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寓言>歷史故事>

古代名人讀書故事

歷史故事 閱讀(3.2W)

歷史故事具有生動的情節和豐富的內容,很容易在人們的腦海中留下印象,下面這些是小編爲大家推薦的幾篇古代名人讀書故事。

古代名人讀書故事

古代名人讀書故事1:孔子小時候勤奮讀書的故事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我國春秋時期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我國儒家學說的創始人。他之所以能成爲弟子三千、名揚四海的聖人,是和他小時候的刻苦勤奮分不開的,也正所謂是“天才來自勤奮”。

史書言,孔子的母親在他剛剛三歲的時候,就教他讀書識字,到四歲的時候,他已會念百餘字了。

有一天,他的媽媽說:“昨天我教你的字會背了嗎?”

孔丘說:“都記住了。”

媽媽說:“那好,明天一早我考考你。”

孔丘睡覺,是和哥哥在一起。這天晚上,他鑽入被窩後對哥哥說:“哥哥,媽媽教給你的字都記住了嗎?”

哥哥道:“都記住了。你呢?”

孔丘說:“一我已經練了多遍,也許都記住了,可又沒有打握,明天一早娘要考我,若有不會的,娘一定非常傷心和難過。不行,我一定要起來再多練幾遍。”

哥哥被他這種刻苦學習、孝順母親的精神所感動,心疼地說:“天氣涼了,別起來練了,就在我的肚子上寫吧。我能覺出對錯,也好對你寫的做個檢查!”

於是,小孔丘就在哥哥的胸口上寫了起來。每寫一字,就念出聲來。可這聲音越來越輕,當他寫完最後一個字的時候,聲音也聽不到了。哥哥驗完他的最後一個字,聽着他那均勻的呼吸,望着他甜中帶笑的睡容,既心疼又愛憐地笑了。

第二天一早,在母親考覈時,他一遍通過。母親驚喜道:“這孩子真神了,前天教了他那麼多字,只過了一天,就如此滾瓜爛熟,將來準能幹大事啊!”

孔丘望着母親欣喜的面容,高興地笑了。然而在這微笑中,卻伴着兩行淚水。

站在旁邊的哥哥,深深地理解他,知道在他超人的天資背後,更多的則是弟弟那鍥而不捨的精神和刻苦勤奮的汗水。

古代名人讀書故事2:曾國藩十二條讀書規矩

曾國藩,清代名臣,他既是鎮壓太平天國將士的劊子手,又是一個治學嚴謹、博覽羣書的理論家和古文學家。

曾國藩是湖南湘鄉縣(今雙峯縣)人,清嘉慶十六年(1820xx年)出生於一個窮山僻谷的耕讀人家。他一生勤奮好學,以“勤”、“恆”兩字激勵自己,教育子侄。謂“百種弊病皆從懶生,懶則事事鬆弛”。他抓住一切讀書的機會,死前一日猶手不釋卷。

曾國藩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冬,曾給自己訂下了每天讀書的十二條規矩,它們是:

一、主敬:整齊嚴肅,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二、靜坐:每日不拘何時,靜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鎮;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後不沾戀;

四、讀書不二:一書未完,不看他書;

五、讀史:念二十三史,每日圈點十頁,雖有事不間斷;

六、謹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七、養氣:氣藏丹田,無不可對人言之事;

八、保身:節勞,節慾,節飲食;

九、日知其所無:每日讀書,記錄心得語;

十、月無忘其所能:每月作詩文數首,以驗積理的多寡,養氣之盛否;

十一、作字:飯後寫字半時;

十二、夜不出門。

曾國藩的這十二條讀書規矩,前三條是爲讀書做準備的。第四、五、九、十、十一條是讀書的方法;而第六、七、八、十二條看起來似乎與讀書關係不大,實質上是要求自己集中精力讀好書,因而這看似關係不大的規矩,卻是保證讀書質量的重要手段。

咸豐八年(1858年)曾國藩在軍務繁忙之際,猶定申、酉、戌、亥四個時辰溫舊書,讀新書,償外債(指詩文債、字債),寫筆記。同治元年(1862年),他任兩江總督,白天忙於軍政事務,夜裏仍溫讀詩文。他自道光十九年(1839年)正月七年級起寫日記,至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八年級止從未間斷,數十年如一日。

他不僅勤於讀書,而且善於讀書,深得要領,曾說:“萬卷雖多,而提要鉤玄不過數語。”其見解可謂精闢至極。曾國藩讀書注重消化歸納,從而提出自己的精當見解。

他很重視做讀書筆記,除經史外,常隨手摘記,使得他的讀書精深有用。曾國藩曾說:“凡奇僻之字,雅故之訓,不手抄則不能記。”曾國藩喜歡讀史,曾寫成《歷代大事記》數卷,以此作爲重要的讀書方法。

曾國藩的讀書特點是:日課有程,持之以恆;博求約守,不拘門戶;提要鉤玄,善於概括;挈長補短,與時變化。曾國藩的這些讀書經驗對今天的讀書人來說,仍有積極的借鑑作用。

古代名人讀書故事3:萬斯同閉門苦讀書

清朝初期的着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

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裏。

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啓發,開始用心讀書。

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

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爲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羣書的着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