做我做爲一名教師應盡的一切義務和責任。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 篇11

利用平時空暇的時間,我不間斷地拜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讀完後,感觸很多。真實的感受是要從今天起,我要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老師!

書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鎮西校長對教育工作無比赤誠,對學生無比熱愛的一顆教育者的心。而這種愛心成就了他的輝煌。愛孩子,才能理解孩子;愛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愛心;愛孩子,才能無微不至地關心、關注成長的每一個細節;愛孩子,才能成爲孩子的親密朋友;愛孩子,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作爲一名教師,愛孩子就應該尊重每一位孩子學習的不同方式、能力和感受。

有人說:“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藝術,都產生於教育對學生無比熱愛的熾熱心靈中。”因此,做最好的一名教師,首先應該做到愛學生。這些話聽得多,看得多,而做起來卻沒那麼容易。我曾經對我的學生說過,只要你發言,沒有對和錯,只有自己的不同想法。因此在我的課堂,每個學生的起點都一樣,都是平等的,學生在師愛的沐浴下輕鬆快樂地學習。即使他們違反了紀律,老師嚴厲批評時,也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儘量不讓他們產生逆反心理或歧視情緒。春天播下師愛的種子,秋天必定結出尊師的碩果。更重要的是,“師愛”如無聲的春雨在不知不覺中滋潤着學生們的心靈,實現了愛的遷移,教給了學生們如何愛別人。

還有教師真摯、深厚的情感可以發出強大的愛流,有利於傳導。做最好的教師要把心裏的情感用語言、行爲表達出來,師生間通過精神的交流,達到思想感情上的`聯繫和信賴,教師真摯的情感在學生的情緒上就會產生共鳴。曾經有個學生上課總是不太專心,後來有一次稍微表現得較好時,我立即表揚了她,還請他當老師的小幫手,得到我一次又一次的信任。從此她的成績就大變樣了。

並且最好的教師要給學生以長輩式的關懷和愛護,從不以家長式的態度對待學生。愛學生始終堅持對學生持尊重的態度。即: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感情,不傷學生的自尊心,有禮貌地對待學生。教師尊重學生是學生進步的外因,學生自尊自強是他們進步的內因。實踐中的許多事例使我感受到:只有尊重人,才能感化人。

尊重學生,學生就會向老師敞開心扉,用全心來接受教師的愛。在課堂中,我不僅自己做到尊重學生,對學生的思路總給予正面評價,還要求學生不輕易取笑別人,評價別人時先說優點。每次當有學生在課堂上表現不如意時,我總是將學生單獨留下來,先問清楚原因,再和她交流應該怎麼做,因此有學生給我寫到:您雖然很溫柔,不像有些老師很嚴厲,但同學都很聽您的。看着這些話,我很欣慰,也很幸福。

在今後的人生中,無論做什麼事情,讓我們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獻出自己最大的愛心,做最好的老師,做孩子最喜歡的老師,讓自己無悔!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 篇12

教師,作爲一種職業,承擔着傳播人類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類社會發展中起着橋樑和紐帶作用。隨着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教師“一言堂”已全盤否定,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教師要成爲研究者、專家和名師。

讀完了《做最好的老師》,我深深得陷入了沉思,我覺得貫穿本書的靈魂所在就是“愛的教育”。

在“愛的教育裏”沒有乏味的說教,也沒有豪言壯語,更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蹟。它所寫的只是一些平凡的日常教學生活。正是這些看似平凡、實則真實可信的記敘,把讀者帶入一個愛的世界,讓我們在愛中受到教育。這本書裏充滿了愛,充滿了讓人羨慕的愛。

通過參加學校組織繼續解放思想大討論和“教師閱讀年”學習活動,使我更深刻地認識到作爲一名教師,解放思想、不斷學習、更新知識、與時俱進的重要性。自己只有不斷學習,更新觀念,與時俱進,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理論知識,纔始終是一名合格的教師。我的體會:

一、以教育爲主題的美麗、可愛又動人的故事,應該很多,發生在你我大家的身上,大家都在從事教育工作,而且是基層的教育工作人員,所接觸到、感受到的故事應該最多,也最深刻,只是大家都沒有把他記錄下來而已,如果有機會加以整理,如同本書一樣,一定叫好又叫座的一本好書。

二、我們不要過分執着一個觀念、一種行爲模式、一種習慣,而要常求突破,要從不同角度,正、反方面整體思考來解決問題。我們應該養成反省思考的習慣,對任何事都要下功夫,纔不至於被外界所困惑。

三、看過的書頗多,很少再回味一遍,重新再來;寫過的報告、資料也不少,也很少再重新翻開研讀,事實上偶而重新品味一番,箇中滋味又當從何說起?只能意會不能言傳。我們經常在不知不覺當中只顧往前衝,忽略了反省與自覺的功夫,也常常在不知不覺當中,忽略了別人的感受。

四、時代的產物中,造就了很多的讀書人很會讀書,很多學生光會讀書,不會讀人;只會做事、不會做人,個人過度重視iq,忽視eq;;是學術界的巨人,卻是生活中的`侏儒;可以和電腦、機器、實驗室對話,卻無法與人溝通。

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就要無怨無悔!

對教學過程負責。爲了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要堅持經常學習時事政治、專業理論等;要多聽課,虛心請教,學習別人的長處,領悟教學藝術;每上一節課,都要根據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案,做好充分的準備,認真完成每一個教學環節。

對學生未來負責。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又是環環相扣的過程,一個環節出現缺陷就會影響其它環節,從而影響學生的正常成長。因此,教師要立足當今,放眼未來,以苦爲樂,甘於寂寞,充當人梯,爲家長負責,爲學生負責,爲社會負責,爲我們偉大祖國的千秋大

業負責。

對學困生負責。幫助學困生是教學工作的重任,因爲一個班級裏面總存在學困生。對於學困生,教師在教學上、情感上應給予特殊的關顧,如課堂上多提問、多巡視、多輔導,對他們取得的點滴成績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讓他們樹立信心,激發學習興趣;課後多找他們談心,使他們從心底知道老師並沒有把他們“看衰”。

教師,只有立足本職,將個人的發展與國家的發展、學校的發展緊密聯繫在一起,樹立和牢固民族意識、社會意識和責任意識,個人在工作上纔會有所所爲;教師,只有更新觀念,終身學習,與時俱進,做好本職工作,才能爲黨的教育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 篇13

“最好是相對的,最好其實就是更好,雖然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比一個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這就是李鎮西老師心中最好的定義,在李鎮西老師看來所謂的做“最好”的老師其實指做“更好”的老師,的確,“沒有最好,沒有更好。”

和李鎮西這些成功的教育家相比,他們的學識,他們的人格,他們的本事,我想我永遠僅有仰慕,可是看了李鎮西老師對“最好”的理解,讓我感受到我們每個老師都能夠做“最好”的老師,只要我們用今日自我和昨日自我相比是不是在不斷提高,不斷超越自我,就像李鎮西老師所說的“我今日備課是不是比昨日更認真?我今日上課是不是比昨日更精彩?我今日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日更誠懇?我今日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日更機智……”只要我們每一天這樣自我和自我比,堅持不懈,就能夠不斷的像最好的老師靠攏。

今年是我工作的第12個年頭,我也堅持當了10年的班主任,“當老師累,當班主任更累。”除了自我的教學工作以外,每一天還會有讓人頭痛的.事情,讓人頭痛的學生,任何大事小事通通告訴班主任,班主任除了教書,還要充當“警察”“保姆”等主角,雖然很苦,但慢慢品味起來其實很甜,學生畢竟是未成年的孩子,他怎能不犯錯呢,他怎能像你期望的那樣乖巧呢,可是,真當學生們犯錯時,我也曾很氣憤,抑制不住自我的怒火,學生們甚至把我氣哭,那一刻心裏總想着他們快點畢業,趕緊把他們送走,甚至有時不想再當這個班主任了。

李鎮西老師有一句話讓我感觸很深,“你越是和學生打成一片,你就越有感情收穫;而你越有感情收穫,你就越想和學生打成一片,這是班主任工作中的‘感情良性循環’。”回想自我的班主任工作,對於自我的學生,其實更多的還是愛,記得我的第一屆學生臨走的那一剎那,以前的埋怨一下子蕩然無存,我滿腦子的竟是捨不得,很長一段時間我都無法理解他們已經畢業了,這樣的感情是相互的,學生們臨近畢業最留念的也是他們平時有些“懼怕”甚至有點“怨恨”的班主任。每逢節假日,我都會收到來自第一屆大部分學生的新年祝福信息,那一刻,我體會到“我擁有了幾十顆童心,這是何等優厚的精神財富啊!”

班主任工作肯定是“苦”的,但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有無限的樂趣,而這樣的樂趣讓我們擁有了優厚的精神財富和事業的滿足感。我們不能期望每個孩子都很聽話,每個孩子成績都很優異,否則還需要我們老師幹嘛。每個孩子都會有缺點的,每個孩子有都會有本事上的缺陷,作爲老師,作爲班主任,我們的任務是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培養他們的本事,用愛去感動他們。

既然選擇了當班主任,那麼悲悲慼慼是當,高高興興也是當,我願意選擇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