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最後一課》讀後感(通用)

讀後感 閱讀(1.31W)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最後一課》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最後一課》讀後感(通用)

《最後一課》讀後感1

今天在課上老師讓我們默讀了法國小說家都德的短篇小說《最後一課》,讀完這篇文章後,我被深深地震撼了。

這篇文章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頑皮、不愛學習,也不知道什麼是國家命運、民族尊嚴的男孩形象——小弗郎士。通過上最後一節法語課,他認識到普魯士軍隊不僅佔領了他的家鄉,還要剝奪他們學習本民族語言的權利,實行奴化教育,這使得小弗郎士在心靈上、精神上受到了極大的震動。在最後一堂法語課上,小弗郎士有對自己的悔恨、有對侵略者的痛恨,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當韓麥爾先生翻開教材,開始講法語課時,小弗郎士對自己平時最討厭的語法,居然“全都懂”,覺得韓麥爾老師“講的似乎很容易、很容易”。

因為是最後一堂法語課,小弗郎士的心靈受到了很大的震動,他面對的殘酷現實是他始料不及的',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使得小弗郎士的思想一下子高度集中起來,他已經敏銳地感覺到,他不但失去了生養他的這塊再熟悉不過的土地,而且失去了一個民族賴以共同生存下去的紐帶——本民族的語言。一種懊悔、憤恨、失落、茫然的複雜情緒,一股腦兒湧上了他的心頭。面對如此不可抗拒的如此冷酷的現實,小弗郎士突然開始感覺到祖國的一切都是那麼美好,他悔恨自己沒有好好學習,愛國之心在此時此刻也表現的那麼強烈,他一下子成熟了、懂事了,過去討厭的東西一下子變得那麼可愛了,他眼裡的一切都跟“祖國”兩個字緊緊地不可分開了。這時的小弗郎士狠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該學的祖國語言知識都學好。

讓我們以此為戒,好好學習自己的母語、好好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吧!

《最後一課》讀後感2

讀了《最後一課》這篇課文,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戰爭給無辜的人民帶來了什麼!或許,有一點還“不錯“,就是戰爭能讓一個人瞬間成長。但我想,誰都不喜歡這種”成長“方式吧!?

普法戰爭暴發後,從白髮老人到年幼小童,都是那樣地愛國!這,使我感動。

我不盡想起了,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人民,也是如此,為了祖國,不惜一切代價。雖然地域不同,種族不同,時代不同,但是戰爭對人民的損害卻是一樣一樣一樣地!

可惡的侵略者,該死的戰爭狂,無恥的'叛國賊,他們是對不起國家,對不起人民,對不親父母,更對不起自己的罪人!

我覺得母語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文明的承傳載體。如果母語沒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將不復存在。因為一國人民語言彼此不通,就是一盤散沙。

那麼,外語與母語到底哪個重要呢?

如今這個社會,不學英語你就別想上高中大學,更別想找個好工作了。既然外語如此重要,學外語的人多就不奇怪了。現在連幼稚園都開設英語課了。English成了全球通用的“國際普通話”,其他語種已經受到嚴重威脅,面臨消失的危險??這是不能忽視的。

當法國阿爾薩斯被普魯士侵佔,最後一堂法語課便顯得格外重要。“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正道出了亡了國的法國國民心聲。

“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開啟監獄大門的鑰匙。”

現在我們的漢語已受到其他國家的青睞,許多的外國朋友都在學我們的漢語,這說明我們祖國的強大。我做為二十一世紀的中學生,我更應該努力學習,為祖國的更強大做出貢獻。

《最後一課》讀後感3

此時此刻,我合上了書。然而,書中的最後一句話“下課了”……你走吧。但它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裡。我的心緊緊地擰成一團,是悲傷,是憤怒,是無助!

可憐的小弗朗茲,我除了嘆息什麼都幫不了你!

你所處的時代充滿了硝煙和侵略。帝國主義的火焰肆意燃燒在歐洲和亞洲的土地上!聽爺爺說,村民們的村莊也遭到了鬼魂的侵犯。他們悠閒地遊蕩著每個家庭,肆意掠奪食物和牲畜。許多男人也被抓去做體力勞動!這是一種不人道的物質侵犯!

然而,現在我認為你可能會遭受更大的傷害!當你知道學校將來只能教德語時,你驚呆了,咒罵道:啊!這些混蛋!你當時幾乎不會寫作,但你失去了繼續學習法語的機會!這對你不公平!可恨的德國侵略者已經準備好在精神和文化上完全征服你了!

語言是一個國家的'血液。當它被切斷時,它就等於宣佈了這個國家的滅亡。就像孔先生經常提倡禮儀制度一樣,他一再強調禮儀是成為一個國家的基礎!當時,法國已經成為奴隸,但它必須保留自己的語言,因為這是“開啟監獄大門的鑰匙”!

我永遠不會忘記書中的描述。那天,奧澤爾老人、郵遞員和其他人來到教室上最後一節法語課。老師很少穿上盛裝,也許不是因為告別,而是因為法國主義的體面戰鬥!親愛的小弗朗茲,你有句話說得對:“他們不應該強迫這些鴿子用德語唱歌嗎?我忍不住笑了笑,心裡也有一絲欣慰。我見過你的諷刺,你的鬥爭!我相信你會保護你祖國的文化到底!

“BABEBIBOBU“這首歌傳出了教室和帝國主義的核心。這首安靜的歌最終會變成一股清泉,澆滅帝國主義邪惡的火焰!帝國主義的陰謀不會成功。我們熱愛和平的人會共同努力,維護自己的語言文化,然後把它變成一把鋒利的刀刃,刺進敵人的喉嚨!

也許我不應該再哀嘆,再無奈!與其這樣,不如高舉手臂,高呼“法國萬歲”!

《最後一課》讀後感4

今天在課上老師讓我們默讀法國小說家都德的短篇小說《最後一課》,讀完這篇文章後,我被深深地震撼。

這篇文章向我們展示一個頑皮、不愛學習,也不知道什麼是國家命運、民族尊嚴的男孩形象——小弗郎士。通過上最後一節法語課,他認識到普魯士隊不僅佔領他的家鄉,還要剝奪他們學習本民族語言的權利,實行奴化教育,這使得小弗郎士在心靈上、精神上受到極大的震動。在最後一堂法語課上,小弗郎士有對自己的悔恨、有對侵略者的痛恨,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當韓麥爾先生翻開教材,開始講法語課時,小弗郎士對自己平時最討厭的語法,居然“全都懂”,覺得韓麥爾老師“講的似乎很容易、很容易”。

因為是最後一堂法語課,小弗郎士的心靈受到很大的震動,他面對的殘酷現實是他始料不及的,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使得小弗郎士的思想一下子高度集中起來,他已經敏銳地感覺到,他不但失去生養他的這塊再熟悉不過的土地,而且失去一個民族賴以共同生存下去的紐帶——本民族的語言。一種懊悔、憤恨、失落、茫然的複雜情緒,一股腦兒湧上他的心頭。面對如此不可抗拒的如此冷酷的現實,小弗郎士突然開始感覺到祖國的'一切都是那麼美好,他悔恨自己沒有好好學習,愛國之心在此時此刻也表現的那麼強烈,他一下子成熟、懂事,過去討厭的東西一下子變得那麼可愛,他眼裡的一切都跟“祖國”兩個字緊緊地不可分開。這時的小弗郎士狠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該學的祖國語言知識都學好。

讓我們以此為戒,好好學習自己的母語、好好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吧!

《最後一課》讀後感5

“人們啊,愛自己國家的語言吧!”讀完都德的《最後一課》,我禁不住從心靈深處發出疾呼。相信很多人讀完這篇課文之後都會想這樣大聲呼籲。

小弗朗士,原本是一個貪玩厭學的孩子。甚至覺得普魯士士兵在阿爾薩斯的土地操練的景象“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可是看著他的結果吧——那些普魯士人會有理由地說:“怎麼?你還說自己是法國人呢,你們連自己的語言都不會說,不會寫!……”雖然小弗朗士內心無比懊悔,然而,時光匆匆,不會倒流,阿爾薩斯人淪為了亡國奴,不懂祖國的語言成為他們最大的不幸。

聯絡現實生活,在我們當中,不也有很多似小弗朗士的學生嗎?他們討厭學語文課,不願學習語法、造句,作文漏洞百出,寫字馬馬虎虎;有的人竟然還將這樣的作文作為“得意”大作展覽呢;我也有這種習慣。一些學生學社會上那種流裡流氣的模樣,經常口出髒話,造出荒謬的詞彙、句子罵人。這是什麼行為?這是對祖國語言的褻瀆!一個人,不愛自己的國家、不愛自己國家的語言,該是多麼可恥、可恨而又可悲啊!如果我們每人都能夠學習,懂得自己國家的.語言,正確地運用自己國家的語言,那麼站在外國人面前,我們就可以當之無愧地說:“我們是中國人,是炎黃子孫!”我們的祖先創造的文字,比任何國家的都要科學。

韓麥爾先生說:“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作為中國人,我們也可以自豪地說:“我們中國的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而且比其他任何一個國家的語言都要明白,都要精確!”

但願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努力學好我們自己的語言,把祖國的語言看作是最寶貴和最值得熱愛的語言,而不要象小弗朗士那樣留下遺憾,人們啊,愛自己國家的語言吧!只有這樣,你才能無愧地說:“我愛我的祖國,我屬於自己的祖國!”

《最後一課》讀後感6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名字叫最後一課。

最後一課是用一個孩子的感觀去寫的,跟我們學半截蠟燭時期差不多。第二次大戰的時候。故事內容,一個孩子帶著匆忙的上學步伐來到了學校,他們的法語老師一臉嚴肅,他得知原來從這節課以後就得要學德語了,不能再上老師的課了,不能再學自己本國的語言了。他開始後悔自己為什麼貪戀其它事而不專心學習,老師對大家說這不怪你們,或許是因為我或者你們忙碌到忘了關心你們的父母。他用心的聽完了這節課,讀完這個故事,會讓你感覺,這到底是一個老師在教孩子們法語,還是一個父親在把法蘭西刻在孩子們的心裡呢?那是多麼偉大的`一節課啊?一節難以言喻表達的愛國課。讓人有種想要加快腳步,如果事情發生在中國,讓我有怎麼會捨得不去學習任何一箇中國文字的心情,因為這樣我更想要努力學習,因為自己經常在寫作文時不少字不會寫。

我最有感觸地是,老師拿出字帖,上面寫著法蘭西,讓大家寫的時候。大家十分專心的去寫、去拼。坐在他們身後的大人也在念,坐在大家身後的老村長都念的聲音都顫抖了。

最後一課給人講的不僅僅是一節跟老師分別的課,而卻像與祖國分別似的。我感覺有很多讓人深醒的地方,人生很多可能因為太多花樣繁多的東西而分散自己的精神,到發現了已經錯過了。應該珍惜現在的每時每刻,它們十分寶貴,也要珍惜自己讀書的時間,還有跟熟悉的人在一起的時刻。

更加要珍惜別人對你的付出以及珍惜自己。

雖然這篇文章並不長,但是給我感觸還是很深的,可能我懂得後,並不一定能完全做到百分百珍惜,但是我會努力去守護現在的東西。

《最後一課》讀後感7

祖國,這個生我們養我們的地方,她的存在,我們早已習以為常,可是突然有一天,你失去了她……——題記

在我們心中,“祖國”不是一個普通的名詞。她意味著大地、江河、語言、文化、民族、同胞……愛祖國,就是愛這些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事物。

《最後一課》的主人公小弗朗士以前是一個貪玩、不愛學習、稚氣的孩子,但在知曉自己的家園不屬於自己,而自己土生土長的地方已被被人佔領時,才懂得珍惜,才變得成熟懂事。作為烘托主人公的`那位韓麥爾先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說:“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這位先生,是多麼熱愛他的法國語言啊!他把語言比作開啟監獄大門的鑰匙;把她當做黑暗中的光明;絕境中的希望。

最後,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幾個大字“法蘭西萬歲!”他愛自己的祖國,把靈魂注入身體;失去了祖國,彷彿被抽走了靈魂,行屍走肉一具。然後他呆在那兒,頭靠著牆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放學了,——你們走吧”。”這些都突出了韓麥爾先生熱愛祖國,熱愛母語,熱愛學生,恪盡職守的品質。

很多人認為,漢語不需要學,但是,那些人錯了,國語中蘊含的不只是簡單的漢字,而是祖祖輩輩傾盡心血凝注成的,是我們民族的魂。我們又何嘗不應該學習小弗朗士和韓麥爾先生呢?我們不該像他們那樣熱愛祖國,熱愛母語?他們在自己的祖國已經淪陷的危機時刻,還對母語不離不棄。我們生長在和平年代,不該更應該珍惜學習的機會?

《最後一課》讀後感8

大家應該都知道,如果一個國家喪失了主權,那麼對這個國家的人民又意味著什麼呢?被他國所奴役,在他國的強權統治之下用他們的生活方式開始噩夢般的生活,漸漸地把母語遺忘,漸漸地淪為強盜中的一分子……不會的,絕對不會淪喪到如此地步!有血有肉的國人哪會這麼輕易被打倒,他們的靈魂定會在某個時刻高聳屹立起來……我讀這《最後一課》,曾深深地為法國人民的悲慘際遇而傷懷,但是我也為他們感到驕傲,法國人民在都德的筆下如英雄一般,那麼勇敢,那麼自豪地用他們的法語向世人傾訴著深深的愛國之情。

文章通過描寫阿爾薩斯省的一個國小生小弗郎士在最後一堂法語課上的見聞和感受,真實地反映了法國淪陷區的人民慘遭異族統治的悲憤和對祖國的熱愛,還有爭取祖國解放統一的堅定意志,集中表現了法國人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文中韓麥爾先生說的一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每個人都喜愛自己國家的語言。試想:如果一個人連自己國家的語言都說不好,學不了,那麼這個人將會多麼可悲啊!他下意識裡覺得時間很充足,學習機會多的是,反正我天天都在自己的國土上踩踏,反正我天天都在我的同胞交流……他們肯定想不到自己的國家會戰敗。等到失去的`時候才珍惜,難道不是嗎?小弗郎士,包括韓麥爾先生,他們都在懊悔曾經沒有好好對待自己的校園學習生活,就如同現在的我們總是懊悔童年時代沒有好好享

用還覺得那段時光太過短暫……

最終他們是醒悟了,骨子裡的愛國情愫蹦出體外感染了大多數整天飄渺度日的人們。他們的靈魂在被剝離身體的那一刻奮起反抗,沒有眼淚的哭訴,沒有半點哀怨的呻吟,默默地向我預示著,法語將要帶領它的人民掀起新的鬥爭,而且是勝利的。

語言是喚醒大腦意識的最有效的工具,它能傳遞出人類最為大眾化的情感,在民族危難之際,我們的語言奔走相告:不想當亡國奴的,要緊隨其後!

《最後一課》讀後感9

今天學了《最後一課》學完後,認為這是一首悲憤的愛國主義交響曲。

這篇文章以小弗郎士的口吻,在最後一課的見間和感受為線索,刻畫了小弗郎士和教室韓麥爾的經典形象,反應呢法國淪陷區的人民對慘遭異族統治的悲憤和對祖國的熱愛。讀完這篇文章,我最受震驚的一句話:“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它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開啟監獄大門的鑰匙。

第一次初讀時,只覺得民族語言是一個民族標誌。而羅老說,亡了國的人民,如果還說著自己的語言,保留著自己的文化,實際上就說明這個民族沒有徹底滅亡,還在以自己的方式存在著,如果一個民族完完全全喪失了語言,那麼,她就幾乎失去了她生存的土壤,後來,覺得民族語言能使民族內部產生凝聚力。人們把一個民族在千百年共同生活經歷的語言稱為母語,意味著語言對民族文化,這個民族就永遠存在向心力,不論異族統治多麼嚴酷,這個民族的人再怎樣被分離,民族的精神文化隨時可以把他們團結到一起來。侵略者只能奴役其身,不能奴役其心。也正因為如此,普魯士政府在軍事佔領阿爾薩斯說洛林後,就馬上強迫當地學校取消法語教學而改教德語;同樣,在日本帝國主義佔領我國臺灣和東北三省之後,也是不不遺餘力地大肆推行日語和日本文化教育。他們都是出於同樣的目的——在軍事佔領之後開始文化的'侵略奴役!因此可以說對一個民族真正的佔領和征服。但這,往往是最困難的。

而同樣,漢語,是我們的母語,漢語,也是偉大精闢的語言,承載著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學好漢語,也是熱愛我們偉大祖國的直接表現。

《最後一課》讀後感10

記得那一年,我們離開了父母的懷抱,離開了熟悉的家,進入陌生的校園。從此,我們與老師朝夕相伴。一晃多年,點點滴滴的師生情都或深或淺,皆留存在記憶之中。今天,我閱讀了《最後一課》這篇文章,它讓我更加了解到了老師們的偉大

這篇文章講述的是退休老教師郭紹言的故事。老教師郭紹言將一生都獻給了求知的孩子們。他在癌症晚期時,最大的心願就是在為孩子們授最後一課。來到學校,他卻因疾病發作,去世了……在村長地帶領下,孩子們大聲讀起課文,陪老教師走過最後一程。老教師幸福地去了,滿載著祝福與掛牽,去了另一個世界……讀過後,淚水漫過了我的眼簾,退休老教師郭紹言對自己一生從事的教育事業和教學工作是如此熱愛和依戀,他難道沒有在用生命為學生授課嗎?再想一想我們與老師度過的校園生活吧!一年有一年,我們在校園中茁壯成長,從懵懂孩童到高年極的大哥哥姐姐們,哪離開過老師的諄諄教導?他們的'無限深情是我們前進的燈火,給我們溫暖、力量和信念。

記得那一天,舞蹈課放學後,爸爸因為臨時有工作,要晚點兒才能來接我,並叮囑我在學校等他。一分鐘、兩分鐘,眼看半個小時過去了,爸爸還沒來。我心裡暗暗著急,向大門外來回張望。舞蹈李老師見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問清原因後,忙一邊安慰我,一邊陪我等家長。又過了半個時辰,爸爸仍沒有來。我又著起了急,淚水在眼眶裡打轉轉。李老師為了讓我高興,又表演了許多文藝節目逗我開心。就這樣,李老師一直等我爸爸來接我時才轉身回家。可要知道,那時天早已擦黑了呀!

老師,一個神聖的稱呼;老師,一個美麗的字眼。《最後一課》這篇文章中充分體現出了老師們的偉大。記得是您和藹可親的笑容消除了我從孩童到學生的恐懼;記得是您嚴厲的批評使我懂得了對於錯的分別。老師,忘不了您!

《最後一課》讀後感11

最近,我讀了一篇叫作《最後一課》的文章,很受感動。

《最後一課》講述了法國的一個叫阿爾薩斯的地方淪陷後,一個叫小弗朗士的小男孩在最後一節法語課上極大的轉變由一個調皮的小男孩轉變成了一個懂事、愛國的男孩!

只是一個孩子,卻能夠有如此大的轉變,這完全是因為他有著一顆赤紅的愛國之心啊!

這樣的人太多了,多得數不清!

當我們的民族遭受非典的侵襲時,我們的心中有一股愛:中華民族是不會被病毒壓垮的!於是,我們的白衣戰士挺身而出,毅然地以生命為代價,與死神搏鬥十三億同胞攜平並肩,解除了病毒對中華兒女生命的威脅。終於,生活健康恢復了,我們迎來了一個新天地!

當我們的民族遭受震撼天地的大地震時,我們的心中有一股團結:中華民族是不會被災難壓垮的!於是,我們的人民子弟兵挺身而出,我們的白衣天使,老師,志 願者,甚至是孩子們都挺身而出,在上萬次的餘震中,我們沒有後退,沒有懼怕,只有前進,衝上去拯救一個個生命,排出一個個危難,十三億同胞眾志成城,抗震 救災,終於,災難在我們的面前倒下了。我們迎來了一個重建家園的明天!

這就是我們,一個不屈的`民族!

這就是我們,一個堅強的民族!

這就是我們,一個充滿愛與團結的民族!

正是因為有愛與團結,才有我們現在這個偉大的祖國。

看那蔚藍色的星球,是我們永遠的守候,我們協手並肩,穿越時空界線衝破黑暗,yourealwaysmyheao。

這僅是一部動畫片的片尾曲,但它卻向我們敘說著一些人生哲理:在生活中,人們都應有一顆愛的心,有一顆團結的心,只有做到這些,我們才能夠創造一個美好的家園,構建一個和諧的社會。

與愛同行,讓我們一起去建立一個美好的家園,構建一個和諧的社會吧!

《最後一課》讀後感12

日前,在整理書櫃時,偶然的發現了《最後的演講》一書,我不禁的讀了起來。

《最後的演講》是由一位得了絕症的美國人----蘭迪鮑許所著。他在46歲時便得了胰臟癌,來年醫生便對蘭迪鮑許說:“你大概只剩幾個月可活 了!”作者當下非常震驚。但蘭迪鮑許還是以非常樂觀的態度去看待,認為自己是少數中可以存活下來的人,另外他還受邀了卡內基美隆大學所舉辦的演講,當然 它的樂觀以及幽默也使聽演講的人爆笑聲不斷,並且也讓觀眾印象非常深刻。

在“最後的演講”這本書中,提到了作者蘭迪鮑許的人生觀,他的人生觀跟一般人比較起來就是看的比較開,他的樂觀讓握印象深刻,不會跟別人計較東計較 西。而且對於有些事情,他看得角度跟別人看得不一樣。所以他也才能樂觀的看待自己的人生。在這本書中他也提到了他的小時候的'夢想,他的夢想也許跟別人差不 多,但也告訴了我們一句話:“如果小時候的夢想是正面的,就要去實現,否則錯過了就來不及了!”在這本書中讓我獲益良多的是蘭迪鮑許告訴我們兩句話: “我們改變不了上天發給我們的牌,但我們可以決定怎麼打這手牌。”還有樂觀以對,用心、認真的過每一天,充實、豐富自己的人生。”

讀完了這本書,讓我覺得要把握當下,要善用、規劃時間做一些該做的事情,因為如果剛好像蘭迪鮑許一樣得了絕症時,想要再做也來不及了。其實有時候我 也像蘭迪鮑許一樣有同樣狀況,只不過他是絕症,我是突發事件。有一天,我放學回家在看書,原本以為還有好幾個鐘頭可以寫家課。但不幸的是,突然我的雙親 叫我出去跟他們辦幾件事,回來已經是10點左右了,可是我還有家課要寫,無奈的是我寫功課寫到了一點。而這也驗證了作者所說的話。所以,就如史帝夫賈伯 斯所講的:“人生苦短,不要浪費時間活在別人陰影下。”

《最後一課》讀後感13

《最後一課》這篇文章是法國小說家都德寫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從小弗朗士的角度寫出了在最後一節法語課裡韓麥爾先生和小弗朗士與以前相比的不同。

小弗郎士在上最後一課之前還是一個貪玩、不愛學習的孩子。早晨上學,他去的很晚,且連老師前邊佈置的作業是一個字也說不上來。可當老師宣佈“今天是最後一節法語課”時,小弗郎士心裡萬分難過和懊悔,而且非常希望自己可以背下那條分詞用法,哪怕付出任何代價。

讀到這裡,我忽然想自己,剛進國中時候我的成績還說得過去,可不知什麼時候我成績開始下滑,從第二滑到第6,而且上課的時候還老犯困。人坐在教室,可魂兒都不知道飛哪裡去了。就這樣一天天過去,課堂上我無精打采。唉~和小弗朗士相比,我還沒有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難道真的要“不見棺材不掉淚”麼?

擁有時不去珍惜,失去時才覺得寶貴。最後的一堂課上小弗郎士學得很認真,以至於他覺得老師講地“似乎挺容易,挺容易”老師講的,他也全都聽懂了。其實每節課都如此,但不同的是小弗朗士的心態。

這最後一課的法語課,在韓麥爾先生愛國思想的教育,愛國精神的感染和愛行為的影響下,小弗郎士變了,他變得懂事,變得愛課本,愛學習了,可最後一課卻在不知不覺中上完了,以後的小弗郎士只有靠自己來學習法語了,到了那時,他才開始學會珍惜,但,一切都已經晚了……

小弗朗士的“最後一課”結束了,我們的'“最後一課”還未開始。要學會珍惜你所擁有的,別等失去時才開始傷心、後悔,沒有人會等你太久,學會珍惜好麼?也許當你開始想

珍惜的時候,你可能無法去珍惜,因為你早已忘記你的初衷,時光是記憶的橡皮擦,一切都會被時光所沖淡,但有個東西卻可以在你心中紮根,成長,那就是一顆名叫“愛國”的樹。

《最後一課》讀後感14

細細品味過《最後一課》後,我所感受到的是一種沉重卻也無力反抗的無奈之情。

韓麥爾先生沉痛的感受,使我讀著讀著眼淚也在打轉。我驚異,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要哭?!我想起了我讀過的另外一篇文章《哭泣的圓明園》,驀然發覺,中國也遭遇過這樣的窘境。

回想起八國聯軍在中原大地犯下的種種劣跡,我似乎也能明白八國聯軍的心思。我中國軟弱必將會被欺凌,“落後就要捱打”是恆古不變的.真理。一個人懦弱並不傷大雅,但一個國家,後果將是多麼可怕!我們正值年少,如果像弗朗士一樣的荒廢學業、只顧玩鬧,那也必將會有如弗朗士一般的懊悔,只怕悔之已晚。

正如梁啟超所言,中國之責任全在我少年。阿爾薩斯的悲劇不會再在中國上演,我也希望我中國少年奮發圖強,真正的勝於歐洲,雄於地球!

今天,我讀了《最後一課》這本書,我讀了這本書以後感到受益匪淺。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叫小弗朗士的法國小孩,小弗朗士他到學校上學,這卻是小弗朗士的老師韓麥爾先生給他們最後一節法語課。因為,可惡的普魯士人佔領了小弗朗士的家鄉,小弗朗士連說自己祖國語言權利也被剝奪了。他們以後再也不能說他們祖國的語言,而是說普魯士人的語言。真實一群可恨的普魯士人。

我們中國科技不算太發達,至今也沒有實現我們中國人的登月夢想。而美國呢?科技日益發達,處處想佔我們中國人的便宜。我們要勇於實驗,勤動手,動腦。讓我們成為祖國的棟樑。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為祖國出力,讓科技日益發達。

《最後一課》讀後感15

明天開始,我們就不能再上法語課了,這個噩耗對於大家來說無異於一枚重磅炸彈,教室裡鴉雀無聲,隱約能聽見幾聲嚶泣。韓麥爾先生邁著沉重的步伐上了樓,高大的背影顯得佝僂而憔悴,我緩緩地將法語書一本本塞地書包,雙腿似乎灌了鉛,躊躇地走出教室。天色暗了下來,要下雨了,天地間彷彿蒙上了一層黑幕,我留戀地回望這美麗的校園,一步三回頭地離開。

大街上出奇的安靜,行人稀少。鐵匠華希特此時正和徒弟匆忙地收拾著行李,準備遠離這片丟失的.土地,只聽見他邊收拾邊悲憫地抱怨:“這兒以後是普魯士人的天下了,哪能容得下我們,指不定哪天還是會攆我們走,還不如自己走得遠遠的。”唉,哀莫大於心死,我抽答了一下,鼻子酸酸的。

天空中不知什麼時候下起了淅淅瀝瀝的雨,彷彿在訴說著亡國的悲痛和對侵略者的仇恨。畫眉依舊蹲在那棵老樹上,似乎也很不愉快,尖厲的叫聲好象也在控訴普魯士人的惡行。那塊布告牌仍然立在那裡,只是人早已散去,村民們好象躲避瘟神一樣遠遠地離開。不遠處,一群普魯士士兵正耀武揚威地拆除街道上的法語招牌,那些標註著熟悉文字的標牌被他們粗暴地踩得稀爛,然後點火燒掉……

我想:該死的,這裡屬於法國,他們沒資格這麼做,該有人去阻止的。但誰能上前阻止呢?這片土地從此已經屬於普魯士了,這裡再也不是屬於我們的家園了。

雨下得更大了,豆大的雨點無情地肆虐著,摧毀了周圍的一切。我奔走在雨幕中,腦海裡一片混亂。迷惘中,彷彿又看見自己正坐在那明亮的教室裡,讀著那些優美的文字。講臺上,韓麥爾先生的話語仍然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窗外,飄揚著鮮豔的法蘭西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