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最後一課讀後感15篇

讀後感 閱讀(1.17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總結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最後一課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最後一課讀後感15篇

最後一課讀後感1

《最後一課》中的故事發生在19世紀普法戰爭後,法國戰敗,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給普魯士,這裡的學生不能再學習自己的母語了。而故事的小主人公——一個阿爾薩斯小孩弗朗茲,他非常頑皮,時常曠課。但當弗朗茲得知這是他的'最後一節法語課時卻震驚萬分,並對自己虛度時光感到慚愧。而在下課時,弗朗茲的老師阿麥爾用盡全力在黑板寫下“法蘭西萬歲”,由此表達自己對祖國的熱愛。

文章裡,弗朗茲、阿麥爾老師和村民們都非常地愛國。因為不能說法語了,大家萬分悲痛。其中,阿麥爾老師寫下“法蘭西萬歲"的情節令我特別感動,即使自己的國家被侵略,但依舊阻礙不了法國人對自己祖國、民族的熱愛。由此,我不禁聯想:曾經中國也經歷過這樣一段歷史,那時清王朝腐敗,掌管國家的人昏庸無能,夜郎自大,使我們的科學技術非常落後,被八國聯軍所侵略。後來,革命先烈憑藉一腔愛國之心,團結全國人民,大家齊心協力趕走了侵略者,才有了現在美好的生活。

雖然那段歷史早已離我們遠去,但我常想:今天生活在和平年代,我們也應該熱愛祖國,不做侮辱祖國的事,不說侮辱祖國的話。正如《少年說》中所述:“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而我作為一名國小生,最好的愛國方式就是認真學習,勤於鍛鍊,使自己成為一個富有知識文化的人,長大後為祖國做貢獻。

這就是我喜歡讀的《最後一課》,它讓我懂得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有國才有家,有國才有尊嚴。

最後一課讀後感2

讀完了《最後一課》這篇課文後,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也深深地體會到了其中的愛國情。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在普法戰爭中,受侵略的阿爾薩斯地區被迫教德語。寫的是韓麥爾先生所交的最後一節法語課。通過寫小弗朗士在最後一節法語課的見聞和體驗,表達了法國人民熱愛祖國和憎恨侵略者的情感。

小弗朗士他的國家在遭遇了苦難後,他們是多麼的悲傷,多麼的痛苦。他們在國家和平時,不認真學習,總是想著“算了吧,時間有的`是,明天再學也不遲。”

知道他們的國家被侵略後,才知道去懊悔。順應了這句話:失去了,才懂得珍惜。遇難後才知道去懊悔,為什麼不在平時好好地努力呢?

這篇課文使我想起了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人民,在被日寇侵略後,才懂得要團結在一起,才能將日寇趕出去。

故事的主人公,就如同現在的我們一樣,在平時肆無忌憚地玩耍,到最後了才拼命努力。所以我們應該在平時就應該好好努力學習。

我覺得母語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說,是一個不可分割的部分,是文明傳承的載體。如果母語沒學好,人們無法溝通,那麼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團結將不復存在。

所以我們在平時應熱愛祖國語言,將其學好。熱愛自己的祖國,發奮學習,不斷上進。不要到最後才懂得珍惜。

最後一課讀後感3

我的成績在班裡不算太好,但也算不上太差。若這是我在學校的最後一天,我本應該高興,為終於擺脫了“機器人”般的生活的糾纏而高興,可仔細想想,我卻高興不起來。

最近學了一篇法國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說《最後一課》。從中我受益匪淺——不僅僅學到了愛國的情懷,也悟出了學習的真諦。

假如這是我在學校的最後一天,想想兢兢業業的管老師,幽默風趣的.馮老師,“活潑可愛”的陳老師,嚴肅負責的陸老師;想想平日裡總是陪我歡笑,打鬧的“哥們兒”;想想我們班那些成績優異卻有暴力傾向的“女漢子”們……

想到這些,我不禁鼻子一酸,眼淚差點奔湧而出。

回想起我剛進校門的時候,還是個懵懂的小孩子,整天痴人說夢般的幻想著:如果有一天不用上學該有多好啊!這樣我就可以一直陪伴著可愛的電腦遊戲與動漫了。可現在到了最後一天,我卻不想走了。

有時候,人的心還真是奇怪呵!

雖然我不可能像小弗朗士一樣失去學習的機會,但若是真讓我離開這個朝氣蓬勃的校園,我還真的有些依依不捨了。教室前的桂花開了又落,我們就像樹上的桂花一樣,不可能永遠地粘在樹上,只有離開大樹,我們才能夠香氣撲鼻!

最後一課讀後感4

我很同情小弗郎士那小鎮上的人們,或者說,是很同情“阿爾薩斯”和“洛林”的人們。失去了學習祖國語言的機會是痛苦的,成為亡國奴的日子更是痛苦。這痛苦,來自於失去。

小弗郎士不久前還對法語頭痛不已,然而,短短的時間內,他便覺得“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開啟監獄大門的鑰匙”。他的轉變使我驚訝,他的愛國熱情讓我感動,同時,()他的情感也給了我一些啟示。

為什麼人往往在失去某種東西時,才會感受到它的重要,才知道後悔,才知道責怪自己?或許有些東西,失去了還可以再尋回;然而,有些東西是永遠也無法尋回的。就像小弗郎士,他一定會責怪自己當初為什麼要貪玩。為什麼不認真學習,為什麼那麼討厭韓麥爾老師,為什麼……其實這種感受不一定在當了亡國奴之後才會深有體會。比如,和形影不離的朋友爭吵以致友誼破裂;因為虛偽而失去身邊人的信任;為了追逐名利而失去生活的快樂……這時後悔已來不及了。

有了小弗郎士的前車之鑑,我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而不要經歷痛苦的“最後一課”。

最後一課讀後感5

這周我們學了都德的一片課文,《最後一課》。學完這篇課文,讓我深深的得到了體會

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這篇文章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頑皮、不愛學習,也不知道什麼是國家命運、民族尊嚴的男孩形象——小弗郎士。通過上最後一節法語課,他認識到普魯士軍隊不僅佔領了他的家鄉,還要剝奪他們學習本民族語言的權利,實行奴化教育,這使得小弗郎士在心靈上、精神上受到了極大的.震動。在最後一堂法語課上,當韓麥爾先生翻開教材,開始講時,小弗郎士對自己平時最討厭的語法,居然“全都懂”,覺得韓麥爾老師“講的似乎很容易、很容易”。

就想喊麥爾先生所說的那樣,我們的預言就像監獄大門的一把鑰匙,我們要永永遠遠的記住他們!

法蘭西萬歲!想到韓麥爾先生用盡全身的力量寫下的這幾個大字,作為躲著的我,都被他這種愛國的精神所打動,現在想想我們是祖國養育了我們,祖國把我們當作掌上明珠一樣對待,給了學生力所能及的保護,我們更應該熱愛我們的祖國,更應該從現在開始努力為我們的報效祖國做努力。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來不好好學習,來用著寶貴的學習時間去玩耍,我們要去利用這些瑣碎的時間,利用騎著一分一毛,來報答組國給予我們的。

最後一課讀後感6

人們啊!愛惜自己祖國的語言吧!這是我讀了法國作家都德寫的《最後一課》心靈深處的感受。

文中的小弗郎士,是一個不喜歡語文課的孩子,甚至覺得士兵們訓練,都比上語文課有趣多了,然而,當他走進了教室,發現語文課和以往不一樣了,韓麥爾老師說出了讓他震驚的話,韓麥爾老師說:“今天是我最後一次給你們上課了,我們的國家被侵略了,德國人不讓你們學習自己國家的語言了。但是,請你們,永遠不要忘記自己國家的語言,因為自己國家的`語言都不會,別人會笑話你,口口聲聲說自己是法國人,而你們連自己國家的語言卻不知道怎麼說。”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不喜歡語文的同學,寫字馬馬虎虎的同學大有人在,作文也不好好寫的人也不在少數,有的大膽的孩子就直接在本子上寫:“我不會寫。“他們真可恥,可他們不知道,如果國家的語言沒人重視將是多麼可怕的事情。現在很多大學生在寫一些報告或者求職簡歷的時候,“的地得”都不能夠正確使用,多麼可悲啊。以前,我從來沒想過語言是多麼重要,語文課多麼重要。我們的學習時間,大多數,用在了英語背誦單詞和大量做數學題上面了。殊不知,語文課才是唯一個,能讓我們受益終生的學科。

這篇文章讓我想了很多,反思了很多。文字是一個國家的尊嚴,不單單是一門學科那麼簡單,可為什麼現在很多人都不重視語文不愛惜自己國家的語言呢?請大家愛自己國家的語言吧!

最後一課讀後感7

一天,她正在講課,突然眼前一黑,倒在了講臺上。翻越了夾金山,還有一座海拔5000多米的黨嶺山又橫在他們面前,一些年齡大、身體弱的紅軍戰士,走著走著就走不動了,有的倒在雪裡就永遠起不來了。"

普法戰爭暴發後,從白髮老人到年幼小童,都是那樣地愛國!這,使我感動。

我不盡想起了,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人民,也是如此,為了祖國,不惜一切代價。雖然地域不同,種族不同,時代不同,但是戰爭對人民的損害卻是一樣一樣一樣地!

可惡的侵略者,該死的戰爭狂,無恥的叛國賊,他們是對不起國家,對不起人民,對不親父母,更對不起自己的罪人!

我覺得母語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文明的承傳載體。如果母語沒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將不復存在。因為一國人民語言彼此不通,就是一盤散沙。

那麼,外語與母語到底哪個重要呢?

如今這個社會,不學英語你就別想上高中大學,更別想找個好工作了。既然外語如此重要,學外語的.人多就不奇怪了。現在連幼稚園都開設英語課了。English成了全球通用的“國際普通話”,其他語種已經受到嚴重威脅,面臨消失的危險……這是不能忽視的。

當法國阿爾薩斯被普魯士侵佔,最後一堂法語課便顯得格外重要。“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正道出了亡了國的法國國民心聲。

“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開啟監獄大門的鑰匙。”

最後一課讀後感8

陳毅曾經說過:“祖國如有難,汝應作前鋒。”

祖國是我們人民共同維護且神聖不可侵犯的聖地。而在最後一課中小弗朗士因為學不到祖國的語言而感到傷心。

《最後一課》主要講了因為普魯士戰勝了法國,所以法國把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個省割給了普魯士。而普魯士希望這兩個省的人忘記法國,所以他們不許這兩個省教法語。而宣告下來的前一天,韓麥爾先生給小弗朗士等人上了最後一節法語課。

國家讓我們感到自豪,我在想如果我是小弗朗士的話,我該如何抉擇,我到底該選擇一生都不學習法語,還是學習德語。我想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前者,因為和學業比起來國家才是最重要的;但同時我也相信有一些人會為了學業甘願放棄國家的榮譽。畢竟每一個人都是自私的。而《最後一課》表現了韓麥爾先生和小弗朗士等人對普魯士的痛恨,表現了他們強烈的.愛國精神與愛國情懷。我相信法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個省,總有一天會回到法國的環抱中。

梁啟超曾經說過:“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屹立於全世界,則國屹立於全世界。”少年是國家繁榮昌盛的基礎,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長大報效祖國。使祖國母親免受其外國的侵略。讓我們的國家變得更加繁榮昌盛,讓我們的國家站在世界的頂峰!

最後一課讀後感9

我第一次讀你,並沒有感覺到什麼,就像在喝一瓶無味的礦泉水。我沒有特別在乎你,可能是因為我讀不懂你吧,可能是因為我沒有認真讀你。在柳老師強烈對你的讚美下,我再次讀了你。開始理解你的心情,理解你的煩惱,理解你的憂愁。

《最後一課》,很大白話的課題,無非就是上學的時候在學校上的最後一課唄。故事內容卻不是這樣。

小弗朗士因為覺得法語課沒意思,就出去玩了,途中看到一些美麗的景象還有普魯士兵在操練,心想著:趕緊去學校,要遲到了!他風一樣的跑去學校,但是他還是遲到了,本來他想著韓麥爾先生會責罵他,但是韓麥爾先生卻很溫和的說:“快坐好,小弗朗士,我們開始上課了,不等你了。”加之早晨班裡同學們安靜的坐在位子上的景象與以往吵吵鬧鬧的景象大有不同,小弗朗士越來越詫異,他注意到韓麥爾先生的著裝與以往也是大有不同,最後他得知最後一課的'意義,小弗朗士愈來愈自責,說:自己當時為何不好好學習法語呢。在一堂堂課程中,小弗朗士的愛國精神慢慢生長,同學們與鄉親們的愛國情懷,愈發愈讓韓麥爾先生不捨結束這最後一課。

愛國,一個作為國家的人民最基本的感情。隨著時代的變化,漢語已不被中國人喜愛,多數人追求英語,韓語等諸多外國語言。但是,你們身上的黃色面板,黑色頭髮,黑色的眼睛,是屬於誰的呢?

最後一課讀後感10

一位哲學家帶著一群學生去漫遊世界,現在他們回來了,每個人滿腹經。這時,哲學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來,說:"十年遊歷,你們都已是飽學之士,現在我給你們上最後一課吧!"弟子們都坐了下來。哲學家問:"我們後面的曠野里長著什麼?""長滿雜草啊!"哲學家說:"對,現在我想知道你們如何除掉這些雜草。"弟子們都沒有想到,最後一課是這麼一個問題。他們都想到了方法,這時,哲學家站起來說:"可就上到這裡了,你們回去後,按各自的方法去除一片雜草,讀後感《《哲學家的最後一課》讀後感--石宇琪》。一年後,再來相聚。"

一年後,他們都來了,不過原來相聚的的地方不再是雜草,而變成了長滿穀子的莊稼地。弟子們坐了下來等哲學家,但哲學家沒有來。

若干年後,哲學家去世了。在整理他的言論時,弟子們私自在最後補了一章:要想除去曠野裡的雜草,方法只有一種,就是在上面種莊稼。

同樣,要想讓靈魂無紛憂,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佔據它。

聽完這個故事,我不由的唸到:是啊!若想自己的靈魂永遠的'純潔,那麼最好的辦法便是用美麗的靈魂和良好的品德去佔據。

最後一課讀後感11

今天,我讀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題目叫《最後一課》。看完後,我十分感動,也獲益匪淺。

這篇文章講述的是,一名大學講師晏才巨集被查出了肺癌晚期。他得知自己活不久了,便為學生們上了最後一課。他一刻不息地講著,似乎要把全部知識傳授給學生。在醫院裡,他又給來探病的學生現場講題,直到說話出現困難。最後,他帶著對學生們的歉意,倒下了。

晏才巨集即使肺癌晚期,還堅持為學生們講課,他是多麼地盡職盡責,令人感動啊!在他說話出現困難時,他還想為學生們再上一課,但這個願望至死未能實現。晏才巨集,一名普通的大學教師,在生命的最後關頭,惦記的還是自己的學生。他因沒能為學生們再上一課,心裡對學生們有著濃濃的`歉意。他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我們讚頌!

生活中,還有許多可敬的教師,把學生的學習放在第一位,將自己的健康置之度外:三年級時,教我們語文的黃老師扁桃體發炎了,聲音特別沙啞。但她為了不耽誤大家的學習,堅持到學校為同學們講課。即使她的聲音已經很沙啞了,說話聲音也特別小,特別難受,她仍堅持帶病上課。每節下課都接連咳嗽,放學後就去吃藥、打吊瓶。黃老師的敬業精神是多麼感人可敬啊!

讀了《老師您好——最後一課》,我被晏才巨集的敬業精神所感動;被他將健康置之度外所感動;被他視職業如生命所感動!他的精神將激勵我們好好學習,奮發圖強,長大後做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最後一課讀後感12

我很同情小弗郎士那小鎮上的人們,或者說,是很同情“阿爾薩斯”和“洛林”的人們。失去學習祖國語言的機會是痛苦的,成為亡國奴的日子更是痛苦。

這痛苦,來自於失去。

小弗郎士不久前還對法語頭痛不已,然而,短短的時間內,他便覺得“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亡國當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開啟監獄大門的鑰匙”。他的轉變使我驚訝,他的愛國熱情讓我感動,同時,他的情感也給我一些啟示。

為什麼人往往在失去某種東西時,才會感受到它的重要,才知道後悔,才知道責怪自己?或許有些東西,失去還可以再尋回;然而,有些東西是永遠也無法尋回的。

就像小弗郎士,他一定會責怪自己當初為什麼要貪玩,為什麼不認真學習,為什麼那麼討厭韓麥爾老師,為什麼……其實這種感受不一定在當亡國奴之後才會深有體會。比如,和形影不離的朋友爭吵以致友誼破裂;因為虛偽而失去身邊人的信任;為追逐名利而失去生活的快樂……這時後悔已來不及。

有小弗郎士的前車之鑑,我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而不要經歷痛苦的“最後一課”。

最後一課讀後感13

今天,爸爸給我買了一本書,名叫《最後一課》,我對它愛不釋手,如飢似渴地讀了起來。

《最後一課》是法國著名作家都德的作品,分為《星期一故事集》和《磨坊信札》兩個短篇小說集。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最後一課》這篇文章,它以普法戰爭中普魯士強行兼併法國阿爾薩斯和洛林兩省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國小生小弗朗士在最後一堂法文課時的所見所聞和感想。尤其是馬上就要背井離鄉還認真地給學生上最後一課的老師,以及老師在黑板上寫下的“法蘭西萬歲”,我心中就非常激動。這是怎樣一種愛國精神呀!雖然沒有為國捐軀的悲壯情景,但比激昂壯烈的場面更加有震撼力。

我們中國在晚清時期也淪為殖民地,於是許多愛國的'人都站起來,奮勇反抗,不畏強敵為祖國拋頭顱撒熱血,才換來了我們今天幸福快樂的生活和良好的學習環境,我們的今天和小弗朗士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呀!

讀完這本書,我明白了:我們要熱愛自己的國家和民族,並且要珍惜現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不能虛度光陰。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更加努力學習。

最後一課讀後感14

《最後一課》這篇課文,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戰爭給無辜的人民帶來了什麼!

普法戰爭暴發後,從白髮老人到年幼小童,都是那樣地愛國!這,使我感動。我的心中不禁想起了中華民族在抗日戰爭中,為了祖國不惜一切代價,雖然我的種族不是一樣的,但是我們的損害都是一樣的啊!

可惡的侵略者,該死的戰爭狂,無恥的叛國賊,他們是對不起國家,對不起人民,對不親父母,更對不起自己的罪人!

回想起中華民族所受的.損失,在南京大屠殺中,我們的南京同胞有30多萬遇難,30多萬啊,可以想象一下是什麼情景,30個人站在一起一看不過是這麼多,可是30萬呢?人山人海啊,可以想象有多少人遇難了,可惡的侵略者,難道他們在大屠殺的時候就沒有想過如果是他們的同胞遇到這樣的悲劇是什麼感受嗎?他們還是一個光榮的人嗎?我想,這些答案,我們的同胞心中都有數!

在其他國家也一樣,他們的同胞受到了這樣恥辱,他們不會有同感嗎?難道去逼迫他們學習其他國家的語言他們會很願意嗎?我想,他們的心中都有答案

如果一個人還記住自己國家的語言,就好像有了一把開啟監獄大門的鑰匙!

最後一課讀後感15

國是一個大家庭,家裡溫暖的港灣,是冬天裡的一杯熱茶,是夏天的一口西瓜。家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家裡的每個成員都很愛她。那麼對於每個人來說如果家被侵佔,或者發生矛盾,都會使我們很心痛。

都德是一名普通的法蘭西教師,由於他的國家被侵佔,他再也不能給他的學生教法語,上完這最後一堂課,他就要永遠離開這裡,這是多麼悲哀啊。可是,他並沒有被傷痛打垮,他要盡最大的努力,在有限的時間裡儘量教給孩子們更多的知識。跟自己國家的語言分手,跟自己的祖國分手,這是何等難以忍受的'悲痛。看到這一切,我不由的想起:“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一個國家被侵佔就象一個孩子失去家庭,無依無靠,失去溫暖和安全感。我覺得這篇文章舒發作者對自己祖國的眷戀與熱愛,深切的表達愛國之情。一個人不能說自己國家的語言,就象嬰兒不能喝奶一樣,那是何等痛苦啊。失去國家,失去語言,才知道國家的重要,才知道語言的可貴,可這一切都晚啊。

我們偉大的祖國已經走過六十年的風雨歷程,聯想起都德的最後一課,我知道國家的重要,愛國的緊迫性。我們大家只有團結起來,建設祖國,保衛祖國,我們的祖國才能更加美好,更加繁榮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