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寓言>歷史故事>

周朝歷史事件

歷史故事 閱讀(1.81W)

縱觀歷史傳承,每一歷史事蹟無一不是通過歷史故事源遠流長,從我們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與人類社會的演變過程來看,故事都是整個文明傳承的重要載體,也是將知識傳承的主要途徑。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周朝歷史事件,歡迎閱讀與借鑑!

周朝歷史事件

周朝歷史事件篇一:成康之治

周康王姬釗(?―公元前996年),姬姓,名釗,周武王姬發之孫,周成王姬誦之子,西周第三位君主,夏商周斷代工程將其在位時間定爲公元前1020xx年―公元前996年。

周成王臨終前,擔心太子姬釗不能勝任君位,於是命召公奭、畢公高率領諸侯輔佐太子姬釗登基。周康王即位後,在召公奭、畢公高輔佐之下,繼續推行周成王的政策,進一步加強統治,同時,先後平定東夷大反,北征略地,並且西伐鬼方。《小盂鼎》銘文所記對鬼方征討,斬獲衆多,僅俘人即數以萬計。周成王至周康王時期,天下安定,四十多年沒有使用刑罰,史稱成康之治。公元前996年,周康王在鎬京去世,諡號康王,葬於畢原。死後其子周昭王姬瑕。

中國西周時周成王、周康王相繼在位年間繼承文王、武王的業績,對內推行周公“以德慎罰”的主張,務從節儉,用以緩和階級矛盾;對外不斷攻伐淮夷,用武力控制東方少數民族地區,取得了很大勝利。成康時期,是周最爲強盛的階段,史稱天下安寧,刑具40餘年不曾動用,故有成康之治的讚譽。康王在位期間,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社會安定。後世將這段時期和成王末年的統治譽稱爲“成康之治”。

爲懾服商頑民而建的東都成周城落成後,輔政大臣周公還政於成王,周朝進入鞏固的時期。成王及其子康王繼承文王和武王的功業,務從節儉,剋制多欲,以緩和階級矛盾。又令周公制禮作樂,即王朝各種典章制度的創立和推行,西周的疆域空前廣闊,爲了進行有效的統治,實行了分封制。即周天子實行“封土建國”政策,西周分封 ,是以宗法血緣關係爲紐帶,建立起周天子統轄下的地方行政系統,按疆土距京城的遠近,把土地及土地上的人民賜予分封者(大部分都是諸侯)。一方面,受封者在所封的土地上握有政治、經濟、軍事等大權,實行全面的統治;另一方面,受封者要對周天子承擔鎮守疆土、出兵勤王、繳納貢賦、隨王祭祀等義務。西周的分封,在武王時即已開始,但大規模分封是在成王及康王時期。西周的分封,在一定時期內加強了周王朝統治的作用,維護了天子、諸侯、卿、大夫、士這一等級序列的禮制。成康時代的諸侯,均由中央直接控制。康王之世,周還曾命諸侯征討淮夷、東夷,加強對異邦的控制。

成王姬誦在位後期,政治清明,人民安居樂業。後來,姬誦病倒,擔心兒子姬釗不能勝任國事,於是下令召公、畢公用心輔佐。不久,姬誦病死,康王姬釗繼位。召公、畢公率領諸侯,陪姬釗來到祖廟,把文王、武王創業的艱辛告訴康王,告誡他要節儉寡慾,勤於政事,守住祖先的基業。姬釗在位時,不斷攻伐東南各地的少數民族,掠奪奴隸和土地,分賞給諸侯、大夫。

周朝歷史事件篇二:周朝起源

從公元前十一世紀末到八世紀,是中國史上的西周時期。從這時起,中國的歷史就進入了封建社會的初期階段,出現了封建領主制的國家。歷史綿延時間最長的周朝讓人好奇,開創這個朝代的周族究竟興起於什麼地方呢?

周是興起在渭水中游黃土高原上的一個古老部落。渭水有很多支流,漆水、沮水之間,上地肥沃,物產豐饒。這種優越的自然條件,是周能夠勃興的一個重要因素。相傳周的始祖后稷,名棄,其母姜嫄,有邰氏女,出野,踐巨人跡,感而生棄。後來棄就留在他母親的氏族中,安家立業,這就是《詩經》中所說的"即有邰家室"。

后稷誕生的傳說,反映出周人在後稷以前,尚未脫離母系氏族社會的歷史階段。從后稷起,古文獻上便記載着周人父系祖先的名字,這些名字,顯然是周人進入父系氏族社會的標誌。《詩經》上說,后稷長於種植,他種植的稷、黍、麥、豆、瓜、麻等農作物部長得很茂盛。古書上又說帝堯曾舉棄爲農師。這些傳說反映了在遙遠的古代,周人在耕作技術方面是頗爲擅長的。自後稷十幾傳至公劉,遷居於豳(今陝西栒邑)。《詩經》上說,當時周的整個部落成員到豳以後,在那裏建立廬舍、豕牢,然後在靠近河流的原野,開拓田疇,劃分疆場,分配土地,繼續他們的農業村社生活。

周人遷豳後,就渡過渭水,"取厲取鍛",改進農業生產工具,提高了農業生產技術,並開始"徹田爲糧"。所謂"徹田爲糧"就是強制村社的人民用勞役的形式提供地租。

自公劉九傳至公亶父,這時被稱爲戎狄的西北諸遊牧部落,也向渭水流域移動,周人受到他們的壓迫,公直父率周人去豳,而遷居岐山下的周原(今陝西岐山)。和周人同時遷徙的還有其他鄰近的部落。遷居岐山後,周人的社會起了重大的變化,他們開始營城郭,建室屋,設官司,並把各部落的人民分別組織在很多被稱爲"邑"的地域性組織之中,即所謂"以邑別居之"。看來周至公直父時,已粗具國家雛形,所以後來的周人稱公亶父爲太王,尊奉他爲周王朝的奠基人。

周和商很早就發生了關係。武丁時的卜辭中有"令周侯"和"璞(伐)周"的記載。《易經》中載武丁伐鬼方,周人也參加,並因戰功得到商的賞賜。這些史料說明了周至晚在武丁時已接受了商王朝邊侯的封號。

公亶父死,子季歷立。這時周人漸漸強盛,先後打敗了西落鬼戎、始呼之戎、翳徒之戎,基本上擊退了來自西北的遊牧部落的威脅,鞏固了周人在渭水中游的統治。周人的強大,引起了商王朝的不安,故商王文丁殺掉了季歷。季歷死,子昌立,是爲周文王。從季歷起,商周關係日益親近。商爲了結好於周人,把摯君之女大任嫁給季歷,後來又把莘君之女大姒嫁給文王。由於商周關係愈來愈密切,周人就有了更多的機會去接受商文化。

周朝歷史事件篇三:周朝滅亡的原因

周朝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朝代,是中國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世襲奴隸制王朝,前後延續近八百年,那麼周朝是如何滅亡的呢?

公元前781年,幽王繼位,任用好利的虢石父執政,朝政腐敗激起國人怨恨。三年(前779年),伐六濟之戎失敗;同時,天災頻繁,周朝統治內外交困。

引致西周滅亡的導火線是幽王廢掉正後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以嬖寵美人褒姒爲後,其子伯服爲太子。宜臼逃奔申國,申侯聯合繒國和西方的犬戎進攻幽王。幽王與伯服均被犬戎殺死。公元前771年,西周覆亡。

幽王死後,申侯、魯侯、許文公等共立原太子宜臼於申,虢公翰又另立王子餘臣於攜(今地不詳),形成兩王並立。宜臼爲避犬戎,遷都到洛邑,是爲周平王。餘臣在公元前760年被晉文侯所殺。

幽王是西周有名的腐朽昏聵的末代天子。幽王即位後,交相發生的旱災和地震使周朝的生產遭到嚴重破壞,社會秩序陷入混亂和動盪之中。昏庸的周幽王對此竟然不聞不問,終日沉醉在花天酒地的生活之中,他十分寵愛美妻褒姒,在其生下兒子伯服以後更加寵愛。他廢了原皇后申後和太子宜臼,改立褒姒爲後,伯服爲太子。史官伯陽對幽王廢嫡立庶的行徑評論說,看來這次周朝已釀成了亡國之禍,誰也無法挽救了。幽王和褒姒不僅竟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而且還上演了“烽火戲諸侯”的鬧劇。

幽王爲了窮奢極欲,提拔擅長逢迎拍馬、鑽營私利的虢石父爲卿士,加重剝削,激起了民衆的普遍不滿。申侯對於自己的女兒申後被廢十分惱怒,他聯合繒國和勾結了犬戎族對幽王大興問罪之師,共同進攻周朝都城鎬京。幽王雖然烽火報警,但各國諸侯害怕再次被戲弄,都沒有發兵前來勤王。鎬京被攻下,幽王帶褒姒逃到驪山山麓被戎人殺死,褒姒被擄。從武王建立周王朝到幽王被殺,統治了約250年的西周王朝就這樣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