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老人與海讀後感[優秀15篇]

讀後感 閱讀(1.3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老人與海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老人與海讀後感[優秀15篇]

老人與海讀後感1

這個寒假,新型冠狀病毒的侵入,讓我們延遲了開學。這期間,我讀了一本書——《老人與海》,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作家海明威。

書的主要內容是:年老的漁夫桑提亞哥在海上捕魚,前84天一無所有,第85天,他冒險去從未去過的深海打魚。他發現了一條大馬林魚,耗時3天終於刺死了它。迴歸途中,老人遭遇鯊魚五次襲擊,他用魚叉、船槳和刀子反擊,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回到港口,但馬林魚僅剩下五塊巨大的白骨架。

《老人與海》最讓我感動的是老漁夫英勇的意志、堅定的決心以及頑強的生命力。他面對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一次又一次的絕望,一點也不氣餒。

這讓我想到了發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一件事。過年的時候,媽媽給我買了一套樂高積木,看到心愛的積木我高興地手舞足蹈,馬上收拾出桌子開始拼我心愛的樂高。但是由於積木太小,各種小零件又特別多,沒大一會就開始不耐煩了,感覺脖子和眼睛都酸酸的,沒有了一開始的那種興奮勁。於是我站起來想找點別的事做做,可突然看到了躺在書桌上的'那本《老人與海》,想起來老漁夫的那種堅定的決心和堅持不懈的努力,於是又有了勁頭,一鼓作氣把我心愛的小積木拼了起來。看着自己拼起來的小積木的可愛樣子,心裏別提多高興了,感覺自己能堅持不懈完成一件事非常了不起。

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人不是爲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是不可以被打敗,只要堅持不懈,就可以戰勝各種困難。

老人與海讀後感2

“一艘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着一面雖然飽經風霜卻依舊豔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着雲龍一般的四個字閃閃發光——超越極限!”這是我剛接觸到《老人與海》時的感覺。可是,當我繼續看完這本書時,我卻有了種說不出感覺,是震撼?失望?亦或是刻骨銘心?是因爲老人的頑強讓我震撼?還是老人在與鯊魚搏鬥後扔是空手而歸,只是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和滿身傷而失望?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感受到了一種堅強的信念,他說:“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一個名叫桑迪亞哥的老漁夫,獨自一人出海打漁,在一無所獲的四十八天之後撈到了一條無比巨大的馬林魚。這是老人從來沒有見過也沒聽過的比他的船還長兩英尺的一條大魚。魚勁也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兩天兩夜老人在這兩天兩夜中經歷了從未經受過的艱難考驗,終於把大魚刺死,拴在船頭。然而這時卻一副空骨架,這都已經無所謂,因爲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已在追捕馬林魚的過程中充分的體現了。曾經爲自己的理想努力過、奮鬥過、難道他不是一個勝利者嗎?人性是強悍的,人類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有了老漁夫這樣的人一次又一次的向限度的挑戰,超越他們這個限度才一次次擴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戰擺在人類面前在這個意義上,老漁夫這樣的人,不論他們的挑戰是成功或失敗,他們都是我們最敬重的英雄。

因爲他帶給我們人類最高貴的自信!

老人與海讀後感3

"我真的相信天下萬物本是同根同心,相信冥冥中有一種共通的語言。”——鄧啓耀

一開始,看到這個名言也不明白是什麼意思,教師講完《老人與海鷗》之後,我恍然大悟。

只是一個感人的故事,十幾年了,每到冬天老人都會來翠湖喂海鷗,久而久之和海鷗結下了深刻的情誼。之後,老人去世了,海鷗們就在老人遺像前爲老人送別。讀完之後我被老人和海鷗的這份情誼所震驚。

這個生活很簡樸的老人,每個月僅有三百零八元的退休工資,他的衣服都褪色了,也不願花錢買衣服,每一天不辭辛苦步行二十餘里來喂海鷗,他都不肯坐車來,省下錢只爲給海鷗買餅乾,因爲他明白餅乾是海鷗的最愛,他還時常爲海鷗做“雞蛋餅乾”。老人對海鷗的那份無私的愛,又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善良的老人,純潔的海鷗,彼此間有真情共同譜寫了一曲愛的讚歌。那份相知與相守、牽掛與依靠,讓我們猛然領悟,人與動物自然和諧共處,原先是如此完美!

老人去世時,海鷗紛紛落地,竟在老人遺像前站成了兩行。它們肅立不動,像是爲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白翼天使”寫出了海鷗對老人去世的悲痛,這個場面是多麼感人,這麼多年老人已把海鷗當場自我的兒女,海鷗也把老人當做自我的父親,失去親人的痛苦是你無法體會的。

此刻回想起來,鄧啓耀的名言,是:人與動物之間的情是完美的,人對某種動物好,動物會雙倍來回報人。動物是有靈性的,人與動物要和諧相處,我們要熱愛大自然,熱愛動物,這不是奢望。

老人走了,海鷗在飛,海鷗飛再來人的心理,來人留在海鷗的生命中,那是一羣潔白的重情重義的精靈......

老人與海讀後感4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卻不能被打敗”,每當我遇到困難時,這句話總會浮現在我的腦海,給予我繼續前進的勇氣。

這個叫桑提亞哥的老人深深地震撼了我,他在連續8天沒捕到魚的情況下,堅持着自己的信念,終於獨自釣上了一條大馬林魚,但這條魚實在大,老人用他的小帆船在海上拖了3天才把魚殺死,綁在小船的一邊。但在歸程中這條大馬林魚一再遭到鯊魚的襲擊,最後回港時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魚骨。

老人桑提亞哥,儘管一開頭就處於不利地位——8天沒捕到魚,認爲“倒了血黴”,而且別的漁夫把他看作失敗者。然而他的英勇正在於知其不可爲而爲之,老人明知對方力量比他強,還是決心戰鬥到底,儘管結果魚肉都被鯊魚咬去了,但什麼也無法摧殘他的英勇意志。

老人在第一條鯊魚咬去了大約磅肉後想:“不過,人不是爲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這句話道出了本書的主題。從這方面來看,本書並不是什麼寓言,而是一部現實主義的.力作。

老人在重壓下仍能保持優雅的風度,他是他一個精神上不可戰勝的硬漢子!他是明知要失敗而不怕失敗的英雄!他的不被失敗壓倒的頑強搏鬥,正昭示了人類那不可摧殘的精神力量。它是人的不可戰勝的精神力量的化身。

在生活中的我們,又何嘗不是。當被巨大的挫折接連不斷的打擊時;當那蜂擁而來的災難來臨時;當你那飽受摧殘的心已無力抵抗時,你可以來學習一下這位老人,一位硬漢的人生,一種奮鬥的人生觀。作爲銷售,我們需要學習這樣的人生觀,面對困難,需要有無畏的一種精神,絕對不能被打敗!

老人與海讀後感5

“我撲在書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麪包上”。喜歡看書的人看書如同飢餓的人撲在食物上,補充能量。

書的種類有很多,例如:小說,科幻,歷史,文學等。各個種類都有人喜歡看,他們看書常常忘記自己要幹什麼。在我閱讀的書籍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那本《老人與海》。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一位老人,一條普通的大馬林魚,在一望無際的大海發生了一個說不平凡也不平凡的事。沒有大海,就沒有魚,沒有魚也不會有漁夫。漁夫在茫茫大海中釣上了一條大馬林魚,可萬萬沒想到,遭到了鯊魚的襲擊。結局可想而知,大馬林魚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剩下的.只是一個沒有靈魂的驅殼,任人隨意擺佈。但又有誰願意去擺佈呢?

然而,在這個故事中,卻折射出一位“英雄”-老人聖地亞哥。他連續四十八天,在別人眼裏定是個失敗者。

因爲漁夫捕不到魚,還算是漁夫嗎?他的捕魚工具一次又一次被鯊魚帶走,他始終不屈折。一句“我跟你奉陪到死”,把生命都壓的上去,難道不算英勇嗎?

老人將大馬林魚殺死,看似一個很完美的結局,卻迎來自己的悲劇。鯊魚的攻擊是英勇的報應。

回想老人說的話:“人不是爲失敗而生,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絕不能被打敗。”人真的很奇怪,有勇氣面對死亡,卻沒勇氣面對失敗呢?

老人與海讀後感6

《老人與海》的作者海明威曾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這本書的確是一本好書。

它講述了一個老人出海捕魚,但直到第八十五天才在遠海中捕到了一條大馬林魚,與其搏鬥兩天兩夜後終於殺死了它。然而,等待老人的是更大的考驗。在歸途中遇到鯊魚的圍攻,筋疲力盡的他,在一無幫手二無武器的情況下,仍不服輸,最後鯊魚們吃光了大馬林魚,老人憑着頑強的意志勝利返航,而拖回的卻是光禿禿的大馬林魚的骨架……

老人這個形象告訴我們:不管做什麼事都要堅持、努力、執着,哪怕面對的是失敗……

記得三年級時,父母在老師家旁租了房子,爲的是讓我能考入音樂學院。六月初,老師突然要求我考十級,但只給兩個月時間。我內心很牴觸,每天在媽媽的督促下,渾渾噩噩地練琴八個小時……以前,我覺得練琴好玩,沒想到會這麼艱鉅。練了幾天後,我累到極點,整天在家欲哭無淚……這時,我讀了《老人與海》,內心一震,不禁質問自己:書裏的.老人八十四天打不到魚,仍不肯返航;打到魚後,與鯊魚搏鬥了兩天兩夜,雖然魚在歸途中被吃光,可他仍把魚骨頭拖回岸邊!-------你只是考鋼琴十級,這點困難都克服不了?我幡然醒悟,改過自新。在此以後的一個多月,我專心致志地狂練,忘乎所以地一遍遍麼復琢磨……儘管我的手指隱隱作痛,但我通過吮吸它減輕痛感,仍堅持每天練琴八小時,媽媽心痛極了。

在考級當天,我信心滿滿地步入了考場,琴彈行雲流水,譜也倒背如流!最終,我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就考出了十級……今後若再遇困難,也以老漁翁爲榜樣,不服輸,堅持到底。

《老人與海》是一本好書,它鼓起了我的鬥志。你們也趕緊去看看吧!

老人與海讀後感7

前幾個星期,我們的班主任吳老師推薦我們讀一本好書,名叫《老人與海》,這本書的作者是海明威。

《老人與海》是海明威晚年最傑出的一部作品。故事的情節很簡單:一位名叫聖地亞哥的老漁夫在連續八十四天沒有捕到任何一條魚的情況下,他告別了和他一起捕魚的那個孩子,一個人獨自出海,在遠離陸地的大海上面釣到了一條巨大的馬林魚,他跟那條大馬林魚在海上面周旋,經過三天三夜的的較量,在他的手受傷、抽筋的情況下,通過他自己的努力、耐力與毅力戰勝了那條巨大的馬林魚,聖地亞哥最後用魚叉殺死了那條大馬林魚。可是在他返航的途中,卻遭到了一羣羣的鯊魚的襲擊,他跟鯊魚們進行了搏鬥,當他終於回到港口時,那條大馬林魚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光禿禿的.脊骨,大馬林魚的肉全部被鯊魚們搶吃掉了。

讀了這本書我很感動,我覺得雖然老人並不是最終的勝利者,儘管他開始釣到了一條巨大無比的馬林魚,最終還是讓鯊魚給吃了,他僅僅只是帶着魚頭、魚尾和一條光禿禿的脊骨回來,但是他沒有向大海、向大馬林魚、向鯊魚妥協,其實他是一個敢於挑戰自己、很能堅持、很能吃苦的人,他的堅強不屈的精神值得我們大家學習。

我們的人生就像海洋一樣,很寬、很廣、也有危險,海洋時而波濤洶涌,時而風平浪靜。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我們要有老人的那種“硬漢精神”。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是不能被打敗。

老人與海讀後感8

“一位平凡的漁民老人,一位真正的硬漢,以及他對命運不屈服勇敢抗爭的故事。或許,這不僅僅是個勇敢硬漢的故事,他帶給我們的,更不止這些!”

這位老人是一個普通的漁民,他似乎有點兒喪氣,都八十多天沒收穫了,就連和他一起的小男孩,也因其父母嫌棄他喪氣,離開了他。

老人在第八十五天時終於釣到了魚,且還是一條不小,且價值不菲的魚。在老人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時,一個不速之客,猛得打斷了老人的`致富之夢。它尋大魚之血而來,當然,肯定是來和老人搶肉的。老人哪肯讓步,勇敢地抄起魚叉與之對抗,一番周折,總算解決燃眉之急。可命運偏和他過不去,這眉毛火剛滅,又迎頭在他頭頂,潑上一桶汽油——他的魚,被一羣聞血而來的鯊魚,瓜分至渣,儘管,老人已經勇敢地拼盡了全力抵抗……

次日,人們望着老人船邊那巨大的魚殘骸,不由發出讚歎,離開的小男孩,也回到了老人身邊。老人卻因太累,睡去了,準備迎接新的一天……

雖然歲月久遠,但海明威刻畫的一個又一個硬漢形象,依然在激勵着我們。書中老人抄起武器,全力以赴,對抗命運的硬漢形象,也是刻在讀者心間。面對鯊魚的血盆大口,老人依舊不依不饒,遇到命運對他開的玩笑,他依然勇敢的向前。

我們已逐步褪去幼稚,步入了機遇重重的青春,但是,我們遇到命運給我們的重重難關時,能否像這位老人,擁有這般勇氣?不管命運如何刁難,玩弄你,始終保持一顆勇敢的心,堅持下去。儘管結果可能不盡如人意,但這個過程,一定會爲你的人生,留下永恆的價值!

老人與海讀後感9

一隻小船要越過太平洋,經過滔天巨浪,惡魚相鬥,它終於看到地平線,可是,這是它的起點,現在它殘敗不堪。但它知道,它,並沒有失敗。

題記

桑提亞哥就是一個典型的悲劇主人公,他已經有八十四天沒有捕到一條魚,作爲一位老漁民,是極爲痛苦的。所以,他毅然決然出海,去更遠的地方捕魚。終於,桑提亞哥經過殊死搏鬥,捕到了一條比他的船還要大的大馬林魚。但在回家的路上由於大馬林魚的鮮血引來了兇殘的鯊魚。一條一條鯊魚的到來,大馬林魚身上的肉已經一塊不剩,只剩下龐大的魚骨架。

誰說風雨過後見到彩虹?風雨過後未必見到彩虹。也有人說桑提亞哥出海捕魚完全是個錯誤。亞里士多德有這樣一句話:“悲劇主人公之所以陷入厄運,不是由於他爲非作惡,而是由於他犯了錯誤。”的卻,造成這悲劇的原因就是就是出海太遠了!也就是這樣無意中的過錯,造成了以後一系列悲劇的產生與結果。

在常人看,桑提亞哥失敗得徹底。

這,就是這本書的奧祕所在。到底什麼是真正的勝利。

卻不知,桑提亞哥在精神上收穫了成功。在現實中,桑提亞哥無疑是孤獨的,在海上,他自言自語,自己唱着歌,有時候,跟大馬林魚“談話”,一切都顯得有些孤寂。孤獨是最可怕的,它會吞噬人的理智,而桑提亞哥卻硬生生地把孤獨克服過去。這也是他勝利的'原因。

並不是強者必勝,有時候一個真正的強者是不能用勝利來衡量的。強者,更多的是指那些敢於挑戰困難,勇於面對人生挫折的那些人。所以,勝利者真正的含義則是:可以被摧毀,但不能被征服。

老人與海讀後感10

讀完《老人與海》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僅有堅持不懈奮鬥的人才會嚐到勝利的果實。寒假我讀了《老人與海》,我被書中精彩的故事情節而吸引,被老人不折不撓的鬥爭精神而感動。

《老人與海》這本書講了古巴的一個名叫桑地亞哥的老漁夫,獨自一個人出海打魚,在一無所獲的84天之後釣到了一條無比巨大的馬林魚。這是老人從來沒見過也沒聽說過的比他的船還長兩英尺的.一條大魚。魚大勁也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兩天兩夜,老人在這兩天兩夜中經歷了從未經受的艱難考驗,最終把大魚刺死,拴在船頭。然而這時卻遇上了鯊魚,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鬥,結果大馬林魚被鯊魚吃光了,老人最終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和一身的傷。

老人拼命地同大馬林魚和鯊魚羣搏鬥,雖然最終所獲的只是魚骨,但他體驗到了鬥爭的歡樂和勝利的喜悅。這種歡樂僅有盡力奮鬥的人才能體會到。最令人驚歎的是他與魚鬥爭的過程中表現出的超常毅力和勇氣。他不向困難屈服的精神閃閃發光,值得我們學習。

老人說過:“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給打敗的,你能夠消滅他,卻不能打敗他。”這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會一帆風順,當碰到困難時,必須不能被困難壓倒。與困難作鬥爭的過程是艱難的,需要巨大的勇氣和毅力,需要堅持再堅持。同樣戰勝困難後的喜悅也是不可言喻的。就像風雨過後的彩虹那樣絢爛,夏日的星空那樣璀璨。

老人與海讀後感11

寒假裏因爲作業都寫完了,感到無聊,於是便和朋友借了一本美國作家海明威的作品老人與海,我隨手翻了翻,一開始還沒看出來內容的意思,但後來越看越吸引我,甚至把看電視的時間都給擠了出來看這本書了。

當我看到第五章時,我恨不得鑽進書中拿個相機把老人與大魚、鯊魚決鬥的場面拍下來。書中寫道:這一天老人像往常一樣出海捕魚,到了海的中心時,老人看到了一個像島嶼那麼大的搖搖晃晃的看不清楚的物體。老人憑藉他多年的`捕魚的技術知道那是一條大魚,於是老人就劃了過去,經過和大魚的拼博到了最後一刻終於戰勝了大魚,然後截斷一段繩子把大魚捆住了。老人這種堅強,永不放棄拼博到最後一刻的精神最終還是把大魚戰勝了。所以說:“人們只要都像老人一樣不言拋棄,不放棄精神,就算地球有危難了,我們大家有這樣的信心困難就會消除。”

但是每一件大事都不會十全十美,這位勇敢的老人還不知道鯊魚已經聞到了大魚的魚腥味正朝這個方面一步步快速地逼進。老人終於看到了它的背像箭魚背那麼青,肚子銀白,身上的皮光滑又溧亮。老人知道這是一個來着不善的傢伙。於是老人一邊預備魚叉,繫上叉繩,一邊盯着鯊魚。突然鯊魚張開了大嘴咬住了大魚的尾巴的地方。老人趁這時把大魚叉叉到鯊魚的要害,鯊魚死了。但是老人知道很快會來第二條。於是老人就是跟第一次一樣,和鯊魚搏鬥,一次又一次擊敗了好幾條鯊魚,但是捕到的大魚的肉也被鯊魚吃光了,託回來得只剩下來了一個大魚架。

小說內容表面上說老人沒有保護好捕到的大魚被鯊魚吃了,其實老人贏了,因爲他戰勝了自己,戰勝了大海和鯊魚。戰勝了生活最大的困難。只要你有靈活的頭腦和勤勞的雙手,你就能戰勝整個世界。

老人與海讀後感12

讀《老人與海》有感

我特別愛讀書,特別是好書,只要有一本好書,我便會愛不釋手地讀起來,因爲讀書會讓我們受益更多,讓我們領悟到更多的知識,自從讀了《老人與海》這本書後,就讓我明白了什麼叫做堅強、勇敢。

《老人與海》這本書講述的是一位老人聖地亞哥在海上捕魚的經歷:老人84天沒捕到一條魚,終於在第85天捕獲了一隻巨大的馬林魚,但由於這條魚太大,在海上拖了很長時間,結果在返航途中又同鯊魚進行了驚險的搏鬥,最後回來時只剩下了一副魚骨架。讀完這部作品,我深深地被主人公聖地亞哥那種堅持不懈的精神給震撼了。他雖然沒有把魚完好無損地帶回來,但他仍是成功的,因爲他在途中與鯊魚拼命搏鬥,他那種永不放棄的信念值得我們學習,如果在生活中,那馬林魚便代表着人們的.慾望,鯊魚便代表着旅途中不幸厄運,如果我們也能向老人那樣不向厄運低頭,勇敢於厄運鬥爭,那麼,我們收穫的一定就是成功。老人在故事中前後都夢見了獅子,因爲獅子是萬獸之王,代表着威武,老人想從獅子身上吸取一些勇敢,如果我們也能想老人那樣,還有什麼事情做不成呢?我們的成功,不都是靠着這種精神,菜擊敗一隻只“鯊魚”的嗎?

我們要銘記《老人與海》給予我們的啓示:勇敢與厄運作鬥爭,就一定能夠取得成功。

老人與海讀後感13

讀完《老人與海》後,我懂得了堅持不懈的道理。

《老人與海》講了的是古巴的一個名叫桑提亞哥的老漁夫,獨自一個人出海打魚,在一無所獲的84天之後釣到了一條巨大無比的馬林魚。

老漁夫獨自乘小船打魚,他連續打了84天,但一條也沒捕到。第二天老人捕到了比他的船還長兩英尺的一條大魚。魚的勁非常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兩天兩夜。老人在這兩天兩夜中經歷了從未經受的艱難考驗。雙方已搏鬥了兩天一夜,老人和大魚的持久戰又從黑夜延續到天明。終於把魚刺死,拴在船頭。然而這時遇上了鯊魚進行殊死搏鬥,結果馬林魚被鯊魚吃光了,老人最後拖回家的只剩一幅光禿禿的魚骨架和一身的傷。

讀完此書,讓我深深的.認識到一個人能不能成功,關鍵在於有沒有堅持不懈的精神。此時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經歷過的一件事:有一天,我看到媽媽在做瑜珈。我好奇地說:“我想學!”媽媽說:“好吧!”剛開始,媽媽教我做一個比較簡單的動作,於是我第一個動作過關了但腳上的骨頭好痛。然後媽媽再教我做別的動作。我只好忍着痛做,那些痛讓我無法忍受,我用各種理由放棄不學了。後來我發現媽媽的動作越來越嫺熟,身材越來越好,抵抗力也越來越好。我有些後悔了……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應該向桑提亞哥學習堅持不懈的精神。比如說:“人可以失敗,但不可以被擊敗,外在肉體可以折磨,但內在的意志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老人與海讀後感14

連續84天沒有捉到魚。第85天終於捉到一條馬林魚。收穫不可謂不大,可是,太大了,只能夠放在水裏拖回家,卻在拖回家的途中,被聞到氣息,尾隨而來的鯊魚給吃了個精光。這就是本書所講的故事。

這個故事對於以追求實惠爲本的很多人來說,肯定是令人沮喪的。對於那些執著的人來說,他們信奉“人可以被打敗,但是,不可以被毀滅。”這也是看這本書後很多人的經典解讀。爲此,他們會用貝多芬等人的事例來論證。

這個觀點自然有一定道理,也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可以鼓勵人們不要服輸。對此,我卻也要說,不可過分的迷信人的意志的力量。

爲什麼?

就因爲現實的實踐告訴我們,人的意志的力量有限;我們不應該太過於相信自己精神的力量。或許我們在有的時候,確實可以很豪邁,我們的力量似乎是無窮的,我們的意志可以堅硬似鋼。這樣的觀點很多時候,卻經不起實踐的檢驗。反而,會陷入生命的盲區。我們會體驗到因爲迷信自己意志的力量而必定要遭受的痛苦。就是,人的.意志的侷限與自己的信仰之間矛盾的痛苦與煩惱。甚至,可能難以自拔。

那麼,正確的思想,究竟應該是什麼呢?

我們應該認識事物的客觀規律,遵循事物的客觀規律。拿我們的意志來說,用科學的方法磨練自己的意志,用智慧正確的運用自己的精神力量。這樣,纔是對自身正確的認識。用這樣的思想指導生命實踐,我們可以少受很多不必要的疼痛和煩惱,我們的生命會變得幸福得多,我們的人生會變得光明得多。

人生,要正確的認識自己,要正確的發揮自己意志的作用。這就是我看完本書後,結合自己的人生體驗所得出的結論。

老人與海讀後感15

“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給打敗的,你儘可以消滅他,可就打不敗他!”美國作家海明威在創世鉅作《老人與海》中曾說過這樣的話。

海明威真正開始作家的生活其實在他50歲以後,之前他是一位堅強勇敢的軍人,曾經參加過大大小小數百場戰鬥,全身負傷76處,卻依舊屹立在這個世界上巍然不倒,還寫出了一系列的傳世佳作。他是我最喜愛的`作家之一,與泰戈爾柔和的美以及雪萊奔放的美不一樣,他的個人魅力體現在他狂放不羈的硬漢特徵中。《老人與海》這本書中的主人公是一個貧窮的老漁夫,他已經70多天沒捕到魚了。但是他沒有放棄,像是一位王者到了人生最低谷的觸底反擊,他不甘心,他對老天發出了來自生命最深處的不羈吶喊!他駛着小船,來到了大海深處,經過與一條大魚一天一夜的搏鬥後,終於捕獲了它。正當我以爲接下來一切風平浪靜時,一羣大白鯊“鍥而不捨”地跟了他7天7夜,他並沒有拋掉大魚,溜之大吉,反而拿起了武器,與鯊魚勇敢地搏鬥。最終雖然大魚被咬得只剩下一個碩大的魚頭連着一堆白骨,可老漁夫還是很高興,他把這些東西賣給別人後得了一筆錢,然後與一個小男孩一起繼續捕魚。我想他也許就是海明威一生最真實的寫照吧!海明威雖然後來不小心讓一個巨大的傷口復發,生命危在旦夕,連醫生都說他沒希望了,可他就是強挺過了這一劫。他說:“我是不會向老天屈服的。”他這一生從沒向人屈服過,即使在生命最低谷,依舊活得有骨氣、有尊嚴,活得像一個硬漢一樣。後來,直到他臨死之前,他還說:“死神在呼喚我了,我可以死去了。”

如今,我們周圍這樣的人多了起來,讓我們無畏地去面對生活的挫折,不輕易屈服,活得有尊嚴,有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