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有關五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7篇

說課稿 閱讀(7.55K)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五年級語文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五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7篇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松鼠》這篇課文選自北師大版教科書三年級下冊。這是一篇寫物的文章,課文從外形、活動、吃食、搭窩這四個方面介紹了松鼠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在第一課時,我安排的是從外形上感受松鼠的美麗,從活動、搭窩這兩個方面感受松鼠的機靈和可愛。

《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第二學段閱讀目標指出要引導學生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三年級是學習表達的關鍵期,因此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我擬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松鼠的美麗和可愛。

2.藉助教材內容,學習有情趣地表達。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其中我將品讀課文、練習表達作為本課地教學重點,而學習松鼠搭窩活動特點,體會松鼠的機靈是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

目標的實現需要有適當的教學方法。那麼什麼是適當、有效的教學方法呢?我覺得它們首先必須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引領學生走進文字,與文中的角色做零距離的接觸。這樣才能情感湧動,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

下面,就這篇課文的教學方法分四點展開說明。

1.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利於引導學生感受語言和形象,營造歡樂向上的氛圍。情境教學以“情”為紐帶,以教師之情去撥動學生心靈的情弦。我是一個喜歡動感情的人,曾有人說我的每一個細胞都洋溢著激情。因為我認為一個沒有激情的老師怎能調動孩子的情感,怎能讓孩子充滿熱情地學習。我思量著要把我的情感傳遞給學生,喚起學生內在的情感,讓情感流動的課堂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2.朗讀教學法

朗讀有助於感知語言,懂得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感悟作者情感的抒發。本課第一自然段的教學中,我著重指導學生通過抓關鍵詞朗讀、對比讀、引讀、表演讀等方式,讓松鼠的形象和生動的語言留存在孩子的記憶中。

3.懸念教學法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巧設懸念,能激發學生趣學、樂學。在《松鼠》這節課的教學中,我通過“看誰的記憶力最強”、“誰找的最快”、“誰能用上書上沒有的詞”、“誰能讓畫面活起來”這些富有懸念性的鼓動性的語言來激勵學生,讓教學過程“變苦為樂”。

4.練習法

練習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鞏固知識和獲得學習技能的基本方法,是學習過程中的一個主要的實踐活動。《松鼠》一課是以

教案《新人教五年級語文上冊《松鼠》說課稿》,

平鋪式安排的。我在每一個自然段的教學中都設計了小練習,對學生進行詞、句、段的訓練和聽、說、讀、寫的培養。

三.說學法

學法指導,是改革課堂教學,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需要,更是讓學生終身受益的需要。為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探究,讓學生自主發現。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感悟。千萬別讓你的告訴扼殺了原本屬於孩子的一切。在我的課堂上有許許多多的內容是孩子們自己發現的。請記住,別告訴他,他會知道的更多。此外,還對學生進行朗讀、想象、表演等的學法指導。

四.說教學程式

1.動畫,營造氛圍

上課一開始,我通過動畫演示,帶著孩子們進入森林樂園,讓他們和松鼠打招呼。可愛的餓松鼠一下子走進了孩子們的心裡。學生暢談對松鼠的印象,表達對松鼠的喜愛。

2.記讀,感受形美

在教學松鼠外形這個自然段時,我設計了“讀——記——說——讀”的教學環節。初讀第一自然段後,讓學生記住你認為非常關鍵的詞語,接著以競賽的形式說出松鼠各部位的特點,最後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進一步從文字中感受松鼠外形的美麗。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體現“活”,更重要的是十分有趣,孩子們能在趣中學,同時還能起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作用。

3.探究,文中尋密

教學松鼠搭窩這個片段時,我借“這樣就﹍﹍”這個句式,讓學生在熟讀這個自然段的基礎上,去發現松鼠搭窩背後的祕密。充分給學生讀的時間,充分給學生髮現的機會。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充滿童趣的回答中,我們不僅看到學生對松鼠機靈的感悟,也讓我們看到兒童靈性的迸發。

4.想象,化靜為動

“天機雲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是出自陸游筆下的兩句詩,這兩句詩引發了我的思考。在引導學習第二自然段,瞭解松鼠活動情況時,我不是大費周折地製作動畫課件,而是就書取材,藉助多媒體將課文插圖呈現,抓住“追逐嬉戲”這個詞,通過想象,讓孩子們用上書中沒有的動詞來說一說,讓圖中地松鼠鬧起來,動起來。將課文插圖那靜止地畫面轉化為富有動感的語言描述,融理解、想象、表達等能力訓練於一身。

五.說教學片段

六.總結

各位老師,讓學生享受語文時我追求的語文教學境界。在今天這堂課中,我著力體現一個“趣”字,洋溢一個“情”字,讓學生在愉悅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在發現中體驗,在體驗中發展,讓我地課堂成為學生享受語文的樂園。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說教材】

《凡卡》這篇小說由俄國著名作家契珂夫寫於1886年,當時正是俄國沙皇統治最黑暗的時期,人民過著苦難的生活,無數破產的農民被迫流入城市謀生,他們深受剝削之苦,連兒童也不能倖免。契珂夫在父親的雜貨店裡,親眼目睹了父親對國小徒的虐待,十分同情國小徒的命運。

《凡卡》這篇課文通過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反映沙皇統治下俄國社會中窮苦兒童的命運,揭露了當時社會制度的黑暗。本文表達上的特點有兩個方面,一是由作者的敘述、凡卡的信和凡卡的回憶三部分內容穿插起來,互相輝映。一是採用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本學期提出了兩項閱讀的新要求,一是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二是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通過前幾組課文的.學習,學生已有了一定基礎,本組課文()應該進行較為綜合的練習,而《凡卡》則是難得的例文。由於在第一課時中已經完成了初讀感知、整體建構、略讀“回憶”和學習生字的教學目標,因此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凡卡悲慘的生活遭遇,體會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2、初步領悟文章所採用的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凡卡》一文篇幅較長,內容和形式都比較複雜,要提高教學效率,教學必須突出重點和難點,本文內容很豐富,其中反映文章主旨的核心內容是凡卡寫的信,而信中最能集中地反映凡卡生活悲慘和內心痛苦的是第8、10、15自然段,因此,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通過第八、十、十五自然段的理解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慘和內心的痛苦。

本文的表達方法比較獨特,學生初次接觸,學生領悟起來有一定難度。因此,本文的教學難點確定為:初步領悟文章所採用的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說教法學法】

教法:問題情境教學法,直奔重點,引導感悟。

學法:質疑、探究、感悟、朗讀四結合學習法。

【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初設疑問:

匯入新課,從複習課文內容入手,回顧《凡卡》一文的寫作特點,並在學生把握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追問:凡卡的生活悲慘在哪兒?凡卡的生活為什麼這樣悲慘?然後引導學生就以這兩個大問題為統帥,進行探究、討論和交流。由於課始有了目標,學習就有了方向,問題由學生自己提出來,探討也就有了熱情。

(二)讀信悟情,解答疑問:

由於課文篇幅比較長,內容和形式都比較複雜,要提高教學效率,必須突出重點,因此我要求學生快速讀信,找出內容最重要、感情最強烈的段落。接著直奔最重要的部分,指導學生精讀第八自然段,採取自讀和交流討論的方式,弄清凡卡在哪些方面受到怎樣的虐待,設身處地地體驗凡卡內心難以忍受的痛苦,在此基礎上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接著讓學生以同樣的方法學習第10。第15自然段,並鼓勵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大膽提問,通過討論探究解決問題,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凡卡的不幸,養成邊讀邊思、讀中存疑的良好讀書習慣。到此,學生解決了課始提出的第一個問題。然後解決第二個問題:凡卡的生活為什麼這樣悲慘呢?我讓學生結合課文及課外查閱到的資料談談,使學生認識到凡卡不幸的命運不是偶然的,而是黑暗的社會造成的必然結果。最後,讓學生把信的全部內容有感情地讀一讀,讀到回憶處,停下來想一想凡卡的“快樂”生活,在學生有所感觸的情況下,教師質疑:這篇小說一半寫苦,一半寫甜,這是不是有矛盾?引導學生討論,領悟作者寫凡卡回憶鄉下生活的“快樂”,更襯托出凡卡學徒生活的“悲慘”。

(三)再問再議,拓展練筆:

小說最後寫了凡卡寄信和做夢,暗示凡卡希望回到爺爺身邊只能是一個甜蜜的夢而已。我要求學生自由讀20、21兩個自然段,提出問題與同學討論。並重點討論問題:凡卡寫的這封信,他爺爺能收到嗎?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引導學生聯絡“地址不詳”,認識到他爺爺不能收到信。然後我讓學生進一步討論:就算凡卡的爺爺能收到信,他能把凡卡帶回去嗎?在此基礎上,播放最後一節課文錄音,讓學生領悟:對於凡卡來說,回到爺爺身邊只能是一個甜蜜的夢而已。最後,讓學生任選一題做課後擴充套件練習:

1、課文在凡卡睡熟並做著甜蜜的夢的地方結束了。但夢總是要醒的,想象一下,凡卡睡醒以後,會發生什麼事情。

2、讀了課文,你可能有很多話想對凡卡說。先說一說,再寫下來。這樣,會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對思想感情的體會得到深化。

【說板書和作業】

板書:加上題目只有十個字,簡明扼要地將凡卡現實生活的悲慘與回憶中生活的快樂形成鮮明對比,從而深入體會小說的思想感情和小說表達上的特點。

作業:本文語言生動、形象,情真意切。有描寫人物外貌的,有描寫景物的,也有抒發思想感情的。這些精彩的語句、段落都有積累的價值。因此,我讓學生自主選擇,把他們喜歡的詞句抄寫下來。另外,如果教學時間不夠充裕的話,練筆也將作為作業留給學生。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我說的是北師大版國小語文教材第九冊《浙江潮(附觀潮)》。本課將內容相近的兩篇文章編排在一起,一篇是文言散文《浙江潮》,另一篇是現代散文《觀潮》。這樣編排的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在更深刻地感受到錢塘潮的雄奇的同時,對古今語言的異同產生感性認識,感悟到祖國語言的魅力,增強語感和對祖國語言由衷的熱愛。

《浙江潮》全文共五句話,開頭用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總領全文,點明題意。接著交代海潮最盛的時間:“自即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然後對潮水由遠及近,傳神地從形 色 聲勢四個方面寫出潮的特點,表現了海潮的雄奇壯麗。描寫形與色運用了形象貼切的比喻手法,比如“僅如銀線”“玉城雪嶺”;描寫聲勢則在比喻之處還運用了誇張,例如“際天而來”“如雷霆”“吞天沃日”等。這些手法將景象生動地表現了出來。最後引用楊萬理和詩句進行形象的概括,呼應首句,結構極為嚴謹。

《觀潮》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錢塘江大潮潮來前 潮來時 潮來後的景象,也表現的是大潮的奇特 雄偉壯觀。課文的第4 5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繪聲繪色繪形地描寫了潮來時的壯觀景象,從遠到近,寫得很有順序,很直觀形象。

總之,這兩篇文章都使人如臨其境,令人由衷地感到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為自古以來的“天下奇觀”。

根據以上情況,我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理解文章內容,感受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

領會作者用生動形象的文字,由遠及近的順序來表現大潮的方法。

訓練有感情地朗讀文章,掌握古文的讀法。

其中第2和第3條是本課和教學重點 難點在於引導學生用這兩篇文章中寫景的方法去寫景。

學生情況分析

對於學生來講,應該是第一次接觸到這樣的文言散文,以前學的都是古詩,

沒有這樣嚴謹的結構需要領悟和學習,可以說難度加大了,因此學生在理清結構朗讀方面都難免會遇到一定的.困難。比如:《浙江潮》的開頭兩句與結尾一句是什麼關係?古文的讀法等都需要老師採用相應的方法引導學生。

此外,學生對文章的寫作方法往往是知而難行,例如:總分總也就是首尾呼應的結構,大部分學生在習作中達不到像課文中那麼嚴謹;再如從遠及近的寫作順序學生也做不到像文中那樣自然。因此,設計一個“寫景小練筆”的練習是必要的。

對於兩篇文章的異同,學生一定的自己獨特的體驗與感受,我們應該要珍視學生的個性化的感受或理解,表揚有獨特見解的學生。

談教法

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在一堂課當中所需運用的方法肯定不是單一的。因此在上這課我將結合“疑問導讀” “巡視輔導” “示範” “講練結合” “質疑引導深入閱讀”等各種方法來進行教學。當然,我將主要採取“質疑引導引導”這一方法。在課堂中我準備這樣安排:在匯入新課時設計疑問來創設情境,激起學生探究的興趣;利用巡視輔導法督促學生閱讀課文,感知內容;通過老師自身的示範性提問 朗讀和表達,培養學生質疑的習慣和提高朗讀與表達能力;在理解古文《浙江潮》時進行講練結合,既可以檢查掌握程度,又可以鞏固所學知識;深入閱讀兩篇文章時教師提出關鍵性對學生進行質疑,從而引導深入閱讀,領悟大潮的雄奇和作者表現景物的方法。

說學法

在學生的學習上,我希望學生能做筆記,用圈圈點點的形式進行,或者是記錄課堂中所學到的重要知識。其次,討論也是一種很重要的學習方法,對於教師或同學們的質疑就可以用這種方法,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也促進了學生的積極思維。我重視學生個性化體味語言,提倡學生多樣化的語言表達,例如對本課兩篇文章的異同的理解,可從多方面去說,有的可能會從朗讀感受上去分析,還有的可能會從內容結構方面探究等,只要學生分析得有道理,就應該給予肯定或表揚。

說教學程式

一、創設情境,激趣

通過問題創設情境:假設有一個去錢塘江的機會,同學們想不想去?為什麼?現在我們到書中去先睹為快吧?(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十分樂意地去閱讀課文)

 二、自由閱讀 初步感知

1.按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這兩篇文章(要求學生記錄疑點),同時教師進行輔導。(培養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在教師巡視輔導下呢,學生會更加主動,教師也能從中發現一些問題,從而及時給予指導)

2.反饋與點評。

指名說說所讀懂的內容及閱讀方式,另點一名學生進行點評(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展示了學生的個性表達)

3.質疑 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進行全班交流(當提的問題較膚淺時不能挫傷他們,而應鼓勵,教師再作示範性提問,引導學生提出一些質量較高的問題)

4.師生共同歸納總結:讀完兩篇文章後有什麼感受?

三、圖文對照 深入閱讀 朗讀指導

1.順序講讀古散文《浙江潮》(考慮到學生第一次接觸這樣的文言散文在重點詞句 結構及朗讀方面難免會有一定的困難)

2.課堂練習:浙江之潮,被周密譽為( )。( )最盛大。當從遠方看時,僅如( ),再近些則( );聲音( ),給人的感覺是( )。因此,詩人楊萬里曾說( )。(課堂中設計一道這樣練習題能鞏固並綜合運用所學知識)

3.對照插圖,學生合作找出與圖相關的語段。(教師質疑,提出關鍵性問題:文中哪幾句是描繪圖中情景的?學生找出後就明白重點內容之所在)

(1)體會文中的比喻 誇張的修辭手法和由遠及近的寫作順序(找到相關的詞句進行分析,這樣學生在寫作方面也受到一定的啟發。)

(2)談談讀後的感受(這是引導學生對內容更進一步的理解,也使學生得到個性化的表達。老師相機用原文板書:銀線 玉城雪嶺 雷霆 吞天沃日)

4.小組討論交流開頭兩句與結尾句的關係。(體味嚴謹的首尾呼應的結構特點。讓學生借鑑於寫作。)

5.合作學習《觀潮》一文

(1)按一定順序給課文分為三部分,師巡視輔導(針對後進生輔導,更能促進他們主動學習)

(2)彙報交流結果,並說明理由,再師生共同討論出更合理的分法。

(3)合作探究重點部分“潮來之時”

同桌間討論這部分寫了錢塘江哪幾方面?(聲音 形狀)

感受大潮的聲音,交流大潮的形狀:分別找出相關語句,交流從中讀懂的內容,並體味一些重點詞句及修辭手法(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說說讀後感想(師相機板書:白線 城牆 戰馬 山崩地裂 大地顫動)

(4)交流疑義

6.有感情地朗讀比賽

要求:選擇自己喜歡讀的文章朗讀,然後分別請幾位同學有感情地朗讀《浙江潮》和《觀潮》,指名同學進行評價;男女同學朗讀比賽,教師點評;教師示範朗讀後全班齊讀課文。(這樣更能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讀)

四、引導表達

1.比較兩篇文章的異同(結合板書與學生的理解引導學生多樣化地表達)

2.談領悟到的寫景方法(學生各抒已見,教師給予適當肯定)

3.師小結首尾呼應的結構和由遠及近的寫景順序

五、佈置練習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溫習功課的好習慣)

2.運用領悟到的寫作方法寫一處景觀(培養學以致用的能力)

六、談板書設計

我將板書和深入閱讀同步進行,設計的形式如下:

結構 彷彿看到 彷彿聽到 彷彿感受到

浙江潮 銀線

分 雷霆 吞天沃日

總 玉城雪嶺

潮來前 白線

觀潮 潮來時 城牆 山崩地裂 大地顫動

潮來後 戰馬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各位老師下午好

剛才,我們一起享受了一節家常課給我們帶來的質樸和美感,聽了大家的評課,我的第一感受是大家真不愧是各校選派來的骨幹,評課時實事求是、觀點鮮明且個性十足,我們的確需要這樣探討甚至爭論,這樣才算是真正的共同學習與成長,這是種很好的研討氛圍,也是熱愛語文課堂的老師們最好的平臺。

說到這節課,因為張老師之前忙於學校的各種瑣事,只花了一個星期去準備,所以我把這節課稱之為充滿美感的常態課。沒有花更多的時間去準備去雕琢,並非我們對待這節課的態度不端正,是因為家常課、常態課是張老師,還有我本人一直以來追求的理想課堂,雖然時間緊,張老師在這遍之前試講了二次,也就是一個星期之內共上了三次。三次課呈現出的效果是不一樣的,但有共同點,語文味十足。 有語文味的課堂,我認為把握兩點足矣,一是盡顯語言文字的美,二是扣擊人文之美。這只是我自己比較狹隘的看法。下面我從這節課體現的五處美來談談自己的感受。

自然之美。

一節好課,它不拒絕、不反對預設,我們的備課就是一個預設的過程嘛,但是我們的課堂本質上應該是生成的,包括整個教學流程,跟學生的互動和對話。這節課好就好在它的自然天成。張老師的公開課從來都是背粗案,簡案,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絕不用重複的學生。為的就是呈現一個生成的課堂。就拿今天的課來說,張老師往那一站,首先人美是返璞歸真的那種純淨的美;然後她一張嘴,聲音美極了,甘露一般,這是一種磁石般吸引學生的美;她一朗讀,節奏之美,語感之美顯現出來了,這種美帶給學生的是享受更是語文素養的薰陶,所以學生後面說寫的環節令人賞心悅目,簡直就是張老師的翻版,因為這個班她代了兩年,受其影響之深嘛。大家可能以為完美的流程,完美的表達背後似乎隱藏了太多的預設,其實不然,因為我聽了前面的試講,我有發言權,三節課在細小的環節上的處理都不盡相同,就連每個環節的時間分配上都不一樣,因為她更多的是在關注學生的發展,生成的東西一多,就有了今天自然狀態下的真實的課堂。

智慧之美。

美貌與智慧並存這種魅力,這種美是超乎尋常的。從課程設計上講,一開課張老師用“四五十年後,季老先生再回德國,他發出了怎樣的感嘆?”這有效的一問,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使問題直擊文章中心,這樣學生就很自然地從整體入手,對整篇課文作了整體思考,這也就是我明天要講的閱讀教學的十種模式之一,主線貫穿式。從教學過程來講,這節課生成的東西多,張老師的智慧也就顯現得多,例如:

個性之美。

所謂個性,就是出眾。張老師的與從不同在於什麼?其一讀得與眾不同,從課題上就入手,把語文課的味讀出來。她用抑揚頓挫的朗讀藝術帶著孩子們用讀來詮釋文字的內含,給文字注入生命,去撞擊孩子們的'心靈。她還通過範讀,引讀,接讀等多種方式蹲下身子參與到學生的朗讀之中。正是這種個人的素質魅力引領著學生有效地把朗讀訓練和理解課文有機地結合起來,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又通過朗讀加深對文字的理解。寫花美的那段就體現得很好,如此帶著孩子在文字中走了個來回,大家都看得到效果嘛,從開課時讀題目的疑惑與驚訝到結束時讀題目的由衷讚歎,這就是孩子的理解與成長。

其二張老師用極具感染力的肢體語言營造了一個和諧的學習氛圍,每個老師的教態是不同的,張老師那一舉手,一投足,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不是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是在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有了這般的親和力,學生肯定不畏懼,樂於閱讀,教學效果那是不言而喻的。

豐富之美。

文章篇幅不長,大部分內容學生也不難理解,這節課最美之處是將工具性與人文性體現得淋漓盡致。首先是真正將語言文字的發展放在首位,將聽說讀寫落到實處。老師們不難發現,課中的學法指導無處不在,例如:在張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學會了邊讀邊思考;學會了理解詞語的方法(對應接不暇的理解),學生學會了聯絡上下文和聯絡生活實際理解文中的重要句子(對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理解);學會了合作學習;學生還學會了運用課外資料來促進對文字的理解。

具有“語文味”的語文課堂必須是“文道同行”的。這節課的人文滲透有力度,不是在單純地講大道理,而是與工具性相結合,既練習了說、寫,又起到了思想引領,指導行為的作用。

再次,作業的設計也為這堂課增添了光彩,使課堂豐滿起來。課結束時張老師向大家推薦了有價值的書籍,力求學生邁進更為廣闊的閱讀世界。

遺憾之美。

語文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一節課不可能十全十美,它應該是真實的、不粉飾的、值得反思的,可以重建的課。只要是真實的,就是有缺憾的。有缺憾恰恰是真實的指標。

A上午我們講到了第三學段的閱讀教學目標,對照起來,這節課中默讀的成份少點,靜思默想應該是高年級課堂中最常見的讀的形式,課如果一直處在高音區,不管是老師和同學,這樣肯定有點累,教得不輕鬆學得也不輕鬆。

B今天的課各個層面的東西都有,雖豐富卻顯得繁瑣了一些。這也不是張老師的問題,因為在試課後我們是希望張老師的課能夠將閱讀教學中應該注意的方方面面能儘可能多的展現出來,也就是這節課是純粹為了迎合我們這次閱讀教學的主題而量身設計的。本身我們是提倡閱讀課一課一得,抓住重要部分,帶著學生搞透徹的。C張老師是典型的淑女形象,課堂細而顯得碎,柔而顯得膩,這節課多了一丁點綿長,少了一份利索。各環節轉換得稍嫌繁重,例如

D學語文其實就兩點,就是多讀和多寫。有些文字根本可以不用講,可今天有的環節卻問過來,問過去,嚼過來,嚼過去例如在說寫奇特的句子時。所以,我們的孩子在課堂約後半節產生了審美疲勞。

E要想大幅度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性,有三個關健,一是對文字要有正確深入的解讀,二是要創造性地進行教學設計,三是靈活機動的課堂實施。就這堂課而言,教育機智略顯單薄,例如在講花的美與多時,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滴水穿石的啟示》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九冊第22課,這是一邊介紹事理的說明文,介紹了安徽廣德太極洞內“滴水穿石”這一奇觀的由來,告訴人們只有目標專一,持之以恆,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作為本單元的最後一篇課文,它進一步深化了“堅持才能成功”這一單元主題,同時又是這一主題的總結與昇華。本文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運用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先由“滴水穿石”這一現象入手,提出“只有目標專一、持之以恆,才能獲得成功”的觀點,並以古今中外的名人艱苦奮鬥、克服困難、成就事業的例子來證明這一觀點,讓學生從中感悟到學習必須目標專一、鍥而不捨的深刻道理。讓學生從中獲得啟示。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條理的複述課文

2、掌握抓住關鍵詞理解內容、把握思路的學習方法感悟體驗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可貴精神”。

3、瞭解本課正反說明的寫作方法

本課的教學重點:掌握抓住關鍵詞理解內容、把握文章思路的學習方法,感悟體驗“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可貴精神。

教學難點:初步掌握整理文章脈絡以及用事實說明道理的方法。

三、說教法

五年級學生的思維能力已經從形象思維轉向抽象思維過渡,對事物的認識仍需要感性材料來輔助,因此採用師生互動啟發式教學,配合學生的自主學習,本節課採用以下的教學法、輔助教學法(本節課利用多媒體,融會聲、圖、文並茂誦讀和絢麗多彩的畫面,以激起學生美的感受,在誦讀中感悟到要想成功,必須“目標專一、鍥而不捨”的深刻道理,另一方面可使複雜抽象的問題形象化、具體化。)

2、任務驅動法(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我都設計了一些問題,安排具體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帶著任務進行課堂學習和課後學習。)

3、朗讀感悟法(朗讀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精彩語句,感悟語言美的作用,在形式多樣的朗讀中,讓學生喜愛朗讀,對朗讀產生濃厚的興趣。)

四、說學法

1、自主學習

2、合作探究

鼓勵學生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自主學習,並把選擇權交還給學生,如:自己確定學習方式,結合課本,也可以參閱課外讀物、網路資源進行學習;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同時創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和諧互助,培養學生的主動意識和協作精神。

課分為兩個課時完成,這裡我著重講的是第二課時

五、說教學過程:

1、認識奇觀、分析原因、找出觀點

給大家一個機會,誰願意當著老師和同學的面推銷一下自己,談談自己的理想?”以這個問題匯入,然後送給學生一把開啟理想大門的“鑰匙”,從而引出滴水穿石的圖片,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根據學生回答形成原因:“原來在這塊石頭的上方,有水滴接連不斷地從巖縫中滴落下來,而且總是滴在一個地方。幾百年過去了,幾千年、幾萬年過去了……水滴鍥而不捨,日雕月琢,終於滴穿了著這塊石頭,成為今天太極洞內的一大奇觀。”

從中找出反映水滴品格的詞語:接連不斷、鍥而不捨、日雕月琢等出示滴水穿石的圖片,學生回答後提問水滴有個自然兄弟--雨水,它的力量要比水滴大的多,它能把石塊滴穿嗎?再問雨水有什麼缺點?告訴學生有時為了更加突出事物的某一方面,可以從相反的方面進行說明,形成對比,雨水和水滴,你們更喜歡誰,用自己喜歡的語氣朗讀。在這個環節中利用多媒體,出示圖片,動畫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並提出問題,這時學生的探索慾望被充分調動起來,帶著問題讀書,調動學生的看聽想讀說的能力。

2、學習典範,尋找共性,體會精神

“水滴力量雖小,但是他目標專一、持之以恆,最終能把石頭滴穿。其實我們人類社會也有許多像小水滴一樣的人。”由此透過水滴石穿這種自然現象,聯絡到人類社會中,自然地引入到課文第三小節的學習。第三小節以並列的`方式介紹了古今中外三位名人目標專一、持之以恆最終獲得成功的事例,這部分內容更適合於學生自主性學習。於是我讓學生分組合作選擇自己最想研究的人物進行學習,評價激勵學生在剛才的學習的過程當中,也做到了目標專一、持之以恆,像這樣下去,我們還有什麼事情做不成呢!

把自己知道的有“滴水穿石精神”的故事講給大家聽聽,進行交流。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的人,在前進的道路上,不都是靠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塊塊“頑石”,最終取得成功的嗎?(要求學生理解“滴穿”、“頑石”、“滴水穿石”的精神,用自己的話說說句子的意思。)

(《語文課程標準》積極提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五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在學習完第一個例子後,讓學生自學其他兩個例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藉助媒體,利用課前收集的資料通過讀、找、交流、討論、對比等學習活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銘記啟示,感情昇華。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的人,在前進的道路上,都是靠著這種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精神,才攻克各種困難,最終取得成功的。所以我們要銘記“滴水穿石”給予我們的啟示: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課件出示)理解“銘記”,帶著對偉人和水滴敬佩的心情,齊讀全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語文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學習運用語文的能力,還應著眼於對學生的思想教育,通過有感情地讀背,讓學生更進一步體會滴水穿石的精神,學做水滴那樣的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4、課外延伸,學以致用。

(1)前面我們學習了三位名人的故事。現在請大家結合本文的學習,談談自已想怎樣做?聯絡實際課後寫一篇讀後感。

(2)課後蒐集有“滴水穿石”精神的名人名言、故事等和大家交流。

(這個環節充分體現了語文教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絡,突出閱讀教學與習作之間的內在聯絡。體現閱讀教學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理念。繼續培養學生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

六、板書設計

為了讓學生更清楚的瞭解本課所講的內容,我設計了以下板書

22.滴水穿石的啟示

李時珍目標專一 成就事業

愛迪生

齊白石持之以恆 實現理想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說教材內容】

《桂花雨》這課是九年義務教育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的第七課,這篇課文題目給人以很多美好的遐想,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記憶中關於故鄉的最美好、最迷人的一個印象。作者先寫了自己最喜歡的桂花,接著寫了搖桂花的事情,最後寫了離開家鄉後賞桂花,給母親帶桂花,卻時時的想起故鄉童年時代的搖桂樂和桂花雨。

【說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讀讀記記“姿態、迷人、至少、鄰居、成熟、完整、尤其、提高、香飄十里”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通過自讀自悟合計與同學交流,體會作者思戀家鄉的思想感情,並領會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說教學重難點】

抓住主要內容和重點句子。

【說教法學法】

1、直觀教學法:

由於對桂花的瞭解人們很陌生,帶領學生親自找到桂花樹讓學生對桂花的顏色、形狀、味道進行直觀瞭解和感受,拉近了學生和課文的距離,幫助理解重、難詞句。

2、朗讀體會法:

通過學生自讀、指定讀、聽讀、演讀幫助體會桂花給人們帶來的快樂。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時進行有效的語感培養。

3、啟發誘導法:

通過激發語、教學媒體從興趣出發讓學生在樂中學、在學中悟。

4、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讓學生讀、找、品、誦的方法學習課文。

【說教學程式】

一、激趣匯入

同學們回憶你們的童年生活中,一定有許多難以忘懷的人和事,能給大家說說嗎?

是啊!童年是幸福的、難忘的,讓我們一起走進作家的童年,欣賞美麗的桂花雨。

(板書:7、桂花雨)

上課一開始激發學生,教師充滿激情的導語創設優美的情景,把學生引入課文,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緊緊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

二、出示插圖,聽錄音,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看《桂花雨》的插圖,放錄音朗讀,讓學生感知作者搖桂花的快樂,感受課文語言的優美。

三、朗讀體會重點句段

1、自由朗讀(2~6)自然段,說說你理解了什麼。把自己理解的`內容給同桌交流。

2、提問:

哪個自然段給你留下的印象深?生回答:“第五自然段”接著出示大螢幕。

⑴指定學生讀,其他學生進行評價。

⑵在師的引導下說出作者從迫不及待到高興,媽媽從沉著到趕緊這一情感的變化,從而進入到身臨其境的境界。

⑶讓學生演讀“搖桂花”這部分,感受作者的快樂。

3、抓住重點句“可是母親說,這裡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裡的桂花。”這句話從事實上桂花的香氣是一樣的,甚至杭州的小山上桂花因為多,更是香氣濃郁,這是我們用鼻子來分辨香氣的,那媽媽是用什麼來分辨的呢?其實媽媽是太喜歡院子裡的桂花了,她是用感情來分辨的。同時引出:

⑴東西是自己的好。

⑵月是故鄉明:

更進一步體會到桂花做的食品(桂花茶……),此時桂花已充滿她生活的全部空間,不難看出家鄉在母親心中的分量。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多讀、多背。)

五、展示學生成果

(背誦。)

六、總結全文

課文用生動的文筆向我們介紹了作者童年生活,內容豐富、感情真摯,文中蘊藏著濃郁的鄉情,讀了後很感人。希望你們能夠根據這篇課文寫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文章。

【教學板書】

7、桂花雨

搖花落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走遍天下書為侶》是人教版實驗教材第一組課文中的第三課。品讀課文,腦海中逐漸浮現出一幅生動的畫面:一個人獨自駕舟環繞世界旅行,在蒼茫的大海上以書為侶,享受著閱讀的樂趣。面對漫長枯寂的旅程,作者毫不猶豫地選擇帶一本書上路。書如友,書似家,每讀一遍都像故地重遊,會有新的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反覆地讀一本喜愛的書,真像與一個朋友同船而行。

見多了博覽群書的高論,本文從一個全新的角度提出了將一本書讀精-—”一遍又一遍地讀”。作者以獨自駕舟環繞世界旅行,只有選擇帶一樣東西娛樂的假設開始,引出自己的觀點。然後以新鮮的比喻,即反覆地讀一本書,如老友重逢,每日回家,故地重遊,總會有新的發現,新的收穫,新的驚喜,來說明選擇的理由。然後繼續假設,列舉了“一遍又一遍地讀”的方式和方法,只要從不同的角度反覆地讀,就會常讀常新,百讀不厭。

這篇課文篇幅短小精緻,語言淺顯易懂,角度新穎,表達獨特。作者通過層層遞進的假設和設問、反問,靈動鮮活的比喻,以推理的方式層層剝筍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你總能從一本書中發現新的東西,不管你看過多少遍。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引導學生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走遍天下書為侶的原因和方法,感悟作者對讀書的熱愛,並受到啟發;二是體會作者是怎樣表明觀點的,他的說明方法及表達方式,體會假設、設問、反問、比喻等的表達效果,增加語言積累;三是進一步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本文教學的重點是: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教學的難點是:理解反覆讀一本書的原因和方法。

二、說學習目標

1、認識“侶、娛”等4個生字,會寫“侶、娛”等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7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讀書樂趣,學習一些讀書方法。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

2、繼續開展讀書的綜合性學習。

難點:理解反覆讀一本書的原因和方法。

四、說教法學法:

通過讓學生讀書在讀中學習作者反覆讀一本書的`原因和方法,學習這種讀書的方法。從而對自己在讀書中的方法產生思考。

五、說課前準備

名人讀書的故事或讀書名言

抄有重點詞句的小黑板。

六、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1、一本好書,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歡閱讀,從童年時的“竊讀”,到季先生對讀書的見解,可以看出他們都善於從書中汲取營養。今天,我們學習第3課“走遍天下書為侶”。

2、齊讀課題。釋題。(侶:伴侶。)

3、用自己的話說說課題的意思。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理解的詞語做上記號。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正音。

3、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大家幫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聯絡上下文理解。

4、默讀課文,想想作者選擇一本書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麼,在書上作批註。

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1、小組合作讀課文,交流:作者選擇一本書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讀那本書”的方法分別在課文的哪些段落。

2、齊讀課文第5自然段,與大家交流讀懂了什麼。

3、課件出示關鍵句子:

a.“你喜愛的書就像一個朋友,就像你的家。”

b.“你已經見過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見面時,你還會說:‘真想不到你懂這個! ’”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過了多少年,你還會說:‘我怎麼沒注意過,燈光照著那個角落,光線怎麼那麼美!’”

把這些句子多讀幾遍,再充分說說自己的感受。(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發表不同的見解。)

4、齊讀第6自然段,聯絡上下文說說“新東西”指的是什麼。

5、有感情地朗讀第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選擇一本書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

第二課時

激趣讀文,深入感悟

1、朗讀課文第1~6自然段。

2、自由讀第7自然段,想一想“我”讀那本書的方法到底是怎樣的?從哪些詞句看出“我”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讀。(抓住“首先、然後、最後”這三個表示順序的詞語感悟。)從這“一遍又一遍地讀”,你們感受到什麼?

3、聯絡實際交流作者讀書的方法。用上“首先……然後……最後……”說一說。

4。默讀最後一段,想一想:作者除了把書比作一位朋友,還比作什麼?為什麼會這樣比

比?這樣比的好處是什麼?

5、有感情地朗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積累運用,昇華認識

1、畫出自己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試著背一背第7自然段,再與夥伴比賽,看誰記得又快又牢,並談談自己的感受。

2、思考交流:作者讀一本書的方法對你有什麼啟示?說說如果有一本書陪伴你去旅遊,你會怎樣去讀?(用上首先……然後……最後……)

3、還有什麼感興趣的問題?提出來與大家交流。

拓展活動

1。讀一讀“閱讀連結”——《神奇的書》,把自己的感受用幾句話寫下來。

2。向大家介紹你怎樣讀一本自己喜愛的書,並說說你喜愛它的原因。

佈置作業

1、背誦第7自然段。

2、抄寫生字詞。

3、完成課後“小練筆”。

說板書設計:

走遍天下書為侶

書是:伴侶、朋友、家、故地……

一遍又一遍的讀:首先 然後 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