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寓言>歷史故事>

《水滸傳》讀後感(集合14篇)

歷史故事 閱讀(3.03W)

讀完某一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水滸傳》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水滸傳》讀後感(集合14篇)

《水滸傳》讀後感 篇1

林沖,林沖,陸,宋江,吳用——”合上書《水滸傳》。英雄的形象一個接一個地出現在我的眼前。

林沖武功高強,陸又粗又瘦,宋江理財公正,吳足智多謀,報恩報仇的性格令人難忘。

當我第一次讀《水滸傳》時,我只是覺得它很無聊。整本書充滿了兄弟情誼。殺戮和殺戮有什麼好處?隨着年齡的增長,它也出現在我們的教科書中,甚至老師也會在課堂上給我們講故事。漸漸地,我對這本書有了新的理解。《《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七年級位偉大的作家。這本書講述了梁山英雄從起義到繁榮再到失敗的整個過程。它清楚地表明瞭“政府強迫人民反對”的主題,也證實了“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的真理。因此,美國著名女作家賽珍珠把這本書的名字翻譯成了“所有的人”。

閱讀《水滸傳》時,最吸引我的兩個情節是“魯三拳打倒關西鎮”和“魯推倒垂柳”。

盧嫉惡如仇,脾氣暴躁。當他聽說金氏家族的悲劇時,他同情他們,同時他也對關西鎮懷有強烈的仇恨。因此,在鄭屠肉案發生前,這位誠實坦率的大英雄把金和他的女兒安全送走,然後去參觀關西。魯智深已經做了很多批評,但關西鎮習慣了欺負人,不敢正面面對魯智深。最後,他再也受不了了。他邪惡的一面已經暴露了。然而,這一次他遇到了魯,他的勁敵,所以魯最終三拳殺死了關西。魯認爲關西鎮在哪裏如此脆弱?據估計,關西本人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盧殺了關西之後,別無選擇,只能去五臺山出家。後來,由於五臺山的麻煩不斷,破壞了佛教的.純潔性,長老們即使再喜歡,也只能在輿論的壓力下把盧·推薦給東京的大宗室。當他來到大宗室時,住持感到困惑。這是哪個和尚?你如何安排他?正疑惑間,一個和尚想了一個適合盧的工作,就去菜園子裏看看。陸不知道他爲什麼送自己,直到他來到菜園。原來菜園周圍有一羣歹徒。他們總是喜歡到菜園來搗亂,偷蔬菜,製造麻煩。沒有一個和尚能忍受。陸過來到菜園後,很快就制服了這些混混。他們還把魯當作他們的主人來崇拜。有一天,陸和他的弟子們在一起喝酒。魯聽不到樹上烏鴉的叫聲,氣得連根拔起一盆垂柳。這嚇壞了這幫人。從那以後,他們就把盧的話記在了的心上。魯拔垂柳的故事也傳到了東京。

《水滸傳》讓我回味無窮。如果有時間機器的話,我真的很想進入這本書描述的時代,親自欣賞英雄的風采。

《水滸傳》讀後感 篇2

“山東及時雨,孝義黑三郎”,“仗義疏財,忠肝義膽”,“梁山呼保義,鄆城宋公明”,這一切的聲音,都在共同呼喊着一個名字——宋江。一個父兄眼中“孝字爲先”的孝子,一個朝廷眼中“水泊草寇”的頑劣之徒,一個由“忠”和“義”交織而成的歷史碑文。

施耐庵筆下的宋江是《水滸傳》中矛盾的中心,在報效朝廷和建設梁山中,在盡孝道和上梁山中,他始終處於矛盾之中。但最核心的是他在“忠君”與“仁義”間的選擇。

宋江是“仁義”的,“及時雨”的稱謂非他人所能及,“救晁蓋”、“濟武松”、“殺閻婆”、“三打祝家莊”,這一幕幕至今仍然歷歷在目。“生死之交一碗酒”是他的人生信條,“急人之(作文:水滸傳讀後感作文)所急”是他的做事準則,這一切,都樹立了他在一百零八將中的地位,位列天罡,執掌地煞,何等的榮耀;大塊吃肉,大碗喝酒,何等的暢快;劫富濟貧,攻城掠地,何等的.威風。

但這恰恰是施耐庵爲宋江吹響輓歌前的空響,宋江畢竟還是一個鄆城小吏,在他的骨子裏,透着的是對大宋王朝忠貞報國的志向。“敢笑黃巢不丈夫”是宋江留在望江樓的詩,看似輕視朝廷,實爲他因報國無門而自嘆息。不論是晁蓋打曾頭市後的私見宿太尉,還是水淹高太尉後的盛情款待,抑或是晁蓋死後,替換“聚義廳”爲“忠義堂”大匾,處處透着他對朝廷招安的渴望。然而他卻忘了,在腐朽的趙宋王朝裏,哪有他一個鄆城小吏的生存空間。可悲呀,可嘆!可憐梁山一百零八將盛極一時,最後卻落得死散凋零。

縱然面對這些,宋江在忠與義之中還是放下了曾經緊握的刀槍,在忠與義之間做出最後的選擇。對於宋朝的毒酒,他一飲而盡,想以死“表明忠義”,更令人嘆惋的是,爲防止李逵再反朝廷,也讓其服毒酒隨他而去;留下的只有“茫茫乾坤方圓幾何,成大任,重大義,男兒本色……”的悲歌。

宋江在施耐庵的筆下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他在忠與義的交織中,迷失了自己,最終只能淹沒在宋王朝的浪花之中。在“忠君”與“仁義”之中,他選擇了忠君,選擇了一條看似美麗卻永無出頭之日的道路。他走了,或許他依然會笑對朝廷,依然毫無怨恨,而留給我們的卻只有無盡的感慨。

如果可以重來,我願看那個真正“笑黃巢”的宋江,那個水泊裏“替天行道”的宋江。聽,他唱起了那首歌,在蘆葦水道中飄得很遠、很遠:“生死之交一碗酒。”

《水滸傳》讀後感 篇3

今年暑假我把《水滸傳》讀完了,水滸傳是一部以農民起義爲題材的長篇小說。作者施耐庵以北宋宋江起義的史料爲主題依據,成功塑造了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漢的形象,如宋江、林沖、李逵、武松、魯智深等。這一百單八將每個人都有一個綽號,如黑旋風李逵、行者武松、浪子燕青、沒羽箭張清等等。

一百零八個人分爲天罡星和地煞星,天罡星三十六員,地煞星七十二員。那這一百單八將是爲何歸順梁山的呢,就讓我來說幾個,大刀關勝,朝廷派他來消滅宋江,結果被呼延灼騙了,所以才被生擒,關勝見宋江很講義氣,便歸順了宋江。沒羽箭張清,他是東昌府的將軍,宋江來攻打時,他連續打倒十幾個人,在張清去搶糧食的時候,水軍頭領捉住了他,押回梁山泊後,他打傷了那麼多人,宋江都沒殺他,所以歸順了宋江。豹子頭林沖原來是朝廷的八十萬禁軍教頭,因觸犯了高太尉,被流放滄州,經過柴進莊上時,柴進讓他去投奔梁山,後來林沖和晁蓋一夥一起殺了王倫建立了梁山泊。一丈青扈三娘,宋江去打祝家莊時,一丈青扈三娘來幫忙生擒了梁山好漢王英,後被林沖捉去了。拼命三郎石秀,他和病關索楊雄在薊州殺了人,在祝家店裏遇到了時遷,時遷偷了店裏的報曉雞,店主就跟他們打了起來,石秀把他們打倒,防火燒了祝家店,準備一起去投奔梁山,時遷中途被抓,石秀只好跟楊雄一起上了梁山。雙鞭呼延灼,他也是朝廷派出的.將軍,也是去消滅宋江一夥人的,他的連環馬大敗宋江,後來,徐寧被請過來幫忙,他用鉤鐮槍大敗連環馬,後來呼延灼在青州被宋江抓住,投降了。神醫安道全,原本過着好日子,由於宋江生病,張順去南京來請他,安道全不肯,張順就故意殺人嫁禍於安道全,安道全迫不得已才歸順了梁山。浪裏白條張順,他在賣魚的時候和李逵打了一架,上岸後認得宋江,後來在白龍廟相會上了梁山。插翅虎雷橫,因爲母親被打了,所以一時氣憤打死了白秀英,被朱仝押往滄州,朱仝和雷橫原本就是好朋友,因而朱仝便放走了雷橫,雷橫無路可走只好上了梁山。美髯公朱仝,因放走了雷橫而犯罪,押司的兒子喜歡朱仝,朱仝就陪他玩,一天李逵打死小押司,朱仝被追捕,被逼無奈,只好上了梁山。

整本書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真假李逵的故事,故事大概是這樣的:李逵要去老家接母親,半路上李鬼冒充李逵,對着李逵說:“我是梁山黑旋風李逵,快把值錢的東西給我。”李逵說自己就是李逵,一刀搠傷了他,李鬼撒謊說家裏還有一個老母親,李逵就放走了他。

我覺得書中一百零八位好漢真是各顯神通,可惜的是在征討方臘時死傷了大半,太令人惋惜了。

《水滸傳》讀後感 篇4

在成長過程中,無數本書滋養着我,伴我度過漫漫長途。我對書如魚和水,緊緊繫在一起不可分開。臧克家說過“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當一本書真正住進你的心裏,你就會有這種感觸。

小時受爸爸的影響,對書很感興趣。爸爸便買來了幾本名著以陶冶我的情致。但我太小,只是隨便翻翻。

上學後發現小時爸爸買的書竟是四大名著,便來了興致,隨手拿了一本《水滸傳》看看,卻一下被吸引住了。小時的零碎記憶在一頁頁紙中被重現,記憶也隨之深刻起來。當合上最後一頁時,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心靈久久地被那一個個英雄豪傑所震撼着,感動着。

在這昏暗迂腐,官官相護的年代,無數好漢被處處欺壓。但亂世出英雄,在無法忍受的情況下,他們義聚梁山泊,匯成了一股連朝廷也不敢忽視的勢力。在一次次征戰中,他們爲了義,救出兄弟,殺除貪官,卻也衝爲了朝廷眼中的最大賊。在幾經波折下,朝廷招了安,讓他們四處奔波掃平其他勢力,但結果卻是,在百經沙場後散的散,死的死,就如同一部戲完結後的慘淡收幕。

那一個個個性鮮明的角色印我的腦海,揮之不去。急公好義的宋江,智慧多謀的吳用,豪邁大力的魯智生,武藝高強的林沖等等,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他們是天上108位星辰,來到人間替天行道。他們豪氣沖天,爲了兄弟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在宋江的帶領下,他們打倒貪官污吏,濟世救民,顛覆了我們心中所謂的“義”。何爲真正的義,誰也說不清。但他們卻說明了一點善、正即義,民心所向即義。他們用自己的.義,反對朝廷的腐*。

但當他們實力達到頂峯時,宋江卻不顧反對要朝廷招安即使有義,卻依然要顧到忠。不是所有義都是大逆不道,也不是所有忠都不能與義並存。也是他們四處征伐,掃滅那些本與他們同道的賊。從那一刻開始,故事就發生了戲劇性的扭轉。即使如此,朝廷依然是朝廷,它永不會爲了你一點戰功,而天真地以爲你以忠順。所以,當他們得勝歸來時,硬生生地拆散了他們。

直到現在,我依然爲他們的結局而感嘆。但轉念一想,覺得又能怎樣呢?或許那已是最好的結局了。那個時代成就了他們,卻也毀滅了他們。但到最後,他們的情也依然存在,想起吳用、花榮隨宋江自殺,我眼中便盈滿了淚水。

在書的世界中,我忘記了時間,只是爲那一個個故事感嘆,在書的世界中,我忘記了空間,任思緒隨那些好漢心神往之。

書,帶着我的靈魂在一點一滴中昇華!

《水滸傳》讀後感 篇5

《水滸傳》是一部非常經典的中國名著,與它相媲美的還有《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號稱"中國四大名著".《水滸傳》它真實地描寫了宋代農民起義,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及統治階級的罪惡.它以傑出的藝術描寫手段,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和失敗過程的一些本質方面,說明造成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揭竿而起".

《水滸傳》寫英雄們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況,但是在逼上梁山這一點上,許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於生活不下去,他們不滿官府的剝削,積極參加劫取"生辰綱"的行動,從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寶是由於受地主的掠奪和迫害起而反抗的.魯智深是個軍官,他嫉惡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結果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貧民,爲打抱不平和報殺兄之仇,屢遭陷害,終於造反,勇猛地向統治階級進行衝擊.他是從血的教訓中覺醒過來的.

水滸一百零八將,人物形象中令我記憶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吳用"和"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智多星吳用"幾次獻策:吳用爲晁蓋獻計,智取生辰綱,用藥酒麻倒了青面獸楊志,奪了北京大名府樑中書送給蔡太師慶賀生辰的十萬貫金銀珠寶;宋江在潯陽樓念反詩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場,快行斬時,吳用用計劫了法場,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莊失敗;第三次攻打祝家莊時,吳用利用雙掌連環計攻克祝家莊.宋江鬧華州時,吳用又出計借用宿太尉金鈴吊掛,救出了九紋龍史進,花和尚魯智深.一生屢出奇謀,屢建戰功.受招安被封爲武勝軍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後,吳用與花榮一同在宋江墳前上吊自殺,與宋江葬在一起.真不愧爲"智多星"呀!"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是一位非常直率,暴烈如火,卻俠骨柔情,卻惡人爲的是救窮苦人於水火的`真漢子,英雄人物.他往往在人們面前表現出一副粗魯,野蠻.可他到了衝鋒陷陣的時候可毫不含糊,揮着62斤重的禪杖上陣殺敵.

讀了這本書我瞭解了中國古代的歷史,水滸英雄們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會腐敗的一面.這的確是一本非常耐人尋味的一本書.

《水滸傳》讀後感 篇6

這個暑假在家裏看了施耐庵的《水滸傳》,我深受古典名著的薰陶,步入了古典文學的殿堂。

全書的姓名有八百多,包括了全社會的各種人。我不由得佩服起作者施耐庵。他的祖籍是在蘇州,後來遷居蘇北興化白駒鎮,是一名元末明初的傑出文學家。早先,他考中進士,在浙江杭州做了兩年官,又因爲看不慣官場的黑暗政治,因此棄官回鄉,從事著述。我看了他的《水滸傳》,感覺都能從人物的話語中體會到人物的性格。

《水滸傳》它真實地描寫了宋代農民起義,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以及統治階級的罪惡,它以傑出的藝術描寫手段,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和失敗過程的本質,說明造成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官員逼破民衆造反",這本書大致講述了一百零八個好漢都是因爲各種原因上了梁山泊,成爲當時朝廷的一大患,在朝廷幾次攻打未果後,接受了招安,並幫助朝廷徵遼、平方臘等,最後僅剩二十餘人。由於朝廷的四大奸臣嫉妒其功勞,部分剩下受封賞的好漢被害得丟官或被害死。那跌宕起伏的情節吸引着我,我甚至被感動得熱淚盈眶。

不必說林沖的忍辱負重,小旋風柴進的`仗義疏財,也不必說武松漂亮的醉拳和吳用的足智多謀,我就光光討論“花和尚”就能說上三天三夜。“花和尚”姓魯名達,出家後法名爲智深,又因其天性不喜被拘束且好抱打不平,所以又被人稱作“花和尚”。魯智深在上梁山之前是經略府提轄,因救民女金氏而打死當地惡霸鎮關西,爲避禍在五臺山文殊院出家爲僧,在寺院因酒後鬧事,在智真長老的推薦下攜書信往投汴京大相國寺,在東京相國寺守留菜園期間偶遇林沖並與之結下深厚的友誼,後來在林沖蒙冤受難之際救下林沖,直到後來遇到楊志,與曹正等人奪得二龍山並做頭領,在三山聚義大戰呼延灼後,同其他人一起上了梁山。集聰明、善良、嫉惡如仇但莽撞於一身的魯達,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也會有像“魯智深”那麼莽撞的人。但是我們一定要明白: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莽撞行事,要用大腦去思考,要三思而後行。其實人生也是一樣的,我們都要用智慧小心翼翼的走出我們人生的每一步,不能意氣用事,在做事情的時候要想想我們究竟該不該這樣做,這樣我們人生的棋局才能走出輝煌的每一步。

讀了水滸傳,我才知道古典名著的魅力。一部《水滸》顯出英雄信念:替天行道,一部《水滸》展示英雄氣概:俠肝義膽,一部《水滸》現出英雄本色:同甘共苦,一部《水滸》寫出英雄精神:勇往直前。“大河向東流,天上的星星參北斗……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每當翻開《水滸傳》,歌唱家劉歡那高亢激昂的歌聲,總會在我耳邊久久迴盪,迴盪……

《水滸傳》讀後感 篇7

《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爲主要故事背景、類型上屬於英雄傳奇的章回體長篇小說。它是由施耐庵寫的。經過我日夜的細讀這本書之後,感受非常深刻。印在我腦海裏揮之不去的是:及時雨宋江和小旋風柴進的仗義疏財,行者武松以一己之力決鬥猛虎的勇猛。智多星吳用智取生辰綱的足智多謀,還有李逵在一副外表粗魯,兇狠的李逵卻有着一顆非常難得的孝心,和對摯友的關愛,忠心耿耿。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他,李逵,也在所不辭。

主要講了:因爲當朝統治者的昏庸,腐朽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因此,一羣不堪暴政欺壓的“好漢”揭杆而起,聚義水泊梁山。後受宋朝招安,受招安後忠心耿耿,爲宋朝赴湯蹈火,在所不辭。最後宋江受奸人所害,李逵與其葬在一起,吳用也自盡於墳前。宋徽宗對此追回不以,怒斥高俅,蔡京等奸臣,爲宋江修建祠堂。

他聽聞晁蓋是一位忠義之士於是私放晁蓋,他拒收晁蓋許諾他的一百兩黃金,他救了閻婆和閻婆惜,而因閻婆惜貪財,將她殺死,他被人稱爲“及時雨宋江”,是鄆城縣的一個小官史,爲人好義疏財,並且十分孝順。因爲他樂於幫忙窮困的人,所以各地方的人們,都景仰他的德望。他受了小人的陷害,蒙上了不白的冤罪,被判了死刑。在萬分危急的時候,梁山伯的英雄趕來劫法場,把他救上山去。之後,因晁蓋去世宋江當了他們的首領,大破高太尉所率領的'軍隊。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便是忠。而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梁山之後,對高俅之子的凌辱,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亦是忠。之後宋江領導梁山兄弟的幾次戰役,都充分顯示了他的指揮和組織才能。而在受招安之後,宋江就變成了一個國家的忠臣。他把梁山的堂名由原來的“替天行道”改爲“順天護國”,這赫然是一個國家的忠臣纔有的行爲。

他,耐人尋味,耐人琢磨。情路上的坎坷,仕途的坎坷,但是這裏的坎坷並沒有成爲他愛國的絆腳石,他有這一顆愛國的心,人都長着一張嘴,說什麼取決於自己,書中可見他並非嘴上一說,而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愛國,且愛的深沉……

讀了這本書,我認識到了一百零八好漢的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真摯的友情。這本書也使我重溫和深入的瞭解了一段歷史,一段光輝的歷史……

《水滸傳》讀後感 篇8

原本對《水滸傳》是一點興趣也沒有的。

畢竟我是個女生,自然是喜歡脂香粉氣、柔和詩意的《紅樓夢》多一些,認爲成天打打殺殺的《水滸傳》很沒勁。

可是,當我翻開扉頁時,深沉的文字間縈繞的古老質樸之氣已將我徹底征服。一個個粗壯的鐵血漢子,他們重情重義,直率坦誠,不拘小節。如果說《紅樓夢》是縈繞在耳邊的一支琴曲,婉轉悠長,餘音嫋嫋,那麼《水滸傳》就是迴盪在腦海裏的鼓聲,大氣磅礴,震人心魄。

並非不愛紅樓,只是被梁山好漢的激情所感染,也想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擯棄胭脂華服,到烽火瀰漫的戰場上去廝殺一番。

除了熱血澎湃,《水滸傳》細膩的筆觸也讓我印象深刻。古白話是有些生僻難懂的,然而卻更有味道,將人物形象勾勒得充實豐滿。一百零八位好漢,多數性格鮮明,即使有個別性格類似的英雄,作者也會將他們的不同之處表現出來,讓人過目不忘。像魯智深和李逵,兩人雖都是直爽魯莽的好漢,但魯智深粗中有細,仗義疏財,李逵直來直往,率真耿直,甚至濫殺無辜。

反面角色的刻畫也很不錯。而我認爲,《水滸傳》中最大的反面角色就是宋江。

因爲宋江他厚顏無恥、背信棄義、虛僞、狡詐,就是一個紅果果的卑鄙小人!爲什麼這麼說?因爲宋江一心想招安,想過安生日子,結果讓那麼多人給他陪葬!既然他本就不想爲寇,上什麼梁山?既然他看不清朝廷x敗、大局形勢,當什麼首領?最後竟怕李逵替他報仇,壞了“忠義”,騙李逵也喝了毒酒!這就是爲了名聲、面子而不惜殺了兄弟的宋江!一介懦夫!而且每次俘獲敵方將領時,他都要“慌忙解開繩子”,怒叱手下,扶起將領,作勢要退位讓賢。人家臉皮可沒他那麼厚,自然是受寵若驚、羞愧不已,最終臨陣倒戈,助他裏應外合,取得勝利。偏偏這招他還屢試不爽,真可恨!現在想到宋江這種行爲我還有些咬牙切齒,但不得不佩服作者確實把宋江刻畫得很生動,使宋江的`僞善嘴臉深入我心。

話又說回來,宋江之所以如此,只因他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長期處於封建階級統治下的古人,難免如此。而在當時,能打破舊貌的,或許只有戰火。

戰火是可怕的、無情的,兵馬喧囂中,會有無數條生命失於馬蹄之下。亂世中,會有人站在巔峯,臨風而立,指點天下,而更多人只是在他腳下,鋪就通往頂端的路徑。如果可以,我寧願做一縷戰魂,只要在金戈鐵馬之下,烽火狼煙之中,找到自己就夠了。寂寞清冷的月光下,我可以燙一壺酒,唱一曲小調,在回首間,望見那離世孤傲的背影,知道自己付出的意義,便可安然策馬而去,在如血的夕陽中,奔赴自己的宿命……

當然,《水滸傳》要告訴我的,遠不止這些。

《水滸傳》讀後感 篇9

替天行道,忠義雙全。

—— 題記  

水滸傳,一個家喻戶曉的名著,那錦面大旗上刻着“替天行道”四個大字。書中一個個精彩的故事,一位位英雄人物,都給我留下了不可抹滅的印象。它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罪惡,熱情的歌頌了農民革命的鬥爭。它不僅描述了一個個作惡多端、欺壓百姓的小人;也描述了一個個劫富濟貧、義薄雲天的好漢。  

一百零八將,一百零八個英雄豪傑,他們都是一個個忠義之士,他們爲了正義可以奮不顧身。不必說及時雨宋江和小旋風柴進的仗義疏財;也不必說行者武松瀟灑的醉拳;也不必說吳用的足智多謀……

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內容:《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爲兄弟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爲了一個"義"字;爲人民除暴安良、劫富濟貧,也只爲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於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爲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義”可以解釋爲正義。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捨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爲了正義,爲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因爲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麼是不該做的,什麼是值得用生命去奮鬥的。一個沒有正義感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因爲他的正義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奮鬥的激情已經被凍結,只是他的靈魂被社會中一些醜惡的東西同化了。“義”是梁山好漢聚衆舉事的動力,它使起義隊伍日益壯大;然而“忠”則是葬送起義事業的禍根,把梁山好漢一步步引向苦難的`深淵。

梁山好漢替天行道,最終卻被奸臣高俅弄得幾近死絕,《水滸傳》不僅是農民起義的壯麗史詩,而且是中國古代英雄傳奇的光輝典範,我還清楚地記得《水滸傳》英雄中有一個黑大漢,人稱黑旋風李逵,他生性魯莽,性情暴躁,經常爲小事與他人發生衝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卻能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喪盡天良的傢伙們聞風喪膽。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沒有這樣驚心動魄的大事發生,但“義”字卻滲透着我們的生活。對朋友講義氣,是小義。對素不相識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種正義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大義。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大義的民族,當日本侵華,多少義氣凜然的革命烈士,用他們的滿腔熱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國。

讀完水滸傳之後,我覺得我們做人就要像宋江那樣仗義疏財,武松那樣光明磊落,李逵那樣俠肝義膽……

《水滸傳》讀後感 篇10

今日讀完了水滸傳,掩卷沉思,不禁感慨萬千。爲裏面的人物的命運嘆息。

水滸一百零八個好漢,個個都被逼上梁山,深感宋江義重,皆留下來效忠宋江,之後受招安後,破大遼,收田虎、王慶、方臘等賊人。從破大遼一百零八個人個個生還到最終收方臘只剩三十六個,最終面見皇上的也僅有二十七個。可是他們爲國家換來太平後,朝廷卻奸臣當道,最終個個都死了,神聚蓼兒窪。

宋江等人的命運是悲慘的,可這一百零八人中也有不少到最終得以安享天年的。比如公孫勝、李俊、武松、柴進等。他們大都是在完成大業後,急流勇退,沒有做官,不受奸臣迫害,以致他們都歡樂的、舒心地生活着。相比起宋江、盧俊義他們都被藥酒害死,他們的命運不就好很多了。其實人生需要的也是這種能夠急流勇退的精神。

水滸傳讀後感:急流勇退,需要的是對功名利祿的捨棄,對平靜生活的.嚮往,還要有自知之明,明白當前局勢,明白該退時就退,明白退一步海闊天空。而有的人在最高點卻不退下來以致於喪失生命。韓信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劉邦的天下大部分都是韓信打下的,可是韓信的功勞實在是太大了,功高震主,最終被呂后殺害,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這邊就不一一指出了。

而適時的退卻卻能讓自我獲得更多。張良大力輔佐劉邦,爲劉邦完成統一大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劉邦稱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當天下已定,四海歸心時,也正是他該享受容華富貴的時候了,可是,在劉邦預備賜予他五千戶時,張良卻斷然拒絕,放棄功名利祿,請求作一個小小的留侯。他曾說道:“今以三寸舌爲帝者師,封萬戶,位列侯,此布衣之極,於良足矣。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傳說中的仙人)遊。”他看到帝業建成後君臣之間的“難處”,欲從“虛詭”逃脫殘酷的社會現實,欲以退讓來避免重複歷史的杯具。事實的確如此,隨着劉邦皇位的漸次穩固,張良逐步從“帝者師”退居“帝者賓”的地位,遵循着可有可無、時進時止的處事準則。在漢初消滅異姓王侯的殘酷鬥爭中,張良極少參與謀劃。在西漢皇室的明爭暗鬥中,張良也恪守“疏不間親”的遺訓。功成身退,是張良的選擇,儘管身後投來的是驚異的目光,但事實證實,他的選擇是對的,“狡兔死,獵狗烹”,不久,韓信被斬,彭越被殺,而張良得以保全。他放棄了暫時的功名,安享晚年,張良的機智謀劃、文韜武略流傳百世,千古流芳。

讀後感:可見急流勇退是多麼有聰明的一個選擇啊,物極必反,當人們在最高處的時候適時地退下來,不僅僅不會對個人的利益有影響還會讓自我的生活更完美。

《水滸傳》讀後感 篇11

一領錦袍殷戰血,襯得雲鬢婀娜。

——題記

《水滸傳》中的一百零八將有的勇猛無比,有的神機妙算,還有的智勇雙全。但他們大多是五大三粗的漢子,有誰注意到了其中的三員女將。自古以來,人們都認爲女子是卑微的,可誰說女子不如男?

一丈青就是三員女將中的一位。她不僅會使日月雙刀,而且飛石與紅錦套索也是用的得心應手。

我們能看到她在戰場上非要殺敵的背影,但又有誰知道她童年的陰影?

幼時,她與她的家人被遼兵抓去,扈三孃的兩個姐姐都很漂亮,耶律胡欲納爲妾,但她們性情剛烈,寧死不從。耶律胡便將二人殺了,正欲殺扈三娘,她便求耶律胡不要殺她,可以幫其放羊,耶律胡也同意了,那時她才13歲。

我,震撼了。這麼小的`她便忍辱負重,能屈能伸,不感情用事,我也知道這件事不會就這樣結束的。

爲了報仇,她開始習武,身邊沒有器械,她便打起了石子與頭髮的主意。她將兩位姐姐的辮子與自己的辮子紮在一起作鞭子,而她放的那羣羊便是她聯繫的對象。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她不懈努力下,她的飛石、套索大有長進,飛石也達到了“打羊犄角,絕不打腦袋”,套索是“只需將繩索拋出,這隻羊就沒有逃跑的道理”。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一場戰鬥中她抓住時機用辮繩,將耶律胡勒死。“一丈青”這個名號也由此得來。

這次戰鬥中,她充分體現了古代女子的智慧與勇氣,詮釋了“女子報仇,十年不晚”,誰說女子不如男?

後來她投靠了祝家莊,在與王英的戰鬥中,她又大顯身手。只見她“蟬鬢金釵雙壓,鳳鞋寶蹬斜踏。連環鎧甲襯紅紗,繡帶柳腰端跨”。“舞刀來戰,刀法嫺熟”,“縱馬追上,把右手刀掛了,輕舒猿臂,將矮腳虎提離雕鞍,活捉了去”。

可是她不僅能屈能伸,而且武功高強,活捉王英不就說明了這一點!誰說女子不如男?

“自古紅顏多薄命”。在大戰烏龍嶺時,她的丈夫被妖法迷惑,不幸陣亡,我似乎看到了落日的餘暉褪去的晚霞的一酡紅,夜像半透明的墨油紙漸漸鋪展開來“小賊,納命來!”那是扈三孃的咆哮,淌過了王英,淌過了夕陽淌過了時光……她臉上的淚,黃昏給她勾勒上了金黃的邊……

她“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毅力,與對丈夫、對梁山、對朝廷的忠誠也是她生命中的一大亮點。

在現在這場抗疫戰中,也涌現了許多巾幗英雄,李蘭娟是其中一位。她已經在一線連續奮鬥了十幾天,她的身後更是有許多人在努力,我相信病毒總會退去,春天總會來到。

扈三娘一位集美貌、智慧於一身的女子,在戰場上她是常勝將軍,在家中她是賢惠妻子,她沒有成爲時代產物,而活出個性,活出風采。

誰說女子不如男!

《水滸傳》讀後感 篇12

“笑擇禪杖,戰天下英雄好漢;怒掣戒刀,砍世上逆子饞臣。”這句話生動地刻畫了這位人物的英雄形象。他雖然相貌醜陋,性急粗暴,但卻是一個具有俠肝義膽的人。他淡泊名利、重情重義、好打不平、膽大心細的性格更是令我讚歎不已。

我喜歡他的淡泊名利。

他隨軍破遼、徵田虎、打王慶、剿方臘,每次都立下了汗馬功勞,但這些都不能使他引以爲榮,當他捉住方臘後,宋江向他慶賀,他卻答道:“灑家心已成灰,不願爲官,只尋個淨了去處,安身立命足矣!”“都不要!要多也無用。只得囫圇屍首,便是強了。”這些都表現了他對當時黑暗的醜陋官場和社會現實的強烈憎恨之情,顯示其不求富貴、淡泊名利的性格特點。

我喜歡他的重情重義。

當他知道史進失陷華州城時,他不聽朋友的勸阻,心急火燎地要去救史進,並說:“都是你這般慢性的人,以此送了俺史家兄弟。你也休去梁山泊報知。看灑家去如何!”結果史進沒救出來,自己反而被抓了。急躁的'性格中也透露出他的重情重義。

我最喜歡他的好打不平、膽大心細。水滸傳讀後感800字

他知道金家父女受鄭屠的欺詐之後,首先解救金家父女,使其脫身,並能考慮到他們沒有足夠的盤纏,籌集銀兩並送給了他們。爲了防止店小二去追趕他們,一反平時的火爆脾氣,竟然能“掇條板凳,坐了兩個時辰”,“約莫金公去得遠了,方纔起身”。拳打鄭屠中更把他的性格描寫的淋漓盡致。先採用“激將法”,把鄭屠引到街上,手持利器,造成持器行兇的口實,然後再當衆質問“你如何強騙金翠蓮?”使圍觀的人知道懲治鄭屠是伸張正義,待到“拳打”時,本想教訓一下,不料卻把其打死,面對這種意外情況,他隨機應變,故意說:“你這廝詐死,灑家和你慢慢理會!”。一頭罵,一頭大踏步走了。細膩的筆法,刻畫出魯智深好打不平、膽大心細的性格。還有一次魯智深在守菜園期間,結識了林沖,因互相欣賞,兩人拜爲兄弟。林沖被髮配到滄州的時候,魯智深心細的一面又體現出來了。他在野豬林救下林沖後,說:“打聽的你斷配滄州,灑家在開封府前又尋不見,卻聽得人說監在使臣房內。觀酒保來請兩個公人,說道:‘店裏一位官人尋說話。’以此灑家疑心,放你不下想這廝路上害你,俺特地跟來......”他所說的話語中無一不呈現出一個心細的魯智深。

淡泊名利、重情重義、好打不平、膽大心細的他是一買零八人裏唯一真正帶給我們光明和溫暖的人物,從他出場打殺鄭屠,直到大鬧野豬林,他一路散發着奮身忘我的熱情......

每當他“大踏步”而來時,就有一種大無畏的信心。他——魯智深,就是我們的最愛。

《水滸傳》讀後感 篇13

今年暑假,我花了兩個月的時間讀完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它產生於元末明初,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爲題材的長篇章回小說,作者就是路人皆知的作家施耐庵。

也許有人會問我:“俗話說的好:‘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你年紀輕輕,爲什麼要看這《水滸傳》呢?”這原來是老師佈置下來的暑假作業,我也本來是隨手讀讀,閒時看看,可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本書竟然具有如此強大的魅力,讓我讀的'是“廢寢忘食”:每天晚上吃過晚飯,就拿起它讀到十點多鐘,可是經過媽媽的再三催促,才把書放下睡覺;每天早晨起來就在牀上看書,直到肚子飢餓難忍都不去吃早點,最後是飯菜涼了,被媽媽痛訴一頓,方纔吃飽也。

《水滸傳》是作者以見於史書的材料爲主要內容依據,再結合民間的傳說、戲曲文化、兒童畫本等中形形色色的故事,又經過長期的加工與創作而寫成的。他通過描寫北宋末年的一直已送交帶頭,並且有衆多英雄豪傑加盟參加的農民起義軍那一段可歌可泣的事蹟,形象生動的解釋了當時官府的邪惡與現實的黑暗,寫出了各路英雄對官府的仇恨結交在一起變爲燎原之火,同時也寫出了起義失敗的內在原因。

全書以高俅的升官發跡作爲開端,披露了朝廷的腐敗,再現了封建王朝腐朽的生活,而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就是封建社會統治階級的腐朽與殘暴、亂由上作,將一條條好漢逼上梁山,走到了“替天行道”那面杏黃色的大旗下,讓我對當時封建王朝的黑暗而感到憤怒。

農民起義軍中有農民因爲打傷人而被朝廷追殺被迫參加起義,如魯莽的黑旋風李逵,樸實、性急的花和尚魯智深;阮氏三雄、浪裏白條張順等等,還有一種就是官員、教頭之類的社會地位高等的人物,他們因爲遭到官府一些奸臣的迫害而不得不起義,其中林沖就是典範。

在起義軍中,最講究的就是“忠義”二字,你看着一百單八將中那個不是爲了山寨死而後已。不過這一百八人更追求忠,尤其是及時雨宋江,他時時刻刻都盼望着朝廷早日招安,就連酒後吟詩也道:“忠心願,平虜保國安民。日月常懸忠烈膽,風塵障卻奸邪目。望天王將詔早招安,心方足。”宋江他們一夥人都是爲了“替天行道”,只反朝廷、官府中的奸臣,而不反皇帝,他們並不希望統治,只是盼望早日爲國家效力,而這也是這一百單八將名送黃泉的主要原因。

《水滸傳》讀後感 篇14

“各無異心,生死相托,替天行道,保國安民,若有存心不仁者,天地不容,神靈滅頂。”——《水滸傳》

“死去無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元末明初,世事黑暗,病態張狂。這亂世之中一舉人因替窮苦之人辯冤糾枉辭官起義,卻因領頭人居功自傲,親信佞臣疏遠忠良,憤然浪跡天涯,與世隔絕。

在這樣一種狀態下,懷着滿腔的熱忱與悲憤,施耐庵遇到了同樣處境的知己羅貫中,開始了《水滸傳》的創作。

九紋龍史進因結識少華山頭領神機軍師朱武等三人,被官府抓捕。出於無奈,史進焚燒了自己的莊園,投奔外鄉,途中遇到李達,李忠。三人在酒樓飲酒,得知當地惡霸鎮關西鄭屠欺凌金氏父女。魯達三拳打死鎮關西鄭屠,逃到五臺山出家,起法名爲“智深”。

魯智深偶然結識東京80萬禁軍教頭林沖,兩人甚爲投機。當朝權臣高太尉之子高衙內覬覦林妻貌美,設計陷害林沖,將他發配滄州,並企圖在途中殺掉林沖。有幸得魯智深一路暗中護送,林沖才化險爲夷。林沖發配滄州後,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手刃仇人,上了梁山。

山東鄆城宋江,殺了自己的外室閻婆惜,逃奔小旋風柴進莊上,得以結識武松。後來武松於景陽岡上打死猛虎而成名,因爲兄報仇,殺死西門慶和潘金蓮,被髮配孟州,節食施恩,醉打蔣門神,怒殺張都監全家,亦輾轉投二龍山安身。宋江一日喝酒結識李逵,戴宗等人,後因偶題反詩,被判死刑,得梁山弟兄劫法場救出,終於上了梁山。

晁蓋得楊志押送生辰綱上京,便和吳用設計同三朊兄弟等共計七人,在黃泥岡劫了生辰綱,投奔梁山。楊志丟了生辰綱,不能回去交差,就與魯智深會合,佔了二龍山。

隨後,經過三打祝家莊,出兵救柴進,梁山聲勢浩大。接着又連續打退高太尉三路進剿,桃花山,二龍山和梁山三山會合,同歸水泊。然而,晁蓋不幸中箭身亡,盧俊義經歷諸多曲折也上了梁山,義軍大破曾頭市,又打退了朝廷幾次進攻,其中好些統兵將領亦參加了梁山聚義。最後,總共擁有108個頭領,排定了36天罡,72地煞的座次。

“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吁。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宋江揮筆一書,揮出瞭如此“落草爲寇”的氣概,如此曇花一現卻現得轟轟烈烈的梁山好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