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寓言>歷史故事>

古代名醫故事

歷史故事 閱讀(3.04W)

正所謂醫生父母心,醫生用他們的技術挽救了一條條生命。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準備的古代名醫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古代名醫故事

古代名醫故事一

扁鵲,其真實姓名是秦越人,又號盧醫。據人考證,約生於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四O七年),卒於赧王五年(公元前三一O年)。他爲什麼被稱爲“扁鵲”呢?這是他的綽號。綽號的由來可能與《禽經》中“靈鵲兆喜”的說法有關。因爲醫生治病救人,走到哪裏,就爲那裏帶去安康,如同翩翩飛翔的喜鵲,飛到哪裏,就給那裏帶來喜訊。因此,古人習慣把那些醫術高明的醫生稱爲扁鵲。秦越人在長期醫療實踐中,刻苦鑽研,努力總結前人的經驗,大膽創新,成爲一個學識淵博,醫術高明的醫生。他走南闖北,真心實意地爲人民解除疾病的痛苦,獲得人民普遍的崇敬和歡迎。於是,人們也尊敬地把他稱爲扁鵲。

扁鵲善於運用四診,尤其是脈診和望診來診斷疾病。《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記述了與他有關的兩個醫案:一個是用脈診的方法診斷趙子簡的病,一個是用望診的方法診斷齊桓侯的病。

有一次,他到了晉國(今山西、河北、河南一帶),正碰到了晉國卿相趙簡子由於“專國事”,用腦過度,突然昏倒,已五天不省人事了。大夫(官名)們十分害怕,急忙召扁鵲診治。扁鵲按了脈,從房裏出來。有人尾隨着探問病情,顯得很焦急。扁鵲沉靜地對他說:“病人的脈搏照常跳動,你不必大驚小怪!不出三日,他就會康復的。”果然過了兩天半,趙簡子就醒過來了。準確地用切脈診病是扁鵲的首創。著名歷史學家司馬遷高度讚揚說:“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近代歷史學家范文瀾也說:扁鵲“是切脈治病的創始人”。

古代名醫故事二

華佗,字元化,又名敷,約生於公元2世紀初,死於建安十三年(208)以前,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他是東漢傑出的醫學家,尤其擅長外科麻醉手術。

華佗年輕時曾遊學徐州,“兼通數經,曉養性之術”,但多次謝絕朝廷命他做官司的徵召。他長期堅持在民間行醫,走遍了包括安徽、山東、江蘇、河南等省的許多地方,深爲百姓敬仰和愛戴。晚年華佗被曹操徵召到許昌,爲其治療頭風病。由於華佗不願作爲曹操的侍醫,便託故告假歸家,並數次拒絕重返許昌,終爲曹操所殺害。

華佗臨死前,曾將所著醫籍交獄吏收藏,但“吏畏法不敢受”。華佗無奈,只得“索火燒之”。因此,華佗的著作未曾得以流傳。現存《中藏經》一書,傳說爲華佗所作。並有自稱爲華佗外甥的鄧處中爲該書作序,說此書是從華佗寢室遺藏中獲得。經考證,並非華佗手筆。至於《華佗神醫祕傳》和《華佗神方》均系僞作。華佗弟子吳普著有《吳普本草》;李當之著有《李當之藥錄》;樊阿喜鍼灸。這三個弟子均成爲有名望的醫家。

華佗在公元 2世紀發明麻醉劑——“麻沸散”,是世界醫學史上一個偉大的創舉。他用“麻沸散”做全身麻醉,進行開腹手術。據《後漢書?華佗傳》記載:“若疾髮結於內,針藥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破腹背,抽割積聚。若在腸胃,則斷截湔洗,除去疾穢,既可縫合,傅以神膏,四五日創愈,一月間皆平復。”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用全身麻醉做手術的人,比西方發明麻藥早1600多年。

華佗主張運動以治療疾病。據《三國志》記載,華佗曾對他的弟子吳普說:“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動搖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之不朽也。是以古之仙者爲導引之事,熊經鴟顧,引挽腰體,動諸關節,以求難老。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亦以除疾,並利蹄足,以當導引。”他堅持體操運動是強身之本,認識到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並用自己創造的五禽戲治病:“體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戲,沾濡汗出,因上着粉,身體輕鬆便,腹中欲食。”

古代名醫故事三

皇甫謐出生於公元220xx年,東漢時安定朝那(今甘肅靈臺)一個貧苦的農舍中。初取名靜,後改謐,字士安。年輕時拜鄉里着名的學者席坦爲師,數年以後,他已成爲一個遠近聞名的學者。他認爲,不求名利纔會無損於生命;不追求富貴,才能獲得深厚的道行。因此,儘管郡守曾請他出仕,舉薦他爲孝廉,相國也徵召他去做官,他都拒絕了。他甘心一生玩味經典冊籍,爲將知識傳播他人而着書立說,爲後世立言。他40歲時,不幸得了風症,半身麻木,右腿肌肉萎縮,服寒食散又藥物中毒,身發熱,寒冬時尚須袒露身服食冰雪,夏天則更煩悶不堪,並伴有咳嗽、喘、浮腫和四肢酸重,時刻處於病危之中。疾病的折磨考驗了他的意志,求生的慾望又促使他研讀醫學典籍,而鍼灸治療風症的效果使他更對針灸學感興趣,於是他廣泛研讀鍼灸文獻,終於成了一位鍼灸大家。

當時醫學經典著作頗多,但經絡胞穴並不統一。於是他把當時風行的《黃帝針經》、《素問》及《明堂孔穴鍼灸治要》叄部書進行了比較研究“使事類相從,刪其浮詞,除其重,論其精要”,著成《黃帝部鍼灸甲乙經》10卷,。又稱《鍼灸甲乙經》,簡稱《甲乙經》,約完成於公元259年。南北朝時改爲12卷本。原書以天干編次,主論醫學理論和鍼灸之法,故以《鍼灸甲乙經》命名。《鍼灸甲乙經》是現存最早而較完整的鍼灸學着作。前部分闡明臟腑、經絡、腦穴、診法病;後部分論述各病證及鍼灸法。它是中國晉代以前鍼灸學成就的總結性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