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集錦7篇

說課稿 閱讀(1.07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五年級語文說課稿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集錦7篇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教材簡析

《鯨》是一篇常識性的說明文,這類課文較之其他型別的課文知識性較強。課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本文在表達上運用列舉數字、比較、舉例、比喻等多種說明方法,對鯨的特點作通俗的說明。同時,作者準確用詞,形象描述也是本文表達上的一大特點。

選編本文的意圖是使學生了解鯨的一些知識,學習作者用多種方法說明事物特點的表達方法。同時,通過學習本文培養學生探索動物世界的興趣。

《鯨》是第七組的第一篇精讀課文,與其它三篇課文是全冊中唯一的一組說明文。在學習這篇課文之前,重點訓練了學生“體會句子含著的意思。”和“朗讀要有一定的速度”,為本課學習打下基礎,根據教材編排特點及《語文課程標準》5——6年級的閱讀目標“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瞭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本課在讀寫方面將承擔雙重任務,即:重點訓練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想,體會課文不同的表達方法,並注意把這些方法運用到自己的習作練習中去。同時繼續訓練學生“體會句子含著的意思”和“閱讀要有一定的速度”。

二、學情分析

本文文字淺顯,條理清晰,融知識性與趣味性於一體,學生樂讀易懂。除鯨的進化過程這一內容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外,其他內容均可在反覆朗讀中充分理解,但根據以往學習說明性文章的經驗來盾,學生只對被說明的事物本身感興趣,他們對文章的閱讀,對知識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課文介紹了什麼”的層面上,而忽視“課文是怎樣介紹的”,即表達方法的深層次探究,缺乏自覺探究的意識和慾望。那麼,如何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喚起學生深入探究的慾望,便成了教學本文首要考慮的問題。對於文章中運用的多種說明方法,學生已在《新型玻璃》《太陽》等說明性文章的學習中有所瞭解,但只是一種概念化的感知。能真正體會到文章的說明方法並運用到自己的習作實踐中,還是比較困難的。另外,大部分學生對“鯨”這種動物很陌生,有的甚至還是第一次聽說。因此,藉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注意課內外結合,拓展語文學習的渠道,在本課的教學中也顯得尤為重要。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教學的要求,結合教材特點,針對學生實際,制訂以下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認知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瞭解課文介紹的有關鯨的一些知識。

能力目標:

1、結合課文特點,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在讀中體會作者介紹鯨的說明方法。

2、結合實踐活動進行交際訓練,發展語言表達及創新思維能力。

3、培養學生收集資料,拓展科學知識的意識及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本文培養學生熱愛動物、探索動物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在讀中瞭解鯨的一些知識,體會作者的說明方法,並學習運用到自己的習作實踐中去。

教學難點:理解鯨的進化過程

四、設計理念: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基於這理念,本設計力求為學生創設個性化的閱讀空間,開展多種形式的閱讀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不同角色的體驗與課文展開零距離對話,體現在閱讀實踐中自讀、自疑、自悟、互評、合作、探索的學習過程。

2、“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這一《語言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因此,本課教學力求為學生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對話氛圍,設計多層次、多角度的讀書活動,讓學生真正的與文字對話,與文字交流,並在交流中產生成就感,使生與生、師與生之間的對話,成為自主閱讀後的深層次需求。

五、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趣,觀察匯入

由於大部分沒有見過鯨,有的甚至還是第一次聽說,因此,在學習課文之前,有必要藉助多媒體展示鯨的畫面,使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起鯨的表象,為學習課文作好鋪墊。

教學伊始,我用設疑激趣法匯入:“同學們,你們見過大海嗎?(出示課件1:顯示藍色大海)美嗎?(生答)的確,就在這美麗的藍色的海洋中,蘊藏著豐富的寶藏,生活著千奇百怪的海底動物。其中有一種動物號稱‘海中之王’,它的形體龐大,比大象還要大得多。你們想去看看嗎?”接著播放課件2,展示鯨在大海中活動的畫面,讓學生仔細觀察後回答:“這是什麼動物?與別的動物相比有什麼不同或相同的地方?”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利用課外學習資源,結合課前蒐集的有關鯨的圖片、文字資料相互交流對鯨的認識。教師相機鼓勵談話:“同學們真了不起,不僅會觀察,而且能通過多種途徑調查瞭解。關於鯨的知識非常豐富,你們想繼續研究它嗎?”這樣進一步誘發學生的探究慾望。然後順勢揭題質疑:“今天咱們就來共同學習一篇寫鯨的文章(板書課題),你想從這篇文章中瞭解些什麼呢?”學生質疑後,教師將問題分類處理,篩選歸納為兩上主要問題:1、鯨有什麼特點?2、作者採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介紹鯨?這兩個問題綜合、集中、覆蓋面大,便於教師組織指導學生研讀課文。

這一環節,主要是通過課件演示和教師談話把學生帶到課文的情境之中,讓學生有一種強烈的閱讀願望。

二、初讀課文,感知語言

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去讀書,課堂上,教師要有意識地創造氛圍促使學生主動地、專注地、饒有興趣地去讀,促使他們在讀中積極開展思維和情感活動,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體驗,對所學內容的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

教學時首先播放多媒體課件,渲染烘托氣氛,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感知課文,初步獲得對教材內容的感性認識。隨後,讓學生自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在學生充分自讀後,先在小組內檢查讀書情況,再組織全班交流對課文的瞭解。

課文內容淺顯,學生初讀後,基本能抓住敘述要求,初步瞭解鯨的特點及生活習性。但這種瞭解只是一種感性認識,並沒有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因此,這裡應安排學生質疑的環節,讓學生提出初讀遇到的疑難問題,如:“哺乳動物”“胎生”等詞語是什麼意思?鯨的樣子很像魚,可它為什麼不屬於魚類?……教師可結合學生質疑情況,補充設疑:課文怎樣把鯨的這些特點介紹清楚的?並以此為憑帶,引發學生深入研究的興趣。

三、精讀課文,品味語言

課文第一自然段在表達上很有特點,可作為精讀品味的突破口。教學時,採用扶放結合的方法進行,先教給學生學習品味的方法,再放手讓學生選學其它幾個自然段。

(一)品評詞句,感悟“大”

第一自然段運用比較、列數字、舉例等多種說明方法,集中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大”。教學中,緊扣“大”,引導學生自主閱讀介紹鯨大的段落,畫出體現鯨大的有關詞句,品味說明鯨大的方法,想象鯨的畫面,逐步形成個體感悟,而後開展“合作探究”活動。在相互交流,相互補充的基礎上,形成共識。

在交流過程中,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品評理解,體會鯨的特點及作者說明方法,教學時可結合學生反饋情況作如下體會:

課件出示:

句1:不少人看過象,都說象是很大的動物。其實還有比象大得多的動物,那就是鯨。

師質疑:課文介紹鯨,為什麼還有寫象呢?引導學生集體將不熟悉的事物與熟悉的.事物相比較,這樣便於讀者理解、接受新事物,從而認識比較說明法。然後讓學生舉一反三,找找文中還有哪些地方也用了這樣的說明方法,自己體會體會)

句2:最大的鯨有十六萬公斤重,最小的也有兩千公斤。我國捕獲過一頭四萬公斤重的鯨,有十七米,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麼重。

(學生對列舉數字的說明方法已有概念化的認識。教師不必作過多的說明。而真正得從句中體會到這種表達方式的準確性。對部分學生而言,還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可故意將句中的具體數字改成“很重”、“很長”等模糊概念,讓學生與原文對比,體會表達效果的不同。學生通過比較很容易發現:用上具體數字,能更清楚、更準確地瞭解鯨的特點。)

句3:它要是張大嘴,人站在它嘴上,舉起手來還摸檔到它的上顎;四個人圍著桌子坐在它嘴裡看書,還顯得很寬敞。

(教師設問:“去掉帶點的詞,可以嗎?為什麼?引導學生充分討論、比較,從而感悟鯨的特點,體會舉例說明法及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二)自由選讀,感悟特點

課文的2-7自然段,分別介紹了鯨的進化過程、分類、吃食、呼吸、睡覺及生長的特點,呈並列關係。教學中可以嘗試讓學生自由選讀,自主閱讀,激發閱讀興趣。

在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讓學生根據選學內容組成學習小組,進行合作學習。為了調動學生參與合作的主動性,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率,可採用角色表演的形式交流合作,即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選擇朗誦家、小畫家,表演家中的一個角色,分別以特有的形式彙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感悟。當朗誦家的讀出鯨的特點,當小畫家的畫出鯨的特點,當表演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說教材】

《凡卡》這篇小說由俄國著名作家契珂夫寫於1886年,當時正是俄國沙皇統治最黑暗的時期,人民過著苦難的生活,無數破產的農民被迫流入城市謀生,他們深受剝削之苦,連兒童也不能倖免。契珂夫在父親的雜貨店裡,親眼目睹了父親對國小徒的虐待,十分同情國小徒的命運。

《凡卡》這篇課文通過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反映沙皇統治下俄國社會中窮苦兒童的命運,揭露了當時社會制度的黑暗。本文表達上的特點有兩個方面,一是由作者的敘述、凡卡的信和凡卡的回憶三部分內容穿插起來,互相輝映。一是採用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本學期提出了兩項閱讀的新要求,一是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二是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通過前幾組課文的學習,學生已有了一定基礎,本組課文()應該進行較為綜合的練習,而《凡卡》則是難得的例文。由於在第一課時中已經完成了初讀感知、整體建構、略讀“回憶”和學習生字的教學目標,因此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凡卡悲慘的生活遭遇,體會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2、初步領悟文章所採用的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凡卡》一文篇幅較長,內容和形式都比較複雜,要提高教學效率,教學必須突出重點和難點,本文內容很豐富,其中反映文章主旨的核心內容是凡卡寫的信,而信中最能集中地反映凡卡生活悲慘和內心痛苦的是第8、10、15自然段,因此,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通過第八、十、十五自然段的理解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慘和內心的痛苦。

本文的表達方法比較獨特,學生初次接觸,學生領悟起來有一定難度。因此,本文的教學難點確定為:初步領悟文章所採用的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說教法學法】

教法:問題情境教學法,直奔重點,引導感悟。

學法:質疑、探究、感悟、朗讀四結合學習法。

【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初設疑問:

匯入新課,從複習課文內容入手,回顧《凡卡》一文的寫作特點,並在學生把握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追問:凡卡的生活悲慘在哪兒?凡卡的生活為什麼這樣悲慘?然後引導學生就以這兩個大問題為統帥,進行探究、討論和交流。由於課始有了目標,學習就有了方向,問題由學生自己提出來,探討也就有了熱情。

(二)讀信悟情,解答疑問:

由於課文篇幅比較長,內容和形式都比較複雜,要提高教學效率,必須突出重點,因此我要求學生快速讀信,找出內容最重要、感情最強烈的段落。接著直奔最重要的部分,指導學生精讀第八自然段,採取自讀和交流討論的方式,弄清凡卡在哪些方面受到怎樣的虐待,設身處地地體驗凡卡內心難以忍受的`痛苦,在此基礎上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接著讓學生以同樣的方法學習第10。第15自然段,並鼓勵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大膽提問,通過討論探究解決問題,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凡卡的不幸,養成邊讀邊思、讀中存疑的良好讀書習慣。到此,學生解決了課始提出的第一個問題。然後解決第二個問題:凡卡的生活為什麼這樣悲慘呢?我讓學生結合課文及課外查閱到的資料談談,使學生認識到凡卡不幸的命運不是偶然的,而是黑暗的社會造成的必然結果。最後,讓學生把信的全部內容有感情地讀一讀,讀到回憶處,停下來想一想凡卡的“快樂”生活,在學生有所感觸的情況下,教師質疑:這篇小說一半寫苦,一半寫甜,這是不是有矛盾?引導學生討論,領悟作者寫凡卡回憶鄉下生活的“快樂”,更襯托出凡卡學徒生活的“悲慘”。

(三)再問再議,拓展練筆:

小說最後寫了凡卡寄信和做夢,暗示凡卡希望回到爺爺身邊只能是一個甜蜜的夢而已。我要求學生自由讀20、21兩個自然段,提出問題與同學討論。並重點討論問題:凡卡寫的這封信,他爺爺能收到嗎?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引導學生聯絡“地址不詳”,認識到他爺爺不能收到信。然後我讓學生進一步討論:就算凡卡的爺爺能收到信,他能把凡卡帶回去嗎?在此基礎上,播放最後一節課文錄音,讓學生領悟:對於凡卡來說,回到爺爺身邊只能是一個甜蜜的夢而已。最後,讓學生任選一題做課後擴充套件練習:

1、課文在凡卡睡熟並做著甜蜜的夢的地方結束了。但夢總是要醒的,想象一下,凡卡睡醒以後,會發生什麼事情。

2、讀了課文,你可能有很多話想對凡卡說。先說一說,再寫下來。這樣,會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對思想感情的體會得到深化。

【說板書和作業】

板書:加上題目只有十個字,簡明扼要地將凡卡現實生活的悲慘與回憶中生活的快樂形成鮮明對比,從而深入體會小說的思想感情和小說表達上的特點。

作業:本文語言生動、形象,情真意切。有描寫人物外貌的,有描寫景物的,也有抒發思想感情的。這些精彩的語句、段落都有積累的價值。因此,我讓學生自主選擇,把他們喜歡的詞句抄寫下來。另外,如果教學時間不夠充裕的話,練筆也將作為作業留給學生。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教學目標:

1、能結合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濃郁的父子情,學習科考隊員關愛動物的美好 心靈,培養學生關愛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情感。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體會動物之間、人與動物之間的感情。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關愛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回顧匯入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學習了本課的生字、新詞,幻燈片匯入生字、 新詞,檢查學生認讀情況。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對課文內容有了大致的瞭解,有誰願意用自 己的語言給大家講述一下這個故事呢?(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故事框架。)

二、學習科考隊員“救助”小羚羊部分(第二部分)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根據老師提出的閱讀提示解決問題。

出示自學提示: 自主閱讀課文 7—9 自然段。

(1)當科考隊員明白老羚羊冒死截車之後,心情是怎樣的?他們接下來又 是怎樣做的.?

(2) 勾畫出科考隊員救助小羚羊動作的詞, 從這些詞句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3)當科考隊員救助小羚羊時,老羚羊又是怎樣做的?

全班彙報交流

出示句子 1:眾人這才明白了老羚羊冒死截車的緣故。頓時,大家對一直站 在近前的那隻羚羊肅然起敬。

誰來說說“肅然起敬”是什麼意思?哪個孩子能用這個詞語說一句話?

是呀,老羚羊讓我們對它他肅然起敬。

因為老羚羊為了兒子,不顧一切跪倒在車前,我們對它肅然起敬。

因為老羚羊那紋絲不動的身軀,那無助乞求的眼神,希望能幫幫它,我們對 它肅然起敬。

因為它老羚羊那奪眶而出的淚水, 那一步一回頭的期盼, 我們對它肅然起敬, 是老羚羊對兒子的“愛”,讓所有人對它肅然起敬!(板書“愛”) 帶著這種敬佩之情, 科考隊員對小羚羊可是關懷備至,請同學們找出有關的 語句讀一讀。

出示句子 2:有人趕緊從車廂裡拿出礦泉水,給受傷的小羚羊喝。老隊長則 從隨行攜帶的藥箱裡, 找出一些止血和消炎的藥, 碾碎後, 敷在小羚羊的傷口上; 然後,他又用紗布,小心翼翼地把傷口裹好。

注:感受到科考隊員熱愛動物、關愛動物的美好心靈。

出示句子 3:老羚羊靜靜地注視著,待汽車發動起來,才緩緩離去。

注:“靜靜”、“注視”、“緩緩”表達了老羚羊對受傷的小羚羊的關切和 不捨。

三、學習第三部分羚羊父子“團聚”,體會情感

小組合作與探究

自主閱讀課文 10—12 自然段

1、老羚羊為何消瘦了許多?

2、找出羚羊父子團聚的畫面,想一想此時他們在一起會說些什麼?

3、科考隊員為什麼流淚了?

小組彙報交流

句子出示 1:那隻老羚羊比先前消瘦了許多。 明確:老羚羊對孩子的擔心和思念。

句子出示 2:“咩,咩——”活蹦亂跳的小羚羊,圍著老羚羊邊跳邊叫;老 羚羊慈愛的目光在小羚羊身上掃來掃去,還不時用嘴去蹭小羚羊的後腿。

抽生重點研讀此段,讀出他們團聚的喜悅與幸福。

明確:小羚羊的健康和歡快;老羚羊對小羚羊的慈愛。

句子出示 3:全體科考隊員噙著眼淚,默默地注視著,待兩隻羚羊逐漸沒入 草叢中,才緩緩離去。

明確:“默默”“注視”表明科考隊員們已經深深地被藏羚羊父子間的親情 感動,“緩緩”表達科考隊員對羚羊的不捨與祝福。

四、小結

師: 這個故事最終有一個幸福美滿的結局,到底是什麼讓這一切變得如此美 好呢?

生:愛。老羚羊對小羚羊的愛;科考隊員對羚羊們的愛。

五、總結全文,昇華感情

這是多麼感人的畫面啊!這幅感人的畫面,是老羚羊對小羚羊的愛描繪的! 是科考隊員對動物的愛描繪的, 擁有著愛的人和動物相處的多麼融洽, 多麼和諧, 多麼感人! 我想此時此刻, 咱們的心靈是會受到震撼的! 拿出課堂本, 讓我們 “默 默的”記下自己的感想吧!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選題意義:

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在談到課外閱讀的作用時曾說:“同志們可以回憶自己的學習過程,得之於老師課堂上講的佔多少,得之於課外閱讀的佔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開吧,也就是說,百分之七十是得之於課外閱讀。”由此可見沒有一定的閱讀數量,就不可能形成語感,不可能形成豐富的語言積累,語文素養的提高也就缺少根基和土壤,也就無法為學生的發展打下深厚的文化基礎。所以,《語文課程標準》對國小高段學生所應達到閱讀總量就有了基本要求:“第三學段,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本文試著從調查瞭解當前我校高段學生課外閱讀的基本情況為出發點,分析其原因,探索以課文為平臺,拓展課外閱讀的策略,尋找提高農村高段學生課外閱讀效率的途徑。

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要靠老師的培養。我們母語的特點,決不是幾本教科書所能包涵的,許多民族精華的積澱,也都藏在課外書本之中。課外閱讀的目標首先應該是讓學生喜歡讀書,這樣才可能有比較豐富的積累,並行成良好的語感。並在此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發展學生個性。也許,學生通過課外閱讀所取得的成績不會在短時間內體現出來。但教師要樹立大語文觀,要從育人的高度來認識課外閱讀的重要性。

二、前期研究:

從三年級開始,培養學生查詢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知識。如作者,寫作背景,相關的故事,到了五年級,我們班健立了QQ群,我和管理員把相關的知識上傳到共享裡,讓有條件的同學一起看,並做下筆記。

三、四維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以較快的速度默讀、瀏覽課文。

2、學會本課7個生字,認識兩條綠線內的9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瞭解文章表達順序。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感受恩科西頑強抗爭的精神,並懂得科學認識艾滋病,關愛艾滋病人。

4、本課研究目標:激發學生的閱讀勵志類的文章,通過閱讀要知道如何面對生活中的不幸,學會在逆境中如何生存,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四、教材分析:

《艾滋病小鬥士》是蘇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15課。本組課文的主題是“無私奉獻”,《艾滋病小鬥士》是本組課文的最後一篇,在單元教學中起著承上啟下、鞏固運用的作用。課文講述了南非黑人兒童恩科西身患艾滋病,一邊頑強地與病魔作鬥爭,一邊關心與他一樣患病的艾滋病病人的動人故事。全文條理清晰,重點突出,描寫具體,用詞準確生動,融科學知識、語言積累、思想啟迪於一體,為啟迪學生的思想智慧、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供了很好的憑藉。《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並在第三學段目標中明確提出:“默讀有一定速度”、“能聯絡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初步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等要求。

五、教學設計(略)

六、落實研討課題《從課文引向課外閱讀》,我們的設計從以下幾個環節展開:

1、利用了超連結文字,就是根據課文內容,課前查詢關於愛滋病的資料。結合相關的知識來讀課文,學生就比較快地進放課文,為下文教學做鋪墊。首先,學生必須有這些知識他們才能瞭解恩科西的不幸,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才能更好的體現他生活中的艱辛,感受恩科西頑強抗爭的精神。從而產生對恩科思的同情,關心,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懂得科學認識艾滋病,關愛艾滋病人。

明白愛滋病的可怕,在記者採訪那一環節中,為學生與老師進行口語交際提供了材料,幫助我們開啟學生的嘴巴,讓學生有話可說,所以這一環節的設計是這節課是否順利上下去的關鍵。也是讓我們的`課堂教學做到有效和高效。

2、利用視訊的超連結。老師還運用了視訊的超連結,圖片、音樂、文學語言等多種教學手段的運用,再現教材情景,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他們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促進他們的心理機能全面和諧地發展,提高教學效率。從而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緒反應,給學生以強烈的真實感,以更好地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這一點黃榮華做得很出色。

3、介紹海倫凱勒與生命的不幸抗爭的事蹟,這一環節也利用了視訊超接,這裡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學生了解海倫凱勒,面對不幸的生活,她用自己生存方式,不埋怨,不放棄,笑對人生,讓自己擁有堅強的生命力,戰勝一切的苦難。讓學生知道生命的難得與珍貴,激發學生去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慾望。

4、讓學生談談自己還知道那些相關的例子和書籍。這裡是一個機動的環節,有足夠的時間時,我們做老師的有義務幫學生喚醒他心中的巨人。讓學生明白,生活讓我們乘受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當我們無法改變命運轉折的時候,我們能夠做到的就是安然接受現實,要勇敢地面對人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這是對主題的又一次昇華。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走遍天下書為侶》是人教版實驗教材第一組課文中的第三課。品讀課文,腦海中逐漸浮現出一幅生動的畫面:一個人獨自駕舟環繞世界旅行,在蒼茫的大海上以書為侶,享受著閱讀的樂趣。面對漫長枯寂的旅程,作者毫不猶豫地選擇帶一本書上路。書如友,書似家,每讀一遍都像故地重遊,會有新的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反覆地讀一本喜愛的書,真像與一個朋友同船而行。

見多了博覽群書的高論,本文從一個全新的角度提出了將一本書讀精-—”一遍又一遍地讀”。作者以獨自駕舟環繞世界旅行,只有選擇帶一樣東西娛樂的假設開始,引出自己的觀點。然後以新鮮的比喻,即反覆地讀一本書,如老友重逢,每日回家,故地重遊,總會有新的發現,新的收穫,新的驚喜,來說明選擇的理由。然後繼續假設,列舉了“一遍又一遍地讀”的方式和方法,只要從不同的角度反覆地讀,就會常讀常新,百讀不厭。

這篇課文篇幅短小精緻,語言淺顯易懂,角度新穎,表達獨特。作者通過層層遞進的假設和設問、反問,靈動鮮活的比喻,以推理的方式層層剝筍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你總能從一本書中發現新的東西,不管你看過多少遍。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引導學生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走遍天下書為侶的原因和方法,感悟作者對讀書的熱愛,並受到啟發;二是體會作者是怎樣表明觀點的,他的說明方法及表達方式,體會假設、設問、反問、比喻等的表達效果,增加語言積累;三是進一步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本文教學的重點是: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教學的難點是:理解反覆讀一本書的原因和方法。

二、說學習目標

1、認識“侶、娛”等4個生字,會寫“侶、娛”等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7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讀書樂趣,學習一些讀書方法。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

2、繼續開展讀書的綜合性學習。

難點:理解反覆讀一本書的原因和方法。

四、說教法學法:

通過讓學生讀書在讀中學習作者反覆讀一本書的原因和方法,學習這種讀書的方法。從而對自己在讀書中的'方法產生思考。

五、說課前準備

名人讀書的故事或讀書名言

抄有重點詞句的小黑板。

六、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1、一本好書,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歡閱讀,從童年時的“竊讀”,到季先生對讀書的見解,可以看出他們都善於從書中汲取營養。今天,我們學習第3課“走遍天下書為侶”。

2、齊讀課題。釋題。(侶:伴侶。)

3、用自己的話說說課題的意思。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理解的詞語做上記號。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正音。

3、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大家幫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聯絡上下文理解。

4、默讀課文,想想作者選擇一本書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麼,在書上作批註。

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1、小組合作讀課文,交流:作者選擇一本書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讀那本書”的方法分別在課文的哪些段落。

2、齊讀課文第5自然段,與大家交流讀懂了什麼。

3、課件出示關鍵句子:

a.“你喜愛的書就像一個朋友,就像你的家。”

b.“你已經見過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見面時,你還會說:‘真想不到你懂這個! ’”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過了多少年,你還會說:‘我怎麼沒注意過,燈光照著那個角落,光線怎麼那麼美!’”

把這些句子多讀幾遍,再充分說說自己的感受。(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發表不同的見解。)

4、齊讀第6自然段,聯絡上下文說說“新東西”指的是什麼。

5、有感情地朗讀第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選擇一本書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

第二課時

激趣讀文,深入感悟

1、朗讀課文第1~6自然段。

2、自由讀第7自然段,想一想“我”讀那本書的方法到底是怎樣的?從哪些詞句看出“我”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讀。(抓住“首先、然後、最後”這三個表示順序的詞語感悟。)從這“一遍又一遍地讀”,你們感受到什麼?

3、聯絡實際交流作者讀書的方法。用上“首先……然後……最後……”說一說。

4。默讀最後一段,想一想:作者除了把書比作一位朋友,還比作什麼?為什麼會這樣比

比?這樣比的好處是什麼?

5、有感情地朗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積累運用,昇華認識

1、畫出自己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試著背一背第7自然段,再與夥伴比賽,看誰記得又快又牢,並談談自己的感受。

2、思考交流:作者讀一本書的方法對你有什麼啟示?說說如果有一本書陪伴你去旅遊,你會怎樣去讀?(用上首先……然後……最後……)

3、還有什麼感興趣的問題?提出來與大家交流。

拓展活動

1。讀一讀“閱讀連結”——《神奇的書》,把自己的感受用幾句話寫下來。

2。向大家介紹你怎樣讀一本自己喜愛的書,並說說你喜愛它的原因。

佈置作業

1、背誦第7自然段。

2、抄寫生字詞。

3、完成課後“小練筆”。

說板書設計:

走遍天下書為侶

書是:伴侶、朋友、家、故地……

一遍又一遍的讀:首先 然後 最後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課內容

《人物描寫一組》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七組課文中的一篇精講課文。本組教材以“作家筆下的人”為專題,刻畫了一系列鮮活的人物形象。本課由三個獨立的片段組成,《小嘎子和胖墩比賽摔跤》細緻刻畫小嘎子頑皮機敏、爭強好勝、富有心計的個性;片段二《臨死前的嚴監生》刻畫了愛財如命的守財奴的形象;片段三《“鳳辣子”初見林黛玉》向我們展示了王熙鳳這個潑辣張狂、口齒伶俐、見風使舵,喜歡使權弄勢的人物形象。作家描寫的每個片段都是人物描寫的經典。

二、說教學目標

依據語文課程標準中關於課程目標設計的三個維度: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我特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認識課文中的生字,摘錄課文中描寫人物的精彩句段。

(2)能通過閱讀感受到小嘎子、嚴監生、王熙鳳這三個鮮活的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

(3)能夠通過自主提出問題、教師引導、動腦思考、同學交流、表達反饋的學習過程,體驗和感悟探究的.一般過程;

三、說教學重點與難點

依據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感受小嘎子、嚴監生、王熙鳳這三個人物形象,學習通過語言、外貌、動作的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特點的寫作方法,並在習作中學習運用。

四、說設計理念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地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

五、說教法和學法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與學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為此,我採用以下三種教學策略:

1、創設情境教學策略:

2、示範—模仿教學策略:

3、以讀促悟策略: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六、說教學程式

我認為鑽研教材,研究教法與學法是搞好教學的前提和基礎,而合理的安排教學程式卻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一環。根據課文內容我把本課分為三個課時來學習,現在我以第一課時“小嘎子和胖墩比賽摔跤”為例來說教學程式。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四個環節展開。

第一個環節:觀看影片《小兵張嘎》片段匯入新課

藉助電視劇《小兵張嘎》,和學生暢談小嘎子這一人物,建立起與學生已有經驗的聯絡點,縮短本文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在一種輕鬆的氣氛和高昂的興趣中展開教學。

第二個環節:落實基礎,整體感知

感受小嘎子的人物形象;並請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讀文,使他們在讀中學習表達。同時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的學習情況。在初讀課文和學習完生字詞後,指導學生說一說小嘎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小嘎子和胖墩兒是怎樣摔跤的?這樣的設計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概括主要內容的能力。

第三個環節:研讀課文,深入探究

根據學生交流句子的順序朗讀感悟重點,抓住人物的動作來體會人物的形象,讓學生邊讀邊感悟,邊讀邊想象,體會人物的動作、神態、和心理活動,把文章中的摔跤片段概括成幾句話,引導學生抓住重點的動詞如:(1)倆人把“槍”和“鞭”放在門墩上,各自虎勢兒一站,公雞鵮qian架似的對起陣來。

什麼叫“虎勢兒一站” “公雞鵮架”?神態是怎麼樣的?是一雙怎麼樣的眼睛?手和腳又是怎麼放的?請學生做一下動作。並讀出老虎的勇猛,把這種逼人的氣勢讀出來,更加虎虎生威些,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並且默讀課文,進行品讀,感悟,進一步感受小嘎子的形象。這時,不僅引導學生抓住動作描寫,還隨機引導學生關注人物心理描寫,真正做到走進人物內心世界。同時,不忘感受胖墩兒的形象,從另一面看到嘎子的性格特點。而這些環節滲透著讀書,讓學生讀中感悟,悟中讀文。

第四個環節:佈置作業,拓展延伸

本著“走進文字——深入文字——走出文字”的理念,我佈置了這樣的小練筆

小嘎子和胖墩第二次比賽摔跤引導學生通過剛才的學習,看到兩個特點鮮明,天真可愛的少年形象。同學們也一定注意到了徐光耀爺爺把這兩位人物寫得如此鮮活,主要抓住了人物的什麼來進行描寫呢?(主要是動作描寫,兼有語言和心理描寫)

那麼第二次比賽,他們會比什麼呢?小嘎子會想到使什麼巧招兒呢?請大家抓住人物的動作和其他描寫方式,展開想象,寫一寫嘎子和胖墩兒的第二次比賽片斷。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體現文章脈落的載體 ,這個片段的板書我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22、人物描寫一組

小嘎子 和 胖墩兒比賽摔跤

氣勢逼人 站 摔跤慣手

機靈鬼透 轉 憨厚沉穩

鉤 贏得勝利

結束語:“雲無定姿姿萬態,教無定法法自在。”在教學中創造性地運用各種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最大限度地優化教學過程,是我們每位一線教師不斷探索的目的所在!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教材分析

本課是第一單元的第二課。本課兩首詩都是詠物言志詩,

可以說是寫馬詩裡的壓卷之作。雖都寫馬,但各具特色。杜甫的《房兵曹胡馬》一詩,作者用雄健的筆力刻畫雄健之馬。全詩分前後兩部分,詩的前四句寫馬的外形動態,是實寫。詩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傳神之筆為我們描畫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馬。它嶙峋聳峙,狀如鋒稜,四蹄騰空、凌厲賓士。這匹寶馬良駒在詩人細緻的刻畫下,是那樣的氣韻生動,惟妙逼真。詩的後四句轉寫馬的品格,用虛寫手法,由詠物轉入了抒情。寫它縱橫馳騁,穿空闊度險峻越障礙甚至足以託付生命。“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包含著無盡的期望和抱負,將意境開拓得非常深遠,它既是寫馬馳騁萬里,也是期望房兵曹為國立功,更是詩人自己豪邁情懷、壯闊胸襟、雄偉志向的寫照。

根據教材編寫特點以及我班學生的實際,我將教學目標鎖定在:

教學目標

1、通過反覆朗讀古詩,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能力。

2、入情入境學習古詩,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體會詩所表達的詩人積極進取,渴望建功立業的遠大抱負。

3、學習本課生字、詞,理解詩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誦這首古詩。

教學重難點:

再現形象詩歌意境,感受詩歌深遠意境。

說教法學法: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古代詩歌是中國文化的精髓,教學中應讓學生積極地誦讀,在誦讀的語言實踐活動中感悟詩中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感情,同時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培養良好的語感,提高審美情趣。

基於此,根據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遵循“積極指導自學、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創造學習、前後聯絡、讀中感悟、角色體驗,從而真正掌握學習此類文章的基本學法。

說教學程式:

一、激趣匯入,解詩題

“杜甫是我國唐朝時期的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號稱“詩聖”,關於他的詩,同學們能背多少?”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背誦杜甫的其他詩作。接著引出課題《房兵曹胡馬》,學生利用工具書解題,胡馬:古代稱來自北方和西方民族的馬,也就是詩中的大宛馬。教師講解和汗血寶馬有關的故事,讓學生在學文之前就先認識杜甫筆下的雄健之馬,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為後面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二、初步感知,明詩意

《語文課程新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因此,我首先給足學生時間,讓學生根據已掌握的學習古詩的方法:知詩人——解詩題——明詩意——悟詩情,這一步驟來展開學習。自讀時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尤其要注意讀出詩句的節奏,解決不理解的字詞。本詩需要注意的字詞有:鋒稜竹批峻堪驍騰

學生採用讀讀、議議、查查、問問等多種方式解決問題。初步解決後,反饋資訊,檢查學生的讀書情況,理解詩意的情況,教師以學定教、以導順學,在疏通字意的基礎上,感悟詩意,討論交流這是一匹什麼樣的馬?引導學生抓住“鋒稜瘦骨成”“竹批雙耳峻”體會馬的外形,再抓住“風入四蹄輕”“體會馬前進的速度,抓住“真堪託死生”和“萬里可橫行”體會馬的驍勇,再引導學生反覆誦讀,邊讀邊想象這匹馬的外形和它在戰場上縱橫馳騁的場面,將詩句在學生頭腦中轉化成生動的畫面,有助學生理解詩的意境。

三、細讀品味,悟詩情

通過以上教學,學生對這匹馬有了準確的認識,教師又繼續引導,作者的朋友房兵曹騎著這匹馬在戰場上縱橫馳騁,英勇殺敵,報效祖國,假如是你是房兵曹,騎著這匹戰馬你會做些什麼呢?杜甫騎著這樣的好馬又會做什麼呢?教師介紹杜甫寫這首詩時唐朝國力強盛,他正處於青年時期,銳於進取,胸懷大志。至此,教師引導學生體會馬的品格和杜甫的相似之處,詩的意境噴薄而出,在反覆誦讀、感悟中,營造特定的情境,突破了難點,實現學生、詩人文字三者之間的對話。

四、拓展延伸,曉詩人

出示杜甫的另一首詩《春望》,採用今天的學習方法,聯絡老師介紹的杜甫的生活背景,自讀感悟詩的意境,鞏固學法,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以時間為經線,深入認識偉大的詩人杜甫,感悟古詩獨特的魅力。

說教學反思:

1、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學時,充分調動學生興趣,教師以學定教,以導順學,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舉一反三,注重知識的遷移。

2、咀嚼和體悟重點詩句的情味,在反覆誦讀和融情想象中,感受詩歌的意境,體悟詩人的情懷。感悟古詩,不在詩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詩句背面的情味和意蘊。如何引領學生品悟出詩句背面的那份情、那顆心、那種味。教學中,引導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把平面的詩句想象生成為一幅幅鮮活的畫面,一幕幕立體的場景,並不失時機地為學生創設一種情境,使學生自然而然的投身於其中,感詩人之所感,想詩人之所想,憤詩人之所憤……於是,詩句背後的情味和意蘊在想象的引領下,噴湧而起,一瀉千里。

3、重視學生的自主意識的培養,教師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詩意,初步進入詩的情境,通過品析文眼,揣摩、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境中悟情。通過多種誦讀方法,讓學生讀出感情,讀出意蘊,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積累了語言,培養了語感。“導”在師生交流互動中,“導”在聲情並茂的情境中,“導”在抑揚頓挫的朗讀中,較好地體現了古詩教學的特點,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