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史部>史記>

《史記》經典讀後感

史記 閱讀(2.12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史記》經典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史記》經典讀後感

《史記》經典讀後感1

星期五,老師發了一本名叫《史記故事》的書,裏面全是講古時候的事情。其中,我最喜歡《周幽王烽火戲諸侯》這個故事。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周幽王有個宏愛的褒娰,但是褒娰自打進宮之後,就一句話也不說,也不笑了。周幽王爲了讓她開心,於是想了各種各樣的方法,但是都沒有成功。可是有一天,一個名叫虢石甫的奸臣對周幽王說:“各地的烽火臺已經多年不用了,不如讓褒娰去烽火臺上去看看吧,這樣一定會讓她高興的。”就在這個時候,好多人都舉起了烽火,但是,諸侯看見有警報,以爲有危險,一看,原來是個騙局,諸侯,又氣又恨,把軍隊都叫來了,最後,諸侯把周幽王和他的妃子都殺死了。不久,西周滅亡了。

我得知,周幽王失信於諸侯,他不守信用,導致自己的國家滅亡。還有不可以輕信小人。人不可以太虛容。

《史記》經典讀後感2

今年暑假我讀了《史記》裏的‘廉頗藺相如列傳’的故事以後,得知一個人要是隻顧自己的利益,不顧國家的安危,國家就會受到別的國家的進攻。這是我今天的收穫。讀了《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的故事,我還得知廉頗和藺相如的性格特點。廉頗是指錯就改,用該善戰,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人;藺相如是顧全大局,勇敢機智,臨危不懼的人。

這個故事講了三個小故事,最讓我喜歡的是‘負荊請罪’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天,藺相如剛要坐車出去看見廉頗騎着馬過來,他趕緊叫車伕把車往回趕,這時,他手下的人看不順眼了,說“藺相如怕廉頗像老鼠見了貌貓似的,爲什麼要怕他呢?"藺相如對他們說‘連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王不敢進攻趙國,是因爲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和,秦王必然乘機來打我們。我之所以避着廉將軍,爲的是我們趙國啊。

我們要像藺相如一樣顧全大局,臨危不懼。

《史記》經典讀後感3

暑假裏,我看了一本書,叫《史記》。

《史記》這本書中有很多故事,如《晉獻公借道滅過虢國》《曹伯陽背信棄義終亡國》《勾踐爲雪恥臥薪嚐膽》《胡服騎射》......其中,《胡服騎射》最爲好看,主要講在春秋戰國時期,北方的遊牧民族的胡人經常入侵漢族地區,搶掠財物,殺害百姓。爲了抵禦胡人的入侵,中原各國使用戰車,配以步兵,可是如此笨重的裝備和胡人的輕騎兵作起戰來處處被動挨打,尤其到了山谷.草原就更不用說了。趙國也經常受到胡人的騷擾和擄掠,就連中山這樣的小國也仗着齊國的支持不短進犯趙國。趙武靈王看到戰車和步兵是無法對付遊牧騎兵的,於是就仿照胡人穿胡服,穿皮靴,建造起趙國的騎兵部隊。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這一壯舉,使趙國的軍事力量迅速強大起來。公元前296年,趙國攻滅了中山國,除去了長期以來侵擾趙國的心腹大患。胡服騎勝推進一年後,趙國攻到遊牧民族,趙國騎兵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攻破了多個對趙國有威脅的民族,迫使其它少數民族南下侵擾趙國了。

看了這個故事,我受到了很大的啓發:生活中,我們要取長補短;學習中也要學習別人的長處,從而補足自己的不足,才能達到很好或是更好。

《史記》經典讀後感4

《史記》是我國最早的紀傳體通史。這部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多字。此書也開創了紀傳體史書的形式,對後來歷朝歷代的正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一個個耐人尋味的小故事編織成了世世代代流傳的史記。

司馬遷筆下的人物個個栩栩如生,有着鮮明的個性。生動的語言,優美的文字讓讀者讀起來彷彿置身於一個個優美的意境中。隨着情節的起伏,我的心情也在爲之而改變。喜着主人公的喜,憂着主人公的憂,感受着主人公的感受。輕鬆幽默的語言,緊張刺激的情節,彷彿把我帶到了那個遙遠的時代。各個時代的背景特色;各個國家的風土人情;各個民族的風俗習慣,在《史記》中表現得淋漓盡致,繪聲繪色。看《史記》就彷彿在作一次足不出戶的歷史旅行,領略了那個時代的一切,回顧了各種令人難以忘懷的歷史事件。體會了當時人們的思想感情;看《史記》就彷彿在讀一本有趣的故事書。生動形象的歷史人物有聲有色的爲你講述他們身上發生的`有趣的故事,帶領你進入他們的世界;看《史記》就彷彿在和一個歷史學家面對面的談話。深深的被他那準確到位的語言所打動。在不知不覺中也增長了必要的歷史知識,豐富了頭腦。

《史記》是一本既生動有趣又能增長知識的值得一看的好書。

《史記》經典讀後感5

借了一本《史記》。這是一本能豐富頭腦的神奇的書。裏面有殘暴的秦二世,崇武的漢武帝,還有臥薪嚐膽的勾踐……

這本書中的人物個個栩栩如生,有着鮮明的個性,優美的文字讓我讀起來彷彿置身於一個個優美的意境中。其中我最喜歡《皇帝造車》這篇文章。

這篇文章講述一個叫公孫軒轅的人,一生下來便於衆不同,目光如電,閃爍着神靈之氣。三個月後就能呀呀學語,三歲時已能言善辨。那時沒有車子運東西,要步行。他就發明了帶軲轆的車子,還發明瞭指南車。炎帝族和黃帝族世代通婚,不久便融成爲華夏族,我們常把自己稱爲炎黃子孫。

從這篇文章,我明白了,作爲一箇中國人,要像黃帝那樣爲自己的國家做出貢獻。所以我要好好學習科學知識,爲祖國的建設作出貢獻。

《史記》經典讀後感6

讀史記,感到項羽爲劉邦所敗,原因多多,但最重要的在於項羽性格缺陷。項羽浪漫、簡單粗暴、剛愎自用,優柔寡斷;劉邦實際、胸有城府、善於用人、辦事果斷。項羽重情,忠奸不辨爲情所困;劉邦喻利,流氓之徒皆爲用之。

所以,楚漢相爭,項羽由強到弱,冰消雪融,最後破滅;劉邦一次次化險爲夷,最終勝利,實屬必然。

項羽爲劉邦所敗,甚至早就註定,早在奉楚懷王招分兵伐秦約定:先入關者王。看是公平,實則早有傾向。

當時,楚懷王看到項羽殘暴,於之不滿,而劉邦寬厚,心裏愛之,就有意讓項羽北進指向秦軍主力章邯,而讓劉邦徑直西進,阻力較小,容易先入關。

而項羽一則沒有看出這一招,還有一層因素,在於其叔父項梁被章邯所殺,急於報仇,以致利令智昏。結果,儘管破釜沉舟,大敗章邯,殲滅了秦軍主力,但畢竟還是比劉邦晚入咸陽,雖軍力遠遠強於劉邦,道義上卻輸劉邦一籌,埋下失敗的伏筆。

從親情上來說,項羽本來和楚懷王關係要較劉邦還要近的:楚懷王爲項羽叔父項梁所立,但勝利的天平終向正義傾斜,大道自然,孰能拒之?

由此可見,勿爲性格爲小事。

《史記》經典讀後感7

《史記》既是一部偉大的歷史奇書,又是一部精妙的文學著作。這不,四姨就給我買了一本《史記》。

剛開始,我對《史記》沒什麼興趣。後來,家裏的書全看完了纔開始開《史記》。看了之後才發現,《史記》真的能告訴我好多道理。

《史記》的作者司馬遷爲世人描繪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上自傳說中的皇帝,下至漢武帝,前後跨越了三千多年的歷史,可謂規模宏大,體系完備,是我國民族文化特別是歷史學方面的極其寶貴的文獻資料。同時,也被魯迅先生譽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我覺得,《史記》的作者——司馬遷真的了不起。他可是忍辱忍痛一筆一劃寫出來的呀!而且,他又是在大牢裏寫的,那裏光線灰暗,但他卻是堅持寫完了這本書。

《史記》讓我懂得了一個做人的道理:一定要做一個君子,不要做小人。如果一個人長得醜,腦子笨,也沒關係,只要能做一個君子,不做小人,就算再醜、再笨的人,也會受到人們的尊重。

在《史記》一書中,讓我最受感動的就是屈原了。屈原是一個多麼有正義感的君子呀!爲了表達自己的愛國之情竟投汨羅江自殺了!

《史記》真的是一本好書!它使我明白: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它使我一生受益!

《史記》經典讀後感8

史記,乃我國記傳體通史,原作者司馬遷對《史記》的寫作意圖概括爲三句話:“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我認爲史記的第一冊裏大多是文言文,裏面講了炎帝和黃帝之間的戰爭,黃帝勝,隨後開始教養天下之人,並開始平定江山。這樣過了一代又一代,天下漸漸的又開始分裂,有燕國,楚國,魏國等等國家的出現,但最後又被收復,正所謂後久必分,分久必合。

第二冊裏,現實講了很長很長的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隨後講了禮書第一,樂書第二,律書第三的等等意義深刻的做人道理,後面講了每一個大家庭名次,我最愛的燕家排名第四。

在第三冊裏,開頭還是講了大家庭的名次,又講了孔子的故事,還有各個大臣的故事,屈原賈是我的最愛,我覺得他是大英雄,他擁有很大的勇氣。

在最後一冊裏講了大將軍韓信的許多故事,比如他和漢王的情意,最後又四處躲着漢王,又講了項羽的叛變,講了項羽的種種經歷,和他的死。又講了許多立下汗馬功勞和叛變成功的人。

《史記》經典讀後感9

最近,我讀了一本名叫《史記》的書。這本書筆觸細膩,能引人入勝,是一本史學價值和文學價值極高的鴻篇鉅製。《史記》主要向我們介紹了上至皇帝下至漢武帝三千多年的歷史,這本書依照本紀、表、書、世家、列傳的體例想我們描繪了一幅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其中最令我深有感觸的是《高祖本紀》。高漢祖劉邦爲人仁厚愛人,喜歡施與,意志豁達,胸襟開闊,常表現得大度,他幾次看相,人家都說他有貴人之相。

後來稱帝后,善用良臣,巧用計謀,打敗項羽,終於建立了漢王朝。這件歷史事件讓我知道了無論做什麼事,不要一意孤行,要多聽別人的意見,纔會成功,俗話說得好“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管鮑之交》的故事令我大有感悟。主要講了管仲年輕時與鮑叔牙有交往,兩人曾一起做生意。後來鮑叔牙跟隨公子小白,管仲跟隨公子糾,小白繼位後,鮑叔牙推薦管仲來代替自己,管仲當了相國,鮑叔牙的職位一直在管仲之下。我覺得鮑叔牙是一個真正愛國的人,他本爲相國,權利至高無上,可他不貪圖名利,覺得管仲有能力便推薦。

《史記》這本書人物立體,情節生動,便於我們深刻理解中華民族的歷史文明,使我們逐步增強愛國意識。

《史記》經典讀後感10

《史記》這本書是西漢時期的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寫得。他在公元前104年開始編寫《史記》,終於在55歲左右的時候完成了這部史學鉅著。《史記》又名《太史公書》,它記載了從遠古時代的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約三千餘年的歷史。我對我國的歷史非常感興趣。我先從黃帝瞭解的,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始祖,名叫軒轅。他生下來就聰穎異常,二十幾歲就見多識廣。還根據四季的節氣種植農作物,深得民心,實力日益壯大雄厚。此時,炎帝及其部落侵犯其他部落,要稱霸天下。最終被黃帝打敗了炎帝。從此,炎帝也歸順了黃帝,這個部落的人成爲中國人的祖先,他們的後代就成爲炎黃子孫。

我們就是炎黃子孫。我們中國的歷史悠久,還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故事和人物。我們以後要多讀書多積累。我國的歷史值得我們多研究。這本書讓我知道了很多關於中國歷史的故事它真是讓我受益匪淺呀!

《史記》經典讀後感11

《史記》既是一部史學著作,又是一部偉大的文學著作。《史記》中對古代優秀人物的頌揚,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高尚情操。

作爲炎黃子孫的我們是榮幸的,這是一個有着優秀傳統的神祕國度,這是一個物華天寶的泱泱大國,這是一個人傑地靈的文明古國。先賢給我們留下了浩如煙海的古文典籍,作爲後世子孫的我們在茫茫書海中尋覓古賢人的蹤跡,感慨曾經的驚心動魄,思量曾經的紛紛擾擾,而作爲華夏兒女的我在品讀《史記》之後,也真切地感受到3500多年曆史中充塞的豪邁、悲壯與辛酸。不過在“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同時更體會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劉邦違背鴻溝和約終究成爲其一生難以拭去的污點,他終究是個不顧手足之情的劊子手。於他,項羽不過就是冗長而虛渺的過渡之夢。夢醒之時,天下盡在咫尺。於我,他終只是個鳥盡弓藏、爲權勢而活的梟雄。

看《史記》就彷彿在和一個歷史學家面對面的談話。深深的被他那準確到位的語言所打動。在不知不覺中也增長了必要的歷史知識,豐富了頭腦。《史記》是一本既生動有趣又能增長知識的值得一看的好書。

《史記》經典讀後感12

我最愛的就是《史記》。靜靜地,如同靜靜的流淌的河,流過我的心底。

也許是因爲歷史書本的空缺,也許是遺落了太多太多,許久許久的共鳴,我便愛上了《史記》。

沒有太多的伏筆,沒有太多的傷愁。它留給我的,只是書上沒有寫的,然是在讀後,一種百感交集的情緒充斥着身心,一種莫名的回首,忘卻自我。在你讀它時,它便慢慢在浸漬着你,控制着你的思想,直到心底,它便深深地留下了烙印,怎樣也揮之不去。

我喜歡呂后的狠毒,喜歡她對戚夫人的所做。那纔是真正的的女人。正如《史記》所說,“那總比虛僞的爲丈夫找小老婆,卻又背後耍心計得要來的強。”我喜歡楚霸王在生命的最終,用盡自我的最終一點餘力來拼搏。然後在烏江,回憶,惜別。“力拔山兮,氣蓋兮……虞兮虞兮奈何兮。”楚歌的淒涼迴盪。我喜歡亡國之帝——溥儀,在皇太后顫抖的將玉璽交出時,他正在爬樹、嬉笑。然後儘自我所能,普天下衆生。直到他沒有了故宮一角,顛沛流離。

或許我曾夢見歷史,卻沒有親生經歷。可是我明白自我喜歡什麼人物,因爲《史記》。以前我總是在歷史的小黑屋,沒有陽光,沒有雨露,可此刻,我懂了。

《史記》經典讀後感13

《史記》這本書是我從圖書館借來的,它是我最喜歡的書之一。

《史記》記述了上自黃帝下至漢武帝年間約三千多年的歷史。全書分爲十二本紀、十表、三十世家、七十列傳五大部分,共一百三十篇,五十多萬字。其中本紀主要記載帝王的言行政績;表是以表格的形式寫成的歷代帝王和諸侯國的簡要大事記; 書是典章制度的專篇,內容涉及經濟、天文、曆法、水利、文化等重要領域;世家主要記載王侯封國的歷史變遷;列傳主要是人物專記,上自大臣大夫,下至某些領域的代表人物,均在傳中,還包括部分境內外少數民族的專篇。《史記》五大部分中以本記和列傳所佔篇幅最大,是書中的主體,因此後世的世學家將這種世書編纂體裁爲記傳體,這也是司馬遷在史學界的創舉。

《史記》不僅是一部史家著作,魯迅先生曾高度讚揚《史記》,這本書還能讓我們在提高古文閱讀能力的同時增加歷史知識。

《史記》經典讀後感14

暑假裏,我讀了《史記故事》,書中既有遠古五帝開華夏、大禹治水福天下,又有聖人孔子行天下、兵家孫臏舉世揚&&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秦始皇統一中國》。

秦始皇是莊襄王的兒子,他接受李斯的建議,重用客卿,利用金帛利誘與武力打擊相結合的策略,先後滅掉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在經濟方面,秦始皇統一了全國幣制,在文化思想方面,秦始皇下令銷燬民間所藏的《詩》、《書》、諸子百家著作,禁止私學。秦始皇真是既威武又殘忍啊!

我彷彿看見秦始皇帶領千百諸侯,滅掉六國,哈哈大笑道:天下盡是我大秦的國土了,哈哈哈哈&&我還彷彿聽見那些被秦始皇燒掉的書本的慘叫聲,人民議論紛紛,可是秦始皇正在做他的萬代皇帝夢呢!狠心的秦始皇爲了他的萬代皇帝夢,居然把四百餘人活活埋掉,他的這種行爲引起了人們的憤怒,全國各地都颳起了一陣造反颶風,秦朝就這樣滅亡了。

《史記故事》讓我瞭解到歷史的奧祕,讓我在歷史的長河裏遨遊大開眼界。

《史記》經典讀後感15

這個寒假,我讀了《史記》這本書。這本書記敘了上自傳說中的皇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前122年,共約三千年歷史。它形象、生動地展現了古代社會波瀾壯闊的生活畫面,塑造了衆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熱情歌頌了真、善、美,鞭撻了假、惡、醜。

這本書描寫了許多人:有寧死也不肯過江東的楚霸王;有孤高傲視,滿懷楚地蒼生,寧可葬身魚腹也不願追隨流俗的屈原;有忍辱負重二十年,臥薪嚐膽終復國的越王勾踐;有在易水岸邊揮淚告別,孤身入秦,用生命寫就千古悲歌的荊軻……然而,我最敬佩的就是越王勾踐。他和吳國打仗,結果敗了。他不甘心,奮發圖強,立志壯大越國,報仇雪恥。他把牀上的席子掀掉,鋪上柴草當褥子,每天晚上枕着兵器入眠。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鬥志,就在座位旁掛了一個苦膽,不論是坐着、躺着還是吃飯的時候,都不會讓苦膽離開自己的視線。

每次吃飯前,都會嘗一嘗苦膽,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忘會稽的恥辱!”他和平民百姓過一樣的日子,舉國上下一條心,國家悄然強大起來。後來,越王勾踐歷經二十多年,終於滅了吳國,洗雪了會稽的恥辱。

《史記》這本書讓我瞭解了許多歷史故事,我以後要多看書,增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