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寓言>歷史故事>

古今中外數學文化故事

歷史故事 閱讀(1.88W)

歷史集政治、經濟、文化爲一體,內容豐富,每一個歷史事件、歷史人物都是一個動人的小故事,都能給人以啓迪。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整理的古今中外數學文化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古今中外數學文化故事

古今中外數學文化故事篇一:天才的大數學家高斯

說起數學家中最出名的天才,那一定是高斯。

關於高斯的故事,最廣爲流傳的是“5050”。老師本來想用一道難題,讓全班的同學安靜一節課的時間,卻沒有想到小高斯只用了一兩分鐘就說出了答案。他把1、2、3……分別和100、99、98結對子相加,就得到50個101,最後輕易就算出從1加到100的和是5050。

你知道嗎?小高斯在三歲時,就已經學會計算了。有一天他觀看父親在計算幫工們的工錢,當他父親唸叨了半天總算報出總數時,身邊傳來微小的聲音,“爸爸!算錯了,應該是這樣……”父親驚異地再算一次,果然是算錯了。雖然沒有人教過他,但小高斯靠平日的觀察,自己學會了計算。

小高斯家裏很窮,冬天,爸爸總是要他早早地上牀睡覺,好節省燃油。可是高斯很喜歡看書,每次都帶着一棵蕪菁(像蘿蔔的一種植物)。他把中心挖空,塞進棉布卷當燈芯,淋上油脂點火看書,一直到累了才鑽入被窩睡覺。

高斯的進步很快,不久之後,老師就沒什麼東西可以教他了。後來,高斯進了高一級學校,可數學老師看了他的作業後,告訴他以後不必上數學課了。

值得一提的是,高斯不光數學好,語文也非常棒,當他18歲時,爲自己將來到底是繼續研究古典文學還是數學而苦惱,正在這時,他解決了一個困擾數學家兩千多年之久的問題“尺規作正十七邊形”,於是,他決定繼續讀數學系。

有一個比喻說得非常好。如果我們把18世紀的數學家想象爲一系列的高山峻嶺,那麼最後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巔峯就是高斯;如果把19世紀的數學家想象爲一條條江河,那麼其源頭就是高斯。

人們一直把高斯的成功歸功於他的“天才”,他自己卻說:“假如別人和我一樣深刻和持續地思考數學真理,他們會作出同樣的發現。”

古今中外數學文化故事篇二:馬其諾防線上的數學家

文森特·多布林是一位年輕的法國士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勇捐軀,但卻被譽爲數學天才。這是因爲他在馬其諾防線服役時,寫下了不朽的數學手稿。

多布林出生於德國的一個猶太人家庭。當反猶浪潮席捲第三帝國時,他和家人從柏林逃到了法國。1938年,年僅23歲的多布林成爲巴黎大學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數學博士,不久便擔當了整個巴黎地區同齡人的數學導師。那時他所進行的概率理論的研究項目,被認爲是整個歐洲最前途無量的數學研究項目。他原本是一個前途無量的數學家,但希特勒入侵法國,使得他的數學生涯於1940年悲劇性地中斷了。面對入侵的德國軍隊,多布林決心奮起抗爭,而不是苟且偷生,他參加了法國陸軍,成爲一名普通的士兵。

多布林隨身攜帶着他的研究論文和即將完成的定理上了前線,駐守馬其諾防線。在戰爭最初的幾個月中,上司特許他利用一切空閒時間繼續數學研究。1940年夏,德軍粉碎了法軍的抵抗,多布林所在的步兵團也面臨着滅頂之災。當其他士兵紛紛後撤時,多布林自願與兩名戰友留下,抵抗即將到來的德軍。6月21日,當德軍馬上就要佔領陣地時,多布林開槍自殺,寧死不當俘虜,年僅25歲。他弟弟克勞德回憶道:“幸運的是,多布林在德軍攻佔陣地之前,焚燒了身上所有的研究論文,以免落入德軍之手。他不能容忍德國人剽竊他的思想。”

戰後,多布林的名字很快便被人們遺忘了。然而在他英勇捐軀半個世紀後,法國科學院的一位官員偶然發現多布林早在1940年2月,就依據一種可追溯到路易十四時期的密藏規則,將自己的研究成果悉心保存了起來。他用一個信封把自己演繹數學理論的手稿密封,藏在了科學院的地下室中。按照密藏規則,該信封必須經過作者本人許可方能拆封,萬一作者本人辭世,就必須在自收藏之日起120xx年後方能開啓。這樣,多布林的論文手稿要到2040年才能公之於衆。但在法國科學院院士和世界各國數學家多年的遊說下,其弟克勞德終於在20xx年夏天,同意打破這一陳規。

於是,多布林在阿登省作戰時所寫下的數學手稿,就此重見天日。這確立了這位年輕士兵作爲現代數學界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和當代概率理論的創始人的地位。這在法國知識界引起了一場轟動。法國科學院爲此出了一期特刊,刊載了多布林手稿的全文,“以示對天才的敬意”。

據法國傑出的數學歷史學家伯納德·布魯說,多布林的論文彌補了二戰前的《數學分析》和日本人20世紀50年代在概率理論方面的進展所留下的空白。多布林的研究涉及到應用數學最重要的一個領域,他預見到那些易受無規律干擾的事物的運動規律,例如粒子在諸如水這樣的流體中的運動等。

約爾教授是第一個見到多布林手稿的人。他說;“我相信多布林知道,他在這場戰爭中將在劫難逃。你會注意到,他儘可能少地留下書面的東西。他清楚地知道,他所從事的是那個時代最有前景的數學研究工作,但可惜來日無多,但他記下了自己所思索的尚未完全成形的數學方面的成果。”

克勞德說:“我與哥哥在一間屋子中同住了20xx年,我瞭解他的夢想和志向。儘管60年後他才被人們所承認,但依然使我感到高興。多布林是一個認真而有天賦的人,他不允許任何事情使他分心,即便是上前線打仗也不能轉移他的注意力。雖然我對數學一無所知,但我始終爲我的哥哥驕傲和自豪!”作爲一位數學家,多布林無疑是位難得的天才人物,但作爲一名戰士,多布林僅僅是一名戰士而已。多布林的遇難,是整個數學界的悲哀!歷史也許會說:數學家多布林,不應該出現在馬其諾防線!

古今中外數學文化故事篇三:現代著名數學家——陳景潤

陳景潤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的閩侯鎮,他的父親陳元俊是一個郵電局的小職員。

陳景潤到了上學的年齡,父母給他找了一所離家近的國小,送他去讀書。在所有的學科中,他特別喜歡數學,只要遨遊在代數、幾何的題海中,他就能夠忘卻所有的煩惱。

陳景潤平時少言寡語,但非常勤學好問,他總是主動向老師請教問題或借閱參考書。

一箇中午,最後一節課下了,陳景潤走出教室,回家吃飯。他從書包裏拿出一本剛從老師那兒借來的教學書,邊走邊看。書上的內容像電影一樣一幕幕地閃現,陳景潤就像一個飢餓的人撲到麪包上,大口大口地吞吃着精神的食糧。

他只顧專心致志地看書,不知不覺偏離了方向,朝着路邊的小樹走去。只聽“哎喲”一聲,他撞到了樹上。

抗日戰爭爆發初期,陳景潤剛剛升入國中,中學裏的一位數學老師使陳景潤的人生之路發生了根本的改變。這位老師就是曾經任清華大學航空系主任的沈元老師。有一次,沈元老師向學生講了個數學難題,叫“哥德巴赫猜想”,學生們“嘰嘰喳喳”地議論起來。

沈元老師最後又說了一句話:自然科學的皇后是數學,數學的皇冠是數論,而哥德巴赫猜想則是皇冠上的一顆明珠!

陳景潤聽了這句話後,內心不禁爲之一震:“哥德巴赫猜想、數學皇冠上的明珠,我能摘下這顆明珠嗎?”

1973年2月,陳景潤的關於(1+2)簡化證明的論文終於公開發表了!“陳氏定理”立即在世界數學界引起轟動,專家們給予他極高的評價。

輕輕地告訴你:

攀登科學高峯,就像登山運動員攀登珠穆朗瑪峯一樣,要克服無數艱難險阻,懦夫和懶漢是不可能享受到勝利的喜悅的。