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教學反思>

9加幾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閲讀(2.17W)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9加幾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9加幾教學反思

9加幾教學反思1

“9加幾”是20以內進位加法的第一課。它是在學生學習了11—20各數的認識及10加幾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掌握好本節知識,可以為以後進一步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礎。

我利用“運動場上”為情境來呈現問題,讓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生表現出很高的熱情,有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的慾望。利用一個數分成1和幾作為練習,既複習舊知,又為湊十法起了鋪墊作用。

“湊十法”雖然本節課第一次接觸,但通過放手讓孩子們自己探索算法,我發現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已經懂得這種方法,在解決9加幾的問題時已經會用湊十法來進行計算,對於這些已經會的孩子,這節課我重點讓他們理解了湊十法的算理,對於不會的孩子不但要理解算理,還要使他們學會用湊十法來計算9加幾。

我鼓勵學生用自己的學具擺一擺,同時比一比哪一種方法好,好在哪裏?最後總結,用動畫的形式展現“湊十法”的整個過程,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強化計算方法。使學生看到在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時,有多種不同的計算方法,他們可以根據題目的具體情況,學會“從中選優,擇優使用”。選擇比較好的方法進行計算,能提高計算速度。

我充分尊重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交流、比較、體驗和感悟。讓他們利用手中的學具,通過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尊重學生髮現的方法和自己的選擇,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不但使學生很好的掌握知識,同時還提高了動手實踐與合作探究的能力。

通過獨立圈一圈、填一填及時鞏固新知,讓學生交流、思考過程,表述算理、深化新知。最後讓學生自己有順序地歸納整理9加幾的算式,找出算式之間的聯繫,分析9加的數與得數個位上的數的大小關係,使學生感悟9加幾的和的`規律及算式間的聯繫,有利於學生對計算結果的記憶,同時也滲透了函數思想。

本節課中存在很多不足,在根據學生列的各種算式找規律這一部分,我的點撥不夠到位,這裏不僅要讓學生知道和的十位上都是1,1就是10。還要讓學生明白第二個加數中的1和9湊成10,和的個位上少1的道理,在原有的教案中我也設計了這一環節,但在教學中由於我的課堂調控能力還欠火候,沒能處理好,從學生的反饋中也看出雖然學生大部分會用這種方法來計算“9加幾”的計算題了,但我感到在實際操作中從擺圓片學具“湊十”到擺小棒“湊十”,還應讓學生運用“湊十法”反覆練習,達到能正真理解算理。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更加註意課堂的把握,在動手操作中讓學生真正懂得其道理。

9加幾教學反思2

9加幾的教學是在學生學會了10加幾,十幾加幾和相應的減法後進行的教學,尤其原來學生對學習的湊十歌,記憶比較深刻,再結合擺小棒,小孩就很好地理解9加幾的算理。

一、情境引入,結合情境進行思考。

教材一開始的.運動會的場景,為孩子學習9加幾的算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例1通過數酸奶的盒數,箱子裏面的9盒酸奶,和箱子外面的4盒酸奶,一共有幾盒酸奶?你看看能想起來幾種辦法知道一共有多少盒酸奶?然後和小組的同學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最後學生彙報,趙思齊就是用“點數”辦法,從1數到了13。我問還有沒有其它數的更快的方法,孩子一時有些疑惑,我接着引導,既然知道箱子裏有9盒了,我們可不可以不用再數一遍了,然後用“接着數”的辦法,接着往後數箱子外面的10、11、12、13,不是數的更快了嗎?孩子們都明白了。然後老師板書:“接着數:10、11、12、13。”然後問孩子還有沒有其它方法,其實很多孩子都是想的“湊十法”,結合情境圖,孩子很直觀地看到也能想到把外面的1盒放進箱子裏,就是10盒。然後再加上外面的3盒就是13盒。我覺得情境圖幫了很大的忙。

二、擺一擺、圈一圈來進一步理解9加幾的算法。

9加幾的算法即“湊十法”,是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然後讓孩子們通過擺一擺小棒,一部分擺成9根,一部分擺成4根,讓孩子通過移1根小棒給9根湊成10根,另一部分就剩3根了,所以10加3等於13,體會湊十法計算9加幾。然後又通過課後做一做,讓孩子用圈一圈的辦法,9加1湊成10個圈到一起,看看剩幾個,就是十幾,進一步領會算理。

總之,理解了算理,才能很好地掌握算法,算的又對又快。

9加幾教學反思3

《9加幾》是國小一年級數學第七單元《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第一課時,本節課通過創設“熱鬧的運動會場”這一情境,讓學生學會“9加幾”的進位加法,初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並初步認識用“湊十法”來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上課開始時,我出示了主題圖,讓學生説説圖意,再根據圖意列式,學生很快列出了“9+4=13”,接着,我讓學生“你是怎麼想的?”

生1:我把9把放在心裏,往後數了4個,就是13。

生2:我是看出來的',幼兒園的時候我就會了。

生3:我用手指算出來的,10個手指不夠算,我再拿出3根鉛筆一齊算。

生4:擺小棒,先擺9個,再擺4個,一共是13個。

生5:把9分成5和4,把4分成2和2,5+2=7,4+2=6,7+6=13。

生6:我會算9+5=14,所經9+4=13。

學生説出了6種不同的計算方法,但沒有一種是教材上要求的“湊十法”,正當我對要不要引導出“湊十法”感到舉棋不定時,兩個學生説出來了,確實讓我心頭一震,欣喜萬分。

生7:把4分成1和3,9+1=10,10+3=13。

生8:把9分成4和5,5+5=10,10+4=14

面對如此聰明,肯動腦筋的學生,我深感學生的潛力不可估量。

教後記:算法多樣化是課堂標準中的一個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鼓勵學生探索不同的方法,並不是指讓學生掌握多種方法。學生有着不同的知識背景和思考角度“湊十法”並不是對每個學生來説都是絕對的好方法,所以,教師應開放自己的思想,開放學生的思維,提倡算法多樣化,只要是學生自己動腦想出來的方法,就是好方法。但學生的方法往往不是最簡便的,有時導致速度很慢,面對多而雜的計算方法,學困生還可能會看得眼花潦亂,不知所以,導致一種方法也沒掌握好,所以,我個人認為教師適時地強調“湊十法”的好處還是有必要的。

9加幾教學反思4

上完了《9加幾》的練習課,感觸很多,我及時進行了反思,當初在設計《9加幾》練習課的時候,考慮到學生對9加幾的知識已經有了初步的理解。學生已經知道運用數一數的方法和湊十法來解決數學問題,因此設計該課程時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運用情景教學法,主要特點如下:

1、聯繫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充分延伸本單元的主題,繼續運用情景羊村運動會,喜洋洋用氣球佈置羊村的情景,讓學生充分觀察列示解決問題,把學生通過闖關的形式贏得羊村運動會的門票,進到羊村,參觀吃美食等一個完整的故事,使學生對本節練習課充滿興趣。通過羊村運動會的小故事,把9加幾的教學知識運用到其中,讓學生通過實踐來解決問題,各個教學環節沒有打破教學情境,讓學生學習的興趣高漲,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減少了教師組織課堂的時間與精力,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2、列舉出9+1到9+9的算式,讓學生直觀來觀察這些算式之間的規律的關係,簡單滲透函數的思想,學生通過觀察,能發現一個加數變大,和也會隨之增大。以及熟練運用湊十法。通過村長出題,學生回答的'寓教於樂的方式,讓一年級的學生在輕鬆愉悦的課堂環境中進行學習。

3、在進行了一些基礎練習和鞏固之後,開始出示一些提高性的題目和口算,讓學生通過本課所得的規律等來熟練運算9加幾。

9加幾教學反思5

9加幾這節課是進位加法的第一節課,是比較經典的一節數學課,今年教學能手評選就有這個課題。主要讓學生通過數、算等數學活動,掌握9加幾的計算方法,理解湊十法的思維方法,在具體的動手操作中,主要通過主題圖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這節課是在週一的第一節課上的,在家過了2天輕鬆的週末,學生每到週一的第一節課就精神懶散,我猶豫了週末2天,到底要不要講新課,後來還是決定講新課,不能耽誤大好時光。

數學老師都覺得計算課很難上,平時上公開課或比賽,都不願意選計算課,因為計算課比較枯燥,有的算理還非常難以理解。但是對於這節課來説,課中呈現的內容,絕大多數的學生早已在上學之前就已經會算了。無疑,對於已經會的內容,讓他們再認認真真地在課堂上學一遍,勢必會很無趣,很枯燥。如何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設計出一堂能吸引學生的計算課,是我在備課的時候所要考慮的。這節課,為了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讓學生體驗多種計算方法,感受湊十法最簡單

在主題圖中提出問題後,我讓學生自己列式計算一共有幾盒酸奶,王晨赫很聰明,提的數學問題非常規範,他説求一共有幾盒酸奶,孩子們都知道要列式9+4,這是我就問孩子們,9+4等於多少呢?讓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然後讓學生説自己的想法,他們説得非常好,有的孩子説,我是用小棒擺了,一個一個的數的',有的孩子説我從10接着數4個數,就是13,王晨赫説我先從4裏面借一個1給9湊成10,10再加剩下的3就是13,這時,我馬上問學生,你們認為這些方法哪種最簡單?很多學生毫不猶豫地説:王晨赫的最簡單。這時我就告訴學生,這種方法叫湊十法,非常簡單。然後讓學生用小棒擺了湊十法的過程,再讓很多學生都口述了湊十法,更注重了對於學生算理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不是我單純地將算理強加給學生,而是通過擺一擺,説一説的過程,使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加深了理解。讓學生切實理解了湊十法的算理,為學生牢固掌握湊十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設計了富有童趣的練習題

學生理解了湊十法的算理後,我設計了大量富有趣味的練習題,有摘蘋果,答對那道題蘋果就落下來。開火車算題,小火車呼呼的開過來,學生計算上面的題目,算得又對又快,孩子們學得非常開心。

三、板書清楚直觀

我在板書9加幾的計算過程時,特別用彩色粉筆標註分出的1,讓學生印象深刻,效果顯著。

在教學中,我沒有發現一個學生用老辦法——數手指。全班學生都熟練掌握了湊十法,這節課確實做到了高效率。

9加幾教學反思6

《9加幾》是國小一年級數學上冊第10單元《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第一課時,我設計了9加幾這節課,目的在於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使學生在已有經驗和知識的基礎上自己得出計算9加幾的方法,並初步理解湊十法的思維過程;讓學生經歷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這一過程,初步感受到數學源於生活,獲得成功解決數學問題的喜悦,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用數學的意識。上完課後,我對教學環節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成功之處:

1、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根據國小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上課伊始,我從學生熟悉運動會導入主題圖,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認識到生活中藴含着大量的數學信息,存在着許多需要解決的數學問題,從而誘發孩子們主動地發現並提出問題,積極地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讓他們在具體的情境中始終精神飽滿地參與教學活動。

2、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索的過程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建構主義學説也認為,數學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數學知識、方法、思想等必須由學生在完成活動中自己去理解、感悟、發展,而不能單純依靠教師的講解去獲得。根據上述理念,我在教學中緊緊圍繞學生的心理,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結構的實際出發,讓他們通過開運動會的主題圖,通過觀察、交流、討論,主動建構自己的認知結構。在講湊十法這個環節,我設計了先讓同學們動手擺小棒,來算9+4等於多少?讓學生上黑板來擺一擺,説一説。在説的過程中,有的説一根一根數的方法,知道 9+4=13。有的説:從9往後接着數,不管哪一種方法我們都不要反對。教師應開放自己的思想,開放學生的思維,提倡算法多樣化,只要是學生自己動腦想出來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引導孩子再動動腦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讓老師和同學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逐步引導孩子説出湊十法,因此,凡是孩子們能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我決不包辦代替,做到讓孩子們多思考、多動手、多實踐,提高他們的參與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寬他們的思維,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

3、不足之處:

讓學生説的環節過少,沒有做一定量的練習題。但我堅信,通過不懈的努力,在指導老師和其他同事的幫助下,我一定會盡快的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9加幾教學反思7

最近似乎有了一個習慣,每次講一節新課前要翻看教參、自己把習題做一遍,因為想讓自己的授課過程更加的高效,所以要一再斟酌,力求新課講完孩子做習題就不再有問題。每次講完新課,又習慣性的再看一遍教參,看看本課的目標達成自己是否有遺漏,並且在講過一遍後再回過頭去看教參上的講授建議似乎又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加系統的認識。

關於“9加幾”和”幾加9“的進位加法講完了,感覺課上的還算流暢,畢竟上完後自己感覺很舒服,學生的參與度也還可以。課後的練習,孩子們做的也不錯,出錯率很低。可是再細想想總覺得哪裏還有不太對勁的地方。再次翻看教參,又回想着省優質課的觀摩體會,覺得我是錯過了一點,就是對孩子們算法多樣化的鼓勵和啟發,而是過去強調湊十法的教授。想想我講這一課時的課堂,學生因為有了太多的已有知識鋪墊,很多在學前班都已經學過湊十法,當”9+6“的算式一出來,有不少孩子很快就口算出了答案,我就勢問:你是用什麼方法算的?孩子較為清晰的講了他所知道的`湊十法,我接下來的處理是直接引入湊十法,我説”對今天我們就學習湊十法“,然後是帶着孩子系統的理解湊十法的算理方法。

現在想想,我雖很好的達成了教學目標,可是對於孩子們的思維訓練,對孩子們的長遠發展真的是有益的嗎?要求孩子們用標準的方法解決問題再加之大量的習題練習是快速提高成績的好辦法,可畢竟在我的內心深處,真正想培養我的孩子們的不是他們的高分數,是他們良好的數學思維。

因此就這一課來説,在詳細講解湊十法之前,我應給學生一個自由探索算法的時間和空間,如果孩子們的思維早已被外界的壓力所限制和固着,我還應給予恰當的引導,讓孩子們的思維活躍起來。努力吧,接下來”8加幾和幾加8“的新課教授我需要改進,雖然在孩子們已經熟悉湊十法之後,讓孩子們再去探討其他的解法有些困難,但是我得嘗試讓孩子們的思維活躍起來。

9加幾教學反思8

9加幾是20以內進位加法第一課,同時是學習進位加法的基礎。通過本節課教學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1、學習氣氛很重要。只有對課堂、學習感興趣,才能使學生學會學習。9加幾這節課我先通過開火車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通過練習10加幾的練習,以此為9加幾的湊十法的思維方式做好鋪墊。

2、通過學生熟悉的的生活情境導入新課。通過孩子參加興趣小組的面試活動的經歷導入9加幾的算式,這樣更加有利於學生接受。

3、本節課的重點是湊十法的思維過程。首先我讓學生自己想辦法,如何計算

9+6?(可以利用學具小棒)在這一環節中我缺少讓小組內交流,這樣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鼓勵學生傾聽別人的方法。學生1的方法是一個一個的數,總共15個;學生2的方法是將6分成1和5,1和9組成10,10加5就是15;我緊緊的抓住第2種方法來引入本節課的新知“湊十法”。然後擺小棒讓學生感知湊十法的過程。最後重點是注重學生會用語言表達9加6的'計算過程,反覆請不同的學生説一説9加6的計算過程。通過説一説便於學生理解湊十法。最後比較9+6與6+9,要求學生先從算式和得數進行比較,你發現了什麼?深化學生理解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得數不變;然比較兩個算式的計算過程,為的是讓學生計算過程中的分成的格式。

4、通過9+6的算理之後我導入計算9加幾的兒歌(見到9,就想1,9和1組成10,10加幾就是十幾),這是本節課中我的不足之一:每個算理都應經過大量實例之後總結得出,而我僅僅通過9+6的算理就總結出9加幾的算理。

5、每節課必不可少的就是練習,這是對本節課的檢測。我通過智力闖關的形式,設計了3關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從圖形到數,不斷地深化學生對湊十法的理解,使學生學會應用。本環節中我的不足是:9+4的算式出現了兩次,有些囉嗦,應該讓學生體會9加幾的各個算式的思維過程。另外對於第3關中進行比較9加幾算式。通過比較發現9加幾算式中得數的個位比加數少1,少的1給了9,湊成10.在第3關中我引導不夠透徹,從而學生沒有準確的表達出。

9加幾教學反思9

《9加幾》是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20以內進位加法的第一課。它是在學生學習了1120各數的認識及10加幾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掌握好本節知識,可以為以後進一步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礎。

成功之處:

1、複習舊知,為學習新知識打好鋪墊

在剛開始上課時,我設計了一些口算題目。如:9+1+8 9+1+4 9+1+3 這些連加式題,讓學生觀察這些題目有什麼共同點?好算嗎?這為本節課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

2、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讓學習成為孩子的快樂。如:教學例題9+4時,我不忙着具體分析,而是先喚醒學生已有經驗,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學生思維得到解放,眾説紛紜: 有的是一個一個數的,有的是接着數的,還有一部分學生是用湊十法算的。我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體現了課程標準所提倡的算法多樣化的理念。這樣,把解決問題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就給學生留下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策略的機會,每個人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學生在不斷地進行獨立思考,創新意識會得到很好的培養,學生們敢於發表觀點不一的看法。

3、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索的過程

課程標準提倡算法多樣化,但有些學生的方法往往不是最簡便的,有時導致速度很慢,所以我適時地強調湊十法的好處,如:挑選兩名學生進行口算比賽,其中一名用數的方法,另一名學生用湊十法,引導學生對自己和他人的算法進行評價,進而慢慢認識到湊十法是一種比較簡便的算法,以達到優化算法的目的。同時,我儘量給予學生更多的操作實踐機會,提供豐富的材料,使學生動手操作學具,進一步形成湊十法的表象,及時內化計算方法,做到讓學生多動手、多思考、多實踐,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最大可能地拓寬他們的思維,也為後面學習加減法簡便計算中湊百、湊千奠定基礎。這樣既呵護了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計算方式的權利,又給學生提供了對各種方法做出比較、反思和改進的機會,促進學生更高智慧的生成。

不足之處:

在教學的過程中,總結的不到位,沒有很好的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一味的求快,直奔主題,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請孩子們看着圖,先提數學問題,然後列式、解答,這樣就能給孩子留下一個思考計算過程的空間。覺得自己有時候,考慮問題還是不夠全面,不夠細,教學時免不了因為一開始的粗枝大葉而走回頭路。

9加幾教學反思10

《9加幾》是第八單元的第一課時,是學生在學習了11~20個數的認識及10加幾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雖然有一部分的學生已經學會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但是不是很熟練,而且在方法上各有不同:有些學生使用從一個加數開始往上數的方法;有些用物品擺出來數一數的方法,極少有學生或沒有學生會使用湊十法來計算。因而學會9加幾的計算方法等有關知識,對於學生進一步學習整個20以內的進位加法至關重要。學生掌握好了本節的知識,可為進一步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礎 。我把本節課重點放在理解“湊十法”的思想過程上,“湊十法”不僅是20以內加法的核心方法,也是將來學習加減法簡便運算的重要方法(湊整)的基礎。上完課後,我對本課教學環節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首先利用課件顯示10加幾的複習題。為新的學習作了鋪墊,並由複習題總結出10 是我們的好朋友,找到了10就可以使運算又快又準的進行。接着讓學生認真的觀察主題圖,使他們認識到生活中藴含着大量的數學信息,存在着許多需要解決的數學問題,從而誘發孩子們主動地發現並提出問題,積極地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讓他們在具體的情境中始終精神飽滿地參與教學活動並使學生體驗到生活處處有數學,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

在教學中,放手讓學生進行算法探討,對不同的算法加以肯定,尊重學生個性化的計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樣化是《標準》關於計算教學的基本理念之一。為了使學生在初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並初步認識用“湊十法”來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上課開始時,我出示了飲料圖,讓學生説説圖意,再根據圖意列式,學生很快列出了“9+4=13”,接着,我讓學生説出“你是怎麼想的?”學生回答如下:

生1:我是一個一個數出來的。

生2:我是接着9的後面數10、11、12、13。

對學生的不同算法我給予了表揚和肯定,學生的潛力不可估量。教師應開放自己的思想,開放學生的`思維,提倡算法多樣化,只要是學生自己動腦想出來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我在教學中緊緊圍繞學生的心理,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結構的實際出發,讓他們通過觀察、交流、討論開運動會的主題圖,主動建構自己的認知結構。這節課在學生解決問題這一環節,我首先出示湊十法湊的過程,然後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自己對湊十法的理解。在學生理解了湊十法的意義之後,我設計了各種有趣、有效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計算能力。接着通過擺一擺動手操作,讓學生親自體驗湊十法的過程的同時也加深體會了湊十法的意義。

在這一次的課堂教學中,也存在着眾多的不足之處,例如在鞏固湊十法的時候出現的形式單一,都是將一個圖片移動,湊成十個,其實可以換些比較多樣的形式,像是將9個和1個圈起來也表示湊十的過程,就因為在這個點上設計的不夠,在後面學生完成做一做練習第一大題的時候,班上有一半的學生不能準確的圈出十個圖片來。再來一個明顯的失誤就是由於對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操作不夠熟練,在課堂中出現了操作不同步的現象。

9加幾教學反思11

我上課的內容是9加幾,它是學生掌握了11~20各數的認識及10加幾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理解掌握湊十法是學生進一步學習其他進位加法的重要基礎。 我對教材的理解是這樣的:9加幾是學生學習進位加法的起始課,學生認知基礎和思維基礎是十加幾等於十幾,怎樣將9加幾轉化為10 加幾的`問題是知識的核心,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湊十。而湊十法這種思想及具體的方法,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教學時應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瞭解學生,幫助學生總結、掌握知識。

本課的重點是初步掌握湊十法並能正確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難點為理解湊十法的思考過程。

成功之處:

1、激發興趣,複習導入 本環節我以一組口算練習導入,目的在於對10加幾就等於十幾進行強化,使學生感知湊十可以使計算變的敏捷,為後續學習湊十法奠定知識基礎。

2、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這一環節是本課的重點,利用直觀的飲料圖,讓學生髮現問題,並在小組合作交流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計算方法,學生的經驗是數數法和計算法,我適時介入學生的討論中引導學生髮現湊十法更方便計算。在學生提出湊十的方法之後藉助課件,使學生清楚的看出湊十的過程,從而初步感知湊十法。

3、鞏固練習,內化計算方法,採用學生先練,老師再講解的方式。

4、總結規律。將九加幾的算式都羅列出來,引導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其中的規律。

不足之處:

孩子的想法比較發散,想出的規律是我沒有想到的(第二個加數等於結果的個位加上十位),在這個方面上,我應該在備課的時候想周全一點。

9加幾教學反思12

今天聽了樑老師這節《9加幾》的數學課,感到樑老師是一個非常有經驗的老師,態度親切自然,很有親和力,學生學的開心,而且課堂氣氛活躍,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開課伊始創設了一個學生喜歡的問題情境,喜洋洋與灰太狼,讓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開始這節課。“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學習方式。”“湊十法”是學生新接觸的一種方法,掌握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這部分的教學,樑老師設計了“擺小棒”的活動,讓學生親身經歷,初步理解“湊十法”的思維過程。,使學生對“把9湊成10”有個清晰的印象。再讓學生從動手擺一擺,邊實際操作,邊對照算式進行計算,具體形象的操作過程與抽象的計算過程一一對應,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算法。並且,學生在活動中合作交流,加深認識。

現在也談一談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第一:算法多樣化是課堂標準中的一個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鼓勵學生探索不同的方法,並不是指讓學生掌握多種方法。學生有着不同的知識背景和思考角度“湊十法”並不是對每個學生來説都是絕對的好方法,所以,教師應開放自己的思想,開放學生的思維,提倡算法多樣化,只要是學生自己動腦想出來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第二:在做練習:

9+1=10 9+2=11 9+3=12 9+4=13 +5=14 9+6=15 9+7=16 9+8=17 9+9=18

從而總結出規律:“一個加數不變,令一個加數比和的個位多1.”一年級的學生理解這個規律有點困難。而且也不會應用這個規律解決下面的

9加幾教學反思13

《9加幾》是學生掌握了11~20各數的認識及10加幾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也是進一步學習其他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一年級孩子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湊十法”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印象才深刻,才能運用自如,遷移到8加幾、7加幾、6加幾等20以內的進位加法。所以,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滲透轉化思想,應用“湊十法”,正確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教學關鍵在於啟發學生將9加幾轉化為10加幾。

本節課有不足的地方:在學習中材料的'提供可以在放開,不要過度的強調湊十法,該放手時就放手,該點撥時要及時重點點撥,不能一帶而過。在根據學生列的各種算式,找規律這一部分我的點撥不夠到位,這裏不僅要讓學生知道和的十位上都是1,十位上的1就是10。還要讓學生明白第二個加數給9一個變成10,和的個位上少1,這裏可以先讓孩子觀察,再總結。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更加註意課堂的把握,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使每一個環節處理得更加到位。

9加幾教學反思14

學習是一種個體的認知活動。由於每個人的認識水平、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策略和途徑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在面臨一個新的計算問題時,就會出現不同的計算方法。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從情境中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計算9加幾:有的是一個一個數的,有的是接着數的,還有的是用“湊十法”算的。我在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體現了允許學生算法多樣化的新理念。把解決問題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給學生留下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策略的機會。學生能不斷地獨立思考,創新意識得到很好的培養。

在提倡算法多樣化的同時,我還重點引導學生對自己和他人的算法進行評價,進而慢慢引導,使學生認識到“湊十法”是一種比較簡便的算法,以達到優化算法的目的。同時,儘量給予學生更多的操作實踐機會,提供豐富的材料,使學生動手操作學具,進一步形成“湊十法”的表象,及時內化計算方法。

9加幾教學反思15

《9加幾》是20以內進位加法的第一課,它是在學生掌握了10以內的加減法,10加幾的口算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它又是我們以後學習計算的重要基礎!

教學目標是:1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使學生初步理解“湊十法”和“9加幾”進位加法的思維過程並能正確計算。2、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意識。3、通過交流和動手操作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學習意識。教學重點:滲透轉化思想,應用“湊十法”正確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教學難點: “湊十法”的思考過程。為了完成上述教學目標,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將以主題圖為主要教學手段,採用讓學生自主探究,動手操作,遊戲等活動中完成教學。設計個四教學環節:第一個環節:與10有連續的數學知識和數數大比拼來喚起“湊十法”的意識。

第二個環節是獲取新知的過程,教學中我將以學生自主探索為主,這個環節我原本將分三個步驟來完成。1、交流,得出方法,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看主題圖找出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讓學生通過互相交流説出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並讓學生議一議每種方法。給予學生讚揚和鼓勵。在交流過程當中,學生探討出的方法有很多種,可能出現的情況有:(1)依次一個一個的數1、2、3、4、……12、13;(2)先數箱子裏的9盒,然後再接着數10、11、12、13。(3)9加4等於13,13是怎麼算出來的,算數可是要講道理的,讓學生在擺小棒,移動小棒中感悟9需要幾湊成10,9和1湊成10,4可以分成1和3,先算9加1等於10,10再,3等於13.讓學生明白“湊十法”的過程,並且用圖示的方法板書出來。可在原生課堂中所出現的情況並沒有設計的那麼完美,首先在學生掌握數學信息和問題後沒有馬上出現算式,而在出示算式後過於着急讓學生説自己是怎樣算9+4=13的想法,這樣一來就剝奪了大部分學生思維的過程,讓一個人代替了全部人的想法,如果這裏能放慢腳步讓學生把動手擺小棒的過程分享給同桌或其他人,儘量讓更多的孩子説自己擺的思維過程,更能達到探究9+4=?的效果。在理順算理之後讓學生多説算理的過程,這樣也就能更好的掌握9+幾的算理了。

第三環節:利用教材練習9+2= 9+5= 9+7=進一步鞏固“湊十法”的應用。從而讓學生去發現分成1和幾的的重要性,1就是為了與9湊成10而更方便計算的。

第四個環節;遊戲。一年級學生注意力不持久,在突破重難點之後,我用數字對對碰的.遊戲,讓學生説出卡片上正確得數的形式,將9加幾的算式有規律的排列,先讓學生髮現每個算式的第一個加數都是9,從而引出課題“9加幾”,再讓學生計算結果。既調節了學生的注意力,又鞏固了9加幾的知識。再觀察得數特點,發現規律,找尋又快又對的計算的小竅門。得數的個位都比第二個加數少1,而這少的1去哪了,給了9湊成10了。在這一環節中老師説的過多,沒有真正把這9加幾的小竅門種在學生的心裏去。第二個遊戲:誰是神算手是對前計算小竅門的鞏固,提升學生在計算中的數感。

整堂課下來,收穫頗多。數學教學是思維獲得與提升的一門學科,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在今後的數學教育中還有很多需要潛心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