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寓言>歷史故事>

水滸傳的讀後感(通用15篇)

歷史故事 閱讀(1.36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水滸傳的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水滸傳的讀後感(通用15篇)

水滸傳的讀後感1

《水滸傳》中栩栩如生的人物角色,他們所顯示的“忠義”二字,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每一位讀者都回味無窮。這也正是《水滸傳》能成爲古代四大名著的原因了。今天,就讓我們共同走進水泊梁山與列位英雄好漢同行,領略《水滸傳》獨具的韻味。

《水滸傳》中宋江這一角色,是梁山的第三任首領,他的個性是謙虛謹慎,仗義疏才,任人唯才,是一個很好的領導人物。“及時雨”這個綽號不是白得的,晁蓋等七人智取生辰綱,被官府緝拿,幸得宋江告知,才免此難;武松在柴進莊上因脾氣暴躁受人冷淡,宋江則反客爲主對武松體貼入微,使武松感激萬千;李逵因激動,曾多次與宋江大吵大鬧,而宋江則毫不生氣,以寬廣的胸襟容納住了這個“黑旋風”……“義”字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體現,成爲我們學習的榜樣。是啊!回想一下我們自己,曾多少次爲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大打出手,曾幾何時,想起了“退一步,風平浪靜。忍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曾多少次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取笑過性行古夬的同學,曾幾何時,體貼過他人,尊重過他人?這難道不足以說明宋江的“義”值得我們學習嗎?

書中另一角色:行者武松,更是他那英雄蓋世般的魅力,勇敢,機警,大義凜然,光明磊落,臨危不懼的優秀品質,使得我們都記得了“武松打虎”這一經典的橋段。宋江的“義”可以令人感動,而武松的“義”便可驚天地,泣鬼神。爲報施恩之恩,武松大鬧快活林,醉打蔣門神,飛雲浦怒殺官差,手執一把朴刀,血濺鴛鴦樓,爲施恩奪回了權利。回到現在,想想自己,當朋友遇難時,我們曾真心地幫助過他們嗎?我想我們中,極大部分人都會說沒有,我想我們當時,早就會被困難嚇得兩腿發軟了罷!

《水滸傳》這部傳奇鉅作不僅向我們詮釋了“忠義”二字,而且還向我們展示了“孝”字。上梁山後,宋江曾多次冒着生命危險,回鄉看望父親;公孫勝因母親的原因,曾拒絕上梁山入夥;李逵在梁山享盡清福之時,想起母親,正要背母上山之時,不想母親竟被老虎吃掉,李逵一怒之下,連殺四虎……當然,還有很多孝敬的例子,都成爲了後人傳頌的佳話。再次回到現實生活中來,父母因天冷讓我們加衣,我們則不顧父母的感受摔門而去;有時我們犯些錯誤,則不斷的埋怨父母的過失,這樣的`我們還是孝子還是好學生嗎?當然不是,因爲我們不知道“孝”,也不懂得報恩,若還是在過去,估計已背上“大逆不道”的罪名了罷!

站在忠義堂前,看着水泊梁山奏出的輝煌樂章。思索着一代又一代的責任,領悟着“忠”“義”“孝”三的含義。《水滸傳》給我們的啓示,似一葉扁舟,在我們的心中,激起了一陣陣漣漪……

水滸傳的讀後感2

《水滸傳》,這部傳世經典,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讀後我頗有感悟,我更感受到一百零八位好漢們無悔。

《水滸傳》的思想內容極其豐富。

第一,它揭露封建統治的罪惡,挖出農民起義的根源。書中的高俅,是個不務正業破落戶子弟,緊緊踢得一腳好球,就得到皇帝的賞識,沒過半年,就當上了殿帥府太尉。於是他開始依仗皇權,開始迫害忠良,與蔡京,童貫相互勾結。他們幾個人開始狼狽爲奸,又把持朝政,無惡不作,而且書中的大官小吏,全是他的狐朋狗友,他們一起殘害百姓,使得人民暗無天日。天下百姓,民不聊生。真可謂“官逼民返,民不得不反”。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纔有了這場聲勢浩蕩的農民起義。這麼腐敗的朝廷,必定會被推翻。但宋徽宗卻被矇在鼓裏,這讓我想起歷代王朝的宦官與外戚交替政權,最終必定沒好下場。

第二,《水滸傳》人物形象塑造很成功。如豁達魯莽的魯智深,他愛打抱不平,但又考慮後果,深沉穩健的林沖,情深義重。本領高強的武松,爲哥哥武大郎報仇,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然後去自首,可見武松十分重情義;單純狂野丶有孝心得李逵,看到自己的母親被老虎吃了,便殺了一窩老虎;還有足智多謀的吳用等,這些好漢英雄集正義和公理於一身,疾惡如仇丶除暴安良,劫富濟貧丶伸張正義丶懲惡揚善。個個栩栩如生丶活靈活現。

第三,小說還生動細緻描寫農民起義如何由個人的零散的反抗到小規模的聯合抗爭,直到形成強大的起義隊伍,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漢聚集梁山,在聚義廳前豎起替天行道的大旗。

第四,《水滸傳》寫出了起義的悲慘結局,揭示了失敗的原因。宋江上山以後,因爲他樂善好施,生性善良,被衆人推舉爲首領,本想梁山好漢能就此替天行道,行義天下,可誰知朝廷的一紙招安文書,讓宋江不顧衆英雄反對,一意孤行,扛起“順天”“護天”的大旗接受招安,爲朝廷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但也因此付出慘痛代價,斷送農民的前程,釀成梁山英雄好漢的悲劇。

最後宋江還是死在高俅手上,“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高俅殺死了他礙眼的好漢,能開始他接下來的計劃。

梁山一百零八好漢全是好樣的,他們也希望爲國效力,死而不悔;他們也希望殺奸臣,讓老百姓不再受殘害;他們更希望幹一番大事業,讓天下統一,百姓幸福,但他們卻死於沙場,死於奸臣之手。但他們相信,一定會有人替他們做。整本書告訴我他們無悔!

水滸傳的讀後感3

通過杜興,楊雄與石秀才知道,這獨龍岡是由三個村子相連,中間是祝家莊,東邊是李家莊,西邊是扈家莊,這三個村子爲抵禦不測,防止梁山冒犯,結成了生死同盟。

現今的杜興,正是這獨龍岡李家的大總管,他想借這三家是生死同盟關係,與祝家要回時遷。

李家莊主人“撲天雕”李應,應杜興的要求,便修書一封,派個副總管去祝家贖回時遷,祝老爺同意,可祝家三兄弟不同意。李應見此不成,又給祝家修書一封,派杜興去,杜興被祝家罵了回來。失了面子的李應,全身披掛,親自去祝家要人,同祝家三公子祝彪打了起來,不幸中了祝彪的暗箭,傷了臂膀,是楊雄、石秀、杜興救回李應。

李家與祝家這場衝突,都錯也都沒有錯,李莊是義字當頭,卻忘了三家結盟的旨宗。祝家以抵禦梁山強盜爲由,不放時遷,同李家鬧翻了,壞了同盟關係,這是個不明智之舉,爲自己的失敗埋下了禍根。

李應爲贖救時遷,兩修書信,親自上門索要,落得傷了臂膀,算是盡心了。此事可見李應是個重江湖意氣的好漢,這一點後來被宋江利用。李應給了楊雄和石秀一些金銀,便閉門謝客了。

楊雄、石秀上了梁山。晁蓋與宋江面對楊雄、石秀、時遷在祝家莊的'遭遇,產生了分歧,晁蓋認爲他們的行爲辱沒了梁山,要殺了楊雄、石秀,然後蕩平祝家莊,以壯梁山之威,而宋江認爲,此事是因時遷而起,不關楊雄、石秀什麼事。祝家本來就以梁山爲敵,應將計就計拿下祝家,若勝不但能壯軍威還能收穫幾年的糧食。

宋江說:“小可不才,親領一支軍馬,啓請幾位賢弟們下山,去打祝家莊。若不洗盪得那個村坊,誓不還山!一是山寨不折了銳氣,二乃免此小輩被他恥辱,三則得許多糧食,以供山寨之用,四者就請李應上山入夥。”宋江的主張得到吳用、戴宗及衆好漢的支持。

宋江又勝了晁蓋一着。宋江完全可以同晁蓋私下裏商量好,再做決斷,或開個常委會再定奪,可宋江總是挑戰晁蓋的臉面和權威,而每每得逞。這是宋江有意爲之。

宋江領二隊人馬,二十多位好漢,六千士兵,幾百匹軍馬來打祝家莊。這就是宋公明一打祝家莊。

宋江一打祝家莊以失敗而告終。失敗的原因是,自己在明處,人家在暗處,沒有知彼便冒進,結果損兵折將,楊林、黃信被俘。好在石秀探得了真實情報,才避免了更大的失敗。

石秀與楊林同去刺探情報,石秀就棋高一着。所以說石秀是個極心細的。說時遷是小偷,楊林也是個小偷。如何見得,看鐘離老人說:“有人認得他,從來是賊,叫做錦豹子楊林。”

梁山有幾位以小偷爲業的?除了時遷、楊林還有誰?

水滸傳的讀後感4

“大河向東流啊,天上的星星參北斗啊……路見不平一聲吼呀,該出手時就出手……”

一翻開那本厚厚的《水滸傳》,伴隨着激昂高亢的歌聲,那種豪氣凌雲的感覺立馬出來了。

這本書是著名作家施耐庵寫的,介紹了梁山伯好漢上山到下山的全過程,到最後隱居山林的故事。書中梁山一百零八好漢的神態和動作都描寫的惟妙惟肖,體現出了每個人物不同的性格。

其中,最令我敬佩的是武松。因爲武松剛強勇敢,不怕危險,而且拳腳功夫甚是了得,赤手空拳就可以打死一隻大青蟲。正是武松這種英雄的形象,纔在我心裏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然而,綜其所感,對於這本書,我可以簡單的概括兩個字:忠和義。

忠,不僅僅是對自己的組國要忠心,對身邊的朋友、親人們也要忠心。《水滸傳》中,宋江對自己的國家盡心盡力,這就是忠。而在現代社會當中,很少人會爲朋友兩肋插刀,有的人甚至爲了個人的利益,還不顧朋友的生死,直接背叛了朋友,最終兩個人的仇恨還拉到了下一代。

雖然有大部分人能做到忠,但這個義,恐怕是沒人了吧!就這麼簡單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內容。書中一百零八位好兄弟爲朋友上刀山下火海,就是爲了做到這一點——義。不要小看這個“義”字,雖然只有寥寥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譜寫啊。義,它需要一個人擁有相當大的勇氣,甚至是要有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從這本書中,我還學會了要如何對待朋友。宋江就是我的榜樣。宋江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也沒有什麼獨門絕技,但是他的.朋友卻很多。那是因爲他交朋友全憑一個“義”字,平日裏仗義疏財,廣結義友,“及時雨”稱號非他莫屬。其他兄弟們都打心底了佩服他呢。

然而,現代社會卻有人因爲利而迷失了自己,幹出了令人不齒的事情。本來一對很要好的朋友,見利忘義,最後他們把義氣都拋到了九霄雲外,走向了犯罪的道路。由此可見,“義”何等的重要!

這本《水滸傳》真是一部經典著作,一個“忠”、“義”、“勇”完美結合體。每當我翻開它,一個個故事跌宕起伏,一個個人物義氣十足,總把我深深地吸引住。每讀完一段,我小小的身子裏卻熱情洋溢,一種壯志凌雲的感覺油然而生,滿腔熱血衝破天。往往這個時候,我也會情不自禁地哼起那首歌:

“大河向東流啊,天上的星星參北斗啊……路見不平一聲吼呀,該出手時就出手……”

水滸傳的讀後感5

讀過《水滸傳》,不禁感慨萬千……

看梁山第一頭領宋公明,開始覺得忠義兩全,然後又覺得他真能忍,其他官員欺負宋江,宋江也不說一句話,不反抗一次。可是事情出現了轉機,晁天王爲報答救命之恩,好心好意讓宋江坐第二把交椅。從此,吳不離宋,宋不離吳的局面開始了。

宋江是個有義的人,可是又爲何又做出架空晁蓋,毒死黑旋風等不義之舉呢?很簡單,宋江是個小小芝麻官,沒什麼夢想,能在江湖上混個“及時雨”“山東呼保義”等稱號就已知足。但之後上梁山,做了副寨主。權力大了,想法也就膨脹起來。還想弄一個忠義兩全的高境界,所以總想着招安。

宋江也是好漢中最不灑脫、最不自由的、每每捉來的有名望之士,宋大哥總是有着三部曲,一是喝退綁繩的小卒;二是親自解繩;三是鞠躬倒茶。真能網絡人心,也不嫌麻煩。可見,在創業之期,宋江還是“他時若隧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的.。

說道灑脫還數二龍山老大魯智深。打鎮關西犯官司,是爲了救一對並未有交情的父女。之後當了二龍山一把手,相鄰的還有桃花山和白虎山。這兩個山頭與二龍山絕對不在一個層次,但魯達並沒有兼併山頭的意思,何等灑脫!再之後,武松要跳槽,不跟二龍山幹了,魯提轄順水推舟,理解了宋江的“招降”。

晁天王一看不高興了,這不是明擺着搶老大的風頭嘛!負氣要帶兵打仗,又中毒箭身亡。臨死之前,說誰抓住史文恭誰就坐山寨之主,但晁蓋也不想想,那麼多頭領都是宋江招來的,叫別人當衆頭領能樂意嗎?可憐晁天王,白手打拼的梁山泊,都拱手給了宋公明,可悲!可嘆!

宋大哥一門心思想招安,能夠說吳學究起了極大地作用。吳用真陰,乃真小人也!晁天王在世之時,他遠晁親宋,二把手和三把手聯合對敵晁蓋。還有朱武,朱武的本事和吳用差不了多少,可人家智多星排天罡第三,朱武呢?別說第三,連天罡星也沒混進去。神機軍師當初可是少華山坐第一把交椅,爲什麼不能得到重用呢?很簡單,嫉妒之心人皆有之,吳用唯一可抗爭的僅有朱武,於是,把朱武調到盧俊義的手下,盧俊義是副手,不敢,也不能與宋江抗爭,朱武明白有聰明也沒地方使。梁山招安,朱武找公孫勝求仙去了。

而吳用、花容吊死在宋江墓前,林沖鬱郁不得而終,真可謂聰明反被聰明誤。而魯達、武松這等莽漢,反而明哲保身,善始善終。

當然,最聰明的還屬燕青,沒有受到迫害,挑着一擔金銀財寶走了。

宋江的確是忠,只可惜愚忠,還害着一幫弟兄上刀山、下火海。只活得二十三人。

是非功過,難以評說。

水滸傳的讀後感6

《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它由著名文學家施耐庵所作,一直廣爲流傳,膾炙人口。

小說主要講的是北宋末年,朝廷腐敗,貪官橫行,民不聊生。百姓受盡貪官污吏的剝削,逼害,不得不落草,走上造反道路。書中介紹了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共一百零八條好漢的傳奇故事。他們各有一身好本領,都是赤膽忠心,瀟灑豪邁的錚錚鐵漢。書中好漢很多,有着各自奇特辛酸的身世故事,在這裏很難一一介紹。我對作者筆下的武松最感興趣了。

在《水滸傳》中,我們熟知打虎英雄——武松。在書中作者花了很多章回寫他,通過對武松的描述,我們清楚了這個人物一路走來所展示的性格特點,以及他不斷的成熟,蛻變。

武松的出身並不是很光彩。武松的第一次出場是在柴進的府邸中,說宋江不小心踢到一個臥地而睡的醉漢,這個醉漢就是武松。作者對武松的描寫很到位。他自小父母雙亡,由哥哥撫養成人的',處於社會下層,缺乏必要的管教,武松雖學歷一身好武藝,但也自然不可避免的帶有街頭小混混的俖性,也是因爲誤殺了街頭惡霸而逃亡的,寄身於柴進府中。但他又因爲性格暴戾而不受其他莊客的歡迎,柴進也不太喜歡武松。他回家路過景陽岡殺死了打老虎,成了打虎英雄,在縣裏衙門中謀得一職,這時他本想安安分分過日子。可是爲報哥仇,他開始走上了反抗的道路。而他幫對他有恩的施恩奪回快活林,後又被張團練設計捕捉,這雖然表明了武松的勇猛,但也透露了武松陷於小恩小惠當中,不分是非的知恩圖報的缺點。

武松他無疑是一個忠肝義膽,勇敢正直,有情有義的男兒!然而在經歷了許許多多設計和逼害之後,讓他明白了是非曲折,認清了貪官污吏的醜惡和社會的黑暗,毅然走上了反抗之路。他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最終投奔梁山泊。而在宋江提議招安時,武松是堅決反對的,因爲他已經認清楚了朝廷的腐敗,知道招安也不是一天出路。在出徵方臘,班師回朝時,他大切大悟在六和寺出家了。

可以說,武松一生忠貞豪爽,敢作敢爲具有反抗精神。他曾經迷失過,但不萎靡,曾遭利用逼害,但不頹廢。正面迎接挫折與勝利,一步一步走向成熟,最終經過重重磨練而變得堅韌強大!

書中的武松他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他既有過人的地方和優點,但又有自己的不足和缺陷。他是英雄但不是一個毫無瑕疵的虛化人物。作者筆下的武松來自社會的底層,帶有自身階層的品格和行爲,身上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這樣的武松給人的感覺是真實而可以觸摸的,這樣才更富有“人性”,只有這樣的武松纔可以永久的打動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水滸傳的讀後感7

武松自小習武,武藝高強,性格急俠好義。江湖上都稱他“灌口二郎神”。爲什麼要稱他爲“灌口二郎神”呢?因爲鎮守灌江口的二郎神,武藝驚人,神通廣大,排行也是第二,所以給武松起了這個美名。

武松在家好打不平。因先前在家鄉打死一個惡霸,怕吃官司,遠離家鄉,投奔河北滄州,躲在小旋風柴進府中避禍,一住二載。其胞兄武植,在家靠賣炊餅爲生,兄弟二人十分義氣。武松離家兩年,時刻掛念胞兄。就在那年九月間,山東濟州鄆城縣宋江,因在家殺死閻惜姣(閻婆惜),也逃到滄州柴進府中避禍。宋江路過陽谷縣時,路遇武植,武植託宋江帶口信給武松,說清河縣的命案,因無人作證,官府不再追究;武植已遷居陽谷縣,等武松到陽谷縣相會,以求兄弟團聚。宋江、武松二人在柴進府中一見如故,並結拜玉蘭。宋江把武植的.話告訴了武松。武松得到哥哥的消息,歸心似箭,第二天就辭別柴進、宋江,趕奔陽谷縣尋兄。

一次醉酒後,在陽谷縣(今聊城市陽谷縣)景陽岡打死一隻猛虎,因此被陽谷縣令任命爲都頭。武大郎是一個侏儒,其美貌妻子潘金蓮試圖勾引武松,被拒絕,後被當地富戶西門慶勾引,jian情敗露後,兩人毒死了武大郎。爲報仇,武松先殺潘金蓮再殺西門慶,因此獲罪被流放孟州。在去孟州途中,在十字坡酒店結識了張青、孫二孃;在孟州,武松受到施恩的照顧,爲報恩,武松醉打蔣門神,幫助施恩奪回了“快活林”酒店。不過武松也因此遭到蔣門神勾結官府以及張團練的暗算,被迫大開殺戒,血濺鴛鴦樓,並書“殺人者打虎武松也”。在逃亡過程中,得張青、孫二孃夫婦幫助,假扮成帶髮修行的“行者”之後,夜走蜈蚣嶺,在墳庵殺死惡道飛天蜈蚣王道人。武松投奔二龍山後成爲該支“義軍”的三位主要頭領之一,後三山打青州時歸依梁山。

在征討方臘戰鬥中,武松被包道乙暗算失去左臂(央視版電視劇中武松殺了方臘的兒子方天定被方臘砍去左臂,新版水滸傳中被方臘偷襲用鋼叉刺穿左臂插在柱子上一時拔不出來,爲捉住方臘武松用刀砍下了自己的左臂。兩版最後都是武松單臂擒方臘)。後班師時武松拒絕回汴京,在六和寺出家,八十歲圓寂。

他是一個急俠好義、剛猛不屈、敢做敢當(在張都監府殺人後留名“殺人者,打虎武松也)、嫉惡如仇、正義、勇敢(對蔣門神)恩怨分明,知恩圖報(對宋江,對施恩),不向惡勢力低頭(怒殺西門慶)。其中敢作敢當(陽谷私設公堂審王婆,張都監府)是武松這個人的最大的人格特點。一身虎膽,武藝高超,嫉惡如仇,行俠仗義,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水滸傳的讀後感8

《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故事古今文明、膾炙人口,其中的一百零八位好漢,更是各具特色,其中林沖給我的印象最爲深刻。

林沖,東京80萬禁軍教頭,豹頭環眼,燕頷虎鬚,八尺長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級,人稱“豹子頭”,因被高太尉陷害,發配滄州,途中差點被燒死,於是扭轉上梁山。

林沖是一個極能忍讓的人。高太尉爲得到林沖的妻子,叫林沖提寶刀前來白虎堂相見,林沖來時,高太尉卻說:“林沖你又無呼喚,安敢輒入白虎節堂,你知法度否?你手中拿着刀,莫非來刺殺下官?”就這樣,高太尉成功的陷害了林沖,在審判時,林沖只是說明原因,並無反駁,審判之人明之此事爲高太尉之計,卻無能爲力,只得將林沖刺配滄州,這是“忍”。發配途中,來到柴進莊上,正巧遇上柴進的師傅——洪教頭。洪教頭從進門開始就對林沖不理不睬,林沖躬身施禮,洪教頭也不還禮,林沖起身讓座,洪教頭亦不相讓,便去上首坐了。面對洪教頭的`無理,林沖沒有露出一個不滿的眼神,論官職,林沖遠遠大過洪教頭,但林沖並未與洪教頭相爭,這是“讓”。

林沖是一個內心善良的人。他從不用武力欺負弱小,甚至對於謀害他的官差也三番五次的饒恕,還將剩下的盤纏相贈,甚至在梁山落草要交投名狀時,因爲路過的都是貧苦百姓而苦等三天,差點失去了自己的最後一條生存之路。

林沖是一個心胸寬廣的人。在梁山伯刀殺王倫後,晁蓋等人一致要將其定爲山寨頭領,他卻毅然將寨主的寶座讓給領導能力更出衆的晁蓋,是一位毫不小肚雞腸的大丈夫。

雖然他有這麼多優點,但他身上也不乏有缺點的存在。他最大的缺點就是優柔寡斷,做事猶豫不決。面對高衙內對自己妻子的調戲,林沖打了他一拳,但在知道他是太尉高俅的公子後,卻因害怕得罪上司而委曲求全。且在面對高俅兵敗梁山,可以擊殺仇人的,憤然出手卻被宋江喝止時,他只是唉聲嘆氣、鬱悶吐血,就連破釜沉舟、放手一搏的勇氣都沒有,以至於錯過了報仇的最佳時機。

林沖個人素質好、能力頗強、不好名利、能夠放棄自己的利益爲組織出力,是個優秀的人,但是做事猶豫不決的性格缺陷和逆來順受的人物特點,使得他在厚黑遍地的宋朝終身不得志,也正是這樣的缺陷讓他的人物形象更豐滿。

與此同時,林沖也讓我明白了做事不能優柔寡斷,該果斷的時候絕不猶豫,並且一度的忍耐也絕非好事,時機到了就應該做出反抗,否則將一事無成。

水滸傳的讀後感9

《水滸傳》作者施耐庵對於這些英雄人物,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熱情的謳歌,歌頌了這些人物的反抗精神、正義行動,也歌頌了他們超羣的武藝和高尚的品格。一些出身下層的英雄人物,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等,對統治階級的剝削壓迫感受最深,因此當他們一旦造反後,他們的反抗性也最強,什麼統治階級的法度條例,對他們毫無約束,象李逵連皇帝也不放在眼裏。他們爲了起義的正義事業,赴湯蹈火在所不辭,作者對這些英雄人物的讚揚,完全是出自內心的熱愛。作品歌頌這樣一批被統治階級視爲所謂“殺人放火”的強盜、朝廷的叛逆,一些所謂“不赦”的罪人,把他們寫得如此光輝動人,可敬可愛,這顯示了作者的膽識和正義感情。與此相反,作者對於統治階級的人物,則將他們寫得醜惡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啓發人們去愛什麼人,恨什麼人。金聖嘆評論《水滸傳》“無美不歸綠林,無惡不歸朝廷。”不管金聖嘆主觀動機如何,這句話卻確實說明了施耐庵的思想傾向和《水滸傳》的深刻社會意義。

大家都知道,《水滸傳》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國曆史文化的珍寶。《水滸傳》真實地描寫了北宋時期宋江領導的一支起義軍形成、壯大至失敗的全過程。

小說中描寫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天真、直率的“黑旋風”李逵;疾惡如仇的`“花和尚”魯智深;有膽有識、幹練果斷的“行者”武松;正直、聰明的“浪子”燕青。也有讓人切齒痛恨的人物像高俅,蔡京、童貫、樑中書、蔡九知、賀太守等等。

水滸一百零八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智多星”吳用。別聽他的名字叫“無用”,可他的能耐大得去了。在梁山中還是個軍師呢!我喜歡他是因爲他特別聰明。他爲晁蓋獻計,智取生辰綱,用藥酒麻倒了“青面獸”楊志,奪了北京大名府樑中書送給蔡太師慶賀生辰的十萬貫金銀珠寶;宋江在潯陽樓念反詩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場,吳用用計劫了法場;盧俊義、石秀被關大名府死牢時,吳用用計放火燒翠雲樓奪取了大名府;宋江鬧華州時,吳用又出計借用太尉金鈴吊掛,救出了九紋龍史進、花和尚魯智深他計謀很多,深受梁山好漢們的尊重。

小說中不少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如智取生辰綱、大鬧清風寨、倒拔垂楊柳、武松打虎等一系列故事情節都描寫得繪聲繪色,讓人百讀不厭。

《水滸傳》不愧爲我國的文化瑰寶!

水滸傳的讀後感10

“生當鼎食死封侯,男子平生志已酬……”這是《水滸傳》結尾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兩句詩。合上書,我淚眼朦朧。想想梁山好漢的種種經歷,我不禁感慨萬千。

想當初,一百零八位好漢在梁山泊內聚首,又屢屢殺敗前來征剿的官兵。可是他們當初相聚並不是因爲簡簡單單做一輩子綠林草寇,而是因爲國家奸臣閉塞、報國無門,才逼不得已做了一時草寇。所以,他們在國家危難之際,願受招安,爲國家征服了大遼,奪回了失地。

可是奸臣嫉妒,竟說服皇帝不給加官賜爵,反而派去征討江南起義軍方臘。宋江忠心報國,心甘情願踏上征途,萬萬沒想到這次征討傷亡慘重。回到京師時,已經十成沒了八成。將領僅剩二十七人。這次宋公明最終衣錦還鄉成了楚州安撫兼兵馬都總管,其他好漢也到各處到任。然而高俅等賊臣卻看在眼裏恨在心上,先把宋江的.左膀右臂盧俊義用水銀毒死,又把御酒換成藥酒,宋江喝下怕死後李逵造反便也用藥酒毒死他,吳用、花榮也上吊自殺。

在衆多好漢之中最讓我佩服,的是李逵,他爲人豪爽仗義,從不拐彎抹角,從不阿諛奉承,都是直來直去。最讓我惋惜的是宋江,他如果當時攻打宋朝是能夠改寫歷史的。但他沒有,他一心一意報效國家,卻還是被奸臣的毒計給害了。最令我感到不可思議的是戴宗,他一天最多竟然能夠跑八百里,要是在此刻,那可真是飛人。

讀了《水滸傳》後,我明白了做人應當正直、孝順,不幹偷雞摸狗的勾當。僅有正直的人才會被人承認是好漢,並且梁山泊好漢落草以後,都爲自我家人着想。想方設法把自我的家眷帶到山上。那裏有一件事讓我很震撼的事:李逵一個人去把母親接到山上,到家看見老母已爲他哭瞎了雙眼,隨即便揹着母親回梁山泊。走到半夜,李逵把老母放下,去找點水喝,回來的時候發現母親已經被老虎吃掉。李逵怒殺了四條老虎。

當我讀到結尾的時候,看到皇帝最終還是被奸臣矇蔽,不加其罪。我當時真是恨死這些賊臣了,他們到處坑害忠良,殘害百姓。而皇帝卻也聽他們擺佈。國家往往就是這樣糟蹋的,期望中國再也不會出現這樣的人!

《水滸傳》有太多故事要說,在那裏我不能給大家一一道來。期望大家都閱讀《水滸傳》。看書時,你的心境會隨着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合上書,你會對故事情節回味無窮,懂得許多人情世故。

水滸傳的讀後感11

《水滸傳》宋江是一個備受江湖好漢推崇的大哥,他走到哪裏幾乎都受到跪拜。的確,如武松所說:江湖上都道他是個及時雨宋公明,且又仗義疏財,扶危濟困,是個天下聞名的`好漢。做事有頭有尾,有始有終。

確實,武松和宋江在柴進府相識後,宋江將出些銀兩,與武松做衣裳。而柴進知道,那裏肯要他壞錢,自取出一箱段匹綢絹,做了三人的稱體衣裳。而武松在宋江每日帶挈他一處飲酒相陪,心情好了許多。

後來武松要去看望哥哥,柴進取出些金銀送與武松,武松謝了柴進,縛了包裹,拴了梢棒要行,柴進又治酒食送路。武松穿了一領新衲紅綢襖,戴着個白范陽氈笠兒,背上包裹,提了杆棒,相辭了便行。宋江道:“弟兄之情,賢弟少等一等。”回到自己房內,取了些銀兩,趕出到莊門前來,說道:“我送兄弟一程。”宋江和兄弟宋清兩個送武松,待他辭了柴大官人,宋江也道:“大官人,暫別了便來。”

三個離了柴進東莊,行了五七里路,武松作別道:“尊兄,遠了,請回。柴大官人必然專望。”宋江道:“何妨再送幾步。”路上說下閒話,不覺又過了三二里。武松挽住宋江說道:“尊兄不必遠送,常言道:送君千里,終須一別。”宋江指着道:“容我再行幾步。兀那官道上有個小酒店,我們吃三鍾了作別。”三個來到酒店裏,宋江上首坐了,武松倚了梢棒,下席坐了,宋清橫頭坐定。便叫酒保打酒來,且買些盤饌果品菜蔬之類,都搬來擺在桌子上。三個人飲了幾杯看看紅日平西,武松便道:“天色將晚,哥哥不棄武二時,就此受武二四拜,拜爲義兄。”宋江大喜,武松納頭拜了四拜。宋江叫宋清身邊取出一錠十兩銀子,送與武松。武松那裏肯受,說道:“哥哥客中自用盤費。”宋江道:“賢弟不必多慮。你若推卻,我便不認你做兄弟。”武松只得拜受了,收放纏袋裏。宋江取些碎銀子,還了酒錢,武松拿了梢棒,三個出酒店前來作別。武松墮淚,拜辭了自去。宋江和宋清立在酒店門前,望武松不見了,方纔轉身回來。

行不到五里路頭,只見柴大官人騎着馬,背後牽着兩匹空馬來接。宋江望見了大喜,一同上馬回莊上來。下了馬,請入後堂飲酒。宋江弟兄兩個,自此只在柴大官人莊上。

這裏宋江對待落難的武松幫助真是非常及時,當時武松在柴進莊上因爲武松的性情剛烈讓柴進有了怠慢,是宋江的到來給病中的武松送來溫暖,後來在與宋江相處了日子裏,柴進也對武松好了許多。等武松離開柴府時,宋江送了又送,這讓武松甘心結拜義結金蘭,真是情真意切及時雨宋公明!

水滸傳的讀後感12

《水滸傳》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爲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後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

我最喜歡看《水滸傳》這本書,因爲人物形象十分的鮮明如:小李廣——華榮、花和尚——魯智深、豹子頭——林沖等人物、而且每個人都有很好的武藝,並且還有各自的特長:鼓上蚤——時遷、浪裏白條——張順、阮氏三兄弟等。不必說他們有多少優點,也不必說他們的缺點,我但看林沖的一節就是我有時氣憤難耐,又有時熱血沸騰。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淵遠流長。在這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着不計其數的傳世鉅著。《水滸傳》就是其中之一。

《水滸傳》,輾轉幾百年,那一個個生動的人物形象,那一個個多彩的江湖之事、在神州大地上廣爲流傳。看到以宋江爲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後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印在我腦海裏揮之不去。

《水滸傳》不僅是農民起義的壯麗史詩,而且是中國古代英雄傳奇的光輝典範。它以輝煌的藝術成就彪炳文學史冊。

《水滸傳》時我國最早的長篇小說之一,成書於元末明初,是一部描寫和歌頌農民起義的'偉大史詩。它以發生在北宋末年的宋江起義爲題材,生動地敘述了起義的發生、發展和結局,塑造了一系列農民起義英雄形象,直接鼓舞了封建社會人民大衆對統治者階級的反抗鬥爭。它運用純粹的白話,達到了繪聲繪色、惟妙惟肖的藝術效果,確立了白話文體在小說創作方面的優勢,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崇高地位,對後代文學具有深遠影響。

在暑假裏我通讀了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讀完之後感悟頗多。

整部水滸傳,主要是講了在北宋末年,高俅弄權,整個朝廷奸臣當道。是以宋江爲首的108位好漢被逼無奈反上梁山。後來受朝廷招安,在出兵征討方臘時死傷過半,最後不幸起義失敗。

四大名著中的《水滸傳》大家應該都聽說過吧!我暑假讀了這本書。《水滸傳》是作者施耐庵根據歷史故事寫出來的一本小說。我在讀書時,常常會被作者那入情入境的描寫給深深地吸引住了,似乎那情景就在我眼前發生一般。每當我讀到宋江在梁山泊義聚108位好漢時,我似乎熱血沸騰。每當我讀到宋江率領大軍殺得高俅落荒而逃、丟盔棄甲時,我不禁拍手稱快。當我讀到書末宋江和其他頭領慘死時,卻又忍不住涕淚縱橫。

水滸傳的讀後感13

《水滸傳》是我最喜歡的書籍。在我心中,沒有任何書可以代替的了它,它不僅告訴了我做人的道理,更重要的是,他讓我知道了“忠義”二字的分量。

水滸傳整篇都在突出“忠義”二字。起初,教頭王進被高俅陷害,逃到史進莊上;後來史進到渭州找師父,遇到了提轄魯達,魯智深因爲三拳打死鄭屠,出家當了和尚,來到大相國寺看菜園,結識了林沖,林沖最後被逼上梁山。怎奈王倫要一個投名狀,林沖下山等了幾日,只等到楊志。楊志後來奉樑中書之命押送生辰綱,晁蓋等人在黃泥崗把生辰綱給劫走了,朝廷派鄆城縣衙竭力捉拿晁蓋等人,而鄆城縣押司正好是宋江——便開始了波瀾壯闊的梁山起義。後來梁山軍馬被朝廷招安,奉命去徵繳方臘,梁山軍馬損傷大半,最後宋江喝下御賜毒酒,梁山起義徹底完結,都是爲了忠義二字。

宋江上梁山後,對晁蓋多次提起要招安,當上了山寨之主,宋江也時時不忘讓梁山衆弟兄爲朝廷效力。徵方臘之後,宋江對朝廷一片熱忱,明知是毒酒,也喝下了。此乃“忠”。爲了救時遷,三打祝家莊;爲了救柴進,二奪高唐州;爲了報晁蓋之仇,擒索超關勝,兵打大名府,火燒翠雲樓,活捉史文恭,此乃“義”。宋江本是忠義兩全之人,卻被朝廷奸臣所害。

朝廷想讓梁山軍覆滅,便想出了讓他們去徵方臘這條計策。江南方臘也是四大叛軍之一,手下兵力雄厚,有猛將數百員。梁山兄弟浴血奮戰,收復失地,同時也一個個慘烈的死去。梁山十六小彪將折的只剩三人,步軍將校十七員也只剩三人,天罡星上將秦明,董平,張清,徐寧,索超,劉唐,史進等也都戰死沙場,武松被方臘割下一條胳膊。林沖,楊志,穆弘被瘟疫病死。最後只剩二十七人回京。儘管如此,朝廷衆奸臣還是不放過他們,最後宋江,盧俊義,李逵被毒酒毒死,花榮,吳用在宋江墳前雙雙上吊。

我最喜歡的.章節是“梁山泊十面埋伏,宋公明二贏童貫”。奸臣童貫統大軍徵繳梁山泊,宋江排下九宮八卦陣,殺的童貫大軍丟盔棄甲,在逃跑的路上,吳用又佈下十路精兵,張順,花榮徐寧,秦明林沖,關勝呼延灼,索超董平,史進楊志,魯智深武松,解珍解寶,李逵鮑旭李袞項充,張清龔旺丁得孫,童貫所帶八員大將俱被殺死,朝廷從此再不敢正眼瞧梁山軍了。

梁山好漢替天行道,講得就是忠義二字,那種披荊斬棘,四海盟約的義氣,浴血奮戰,不懼生死的勇氣,都令我折服。

水滸傳的讀後感14

水滸傳相信大家都知道,一向不太愛半文言的書,所以我現在纔讀了水滸傳,發現遠沒有自己想的那麼枯燥無味。

在水滸傳裏,我最喜歡的人不是宋江,不是吳用,而是浪裏白條張順。有人會爲此感到奇怪,可能是因爲自身不會游泳,所以我對會游泳的人極爲欽佩,但書裏會學水的有其他人,比如張順的哥哥張橫,還有李俊、童威和童猛都會水,但書中是這麼說張順的:“渾身雪練也似一身白肉,浮得四五十里水面,水下伏得七日七夜,水裏形似一根白條,更兼得一身的好武藝……”雖說有誇張成分,但也顯出張順在水中的厲害,尤其是在第三十八回,黑旋風斗浪裏白條中,張順在陸地上雖然吃虧,但在水中李逵卻被張順收拾了一頓。由於被言情小說毒害,我自動把張順的那一身白肉腦補成雪白的肌肉,所以張順在我心中就是一個水性好的美男子!

我也喜歡張清,因爲他很強,石子擲無虛發,連打一十五員梁山泊好漢。

李逵是一個讓我又愛又恨的人物,他很孝順,也很講義氣,敢勇當先,說話也像個小孩子,常常引人發笑。但另一方面,他太魯莽,不聽人的勸告,好殺人,李逵殺了小衙內那回就使我很氣憤。

我最喜歡看武松打虎和武松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的.那幾回,簡直大快人心,我真佩服武松的機智!

梁山泊陸陸續續聚集多少好漢啊!我真羨慕他們的快活。

看水滸傳的時候,時常在想,我到底什麼時候才能把它看完?因爲這一本書“胖若兩人”,好了,就在七夕那天,我讀到了水滸傳的結局,儘管我早就知道水滸傳的結局很悲涼,但自己親自讀到一個個英雄遭到慘死時心情是何其的壓抑!張順死了,張清也死了,武松斷了手臂,一百零八位英雄只剩下三十六位勝利回朝,真是“出師未捷身先死,落日江流不盡悲”

讀到張順死了,我心中全是惋惜悲哀,但下一回接着又說,“張順魂捉方天定”,我真是又想哭又想笑,大哥,不愧是我看上的人,猛啊!連宋江也死了,在死之前,擔心李逵會反朝廷,壞了梁山泊替天行道的忠義之名,也將其毒死。連張順死了我都沒哭,看到這裏我竟淚如雨下。忠義!忠義!忠義是有多麼重要,梁山泊上設的堂也叫忠義堂,忠,忠心,對國家,對自己;義,義氣,對兄弟。宋江一心想要報效朝廷,只是做錯了選擇,奸佞當道,皇帝被矇蔽了雙眼,一顆忠義之心對於那些奸臣來說是多麼可笑,一顆釘子,拔就拔了吧!花開又被風吹落,雲皎哪堪雲霧遮!所以宋江他們走向失敗該是必然的。

也許我的感受不深,也許我還有一些東西沒悟懂,但這確實是我的真實感受。

水滸傳的讀後感15

替天行道,忠義雙全。

—— 題記  

水滸傳,一個家喻戶曉的名著,那錦面大旗上刻着“替天行道”四個大字。書中一個個精彩的故事,一位位英雄人物,都給我留下了不可抹滅的印象。它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罪惡,熱情的歌頌了農民革命的鬥爭。它不僅描述了一個個作惡多端、欺壓百姓的小人;也描述了一個個劫富濟貧、義薄雲天的好漢。  

一百零八將,一百零八個英雄豪傑,他們都是一個個忠義之士,他們爲了正義可以奮不顧身。不必說及時雨宋江和小旋風柴進的仗義疏財;也不必說行者武松瀟灑的醉拳;也不必說吳用的足智多謀……

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內容:《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爲兄弟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爲了一個"義"字;爲人民除暴安良、劫富濟貧,也只爲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於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爲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義”可以解釋爲正義。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捨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爲了正義,爲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因爲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麼是不該做的,什麼是值得用生命去奮鬥的。一個沒有正義感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因爲他的正義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奮鬥的激情已經被凍結,只是他的靈魂被社會中一些醜惡的東西同化了。“義”是梁山好漢聚衆舉事的動力,它使起義隊伍日益壯大;然而“忠”則是葬送起義事業的禍根,把梁山好漢一步步引向苦難的深淵。

梁山好漢替天行道,最終卻被奸臣高俅弄得幾近死絕,《水滸傳》不僅是農民起義的壯麗史詩,而且是中國古代英雄傳奇的光輝典範,我還清楚地記得《水滸傳》英雄中有一個黑大漢,人稱黑旋風李逵,他生性魯莽,性情暴躁,經常爲小事與他人發生衝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卻能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喪盡天良的傢伙們聞風喪膽。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沒有這樣驚心動魄的大事發生,但“義”字卻滲透着我們的生活。對朋友講義氣,是小義。對素不相識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種正義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大義。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大義的民族,當日本侵華,多少義氣凜然的革命烈士,用他們的滿腔熱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國。

讀完水滸傳之後,我覺得我們做人就要像宋江那樣仗義疏財,武松那樣光明磊落,李逵那樣俠肝義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